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旧是孙瑜的风格,融情于景,充满浪漫主义激情。
开篇风景镜头,长镜深焦,横向移动。然后切入江南水乡普通人家的生活场景,缓缓展开叙事。平静的生活被战争打破,最后男女主人公共同投身于抗日。
有一个镜头十分浪漫,当老鼠抬头看到天上的彗星奇观时,整条街上的人都一齐向天上望去。即使第二天炮火就轰炸过来,但那一刻,是镇上所有人共同的心流时刻。
开场是一段长达几分钟的笑的镜头,人物在岸旁花的点缀下爽朗大笑,配上明亮的构图,描绘出一副美好生活的画卷。也展现了男主人公玉哥的性格。
而女主人公小红,命运悲惨,不会笑,到有了反抗意识,也学会了笑,最后还加入了抗敌的队伍。人物弧光非常明显。
男女主人公的爱情刻画也十分浪漫,含蓄克制,却生动活泼。玉哥嘴上说着“我很讨厌你”,却总忍不住向小红看去,眼睛里闪烁的却全是害羞和喜欢。
作为国防电影,通过演员之口,说出“我们不是喜欢打仗,而是用打仗结束打仗”也表达了渴望和平但坚决抵御外敌的抗日主题。
反军阀题材,一般
看这样音质的声片简直算是工伤
个人感觉:结构很有问题
为了迎合抗战的国家形势拍摄的作品。对战争痛恨,但又肯定“用战争消灭战争”的方式,并以此号召全民族的抗战。影片的光线运用的不好,夜场戏多,但是人物在黑暗中的区分不甚明显,贺绿汀的配乐倒是像模像样。陈燕燕不适合扮演这类清苦女性形象,嘴边那颗痣无论怎么看也是富家太太的样子。
35南特电影节。黑乎乎的夜景什么都看不清楚,“笑”与“哭”的对立重复到令人疲倦。一个雷人的开头,一个仓促的过程,一个莫名的结尾。最有意思的是对于军阀混战的描述:军人入伍的随意性导致双方下层士兵根本没有对抗性,每天晚上哪边伙食好就去哪边吃饭。吃晚饭再厮杀,战争的荒谬。陈燕燕毫无存在感
借由小人物的人生变化,寄托对家国的反思与希冀,在某种程度上体现着孙瑜对前作技法的总结
对陈燕燕有所改观
音质很差,有的根本听不清楚在说什么
音质差,但也知道大致情节,人像摆拍木偶般,剧情太生搬硬套!
未完的完...
以战止战 告诉人们只有正义的战争才能最终获得和平;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比较少见的反军阀题材。早期有声片的摸索阶段,比较刻意强调声音的作用,笑声和枪炮声为主轴串联,也有两三个歌唱片段。前面略没意思,到男主被抓壮丁卷入军阀混战就变有趣起来了。枪是朝天乱放的,士兵是被欠军饷的,打仗间隙两边的兵可以互窜阵地吃狗肉。导演对时局变革的思考也是有其历史局限性,一边揭露军阀的荒唐暴行,一边又借女兵之口说「要用战争消灭战争」,最后男女主角双双入伍参军。可军阀上层既如此、参军又何为?如果是按十七年时期的套路拍,即便显得口号宣传,反倒逻辑会通畅了。
一方面为阶级暴力寻找一个道德纬度的理由和原因,另一方面在暴力里又在反战,或者说其实是在呼吁一致对外,停止内战。结合当时1937年 ,军阀,国共内战,尤其是后者,可以很清楚明白孙瑜在说什么。
個人矛盾與國家戰爭,笑與淚。
中国早期电影里深入探讨人性的珍贵作品。电影里的战争不是抗日而是国民党内部的军阀混战,底层人无端被卷入。小红摆脱了主人的虐待却成为难民,玉哥在战场上亲历阵营不同的好友被迫互相残杀,最后他们不得不走上了“用战争消灭战争”的道路。这部电影让人思考正义究竟是什么?人生为何如此无奈?
30年代的电影,里面的演员都已作古,而我正在配曲和剪辑这部电影,时空的联系非常神奇
天啦噜,这音质真感人。
咱们吃狗肉好笑吗?他们吃的是人肉
真是孙瑜的童话故事呢,梅熹真帅,陈燕燕演技最好的一部。
导演你可是孙瑜啊!这部配合抗战的影片太生硬了,先是笑的教学,然后是起来反抗,向天放枪,又去对方阵营吃也狗肉,恨军阀又肯定用战争反对战争!这片其实体现了在抗日环境下,孙瑜的思想矛盾,一方面导演个人性格和遭遇,他是反对战争的,一方面国难当头,不表明自己坚持抗战的立场,又说不过去!所以全片最自然最好看的是开头小桥流水人家,花下大水牛路过,郊外好友聚餐,男主分给小孩子糖块吃,这完全是一派安静祥和的世外桃源生活,没有战争,只有一种可穿越时空永恒不变的东方农耕文明状态!所以不难理解武训传为何让他魂牵梦绕,冒着被误解的可能,他也拍出来,这是个人人生和艺术主张的展现。但这又不是说孙瑜本人是投降派,所以特殊年代他很容易被误解!陈燕燕有一个对着镜头的片段,跟阮玲玉比差远了!那个嘴角的痣太有标志性也太突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