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恩友,如影随形、不离不弃——电影《车票》观后感
“我的心平静安稳,好像断过奶的孩子在他母亲的怀中。”(《圣经·诗篇》)有多久,你没有如婴儿在母亲怀中般的满足了?这几天,我常常被这种心情所填满,因我知道祂从未离开、如影随形!
偶然翻到《车票》,很难得引人深思的好片子。个人认为比《桃姐》更有深意。如果用世俗的眼光看,情节有点老套,似乎就是讲母爱的,但实际上它里面却隐藏着一个更深层的奥秘,我另有心得。(强力推荐大家看看)
故事发生在美丽的云南,影片的开始就放出背景音乐《恩友歌》,所讲述的是一个曾被遗弃的女婴长大后寻根的故事,其中引出三个思考:
第一,关于母爱和堕胎的问题
电影一开始就抛出这个人性的问题:“如果你知道怀中的胎儿是有问题的,你还会把他生下来吗?”,电影中有两个观点:一就是坚持生下来,“因为要给这个生命机会,并且父母愿意与这个孩子一同承受、分享生命”;另一种则是,“母爱?明知道孩子有问题,生下来只有痛苦、没有未来,父母也跟着受罪,为什么还要生?”第二种观点越来越受到世人的接受。 如今这个世代,堕胎已经成为家常便饭,似乎流去的只是不需要的垃圾,留下的却是自己不负责的方便。你看广告都做得理直气壮“随心所欲享受性福”“女人的福音,无痛人流”“简单的象老朋友悄悄来访”“今天手术,明天上学”等等,有人将“人流广告”做成了漂亮的钥匙链、打折卡在街头免费发放,可谓是铺天盖地、正大光明。然而上帝却在祂的律法中保护胎儿说:“有人若伤害有孕的妇人,甚至坠胎,随后却无别害,那伤害她的总要按妇人的丈夫所要的、审判官所断的受罚”。人的生命不同于其他生物,因为人是照着上帝的形象创造的,《圣经·诗篇》说道“我的肺腑是你所造的;我在母腹中,你已覆庇我。 我要称谢你,因我受造,奇妙可畏;你的作为奇妙,这是我心深知道的。 我在暗中受造,在地的深处被联络;那时,我的形体并不向你隐藏。我未成形的体质,你的眼早已看见了;你所定的日子,我尚未度一日,你都写在你的册上了。”所以人的生命并不掌管在人的手中,人不可以也不应该随己意对待人的生命,那是上帝的主权,都在上帝的手中。
第二,是关于饶恕
影片的女主角是一个在婴儿时被遗弃的人,所以对母爱充满仇视,她恨那遗弃她的父母,当收养她的修女给她了两张能够找到生父母的旧车票时,她不愿接受也无法饶恕。其实人在不饶恕时最容易伤害的是自己——让自己失去平安和爱,饶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然而不饶恕只会让自己陷在更痛苦中。所以当女主角决定放下怨恨、尝试着去了解的时候,却得到了意外的收获——爱和满足~~~~~~~
第三,爱——如影随形、不离不弃
当女主角沿着旧车票的线索,在千里之外最终找到母亲所在的地方时,母亲已经离世1个多月了。在母亲的遗物中却发现了许多张同样的车票,并且都是在同一个日期——她的生日期间的。原来母亲每年都会在这一天来到她的身边,她是以义工的身份来到修道院,母亲从来就没有离开过她,一直在暗中关怀着她,在唯一的一张修道院集体照片上,母亲没有留下面孔,只有身影——那个远去了的陌生的身影~~~~~当电影定格在女主角捧着那“陌生人”曾经在她儿时亲手给她戴上的围巾时,她的脸上不正是那种被释放的、说不出来的满足和喜乐吗?因为她知道母亲的爱——如影随行、不离不弃。能感觉到那种懊悔、惆怅、感动以及被爱的满足吗? ——“我的心平静安稳,好像断过奶的孩子在他母亲的怀中。”(《圣经·诗篇》)
当《恩友歌》再一次响起:“何等恩友慈仁救主,负我罪孽但我忧~~~~到祂怀中祂必保护,有祂安慰便无忧”。我知道电影不单单要讲母爱,它更想要告诉我们的是一种比母爱更伟大的爱——上帝之爱,正如那位母亲一样,上帝并不曾离开,不管你是否看见,祂就在你身边做你随时的帮助,无论春夏秋冬年复一年祂的信实永不改变,只要你用心去寻找,你一定知道祂正在爱着你。 虽然你眼睛不能看见上帝,但凡经历过祂恩典的人都被这爱和满足所充满,正如《圣经·彼得前书》所记“你们虽然没有见过祂,却是爱祂;如今虽不得看见,却因信祂就有说不出来、满有荣光的大喜乐”。
我们都在上帝的手中,祂因爱创造了你我,也因着爱关心着你我,我们不能因为看不见祂就否认祂的存在,其实上帝的‘身影’你早已看见,只是你没有在意、也没有沿着祂留下的“车票”去寻找——“自从造天地以来,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虽是眼不能见,但借着所造之物就可以晓得,叫人无可推诿。”(《圣经·罗马书》)耶稣基督说“凡寻找的,就寻见;叩门的,就给你们开门”,你愿意寻找吗?若愿意,上帝就必带你进入祂的爱中,这爱是永不止息,祂必陪伴你、与你同在,成为你的恩友——如影随形、不离不弃~~~~
2 ) 一次苍白的寻根旅行
《车票》是一部相对细腻的感情片,然而它的细腻却掩盖不了自身的苍白,与张之亮早年作品《笼民》、《自梳》、《飞越黄昏》等电影相比,这部新片几乎算是乏善可陈,即使在“煽情”的这个层次,《车票》较之以往也没有什么突破。本片也是张之亮在《墨攻》之后第二次进军内地,影片类型上做出了重大调整,重归了导演以往“小气而饱满”的风格,却没有重现那种昔日的惊艳,整部影片近乎于和这个市场平淡的五月一样平淡。
或许是为了弥补这种平淡,编导把故事背景设置到了风景秀美的滇藏高原,之前已经有不少导演做过了类似的尝试,譬如张艺谋的《千里走单骑》或者丁乃筝的《这儿是香格里拉》(这几部电影的外景地都在云南),外景虽好,稍有不慎就会成为“景片”。对于《车票》来说,它有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却也有薄弱的剧本和表演,镜头频繁的对准那些江河山脉,电影至少应该算是半部“景片”。
剧情薄弱,框架老套
影片改编自台湾作家李家同的同名小说,原文仅有3000余字,借由一个女性自身的回忆来交代故事,并渲染母爱的伟大。短篇小说贵在精悍,那些写意性落化到剧本里其实很困难,在某种程度上《车票》的故事更适合拍成短片,而不是剧情长片。小说原文虽然笔法细腻、略带煽情,故事之中却含有不少的漏洞,影片没有试图去弥补这些漏洞,而是基本上遵从了原作,仅仅增加了个别的人物和个别的小事件,没有提升到一个长于文本的高度。对大多数观众来说,这样一个遗子寻根的故事又同样太老套,电影之中人物少、关系模糊,也从根本上降低了整体的观赏性。
前半个小时的故事发生在一家北京的医院,一对夫妇欲要生下一个病魔缠身的孩子,引发出主人公的伦理思考。这段剧情基本上都是单调的室内戏,镜头调度也基本上是内地通俗电视剧的一贯水准,故事则近乎于写实,给人一种生涩乏味的感觉。后半段的故事转移到雪城、玉台等地的茶马古道,场景开始了丰富多彩的变化,故事上仍然还是不变的苍白。吴奇隆扮演的志轩和左小青扮演的雨桐历尽艰难寻找后者的亲生父母,本是一个极佳的感情戏,只是那个从“车票”延伸出来的故事并不具有说服力,影片描绘的雨桐母亲不远千里丢弃自己的女儿,却没有丢弃自己的儿子,让人不免对这位母亲的“动机”起疑。事实上这位母亲遗弃孩子是为了让她“接受更好的教育”,影片没有把这一点表现的很明白,而基本上是含糊的带过,让影片本身的煽情力量减缓了不少。
与《千里走单骑》、《这儿是香格里拉》一样,影片是从一个文明的都市走向那个淳朴的自然,力图表现出一个现实与精神世界的割裂。《车票》在这个层次上的割裂并不突出,在剧情上的割裂却产生了无法交接的断层感,至于剧情的薄弱程度,影片大致应该介于《千里走单骑》和《香格里拉》之间,没有后者一般空洞,却比前者苍白了不少。煽情电影的一大标准就是贴近大众、富于真实感,《车票》只在前半段做到了这一点,却是一个压抑的表现形式,后半段则是充满了虚构,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故事的可信度。
手法细腻,张力不足
张之亮是香港为数不多的一个以细腻见称的导演,《笼民》点点记录了一个贫穷住宅区的人物是非,《自梳》温婉的描写了一对同性恋女子的痴爱,《抢钱夫妻》则是近乎立体版的写活了许冠文扮演的那个社会小人物。在新作《车票》里,张之亮仍然用他拿手的方式去运镜,他注重细节描绘,习惯用小事物、小动作来传达感情,影片里的车票、蓝裹布、围巾都成为见证人物关系的重要道具,而小雨桐用铅笔线测量自己身高、午马扮演的司机听音乐装新潮这些小细节也见证了导演观察生活的一种细致。
在前一段的“社会写实片”中,尽管剧情上沉闷乏味,主创人员还是显示了自己细腻的一面,这段故事中间摄影机的位置基本上平齐于人的眼睛,处在一个肩扛的高度,没有任何的俯拍、仰拍镜头。导演用一种“平视”的态度去看待这一个生养残疾儿童的社会问题,带一点同情,却不是一种崇敬或者怜悯。到了影片后段故事转入虚构的体系,摄影机开始有了大量的俯拍、仰拍镜头,这不但反映出人物情感的落差,也源于摄影机取景的需要,只是本片由数字拍摄,那些遥远的雪山、云雾在视觉上明显失真,呈现出一种室内搭棚中的幕布效果,少了胶片电影的那种磅礴大气。事实上张之亮的电影不需要一种太过大气的表现形式,《墨攻》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我们会为墨者革离和太子等人之间的人物关系所感染,却不能为影片表象上的声势所触动。
小说原本中的人物关系并不复杂,只有一个女孩,一个修女、一个母亲,编导在其中插入了志轩这么一个男性的角色,却没有进一步揭示人物之间的关系,志轩和雨桐貌似是恋爱关系,影片里却没有任何的亲昵动作,可以看出它的主体是开放式的。故事的开放性可以让观众具有更多的想象空间,却也可以造成视线上的模糊,影片里的主人公一口一句的“再说吧”都是一种满载着含混的推脱语言,因为他们、抑或是导演找不到更精确的表达方式。导演编织故事的手段基本上是个人的自我回忆,这些回忆的的编织并不是很条理,而是有些烦乱,没有形成一张富有张力的关系网络。
表演失败,乏善可陈
影片的主演阵容并不是太强大,却依旧有吴奇隆、左小青、叶童、午马、范伟、金雅琴等数位明星。吴奇隆是当年炙手可热的“小虎队”之一,以偶像身份出道,并不是靠演技吃饭的那种演员,《车票》里的吴奇隆基本上延续了过往的“知识青年”戏路,没有什么长进,仅仅是流于表面。对于一部电影来说,偶像明星往往不能提高影片艺术质量,而仅仅是一种争夺票房的工具,选用并不太热、又略为低调的吴奇隆可以看出张之亮的本意并不在票房,也让我们看到一种低调下的真诚,不过仅是真诚的电影也不能算是一部好电影。
如果说吴奇隆只是太平面,演不出人物性格,那么左小青就是有点接近于业余的水准,一个演员的表演既要抒发自己的内心情绪,也一定要合情合景,方才能称之为“合格”。左小青的表演基本上是愁苦哀怨全写在脸上,连台词都要咬的很硬,从而破坏了角色的整体感觉,左小青的业余不是一种没有演过戏的“业余”,而是一种受过专业训练却理解不深的“业余”,这种表现在电影里相当让人难过,尤其是她的搭档是含蓄内敛、不擅表现的吴奇隆,这种“故作表演”的表现方式就呈现出一种相当大的突兀。范伟、金雅琴基本上是原先的戏路,无可挑剔,倒是叶童、午马两个人有些太可惜,叶童那个修女角色感觉是任何人可以演,有些屈才,而这个角色也同时太简单、太平面,午马扮演的司机展现了一定的幽默谐趣,只是戏份实在太少,角色趋近于可有可无。
影片在表演上的集体失败造成了影片整体尺度的下降,这不但归罪于演员的表现、导演的选角,更源自于剧本上的单薄。剧本在人物设置上就显得太平面,人物大多都欠缺个性,少了内心挖掘和相互关系上的进一步描绘,因而成为各自独立又各自片面的自由体,成为一大憾事。影片之中也出现了许多怒族、傈僳族的群众演员,他们不带修饰的那种天然又和各个主演都市化形象形成了较大的反差,让人不得不对片中两位主角成长在“雪城”(云南德钦,少数民族聚集区)的故事产生怀疑。
献礼电影,略显刻意
每年五月的节日很多,献礼电影也是接踵而至,之前是尹力的《铁人》,瞄准了五一劳动节的传统假期,之后又是《车票》,主打五月第二周的母亲节档期。电影海报上以“催泪”的字眼作为宣传手段,更抛出“比《妈妈更爱我一次》更感人的母亲节献礼电影”的字样,足见宣传方试图以煽情鼓励观众为影片送票的营销手段。不过整体来看《车票》还是表现的相当低调,这像是张之亮的一贯行事风格,而影片的煽情效果也自然远远逊于20年前《妈妈再爱我一次》这样的催泪弹,票房前景并不看好。
就影片本质上来说,张之亮还是拥有一种“坚持”的本色,然而他的才华却仿佛在漫漫流逝,而在影片进入“献礼电影”行列的时候,那种艺术理念上的坚持也不免的打上了折扣,这种折扣是港台导演进军主流、进军内地的代价,即使《车票》这样一部中成本的电影也无法例外。影片之中插入了范伟和自己弱智儿子的一段戏,有些游离在整体剧情之外,这其中弥漫出的点点父爱,也许是在为下个月父亲节到来做的一个小小的献礼吧!文/灰狼
3 ) 作为风光片还行
说实话,这是一部貌似平静实则平淡,有些做作的片子,无论是故事情节的设计和演员的表演都相当做作和苍白。让我坚持看完的最大理由就是影片里不断出现的祖国西南的壮美风光,所以,我还是给了它三颗星,鼓励一下。
4 ) 遗弃后的不离不弃
乏善可陈的故事,配上并不精湛的演技,在个狂风暴雨的晚上打发时间,勉强没有在开始的10分钟关掉电脑,最终看到那个始终没有露出正脸的母亲每年往返的车费、那个小小发卡触动了我的情感,眼眶发热。
小小的车费,是那个遗弃孩子母亲卑微又伟大的母爱!
另外想说唯美、壮丽的风景真想立刻去感受一下。
5 ) 影评:《车票》
该片是张之亮导演的一部作品,好像是08年放映的,改编自一短篇文章《车票》。电影主要讲述了女主角雨桐(左小青)在养母死后寻找亲生父母,并在好友志轩(吴奇隆)的陪伴下找到答案的一段事情。
片中经常出现的倒叙,主要讲述了两种关系:雨桐与嬷嬷,雨桐与志轩。在影片开始时,知道了雨桐与志轩间存在一种关系,接着,又通过嬷嬷的入院知道她们间也存在一种亲密的关系,但具体是什么还没清楚,观众当然可以自己猜测。不久导演就揭晓了答案,运用倒叙,向观众阐明了人物角色间的关系,倒叙在该片中的作用很明显了。但这也是其作用之一,接下来,就更详尽的分析下倒叙在《车票》这部电影电影中的作用。
交代故事情节间的因果关系。上面说到,影片开始就是以人物间已存在的亲密关系出现的,这是结果,至于为什么是这样,情人、兄妹;母女?这些都是猜测。然后,雨桐在医院中的一段梦境,角色无意中的一段回忆,说明了人物有这样关系的原因。
推动剧情的发展。一般的影片,都会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尾的四个阶段,开端已经很明显,就是因为嬷嬷的入院,男女主角回乡看望。然后是倒叙中插入的这些片段,在各个情节间构建了一种因果关系,形成一种线性线索,推动着情节向后面的情节或是高潮部分发展着。
比较的作用。片中开始时出现的那对夫妇对孩子的不离不弃和倒叙中雨桐父母把其离弃的行为上的对比,说明了为什么雨桐会对寻找父母这事心不在焉,甚至于怨恨,正是在这样的对比下加深了其那部分的力度。
能想到的暂时就是这些了。
6 ) 《回家的路》2
这电影也拍得太和谐了,人物,台词,剧情都非常和谐,不愧是《回家的路》2,就是杜汶择换成了吴奇隆,范冰冰换成了左小青,很难以理解怎么会有那么多人喜欢左小青,《天道》我也看了,就觉得她是一个既不漂亮,演技也差的演员。。。
骄阳电影真是毁人不倦,《胡蝶飞》害得杜琪峰彻底放弃了爱情片这个领域,《夺标》使张卫健尝试复出之路变得绝望,《荡寇》牺牲了小田切让,张一白的《秘岸》更是失败之中的失败,《墨攻》已经毁了半个张之亮了,这次《车票》更是烂得让人无法看下去。。。
风光片
值得一看~
Up to you
全篇只有一个亮点,就是最后讲述其母亲去看她的时候。但也只是这个moment让人觉得这部片子在表现母爱的伟大,而且很做作。
情感共鸣很强烈!印象深刻的是从头到尾都没有露面的母亲。这就是这部电影的成功之处!只要平心静气的看没有人会不喜欢。
母爱是伟大的
以父母和孩子为主题的大陆文艺片,拍的还算靠谱,虽然在演技和细节上还有不足,给个4星还是可以的。片中的风景不错,配乐也很好,只不过为嘛范伟要撕那张纸呢……女主角干嘛看着纸笑呢……最后范伟是找到老婆了吧,应该。
其实这片子的灵魂还是在那个弃婴母亲身上,但是我觉得那个女主角着实不怎么样,整部演得很做作.
景色很美,有十分钟的情节是很感动的
一个很特别的寻根之旅,就是地方搞不懂。地名是广东的,开头看着像西藏,后来又看着像广西,一头雾水。
风景美
这个这个也太烂了吧···
一般般~
这个,表示看懂,不理解
女主角差。
想起了《海角七号》。一个是用信件书写的爱情, 一个是用车票奔波的亲情。这两种伟大的情感理应让人们感动,但海角成功了,车票失败了。看完后,只有一个感觉,做作。只能说导演驾驽故事的能力和演员的演技都有待提高。
考试的片子。
景色太美了,所以给四星
最后的最后感动我了。
亲情的主题不错,就是表演的太烂了而且太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