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的一天,法斯宾德满怀怒意坐在一家餐厅,怨恨地等待失约的情人考夫曼。当他的制作助理,一个饶舌而烦人的年轻女孩出现在他面前时,他重重地在她腿上捶了一拳。女孩因惊讶与疼痛而高呼,其他人以为她遭到攻击,两个高大粗壮的特技演员抓住法斯宾德,把他拖到露台狠狠揍了一顿。法斯宾德未曾反抗,剧组工作人员都围在他身边好奇的观望,没有任何人挺身而出帮助他。这一场景似乎重演了一年前法斯宾德制作的电影《外籍工人》里的剧情,法斯宾德扮演的希腊人乔格斯被德国本地人群殴,团体的偏执和敌意共同汇集在一个人身上,人与人之间的侵略、不安、挫折与异常一触即发。
电影之于法斯宾德总是具有一种检视过往经验的反思作用,他多次在公众面前声明:“我早就和剧中人共处,我是透过并随着剧中人改变自己的。”然而为什么同一件事却出现了两次,电影的段落出现在前,现实的暴力却紧跟其后,电影似乎并没有完成一种有效的关照,该发生的还是发生了,戏里戏外仿佛有所联接,事情的开端就如同继续进行的情形,并且到末了,到今天仍未有所变化。其实,这些都归咎于一种如影随形的强大动力,它们从两个极端统领了法斯宾德,我们姑且称其为“局外人的恐惧”和“领袖的傲慢”。
[外籍工人]是以法斯宾德所创作的第一个舞台剧本为基础的电影。来自希腊的移民工人乔格斯的到来,打乱了慕尼黑郊区一处公寓内的年轻人的“正常生活”,希腊人什么也没做,却让年轻群体之间丛生了多种敌意和妒忌。乔格斯被侮辱成希腊狗,最后唯有暴力成为了他们的发泄口,他们无端围殴了乔格斯,在被攻击后,乔格斯希望和新交的女友玛丽一起回到希腊,回到那个没有“砰砰砰”的地方。慕尼黑郊区的本帮青年在没有乔格斯之前的生活同样是混乱的:玛丽属于艾瑞克,但是彼此知晓在一起就是错误的结局;保罗和海尔佳上床,彼此几乎不看对方的眼睛,保罗甚至会突然暴打海尔佳;彼得由伊丽莎白供养,伊丽莎白分裂且居高临下的态度让彼得无法正常处理两人的矛盾;露丝为了钱与弗兰兹在一起,只要对方给钱,她就像妓女一样脱下衣服……极简主义里,赤裸的墙壁,赤裸的身体和赤裸的生活传达的并不仅仅是视觉效果,而是居住在剧中人天性中最深处的自困状态。在乔格斯没有出现的前三分之一镜头里,摄影巧妙的设计这帮慕尼黑年轻人的“浮动”状态,他们倚靠在栏杆上,固定长镜头只给出了他们上半身的展示,只有乔格斯出现的那一幕,他们的全身才出现在景框内,他们第一次脚着地站在了地上,拥有了行动的势能。显然乔格斯的出现是他们的一个契机,但是他们并没有意识到新事物的救赎作用,他们开始犯新的错误,也不忘保持旧的错误,他们无意识错误的程度,他的行动力不可避免的发生了偏误。
法斯宾德安排演员都直面镜头,或者90度角面对彼此,角色随时都处在一种对话的场景中,使得我们有幸窥视他们乏味单调的本帮生活。这部电影述说的并非是外籍工人乔格斯的故事,而是企图以群体方式生存或工作的处境是如何把虐待组织为一场迫害和屠杀的。“乔格斯作为局外人不仅必须忍受孤寂的侵蚀,同时也不得不去对抗来自群体的偏见和敌意”,法斯宾德显然并不愿成为局外人,他童年时期无法与人平等相处的挫败感鼓动他立志成为运筹帷幄的领袖而不是弱势的局外人,他把童年的危机留在电影中,用拍电影的方式巩固自己在团体的领导作用,他即使装腔作势也是在引导演员将最为幽微隐秘的心灵揭露在表演之中。在工作中作为领袖的他,从不掩饰自己的任何心情包括沮丧。他可以一杯接一杯喝着工作人员给他准备的饮料,喝完第九杯,就将第十杯泼在摄影师麦克•波豪斯身上。团队不断囤积着这种冷酷无情的领袖行为,也就不难理解开头提到的法斯宾德被揍却无人救援的场景。有自知之明地,法斯宾德以《当心圣妓》里“骄傲导致毁灭”的题记回应了自己的被殴事件,充分挖掘了自己作为领导脱离群体的辛酸。又一次,电影在他这重构或者说转化了他的逻辑,他知道自己处在局外人以及领袖的两个极端,甚至两个极端也不过承载着一种调和作用,他对于其他人所保持的陌生、疏离或者是过度热情,他都掌握在心,戏里戏外的感情消耗并不是线性纵向的进化,而是早已预知结果的唏嘘嗟叹。所以,《外籍工人》里乔格斯被殴以及现实餐厅中的暴力,都是法斯宾德所预料的。他在餐厅被殴之后,一言不发起身离去,没有对打他的人发出任何挑衅,自此以后也完全不提及这次意外事故。毕竟,聪明人是不会去埋怨那些行程表之内的事情的。
全片的镜头十分有限,大多以固定长镜头撑起整个场景,导致纵深的空间感完全被取消。封闭的平面空间只在一个地方发生些许延展,那就是两人散步的行走镜头。任意两名女性并肩走在一起,摄影机在她们前头保持着一定距离,拉着向前走的人,缓慢形成了流动的时间感,时间终于在纵深的些许调动里得到展现。然而,这显然是一种无用功,因为当人物开始运动并感知时间的恒常与流动时,势能在转化为动能的过程中遭到了“社会”的阻力:散步的闲聊内容永远是谣言与欺骗,这些女人和男人仍然还活在为别人而活的处境里,他们以及他们的下一代依旧会在所生存体制之内被利用和剥削。他们即使暴打了所谓的局外人,也不能做运筹帷幄的领袖,表层文本和深层的社会叙事告知观众,他们依旧要在生活的混沌里挣扎。
这次法斯宾德回顾展里较为冷门的一部,要论起将自己剧团的话剧电影化,法斯宾德可比开心麻花早多了,场景少而简,情感冰冷而残酷, 直面镜头言语,复调剪辑,形式感和意味都很足。法斯宾德本人饰演主角,一个单纯如智障一般的外籍工,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在集体冷暴力面前,独善其身比兼济天下更难。
像超级忧郁无聊的老友记…的海报集锦。平面构图固定镜头 一幅幅人物画的排列 人物随着时间推移被重新组合(既是构图意义上也是故事意义上)有那么几次我忍不住脑补了韦斯安德森会怎么拍 实在太像了。但即便最抑郁的royal tenenbaum和水下生活也制造出了一种明快。这里的人通过无目的的性交和谈话排遣乏味 男人对女人辱骂殴打 女人贩卖身体换钱,电影里的世界没有外部(这点和情景喜剧特别贴近)只剩下这些人物纠缠的内部精神世界。而当外来者希腊男人打破这种乏味平衡时 嫉妒开始蔓延 杜蒙几十年后的la vie de jésus在此已经成型 空洞生命的欲望逻辑与因嫉妒他者的活力而唤醒的种族主义和冷战意识形态到今天依然是西方社会的核心病症
#西德青年电影# 一旦摄影机被放置,焦点被锚定,空间就旋即确定,即法斯宾德所熟知的表演空间,因此法斯宾德画内与画外的区分也与话剧的舞台里外的分别相似,即使偶有一两名角色由镜外闯入也难以获得参与剧情的权力,不过是调剂银幕的点缀。就像皮亚拉的《赤裸童年》,法斯宾德也将卢米埃尔《婴儿的午餐》式的中景镜头引入影片,截取某种松散的散文(essay)般的生活片段,对角色性格进行社会学式的刻量,所以在片中任何可能的心理活动都被废置,“心理”并不存在。外籍工人,这一时常为德国主流社会所刻意忽略,排斥,甚至施加暴力的对象,在法斯宾德的镜下也并非尽善尽美,他也有人类所常有的性欲,也会说出市井气息的言语,但其不熟练的德语却意外地保留了其余角色所不具备的纯真性,原初的天性。2023.3.20
法斯宾德可真会省,几个场景不断切换,不需什么布置,一切从简,真是省钱有省时。
太棒了,几个场景不断重复出现,完全由对话衔接起几个人物的不同组合,而且幽默感十足,法斯宾德本人太萌···
百无聊赖的人靠着栏杆聊着闲话八卦,就像电线杆上的麻雀叽叽喳喳。本地人对外来务工带着傲慢的敌意,外来闯入者也打破了生活的「秩序」,安稳的人开始追逐新生活,而浪荡的人却终于决定结婚。「不要紧,到了希腊一切都会不同」。
9.2;民族精神。法斯賓德早期的片子怎麼都這麼好,遠遠生猛過後來更知名的那些
法斯宾德的第二部长片,根据他写的一个话剧改编而来。固定镜头,简单的场景切换,演员摆个姿势在那念台词,基本不作表演,这些都可以看出影片在形式上受施特劳布的影响。影片中对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小市民内心的空虚,民族之间的矛盾又转化为对外籍工人的矛盾等等作了透彻的描写。
三人成虎的現實版,所謂的眾口鑠金積毀銷骨。繼承了愛比死更冷的極簡主義,主題更加尖銳。看肥法的電影比看任何別的都更想知道結局,雖然有的時候也沒結局,就像這部。
全部固定机位,形式十足,有受到施特劳布夫妇的影响?
20060909 1900 Film Archive
看起來成本很低,幾個演員幾個固定場景和鏡頭不斷重覆,若是精神不濟的狀況下可能就睡過去了,但幸好今天狀態不錯。幾個無所事事的年輕人之間性、金錢、謠言的流竄,展現生活的虛無和人性的惡意,此外也有不少幽默趣味。
忍不住转发文德斯的差评:仿佛看电视不断换台,每个都无聊,不过汉娜许古拉很亮。其实蛮好笑的,是个传八卦大会,对外国人抢工作抢女人的畏惧抹黑现在依然通用。男人不论弯直都渣,女的也好不到哪里去,汉娜最好,可惜傻。借其他角色之口宣扬希腊工人(导演本人)家伙好大,我快笑死了。Harry明明是他班子里最可爱的男孩子(我心目中)居然得付费给妹子上床,别人或秃或微胖的倒能啃女友傍金主,小法的世界观太谜了。
太赞了,比起[爱比死更冷]高了好几个档次啊。纯靠剪辑把这么一个没什么钱也没什么场景的电影做到如此韵味,既富有强烈的政治性也具备极度的形式自觉(主要是极简主义以及他的戏剧观念),法斯宾德真是天才。
渐渐的我开始读出法斯宾德镜语中的味道了。Tag:Katzelmacher的贬义意味很浓,现在已经停用,当时以指意大利劳工为多。
拿这一片去套戈达尔的影响是愚蠢的,这是一片剧场电影,它的源流显然是反剧场剧场,它的全部精彩和特质都来自剧场经验。由此,这也是初涉电影拍摄时的剧场编导法斯宾德最棒的一剧!又有人拿“人性”来套法斯宾德,却没有人谈法斯宾德的政见,他的左,他的厌女和他对消费主义的猛攻。很想请他们放过老法
法斯宾德用传统的电影手法,摄影机不动的拍摄着类似生活在地狱中的几对极其普通小市民的一举一动,画面平淡,没有轮廓,但含义极其深刻,把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小市民内心的空虚,民族之间的矛盾又转化为对外籍工人的矛盾等等在影片中作了透彻的描写。
2013/10/30 前一半看得我都快睡着了,各种两三五人的摆拍加看似无主题的对话。原来是一群布景而已,外籍劳工出场以后忽然就变得有意思了,金钱,虚名,欲望,人性的黑暗面慢慢浮出水面,每个人也有了自己的归属。
真是不能更无聊了,法斯宾德早期的电影都这么无聊吗
法斯宾德第2部长片,改编自他的首个舞台剧本,比处女作[爱比死更冷]更复杂和耐人寻味,在完整度与社会批判性上也更胜一筹。1.聚焦德国小市民的狭隘排外心理,外籍劳工备受歧视、打压,不断遭遇冷热暴力。模糊的时空与不变的人物服饰穿着(也是节约成本快速批量拍摄的要求),则令影片浸染上寓言意味。2.外籍劳工被妖魔化为粗蛮可怖的色情狂,贴上communist和不讲卫生的标签,谣言的传播夸大与群体的非理性、冲动、轻信与从众的集体性幻觉都契合于[乌合之众]。3.法斯宾德将极简主义风格发挥到了极致,多重的间离效果也由此产生:慢节奏与略带夸张的念白,面无表情的表演,淡漠感弥漫;一场一镜,固定长镜,封闭构图,但各段落间常无连贯一致的关系,如同断片,形成完整与破碎的对立;对白言简意赅却信息丰杂,需重看才能厘清关系走进人物。(8.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