1 ) 再也笑不出来了
一个庸俗、笨拙,被小孩戏弄被富人玩弄,却富于浪漫主义情怀的城市流浪者,绅士般的拾起每个人都已散落的人情和尊严的花瓣,将它轻轻别在了自己的衣襟上。
小时候在CCTV上断断续续的看卓别林系列时,总是忍不住捧腹大笑,卓别林也成为了我心目中不可超越的喜剧之王。可当今天再来回味,已经无法大笑了,只有苦笑,无声的笑,正如影片本身。
当我们现在讨论一部喜剧时,往往首先是讨论台词,再谈及表演。比如国产经典情景剧《武林外传》,宁财神和尚敬的诙谐的剧本再配上闫妮沙溢等人精到的表演,成就了国产情景剧的一个高峰。
然而,当我们遵循着这样一种思路看待喜剧,便难免画地为牢地把喜剧限定在“诙谐、幽默的消遣文化”之内,使喜剧成为人们逃避现实的乌托邦,而不是批判现实的刀刃。喜剧可以很沉重,喜剧可以很严肃,喜剧更可以充满震慑力。当卓别林承受着美国政府的压力,冒着被德国纳粹暗杀的风险,坚持拍完《大独裁者》并全球上映时,喜剧已经不是供人消遣之物,而成为了战时民众的意识武器。
再如《摩登时代》,一部痛陈工业革命对人民的迫害,矛头直指资产阶级的控诉书,融化进了卓别林所扮演的工人的每一次神经抽搐、每一次失业与就业、每一次出狱与入狱之中,而喜剧不过是给了夸张现实的一个绝妙机会罢了。
喜剧的深刻内涵和巨大的表现力,早已被这位世纪初的电影大师挖掘并展现得淋漓尽致,只是后人只在不停地东施效颦罢了。
而《城市之光》之所以成为喜剧,或许仍旧是因为卓别林所塑造的经典流浪汉已成为美国喜剧文化的肖像谱,而其中所穿插的充满夸张和巧合的喜剧情节也会让人忍俊不禁,但我想,这更像是一部让人心酸的故事片,一部揭示现实社会民众生活状态的纪录片,一部揭人痛楚同时也给人希望的励志片。
难以想象,一个生存艰难的流浪汉,如何凭借自己的毅力与尊严,赢得了盲女的光明。而在此之前,卖花盲女也如流浪汉一样,在城市不起眼的角落艰难行进。卓别林试图揭示的,正是这样一个社会现实:阶级分化如此严重,以致于上层人民已经能够完全无视底层人民的存在,置若罔闻的生活在夜夜笙歌之中。
如果说再现现实属于批评层面,那么表现爱情则应属于褒扬层面。但是这份褒扬却是令人心酸的。流浪汉假扮着富有的绅士,辛苦的扶助着盲女,但自己却乐在其中。从旁观者的角度看,这份“乐”更加深了其悲剧内涵。同时,他又被富人玩弄于酒醉与清醒之间,却没有任何抱怨与愤怒。他为了把钱带给盲女不惜被捕入狱,而入狱的时候也只是故作无所谓地弹走了烟头。当他最终看到康复的盲女经营着自己的花店,他也只是发愣般痴笑,并最终默默走开。
他清楚地知道自己所处在一个怎样的社会,他也清楚地知道自己在这个社会中处于一个怎样的位置。他就像一个穷困潦倒却又浪漫的诗人,用拐杖和鸭嘴鞋写出属于一个城市底层人民的乐观诗句,照亮了另一个人的世界。
如果最后流浪汉只是默默地走开了,卖花女仍旧一无所知地等待自己心中的白马王子,这样的结尾或者更趋近于现实。但卓别林显然不希望单纯的再现现实的无力与苍白,他希望自己的喜剧能带给观众更多关于未来的希望。卖花女得知眼前肮脏的乞丐正是帮助自己的人,她没有些许的迟疑和嫌弃,而是真诚的微笑,把流浪汉的手紧紧握在胸前。
一座城市的雕塑却撑不起这座城市的尊严,一座城市的光明却由一名城市流浪汉点亮。
这是无奈的现实,也是微弱的希望。
在此面前,我们谁都笑不出来。
2 ) 史上最伟大电影结尾、金庸小说与触觉的奥秘
卓别林的《城市之光》是我最喜欢的电影之一。影片在1931年公映,后于2007年被美国电影协会评为“百年百部经典影片”第11名。在影片中,卓别林饰演一个流浪汉,遇见并爱上一个美丽的卖花盲女。他对她百般照顾。为了治好她的眼睛,替她付拖欠的房租,他利用与一个时醉时醒的百万富翁时有时无的友谊,“筹”来了医疗费。在把钱放到盲女的手上后,他却被误判为抢劫罪进了监狱。
影片最后一幕被誉为电影史上最伟大的结尾。出了狱的流浪汉,在街上漫无目的地行走,却遇见了重见光明的并已经开了一家鲜花店的女主角。他一直凝视着心爱的女孩,却羞涩地不敢上前搭话。女孩出于同情之心,送给他一束鲜花和一个硬币。当她的手碰到他的手时,女孩如被闪电击中,呆呆站立,手指间那种熟悉的感觉让她意识到了什么。半晌她问:“是你吗?”他点了点头,用手指了指自己的眼睛,问:“你的眼睛能看见了?”女孩百感交集,握住他的手再也没有松开。她终于找回那个爱她,关心她,在黑暗中递给她温暖双手的他了。
3 ) 卖花的女孩好美
这是我看的第一部卓别林的电影,一开始并没有太大兴趣,前半段全程冷漠脸,不觉得好笑,只是滑稽,看到最后竟然心酸得快哭了。
流浪汉和盲女的故事很俗套,然而最后一场戏直接把整部片子抬高到难以复制的经典之列,动作和眼神都绝了!
片子里很多细节真.回味无穷,比如送钱的时候,姑娘可能冥冥中有预感,嘱咐他要回来,还哭了;比如重逢的时候,他看着她,花瓣一片片落下去;比如盲女眼睛好了以后开花店,她坐着目视前方的时候还是盲人那种直勾勾有点空洞的眼神;还有什么破毛线悉心收藏,在花店门口几次要错过要重逢的戏,都很耐看,值得反复咀嚼。
and卖花的姑娘好美好美好美(๑•́₃ •̀๑)
4 ) 在小人物的故事中,看见伟大的卓别林
虽然只是黑白默剧, 每每看卓别林的作品 , 总是非常感动.他的作品中有深刻的人文情怀.对社会的关心, 充满对底层小人物的悲悯之心, 其中幽默温暖机智的元素 让人看戏时 心满意足又情感丰沛.
卓别林擅长说故事,说生动有意义又有趣的故事. 让人一会儿捧腹大笑,一会儿又无限感慨!似乎是简单的题材,一个流浪汉想救助一位失明的少女 ,动人的是在一位生活处处困窘滑稽的流浪汉身上,你看见乐观的笑容, 单纯的善意,奉献的情怀.是,即使我是个小人物,但我仍保有一份赤子心肠,我仍然看见在悲苦的生活中更美而不同的世界. 光明总胜黑暗,歌唱总胜叹息.他一直用温暖的微笑面对苦难!
我想 : 无私的奉献,单纯的祝福是人心中最神圣的情感
深深喜爱卓别林
5 ) 笑中有泪
City Lights-1931
这就是Chaplin标志性的笑中有泪的作品。
影片最后,已经拥有花店的卖花女,摸出了流浪汉就是昔日自己一直以为的富豪,她给了世界一个美好。她没有嫌弃他,她没有因为思念的落差而失控。
知道吗?流浪汉自己也呆在那里,这世上没人敢担保这个女孩子能够给出这样回应高尚的反应。
和平和繁荣。当雕像揭幕,Charles蜷缩在母性的怀抱中,此情此景何等可爱。
流浪汉无意中救了百万富翁一命,从此他有了资本,一份从前他未曾获得的资本。百万富翁一觉醒来便忘记流浪汉;流浪汉喝酒后又记起这位朋友。这样的描述戏剧化得来又那么现实。
有一天,Charles在LA观看一场拳击比赛,坐在他身旁的正好就是农家女Virginia Cherrill,于是,Charles邀请她饰演双目失明的卖花女。
其实我们看Charles的电影里的女主角,大概都是相似的,巴黎一妇人、舞台生涯、城市之光……凄美,眼神中总是流露着淡淡的哀伤。Charles饰演的小丑、流浪汉碰巧遇上了她们,爱上了她们,低微的身份,或浅薄或高尚的爱情。
Charles擅长描绘穷苦阶层,他用喜剧的方式来演绎,让观众哈哈大笑的时候却笑出眼泪来。
当奥斯卡邀请Chaplin回美国接受奖项的时候,他向妻子表达了自己的担心,时代已经变迁,大家还会喜欢他的电影吗?
事实上,那些黑白光影影像,依旧让人捧腹大笑,然后流泪。一直到今天。
6 ) 我只陪你这一程
喜剧究竟该算一种形式,还是题材,或许都可以算,有些时候,我们在看完令人捧腹的喜剧形式的演绎后,总能又感受一丝不一样的或悲或喜的精神感受,这样的喜剧往往令人印象深刻。在今天,喜剧的形式愈加成为题材本身,仿佛只要不择手段让观众笑的癫狂就可收工,而随着恶搞、屎尿屁风格喜剧的盛行,那种令人看后回味再三的喜剧越来越少。在这样的时候,我们或许要多向前辈学习,比如卓别林,在他的电影中,喜剧就是一种表现形式,在令人笑过后,他总是常常指向一丝超越形式的东西,比如《城市之光》,一个流浪汉令人捧腹的“追女记”外壳下,却指向的是充满人文精神的温情脉脉。
《城市之光》的故事有些荒诞,又显得平常,卓别林扮演的流浪汉继续以滑稽的形态生活,制造着诙谐的笑料。他路遇一个双目失明的卖花女,心生好感,总是希望为她做些什么。一天,他又搭救了一个试图跳河的富翁,精神处于昏沉状态的富翁与他把酒言欢,花天酒地一番后,还将自己的车子和一些金钱给予流浪汉潇洒。流浪汉用这份小财与卖花女度过了短暂的欢乐时光,他更想为心上人治好眼睛,不想回过神的富翁在对流浪汉看不起的管家撺掇下不认救命恩人,而此时卖花女的房租到期,面临困境。于是,流浪汉豁出去了,以各种方式试图为卖花女筹钱,甚至瘦胳膊瘦腿的他也要去拳击场上搏一把。进行到这里的故事一直是欢乐不断下的平稳推进,虽然有奇遇,有意外,但是流浪汉总是淡定乐观的生活,默默的让卖花女快乐,为她去努力。尽管流浪汉为卖花女尽心尽力,但是却一直以一种低调的,无私的形态呈现,比如为她挽毛线,哪怕卖花女误将他外面的毛衣全部圈走,他也不说一句话,这一喜剧场面也将他善良的本质自然呈现。看过太多张扬的表现爱的狂热的电影,本片中这份淡淡的而又本质浓郁的爱情却更让人感到温暖,绝非那种歇斯底里张嘴大喊“XX,我离不开你啊”的表演成分的爱所能比拟。
在片中,卓别林也表现着他惯有的批判性,影片开始就是一场雕塑揭幕仪式,一派盛世景象,但是揭幕之后却发现流浪汉正睡在雕塑上,这无疑是对这看似繁荣的时代的讽刺,而维持秩序的人员迫不及待的要赶走流浪汉的举动,更可以看作他们自欺欺人般的对现实的掩盖和无视。而富翁的多变性格下,却表现的是他的一丝势利和逐利,今天可能因为你帮他一把就与你称兄道弟,视之为知己,明天就可能不再把你当回事儿,而过了两天可能又变脸对你友善无比。富翁在片中情绪低落,想要自杀时就对流浪汉好的不得了,本质却是一种利用关系,因为这个时候需要他的帮助和安慰,而一旦情绪正常就冷面相对,而他那个管家更是势利眼的代表人物。当流浪汉走上拳击台想要一搏时,也发现这看似公平的搏击下,隐藏着多么肮脏的内幕。在一起抢劫案中,流浪汉被误当劫犯抓获,这个关键的时候却得不到富翁和管家一丝帮助,只能含冤入狱,而入狱前他所做的最后的事情就是将可以治愈卖花女眼睛的钱送到她的手上,然后体面的被抓获。
卓别林在片中塑造了一个令人感到可怜但是绝不可悲的角色,他是一个流浪汉,却时刻保持自己的尊严,面对富翁一次次的翻脸,他不卑不亢,没有怨天尤人。他乐观的面对生活,以顽强的耐力营生和帮助他人。最令人感动的是,在影片末尾,流浪汉出狱,而卖花女恢复视力后已经开了花店,当流浪汉看到卖花女,充满期待的希望对方认出自己却未被认出时,我们没有看到他高呼我就是那个当初帮助你的人,也没有看到他多么悲情的抱怨,他表情略带忧伤,接着就准备默默的离开。这就是他,只默默陪伴卖花女走过生命中这一程,这最困顿艰难的一程,没有其它企图,没有其它打算,只是本着内心的指引,为一个盲女导航。正是他这样的人在这个对真善美失明的时代,在这个任假丑恶横行的城市,点亮了一盏盏明灯,他们正是城市之光,照亮困顿者的人生,无论对卖花女这样的底层,还是对富翁这样的上流社会。卖花女恢复视力可以看作一种美好的冀望,悲伤中鼓舞人心,黑暗中寻觅光明,我们总有看到那真实世界的一天。
最终,卖花女还是在握着流浪汉手时,认出了他,她说“你?”,流浪汉淡淡的答道,“你现在能看见啦?”,“是的,我现在能看见了”,卖花女带着哽咽的表情,流浪汉带着依旧傻傻的笑容,影片就在这里淡淡的结束,一如卓别林一贯的风格,喜剧桥段夸张却不哗众取宠,社会批判深刻却不刻意尖锐,这缕城市之光照入我的心中,让人笑中带泪,倍感温暖。
http://hi.baidu.com/doglovecat/blog/item/88b6d4c405fbe1c638db4962.html
"在她的眼睛未被治愈的时候,她说,“他不仅仅是个有钱人”,而当她的眼睛被治愈的时候,她是否还会说出这样的话语,在结尾处,一个笑容,将所有的想象留给了我们。 当她终于可以目睹这座城市的光芒的时候,她是否还可以感受到一个人内心的光芒?"
盲女复明后认出流浪汉的一刻是影史上最难熬的一瞬。
矮小的卓别林,伟大的卓别林。无论是幽默的桥段,还是整体的剧情,都透出经典气质,淳朴、踏实,然而持久。
爱情是光,将城市点亮,笑的最后却是感动。卓别林竟然是爱情电影的大师……
大半时间各种捧腹,结尾却忍不住落泪~不愧是卓别林,兼具批判性、幽默诙谐与暖洋洋的正能量!在查理最后一部默片中,流浪汉与卖花盲女的爱情不知感动了多少人;笑点源源不断,拳击戏更是无与伦比;结尾被评为影史最佳结尾。当代的肥皂剧有几个能达到这种笑中带泪的喜剧片最高境界?(9.5/10)
卓别林伟大之一点在于,哪怕经受过那么多苦难,他还是相信每个故事都会有光明的结局。卖花女问他:“是你吗?”我总觉得他会苦涩地摇头,然后转身离去。爱情是黑暗城市的光芒,善良也是,可是城市其实并不相信这些。
在一个无片可看的夜晚,被一部80多年前的默片感动到了。这就是变形金刚们打得再酷炫、票房再火爆也无法比肩的原因。
对比卓别林成熟时的电影,这里有些段子重复性强且幽默性欠点。但我突然发觉他演的卑微感,富人的刻薄与穷人的温暖,很有当前中国社会的影子。当好莱坞对这种题材早已完全不感冒时,国内影坛却很青睐这种小人物,我们还是在呼唤别人八十年前关注的道德感。当然,拳击台那段子太经典太搞笑了。
那是世上最纯净的眼。
卓别林不是喜剧第一人,却一定是集大成者
如果我来拍摄结尾,我要让他们相遇却无法相识。
幽幽城市之光,让我们相信人心中还有良善。完美的表演和动人的情节。镜头的切换和动作的编排很到位。30年代初就有如此细致的故事编排结构和表演的编导,卓别林真是位大师。
虽说是童话故事,电影手段相当丰富过硬。在电影的幼年时期,电影本身这门艺术还没那么成熟的时候,拼的还真是创作者使尽浑身解数能发散出的硬功夫。
最后一个眼神的特写,直指人心
卓别林兼任出品人、制作人、监制、导演、主演、配乐、剪辑,结果一个奥斯卡提名都没有。卖花女一点不瞎,瞎的是奥斯卡评委。
哭哭笑笑的小人物传。里面的爱情可有千百种解读,就不赘述了。但爱情的确能让人变瞎,也能让人复明啊。拳击那场戏大赞。
永远的小人物,伟大的卓别林。
拳击那场戏笑死我了。还有他准备上场前试着跟那个人套近乎的时候表现得好骚情啊哈哈哈~
老电影咖啡馆的第一弹。原来明天会更好的原文也可以是tomorrow the birds will sing。
”假如我们长时间地、专注看一个好笑的故事,它会变得越来越悲哀“——果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