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剧透,慎入慎入!
第一次正经写影评,写的一般多包涵,看到有其他人的评论,代入了一些自己的思考整理一番。
开始!🔛
小儿子=Dan=Danny=弟弟
看到有很多人看不懂开头一家子怎么说说笑笑的,完全不像是去收拾妹妹遗物……
影片在开头没多久,老爷子收到一通电话,被警局告知有一封遗书,但由于妹妹未离婚,所以按照法律只能交给丈夫……由此可以看出,当时除了老头,没人知道女儿其实是sucide ……
之后老头告诉小儿子遗书的事,两人潜在台词都明白了,如果是意外去世,怎么会有遗书?
因此在此之前,除了老头心事重重外(但也没有过多特写)大家都把妹妹的过世默认是意外,个人认为开头包括前半段,他们也不是开心到缺心眼,看后面他们一家人的沟通习惯,就是经常用插科打诨的方式调节气氛。
另一方面个人感觉还有一层逃避的可能:四个月前特意跑到远方工作的妹妹突然的死亡,再怎么意外也不可能真的没感觉,但是大家都是成熟的成年人,对于这种突发的悲剧,感到遗憾的同时,谁也不会上来就崩溃,这也不符合情绪的递进。
在影片的开头,其实就饱含了这样的情绪的酝酿:Dan躺在后座看着窗外的视角,是清晨时刻的蓝色,可以想象一下在此之前发生的事:远在布鲁克林的他意外接到姐姐电话,说妹妹突然过世,离家许久且与亲人联系并不十分亲密的他,顺应着本能与社会良俗前往,虽然理性上知道了妹妹过世,但这一信息的处理竟无法让人迅速反应过来,一个大活人就这么没了,说难过肯定是有的,但也不至于瞬间崩溃,正是因为他们的联系不再那么频繁。
这里有个小插曲,全家点餐的时候,点餐小哥与Dan之间似乎有着某种同性相吸的特性,联系到红脖派的妹夫的眼神,以及后来的情节就非常明确这里的预埋:Dan从开始反复说我不喜欢这,姐姐们以为他傲娇才这么说的,在她们心里老家再不好也是故乡能有多讨厌?但Dan是个典型的城市气息浓厚的自由主义,他是gay,他用iphone,他喝星巴克,他对家乡的嫌弃不仅是来自于基础建设的落后陈旧,更由于观念:这里是高浓度的保守的南方(他和爱人居住在纽约的布鲁克林,是典型的自由主义区域),因此除了老家的姐妹他和这里几乎没什么关系,而当初正是由于格格不入才远走他乡,留下来的姐妹最终由于生活的轨迹偏离,本质上也渐行渐远,就算昔日感情再好,代入一下也能理解最开始的情绪为什么不像大家想象般冲击。
同理还有后出场的大哥肖恩,他上大学的时候妹妹还是个幼儿,等他回顾老家他们根本长成亲密关系约等于0的兄妹,抛开血缘这种关系程度真的不太容易共情,所以他也是最后出现的,他出现的时候就作为大哥跟大家聊天说笑,并没有参与收拾遗物的环节,对于妹妹的死亡感触就更加少了,也可能明天醒来就返程归去。
说到收拾遗物,另一个地方很令人动容的,就是去妹妹的房间收拾行李,每个人都在回忆和妹妹的过去:
大姐想到妹妹说难过,可是医生不给开处方的安眠药,二姐想到的是和妹妹在雪地嘻嘻…
老父亲想到的是他的拒绝,女儿像他求助点电击看病的建议(这个时候考琳已明确忧郁症)但老派的父亲让她坚强,拒绝的理由是太贵了…这一点在回想起来真是现实又窒息,其实看到这里的时候就会发现虽然他们还是插科打诨,但不再给人那种缺根弦的印象了——真是由于大家来到了现场,伴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在获悉遗书的事,情绪的发酵,让他们逐渐真实感受到了妹妹的死亡。
在看前面的时候有亲人过世的经历感同身受,Danny的崩溃非常真实,就算已经提前知道亲人过世,但亲眼所见,亲耳所闻,那种遗憾的,来自内心深处的悲伤终于会在一段时间后突然爆发,在那一刻我们才切肤的意识到,ta真的走了。
可即使在这个时候,画面还出现了滑稽的一幕,不靠谱的二姐(也可能单纯是为了方便)摘掉了秃头弟弟的帽子漏出了地中海,本来应该是悲伤的升华,却搞得第三视角的我们情绪不上不下:是一同礼貌的悲伤,还是还认为有点诙谐?可这矛盾的情感,是不是也如同刚开始的一家,想哭却哭不出来吗?
另外还有个细节我很在意,但不怎么确定(讨论的人实在是太少了)在公布遗书的地方,大姐提到一句妹妹的情况和妈妈不同,妈妈当年是在求救,但对于这个求救是怎么回事并没有展开,联系前后大家其实对sucide这件事很敏感,不排除妈妈当年可能也是类似的结局……
狗遗书也有人不太明白,我不敢说自己多明白,这里只是抛砖引玉猜测一下,这个片段我认为藏着三层情绪:1.为什么提遗书写给谁的大家那么敏感,甚至说出是狗的瞬间迅速落泪;2.知道是狗大家只觉得无厘头,个前面的情绪迅速拉开,瞬间又变成插科打诨的一家人(妹夫爆炸:一家子没正常人)3.妹妹真实的情绪背后
这次谈话妹夫不在场,他其实更像是观影的观众,和我们多数人一样无法理解一家子缺心眼,都什么时候了还动不动讲笑话,是不是你们妹妹啊?所以这个场合其实就将这个角色“回收”了,让我们完全纯视角看这四个人的微表情。
首先第一个,为什么姐姐们那么在意写给谁,我认为可能多少与妈妈有关,大家隐隐觉得妹妹的死因是自己内心不愿触碰的那两个字,生怕说清楚了写给任何一个“人”就是真的提前交代后事了,所以刚开始她们问是不是妹夫老头说不是的时候,她们也可能担心是她们中的任何一个(弟弟在外地,老父亲一开始也没说是他自己,默认就是有第三个对象)其实暗含了一种类似崩溃的压力:写给了我,我却没给她当初足够的温暖和关心,没能阻止悲剧……这一系列负担化情绪的衍生。所以我认为父亲说出答案的瞬间,她们可能没有反应过来,而是各自情绪的临界点。
因此第二个,明确是狗,这个答案乍看之下非常无厘头,但当下就是官宣的答案,大家如释重负,虽然隐隐也并不全部相信,或者说不是相信,而是有一个对外大家都能接受的答案掩盖自己不想知道的真实(就像弟弟发现了血迹又迅速盖上一样)
第三个情绪我认为以两个故事线看:a,给狗写遗书是老头善意的谎言,因为就算最后警局把遗书给了妹夫,妹夫又告诉大家也是许久之后的事,届时大家在情感上接受能力也会好很多,至于到底是写给谁的其实不那么重要,因为遗书想说的其实就是妹妹抑郁了,所以…的真相;
b,遗书真的是写给狗的,可能是妹妹的情绪抑郁到了一定程度,她认为实在是无人可再诉苦,临到最终希望在弥留留下些什么,提笔却不知道倾诉对象,那么就写给狗吧,最爱狗子,狗子也看不懂,也不会徒增烦恼,这可能也是一种绝望的具像化表达吧……
写到最后
啰啰嗦嗦写了一大堆,不知道有没有人看完or有没有人看懂,在看完之后翻了一下职员表,发现编剧是弟弟本人,而影片最后送给xx,从姓氏上看起来正是他的姐妹,不由得想会不会这是编剧的一次自我代入的重拾碎玻璃之旅。
就像Dan在给爱人打电话的时候,被兄弟姐妹们闹到终于情绪爆发——
我不是不想念她,只是万万没想到,悲伤延迟的这么毫无防备。
亲密关系的维护和修缮还真不是一个“智能导航”能够解决的问题。因此《破碎的玻璃》必须启用古老的地图来寻找到一条统一而正确的出路,同时也必须使用传统的笔和纸来保存那些快要被我们遗忘的常识。事实上,没有比这段旅行中的走走停停更能展现家庭成员之间的磕磕绊绊。故事的“主角”曾是一个活蹦乱跳的小姑娘、曾是一个可爱的女儿、曾是一位美丽的妻子,可现在却成了一条条再也触碰和抚摸不到的记忆和幻象。中国人讲人生有三大不幸:幼年丧父、中年丧偶以及晚年丧子。本片讲述的是一群孩子在老父亲的带领下,以“母亲”的名义去收捡一个孩子未寒的尸骨。与此同时也是去体验亲密关系所带来的包容与温暖,亦是企图寻回那些或逝去或隐蔽的人之常情。在冰天雪地的高速公路上,我们似乎也坐上了他们的车子于这三大不幸之中匆匆走了一遭。
老公的情节设置很有意思,grief的时候我们总是不停的回想曾经的点滴。很喜欢点餐那一部分的剧情。
哪块玻璃碎了来着?
群戏有点拖后腿。
一路走来,一个家庭的再回首和再认知,看着剧中父亲的老态和壮年的孩子们,竟有人到中年、向死而生的感慨
编剧和导演是合作true blood的时候混熟的吧。
不好看。
老爷子爱德华·阿斯纳。。。90岁了啊真心演的不错。。。
真是支离破碎的大闷片,主线脆弱的立不住脚,支线又通过每个人的回忆与相伴展开,想要表现内心的郁积与痛楚却支别成无谓的争吵与没有核心的沟壑,每个人都很痛苦,但每个人又不清楚是为什么在痛苦。本来冲着梅丽莎里奥看的,但这里她演的太过了,不是她的问题,是导演没能力驾驭她这么好的演员。
太自然主义了,没啥意义,而且两个姐姐的情绪不对,游离于整部戏之外
没想到独生子女的弊端会这么早就显现出来!呵呵但我也不是一个懂得分享的人,真没办法就是做不到!对于这部片子我只能说,I LUV SO FUCKING MUCH!太喜欢美国这种片子了,看完全片也终于明白为什么预告会剪得乱七八糟含糊不清,片中人物关系要越看越品才有味,梅丽莎的大姐很中国化,那几次挤眉弄眼坏笑的不正经,这片子拍得也太中国味儿了,这种现实自然家庭题材类的片子,这帮老戏虫驾驭起来简直出神入化,随着剧情推进抽丝剥茧能窥探到这个家庭里更多的信息,傻憨的卡尔的身份很尴尬,但他才是最关系本片核心人物的,三辆车和几间餐厅的转换构成了本片最重要的舞台,爱德华的老爷子在同妻俱乐部里的客串那叫一个猥琐,不喜欢刻意起抓马冲突,但这个家庭需要释放!
人到中年万事休……
跟着他们一路笑着哭着看完了,真的压抑,却又温暖的突然明白了活着的意义,有些人、有些事真的不在了就真的不在了,回想的起来的最后也只剩下老泪纵横吧。(真心不错)
每个人都应该学会认知并且了解“抑郁症”.(它很可怕,它会带走你最爱的并且最爱你的人.)
3.5
糟糕的私我家庭生活捡拾 如果只是为了激起共情 本就滥多的风雪景致就已足够
一位家庭成员去世,年迈的父亲,姐妹,弟弟,前夫,一起前往料理后事,3辆车一路走走停停,分享、调侃、争吵、和解。
所有人对小妹的记忆都是部分,拼凑起来后才是完整的她,斯人已逝
别着急往前,请珍惜人生路上的每一块小碎片,回忆中,属于生活的每一次小感动都如此迷人。
3.5无所事事的温情,还蛮好看的,虽然似乎什么也没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