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因為愛情》系列:愛情就是這麼一回事
愛情是一門艱深的學問,許多人終其一生都難以參透其中奧妙,只能在跌跌撞撞中摸索,仍舊無法釐清其因果關係。原因無他,愛情根本不是學術研究的對象。愛情就是愛情,就是這麼一回事。它既可以是真善美的純粹映現,也可以纏繞眾多現實因素,就像複雜無解的毛線團,剪不開,理還亂。於是乎,美國導演奈德‧班森決定將一段愛情故事拆解成兩種不同的視角呈現,各自陳述,卻又相互呼應,企圖梳理這團解不開的結。
康納(James McAvoy飾)和伊蘭諾(Jessica Chastain飾)是一對結褵多年的夫妻,兩人看似幸福美滿,然而一場悲劇的發生,讓伊蘭諾決心離開這安穩的生活,拋下康納,去找尋新的開始。突如其來的舉動,讓康納頓時不知所措,他一方面既想解開伊蘭諾留下的謎團,另一方面也要為自己的人生重尋定位。至於伊蘭諾,她其實也不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只能刻意做出改變,以覓得解答。《因為愛情》系列的兩部電影《在她消失以後》(Him,以下簡稱《他》)和《在離開他以後》(Her,以下簡稱《她》)講述的就是兩分別人尋求解答的過程。
首先,我們必須了解什麼是愛?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1915-1980)曾言:「如果我先前沒有盼望,也就不會墜入情網。」點明愛是一種意志,來自於期盼,盼望那份我們所缺乏的東西,就好比柏拉圖的愛情神話裡,人們為了完滿而尋求與另一半的相遇。這樣的愛或許閃耀著命定式的迷人光輝,但也存在著某種危險。倘若圓滿必須奠基於兩個半圓的結合,那就意謂著愛是兩個人的交融,亦是自我邊界的消弭,是以張小虹形容為「合則天堂,分則煉獄」。《他》的開頭,康納和伊蘭諾尚未分開,所以兩人像熱戀情侶般瘋狂,甜蜜之情溢於言表;《她》則起始於截然不同的氣氛,伊蘭諾靜靜從橋下一躍而下,因為兩人關係已出現裂痕。兩相對比,不正是天堂和地獄嗎?
張小虹還說:「愛情有時卻又像硫酸,一種你儂我儂的相互滲透。」《他》雖然以愛情裡的美好拉開序幕,但康納的那句「我就只有一顆心,好好待我」彷彿悲壯的預言,拉提出他在伊蘭諾宣告離開之後的嚴重失落,因為他早已將她視作「生命的重心」。換言之,康納在進入這段關係的同時,便拋下自我──正確說來是放棄探求自我的可能──與伊蘭諾進行交融/焦熔之作用。因此在《他》裡,康納不停找尋伊蘭諾的蹤跡,跟在她的步伐之後,意圖從伊蘭諾的身上找回自我;在《她》裡,伊蘭諾選擇去修習關於人、關於主體的課程,想從自身去摸索自我。
「遇見妳之前,我不知道我是誰,直到遇見妳才開始慢慢懂了,但現在又感到迷惘。」康納自白道。相較於康納很是依賴伊蘭諾,總是從她身上完滿自我,伊蘭諾似乎不那麼需要康納。在離開康納之後,伊蘭諾立即斷了音訊,開始邁向嶄新的生活。剛開始,伊蘭諾確實瀟灑得多,但漸漸地,她又開始主動走入康納的生活。原來伊蘭諾同樣需要康納。她的離開,她的改變,她的瀟灑,根本是刻意為之,好比剪了俐落短髮就想標誌人生分水嶺,也許鮮明,卻太過造作。仔細回想,伊蘭諾的言行舉止不都是如此?「接下來想做不一樣的事,接受不一樣的想法。」她說。不管是接受改變,抑或勇於改變,都不是什麼壞事,畢竟人生就是構築在變動之上,沒有任何事物仍維持常態。問題在於,伊蘭諾是為了改變而改變,是為了逃避過去而強迫自己改變。這就是為什麼她會沒來由地要求康納外遇,希望藉此來突破現況;這也是為什麼當凱蒂(Jess Weixler飾)關心她的狀況時,她是以「我可以『假裝』沒問題」來回覆,下一秒卻又說:「我突然開始想他。」
如果說伊蘭諾亟欲改變,那麼康納則是害怕改變。康納的父親(Ciarán Hinds飾)曾提到「舒適圈」,認為康納像他一樣過度耽溺其中,不願跨步走出。康納沉溺的是和伊蘭諾共築出的安逸生活,是以他跟蹤伊蘭諾除了是找回自我的存在,更是對「舒適圈」的眷戀。其實,康納並非未曾做出改變,在喪子之後,他便急切於走出傷痛,繼續過生活。不過,只要再三推敲,不難察覺康納的「改變」根本是為了「不變」,為了快速回歸「舒適圈」。顯然康納對愛情的想像十分單純,仍舊流連忘返於永恆的期望中,企盼不朽。康納與伊蘭諾,一方總是緊抓過去,停滯不前;一方則是拚命拋開過去,渴望前行。誠如伊蘭諾的父親(William Hurt飾)所言:「悲劇是遙遠的國度,我們不知道該如何與當地人溝通。」因為無法溝通,每個人遂以各自的方式面對,使得理應攜手並進的兩人產生分歧,甚至相互拉扯,終將面臨僵局。難怪奈德‧班森無須刻意強調喪子的悲痛,因為他們的關係早已面臨危機。
人與人之間必然存在差異,使得每個人都是孤獨的個體,可是別忘了,差異亦是互補的前提。就像伊蘭諾的父母,一人是代表理性的學者,另一人則是感性的演奏家,兩人如何能相愛相守至今?父親認為是「忍耐」。為了去愛,我們得先化解差異,忍耐──或者說接受,遂成為唯一的途徑。愛是無條件的,愛是利他的。
製片Cassandra Kulukundis於訪談時表示:「每一段感情的開始都洋溢著幸福快樂,直到某些不好的事情發生……這時你就必須做出決定:你們的感情根基是否牢固,可以繼續攜手前行,還是緣分已盡,只能分道揚鑣。」在《他》和《她》裡,奈德‧班森刻意將兩人同場的幾段戲差異化處理,包括結尾:《他》的最後,兩人的立場對調,變成伊蘭諾跟在康納後方;而《她》則是結束在兩人的對望。無論何者,皆留下開放式的想像空間,著實引人玩味。
相較於《他》因為沉溺於失去的悲傷而顯得抑鬱,《她》隨著伊蘭諾的轉變多了份療癒的作用。尤其我是先看《他》,緊接著才看《她》,最後的對望頓時讓兩人的感情重燃光亮。因為眼睛能點燃愛情的火花,而「看」更是確立了彼此在各自心底的存在。我想,他們依然可以攜手前行;至少我是如此相信。
2 ) 继承家业才是正经事
The Disappearance of Eleanor Rigby: Him
按照放映顺序,先说him再说her。
一美演的是个普通餐馆的老板,结果画面一转,原来是深藏不露的富二代。家里有个米其林餐厅(并不是……),却以“为了朋友”的名义想要做出一番成绩,开着自己的酒吧。
从朋友和家人的对话能感受到,男主角的性格其实并不是特别好。跟了父亲的不够主动,让朋友受不了的自说自话,导致老婆跑掉的反应平淡。
即使不去看her部分的很多前因,光是从him部分的后果都让人觉得,这么随随便便懒懒散散活该老婆跑掉。对酒吧的经营完全是过家家式,有野心又不用心。父亲工作如此辛苦,他有他的难处,做儿子的却永远不想听。不但鸡同鸭讲,而且不断为了母亲被抛弃的事情再怨恨父亲。
正如her当中不高兴老师的那句话:我从来都不想生孩子,他们让你感觉忽冷忽略,情绪大起大落,突然想吃酸黄瓜。生完一辈子肥成猪,没日没夜辛苦操劳。说话也听不懂,从来不肯按你意思来,只是偶尔突然绽放一笑,那就美得没边——只是29年后他们后突然扔出你根本不记得的20年前的一件事、一句话指责你毁了他/她一生。
太特么同意这句话了,因为我就是这样的小孩啊!(笑
不论是谁来看,这两个人的条件简直是没资格可以抱怨的富二代。男方爸爸的餐馆有滚石这样的老客人(记不清是哪个乐队),妈妈家有钱到刚结婚就能砸钱让女婿开餐馆;女方爸爸是牛逼高校心理学教授,妈妈是法国人,乐团第二小提琴手。
明明生活无可挑剔,却还是诸多不满,对现在不爽对未来迷茫。
孩子的事情怎么看都只是导火索而已,只是终于让潜伏已久的对自我的不确定爆发出来。
这里不得不再次引用不高兴老师吐槽El的话:你们选择太多的一代人,父母都牛逼哄哄到让人咋舌,可是却还不满足。不想承担责任,利用读研不断拖延走上社会成为独立人的时间。
是啊,这么做是很幼稚很不负责任,可是,你让这些根本除了自己根本没有责任要负担的人,除了一再对自身挖掘钻研,上哪里再找一个这样自己主动挂心也没有别人能帮到的对象呢?
him部分的剧情说真的,不如her更让人觉得完整又有方向。可能因为本身就只是一半而已啦,只有看完him&her才能说看完了这部电影。
那些不完整的,让人觉得摸不着头脑的,那些缺了前因差了后果的,不正是我们的生活。
每个人都是一辈子在苦苦寻找真相的半圆人,亟需有一个共同作用使生活前进的Ta,却又永远没法真的理解和感受对方。只能靠磨合和忍耐。
很奇怪的是,明明him部分几乎每秒都在舔舔舔,回想却不如her部分喜欢的画面多。下半部喜欢的情节真的是一抓一大把的,可是第一部真的触动到的只是最后渐渐走远的西装背影。
鱼很冷,也很萌。好喜欢每个人都和它打招呼,用一条生物去代替了不能言说的孩子。
配音非常好,和情节配合食用,意境立刻大幅提升。连老师讲课的部分都是有指向的,以后一定会把那一段再好好看一遍。
不能更认同听到烂歌会抓狂的男主角,我也是受不了就会想掐死收音机的那种。
不过是错觉么,男生这边的回忆就少很多?更多是对事业的茫然和对父亲的反抗,俄狄浦斯情节要处理好哦~(下部的心理学内容层出不穷,让人惊喜不断)
本来就那么像他爹,坐吧台写账本真是一个模子出来,为什么非要推拒呢?你看只要事业走上正轨,妹子果然回来了吧~
其他想不起什么了,嗯……一美大大胸好大,有B了吧?
腿没男神长,脸没男神美就算了,身材不如专业人士也很正常,只是连胸都不如男神大。简直没法活_(:з」∠)_
===============以下废话碎碎念====================
这世界好奇怪的,所谓草蛇灰线,很多事当初开始的时候根本就是无心之举,当事后回头看,却觉得意味深长。
就好比去年标记想看的时候,这部片还是只有中分头撞车照的不知什么鬼。因为一时兴起把所有一美的片子都一溜标记下来,后来也完全没有留意过,甚至连预告片都没完整看过。
而回去看,纯粹因为某个群里面的妹子的一句话才晓得在香港有点映,买票也正好开始。
完全不懂怎么买票的自己,根本没找对地方,却靠微薄找到了很有方向感的元老级腐女带队。
一切加在一起,只能说是太巧。
3 ) 四维版大家一起来找茬
这是一部非常有意思的电影,哦不,两部。《他和他的孤独情事:他》和《他和她的孤独情事:她》,感觉好像绕口令😂……说有意思是因为这两部有着相同的导演和演员,讲述的是一对夫妇的感情矛盾——一部从丈夫Conor的角度拍摄,一部以妻子Eleanor的视角叙事。所以我把两部连在一起看。
Conor和Eleanor曾经是一对很有激情的情侣,两人约定好逃单被酒吧老板狂追;漫无目的的公路旅行和车震;在Conor的父亲对Conor、Eleanor的妹妹对Eleanor说出同样的“你看起来很落魄”这句话时,二人的反应也是一样的“thank you”。没错,俩人都是奇葩。可是结婚、生子、到儿子夭折,两人的感情也随之破裂。然后就分出了两条人物线——Him&Her。
两部电影有一小部分的剧情是重合的,例如大学课堂上递纸条,酒吧里的聊天,暴风雨车内的激情,家中回忆死去的儿子,家中地板上拥抱着说I love you,重逢。
但你仔细看,这部分重合的剧情,又不是照搬。Eleanor到Conor的酒吧喝酒,Conor说酒吧要倒闭了,在Him中E的为C难过的表现更强烈;而在Her中E表现更淡然。暴风雨中汽车雨刷坏掉停在路边,两人在车内谈话这段,聊到燃起激情时,C出轨这件事是从二人不同的口中说出,Him中是C自己坦白,没有任何借口;Her中是E猜测出来,并且男主的借口是“you told me to”。他们在家中回忆死去儿子的长相时,Him中C说孩子有着E的下巴、嘴唇和鼻子,唯独眼睛像自己,这是他最爱的地方;Her中C说孩子长得完全像E。最最明显的表明导演意图的是,家中地板上两人啪啪啪之后,Him中E说I love you,C回答I know;Her中C说I love you,E回答I know。
这10%交叉但细节却各不相同的剧情,把两部电影连在了一起,你大可以在大脑中把它们合成一部。也解答了单独看一部时产生的疑问,Conor在收拾房间时谁打的电话?Conor在最后从父亲的饭店走出去的时候,是谁走在后面?虽说夫妻俩人都是跟踪狂,但这段更像是走着走着遇见的,BGM也表示了——“忽然遇见你”。此时已过去一年,Eleanor盘起了长长(zhang chang)的头发。
自此,我明白虽然可以从时间线上将两部电影连在一起,去揣摩更完整的剧情。但本质上这仍是两部电影,从C和E的不同视角展开,面对同一件事情,当事人的侧重点不一样、感受不一样、表达也不一样。就好像现实中的情侣夫妻遇到矛盾一样,各自觉得自己有道理对方有错,鸡同鸭讲,不理解对方想说的到底是什么。
第一次看到这样的电影,与以往的单独一部电影比起来,更容易产生联想、推测、分析,说白了就像是一个四维版大家一起来找茬,找到茬了又想为啥这里不一样呢,什么目的呢?对于演员来说,同一个场景拍出不一样的两条,也是比较有意思的体验吧。
4 ) 他和她的悲伤生活
He and she两部要一起看才有意义,我觉得这种不同视角同一时间线的探索是挺有意思的,你会发现,即使两个如此相爱如此亲密的人,经历的仍是不同的世界,世界是如此立体和多维。
女主父亲说了一句话,Tragedy is a foreign country, we all don’t know how to talk to the natives. 说得好形象。男主女主是都挺有钱的,难过也有足够的理由跟底气不去上班无所事事,可是丧子之痛不会少一点,任何悲伤的情绪,都只能自己解救自己,但是解救并不是逃避,而要真的放过自己。Once you start walking away you’ll live a life of walkways,女教师的话,日子要继续,总是需要解决向前路上的坎儿。
不过男主女主的分歧大概就在于,男主已经走出来了,而女主觉得,why are you not with me ?你为何不能对我的悲伤感同身受?于是她离开,想要重新开始。像女主麻麻说的,nothing is appropriate here ,人们对待悲伤的方式不同,时间不同,没有对错。快乐是真实的,悲伤也是真实的。
海边的曼彻斯特里,俩人彻底分开,女主再婚又有了孩子,男主一直无法解救自己,当然,这两个故事并不相同,重点也不一样,本片中孩子的死估计是个意外或者疾病导致的。本片中,俩人如此相爱而且继续相爱,大概最终还是不会分开吧。
吐槽下,女主麻麻的几乎每个镜头都端个酒杯熏乎乎的样子,是未实现自己年轻时的音乐梦想,大概因怀孕早早嫁人,过着富足但是总感觉点不满足的那种生活吧。可是有多少人对自己的生活是完全满足的呢?有多少人,像男主所说,可以figure out 自己是谁?或者说生活的purpose 在哪?
不知道。
5 ) 一起散步
孤独好相似。在《四重奏》里,小提琴手的丈夫也是受不了就离开了,《那时的生命》里,小女孩也在释放心结后离开,选择去养老院照顾老年人。离开没有什错吧,但在中国语系里,离开就是背叛就是错就是罪。主动离开了,就别再找了。朴树和周迅一起时找高晓松说孤独的形状是三角形的,朴树后来各种场合下的泪如雨下,都是他人摸不得的。在朴树微博里写到他和现在的妻子,没有承诺,只有理解,看到这里的时候,感受到认真的很微小。孤独太强大了。
我爱你
我知道
最后能一起散步就好了
6 ) 爱情一结束,仇恨就开始了
电影刚开场就是秀恩爱,可这恩爱没有几分钟镜头一转,就是Eleanor孤独的走在桥上,走着走着她跳进了河里,汹涌的河水一下吞没了她,让我的心猛然一惊。可最终她还是被救了上来。这里的桥段让我一下想到了安娜卡列宁娜,不过安娜的死更决绝,飞驰的火车一下给了安娜一个痛快。即使她有后悔但来不及了,命运就是这么的奇妙,也许也不该称之为命运,女人在面对悲痛时有时强烈的情绪会左右你此刻的生活。
Eleanor回到乡下父母家里,开始过起了逃避的生活,她现在想要的不是丈夫的步步紧逼,而是一小段时间的休整。可是正如此片从男性角度和女性角度分成两部电影一样,男女的思维永远是南辕北辙。康纳在得知妻子失踪后开始步步紧逼的修复他们的婚姻,在男性的世界里,他们更多需要的是平凡的生活,正如他对Eleanor母亲所说,选择继续自己的生活,因为继续前行是唯一的道路。其实他不在乎感情世界的风暴,却更多的害怕来自现实生活的巨变。而Eleanor则无法忍受,她敏感的察觉到孩子的夭折使他们之间已然变成陌生。她觉得他太看轻了孩子的死。同样的也看轻了他们之间的感情。就这样两个人生活在同一个城市,却无法再睡在同一张床上。
有时候我们都希望生活能慢一下,等一等,让我们喘口气。可是人要生活在社会总会无时无刻承受社会给予的巨变。这里是天真的人类学家Eleanor没有参透的道理。当她看见离婚的姐姐又开始有了自己的情感生活后,她觉得自己也该开始往前走了。于是她把放在瓶子里的萤火虫又放回了夜里,那一抹闪动的光亮让她又有了勇气去修复他们的感情,也许新生的时刻该到来了。她去了餐馆找他,和他一起开车走进了夜里的风暴。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仿如当初他们热恋时一样。可是男人永远是男人,永远站在理性的那一面,他告诉她自己出轨了,一切怎么会再回到当初!
Eleanor绝望了,她也放弃了,但她真正的选择堕落时,却无法走出那一步,这就是女人和男人的差别之处,康纳出轨前也有挣扎,但是最终还是没能战胜欲望。爱情中的男女让他们明明还有爱却也被生活消磨的没有了爱下去的力气。
他们的生活进入了糟透了的俗套当中。
影片的最后Eleanor选择去往巴黎开始真正新的生活,但如她的选修老师所说,当你开始逃离,就会一直不断的逃离,在人生历史中会不断的逃避下去。
曾经Eleanor也问过父亲,为什么他能和母亲白头偕老,明明母亲是一个不羁的法国小提琴手,但他父亲告诉她曾经他们也有危机,但是他选择了包容。其实婚姻问题的解决之道不是逃避而是面对。
在The Disappearance of Eleanor Rigby: Them有很多的对比,Eleanor的自杀和康纳的被车撞,康纳父亲的感情和Eleanor父母的感情,康纳的挽回和Eleanor的挽回。。。。。很多的节点让我们看到爱情里男女的悲欢离合是多么的脆弱,而隔膜只会是爱情的坟墓。
因为这里只有一颗心,所以生活继续了。这个结局比她的视角狠太多了,太多了
him的爹和餐馆比her一大家子好看多了。。。
表演课
'I guess people grieve differently.' 这结局太突然了吧 还结束得戛然而止
略致鬱系列,然而劇情推進太慢,如果不是兩個主角顏值演技,堅持唔到最尾囉。
隔了四年才找来看了。两位主演撑起了一部文艺片,先看的Him。Eleanor有点冷漠,Conor很悲催,很同情他。有一场在家里的戏特别催泪,两个人都演的非常令人动容。看了这部觉得仍旧超级喜欢McAvoy。
Him&Her不应该分开来谈的。因为这是一个故事的两个方面,看完Him再看Her会有一种解谜的感觉。因为女主角是情节主要推动力,所以单看Him是会像一美一样一头雾水的。最爱结束时一美在街上默默地走,然后镜头拉向后方,劳模姐恰好也在后面默默跟着他。当两个人的背影同时出现在银幕时,故事戛然而止。
平庸之作。姑且先3星,3部看完挨个具体给分。
一个新形式的电影圈钱法诞生了,一个故事可以拍成三个版本:他,她和他们。看名字就晕,这特么是三部电影啊。生命短暂,你要同一个导演被杀三次吗?
八年,前女友,分离,找虐
好心疼一美,他总是能激发我的母爱。他那么爱她,却还是失去了她。我完全不觉得无聊,我看的津津有味儿。唯一的遗憾是弹幕太少了。
6.8 看的双版,着实非常失望,可以剪成一部的片子分两部来讲造成了大量剧情重叠,这没什么,但导演并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角度来突出他与她的视角之间微妙差别,我们所看到的只是单纯的呈现与双线情节互补,这样最终我们得到的是两部沉闷的爱情剧情片
记忆是会骗人的,有时候明明记得是这样的,而实际上并不是。
还是最喜欢her,男女各种思维差异终究还是不可逾越的鸿沟。
James McAvoy真好。看着他,心都暖了。
一美就想着,你回来嘛,我们谈谈,但又不晓得谈什么,劳模姐喜欢说走就走做点极端事刺激感情,丧子之痛确实能把相爱的人分开。一美爹是那种摇滚明星常去的传奇餐厅老板,劳模姐家庭应该也很猛,毕竟妈是于佩尔阿姨
看到最后才明白自己为什么不喜欢这个故事,有父母和子女的关系介入,这个爱情故事就不那么爱情故事了。然而又比他们好太多。
主要多了几场酒吧(事业)和父亲(亲情)的戏。和Jessica Chastain的主线剧情没啥变化。和父亲对话都挺不错的,丰富了很多丈夫这边的心理活动,但感觉....还是没什么卵用【。
平淡小品,沒多少人想看這樣起伏不大也沒啥爆點的中產階級分居生活,如果幫男主角的遭遇再加料一下應該會好些(翻譯:不夠慘)。
男人永远不懂女人为什么要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