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才闻欢笑,又见泪光——有关历史的碎碎念
五星给整个系列。最后空荡的大厅里、空荡的王座前,不用听老爷爷说话都觉得要飙泪了。哪怕如此丑的王后们都没让我忍心给它扣分。
本来以为以《亨利五世》结尾,最后肯定是斗志昂扬春风得意,唱一曲爱国主义的赞歌。结果开头就是葬礼(灵感也许来自《亨利六世》开头),中间亨利五世穿着紧身红色小皮衣加紧身裤、紧身红色天鹅绒上衣加紧身裤、紧身红色金花上衣加紧身裤骑马射箭勾搭公主,正喜气洋洋的求完婚,镜头一切又是葬礼。抖森白着张脸躺在那里装死(简直帅死了)。简陋的王冠遮住了忧桑的发际线,再也看不到鲨鱼一样的笑脸,瞬间就有种浮生若梦、为欢几何的感慨。这种没虐找虐的叙事方法,也不愧《空王冠》这个总标题。这么一来,倒是有了点怀古诗的味道。
关于内容,虽然已经改的比较“人性化”了,不过正义之师、天佑吾王什么的看看就行,不由得想起在吕克贝松的《圣女贞德》里,那穷凶极恶的英国鬼子进村,把女主吓出了一生的精神创伤(虽然具体背景不同,不过都是百年战争时期)。所以站在英吉利海峡的两边,看到的风景真是大不一样。
联系历史,倒是有些细碎的小细节,我觉得很有意思,不由得想要絮叨一下。
历史上亨利五世脸上有疤,在战争中一支箭插到了他的脸上,差点扎进脑子里。背景大约就是在《亨利四世第一部分》那段时间。纪录片《古代文明》非常细致的用现代技术模拟了当时如何发明一种新的工具,如何把箭头从他脸上取出来的过程。让人光看电脑合成的三维模型都替他疼。他能活下来也算是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了。
有一个背景,可能很多观众不知道,第一集里理查二世的王后伊莎贝拉,是第四集里亨利五世的王后凯瑟琳的姐姐。所以如果你觉得她们两个在发色、体格、脸盘等等方面有些相像,也许不是巧合。英法两国打仗从来不耽误联姻,这是真正的“秦晋之好”。后来亨利五世那个看似风光无限实则惨到极点的儿子,娶的也是法国媳妇儿,为了娶媳妇儿还割了两块地给法国,照顾到人民的情绪,还是偷偷割的。
历史上理查二世的这个第二任王后其实在理查被废黜的时候只有十岁。但是她和国王关系很好。这种文艺大叔和早熟萝莉的感情,貌似口味重了点,所以在戏剧里,王后怎么看都不止这个岁数了。还有其实在亨利四世上位之后本来想要让王后改嫁给自己的儿子——就是以后的亨利五世。其实他俩年纪还比较配,亨利比伊莎贝拉大三岁,比那时候还没出生的凯瑟琳大了有十五岁。但是小王后很坚贞,不听新王的,于是亨利四世就让她回了法国。她后来改嫁给了自己的一个堂弟,不过没多久就在十九岁的时候生孩子生死了。她的第二任丈夫也是个很文艺很倒霉的人,后来参加了阿金库尔之战,被俘虏之后在英国关了二十四年,被关期间还写诗。而且他还曾经被关在理查二世死掉的那个城堡里。其实这也可以说是一种缘分。
第二部里的唐家屯大小姐,和两个法国来的王后比起来简直就是天仙。所以我很不厚道的觉得腐国这是逮着机会要黑法兰西。历史上的珀西夫人叫伊丽莎白,也是在还是小孩的时候就嫁给了她老公。珀西死后,她也改嫁了。还有她的弟妹,戏里那个只会说威尔士语的妹子的原型,在老公死后也改嫁了。
第三部里的凯瑟琳王后,据说历史上的原型很漂亮迷人,据说亨利五世在见到她之后就爱上她了。但是电视剧里这姑娘……开头黑衣出现的时候觉得还不错,后来学英语也蛮娇憨,但是求婚的时候……那个大脸、那个大嘴、那个粗壮……简直叫人不忍直视。直接结果就是我怀疑亨利五世这绝对是口是心非的演技派。间接结果就是我脑补出了一段小时候跟着堂伯结果爱上了小堂伯母,奈何人家看不上他,心里只有文艺大叔,结果小伙子后来就放浪形骸自暴自弃了,不过最终还是痛改前非并且把感情转移到了堂伯母妹妹身上,但是娶回来没多久自己就拉肚子拉死了的雷人虐心家庭伦理惨剧。
亨利五世死的时候王后二十一岁,漂亮迷人的王后后来跟了欧文·都铎。而她俩有没有正式合法的结婚还有争论。凯瑟琳和欧文都铎的孙子亨利·都铎,就是日后的亨利七世。所以凯瑟琳是伊丽莎白一世的爷爷的奶奶。所以这段婚姻就算不合法也要让它合法了。
开头结尾的那个小亨利六世,日后也是个倒霉的主。他没见过活着的亲爹,他爹死了之后见到了也不记得了。我一直对他印象不错,因为他对自己的继父和同父异母的兄弟都很好。而且他老婆很彪悍(就是那个没有嫁妆拿还割走两块地娶回来的),并且他也是个看上去很文艺的人,建立了伊顿公学和剑桥大学国王学院,每年他的忌日这俩学校都会有人去他被谋杀的地方献上代表自己学校的花(白百合和玫瑰)。我一直觉得这样的国王应该是好人。只是他的悲催貌似是基因里带出来的。当然我指的不只是因为他爷爷废黜了理查二世结果天道轮回了,虽然同样是幼主即位最后被废。我指的是,他爹能弄到法国王位继承权,让他还是婴儿就成了英法两国国王,多少是因为他外公的精神问题,而他最后那么惨烈,也是因为自己间歇性的精神崩溃。其实最光荣的胜利埋下了最悲催的种子。
也许截止到历史上亨利六世的的故事,《空王冠》才算真的完成了一个轮回。
以下选自《理查二世》第三幕第二场。
For God's sake let us sit upon the ground
看在上帝的面上,让我们席地而坐
And tell sad stories of the death of kings –
说说忧伤的故事,有关国王的死亡——
How some have been deposed, some slain in war,
有些被废黜,有些战死沙场,
Some haunted by the ghosts they have deposed,
有些被他们废黜之人的魂魄困扰
Some poisoned by their wives, some sleeping killed,
有些被妻子毒害,有些在睡梦中被杀掉,
All murdered. For within the hollow crown
无一善终。因为在这空虚的王冠之内
That rounds the mortal temples of a king
圈住了国王的肉体凡胎
Keeps death his court; and there the antic sits,
死亡是他的朝廷,丑角坐在这里,
Scoffing his state and grinning at his pomp,
嘲笑他的高贵,鄙夷他的壮丽,
Allowing him a breath, a little scene,
给他一口气、一幕戏,
To monarchize, be feared, and kill with looks,
扮演君主,被人畏惧,杀伐随意,
Infusing him with self and vain conceit,
给他灌输自私自负的幻想,
As if this flesh which walls about our life
好像这血肉之躯,生命的围墙
Were brass impregnable; and humoured thus,
是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就此满足,
Comes at the last, and with a little pin
直到最后,用一枚细小的针
Bores through his castle wall, and – farewell, king!
刺穿他城堡的墙壁,然后——别了,国王!
Cover your heads, and mock not flesh and blood
戴上帽子吧,休要嘲笑血肉之躯
With solemn reverence. Throw away respect,
用那庄严的敬意。把尊敬都抛弃,
Tradition, form, and ceremonious duty;
传统、形式,还有繁文典仪
For you have but mistook me all this while.
因为一贯以来,你们都错看了我。
I live with bread, like you; feel want,
我吃面包生活,就像你;也会空虚,
Taste grief, need friends. Subjected thus,
也品尝悲伤,需要朋友,臣服至此,
How can you say to me I am a king?
你怎能对我说我是国王?
2 ) 導演云:我們終於有一個沒有兼任導演的亨利五世了
因為敝人沒有蝧蛣蜊血統,故而看這個亨利五世向來是不太喜歡的,基本上這是個大蝧子民自嗨用的愛國劇。其中特別討厭的就是阿金庫爾打勝以後亨利五世跟法國公主求愛這一段。是說你要強娶公主也就算了(誰叫法國打了敗仗),還要來個花言巧語贏取芳心,讓公主歡天喜地的跟著征服者離去,來個裡外徹底打敗,真是有夠不蘇胡的。
不過這個改編還不壞。編劇把原著很多夸夸其談的台詞刪減了,導演強化了人與戰爭的關係這部份,忽然從個老派愛國劇變得現代感十足,帶著冷調和客觀,甚至沒有去強化政治正確的「反戰」問題(其實在亨利五世喬裝夜訪營地和士兵爭辯那邊,原著已經寫得很有意思了),於是裡面有了屠城的威脅(不投降我就殺你嬰孩淫你妻女,這句在勞倫斯奧利佛的版本裡是刪掉的,因為太不適合一個「正義之師」了)崩潰的士兵、國王帶著恐懼與孤獨對命運禱告、泥濘不堪的戰場(一戰?)、國王理智斷線命令殺掉俘虜不留活口(原著裡亨利可沒這麼暴走)、獲得勝利後亨利五世的反應是一臉茫然的跪倒在爛泥裡,而不是歡天喜地的呼喊,影像的衝擊補足了許多原本可能淪於矯情的缺憾。
St Crispin's Day的演說不再是對著全軍轟轟烈烈的激昂表演,反而是對著幾位貴族戰友親切的交談。夜裡在營地,亨利國王逐一巡視帳棚與所有的士兵握手打氣,這分明是現代軍事片的作風,而不是階級壁壘分明的統治關係。
另一個有趣的點是一個頗重要的配角,自願請纓擔任步兵前鋒的約克公爵,起用黑人擔任,看起來竟一點違和感也無。且不論這種選角有什麼政治意涵,總之這讓亨利五世的戰友群像更豐富了。
3 ) 不仅仅是历史剧
果然还是推广汤抖森,导演你要不要这么偏心啊,别人都是宽大长袍,就只给抖森穿小皮衣+紧身裤,那一大帮妹子们个个鼻血啊。。。咧笑少了,依然是舞台剧+纯净嗓音。据说抖森正在拍吸血鬼,舞台剧风格一定要放弃啊放弃!
三个系列三个不同的导演。。果然看着感觉不同。这部的战役段落还是拍得很好的。抖森怎么看都是怎么温柔的软软的感觉呢。最后勾法国妹子那段我觉得是演得最好的
这是我个人认为THC最好的一集,抖森的表演上去了,且整个影片节奏掌控的很到位,特抓人,至少是四集以来我最少走神的一次。虽然是女导演却能拍出战争的大气(比第一集村民打架强好多~)又不失细腻的情绪表达,最后John Hurt现身也是神来之笔~泡法国公主求爱那段简直笑死人,还说自己长得丑跟块铁似的~
比较喜欢这一部清冷的画面色调。
我并不喜欢他的舞台剧风格,所以只给这点分。先看了亨利四世上,兴味寡然,但被抖森NC粉强迫才继续下去。但是呢,他的笑容是我所见过最有感染力的,没有之一。
也不喜欢对亨利五世这样的演绎,即使是想说明内心的挣扎或者说其柔软的一面,在战场上的宣言总要更强劲吧,明明看的时候一点儿热血沸腾的感觉都没有,就会觉得战士们被振奋的情节很虚假。。。
顺便说下,今天是Chris生日呢,抖森会送神马,哈哈哈~~~
----------------
文/
www.miclook.com 4 ) 亨利五世走下神坛
这个系列我都是细看过至少三遍后才写评的,不过这次实在按捺不住了><。心里很乱,先胡乱记录点零散的感想。
1.以抖森对莎剧的爱和受kenneth的影响之深,肯定早在还不知自己将要演亨五的时候就把89版掰开了揉碎了细细体会过不知多少遍了。虽然抖森在之前的采访中一再表明不会参考肯爹的演绎,但我其实一直悬着心他会不会潜移默化中带着前辈的影子。因此看到他的演绎让我非常激动而满足,这实实在在是抖森自己的亨五,在他身上还有亨四上中良善、活泼、荒唐的Hal小王子的影子,也看得出这位坚忍英武的君王正是亨四下中那个迷途知返的新君一路走来。抖森把自己的角色理解和定位贯彻得如此坚决彻底而流畅,尤其考虑到拍摄顺序完全是反着的更是难得。
2.导演的选择果然和预想的一样,展现了一个更人性化的亨五。在这部中亨利五世彻底走下神坛,观众看得到他的犹豫挣扎、内心的煎熬、瞬间的软弱、面对神明的谦卑和无助。这无损亨利王Warrior King的荣耀,只有理解恐惧心存敬畏的人才称得上真正的勇敢。
3.不论是读原著还是看爵爷与Kenneth的演绎,尽管我折服于气势磅礴的文字和演员的惊人才华,但对那种praise war, justify war的价值观不能苟同。对我而言这场战争(偏激点说任何战争都)没有正义可言。贩夫走卒、酒徒混混、小偷小摸,这些市井小人倒在君王、大贵族 、阴谋家叱咤风云的舞台之下,流血的是这些小人物,蘸着这鲜血书写历史的是这些帝王将相。In this war, my heart goes out to the 'lowlifes' but not the 'noble' princes.
看得出这一版的导演无意强调战争的正义性,甚至明确拍出了爵爷和肯爹为尊者讳而隐去的亨利王杀俘虏一幕,我很是意外。For this, I salute her.
4.演员的表演真正到位是会让观众忘了品评他演技的好坏而全身心投入。譬如89版亨五,看的时候不自禁地热血沸腾却不知其所以然,重看第二遍第三遍后才震惊于肯爹的台词功力,语音语调起承转合无一不妙到颠毫。我在看两部亨四时都有意识地在掂量抖森的表现,说明抖森的表演到底欠着火候。而这次看他的亨五我投入了九分,演员本人和角色高度融合,表演自然真切,感情深沉细腻层次感分明。
5. 接上。为什么按拍摄顺序最早拍摄的亨五反而是抖森表现得最好的一部?我猜一是抖森对亨五时期的角色理解最深刻认同感也最高,Hal小王子的内心则本来就是矛盾重重,混乱而难以捕捉的,演员把握起来格外困难。第二,亨利五世的情感深沉而激烈,他有很多独白和大段大段激昂的演讲,给演员足够的表现平台;Prince Hal鲜少激烈的情感宣泄,要展现他的复杂内心,对演员的演技是很大的考验。这就说回到我上篇评论里提到的抖森的短板问题。他可以举重若轻,遇强则强,当角色的感情厚重激昂,有大量情感宣泄,或者有激烈对抗的对手戏时他的表现都可圈可点;而要他举轻若重,用平实内敛的台词和动作来表现人物复杂矛盾的内心时就看出他的表演尚欠火候了。
6. 我最爱的一幕是Harry在Harfleur凝视着每个人的眼神说出的“Once more unto the breach, dear friends, once more”。相比89版的激昂豪壮,抖森用了略低沉的语调,鼓励失去斗志的年轻士兵时的几句话更是温和深沉,如父辈如手足。抖森的这种表演方式让我想起Ian McKellen爷爷在他82年的Monodrama 'Acting Shakespeare'中对这段话的演绎,也并非通篇都是慷慨激昂,中间也穿插饱含深情的轻声低语。
抖森的St. Crispin's Day Speech我认为发挥得还要超过Harfleur,沉静、镇定、坚毅、无畏,有一种平静中蕴含的威严和勇气,张力十足,感染力极强。但我实在不理解导演的选择,这段话明明应该是在阵前鼓舞士气,为什么只让Harry对着少数几个王公说出来??
7. 总体而言我认为亨利五世是Hollow Crown系列完成度最高的一部,编、导、演、摄影、配乐、美术综合水准非常高。抖森的表现没有辜负我之前的期待,前辈珠玉在前,如此巨大的压力下他能把自己对角色的理解一以贯之,演出他自己的亨利五世实属难得。抖森或许没有他的mentor Kenneth、师兄小本那样惊才绝艳的绝世才华,但我相信以他的天赋、才智、谦逊和勤奋,假以时日,前途绝对不可限量。从Thor开始关注,他的成长我看在眼里,对他的未来我也充满期待
5 ) The Hollow Crown
最近閒來無事,正好BBC出了一套The Hollow Crown,就欣然看了起來。沒想到感覺很好,雖然是島國,但是歷史劇依然不乏場面宏大的戰爭,氣勢恢宏的宮殿。
[Richard Ⅱ]
整部電視劇從理查二世開始。歷史上,理查二世並不那麼受英國人民的歡迎,因為他驕奢淫逸,使小人在他的身邊,這斷然不是什麽英明的君主。大家對於這位君主的評價,可以用娘、渣、弱來總結。
首先是娘,三位主演中,看起來最娘的也就是本韋肖了。而且他的表演也淋漓盡致,從一開始的觀賞繪畫,到像怨婦似的在沙灘上抱怨,以及在和叛亂的柏林勃洛克對峙的時候,無一不娘。
再來是渣,這應該主要體現在他如何對待年老的剛特。在放逐了剛特的兒子之後,理查又逼死了病重的剛特,而且沒收了他的全部財產和土地作為北征蘇格蘭的軍費。
而弱的部份則從他自海灘登岸之後開始展現。因為北征失敗,所以理查逃回英格蘭,而這時柏林勃洛克又叛亂王室。理查除了自己的雙手之外再無一兵一卒。他首先是批判命運的不公,再詛咒敵方。被逼退位之後,理查仍然不放棄任何表演的機會,在柏林勃洛克的登基大典上(因為理查仍是名義上的國王,需要傳位給柏林勃洛克),理查怨念重重,最終被鎖入倫敦塔。在這裡,憂鬱的他依然無法安寧,最終被箭射死。
[Henry Ⅳ]
這部份與其說是亨利四世,不如說是亨利五世的前傳。因為全片基本在講亨利五世年輕時的放浪不羈。而年老的亨利四世(就是柏林勃洛克),則要面對來自國內的叛軍和自己不爭氣的兒子。讓人印象深刻的地方有兩處,一是亨利四世在奢華的王宮里失眠,於是大發感慨,顯露的一個老人的無奈和身為國王的悲哀。再來就是父子對峙,因為亨利四世將要不久于人世,於是很希望把自己的兒子培養成才,但是卻不如所願。而在這一次的對峙之後,威爾士王子似乎頓悟了。他不再飲酒作樂,不再整天混跡于酒吧,不再與平民混在一起,成為了一名合格的英格蘭國王的繼承者。
這一部份的另一條主線就是王子與福斯塔夫的友誼,在年輕時兩人可以說是覺得的狐朋狗友,每天一起玩樂。但當亨利五世繼位之後,卻拋棄了以往的戾氣,也忘記的福斯塔夫等一幫好友,專心地當起了自己的國王。
[Henry Ⅴ]
這部份把亨利五世的一生用兩次戰役來總結,其中一次是著名的阿金庫爾之戰,在這次戰役中,英軍只傷亡50-250人,而法軍則傷亡了12000-18000人。這次戰役也被法國人當做奇恥大辱,直到聖女貞德出現,法軍一直連連敗退。值得一提的是一位女導演可以將戰爭場面拍得如此之好,是令人無法想像的。
ps:本韋肖和湯抖森的表演都很出色啊!湯抖森居然還有“本人生得歪瓜裂棗”這樣的臺詞,你好好照照鏡子吧!我也想和你一樣歪瓜啊!!
6 ) We Shallow watch the crown and the shadow
We Shallow watch the crown and the shadow
到今天为止终于把The Hollow Crown给追完了。影评的第一条关键是要亮出自己的阵营。本人首先说清楚是抖森粉,如果你现在就反胃了,那请立刻猛击右上角的叉叉键,恕不远送!其次是影评的第二条关键:零角度评价。那么,我就从上映顺序开始说吧!
Richard II
在差不多半年前知道有这个系列的时候去图书馆借了莎翁的原著来恶补,但因为抖森不参演,那时候就直接忽略理查二世,也没有补过先前的各种版本。可以说Ben版的变成了我的初印象了。与后三部不同,R II的节奏是舒缓的,恰似Richard的性格一般,深深的内收于心中。那么,第一个想讨论的是:理查是个怎样的王?刚刚wiki了一下,史书说理查是个铺张浪费的暴君,性格上继承了父亲黑太子的个性,残暴程度与之更甚。那本剧中呢?耶稣受难记!一直让我觉得细声柔气的小本在把握这个人物方面绝对值得五星,莎剧中强烈的内心戏码都是用独白来表达的【不想吐槽长的要死的台词!】其中Act 3 S II的威尔士海滩和Act 4的城堡是本剧的高潮部分,前者自比耶稣后者通红的双眼张开双臂,镜头用了个类似俯拍的角度展现的一个十字的效果。我一直很好奇导演和编剧是不是有意突出了这一点,没有看过原著的在这里也无从猜测,那我揣摩了一下,原著要表现的是否是对于篡位者的批判呢?(这词过于激烈了,想不出别的…)也就是说先王不管如何的不好,篡位从任何意义上都是不对的。理查最后如耶圣子的死法,也表示着他是众人犯上的牺牲品,特别是死于原来死忠于自己的部下的弩箭之下。这样想来不禁觉得无比的悲凉。王国为舞台,公亲为伶人。不论好与坏,还不如做一届凡夫俗子,死于饥饿或疾病,也比幻灭的惨死要让人宽慰。
Henry IV
两部混在一起说,个人认为最好的是亨四上,从剧本演员演技等各方面,还有一点时间!对于看超过两个小时的电影,就算心理上不疲惫,身体上还是感觉累。何况又不像<My Fair Lady>或话剧还有中场休息,看完有种虚脱感。以下是我的原因:
1、剧本上布局的协调
有Hal和人胡闹,有铁叔领衔的王权争斗、有the love affair between Henry and Kate【女人就不能起别的名字了吗?= =】、有战场等等,剧本内容丰富,各部分比例适中。相比文戏居多的R II和几乎全在打仗的亨五比起来,更能让人打起精神来。
演技上的成熟
有可能因为倒着拍的缘故,总觉得抖森在亨五里完全没有入戏。亨四里就好多了。还是因为抖森目前就是演混混小王子的料?!里面很出彩的一段就是模仿铁叔的部分。OMG,超级像!特别是铁叔说话的腔调,他的手势和脸部表情。但是美中不足的是I do, I will的桥段。我一直想说抖森一鲨鱼笑就没有杀气了!!偏偏在这个时候鲨鱼笑了……这点上可以再参照下肯爹。一部戏不可能只有一个演员,老演员在其中功不可没。Mistress Quickly, Falstaff, the King,etc先前在汤上看到评论觉得Simon Russell Beale的表演没有很好的表现胖爵士。怎么说呢,用“莎剧的魅力”来总结过于敷衍了。要我说这次的Jack狡猾由于无赖不够,虽然是位Sir,Jack可不是什么品行端正的好人,rascal在台词中反复出现可不是只为了体现市井的粗俗,更是为了说明eastcheap是个怎样的地方有一群怎样的人,若只是耍嘴皮子的弄臣之流可犯不着老国王心急如焚成这样。
再者就是铁叔了,看完下之后瞬即有种“从此成为脑残粉”的感觉,上下两部中的国王是完全不同的状态,对满腹忧虑的君主和临死的君主不同又恰到好处的拿捏,特别是下中,深夜穿过宫闱长廊的老国王,怨恨着睡眠之神的偏心。声音中的王者之气变成了行将末路人的哀嚎。可见,演技这东西做受不了的就是比了,飞驰而来的Hal念着著名的"Why doth the crown lie there upon his pillow"时候,纵使我这个粉也不得不承认“演技幼稚,尚需磨砺”。王子这时候是什么心情太考验演员了,他既是一个刚刚失去父亲的孩子,又是一个即将加冕国王。他既有对王位的雄心,又有对王位重任的顾虑不安。他要抛开的是过去的自己,面对注定的命运。他确是一个国王,不管曾经如何逃避王冠的重压,总有一天会按在自己的肩上。以上的感想,全部都要在这十分钟内演出来!心里想说:“难为演员了。”但是作为演员,必须要做到!
Henry V
直言不讳的说,相当失望!可能是因为之前看了肯爹的版本和普罗派布剧团的版本,有些先入为主。但抖森作为主演缺少了爆发力。Once more up to the breach一开始就让我失望无比。白嫩的抖森一出现,呵呵,你在打仗啊?演的没状态,看得也没状态。说入戏we few, we happy few.还算是吧……
你们要说我是黑了,好吧。其实求婚的那段是我最喜欢的,或许抖森目前就是擅长演这样的角色、这样的情节,正经但不是过于严肃。
总结一下,如果要中肯的打分。我会给R II4星,H IV 1,5星,H IV 2,4星,H V3.5星
第一次写那么长的影评,希望能与各位交流!
抖森气场还是不足以顶个王啊……这神转折也太蒙了点吧
无与伦比的军事才华,战场的赫赫功绩和过早的离世,亨利五世就如同一个霍去病一般的人物,短暂辉煌,留给后人无限的崇敬和景仰,抖森这次挑起大梁,年少不羁的哈尔王子终于成了青史留名的亨利五世。无论是刀光剑影的战场厮杀还是风光旖旎的跪地求婚,抖森的演绎都相当完美。求婚那段美呆了诶嘿嘿
霸气!
抖森比起小本确实有待提高。
主要内容就是吾王神神道道的见谁跟谁背台词.打着打着突然开始对一帮农民狂背台词,打赢了在城外继续背,一直把市长背成一朵智障.大战前少女状对战神背还不够,还得对大臣们激情背十分钟,法军那边都等睡着了好么亲.最后居然对着英语听力根本不过关的凯瑟琳又深情背了好几段...唉,碎碎念真是神器,给吾王跪了
"法兰西属于我,我属于你,那么法兰西就属于你“神逻辑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这部很赞。
唯一不喜欢的地方是法公主学英语那段,实在有点拖沓。。。这次的灯光衬得抖森的眼睛特别蓝,美得令人心碎,求爱那段让多年不萌BG的我也融化了~~~
公正地讲:1、把本应霸气的片子拍成了玛丽苏片,导演的玛丽苏心昭然若揭;2、英国佬黑法兰西黑的漂亮,找那么丑的公主闹哪样,3、战争场景太村逼,弱比某部大河剧。4、英武霸气的皇帝这么叨逼真的好吗?私心地讲:抖森话唠并不神烦,主要是其声音特别好听,以及此演员貌似很爱接主角英年早逝的片子。
咦第一集不是已经出了么豆瓣咋还显示没出。。。。莎翁的语句也真是。。每个单词意思我都懂凑一起我咋就不明白了呢。。。
好热血的一场阿金库尔之战最后就变成英王率领300壮汉撩倒一万法军只为强娶一个丑公主的搞笑剧,赶在伦敦闹运之前播映腐国编剧真是好阴险操节无下限。
不懂这部为什么分数如此高,可能粉丝多吧。这三集下来,抖森还是放弃莎翁戏吧,不管是王子还是国王,混市井还是居庙堂,都像是少点什么。第一季最喜欢的是理查二世,没有形容词可以描述小本的光芒,一副小小的身板居然可以藏下如此巨大的能量,真是个了不起的演员。
法国公主学英语和吾王求爱那两段笑倒了,战争场面就是如评论所说的东村打西村。两老者的炮灰好煽情,小帅酱油哥好基情,总体还是个把无趣历史还原有趣的剧。跟随吾王学习啦~~
用一万法国佬的绳命为奥运献祭。
全程走神。颂圣的文章,即便是出自莎士比亚的文笔也同样无聊。结尾强行扣题就不说了,约克公爵还是个黑人……“for he today that sheds his blood with me shall be my brother ”本是剧中亨利五世的名言,《兄弟连》标题的灵感即来源于此。
這麼討厭的故事,給莎士比亞的花言巧語美化得那麼好。莎翁真是英國歷史的首席spin doctor.
别人在外面开会,国王在屋里把妹~
我能说我觉得抖森演的很装13么(表打脸
亨利越勤政越亲民越深情就越让人觉得残忍。虚伪一蹴而就,却成就了众人口中英明的亨利王
英国人认为这就是他们文化中最纯正的精髓,我们还能说什么呢,这毕竟就是传说中的原汁原味。就算你还习惯莎士比亚式的古典台词,但腐国的靡靡口音依旧让人难以招架,这就像一出舞台剧再现,各方面真的没什么好挑剔的,只是抖森的屌丝气质还是没法跟耶稣般的小本相比,不够抖森的颜更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