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心所欲的五月”一个看似轻松的名字,却隐含着战争的残酷。在战争中,平静而自由的生活却那么的遥不可及!
导演的切入点很独特,以一对儿德国父子在大逃亡中各自的遭遇为主线,在浓重的舒伯特钢琴曲中,缓缓拉开序幕,镜头如行云流水,视角的把握非常到位,让人唏嘘战争残酷之余还领略了一回法国乡村美景。
我给打五星,满分。
一个70多年前的5月,春天和夏天相交的季节,战争面前的众生相,能看到流离的法国农民,不堪一击的法国军人,走过场的悲催外籍军团,战争孤儿,垂死的德国军人,呼啸而过的战斗机和满麦田碾过的虎式坦克,人之间的真情,父子亲情。。。。
正是我最想看的片子,在一个略有郁闷的夜晚点开这部影片,慢慢的沉浸进去,在上个世纪的法国农村,看着他们,随着故事流淌,剧终出戏的时候感觉到了一个世纪的跨越,真是用电影看过了别人的人生。
满分,谢谢这么棒的作品!
“En avril netedé couvre pas d'unfil, en mai fais ce qu'ilteplaît”是法国的一句谚语,直译是“四月里一根线都不要脱下,五月想咋地咋地”,是来描述当地天气的。截取后半句,“En mai,fais ce qu'il te plaît”就变成了“随心所欲的五月”,平添了许多诗意。
英译名也很有趣,“Darling Buds of May”—五月的可爱花苞,那种春天新生勃发而又稚嫩美妙的感觉便在心间萦绕。
看名字,谁也不会想到这是一部关于二战的电影。
法国人对于战争的反应,寻常而又充满了法国文化的趣味。
面对镇长的号召,村民们一样的对稳定生活突遭变故不满和排斥,间或带有一战经历的不愉快回忆传承,再次承受心爱生活被战争、被自己心爱生活之外的外人毫不珍惜、肆意破毁,却又无能为力的不开心,收拾好行囊踏上了迁移的道路。
Paul和Mado一对夫妻在迁移路上展现出了不同的领导个性,一个是坚守规则保持中庸,一个是浪漫激烈以牙还牙,在劳累的迁移路上,一杯美味的葡萄酒和清扬的音乐,便能将这些难民们瞬间组团,成立愉悦的晚会。
在战争、死亡、劳累和茫然的阴霾下,仍能坚定的“size the day”,也未尝不是一种大无畏精神。
然而依然有人因为舍不得珍藏的好酒,拼命多喝导致宿醉,错过了迁移的时间,也不知道具体的方向,于是命运的线路便伏下了一层浅线。
另一边德国的Hans带着儿子潜逃到了法国,一路逃亡的惊险未多做着墨,仅仅机关枪扫射逃离人群的一段情节便展现出紧张残酷的氛围,战争中人性可以“毫无人性”的冰冷就这样体现出来。
同样的,Hans被抓捕进监狱后的展现手法也很妙,从Hans和Suzanne带有情愫的眼神,上楼哄儿子睡觉,到被抓捕,没有交代前因后果,只是一段长长的、从地面追随着汽车离去的影子,接下来便是儿子和Suzanne的情景切换,也为Suzanne加入Hans的家庭提供了伏笔。
虽然这里Suzanne对孩子的感情已经远远超过了教师对学生的爱护,甚至是母子之情的刻画稍显突兀,是影片中个人认为唯一不太完美的地方。
逃离出狱的Hans一心找到儿子,偶遇英军(自称苏格兰人的Percy),队友全部阵亡,两个人互相为伴,在村中遇到宿醉离队的Albert......英、法、德三国公民,在深夜的法国村庄酒窖中,就着醇厚的葡萄酒,在硝烟弥漫的战争时代度过了久违宁静放松的夜晚。
“英法德”的故事线随着三人的分别达到高潮,无论是言行夸张、草菅人命的导演对Albert果断而随意的枪决,还是Percy对Hans在儿媳妇坟前的安慰道别,抑或Percy对着镜头吹起苏格兰风笛后把枪射杀导演,都展现出小人物在历史和强权的面前无奈、坚韧和反抗的精神意识。
影片中许多细节的场景都极为用心,尤其是Suzanne带着孩子们在车上朗诵一段,更是呼应了“随心所欲的五月”的主题。很多人都说,“随心所欲的五月”是针对这些迁移中的孩子们而言的,她们年级太小而不足以理解战争的残酷,家园破碎的心痛,而死亡的阴影也被大人们以机智而温柔的方式化解。
影片末尾,Mado劝说Paul对视为自己女儿的Suzanne放手,让Suzanne选择去过自己的生活,也使得后面Suzanne插队加入HAns显得更理所应当,也是父母既不舍又克制自己对孩子们放手的情感诠释。
镜头在,Hans&Suzanne、儿子三人在村庄的小道上渐行渐远中逐渐结束。
在国家利益、残酷战争中,淳朴而热爱美好的人性,在这些小小的,一个个的人身上,清浅而意味深刻的展现出来。
战争带给人的教训似乎永远都不够深刻,也许这正是战争题材不断地被搬上大银幕的原因。对于当下生活的人们,这些我们在大银幕上经常能看到的一切似乎离我们很遥远,但其实并没有那么遥远。作为人类的个体,作为这个并不美好的世界里的一份子,希望我们再也不会见证这种悲剧的发生。
很温情的二战故事。五月多么美好的风景,逃离家乡。因战争而身不由己的小人物——豪爽的村长夫妇、吹响风笛的苏格兰士兵、想念儿子的德国士兵、勇敢的法国女教师……好几个地方差点泪奔。
五月,这个一年中最美好时光,对他们来说却意味着要背井离乡开始逃亡……电影中这群平凡的人,包括市长口袋里的大白鹅,都令我动容。对这种温情徐缓的叙事诗般的电影,真的没有抵抗力……
老师在马车上讲课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那一幕很感人。
CHC家庭影院。平民版敦刻尔克,只是平民不会有船接,更何况还没到目的地就被德军撵上了,国家小连迂回逃难的地方都没有,尤其是在德军发动闪电战的情况下,之前市长动员群众逃难,之后发觉已无其他去处时也不得不往回走。小男孩和他父亲也是命好运气好。布隆德尔老师人美心善。法国乡村景色很美。用民主的方式决定抢劫一家商店。德军抓了俘虏都不用缴械吗?
战争中的小人物永远让人印象深刻
以小人物的视觉看战争。配乐特别切合剧情。
无法随心所欲的世界。
随心所欲
翻译过来就是:Do what you want in May。很少见的二战法国平民迁徙题材。节奏很好,配乐很好,故事很好。父子的重逢,处理的很好。夜晚草垛上的拥抱,让我忍不住去抱了抱已经睡着的儿子。那是发自内心的爱呀!不知道最后他们有没有去伦敦,不知道重返家园的人们能否如愿到达,没有结局,内心充满的希望呀!这一路艰辛,无论向南还是向北!在这随心所欲的五月!
后面是大概看的,还行!四星!
女老师在探路发现前方有尸体时,集中孩子们一起背诵寓言故事来转移孩子们的注意力,有巨大的感动。
Hans想回到村子寻找他的儿子,而Percy则希望去海边寻找一条可以回英国的船……
我就是喜欢藏酒的那个伙计!那么可爱!所以,请不要用战争去毁掉像他一样可爱的人。
战争中的小人物 用一种很平淡的讲述方式 不一样的感觉
以父子情为线索,展现沦陷区逃亡史,有点像报告文学,各种人物的故事大拼贴。
喜欢结局。苏姗妮看到马克思的之后周围的景象仿佛凝固了一样,她毅然决然的扭头快步走到马克思身边,三人一起通过检查,又一起走向远方。她真是位好老师
看得想起法兰西组曲,然而这部略套路了……
没有惊喜但制作精良的战争片,反思的是战争本身,而不是战争中的某一方。莫里康内的配乐也不是很出彩。上午忙着跟waits“争论”导致出门晚了点,错过了开头,可惜。
纳粹德国的空军轰炸平民,而德国装甲师却给平民扔巧克力。一名德军步兵被同伴遗弃并惨死在路边。英国军官的英勇就义。墙上,黑板上,所有能写字的地方都写满了给家人的信息。这些小细节都十分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