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那一年的亚运会
1990年还没上学,不过依稀记得那首《亚洲雄风》,还有随处可见的熊猫盼盼。
2014年的今天第一次看到这电影,最大的感慨就是时间过得真快啊,一晃就是24年,人这一辈子又能有几个24年呢?剧中的老演员李丁已经作古,今天的中国经济发达了,生活节奏快了,大杂院的百姓也都搬进了楼房,但是感觉社会少了之前的悠闲从容淡定,少了淳朴坦诚信任,多了互相的算计与彼此的冷漠。大多数人都变得和三好学生一家那样,这也是为了适应这个社会必须要改变的...虽然太阳照常升起,虽然生活还在继续
2 ) 我见我的九月
今儿个跟一朋友说起武术操,猛地就想起这个电影了。翻出来又看了一遍。
小时候看就觉得特憋气,就觉得安大傻子怎么就那么傻,怎么就那么好被人挤兑。可大了以后看,就看见不一样的了。
看见了旧时的北京,看见了单纯的孩子,看见了简单欢乐,就连那孩子的小烦恼都觉得那么亲切。
你肯定也因为淘气而气哭过某个同学,你肯定也曾为了跟小朋友吵架而烦闷过,也肯定因为赌气而犯过兹牛。小时候想法就是那么直线,因为高兴而哈哈大笑,因为不高兴而嘟嘴耷拉脸,身边有个庆来都看不出来他是个精。
在这么一个过节的日子里,北京也消停点儿的日子里,看看这老电影再回想回想以前的感觉,还真有点儿让人不敢回想。北京从什么时候开始淡化了?这是怎么的了?
还想穿着小跨栏儿背心儿小裤衩满处敲发小家的门,吆喝着一帮吃了晚饭的姑娘们在河边儿逮蜻蜓、跳皮筋儿、砍沙包。想一出是一出的约着第二天早上起来锻炼身体去,接着就紧着琢磨明儿早上那5毛、8 毛钱怎么安排那早餐好。
北京的孩子,你总会在这电影里找到你小时候的回忆。怎么捧着这回忆有了点儿苟延残喘的感觉呢。。。
3 ) 鸽子的声音
糊里糊涂看过几遍,越大越觉感动。北京在我印象中,最想去怀念的就是戏里的感觉。四合院,傍晚鸽子回巢的声音。
和《钟鼓楼》这首歌给我的感觉可能有相似的地方。
4 ) 只有好好说人话的故事,才能让我哭。
也许因为小时候是个好学生,所以对校园片情有独钟。大陆真正的校园电影少得可怜,谁会真正去在乎小孩子的想法呢?《烛光里的微笑》却实赚过很多人的眼泪,不过都是为那个伟大的女老师流的。
央视播过几次《我的九月》。记得第一次看是小学,看到安大傻子比武争取到亚运会开幕式最后名额的那一幕,我哭得一塌糊涂。那是记忆里第一次为一部电影而哭。今天无意在豆瓣上看到《我的九月》的海报,心动了一下,我在想我还会不会哭,结果真的没令自己失望。
感动是因为生动,那些活生生老北京四合院的市井生活,里面每一个性格鲜明的大人和小朋友,还有那种溶化在空气里渐渐渐浓的亚运气氛。在这个原汁原味的故事里,我才会相信,一次亚运会,真的会改变这个傻傻瘦瘦的小男孩的一生。
你一定记得熊猫盼盼吧。盼盼这个名字实在取得太好。1990年,我们盼来了那次亚运会,19年后的今天,当我们已经开始缅怀奥运的时候,有多少人会缅怀福娃?我每天在街上看到那个不知所云的海宝,晚上在电脑前就忍不住哀叹,为何再没有能让我痛快流泪的国产片了?
在这个越来越先进的年代里,诚恳地说一说人话,原来真的是越来越难的事。
5 ) 从小要学会受委屈
自己捐钱,因为木讷不善言谈,上报纸的却是别人。
别人闯祸,自己去挨骂。
让一个孩子从小就能经受这样的体验,早五年就迈过怨怼和仇视的门槛,他长大会很健全的。
明明被刷了下去,没有出场的可能,却仍在流汗苦练。他真的是傻子么?
其实我一直没意识到自己90年就看过这种有意义的电影了,与”肖申克的救赎“有些类似之处。
6 ) 看了无数遍,那样的北京,再也没有了
看了好多好多遍真是好多好多遍。。。
那才是我的北京。。。
可惜那个北京已经死了。。。
斑驳的院子破旧的自行车儿狭窄的胡同儿傻呵呵的孩子早上的油条路边儿的小豆冰棍儿玻璃瓶儿的北冰洋都已经找不到了吧。。。
还有那群满口京腔儿的人们。。。
想起那个北京心里就难受。。。。怀念到欲哭无泪。。。
当刘庆来撕心裂肺地喊出:下次,哪里还有下次!的时候,他肯定没想到,还真他妈有下次,并且这个下次搞大了
亲爱的孩子,我怕你忠厚老实受人欺负被人骗;亲爱的孩子,我怕你精明滑头善于专营流于算计。同龄孩子叫你“大傻子”,我愿你大智若愚,虚怀若谷。
久违的亚洲雄风和团体操,甚至演员沈丹萍,把我们带回90年代最中国的北京,那个现在只能定格在电影里的记忆里。张国立一句“我的朋友怎么可能是个胆小鬼”只能说这是一部魔性的电影。有时候,大人未必看重的,在小孩心里就是唯一在乎的事情了…
安大傻,大榆树小学,亚运会,熊猫盼盼,红领巾,灯笼裤,小胡同,四合院儿,院子里的蜂窝煤炉子,夏天的西瓜,小霸王学习机,跳皮筋儿从膝盖跳到欠脚儿大举,偷裤子,好多按钮儿的自动铅笔盒儿……第一次看这片子的时候我才六岁……太怀念了……
我相信很多人都因为这部电影对北京充满神往!!!
说起张国立,想起小学的时候是被组织看过这部电影的。
孩子们真有灵气,特别是兄妹俩真招人喜欢,自然真切,朴素清新,这才是好片儿。
全国的三好学生都是一个鸡贼样,但北京的傻子傻出了风格。
想写些什么,但是又不知从何起笔。安大傻子是无数斗不过绿茶婊人精班干部同学们的缩影,天赋也许在我们自己都没有察觉到的时候 就被所谓的老师 埋葬了。
几处配电声的镜头很有点法国新浪潮的味道,在这个意义上它超越了儿童电影。希曼。童话大王。顺口溜。游戏机。宽街小学就是现在隔我一条胡同的僧格林沁祠。安大傻子住的大杂院应该位于隆福寺一带,他们放学总是经过什刹海可绕了一大圈。校长讲话时距亚运会5天,接着安大傻子想找老师变成了7天,穿帮。
那时候的北京再也没有了
学校就看过N次,每遇到还是会看....国产儿童片最佳,没有之一
那时候的北京最美了!
把儿童之间那种交往细节表现了出来,还有什么样的家长就是养出什么样的孩子。
中国最牛逼的儿童电影,我敢说没有哪部电影可以超跃此片!~
了不起的国产儿童电影。运动长镜头、摄影调度考究、剧本细腻生动。最惊艳的是主题并没有局限在儿童视角,在中国特色的集体主义教育中,安大傻子是个例外,是个真实的孩子,而融入集体则是他最大的成功。可集体主义里塑造和表彰的三好学生,却永远都是刘庆来式的表面好学生,当年的张国立也是鲜肉一枚啊
那是我的童年,那是我心中的英雄
万万没有想到,大老远跑到资料馆来受了一个半小时的爱国主义教育。
永别了的大杂院儿,永别了的鸽子哨儿,永别了那个九月,永别了最纯的北京,感谢尹力为我们土著留住了永别了的那一切北京细节。
真好看!编、导、演、摄都棒极了。可惜那样的时代、那样时代的那样的人们,都一去不复返了。严重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