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眼圈第三观影日,美国美国女性导演乔斯•肖普拉作品《甜言蜜语》。 观看本片很大的期待是看十八岁的劳拉•邓恩。不过看过之后感觉劳拉怎么十八岁的时候跟二十八,三十八的时候长的差不多,怎么那么显老呢。 片子讲的是十八岁的少女在家逆反,在外轻佻,又怀春又胆小,最后被一个小瘪三拿下的故事。总体感觉选材角度还可以但是表现张力不足,最后一大段的smooth talk感觉有点儿拖沓而且张力不足,挺勉强的。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大卫•林奇是看过劳拉的这个表演才会选她演《我心狂野》,而且《我心狂野》里面劳拉基本延续了本片的表演路数。 因为片子是80年代的时装戏,所以过了30多年后再看,复古意味实足,服装道具很有特色,这从某个角度来说也体现了好的东西不会过时,只是在等待下一次复兴。 音乐是本片亮点,Funk,Disco,Hard Rock,Country等多种音乐类型均有出现而且用的还挺恰当的,80年代的味道通过音乐表现更加足了。劳拉最后跟特里特回来的时候用的配乐也很可能影响了大卫•林奇,感觉非常像《双峰》里的配乐。职员表里显示有个music director的岗位是James Taylor。应该是他来把控音乐选材与取舍,做的很棒。而且他还多次获得过格莱美,说明水平确实不错。 片中有一个细节是跟特里特开车一起来的男伴在翻劳拉家唱片的时候唯一打开看了一眼又很嫌弃的随手放一边的那张黑胶唱片是非常非常非常经典的《Led Zeppelin IV 》不知到是不是导演在这个细节有意为之。 最后我想说的是: 十八岁的劳拉•邓恩,一咧嘴的时候怎么看怎么有点儿像赵丽蓉(捂脸)。
第九届黑眼圈电影节第三部
甜言蜜语
电影改编自美国女作家乔伊斯卡罗尔欧茨原著小说,欧茨的小说风格是被称之为心理现实主义。所以有些评委认为有精神分析的元素。电影结尾确实有一些心理惊悚的味道。这部电影最出色的地方有三点:一是充满不安的音乐,二是劳拉邓恩的年轻就拥有的超赞演技,还有就是最后那段恶心,做作,油腻年轻大哥的搭讪戏。相比于法式男人易尔先生欲拒还迎的招数,特里斯威廉斯更多的是美式的油腔滑调。但是这段戏把男女那种绷紧的侵犯和防守心理状态拿捏的很好。
电影使用邓恩充满光鲜的朋友和五彩斑斓的社会生活与家里死气沉沉,保守,禁欲氛围做出强烈对比。美丽年轻朝气的邓恩和她的姐姐妈妈爸爸格格不入。邓恩家庭应该不富裕,生活状态应该属于底层白人。破旧的房屋对于威廉斯的侵犯毫无保护。屋子和外界都成为了邓恩心理状态的象征物。
这部80年代的电影,在描述青少年成长的过程当中,底层年轻女孩却需要成年男性的有关性的经历,促使她们的成长。(这种事在我少年时候邻居周围也有所耳闻)使他们过早的进入了现实社会。当然这都是她们自己做的决定。我不觉得一部电影要进行道德评判,那是励志电影教育电影的导演的人生中庸之道。而不是这部电影的主题。如果一部电影要做道德教育评判无疑是失败的。有些欲望和禁忌就要被释放的和打破的。这部电影短评在写完无命钱之后写的,发现两部主题都有接近的地方。邓恩知道自己前面等的她的是什么,那是她年轻生命对成人社会的窥探。无命钱的男主不知道自己前面等待他的是什么,是他对作为成人男性进入成人社会的自大。
孩子最后还是会知道 父母说过的话都是有迹可循的
前半段是女性视角的标准青春喜剧,结尾突变home Invasion恐怖片,但惊悚部分和皆大欢喜(?)的结局都处理得有些像梦境。
无论从文化研究还是从心理建设看都很棒~~~怀旧
Laura Dern成名作和圣丹斯最高奖,80s的质感很地道,但故事甚至比可预测的还要无趣,节奏太平,被变态骚扰的一整段除了慢也并没有真正制造出张力。
果然是80年代的味道,电影大半部分展现的是叛逆的女主角的暑期的几天生活,她成熟、有主见、崇尚自由,追求爱情,而其他的家庭成员,特别是母亲,完全就是一个刻板、严肃、啰嗦的家长形象,她看不惯女儿的一切行为,普通的谈话都能转化为刻薄的嘲笑,但在观众等待某种“抗争”的到来时,80年代家庭观念的回归让熟悉“无因的反叛”题材的观众大跌眼镜,女儿抵制不了诱惑,上了坏男人的贼船,最后母亲居然完全变了个人,和女儿惺惺相惜起来,家庭才是最温暖的港湾,如此强行主旋律和对家庭之爱的歌颂,实在是让观众有点反胃,电影的所有的叛逆似乎都没有了价值,都成为了保守价值观的陪衬,这可能是80年代青春电影特有的吧,但抛开乏味的主题,电影中的音乐、风景、对白都拍得很有趣,让观众对这部情节简单的电影不至于突然丧失掉兴趣
其实三女孩在谈论用到“perverts”一词时就有一些疑惑,不知道另有所指还是只是80年代的流行说法,而另一点非常kinky的是,阿诺德的装扮是一副过时20年James Dean风格打扮,像是一种恋童者的伪装,因此结尾所暗示无疑是遭遇了性侵犯;对不知如何处理诱惑和危机,恰由于与年纪不符的貌美、轻佻和不懂得自我保护造成,更确切地说,如此说教,所设计的环境、故事是保守主义立场的价值观体现
心理极棒
Dern年轻的时候看起来就像个小老太太。
青春期女孩的内心躁动,需要家长的安抚与理解,但是片中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多少有点让人难以忍受,女主会去外面寻找安慰也情有可原。虽然有个变态男但依然有些蜻蜓点水的味道,女主虽然很年轻但不论是外貌还是内心都不是属于随便被PUA的类型。这变态好似是做了一场秀,或者说只是一个符号。电影真正要讨论的还是家庭成员之间的爱与被爱,从这个角度看确实非常圣丹斯。PS配乐选歌非常好。
2004.01.25
8.0 节奏、氛围都让人舒服,前半段对于青春叛逆期的刻画恰到好处,远离家庭、亲密与爱,同时又带着渴望,这种矛盾心理表达得淋漓尽致。虽然后半段20分钟的smooth talk有惊悚片的意味,大胆而肆意地出现,但并不割裂,仍是前半段青春少女诸事的延续,附带着成长的痛苦,男主角这种似真似假的形象更让人回味。
悬疑哈哈
3.5 最后那段很好,而且她真的去兜风了,神来之笔。从女性权利角度解读是无解的,但就是关于女性、少女成长的。
女版Risky Business。哦还是西海岸版XD
以小镇女孩对初体验的矛盾心态为轴,刻画了一个浅薄刻薄单纯交织的并无物化/美化的立体形象,Treat Williams演的大龄情郎(强奸犯)的一出PUA攻防不动声色中的紧张亦生动呈现一幅令人咋舌而又普遍的男性画像,小格局佳作。林奇之后就让劳拉邓恩演个大妞有些大材小用了哦她一开始就这么会演了。
最近喜欢看老电影
结尾没有想到,原作更暗黑一些。有点拖沓,小说情节较弱,胜在心理描写,其实更适合改30min的短片PS女主妈妈真是令人窒息
3.5 Laura Dern的演技真不错。
3.5 少女的flirting与关于少女的potential risk
80s少女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