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旅行的目的不仅仅于此
丹尼尔出事之前,老父亲不理解儿子为什么要选择这样苦行僧似的旅行,不明白儿子心里到底再想什么。直到他决定为儿子而开始这段旅行时,他还是认为自己仅仅是为了帮助儿子完成这段未完成的旅行。
“朝圣”的人的络绎不绝,每个人都为了自己的目的去开始这段旅行。他遇到了要减肥的胖子,遇到了要戒烟的瘾君子,遇到了写作障碍的作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苦衷,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故事。一开始,老父亲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不愿意吐露自己的心声。或许他认为自己比别人更惨,或许他不愿意别人提及关于自己的事情。胖子和作家在不停的讲话,但是我却认为他们在掩饰,他们旅行的动机并非那么简单。顽固的老头在顽固的前行,但是路上的一点一滴,让他有所改变,直到他被讨厌的作家从警察局里保释出来之后,他彻底喜欢上了身边的同伴。他们玩耍这手杖,享受着美食,在路边尿尿,在旅店中畅所欲言。
他们虽然还没有到达目的地,但是他们已经获得了许多。
影片倒数第二幕,他们到达了教堂。这时候电影中没有出现对话,在背景音乐中四人各自祈祷,他们目光虔诚,如有所思。我想,在这一刻,无论胖子是否瘦下来,无论作者是否有灵感,无论瘾君子真的戒烟了,(实际上那些根本不是他们的目的,每个人内心有更深层次的疑问和彷徨)在内心深处他们一定有了答案。
最后,他们来到了海边,老父亲和儿子站在了一起。他没有说话,只是微笑,我不明白他们微笑的含义,但是我想这种微笑一定是发自内心的,最真切的微笑。
我这不算什么影评,只是写写自己内心的感受。因为我也是一个酷爱旅行的人。我没有对电影中人物情感分析的那么透彻,因为我觉得没必要,我也没有那个能力。旅行本来就是要身体力行的事情,每个人怀着不同目的所得到的答案也不一样。无论什么文豪作家剖析出来的情感那也都是一家之言,对我们来说没用太大用处。
每一次发自内心的旅行都是朝圣之旅,你不用目的明确,不用准备充足,不用前思后想,只要你想去旅行,那就带上你的背包,拿上你的笔记走出去吧。走的越远,你就离你心中是圣殿越近。
2 ) 其实旅游时认识一些萍水相逢的陌生人也很美好
老爷爷一直设心防,因为儿子的离开而苦闷,直到一个一个遇见他们,为了减肥的大可爱胖胖,为了戒烟也不全是戒烟的高冷美女,还有一位失意的作家,几人为了不同的事情,看似可大可小的事情,走上同一条释放情绪,治愈自己的朝圣路,最后几人萍水相逢的友情,太美好了。
PS第一次知道写影评还限制字数,excuse me?为什么还强制性啊?
3 ) 所有想要在路上或者已经上路的人们,你值得这部电影
美国人其实喜欢拍一些恰到好处的巧合,和皆大欢喜的结局;他们的文化里有一种乐观的情感内核。
在路上的电影看过许多,这么多年过去,在逆境时常常想起来的一是《涉足荒野》,再就是《朝圣之路》。关于内心层面的需求,关于情感的割裂和断层。而我们的电影还处于炫技的阶段,远远没有抵达探讨的层面。
徒步,撇开装备、抛开路线,它无非是你迈开腿不停走路的一种行为,你背上的背囊是你最忠诚的朋友,长路漫漫,终点是否重要?当然重要,它是你在脚被磨出众多水泡、脸被晒伤、精疲力竭时的唯一指望。
我觉得人在行走时,能拥有高质量的独处时光,很多的问题会浮出水面,很多的答案亦能水落石出。当你远看茫茫山脉,葱郁森林,浩渺的天际和无力抗拒的横风,方能自觉人生的短小。
片段里汤姆晚年丧子,他动身前往法国想要取回儿子的骨灰和遗物,脑中不断闪现送别儿子丹尼尔的场景,他觉得自己永远无法懂得丹尼尔为什么要断送良好前程,去走什么圣雅阁之路?徒步的意义是什么?他不懂,他只知道这条路夺走了他的儿子。
你不在文明世界里摸爬滚打,一定要去过一种嬉皮士的生活,在汤姆眼中原本就是一种逃避的行为。
圣地亚哥朝圣之路,公元1世纪,耶稣的十二门徒之一圣雅各伯(法语为SaintJacque,西班牙语Santiago)在西班牙布道七年之后,于耶路撒冷殉教,他的门徒经过千辛万苦把尸骨运回西班牙,埋葬在圣地亚哥,之后便湮没无闻。9世纪时,圣雅各伯之墓如神迹一般地被偶然发现,随后便吸引了如潮水般的信徒前来朝圣。渐渐地,来自欧洲不同地方的朝圣者,形成了一个被称为圣雅各之路的复杂的路线网。
有时候人们是因为宗教行走,有时候人们是因为信仰行走,更多人因为自己迷失了而走。
剧中四个人,让我觉得这种人物设定简直暗藏某种隐喻。一个想要减肥的胖子,一个几乎话痨成疾的作家,一个特立独行的女人,还有一个闷声不吭的汤姆。
我觉得《朝圣之路》在某种程度上比《涉足荒野》更为朴实,没有那么多大灾大难作为人生背景的铺垫,先开始走着的是一个父亲,慢慢的,走到几近尾声之时,是一个人的独立行走。
这几乎就是行走的全部意义了,无论你的初衷是什么,你总是能够在这漫漫征途之中,找到自己的信仰,它无关宗教,只是给了你一个锚点,让你在茫茫人世之中,知道改从哪个经度哪个纬度,去看这个缤纷世界,它甚至给了你底线,也给你了归途。
所有想要并且已经在路上的人们,你值得这部电影。
晚安。
4 ) 人生注定也是渐而灭失的路,走路…
生死是人最后面临的问题,但是它并不是最难的问题,人的躯壳,人的灵魂,人的意义,这些一一摆在面前的时候,很难说的清。
当我们觉得死亡很遥远的时候,我们挥霍无度,我们常为虚无和忧郁之间徘徊,可当我们面临亲人离世的时候,我们握着那一双手,我们看着那面庞,我们看着这即将沉寂于自然的躯壳,如果躯壳有用,又何要灵魂,我们痛下决心,过好自己的一生,可死亡又很快变得遥远,我们又将忽略那灵魂告别灵魂时的震颤。
一位父亲,送走了自己的儿子,这是莫大的痛,正如儿子失去了母亲,这些是生命很难承受的重量。
到底有没有人生的终极意义,到底这世界那么多的悲痛该如何消解,到底每一个离群索居的灵魂该寻找到怎样的初衷,面对世事苍茫的这些无厘头和琐碎事宜,人的解脱之道又将在何方?评判自我的价值和内洽是怎样的一种标准?到底什么样的眼神才是人间最灼热的真谛?
父亲走过儿子走过的路,那空气里曾经有儿子呼出的气息,父亲走过儿子未走过的路,那土地里曾有预埋着理想的足迹。朝圣之路上,两代人之间在做着一个和解,一次救赎,都是人间有罪之身,只希望能洗去浮华的躯壳,撇出最纯净的灵魂。
但是,世间大道又怎将容许这样的事情发生?世俗生活里种种艰难困厄,种种忧烦操心,种种小事滴落,种种光怪陆离,又怎允许一个人能够只照顾自己的灵魂。
人生是一场体验,是一条注定灭失的路,这是恰如解构般的命题,但人生在很多时候,对于很多人,也是一种挣扎,一场大雾,一堵不透风的墙,一条冰冷刺骨的河。
我们最能的是沉入社会的深渊,结束人作为动物的本质,成为一种“人”的本质,但总要有一条朝圣的路存在心中,如果不这样,那么这一生又有什么意义呢,又有什么值得回忆,它只是一条泥泞不堪又或者平坦无奇的路而已,即踩即灭,这条路消失之后,还有什么人会想起这条路呢?
一条实实在在的路要走,可毕竟此一生不是仅有这样一条路需要走。大道至简又至繁,人心至乱又至真。找路,是人生的重要命题,寻心,是人生的终极拷问。
5 ) Definelife,makeyou.
《The way》起初只是一个开始,过程是一种痛苦,沿途是一种发现,结尾是一个开始。
《The way》犹如人生,总是一条艰辛的路,却无数人去跋涉。一旦踏上,你就会在有标示和无标示的路途中摸索前行。
开始时,得到祝福,开始后,孤独一人。经历短暂的尝试、适应,在无助中寻觅,你依稀找到了方向。
在前行的方向上,你会巧遇很多人,有相伴的,有分道的,有喜欢的,有不喜欢的,但依然前行,朝着自己认为的方向。
有时候,你会被同行者影响,有时候你会坚持自己的想法。
相遇一次的人,成了你的过客;相遇多次的人,成了你的朋友。你会被朋友“出卖”,你也会得到朋友的帮助,你恨被“出卖”,你感谢被“帮助”,在经历刺痛和温暖之后,你们找到了一种安全的距离,动态的平衡。
他们有的总在试图走近你故意封闭的世界,有的默默地和你一起保护着你的痛处,有的小心翼翼地保护着自己的秘密。你们有很多的不了解,但源于某种原因,依然结伴前行。
你们都不断地去了解彼此,也在不断地探究自己;你们在不断地尝试定义彼此,也在不断地重新定义自己。在不断变换的生活中,发现了一些不曾有过的意义,从而每个人更立体、更清晰。
你们有嬉笑怒骂忘我的快乐,也有借机发泄相互诽谤的内讧,也有同仇敌忾一致对外的团结。
相伴途中,你帮助了他,但收获的却不止他一人。
你会因为一次看似没有意义的馈赠,而在以后的日子里油生感激;会因为路人的言或行,豁然开朗;也会因为一次不打不相交而收获意外,他们没有伴随你,但却深远地影响了你。
起初,每个人有各自的秘密,渐渐的却成了大家的秘密。起初,每个人有各自的目的,渐渐的成了大家的目的。一路相伴,每个人都成为了“自己”,也成为了“我们”。
路的终点,最终还是分离,依旧是“彼此”,却恒久是一种“一起”。
作为另一个自己,漫行于另一种开始,犹如一种永不重复的轮回。
电影中几句值得分享的对白:
You know, most people don't have the luxury of just picking up and leaving it all behind.
你知道,大多数人不可能那么潇洒,背起包就把一切抛在脑后。
Tom(Father):My life here might not seem like much to you, but it's the life I choose.
Tom(爸爸):我的生活可能跟你的不太一样,但这就是我选择的生活。
Daniel(Sun): You don't choose a life, You live one.
Daniel(儿子):你没有选择生活,你在过生活。
There's a whole world out there to beat you up plenty, you don't need to go looking for people to pile on.
外面的世界好多事情都把你打得头破血流,你没必要因为这个而敌视所有人。
6 ) 旅行的目的,不是改变自己,而是接受自己
女人最后决定不戒烟,她接受了自己的烟瘾;
胖子最后决定给自己买套新西装,他接受了自己的肥胖;
老人最后决定不改变儿子,他接受了儿子。
看,大地多么辽阔,上路吧!
沁人心脾的佳作
按掉的一星是因为我老了,过了拔腿就走,以为自己要一生在路上的年纪了。看多了这种类型的艺文作品,也开始怀疑所谓[内心的声音]和[旅行的意义],是否被过度美化和渲染了呢。背上包出发也许是一种宣誓,选择,诀别,或者其他。但是下一步,即使在城市尽义务,却更加懂得心远地自偏的含义吧。
设计感太重。
“我不顾一切走在路上 就是为了来到你的身旁”
转山才是美国版的朝圣之路吧,本来徒步旅行就不是只为了到达终点的马拉松,是为了确认“I'm not most people”的正确性,是“live the life, not choose one”
1.行走,不需要意义。生活也没有那么多的意义,亲身经历过便以足够;2.哪怕是一个悲伤的开始,却是以更多的沉默来展示父亲的内心,不煽情却也让人动容,这是一位父亲的形象;3.喜欢影片用收的方式阐述,平淡不惊,你只有静心才能体会深沉的美;4.粗颗粒胶片一直是我的挚爱,摄影太美,我怎能不倾心。
电影本身其实挺平庸,但是这种穷游式的影像纪录却又实在讨人喜欢。推荐给喜欢旅游特别是穷游的朋友。PS:Coldplay的LOST一响起我就燃了...
不管心愿伟大还是卑微,心之所向即是神圣的。平实的旅途,并不算苦(儿子好像走的很苦,一星就差在这了)。粗颗粒胶片,幽蓝色画面,真是美,这风景还叫欠奉就是亵渎太苛刻了。。
丰盈内心的好片子。看过《转山》,再看此部,感觉《转山》就是华丽丽的一山寨。远方,总有一个理由让你上路,一旦你双脚迈入,犹推开一道门,里面的人生际遇、各种感慨、启示,洗涤、一一扑面而来。不要问我为什么去远行,其实,问和答都是苍白无力。在路上,便是人生最美的风景之一。
有时候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想法,或者只是因为一个很蠢的念头就去了。
公路电影,很感人的故事
真好看,摄影、配乐、外景,偏蓝的冷色画面质感都很讨喜,还有那么漂亮的西班牙风光。汤姆这个代死去儿子上路的倔强加州老头儿,喝醉酒大闹,被关进警局这段好。队伍成为四人后,旅途更有意思了。这是今年看到的最好的泛公路电影。《转山》比起人家差的不是技术,还是视野和气度。
He wanted to see the world...And he did...
原声全部是我喜欢的歌!!!
以行走疗伤。比较有意思的是,本片的导演,也就是里面儿子的扮演者,现实中也是马丁·辛的儿子,即查理·辛的哥哥。这个片正好可以和《转山》做个比对,差距一下就看出来了。这片最精彩的地方在于让人有走出去的冲动。
如果是以前,我看完这么棒的片子肯定会给你打电话。
同样题材的转山只是为了表达而表达的作品,这部才是让心升华的精品。不去会死。它让人有走出去的冲动,因为我们大多人都不是在“生活”,只是在“过活”。4.5
现在仍存有抛下一切,背起行囊上路的勇气,不知这种勇气会不会在若干年后消失殆尽?圣地亚哥的这条朝圣之路真是安全,连被偷窃的背包都能被小偷的父亲完璧归赵。【生活不是选出来,而是过出来的】
小伙伴在飞机上看过之后一直推荐的片儿。这条路我是早就知道的,走过个别段落,当然第次都有迷路的曲折。曾与人谈及此路。对方道“能跟你一起走完的,就嫁了吧”。 -“嗯。”对方惊“你说真的?!” -“嗯。”两个月的迷茫疲惫和突发状况,饥饿怀疑和天不我予。能并肩走完的,需要牢不可破的感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