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到底是幸运还是不幸运
本片是一部反映美国在反恐战争后的军人和社会生存现状的影片,全片虽然没有一处专门的战争场景,但战争带给这些军人以及这个国家的伤痛处处可见,手法确实比较独特。本片的三位主演都是演技派的典型,我们的肖申克已经是年过半百的人了,难得又看到了他的表演。
最有趣的是本片的题目,The Lucky Ones,但是片子放了一个多小时,真是一点没看出他们幸运在哪里,这个短暂的休假让他们发现这个社会已经很难融入了,万事不顺,毫无幸运可言,他们唯一的幸运就是他们去了伊拉克还都活着。但是希望却没有完全消失,他们坚持了下去,剧终前事情好像又都稍有了起色,其实不是剧情设计得好,而是人生就是如此,“人生之不如意,十之八九”,幸运的时候总是少数,大多时候我们都在被繁琐、无趣、无情的现实生活所折磨着,顶住,才有可能拨云见日。
2 ) 好运?讽刺而已
电影的名字是好运之人,于是很多人的影评里都说这三个人如何好运。其实,我觉得这只是作者给大家开得一个玩笑。所谓好运,只是讽刺而已。
TK
1一出场在谈论SEX,表现出他对于自己性功能的自性。结果不幸受伤,只能瞒着未婚妻去拉斯维加斯解决问题。
2晚上做噩梦,战场上的遭遇应该使他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3全家包括未婚妻都是军人,自己的前途已经没有选择的余地。其实他自己并不真正喜欢去伊拉克。结尾前他把自己送去警局就是为了逃避。
4与未婚妻的感情:只是相互利用而已,结尾时已分手。
FRED
1满心欢喜得从战场退伍,回到家中等来的是妻子的离婚协议。如果有个第三者也许他还好过些,发指的是妻子竟然说她发现自己一个人活着比跟FRED一起更幸福。
2儿子考进了斯坦福,结果没有学费,前途迷茫。讽刺的是儿子甚至想要选择去当兵筹学费。
3为了自己儿子的学费,又把自己送上死里逃生的地方——伊拉克。
里克
1十六岁时被母亲赶出家门,因为母亲想要跟男朋友多些私人空间。
2带着吉他曲投奔战场上的朋友的家庭。期待可以找到一个“家“,结果是发现自己战场上死去的友人,对自己说的没一句实话。吉他、抢劫、家人、妻儿。。。
3想要融入年轻大学生的圈子,结果被嘲笑落伍。
所谓LUCKY,我宁愿理解为幸运,他们之所以幸运,只因为一点,他们从战场上活着回来了。至于以后他们会不会仍然那么好运,只有天知道。
闲话:
金融危机,FRED的房子已经被抵押两次,卖也卖不掉。
途中教堂认识的金融人士,很有钱,在家办PARTY。金融家的儿子一副义正言辞的嘴脸质问他们战争的意义,嘲笑他们在战场上”努力活着“的信念。
穷人上战场卖命,为了自己的前途、为了家人、为了钱、为了活下去。富人在搞房地产,搞金融,开PARTY,去教堂”帮助“他人,质问战争的意义,搞3P。
3 ) 伊拉克战争中的心灵之旅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用人间的爱去爱,我们可以由爱转为恨,但神圣的爱不能改变。无论是死亡还是什么东西都不能够破坏它,它是心灵的本质。这部电影几乎可以说是标新立异,在如今的伊拉克战争的噱头俨然已经成为了一种电影风格,电影节上也不乏优秀的作品,沉重的《节选修订》和《通往关塔那摩之路》这类体裁的电影的重点只是反战的意味浓重一些,纪录电影《标准流程》也只是关注了监狱的虐囚事件,而这部《好运之人》则把重心放在了归途的参战伊拉克的士兵身上,通过他们归途的心灵之旅进而展现了当事人的内心世界。直到影片的结束,独立导演尼尔.博格对待战争的态度也是让人云里雾里,把对待战争的主观性完全任由观众的自己理解。提及伊拉克体裁的电影,就会让人想到战争,想到人性,而更多的无非就是战争的错与对。战争与和平之间的明确差别变得隐喻模糊,除了个别地方外,第二次世界大战既不是以宣战开始,也不是以和约结束。随后的一个时期不论是从旧的意义上讲归类为战争还是和平都很困难,因此“冷战”这个新字眼不得不被发明来描述它。冷战以来状况的模糊性的一个明证就是中东的当前局势。不论“战争”还是“和平”都没有确切描述海湾战争正式结束以来伊拉克的形势,该国仍然几乎每天都遭到外国的轰炸,巴勒斯坦人和以色列人之间的关系也是如此,还有以色列与其邻国、黎巴嫩和叙利亚之间的关系,这也就是对待以这个题材为噱头的影片层出不穷,然而,思索之后,战争依旧继续,尽管反战,尽管反抗,尽管不如意,其实那也无非就是道貌岸然的政客们之间的利益游戏。
说回本片,影片摈弃了题材上的严肃叙事,取而代之的幽默诙谐的言语对白,和无时无刻都存在的尴尬处境,三个意外结缘归途的伊拉克士兵都有着彼此的心灵创伤,看似难以切齿,一个上半身受伤,一个隐私部位功能受损,一个下半身中弹,看似彼此间谈笑风生,其实早已浮生若梦。他们在回到美国之后,方发现,这次的战争已经剥夺了他们太多的东西,婚姻因此完结,梦想也因此无存,在当今的社会团体之中,也俨然没有一席之地,他们失去了跟向流行步伐的脚步,看似已经不是一个时代的人。一场公路旅行也由此开始,类别公路电影,这部电影采用大量的近景来记录纽约的美丽风光,和特写来诠释每个人的喜怒哀乐,一次次意外的经历和尴尬的旅途完美的记录了美国人对待战争的态度,对待伊拉克问题上,影片的正反意见也是平分秋色,有大肆的纵容,亦有强烈的抨击。而导致三人也饱受着不同派别的冷语相向和热情款待。影片的幽默元素充斥着本片的叙事,看似有趣,一方面平衡着战争的严肃,一方面也在说明归途战士的无处是从。
说回电影,影片的本质定位是幽默,剧情。却采用公路电影的拍摄模式,大部分的车内戏份,和田园风光的远景定位。独立导演不会有条条框框的束缚,总是在不经意间给人惊讶,尼尔.博格的作品看的不多,只看过这部和2006年的《魔术师》,感觉风格上转变很大,没有让人大感惊讶的结尾,一切事件的发生似乎都是定理,直到最后三人在经历过战争之后,而又毅然决然的返回伊拉克,一个终点又回到起点的叙事。参与过战争,见证了战争的残酷,他们却没有选择,即使选择也只是伊拉克,那个伤害过他们的远方“故土”。一个看似幽默的故事,却有着让人心寒的心酸之旅。
说回征兵,影片中的美国的征兵过程已经沦落为街道文化,就像是流浪汉般的乞讨,身着美国军装的士兵像乞丐一样在街边拉拢,用20000美元的注册费用吸引着那些生活所迫的美国公民,目睹的有困难的人其实一只脚已经踏进鬼门关,徘徊犹豫之间,就会顺利成为一个新任的美国大兵,这种街道的征兵文化也时刻标志着美国的战争立场的尴尬,也标志着美国毅然是一个渴望战争而又时刻在进行战争的强硬政策,战与不战的矛盾俨然是他们自己也永远说的清的话题,谁会放弃自己的家庭不顾而踏进别人的领土去伤害别人的生活,谁会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的去成为政客们弹指间的棋子?这个话题已经不再新鲜,然而这个话题却依旧是长挂嘴边而不得解开。
说回心灵,一个人为他自己有意识地生活着,但他是全人类达到的历史目的的一种无意识的工具。人所作出的行为是无法挽回的,一个人的行为和别人的无数行为同时产生,便有了历史的意义。一个人最大的创伤莫过与心灵的重创,即使身体上的,再痛苦也会愈合,即使疤痕,也不足为重。电影中的三个主线人物,心结没有解开,不得已的选择让他们重回战场,恶梦依旧会将他们惊醒,经历了战争的残酷之后,他们也毅然会仇视灰色面孔的阿拉伯人,直到导演将镜头对准了广阔的天空,为什么会留意到这高高的天空呢?如今总算注意到了。我们真是幸福,没错。除了这辽阔的天空外,其他的一切都是空虚都是欺骗,除了这天空外,任何东西都已不存在。
4 ) WE ARE ALL THE LUCKY ONES
YES?YES! THANK YOU ? THANK YOU ! ///// 7。12 THE LUCKY ONES所有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 所有能够重逢的相遇都不算萍水相逢 飞机飞向高空 越来越远 天空是喜欢的那件T恤的色调 粉粉的肉色 不是蓝不是红 和army有关却没有任何血腥 但是镜头在最后扫过每个脸庞的时候 我们似乎看见了 很多军队战场之外的故事 每个人每个世界 不同的发生 结束开始 度个假再回来 重新开始又或者戛然而止 谁知道呢
5 ) 对战争的另一种控诉
终于看这个片了,感觉一般。大概算是一个公路片吧,我也说不好。三个大兵的归家旅程,但是并没有感到回家的温暖,应该是对战争的控诉吧。
三个寻找归宿的人最后因为各自的无奈不得不回到战场,本应该是很辛酸的结尾吧,不过我的感情没有到达这个高度,只是平平淡淡的看完了,中间有点小悸动~~~~
6 ) 淡
每个人都有想说的话。
导演想说话的时候,就有了电影。电影不在乎演员,不在乎镜头,不在乎剧情,在乎声音。有人听到了导演的声音,就很好了。
又一部战后公路片,米国已经开始反思战争的意义,尊严,亲情,以及战后老兵们的精神世界。“你在战场上都做了什么?我只是争取活着。”他们一旦参军,离开日常生活,战后他们还能回得来吗?
把公路电影和战争题材很好的结合。人物的言行举止都透露着战争带给他们的痛苦与人性底处美好的挣扎。这样片子比起《拆弹部队》,反而更耐人寻味。
三个失意的心路历程,淡淡的。
很淡但很美.每个人当兵都有不同的心情,为家庭,为自己,为了爱情...
没啥意思,细节太刻意了,显得有点假,其实公路电影是最需要一种“原生态”感觉的,可惜此片没有
温情
一个奇怪组合的公路片。。。
一部诚挚的电影。
故事说的浮于表面,如果再深入一些是可以发掘出深度来的。
勇敢地失去爱和付出爱总比什么都没经历好。
算是瑞秋演过的最可爱的角色了
温暖人心~~!
公路片+反战片,别小看露水情缘
Can't believe it didn't get an Oscar nomination while the Hurt Locker got the Oscar.
That’s funny
you'll be fine
有亮点,伪思考。
一般般
好久不看电影,随便一看,就遇到一个好电影
奇妙的混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