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之前还想,海怪的设定为什么纷纷理解为LGBTQ隐喻,而不是一个简单的、渴望外面世界的成长故事,当年《小美人鱼》怎么没这个待遇? 看完觉得,确实这样理解最恰当。出水即变人的设定把海怪和其他人的区别降到了最小。 甚至很多时候把他们看作LGBTQ群体反而更顺畅。比如他们作为海怪,明明被抓起来就会被杀,为什么还非要回去扶一把朋友?看作出柜了只会被奚落和暴力赶走,但是不会致死,剧情会自然很多…… 这几天在看《姿态》的情况下,我甚至可以脑补出这样一套故事:被发现性取向赶出家门的男孩被变装皇后家族收养,后又因为想融入主流社会,跟偶遇的一个常年混迹江湖的前辈离家出走,两人开始想方设法融入传统白人社区,并在一个女性朋友的帮助下开启了自己的新生活…… 感觉也没什么维和之处。 重点:我只是说海怪这个背景设定很契合LGBTQ+的隐喻,没说两个小男孩之间是爱情。包括代换的这套故事里,也只说了他们是前后辈的关系。 感觉他们之间更像友情,也可以说是兄弟。甚至那段嫉妒的剧情,让我想到《怪诞小镇》中的两位Grankle Stan. 两个人之间确实没什么暧昧…… 其实看完之后更多会想一个问题:这个社会,我并不熟知的所谓大多数人,他们到底更容易接受海怪还是LGBTQ群体。 整部电影最让我感动,也最让我不适的地方,正是镇民们对海怪的接纳。 我第一反应是,把他们看作同志群体,这里反而更自然些。同为人类,总要比海怪,比这些被悬赏被天然判处死刑的生物,更让人容易接受吧? 但是进行这样的角色代换之后,我更难受了。太轻描淡写了,这个接纳的过程太简单了…… 突然就发现,以这种畏畏缩缩的方式去隐喻LGBTQ群体,不仅是胆怯,更是懒惰,也可能是黔驴技穷。 说回电影吧。 我发现我没法去说这部电影讲了什么。 成长嘛?不,两个孩子都没什么变化,他们本来就是自信勇敢的小天使,只是对外部环境是否能够接纳自己存疑。他们也没有做过什么“不接受真实的自己”的事情。毕竟他们本来就没有必要也没有义务,以海怪的姿态出现在人类小镇上。他们躲避的不是自我,而是危险。何况谁又能说,在岸上的另一种姿态就不属于他们自我的一部分呢? 友情嘛?不,他们其实也没有遭遇过真正意义上的友情危机,矛盾的消融和后来高潮处的接纳一样,过分简单,温情到不像皮克斯而像迪士尼,让我想起《疯狂动物城》里朱迪向尼克道歉的片段。 那场争端看似由嫉妒引发,其实只是两人有一个根本的意见分歧,即,人类真的可能接纳海怪吗?而一直自信满满,自以为对人类十分了解的Alberto,恰恰是思维被禁锢的那个。 整部电影唯一完成度较高的主题表达可能正在这里:或许我们应该像纯净的Luca一样,对人类的宽容和博爱有更多一点的信心? 说实话,对于这句话,我只能用问号结尾,而非句号。 而抛去内核,只看这个故事和画面呢? 我觉得很僵硬,或者说正是从两位少年走进人类小镇开始变得僵硬的。没有了自然动人的情感支撑,后半部分就是在走剧情而已。意大利夏日风情沦为高饱和的明丽背景,但是已然失去那种热烈又朴素的气质。别说和cmbyn相比(单纯比较场景与氛围的打造),取景在意大利的电影恐怕大多比这部好,也并没有感到动画的形式为夏日的打造有何益处。 对我来说,除却结尾处,那幻梦愿景式的“异类”接纳场景,给我带来的五味杂陈,前半段两人自制电动车的冒险故事,才是这部电影最后可以称得上动人之处。只有在那里,我才从这部电影中切实感受到了,夏天的气息。
(原载于虹膜公众号)
皮克斯新片《夏日友晴天》一出街,口碑就遭遇了阴天。但说句公道话,这部清爽得犹如夏日饮冰的电影绝对不差。
绝美的意大利滨海小镇里,铺开了两个海怪男孩与一个人类女孩之间纯粹而童真的友谊。大海、蓝天、冰淇淋、自行车以及意大利人开朗随和的习性,把这个夏天勾出了令人憧憬的舒爽境地。这样的小故事,不经意间就会打动人。
只是这样的小故事,因为挂上皮克斯这金字招牌,难免要被百般挑剔。我们知道,皮克斯从来不讲现实主义故事。正是因为能够开创性地从无生命体(《玩具总动员》)讲到情绪《头脑特工队》)、灵魂(《心灵奇旅》),并且借此精准对应普世的日常生活,这些故事才能不断打破思维定式以及动画壁垒。
《夏日友晴天》输就输在了繁复奇观与前沿技术的匮缺上。对人类世界无比好奇的海怪男孩卢卡,甚至跟迪士尼经典《小美人鱼》的爱丽儿相仿,就更暴露了皮克斯的创意危机。特别是当《心灵奇旅》冲上高峰之后,它就被衬出了巨大的差距。
整体上,它确实难撑大局。但幸好,《夏日友晴天》也能生得出拉高讨论度的热点,那就是LGBTQ向的隐喻。
早在皮克斯公布片中小镇是坐落在里维埃拉的波特洛索时,这电影就让人联想到了近年最火的同志电影《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因为二者都发生在同一个地方,而且故事中都有两个关系亲密的男孩,以及游泳和骑自行车。
但事实上,哪怕两个男孩有着非常难舍难分的羁绊,他们目前也只会停留在单纯的友情层面,完全不构成任何罗曼蒂克。
那么,LGBTQ向的隐喻在哪里呢?在对海怪群体的塑造上。
人类占据着最广大、最光明的世界,可以自由自在地以本真面目展开社交活动。但是海怪所处的地方,是基本上不被人类所探照到的海底,而唯独在这个次等生态里,他们才可以全然做自己。卢卡对人类社会充满兴趣甚至憧憬,他母亲则是无尽警惕与厌憎,这就非常形象地呈现出创伤记忆对这个群体的影响。
与我们对海怪的传统认知不同,他们非但没有伤害人类,反而被人类所伤害。人类有着更为精良的武器,也有着高度戒备的组织,真要打起来,很显然胜利会在这方。特别是,人类站在主流社会里,有着猎杀海怪的「合法性」与「正义性」。
因此,除了生命威胁,海怪还面临污名化的精神攻击。作为人类口耳相传的妖魔,他们并没有被真切看到过,遑论了解与结交,于是经过各种捕风捉影与添油加醋,他们只会越来越坐实恐怖传说的主角,持续刺激人类与他们之间的敌对关系。
其实所谓「海怪」,本身已是莫大的丑化与矮化。诚然,个别海怪也会称呼人类为陆怪,但只局限于恐慌状态下以及小范围内。在这种权力不对等的语境下,这非但无法显示出对峙的可能,反而多了一分弱势群体的悲鸣。
实际上,各式怪物的称谓,在很多年前就已泼到LGBTQ群体里面。白先勇早就以「孽子」自称,而说得更狠又更恨的,是举出「鳄鱼」的邱妙津。无论是嘲弄还是自嘲,都证明了蔑称是实打实的。那么,不得不过着边缘化生活的海怪们,很难不让人联想到同样被边缘多年的LGBTQ群体。
《夏日友晴天》还有个非常具有拆解空间的设定,就是海怪只要在寻常人群里,即脱离让他们以本真面目示众的水环境,就能以「人」的形态出现,不会跟主流群体有任何区别。从古至今,很多LGBTQ都以掩藏本色的状态,生活在无法让他们获得真正安全感的社会当中,而绝大多数「寻常人」对此并不会有所察觉,哪怕如今相关的信息已经得到更多曝光。
在这样一个基础上重新梳理《夏日友晴天》的脉络,就能看到一条明显的「出柜」线索。阿尔贝托明知风险,却决心要对人类小女孩茱莉亚展现自己的真身,就是一种具备「出柜」属性的行为。
很可惜,泡在「海怪为敌」这种文化中成长的茱莉亚还没有表达善意的机会,反派埃尔克莱就来搅局,但造成最大伤害的是阿尔贝托的同类卢卡,对方因为羞耻与惊恐,迅速与他划清了界限。这在性少数群体里,其实并不少见。
那作为一部喜剧,相关情节是需要弥补的。当阿尔贝托在众目睽睽下再次暴露身份时,卢卡不惜选择放弃名利与安全,亮出海怪模样来拯救朋友。这种救赎是友情的升华,暗地里也是对「活出真我」的歌颂。
温柔的《夏日友晴天》没有让本已兵戎相见的居民跟他们继续过不去,从茱莉亚和她父亲开始,小镇迅速修正了狭隘而残忍的观点,在极短的时间内变成了一片多元宽容的乐土。于是,那两个隐伏在小镇多时的老太太,才安心地选择当众「出柜」。
从被歧视到被平视,从被边缘到被接纳,《夏日友晴天》有了这条不输青春友谊的暗线。
尽管这条线不是每个人都能看出,也不是每个人都愿意接受,甚至在所谓隐喻方面,也有不同范畴与程度的争辩,但是假如将之放在皮克斯,甚至迪士尼的大版图里,我们可以看到关于这种「异类」叙述更为久远的伏笔。
能把人区分成异类的元素,性取向只是其中一个,上至种族、阶级,下至性情、爱好,都能在人群里做出许多隔离。
迪士尼早在1937年推出的第一部长片《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里,就让贵为公主的白雪跨越阶级,跟外貌长相与经济地位都处在最底层的小矮人成为朋友。故事用的是「落难」这一桥段,让他们在患难中见真情,最终发展出不输公主王子爱情的动人友情。如今再品这电影,更明白片名的深意。
之后迪士尼把焦点对准了许多堪称边缘人物的异类。渴望成为真正男孩的木偶匹诺曹,耳朵比同类大出许多的小象丹波,只与动物相处的森林王子莫格利,与人类社会脱轨的人猿泰山,或者就是罕见地酷爱看书的美女贝儿,都是异类。
但在本真的童话包装下,他们哪怕遭遇了否认的眼光、排挤的戕害,最终还是能够找到欣赏自己、喜爱自己的人,都能够收获真挚美好的情感。所以跨越种族的美人鱼跟王子坠入爱河,冲破阶层的小姐与流浪汉相互温存,天生敌对的狐狸与猎狗成为至交,凭借自我打破性别枷锁的中国姑娘拯救苍生,曾因魔法叫人害怕的公主最终坐拥爱戴,才会一而再地让人们觉得暖心。
迪士尼旗下的皮克斯借《玩具总动员》高调出世后,不断在那些被人类忽视的低阶领域寻找灵感,因此玩具、昆虫有了灵魂,怪兽、机器人有了情感,汽车、老鼠有了理想,这就打通了在异类身上寻求同感的漫长共情路。
很显然,迪士尼跟皮克斯的所有电影,都是喜剧。而喜剧意味着合家欢,意味着必然的包容,意味着主流社会的异类终将找得到自己最惬意的位置,甚至意味着同类与异类的对立终将打破。
要是在历史悠久的「异类」故事里说回专属LGBTQ的平权,《夏日友晴天》可谓他们近年最为接近这一思想核心的作品。
在西方平权运动取得越来越多里程碑式胜利的这些年里,迪士尼早之前有过一段风声,说是要给王子找一个王子,但是王子还没找到王子,2017年的真人版《美女与野兽》就先出现了第一个所谓的同志角色乐福。
只不过,乐福是反派加斯顿的跟班,属于丑角一个。而同性情节仅出现在结尾的舞会上,当所有人都在男女搭配跳舞时,只有他找了男伴。只是这样的场景,迅疾潦草得几乎可以忽略。
也许我们可以这么认为,以乐福开山,莫说用来致敬身为同志而且已逝的动画版《美女与野兽》词曲创作者霍华德·阿什曼有失恭敬,就算是对应LGBTQ群体,也让人觉得诚意欠奉。导演比尔·康顿之前接受英国男同性恋生活风格杂志《态度》采访时,说过这会是「迪士尼电影史上美好的、独一无二的同志时刻」,结果颇为讽刺。
即便如此,电影还是因此遭到了俄罗斯、马来西亚等国以及美国亚拉巴马州某家影院的抵制,他们要求删减,或者将这部全年龄段的电影改成十七禁。
虽然迪士尼很有态度,譬如不会为了马来西亚拿掉同性恋角色,但是这一趟试水,多少还是让他们束手束脚了。2013年,颠覆王子公主传统模式的《冰雪奇缘》掀起各种出圈狂潮过后,网上渐渐汇聚了给艾尔莎找个女朋友的论调,但是,2019年姗姗来迟的《冰雪奇缘2》非但没有顺应民意,反而在剧作上全方面退回保守路数。
同年皮克斯的《1/2的魔法》有了同性恋角色低调低频的展现,仿佛写给小部分有心人的注脚游戏,大概也充不了数。一如迪士尼在那年的真人电影《星球大战9:天行者崛起》最后,往欢庆人群里暗搓搓塞了一对拥吻的女孩那样,小气得令人哭笑不得。
这些作品,反而都没有《夏日友晴天》相对完整的隐喻来得有力。不过即便有这样的「高度」,它所依附的反而是最为简单的故事。因为降低了叙述难度,削减了情节、观念与大众的冲突可能性,这又凸显了电影本质上的过于理想化。全片反派只有一个犯众憎的混混,而所有小镇居民都有立马翻篇的宽大心胸,因此异类遭受的阻碍,反而更多来自于自我与同类。
也就是说,哪怕我们可以从中解读出边缘群体的线索,它还是在一如既往地延续「异类融合主流」叙述套路时,借助圆熟工整的主体去遮掩、稀释所有尖锐的视角。而且,所有解读都是单向的,不会得到官方切实的认可,这就注定了这部电影无法再向前迈进一步。
诚然,一再试水愈发显得这一行业巨头畏首畏尾。在「政治正确」的旗帜下,他们可以在种族问题上非常大无畏,比如在真人版《小美人鱼》里,他们选择了争议很大的黑人演员哈里·贝里来演绎经典的白人角色,但是在LGBTQ问题上,难舍保守本性。
很不争的地方在于,我们可以说迪士尼与皮克斯不够果敢,不够先锋,无法在电影里明确地承担平权的道义责任,但是我们无法否认在追随「政治正确」这方面,他们是深谙其道的。
所有故事的设定,都在确保「随大流」,不能让成本过亿的项目失去商业价值的根基。在保值与争奖的前提下,他们再慢慢加上一些正确的新佐料,摆出一个进步的姿态。
这步幅是要精密控制的。西方社会处在一个日益开明的进程中,可既然是进程,就表示方向的进退与步伐的大小存在必然的分裂,即便是最主流的一股,也不可能时时刻刻吻合最大众的渴望。那么,在整体偏左的好莱坞,他们想要炮制大众商业电影,就更要从品牌角度考虑平衡。
「合家欢」是他们最大的卖点,表明他们选择走取悦大多数的道路,这「大多数」是以白人中产为核心的家庭构成,动画再叛逆,最终都是要宣扬一个能够大度容纳异类的主流社会,看似少数派改变了多数派的态度,其实是多数派本就决定往历史潮流靠近一步。
这注定了迪士尼与皮克斯无法,也不会实现彻底的激进。但毫无疑问,只要能够继续宣扬「包容」与「多元」的大体价值,他们就还有很长一段时间的规模与模式红利可吃,哪怕皮克斯越来越迪士尼,哪怕迪士尼越来越大众化。
全剧印象最深的地方有两个:一是两个老太太看到海怪被人类接受后才敢从伞底下出来变回真实身份;另一个是奶奶说:“有些人永远不会接受他,但有些人会,他似乎知道如何找到好人”。 所以,这个故事对我来说根本不是happy ending。 作为少数派的个体如何在“主流”社会中生存、他们要把自己伪装到什么程度、伪装到什么时候、最终是否能找到可以接纳自己的主流小群体;以及作为多数派的主流群体到底在多大程度上受到了少数派的威胁、是怕他们发展壮大自己有一天变成少数派被打压,还是认为自己的理论才是绝对的、唯一的所以才不能宽容必须铲除呢。 所以奶奶的话才是本剧最终的价值体现:Luca和他的朋友只是遇到了好人而已,他们最为一个群体其实并没有被人类群体所接受。 另外我觉得皮克斯这次的剧本在一些必要情节(背景介绍、冲突解决)处理上显得太简单了。比如人类和海怪之间为什么会存在那么大的恶意,是不是历史上发生过一些惨痛的事件或激烈的冲突才导致了双方如此敌对的立场;另外,在颁发奖杯的时候为什么人类突然就接受了海怪,没有内心的纠结和挣扎,只因为看到海怪没有伤害人类就瞬间转变了吗?还有,本剧里反派的恶是不是太幼稚太缺少动机了,天天跟小孩子计较来计较去,他到底更在乎得奖还是更在乎去叉怪,他的终极目标到底是什么? 除了以上几点,其他友情、亲情、成长线就中规中矩,没有太多亮点和槽点。 最后还是要强烈表白意大利的阳光、小镇和明艳的色彩,以及我喜欢的意大利语。说不定以后真的会找机会学一下!ciao~
首先,从开场第一秒到最后,这部电影里的碧海蓝天、古香古色的意大利小镇、各种当地美食和悠扬的配乐都无时无刻不让你想飞去度假,是绝对适合夏天的电影。然鹅,现实只准许你立刻冲去吃一顿意大利面,不适合正在减肥的人士。这是一部关于友谊如何帮助人成长及探讨包容与接纳的电影,角色塑造得很带有意大利文化特色,生动有趣,几乎从头笑到尾,但结局一定戳中泪点。
《夏日友晴天》的预告刚一放出时就被观众觉得像是《以你的名字呼唤我》( Call me by your name)动画版,因为同样是发生在意大利的夏天,同样是围绕两个男孩展开,且其中一个比较羞涩内向,却在结实了另一个开朗、爱冒险的同性/ 伙伴后,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当然,作为动画片,本片其实是没有涉及同志爱情故事,但确实塑造了两个男孩与一个女孩之间的三角关系:从小被家长呵护从未离家的人鱼族小男孩卢卡(Luca)、年长且叛逆的人鱼男孩阿尔贝托(Alberto)以及他们在人类世界遇到的好心又勇敢的女孩茱莉亚(Giulia) 。卢卡之前只是一个在海底乡村放牧、没有任何野心的人,虽然也充满好奇,但缺乏胆量,遇到后面两人后,被打开了视野,有了新的人生目标与追求。
影片是根据导演亲身经历改编,他原本也是出生在片中这种意大利海边小镇的男孩,在遇到好友之后,才更好地认识了自己。其实故事不仅仅是说你认识的人会改变你,也包括任何可以鼓起勇气走出舒适圈、突破局限的人生经历,比如离开家乡、出国留学等,都将不断地把你带去新的方向,塑造新的自我。
这也是为何本片会让那些曾经有离家求学、求职的人更有共鸣。我们都曾经是生活在自己小圈子里的人,无论你是在农村、小镇还是大城市,你的眼界都是有限的,但当你走到另一个未知的世界,不断遇到新的人,新的挑战后,就会更好地了解这个世界,不仅眼界会大,心胸也会慢慢变开阔。
交流、了解及包容会帮你更好地接纳别人和新鲜事物。片中人类与人鱼族群之间一开始彼此互相畏惧、充满敌意,但其实是因为缺乏了解。在谣言的蛊惑下,就容易起冲突,直到卢卡与人类女孩朱莉亚成为朋友,并证实了他们完全可以和平相处。故事会告诉年轻人不要因为自己的特质、出身感到羞愧,即使被一部分人排斥,不要灰心,总可以找到可以接纳你的人,并且这些人也会让你变得更好。正是这些不断为你人生打开大门,而不是拒绝你的人,带你一步步走上新的旅程。
片中的胖猫咪和各种海底生物塑造得非常好笑,都带有欧洲人的幽默感,更像是从《小黄人》那个系列里出来的,蠢萌但又带着一股傲慢,与皮克斯之前的动物角色,比如《海底总动员》类里的动物就有很大不同,应该是因为导演是意大利人的原因,让角色都普遍带有当地文化特色。人类角色里,卢卡的父母塑造得最有趣,代表了很多因为爱过度保护孩子、可以为孩子赴汤蹈火的父母。片中也塑造了一个喜欢霸凌别人的恶霸角色十分有代表性。
本片中有句台词是:Silencio Bruno ! 就是对自己大脑中出现迟疑、犹豫的想法说‘不’ 。虽然人生不一定要一直冒险,但趁年轻,还是应该多走走看看,多认识人,不要把自己封闭在井底。
PS: 片中出现的、三个孩子吃的绿色意大利面叫 Al Pesto ,导演说是他家乡特产,有机会要尝尝. 菠菜汁浸过的面,酱料是核桃口味
这段感情至真至爱至美,规划为哪一类感情自由心证即可,不必非要理解成两个男主就一定是爱情,但也不必抹杀这种可能。
毕竟你片名撞人家导演的名字(这导演还公开出柜了),故事发生地点撞人家原著故事发生地点,人物形象和镜头画面等等也有部分相似的地方。
当然,导演出面解释了相似的原因,但不管理由如何,既然诸多元素频繁撞一部享誉世界的LGBT题材作品,那么就不要指责观众往LGBT的方向想吧,多些包容,不要一言堂,不要试图扼杀自己不想接受的东西。
一起感受这个美好的夏天和这两个男孩真挚纯美的感情吧。
love is love
有很多人说在强行相似,更新了一张车站离别的对比图,连车厢号都是一样的,这可真是巧克力中的巨无霸巧克力了。😂
影片还是延续了皮克斯动画一贯的风格: 天马行空的想象、五彩斑斓的色彩和对美好的追求。
亲情和友情的阐述,会让你放下偏见,拥抱温暖,带上勇气去找寻自我。
这个世界很精彩,也很残酷。
这个世界会有很多的不一样,也依然不断在重复。
我们保持着对生活的热情,对世界的好奇,我们也经历着挫折、失去。
我们要学会接受自己的特别,我们要勇敢的面对考验。
五彩斑斓的梦幻色彩,纯真的友情,伟大的亲情,质朴的海滨生活风情。
给了小孩子们一个暑假的清凉
做了大人那么久,把心里的坚硬柔软下,再做一会小孩吧!
先是墨西哥的Coco,又是意大利的Luca。可以预见皮克斯的下一部动画电影是讲述中国小朋友Xiaoming的故事。
我感动的点很奇怪 经常一起出现 一起吃冰淇淋的两位老奶奶变回了“海怪”
果然是挂了迪士尼出品的皮克斯电影,但这部意大利夏日风的电影实在太美了,美到随时会让人丧失理智。这种简简单单的低幼故事也挺好的,骨子里的内核可以理解成探索性取向暗恋直男的LGBT故事,最后还是迪士尼一贯的价值观输出,让孩子们勇敢做自己。
那个带你走进新世界的无比珍贵的朋友,也只能陪你这一段路
扯那么多彩虹隐喻,其实不就是个性别反转版《小美人鱼》么。毫无疑问是皮克斯所有作品里故事最简单的一部(猫猫又抢戏),但梦幻般的意大利夏日塑造得实太令人心驰神往了。二刷可以直接换成意大利语吹替版了
意大利小镇风光与小绵羊摩托,友情与夏天。勉勉强强吧
水下的鱼叫人们陆怪,水上的人叫他们海怪。可是总有一天你会知道,友情不怪,爱也不怪。
就真的不行,而且幼稚的价值观让《伴我同行》显得像神一样的存在。当然一大堆人要拍pixar的彩虹屁。
这个名字翻得好哇 千万别再改什么少年大冒险 夏日总动员之类的了
皮克斯画出了意大利小镇的夏日风情,然而脱水即变身这个设定太雷了,再说认同的过程哪有这么简单?(深柜迪士尼请回崆峒山,莫乱蹭LGBT...
要是‘接受’能像动画中一样简单就好了
好可爱好清凉好想去意大利!后半部分的转折和解决其实挺生硬的,但是怎么说呢这片子实在是没法不让人不往同志的方向想,要是把这个故事解释成两个小男朋友的出柜故事的话,其实很容易就抻得清楚了哈哈哈哈。
6/10。夏日、海洋、小镇、男孩,集合了那么多青春片的经典元素却显得特别陈旧。像性转版的《狼行者》,却没有Cartoon Saloon独特的画风。唯一大胆的同性隐喻也在插科打诨中越来越淡,还以为是审查下的社会主义兄弟情呢。另外创作之初就将同志归为“异己”就很有问题了。轻松的大团圆结局好似一个笑话,能够那么容易就接纳“怪物”,现实也不会这样了。我还蛮喜欢最后分离的设定的,他帮助他认清了自己,接下来的路要一个人走了。
在这个世界上,无论你是多么与众不同,请相信,总有人愿意接纳你。
Call me 姬眼看人 gay or whatever 但是我感到《Frozen》已被本作赶下迪士尼基王宝座,陪你一起骑着 Vespa 看世界什么的并也太深情,更何况全片本身根本就是个出柜故事。都琼瑶式地火车牵手追了还不让人说有情愫,这是得恐同到啥地步,非得上床才能承认吗,到底谁不纯洁。
最适合在暑假期间看,很多人都说这部电影是隐喻同性恋,但我看到的,就是三个小伙伴在夏天的一段纯纯友谊,像极了我小时候放暑假,回村里和小伙伴玩耍的时光。(如果非要把同性之间的友情都往同性恋方向带,我觉得,这或许不太合适)
浓浓的意大利风情,鲜艳的色彩也非常夏天~作为皮克斯动画来说,这部确实略显低幼,但还是可以看出少数群体这一内核的~唯一想吐槽的点是最后岛民接纳水怪的转变有些硬~最爱片中两段骑着机车飞上天空的段落,配乐太赞了!!
仍然有闪耀着电影光芒的moment
请问哪里看到LGBT的隐喻了?这不就是个单纯的友情与认可的故事么?disney可以不要整日政治正确了好么?
离开海洋后,我们藏起了鱼鳍鳞片和尾巴。走出孤岛后,我们学会了骑车赛跑和用叉。品尝了青酱意大利面,看见了漫天发光的凤尾鱼,用望远镜与木星一起在水面上漂浮,我们会让心里的缩头龟闭嘴。直到我被水浸湿显出原形,你披着人形指向我大喊海怪。原来没有盔甲可以遮住尾巴,唯有爱可以抹去心里的怪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