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ycation直译过来是同志假期(Vacation),显然不如译成[同行]的一词多义好。尽管Ellen和好基友Ian一路同行畅谈人生,所到之处都有迷人的风景/文化,但仍然也拗救不了这是一个悲伤假期的事实——一场名副其实的“恐同之旅” (a homophobic trip)。在第一季的短短四集中便充分展示了“柜”(closet)是怎样“天然”存在的。
第一站,日本。日本的动漫市场/亚文化非常发达,可以满足各种各种的审美趣味。在日本,Ellen和Ian既看到了仍然在膨胀中的亚文化,也看到了一个压抑社会中的压抑群体(事实上在极短的时间内对新奇的体验显然比压抑多)。
日本的亚文化有其包容的一面,比如在纪录片[The Queen of Ireland]中爱尔兰LGBT平权领袖Panti就提到了他最初在日本的drag queen表演,让观者觉得很吃惊,但同时主流文化也有其冷漠的一面。在这里,Ellen和Ian感受到了神奇的腐女文化(小说/漫画/视频/音频),同时却诧异地发现,腐女文化的盛行和社会对LGBT群体的接受之间却没有必然的联系,“腐”或许只是一种新的性别消费与剥削。或许也正是在这种氛围之下才产生了像[伪装夫妇]这样自身充满矛盾和纠结的作品。 这一集中还记录了一个小伙子跟母亲出柜的故事,陪同出柜的“朋友”是租来的(岩井俊二新片[花嫁]中也提到了这种服务公司),作为见证的Ellen和Ian实际也是陌生人,而妈妈被劝回来之后却不住地说感谢你们作为朋友陪着自己的儿子,让人心酸不已。这一段意外收获确实充满故事性值得抓,不过作为出柜的个案又似乎并不那么具有代表性。 推荐阅读 [Between Men: English Literature and Male Homosocial Desire](Eve Kosofsky Sedgwick, 1985) 第二站,巴西。巴西的狂欢节、性自由与同性婚姻法的实施与每年居高不下的LGBT被害案形成鲜明对比。桑巴舞是热情而迷人的,恐同浪潮也是汹涌而激烈的。Ellen采访了anti-gay的代表政客,以及因为儿子是gay而对整个LGBT群体产生报复性屠杀心理的前任警察。这与奥兰多同志夜店枪击事件的家庭何其相似,只不过这里拿起枪的不是儿子而是父亲,只不过在巴西LGBT群体的性命安危没那么重要。 从巴西这一集开始,政府/政客对LGBT的态度越发明确,这与亚洲的不问不说完全不同。当这个问题被摆到台面上之后,LGBT运动就不仅仅只是一个人追求以什么方式生活的个人问题,更是政局中的一块重要砝码。而这也正是美国通过同性婚姻之后,坚持要求程序正义的人所担心的,如果总统换届之后大法官们撤换了,又会怎样呢。 推荐观看 [出柜名单](The Out List, 2013) 第三站,牙买加。牙买加LGBT的处境可以说是第一季四个国家中最糟糕的了,政府完全不管,人生安全得不到任何保障。再加上找不到工作没有钱,流浪、露宿、钻下水道成了常态。问怎么办,都回答有可能的话,我想离开这个国家,这个国家不属于我。 对Dancehall艺术家Beenie Man的介绍很值得作为一个亚文化的case。Dancehall Music从诞生之初歌词就带有明显的政治色彩,其中当然不乏恐同/反同的内容,但后来在(政治正确的)商业压力之下,Beenie Man不得不出来道歉,但这个“道歉”与他本人的态度实际是毫无关系的。更有意思的是,在采访中他非常“委屈”地对代表美国/美式价值观的Ellen再三强调,不要因为我们的信仰来评价我们啊,毕竟我们有自己的文化。然而他不满的却是他正在做的,歧视的产生往往是因为双重标准。
看到这一集大家或许可能对最近被推到台前的跨性别议题有一些不一样的感受了。长期以来他们都是LGBT这个原本就边缘的群体中更加边缘、无声与痛苦的一群人。在跨性别之前与跨性别之后,等待他们的通常都是一个异常残酷的世界。这种后天的改造,并不能保证每个人都看上去完美,一旦改造不能掩盖手术的“偏差”,他们就会被识别出来,作为(非男非女的)次等人。这也让人想到双性恋在情感关系中往往被贴上易于“不忠”的标签的思维定式,实际上在今天,一个人只要在心理上或生理上对同性间的具有性吸引力的亲密关系并不排斥,都有双性恋的可能性,至于这一生中最后有没有过同性情感的这一段经历,那就是未可知的人生机缘了。 推荐观看 [巴黎在燃烧](Paris Is Burning, 1990) [寻他](Finding Kim, 2016) 第四站,美国。到美国这个部分,已经是大家最熟悉的了。最精彩的部分大概就是Ellen和Ted Cruz的街边对峙,所幸大叔的路并未走出很远。不过美国现在的处境是,不仅是LGBT群体担心自己的处境,全体美国人民都在担心新任总统要把这个国家带向何方。 推荐阅读 [是谁塑造了“搅局者”特朗普?](林垚) 推荐观看 [保险被拒](Freeheld, 2007) 这一场与恐同者的对话之旅,单看对话的这一部分显然是让人沮丧和痛苦的。以至于在B站上看到不少弹幕反馈是,相比之下我们好多了,因为我们至少不杀人。然而比坏并不能缔造一个好的社会。其实LGBT议题的政治意义,早就超出了性别议题的范畴,根本指向是一个人是否能够按照自己的内心去生活,即使他/她的“内心”与主流社会规范如此不同。对非LGBT群体的意义则在于,我们有没有能力去接受与自己不同的存在?我们能不能超越社会所塑造的歧视?因为这种歧视随时可能会落在你我的身上,比如再普通不过的单身、晚婚、离异、户口等等。 在林垚的文章中,分析了Trump能够走到今天的原因,激烈的言辞并没有让他失去原本就处于右翼立场的选民,但却争取到了中间可能偏右的那部分。于是此时此刻似乎也应该回过头来对love wins再度反思,相信爱能打动这个世界上每一个善良宽容的人,但也要看到,有一部分人或许永远无法被打动,这个时候就一定要有法律和制度来保障最基本的人权,毕竟爱不能解决所有问题,而这正是行动的意义。 回想一下,能够被识别、被消费、被认可的LGBT群体通常符合两个标准,在social media里有颜,在real life中有钱。这或许是LGBT群体处境困难的另一个原因,这些年来被大众看到的大概都是我们“想看到的”。而这一部纪录片的意义也正在这里,原来还有很多我们原本“不想”看到的,现在摆到眼前来了。 像经纪人描述的那样,出柜以来Ellen Page改变了很多,并不仅仅是生活中的形象,而是整个人的personality。这种自我的力量是如此的迷人,以至于如此瘦小的一只也可以成为新一代的迷妹收割机。
——————————————————————————
查资料偶然发现小姐姐已经换新女友了,于是更新一下资讯。
带新女友宣传新片:
http://www.etonline.com/exclusive-ellen-page-says-girlfriend-emma-portners-support-best-88237
两年前在骄傲节上看到彩虹全球行就觉得意犹未尽,这个全球LGBT地图的项目果然有了一本正经的制作。第一季只有四个地方,不过点抓的还蛮准的,日本在亚洲传统和性文化二次元文化共存下的状态,巴西和牙买加在南美热情奔放以及天主教原教主义教条下的对LGBT社区的人身迫害,美国作为最自由民主的国度,在外人看来对LGBT社区最宽容的地方,还依旧在某些地区某些宗教某些人的极端态度,我们也看到了跨性别人群在美国依旧步履艰难, 不过也看到了在美国已经建立起来的彩虹养老院,好有爱啊,好有趣呢。
期待第二季继续填充的全球地图,期待有一天可以在上海看到ellen page呢,嘿嘿嘿嘿。
想起了QAF的一句台词"there's only two kinds of straight people in this world, the ones that hate you to your face, the ones that hate you behind your back"。当时只是单纯觉得这台词“真相了”,有过一些见闻之后感到的是深深的悲哀与无力。
几个室友每天朝夕相处,对彼此的取向心知肚明,心照不宣。他们待我并未因我不一般的身份而有所区别,只是说到一些男女之间的话题会主动避开,但是那些“你好gay”“滚,我又不是gay”“我不搞基”之类的言谈,并没有因为在我面前而有任何顾忌。即使每次我感受到的都是深深的冒犯和愤怒,但是碍于情面不好直说,只是在朋友圈里暗示过一次,当然是徒劳。
在一次日常的聚餐上,我和其中一个室友谈到我所在的性别性向社团,他开始坚持“同性恋”这种取向是不正常的,我们的平权活动是因为性少数者太自卑太敏感了。我们的辩论近乎演变成了一场糟糕的争吵,双方意见并非分歧而是绝对的对立,谁也没办法说服谁,只能尴尬地收场,就像记者和巴西那位反同政治家的见面。现实所暴露的残酷的对立并不是我所希望的结局,但这就是事实。
恐同者大概只是程度上的区别。巴西的大叔会因为对方不一样的性取向而拿起屠刀举起手枪,日本的同性恋者母亲也会在儿子出柜之后转身离去,我的直人室友也断然不会接受从小被灌输的家庭观性别观被一群“异己”所倾覆。
平权的路该怎么走下去,这个国家又会怎么走下去,我们的付出和收获,最后会是什么结局,我想知道答案,但答案只会在不可见的未来一点点浮现。
但我依然怀抱希望和热忱,依然相信未来的可能。就像乔帮主的信念,我在向前展望的时候不可能把那些尚未发生的片断连接起来,只有固执地相信,在回顾的时候,这些点点滴滴会在未来的某一天串连起来,就像石墙运动过去几十年后迎来同性婚姻合法化的美国人民。我的勇气、信念和目的,他们从未改变,这个光荣的实践过程只是让我的生命更加不同。
ellen page总攻/拓也君乱入/vice这部纪录片 太赞了
看了第一集 日本的情况其实和中国现在挺像的吧 一方面充斥在网络、荧幕上的所谓同性故事、腐文化根本没能让大众对真正意义上的LGBTQ群体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反而成了调侃的谈资;另一方面,东亚文化根深蒂固家庭观念也始终是那些怯于出柜、准备出柜或已经出柜的LGBTQ心中一道难过的槛
1.天啊和服look可爱爆了!去les酒吧、漫画书店、卡拉OK、京都寺庙、陪男生去向母亲出柜,说自己出柜比不能演电影重要多了。2.两段采访反同人士很勇敢,佩吉吉说了要把Kate Winslet掰弯!3.牙买加这集看着挺心塞。4.佩吉吉真是一个可爱、美丽、善良、机智、勇敢的女孩纸 ❤❤❤❤❤❤❤
求上天赐我一只Ellen!!!
看看人87年的全民偶像在干啥
哭了好多次,看到其他国家LGBTQ群体的真实处境,其实国外的月亮并不圆。无论是性产业发达的日本,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巴西美国,还是面临死亡威胁的牙买加,既看到中国的过去,也看到我们的未来。最后真切的感受到同志在成都,简直就是生活在天堂!我们将勇往直前,直至社会进步。感谢艾伦拍这部片
彻底喜欢上Ellen了!太棒了!多么勇敢的一个妹子!最讨人喜欢的是,即使站在想杀了她的人面前,她也能坚持去探索对方的想法,去反映一些现象,而不是站在正义的制高点去指责,这种精神已经非常难能可贵了,更别提片子本身意义重大。所以,试问哪个女孩不想和 Ellen Page 谈恋爱呢?
看一部别人替你勇敢的纪录片
艾伦和伊恩一起带我们走进各国LGBT人群的真实生活,这里有可爱的人们有受难的人们有勇敢的人们有抗争的人们,而且《同行》最棒的地方不仅仅在于展示各国LGBT文化与现状,更在于严肃而认真地思考这些社会现实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1、"What doesn‘t kill u only makes u gayer" 2、什么都不说了,佩吉吉在我心中一米八3、看到原本遭受过暴力的女孩,谈到自己投身的平权事业,露出笑容,深深感动。“我也想好好生活,这也是我的牙买加”,有多少人有这样的意识呢4、Gay marrige只是漫长平权路的开始,反污名、歧视、暴力,道阻且长
后悔今天才看第一集个人觉得纪录片很符合vice一贯较主观角度揭示问题的风格 有评论说不够深入但是觉得刚刚好再多就是尴尬抨击了 只希望观众自我反思 作为一枚外圈腐女且并没有gay友表示非常羞愧于物化与幻化同志但总归是希望lgbt群体能没有那么多坎坷或阻碍希望社会真正的认可
放弃一种标签化的认同,而去承担一种身份政治的义务需要决心与勇气。这种片子至少会让我暂时放下牛角尖的批判和愤世嫉俗的嘲讽,而去想自己能垒起哪一块砖。
跟着Ellen Page了解世界同志生存状态,从日本到巴西,从牙买加到美国,心情跟着Ellen一起时起时落。和巴西恐同杀手对话那里看的我无法呼吸,和美国反同政要辩论那里也是手心捏得都是汗。那么多可爱又可怜的人,他们值得更好的生活
大开眼界!每一场对谈都充满了爆点。妹纸好萌!又好好人!你在我心中永远一米八!
What doesn't kill you only makes you gayer.
什么时候能来中国啊啊啊吧
来中国吧。
和艾伦,伊恩一起探寻世界各地对于LGBT,有时难以想象一个群体会因为TA们的不同寻常而遭受到如此的不公,迫害,甚至被杀。政客想以此为政,恐同者偏执地伤害,朋友甚至家庭的不理解是常态。偶尔的一抹温暖难能可贵。但不得不说随着时间,和各个人群的努力,LGBT群体渐渐看到了更多的希望。
勇敢的人儿啊,愿你们对爱的诠释,尊重的理解,力量和无畏能感染所有的人。#我不管我要做Ellen Page千千万万备胎中的一个#
利用名人效应和资源去观察LGBT的生存状况真是个相当不错的项目,可惜两只对LGBT的理论和理解都不算深入,只能停留在表面的热血和争论,与那些恐同者的对话只是让人意识到这个世界多么让人悲伤,却没有构建起沟通的桥梁,感觉剧组需要资深同运社工作为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