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
片子很仪式,很宿命。强调人物状态,而非情节。后男友在从旅馆分离,大雪中消失,与其余女孩纵欲,再至“无能”,与前男友所言的“史前史”相应。前男友打后男友,是在打自己的过去,之后的艰辛寻找也是在完成过去自我的追寻,过程中两人灵与肉的结合。结尾前男友的跳崖,近中远镜的雪地拖尸,再于露天温泉雾气中嘶喊甚为凄厉。
(豆瓣的短评实在太短,就只能写这了)
2 ) 我爱小心眼
讨厌那些假道德高尚者,最终他们也都具有人的动物性。
无性男变为有性男。
只有小心眼男可以为那个女人殉情。
人类啊,改啥样就啥样吧。
太安东尼奥尼了
室内两人的争吵与做爱、室外三人间的争夺,都在频繁利用场面调度来表现人物间关系;茫茫雪山,寸步难行,风刀霜剑,刺痛心扉,不知后来森田芳光的《失乐园》是否受其启发呢?
不着调的三人行,不着调的配乐。
吉田喜重把一个三角恋故事拍得匠气十足,每一个构图都是深思熟虑的结果,并且借助宾馆,车厢,雪地等场地来完成人物调度,进而获得关系间的张力。
吉田再次延续其左岸派的风格,像是阿伦·雷乃拍《祖与占》,情欲被分为肉体与精神,最终肉体陷入空无,但这也不代表灵魂的胜利,灵魂依旧孤独,缺乏肉体的欢愉会使得亲密变得隔阂,而单纯的肉欲又会让自己贪婪,痛苦由此滋生
当她对你了无牵挂,即使以死相胁又奈何,没有谁会因为你死去而爱你。
他喜欢各种形式的水。
啊?以为片子是秋晶温泉 怪不得没看到温泉.
可能吉田觉得剧情简单是一种优点。普通三角恋选择题,有着性爱界的量子纠缠思考。从片头就充斥着对立关系与死亡气氛,两个男人分别代表性与爱,形同死敌也关心对方生命。1/湖面摇荡的船,牢笼形的窗,美丽且危险的雪景,铁锤敲击声,营造出每场戏的氛围和角色心理,在性与爱、自由与束缚之间选择。2/用180°360°旋转镜头切换于不同视点,是做选择的心理表现,也有角色关系形成对立作用,这种镜头滥用太多让人反感,不如那个720°1080°旋转的巧妙。3/两个前男友有着很强的对比性,随着简单的矛盾推进,有着角色互换象征,性与爱的量子纠缠。4/本片再次出现吉田喜重常用的两次死亡手法,结尾雪中拖着死尸在疲惫中尖叫呐喊。
四星推荐,画质非常的赞
吉田喜重肯定看过安东尼奥尼的《红色沙漠》,冈田茉莉子也肯定知道莫妮卡·维蒂,一红一白都好。总体而言,意大利的“新现实主义三杰”和其后的意大利“三尼”,水平超“日本新浪潮”这帮人,日本新浪潮这帮人水平参差不齐。不过确实要承认,东邻学西方的确到位,起码学什么像什么。
看得好难受,三个人都很可怜。电影拍得好,配乐也很美。
誰ひとり踏まなかった わたしの胸の積雪の畑 椿が血を流すような 痛みでした
感觉是拍雪景拍得最好的电影之一。吉田老师这次那些花哨的360度旋转镜头用的就很到位了。故事其实仍然是此前主题的延续,性与爱情,占有欲与自由。配音太戏剧化,不喜欢。
7.3 两男一女情与欲的肤浅纠缠,过于无聊的故事。配乐最为糟糕,与影片气质严重不符的音乐被从头到尾地反复播放,手持360度环拍也太过泛滥,一直绕圈圈到底想干嘛,有什么用?也只有雪景能看。
沒有什麽愛情,是可以真的自由的。
2018-04-26,梨花一望杳无际,应是碧空惯游戏
どんな愛も時間の前には抵抗出来ない。まして僕たちのそれは、過去の再現そのものかもしれない。从形式到台词各方面,都特别舞台剧感的一部。木村功和蜷川幸雄俩男主前后经历对比照映出灵与肉的矛盾。BGM虽然单调,但是配合着冰天雪地的节奏,个人还挺喜欢觉得挺合适的。
新浪潮的张力、人物关系,表演,手持(配合静止),360绕角色走动,镜中像。吉田的摄影总是很棒。当爱已成往事,嫉妒吞噬生命,精神与肉体的选择。雾凇轻摇,翻译得真好。大雪中刺耳的风声(相反有人雪越大越表现安静)。60年代的无能、堕落。冈田茉莉子脑残粉。
三人间情和欲的选择填空题,形式大于内容。吉田喜重舍弃色彩,在镜头运动与光线运用上用足笔墨。围绕焦点频繁切换的内外旋转镜头,在站台及雪地的两场远景长镜,画面或朦胧或被阻隔,极梦幻。立体灵动的原音配合推动着剧情起伏。杉野不举并自杀,则代指放弃肉欲回归爱情本体,又仿佛他从来不曾出现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