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很有门槛的成人动画。
在声音方面,这部动画做得非常好。一是音效非常棒。可能是因为男主有收集声音的癖好,所以在音效方面做得很细致、很逼真。苍蝇振翅的声音,风声,打火机的声音,地铁压过轨道的声音,孩子的笑声、咀嚼声,刀尖割开木板的声音,脚踩雪地的声音……都让我印象深刻。二是BGM很好听,拉紧心弦和放松后的BGM很喜欢,有一种很空旷、很寂寞的感觉,十分贴合整个作品。
但是,对故事本身,我可能理解得并不深。
我认为这部作品的主题还是“孤独”,这仿佛是一个永恒的话题。男主小时的生活单纯而幸福,父亲母亲都是亲切而开明的人。他的梦想是成为能上太空的钢琴家,而平时最大的兴趣爱好是用便携式卡带收集生活中的声音。但有一天,正是因为收集声音,他的父母永远离他而去了。从此他的生活不再明亮,慢慢变成了每天混日子的大人。
终于有一天,他遇到了女主,多一句的关心为他孤独的生活点亮了一盏灯。也难怪他会丢掉防备,鼓起勇气去靠近光亮。无奈“孤独”还是包围着他,女主对他只是平常态度。他的那个小小的冰屋,挡住了灰暗的天空,冰冷的温度,但生活依旧平静。最后,我觉得他有点“痴”了,所以——失去了手。
而片名的“我”不是我,而是这个手。这只手,却展现了与“我”不一样的人生态度。手用自己的力量穿越了整个城市,它勇敢对抗老鼠、机智应对变故、多次展现“跑酷”技巧,但同时也包含温柔,为婴儿捡起掉落的奶嘴、偷偷坐到盲人音乐家身边静静凝听他的钢琴声、最后轻轻地回到“我”的身边。后面这两个情节,现在想起来竟然有点想哭。坐在那里凝听钢琴声的时候,它回忆起了自己很久以前也曾弹奏钢琴的模样,小时候的一切都回不去了。难过的是,偷听被发现,还要被当做过街老鼠,被棍棒打、被狗狗追咬。而最后终于回到“我”身边时,它已经筋疲力尽了,它只想回到最初的位置好好休息一下。但导演残忍地在我以为作品走向玄幻的时候,把我拉回了现实。
整部作品几乎都是灰暗的色调,唯一明亮的地方是第一次看到女主真人的时候,那一点明亮的薄荷绿。而在他向往的北极,也是茫茫一片真干净。这样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一定十分常见,他们没有什么目标,只是沉浸在孤独当中,寻找着一丝一点的光亮,然后努力去抓住,最后再次被生活折磨得遍体鳞伤。
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要“接受孤独”。孤独是人的常态,人是独自来到这个世界的,也将会是独自离开这个世界的,眼睛、鼻子、双手、身体和大脑都是属于我们一个人的。所以,我们必须接受孤独,用自己的双手去点亮打火机,而不是将生活的希望寄托在他人散发出的光亮上。
男主在最后也是接受了这种孤独吧,所以他将自己的孤独也用卡带记录了下来。那场跳跃是一次面向死亡的狂欢,是一次自我解放。我不知道他最后是自杀了,还是活下来了。但我知道,那只“手”欣慰地“放手”了。
我不知道这算不算一种乖僻,今天才在书里看到关于“乖僻”的点评。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点“癖”,但这种无法与他人相处的孤独的“癖”,不知道有没有必要“治”呢。
2020.1
【苍蝇】
电影里的苍蝇隐喻人生里那些无可奈何却又无法不与之共存的悲剧,隐喻生活里那些要逃避却无法驱赶的糟粕。寓意无法摆脱的命运。
生活顺遂、人生如意时,它们埋伏在你的身边;生活窘迫,人生失意时它们是目击者。
父亲说要预先判断苍蝇下一步可能落下来的位置(接下来可能发生的悲剧)便能抓住它,电影里劳伍菲尔试了很多次都落了空,唯一一次抓到了,却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而且苍蝇也逃离了他的手心。寓意悲剧无法预料,命运无法改变,我们能做的就是接受它,与之共存。
【断手】
“断手”隐喻劳伍菲尔自己,也隐喻劳伍菲尔失去的双亲,隐喻那些人生无法找补回来的遗失。
一、“断手”隐喻劳伍菲尔自己。
它们同样遭遇了意外、灾难变成现在的样子;他们都是broken 的一个状态;他们都被这个社会这个世界排挤;同样在找寻自己的归属、意义后发现不过是一场失意。
一只手曾触摸阳光,曾感受流沙,曾弹出美妙的音乐…然而这只手变成了断手被搁置在冰箱里。
小男孩劳伍菲尔拥有一个温馨的充满爱的家庭,父母陪伴左右,父亲想让他成为宇航员,在母亲的影响下,他梦想成为一个钢琴家…然而长大的劳伍菲尔成了一个被老板训斥的披萨外卖员。
故事的双线随着“手是谁的手?那只手是怎么断掉的?” “在劳伍菲尔身上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他变得不幸?”的双疑问展开。
随着两条线展开,讲述了断手遭遇工作事故以及劳伍菲尔童年遭遇双亲车祸身故的原因导致他们现在broken的一个状态。
断手在城市里虐心的经历着排挤它的鸟、面对垃圾车里轧机压扁的危险、地铁里老鼠的追赶和疯咬,被封在湖面冰层下危机,脱离狗口,被人当老鼠追打…成为披萨外卖员的劳伍菲尔被亲人“欺负压榨”,被老板训斥,被顾客无视投诉,陌生人撞到他的摩托车后逃逸…他在逆来顺受的继续失败地送着披萨,漫无目的的过活着。断手和老伍菲尔一样,弱小、无助、悲惨,被视作异类,不被社会接受。
断手一直在城市里奔走,像是无论如何要去到某个地方,它在找寻自己的身体。劳伍菲尔认识加布丽尔后开始了新的工作,找寻自己的新生活新方向以及活着的意义。
断手历尽千辛万苦找到它属于的身体后,即便它将自己置于本该在的位置,却再也无法属于他的身体。劳伍菲尔终于走进加布丽尔的生活里,在向她坦白他是谁时却被质疑他的行径和意图。他们在找寻归属,找寻意义找寻生机,找寻希望,他们都努力了,却发现不过是一场空想、徒劳。
二、“断手”也隐喻劳伍菲尔失去的双亲及人生里那些无法找补回来的遗失。
断手在工作意外中被截掉,无法再回到他曾经所属的身体,成为它曾经所属身体的一部分。
劳伍菲尔双亲遭遇车祸身故,他们无法再复活,他也无法再回到曾经双亲都在的幸福生活。
他们都无法回到曾经的原点。他们都是人生里无法找补的遗失。
断手以及父母车祸身故都和劳伍菲尔有着直接的关系,甚至可以说都是因他造成的。咎由自取的悲惨里让我们不禁心生怜意,抱怨命运弄人。
人生或许在转变某个方向,做一个出乎意外的决定而可能有所改变,却也可能无事于补,命运依旧在那里,似乎我们能做的就是与之共存。
可以说是2019年最具创意的动画
Pt.1 从文本到形式灌注的创意——影片优点
动画在叙述上用了倒叙的方式把事故放到开场,而后一条线交代在事故发生前纳乌菲尔的生活;另一条线讲述事故后断肢寻找纳乌菲尔身体的旅程两条情节线来回穿插,最终在断肢找回身体而纳乌菲尔也决定要放下过往的这个夜晚,两条时间线自然地融合
其中第二条线作为主线,在片中更多地承担了凸显整个动画创意和风格的功能,断肢作为这条情节线中被赋予生命和视角的主角,它同时又是这部影片里最为重要的一个意向
具象上它是纳乌菲尔身体的一部分,导演巧妙地在断肢从高楼坠下的时候、在断肢聆听盲人演奏钢琴的时候、在断肢抓着雨伞被车辆擦过旋转起来的时候,这几个时间点闪回
一点点拼凑起纳乌菲尔的童年回忆和儿时对未来的憧憬,这个过程中,导演赋予了断肢抽象的意义,它象征着纳乌菲尔活在记忆与悲痛中的那部分
所以形式上看上去是断肢跋山涉水,奇幻地最终找到了自己的身体,实际上却是纳乌菲尔一直都没有从记忆的阴影中走出来——
他失落地生活在巴黎的边缘角落,没有人生方向。眼前的现实中小时候的梦想已成泡影,而他显然不愿意和这样支离破碎的现实达成和解
哪怕是加布里尔的出现让他获得了一些寻找新的方向的动力,但我们知道他还是怯懦地回避了这个关键的问题...
理解了这一点,再回看影片的结尾——纳乌菲尔在木板上纵身跃过,身后是记录了他的童年与那次车祸的录音机,积雪上纳乌菲尔的残肢缓缓挪出镜头,就像童年里那个美好的夏日,纳乌菲尔在沙滩上留下了手印奔向海边,这一次,它也要看着纳乌菲尔一往无前地奔向下一段人生...
到这其实就不再难理解整部动画的核心:伴随苍蝇的纠缠,意外一次次降临到纳乌菲尔头上,虽然爸爸告诉了他抓住苍蝇的诀窍,但是最终的代价却是手被卷进了锯齿里,意外就像最终从断肢指缝里飞走的苍蝇一样,你预判不到,也回避不了,下一次它可能还会找上你
纳乌菲尔比其他很多人都有更充分的理由沉溺在过往与伤痛中,但如果他想要重拾人生方向继续前行,他就必须放下记忆与伤痛,割舍掉属于过往的那部分自己,从而自信地面对眼前破碎的现实,迎接一个意义上更完整的自我,重新出发
除去在意义上为主题所服务,整个第二条线里几乎每个场景都可以说是想象力的代名词
从一开始残肢从一个医学实验室逃脱,到醒过来一路和各种生物搏斗
还设计了残肢偶然看见河里的天鹅和第一条线纳乌菲尔结识加布丽尔的情节产生互文
其中最让我觉得最惊艳的地方,是残肢撑着雨伞飞越的场景,摇曳在马路上的断肢眼前划过无数来往穿梭而过的车流,从车灯到行星的一个图形匹配剪辑,断肢想象自己漂浮在行星密布的太空中
这一场景也是影片,继断肢遐想纳乌菲尔在演奏钢琴的场景后,再一次向观众诠释断肢背后承载着纳乌菲尔记忆中的梦想,赋予断肢以象征意义
所以,整个第二条线这条主线其实成功地从文本到形式,完成了对于主题的表达以及整部动画的风格呈现,并且导演也没有刻意回避一些猎奇和捎带血腥的元素
使得观众会很容易代入纳乌菲尔或者手的视角,体会他们的人物状态,从而浸入到跌宕起伏的情绪空间里...
Pt.2 超现实主义外壳下的小瑕疵
说了这么多算是动画的优点部分,接着聊一点个人觉得的本片的瑕疵——
整部动画虽然在外在上借用了超现实的形式,也就是整个主线断肢寻找身体的旅程,但显而易见动画主要的篇幅是在交代现实中发生在纳乌菲尔身上的故事
虽然主线中断肢找回了纳乌菲尔的身体,但我们都看到他除了用方糖在橱柜里堆了个‘雪屋’提示加布丽尔
实际上并没有和现实的这条线发生联系或者说产生影响,从这一点出发,再看在场景上——
导演用3D真实地还原了巴黎这座城市的样貌,再看整个动画的内核,其实不难发现这是一部指向现实主义的作品
既然如此,我就要说回动画的结局——
我们可以看到纳乌菲尔重新拿起录音机和记录了童年时车祸的磁带,以这个行为作为心理动机,触发了他最终决定直面并且放下过往和伤痛
从我的视角是觉得有些突然而且缺少了挣扎的过程的,毕竟他眼前的现实已经不仅仅是童年失去家庭的打击而已,他现在又要面对的是身体上的残疾,可以说是身心的双重考验,单单凭一个晚上的思考就愈挫愈勇这一点让我对于人物情感的体会是断裂、跳跃的
而且再看本片最终在一个情绪高点拉下帷幕,加布丽尔和纳乌菲尔虽然各自来到了一个新的人物状态,关于后面故事动画都做了留白处理,给了观众一个半开放式的想象空间
但是我想说就算纳乌菲尔在心理上有了新的起点,现实中他却似乎没有一个能够能重新出发的地方,等待他的,很有可能是更加严峻和残酷的现实,我想这也是为什么有些观众,最后从动画中感受到更多的是,弥漫而去的疼痛感,因为我也同样觉得结尾处的自我和解,或者说是希望的建立,有些脱离于现实
当然,正如导演自述,这部动画的预算比较有限,相比<克劳斯:圣诞节的礼物>和<普罗米亚>这样大制作的动画,也不难发现这部独立动画最终呈现的的质感受到了预算限制的影响,包括我提到的瑕疵很可能也是由于动画的篇幅受到了限制
Pt.3 外延部分
不过总的来说,从目前这部动画收割的一系列奖项以及在各大外国电影网站上观众不俗的评分来看,些许的瑕疵难掩这部独立佳作的光芒
其中最有分量的应该要数戛纳电影节的影评人周单元大奖和安妮奖最佳独立动画长片两项了,奖项的背后单提导演杰赫米·克拉潘的名字或许很多人都不熟悉
不过要是说到他的另外一部动画短片<91公分之外>,很多人应该看过
这部之前的作品短小但是精悍,同样也是超现实的一个故事,短短十几分钟就能够直击观众内心深处,也是一部极具创意与风格的动画,目前在豆瓣上的评分达到9分
这一次从以往的短片迈向第一部独立长片动画,可以说导演收获了更大程度的认可,以后也应该会看到他更多的长片动画作品涌现
PS:最后再提一下这部动画的配乐,不得不说丹·莱维创作的配乐跟全片的风格和情绪氛围高度契合,在人物情感的表达上也起到了明显的助推效果,所以在大大小小的奖项中也能看到拿了不少最佳配乐或是最佳原创音乐奖,也可以说实至名归
-End-
男主很惹人厌,是他不成熟的行为间接和直接影响导致了父母和自己意外的发生,然而这却是整片核心所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解读,于我很简单:
所有迷失的孩子都有自己的诗
每一句,都撰着冥冥注定
你读不懂,没关系
那不是献给你的诗句
我明白,就好
可是
要是你也明白,那该多好。
————
我知道你,从未长大过。
你无法要求一个孩子去像一个30岁的成年人一样用上帝视角把一切利弊好坏都看得那么清楚明白,如今的你又是否还记得自己孩童时的心绪?
他只是想做一个风一样的男子,怎会知道家人的别离就在不远处,躁郁时劳动发泄忽然又被苍蝇抓走了心,哪知道会断手。当你颇为利弊结果抠心时,他只是在顺从本我让一切发生。
他当然会后悔,可是即便重来会有不一样吗?这就是他眼中的所谓命运啊。
他的一切行为都很孩子气,难(ming)能(wan)可(bu)贵(ling)的是年岁增长也未曾改变他的本我,情绪化且浮气,敏感而又细腻,内心浪漫海阔天空,我猜想导演和编剧应该是投射了不少个人人格于角色中。
对理性的人而言,这是一个惹人厌的家伙,对感性的同志来说,怕是颇能从男主的心绪和行为找到些许自我。喜欢的会很喜欢如同照镜子般涌起共鸣,讨厌的怕是也很讨厌吧,充斥着你不爱的丧绪幼稚和非理性判断。
他会因为各种未兑现的许诺欣喜万分(父母的各种许诺,自己对女主各种自以为的付出和期盼),也会因为生活的不如意丧气万分。
可是他真的很单纯,女主偶然的一丝善意就打开他阴霾许久的人生,在前半生不如意的泥潭里蹉跎,难道是命运给他开启了另一扇窗?他疯狂的想要抓住,这黑暗里的光,救命稻草,一场理所当然的命运邂逅。
我就想要你,我不需要你付出任何东西,不要任何承诺,只要能停在你左右答我都好开心,我喜欢你就愿意为你你默默付出,尽管什么也得不到。看到一个陌生人都会好吃醋。
男主就连爱人,都是这么幼稚且单纯,渺小到悲哀,只要活在自己的脑海中的你是美好,就好。
他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以为世界会按照自己以为的剧情发展,似乎一切都是命运暗中注定,女主成为了他的一切,他的太阳。可是当真相揭晓,他没有等到自己以为的结局,沉稳的女主一声呵斥与离开,击碎了他一切幻梦。
这也是命运吗?
难道不能跳脱吗?
所以,那只从未抓住的苍蝇,在这个“合适”的时刻抓走了他的心。
苍蝇终是飞走了,他,遁回自己的晦暗,或许这才是命运于“我”的本来面目。
我失去了身体,和女主,多么丧的双关。
可是导演和编剧在主流的观众,所谓的社会三观的裹挟下,会允许这样的结局发生吗?那活在灰暗里的人生还有什么希望?
所以剧情开始跳脱所谓的命运束缚,断手复活了,开始一场不屈服于宿命的奇妙冒险,目标明确,斗智斗勇,机关算尽,这是感动大家的戏码,却也是成年人才有的决绝,这只手作为男主的另一重分身替他完成了自我意识的成长,说白了,叫做长大,这不再是那个恣意妄为仅凭着喜好去行动的情绪化孩子。
双线叙事,恍若照镜,却又绝然不同。
所以他找到了他,却再也回不到过去。
剧情的最终,我们需要一个大团圆结局,happy ending,男主那纵身一跃,仿佛跳脱了自己的命运一般,肉体虽然分离,却在思想层面完成了本我和分身的合一与升华。
留给我们的是一个开放式的结局,他或许死了,或许活着,他和女主到底还有没有故事?
这结局,是导演和编剧的善意,
等等,这真的是善意吗?
或者,这才是导编狡黠的残忍现实?失去踪影的是男主的身体和本我,一直向我们讲述故事留存到最后的,却是那只手。即便女主最终理解了男主,那又如何?
我们确实跳脱了那个过往的自己,可是真的出离了命运,进入了另一个拐角吗?正如同女主问男主的那个问题一样,你跳过去又会发生什么?
你确实长大了,新的自己把过往的痛苦都覆写掉,却把孩童的自己永远地留在了那个雪地里。当我们用爱的代价学着长大后,真的还会有人把被你遗弃掉的那个自己打开来看吗?即便用快进把过去现在的你都看个清楚明白,生活又会有本质不同?而消弭掉的那个自己去哪寻觅?我失去了身体,是否也遗失了美好。
————
所有迷失的孩子都有自己的诗
不,是所有迷失的孩子都曾有过自己的诗
你还记得那诗句吗?
还是依旧在只手前行,孑然一人。
“这是我最爱的动画长片。”
我在五年、十年后恐怕都会抱有这样的想法,只要我身处他乡,只要我独闯城市,只要我还在追逐梦想或是被现实“打压”的路上...我一定会这么想。
1.虽然“断手”不顾一切地追寻原主,但正如黑人男孩追梦不得、追女孩不得一般,它最终哪怕找到了主人,也难以填补因绚白而刺眼的包扎带阻隔开来的现实,太喜欢全片最后对各类片段意识流般的拼贴了,本以为黑人男孩会对这个世界失望到跳楼自杀,但最后躺在天台上听风微笑,让我仿佛看到一个灵魂在借风与录影带,来纪录自己向这个世界投以的最温暖的拥抱,这是一种私人的、历经困苦后的温情;
2.将人体的单一部位放大并作为角色表现,并不断在“视觉”的二维中,借助蒙太奇和景别运用来强调微小的“触感”(如弹钢琴、拉大提琴、锯木头等情节,都采用特写或近景来表现“手”);
3.小物件的隐喻与细腻表达:收音设备(对应女孩头戴耳机/对过去美好的不断回溯)、宇航员与钢琴家(梦想与建筑工地高塔)/苍蝇(儿时抓不到、长大抓到)
1.五次失去后的自我重建:家庭、爱情、社交、身体、梦想
2.“风中的冰屋”:本是加比埃尔随口提及的一个比喻,却成了这个孤独的听者在身不由己的社会漩涡中着力建造的精神庇护,“我”渴望站上高处,渴望实现自己宇航员和钢琴家的梦想,于是把所有的隐秘心思都藏在了堆砌冰屋的一砖一瓦中。砸冰屋是自我摧毁,而雪埋冰屋则是北极理想与冰冷现实的重叠。
3.极具存在主义风格(“存在先于本质”):即便是社会普遍认知中的“失败者”,也要为自己每一次随心的飞跃欢呼。人生便是对既有认知与安稳现状的不断打碎、重建,以自己的意愿活下去便是成功。
这个片子的主角就是这只手。片名叫“我失去了身体”,而不是“我失去了手”。
从头到尾是我一直在追寻我的身子,而我的身子不在乎我。即便我已经找到了我的身子,身子也没意愿和我对接,撤回了肘。
这个世界就是这样巨大雄伟的。甚至我自己的身体在脱离我的一瞬就也变成了我的外部,外部无所谓我怎么样,外部继续它的正常运作,该干嘛干嘛。
外部不受我的影响。若这时我受了苦,那“不受我影响”带给我的感受就是,社会是冰冷的。
我影响不了外部的含义,一方面是它们不关心我,另一方面是,我干什么,干的怎么样,也都无所谓。所以男孩长成了一个不function的样子,漫不经心。
故事的高潮就在这儿,你以为这种货色,再遭受这种打击,得轻生吧。但是他没有,烂也能烂烂得活下去。
你也许遭受了重大打击,失去了宝贵的东西。若你带入那个被你失去的东西的视角,比如说这只手。然后观察到,身体在失去手后还是能放得下,继续活下去,身体没你这个手也没什么,此时就体现出电影的人文关怀了。以这只断手做主角,体己的话变得更有说服力了,这是制作人的巧思啊。
最喜欢两个人隔着门禁聊天的一段
年度最佳。谁能想到20年代伊始了,还能用穿插在彩色里的黑白诱发最本能的感伤啊?所有通俗与普适到濒临失效的语言,都因为知觉与情绪的完全牵引,释放了四两拨千斤的独特与多义。没有过时的语言,只有衰老的感知。一定要继续相信影像。/只有手能行动是概念的,手具备知觉与情绪记忆的设定是完全由形式与形式的牵引、互动效用一砖一瓦建立起来的。彩色对过去的突然介入首先带来了无数暧昧——比如窗户上画冰屋,你以为是现在的手;一个动作打通了两个时空,你思索为何又黑白,然后马上发现被打通的不是过去,是“属于过去的未来”,知觉和情绪记忆在那一刻交融并成立了——因无懈可击的形式而成立,而形式又是因无懈可击的感知而确立的。→21.1.10 时隔一年大银幕重温。万物有灵。会是经典。开启20年代。©法国文化中心/杰赫米大师课视频。
好久没看过这么独特而精彩的动画片了,尤其是前半部分大量运用蒙太奇和音乐(而非对白)叙事,把一只手的郁闷悲伤害怕和幽默通过一个个close-up表现出来,难度不小。本身选择用手做主角就挺复杂的,手是人身上最富表情但也最难画的部分。
-,剧作不节制,大可去掉“我失去了身体”线,几乎无意义。
一只手的回家路,一个丧B找到自己人生的旅程,脑洞大开的冒险交织着记忆的过往,很感官、很细腻同时又很有呼吸感,而本质上其实是一个颇为高级的励志片,展现失去的痛,却也不忘生活下去的光芒,配乐的情感冲击力也是相当巨大。
年度动画,配乐好听得让人融化。冰屋、苍蝇、声音、方糖,我们最大的喜悦竟不是实现梦想,而是跳出命运摆弄的奋力一跃。手回归身体得不到完整,却能见证命运之外的奇迹,飘过高速公路,像Mary Poppins一样去找到你。
A / 手的运动质态既是跳跃的团块,又是冰层下的水流,又是飞旋的雪与风乃至宇宙尘埃。感官的记忆追逐着身体,而身体又追逐着你。而当思绪试图越过身体去触碰记忆,切割的疼痛带给我们最切肤的身体在场性。幸运的是,哪怕被分离,我们依然可以想象身体记忆的留存,并与无法触碰的他人开启新的共鸣。这微观的感知之力又是何等宏大呢?
音乐太棒了!手的部分也很棒~观感真的超舒服
今年最有创意的超现实动画,主角居然是一只失去身体的断手。手的历险和手主人的回忆穿插,平平淡淡的成长故事一下拍出了喜怒哀愁。失去父母,失去恋人,失去身体,哪怕人生一直在失去,依然没有放弃生活。配乐太有感染力了!
我离我的身体91厘米,他人离我却隔着一个星空的距离。
苍蝇是命运的幽灵,总在身边左右嗡嗡;右手是儿时的罪疚,成年后潜意识里始终有模糊的自戕冲动。人生有多少失去之物,或许早已写进了命定。解开命运符咒唯一的方法是——“猛的一下,你跳上了起重机,用一件突发奇想、完全不可预测不可理喻的事情,用一个假动作,绕开命运的围堵”。“然后呢?”“然后你一味地奔跑,尽量远离它,交给天意,自求多福”。
8/10。男孩和他的手两条线路平行进行,手找到身体似乎是种找寻自我的象征。结局男孩毫无所获。人生并没有想象中顺遂,他失去了父母,埋没了成为钢琴家和宇航员的梦想,以送比萨营生,直到遇到喜欢的女孩。为了接近女孩他去做木工(之类的)学童,并亲手铸造她梦想的事物。女孩知道了一切都是他的设计后愤而离去(这里脑回路有点长,女孩为什么如此快的反感他的所作为)。之后他劳工时意外失去了一只手……每次苍蝇的出现都预兆了厄运。像他所说,一切都如命定,而真正的生活是非理性的决定,就像他忽然从楼顶跳到远处的起重机(之类的)——他做到了。不过是这样。毫不相干的一跳,却是对其既定命运的挑衅。结尾很感动。自己的人生也不过是,期待着跳出常规的时刻带来的感动,是我唯一以为的浪漫,跳脱禁锢仿若是自由的。 05/09/2019
好像明白了:手不是手,是温柔的宇宙
希望成为钢琴师,也想成为宇航员,抓住苍蝇,逃离命运。在所有感到被这个世界疏离的夜晚和雪天,我想记得可以触碰到的昆虫、海沙、夜风、炫目如梦境的川流的霓虹。
想象力爆棚的法国动画,导演与编剧此前拍出过[精神分裂症],而另一位编剧则是[天使爱美丽]的作者。犹如惊悚动作片般的断手视点、主人的童年与近日的往事交叉剪辑,不仅在观者中激活了一种全新的身体感知,更可贵的是在过去与当下相遇后并未止步,又大胆作出了惊人的一跃,让生命延展到短暂超克宿命的、与混沌的自由意志相接壤的未来之中。影片的配乐可谓是年度最佳之一,与影像无缝交叠在一起。鸽子,老鼠,冰屋,磁带,血红的起重吊臂,旋转升腾着的雨伞。(8.5/10)
我穿过街道滑过天窗,在肮脏的水渠与群鼠决斗,在刺骨的冰河从犬口逃生。他避开拥挤拨开人群,在下雨的门外送一份快送披萨,在城市的房顶造一座木质冰屋。我离我的主人那么近,他离他的爱人却那么远。断手凝望夕阳有多寂寞,男孩跳上塔吊就有多孤独。找到你是没法愈合的伤口,找到她是没法完整的拼图。
la vie de Pairs,虽是动画片,但那个轻盈跃升的动作却比绝大多数和巴黎有关的电影,更触动内心,更沉重地落向了情感暧昧的深渊。
今年奥斯卡提名名单里的惊喜之作,也算是“丧人美学”的极致。抓不住苍蝇,抓不住命运,以为可以一个假动作,逃离命运,“一味奔跑,自求多福”,其实是终将垂直坠落,还幻想粉身碎骨可以迸裂出一粒明亮。很凄厉,也蛮美。
丧,极度致郁,个性鲜明,风格诡异。导演一定是个男性,描绘底层小人物的悲苦人生,遇到女主是他人生中唯一温度,自己把一切搞砸却认为是命运不公,自怜自艾。我作为一个女性来讲如果真见到这种男人会觉得非常可怕,心机都不放在正地方。
男主经历的一切何其像为不可挽回的过错而自责的你我。。。这部戏的配乐太带情绪了,悲怆感,孤独感会不由自主包围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