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纵情四海
从俄国出发,经英国、法国,终至美国,一场无望的恋爱,一位挚友,一次历经二十年的寻父之路.
每个人的一生也许要追溯要用一些关键词来表示,大约很多都能忽略不记,很多东西经过沉淀像被水漂洗,渐渐浮出颜色
若要把Fegele的最重要的事做记录,我会把与Cesar的相遇排在首位.虽然这场人生之旅的目的是为了寻找故事开头出现的唱着歌剧“采珠者”里的咏叹调“令我无法忘怀的歌声 Je Crois Entendre Encore”的父亲,至今我仍然记得他用淳厚的嗓音唱着的曲子,慈祥而又有安全感.在当时的Fegele的生活里,歌声与父亲是最重要的,虽然不断遭受恐吓迫害,但仍然不失为单纯与美好的生活.然后父亲决定去美国,寻找一份工作,然后将她与奶奶接过去.
于是故事开始展开,洗劫,逃难,去美国。然而,最后她却乘上了一艘去英国的船只。
预告片里用to find her vioce来形容她的巴黎之路,遇到野心勃勃的洛拉.当洛拉爱上意大利歌剧歌唱家丹蒂-多米尼奥(Dante Dominio时,我对她的一丁点希望也差点破灭.危险与势利的女人一向不得我心.但洛拉却在丹蒂出卖了苏茜时,决定离开他,并帮苏茜逃离纳粹的魔掌.如此让我难以预料,遇到这位挚友,幸运至极.人生如此难得.
爱上塞萨,理所当然.没有多少人能躲开他的眼睛.深邃与迷人.几年后, 约翰尼.德普因为加勒比海盗成了万人迷,我却只记得这部片子与剪刀手爱德华.他牵着白马与费格勒在半夜寂静的广场散步.喷泉在旁边绽放.城市角落里,吉普赛人在用音乐狂欢.她加入了他的群体,难以抗拒.
历史的背景不得不让失落与离开.没有选择的余地.
谁在哭,The Man Who Cried
一向很在意电影的配乐,这让这部电影成为我的最爱的最大原因.最大的功臣是导演Sally Potter,很多人在评论她时一定要加上一个女导演,但她的创造却如史诗般宏大.她的身份多种多样.在她导演《探戈课》的时候,她第一次扮演角色。70年代在伦敦舞蹈学校受训,成为一个职业的舞蹈演员和舞蹈指导。开办过舞蹈公司,还拍摄过几部有关舞蹈的电影。导演了各种舞台剧,她还是一个诗人和歌手,在临时的音乐乐队演奏,并和作曲家林赛·库珀(Lindsay Cooper)在莫斯科的巡回演出中合作。她还和大卫·蒙申(David Motion)合作一起为《奥兰朵》中的音乐谱曲。
拍摄伍尔芙的小说《奥兰朵》显然为她赢得最多声誉,描述奥兰朵身为男人和女人时所遭受到的不同待遇、限制以及感受.一下是得宠于伊丽莎白女王的男子;一下又是被驱逐于权利圈之外的女性,整部電影变得不再是奥兰朵一人的故事,而是如同他壽命一样长的几百年的时代精神.虽如一部漫长的描述的历史的巨著般,但显然最终的回归是人,重点仍是描述奥兰朵做为一个人的不同心理状况,体验死亡,重生,爱情,战争,社交等种种行为.
2 ) 夜半歌声如泣如诉
The Man Who Cried,又译作《纵情四海》,一看就是香港人译的,像黑帮片。被我列在豆瓣上想看的电影中很久了,虽然不记得当初为什么想看,大约是因为Johnny Depp,或者二战的时代背景,后来发现演员阵容还真是大牌Johnny Depp+Christina Ricci+Cate Blanchett。
片子不长,看完后意外的发现更美的是它的音乐。
片头是男高音缓缓吟唱,歌者在人群中纵情歌唱的画面不断切换,忧愁缓慢的旋律却如泣如诉,为影片一开始的家园破碎、流离失所埋下基调。片中的Christina Ricci加入了一个歌剧团,OST音乐里也有了大量的歌剧唱段。包括威尔第 《Il trovatore》(吟游诗人)中的《Di quella pira》(柴堆上火焰熊熊),普契尼《Tosca》(托斯卡)中的《E lucevan le stelle》(星光灿烂),以及经典歌曲《Torna a Surriento》(重归苏莲托)。小演员和Christina Ricci轻唱的那首英文民谣般的《When I am laid in Earth》充满了悲伤;临近结束处,Christina Ricci一曲《Szomorú vasárnap》(Gloomy Sunday),跟片子的基调太符合了。
Johnny Depp再次扮演吉普赛人,欢快的吉普赛音乐充满民族风情,不过角色本身比较单薄,前半部分甚至没有台词,单凭眼神不断放电。Cate Blanchett扮演的舞女一上来就把我迷住了,举手投足猫一般的优雅。说着带俄语口音的英文,在巴黎的纸醉金迷中有小女人的贪慕虚荣,却也对同甘共苦的朋友不离不弃。
歌剧团的台柱,John Turturro扮演的意大利男高音似乎是一个反面角色。他看不起流浪的吉普赛人,德军进入巴黎后,是他向德军告发了Christina Ricci的犹太人身份,但我并不对这个角色心生憎恶。当巴黎沦陷,人们逃亡出城,高朋满座的歌剧院顿时门可罗雀时,他对着台下三三两两的观众依然歌声嘹亮,纵然身后只有Christina Ricci一个演员应和,换来的也是稀稀拉拉的掌声。有一场他向圣母祈祷的戏,大概是这样说的:除了您给我的这副嗓音外,我一无所有,不能唱歌的话,我将一事无成,为了意大利,为了音乐,我求你,让德国人胜利……
此片情节倒在其次,结尾尤其让我不太满意。战乱中Christina Ricci居然很RP地从德军铁蹄下逃脱,海难也没有能够阻挡其赴美寻父的路途,更RP的是她爸爸居然在美国事业有成一举成为歌舞片大亨,最后父女相认安然离世。如果在海难的时候就掐掉,和片头呼应一下,或者可以让救援人员找到Christina Ricci,但是别表现出她是生是死——让观众猜去吧,要知道,永垂不朽的永远是悲剧和开放式的结局。
最后再次强烈推荐OST,尤其是片头那首比才歌剧《Les pêcheurs de perles》(采珠人)中的咏叹调《Je crois entendre encore》(我仿佛在花丛中),映证了影片的名字,The Man Who Cried,如泣如诉。
http://green-summer.blogbus.com/logs/31778464.html 3 ) 四海芳心纵火犯
人物缺乏动机,导致故事有点散,这是主要问题。也不能说是缺乏,就是找爸爸找到一半忘了,但是谁能说巴黎不是一个令人不想离开的地方呢。没有清晰的主线,而是用大环境推着人物前进,人物被塑造为一个流浪者、见证者、幸存者而非参与者,这是很棒的创作方式但很难做到,我觉得这部电影已经很成功了。只是好像在某些地方错误引导了观众导致与观众期待上有差距,但具体是什么地方我还没想明白。但提这个角色让人眼前一亮,没有让人觉得无比痛恨,反而为他感到一点同情,这种二战时期轴心国立场却非传统反派的主要角色还是比较难得的。
这个选角实在是绝妙到让人无话可说。里奇(当时的)清纯中带着聪颖倔强和一丝凌厉;凯特大魔王又年轻又艳丽。最绝的还是德普,从头到尾德普给我的感觉就是“woc这tm怎么能帅成这样”,虽然德普颜值一直高度在线,但这是目前他所有电影里唯一一部让我不停这么感叹的,这种吉普赛造型套在他身上就是为祸人间芳心纵火的。
4 ) The Man Who Cried
“The Man Who Cried”,香港人把它翻译过来叫做“纵情四海”。不否认,拿来看完全是因为Johnny Depp的关系。
一个陶瓷娃娃那样精致的小姑娘,警惕的看着那对说着她听不懂话的夫妇——她的养父母,手里握着父亲的照片。养母要来抢夺她手中的照片,她不给,于是展开了一场拉锯战,最终照片被拿走。但是几天后的深夜,养母被敲击声惊醒,难以置信的看着这个天使般的小姑娘,手拿小锤子,敲打着家里所有的玻璃镜框,嘴唇紧闭神情专注一言不发,眼睛透出无所畏惧的光彩。
这个小姑娘就是电影的女主角,“飞莺儿”,一个犹太人。战争带给她的是与亲人的分离,她离开了俄国,与逃难的犹太人一起前往美国寻找她的父亲,当时的她只会说一个英文单词“America”。最终她辗转来到英国,有了新的名字Susan。
她热爱歌唱的父亲遗传给了她优美的嗓音,于是语言不通被认为是吉普赛人的她找到了向上帝诉说心曲的方式。长大以后的她依然希望到美国找父亲,于是来到了巴黎。在这里遭遇了友情和爱情。
Susan的朋友,那个美丽的水上芭蕾演员,她用肉体换取物质享受。她为了歌唱家的声音而感动落泪,在他落魄的时候给予鼓励,然后在看到歌唱家卑鄙地陷害他得不到的女人的时候蛇一样眯一下银灰色的眼睛,卷带了财产和被陷害的室友一起逃走,并说了一句“男人嘛,有了些财产就不是很靠得住了,你知道的”,声音里有肯定有压抑有自我解嘲还有声色场里的女人特有的智慧。
Susan则爱上了邋遢的吉普赛青年,在那个焰火晚会上吧。他们甚至是不互相说话的,只用眼神交流,男人说来就来,走的时候也不会回头望,于是女人去找他了,在那个夜幕底下,在埃菲尔铁塔的流光里,用自行车追赶着他不羁的马蹄。最后法国沦陷了,犹太人身份暴露的她不得不离他而去,男人选择了他的民族。男人在女人依偎在他怀抱里的时候哭得无所遁形,也许他们永远也见不到了。女人第二天早上蹑手蹑脚的起来,在男人的衣袋里留下了象征吉祥的一块钱,轻轻地掩上怕吵到熟睡的他,门关上的瞬间,身后,是男人倏然睁开的眼睛……
5 ) 一个叫萝拉的女人
《纵情四海》中,凯特布兰切特饰演一个俄罗斯女舞蹈演员萝拉,她从俄国拎着皮箱来到巴黎寻找机会。她歌喉不佳,会跳舞,但是会跳舞的多了,她远不是最好的那个。
她的最大资本就是高挑婀娜的身段,漂亮的容貌。她也野心勃勃地要凭借这资本爬上去,套住一个有钱男人,过上幸福安稳的生活。在狭小的宿舍里,她津津有味地讲她的斩男经。
萝拉俄国口音浓重,虽然打扮得光鲜亮丽,也时常流露出出身的平凡,当然这些事情她从不和人说起。她受够了居无定所、穷困的演员生活。你可以说她爱慕虚荣,但想过得好这有错吗?
克里斯蒂娜里奇饰演的苏茜是个为了爱情故,面包随便抛的理想主义者,她爱上了流浪的吉卜赛男人。但室友萝拉一直是务实派,她孜孜不倦地追求财富,向往富裕,要做一朵富贵花,为此不惜委身于并不爱的男人。爱情对她太奢侈,她想过,但很快就放弃了。
萝拉只要活着一天,就要光鲜热闹,绝不要冷清寂寞。她有点浅薄,有点市侩,但她本质并不坏。
萝拉最后为了朋友离开意大利演唱家,踏上了去美国的船,她依然打扮得花枝招展,在船上抓住机会结识了个富老头,兴致勃勃地说他会带我们去好莱坞。但是船被纳粹飞机击沉,她在游泳池里被炸死了。
如果是苏茜死了,观众也伤感,但是悲剧性没有那么强,因为她本来就是理想化的人物,她不看重世俗的东西。而一心向往富裕生活的萝拉死了,悲剧性就极其强烈了。
6 ) 寻找,起码还有机会寻找
初二的夏夜!妈妈参加那是她多少周年的同学聚会来着?于是我终于有偷偷看电视的机会!
影片一开始,莺歌儿的爸爸唱着动人的歌哄她入睡,因为第二天拥有一副天籁之音的父亲在亲朋好友的鼓动下即将要离去,远走“美丽的国家”淘金,莺歌儿不舍父亲离去也不得不听奶奶的话放开紧抓父亲裤腿的肉乎乎的小手,奶奶疼爱孙女,可是女儿对爸爸的思念确是无可替代的,每天,小小的莺歌儿都会跑到附近的灌木丛里哼着爸爸哄她入睡的歌,抚摸覆盖着冷冷冰霜的松枝,这是曾经和爸爸嬉戏的地方。突然有一天,村庄沦陷,奶奶为了让莺歌儿逃命,把家里仅剩的几块金币和父亲的照片给她,把她交给几个大一点的孩子,带她逃离,自此,莺歌儿踏上了漫漫寻父的之路~~战火连天,颠沛流离,一路上逃难的人死死伤伤,可正所谓命运的手谁都不可抵挡,几经周折,莺歌儿竟每次都能阴差阳错逢凶化吉的活了下来,被一对无法生育的英国夫妇收养,即便养父母冷漠粗暴,童年并不美好,而这冷漠的养育之恩却也让她能安稳的渡过那个动荡的年代,出落成婷婷少女,待到成年之际,毅然离开这个异国他乡冰冷的家,重新踏上寻父之路。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进入艺术团,莺歌儿每天和朋友一起登台献舞赚取微薄的工资,偶尔和女伴外出探索花花世界,却也从未忘记自己颠沛流离的目的,寻找父亲。她存钱,四处打听如何才能去美国,终于在女伴的帮助下获得去美国的机会,然而战火无情,女伴惨死,莺歌儿也差点命丧大海,终于经过千难万险,莺歌儿到了美国看到躺在病床上的弥留的父亲,此时的父亲已经靠着独具魅力的嗓音成为声名显赫的艺术家,却也早已另组建家庭。影片的结局是什么呢,我想莺歌儿并没有依附父亲的财富过上衣食无忧的日子,而是选择离开,寻父之路自此结束。
泪流满面的看完整部电影,我是多么羡慕莺歌儿可以踏上漫漫寻父之路,不畏前路多么崎岖艰险。我的父亲在我五岁是因病离去,妈妈含辛茹苦养育我,给了我全部的爱,我体谅妈妈的不易,因此害怕,如果妈妈劳累过度和爸爸一样离开我该怎么办,从此我的世界是动荡不安的,像黑色海面上漂浮的船。我常常在意识里看到爸爸把小小的胖嘟嘟的我抱在怀里我靠在他肩膀时看到他移动的脚后跟,看到他温暖的笑容,看到他躺在病床上看着我辛福的眼神,看到那个小小的我穿过黑黑的走廊回到那明亮温暖的家,爸爸,正坐在家里看着报纸等着我推门进去。那时的我多么小啊,小小的胖手,抓不住爸爸离去的身影。
很感谢这部电影在我身处异国他乡面对纷扰复杂的世界时清晰的看到那个纯真的我站在黑暗的亮光里不断提醒我,最初的梦想不过就是有一个安稳的温暖的家,于是我毅然决然的回到母亲身边,找到踏实温暖的他,有了一个聪明可爱的宝宝。
影片精彩,故事完整演员不用说了,全是实力派,尽管那时候还不认识德普,和凯特,可神级的表演真的让人过目难忘,克里斯蒂娜也贡献了迄今为止最好的演技,二十年前在我看来这是最好的电影,二十年后再看,依然好到令人起立鼓掌!不得不佩服导演讲故事的能力,和独特的电影风格,对于像我这样估计要花一辈子找寻失去的“我“的人来说,这是最好的礼物,颠沛流离、痛苦、害怕、算什么,还能找寻就是最好的恩赐
Depp的白马,Depp的眼泪~~
christina ricci和johnny depp,第一次知道什么叫天造地设的一双。
想买高清DVD收藏,在土豆上看了模糊的版本,已经觉得不错。
哪个男人没哭过?Depp真帅,Ricci真矬~喜欢这个女导演
2013.03.25就爱大背景的故事 乱世真情
主题音乐太妙了~~~人文关怀也并不令人生厌
电影和标题没关系.和Johnny Depp也不是很有
片子名字应该改一下叫The Girl Who Cry 片子节奏掌握的不好 但是结局很伤感 如果我有一个女儿丢在世界的另一岸我一定不会吃的下睡的下 CateBlanchett表演的真骚 口音也搞笑
这回骑白马的成戴普了,又是克里斯蒂娜·里奇,还以为是<断头谷>续集。凯特布兰切特在剧中很迷人,还总是响起<布达佩斯之恋>里的那首催命曲。
我知道,你一定是要走的。上午还和人聊起glommy sunday这首歌,晚上竟然又听了一遍。对了,JD你在电影里的哭泣,真是我见过的最浮夸的表演,terrible。
色彩清冷,有点压抑
电影原声好听极了。
Depp在里面是花瓶,不是主角
Ricci的眼睛...跳舞時候聽見男人的歌聲,一回頭... 愛上了
主题没有深度挖掘,人物太流于表面,角色没有发挥出来。原声很动听,里奇很美,布兰切特依然抢风头,德普打了酱油~
凯特·布兰切特简直光芒四射。克里斯蒂娜·里奇和强尼·迪普成了彻头底尾的花瓶,他俩若不是长了一张忧郁的文艺腔脸蛋儿,简直就一无是处,反正什么都不用演,只要两眼放空的看着镜头,就能迷倒荧幕下大批少男少女了,迪普甚至演的还不如他手里牵着的那匹白马好。
女主角很美,可是这片子想表达什么?
小时候看过的众多电影里鲜有记忆的片子。remember me。
不得不说德普的眼神,比哪一部电影里的角色都有味道,睫毛好长。电影一开始就从小女孩的眼睛里看到外面的世界,这样的视角有好几次,冷静到让人浑身发冷,这大概就是对于历史背景的一种倾诉与批判吧。大魔王太有魅力了,她的罗拉为了生存而风情万种,却对苏西的友谊真诚而纯粹。伤心时躲到泳池里哭,却被炸弹击中,结局实惨。其实最牵动的还是寻父的线,期待HE早点到来,苏西一唱扬名。然而,这不仅仅是一部寻父电影…
德普那欲擒故纵的小表情实在太骚情了,CR的身材好奇怪,看过《女魔头》就一直对她没好感,布兰切特要不要演的那么到位……这个歌剧串烧到底在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