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太多时候我们不敢做自己
“你在做什么”,嫌暧昧
“想约你吃饭”,太做作
“我想你”,不敢说
“我梦见了你”,只好趁你睡着了同你耳语
人和人的关系,越大的城市便越复杂
简单的谈天,要避嫌
直接的约见,要考量
暗生的情愫,不断的三思而后断——不错,这是一个充满希望和绝望的地方
其实这是部很奇怪的影片,片子的架构和梗概早已在杂志上看到(电影杂志的鸡肋之处),全片不免静默和絮叨,就好像跟陌生人同处一室,或是跟亲戚朋友拉家常;却又很贴近现实,办公室关系,性格鲜明的人物。
只有两个主角是模糊的——也许是因为他们隐忍淡然的性格,这样的人身上往往会发生不太一样的故事。
其实最喜欢的两段,是阿佩在台风天淋大雨,心系某人心思复杂又被困在TAXI,同司机生硬的聊天,后来看到某人的车,追出来,淋着大雨,司机出来给她打伞。这一段喜欢是因为那场大雨,还有那件疯狂的小事叫做爱情。
再有就是汤少微醺在车上小憩,阿佩开到了目的地又不像惊动他——显是想多相处一些时候。然后,她开始讲“我想你知道又怕你知道”“那一晚我梦见你,那一晚我又梦见你”。很多时候我们就是这样,喜欢自说自话,那么多的心思,却不知道讲给谁听。
暧昧总是没有理由继续的事情,于是到最后只有
“我想要你好,你去吧”
这样的亲密,也许曾经是内心的吧
2 ) 无言以对的亲密
片名直译为《幽闭恐惧症》
倒叙的叙事手法,沉闷的100分钟。无处不在的封闭空间。
整个片子都在讲在幽闭的空间下人与人之间关系变得亲密
在车上,在电梯里,在餐厅独处,在天台独处,
因为空间封闭,距离缩短,他们之间逐渐变得亲密,甚至暧昧。
阿佩在餐厅尴尬地对汤少说,如果没有旁人在场,他们之间是没什么话题的,两人之间若有若无的情愫,无言以对的沉默充斥在整部电影的每个细节中。
两个人每次独处时,那种凝神屏气的气场,无言以对的沉默,顾左而言他的尴尬,以及拖地无穷无尽长的节奏,欲言又止的焦灼感,都莫名地让人浑身压抑。彼此似乎想打破这难堪的沉默,却又无力困在原地打转。(此段是一个豆友的评论,写得很棒!)
最打动我的是阿佩对着昏睡的汤少的那一些话。在汤少听不到的情况下,阿佩才能在他面前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又随着汤少的醒来终结,继续沉默。
也许整部电影就是阿佩的一个漫长又细碎的回忆吧,她的回忆在最快乐的时候,是由于意外而与汤少在天台独处,处于亲密中,回忆也在她哼唱鳟鱼的曲调中结束。阿佩也得以从这段若有若无的感情中的得到解脱。
岸西交了一份刚好及格的导演处女作。
3 ) 一如风过无痕般的淡
观看亲密这部影片首先不能抱着太多“野心”:惨烈或香艷的婚外情、火爆的床戏、“小三”的痛苦心路历程,或者正室与“小三”之间的争锋相对等等诸如此类的。我认为,这部影片不适合在影院观看,尤其不适合情侣。亲密适合放在电脑里,一个人在午后的闲暇时光或者深夜百无聊赖的寂静时分观看,同时你也可以一边上网聊天或者做着别的无关紧要的事情。
这部影片很淡,它不像碳酸饮料那般刺激,也不如果汁饮料的甜酸,是犹如白开水一般的淡然无味,只是在心底轻轻划过,却什麽痕迹也不曾留下。两个人之间的暧昧情感也始终是淡淡的,即使在亲吻(而未成)的那一刻,除了淡也未让人觉得有任何其他感觉。而当他们的爱情无疾而终时,观者并不会为他们悲伤。同样的,他们短暂的快乐时光也不会让观者跟着欣喜。到最后观看完了,甚至让人怀疑爱情是否来过,连那暧昧也让人不禁起疑了,因为影片太淡了,一如风过无痕。
林嘉欣的声音很轻柔,还带有台湾腔特有的一丝甜腻。尽管有人不喜欢,我却觉得很搭影片的风格。
PS:我竟然到现在才发现林嘉欣的甜美可人,真是被她那些参加颁奖礼时的失败造型所蒙蔽了。
4 ) 每个人若有所思和若有所失
和一个异性朋友一起看的这部电影。
痴迷于这样的镜头节奏——柔和中欲言又止。
两个人,这样的距离,我很难逃避那种好感,如果对方是我喜欢的类型。
有的时候和某些人说话:词不达意、言不由衷。
也许,这就是喜欢了。
渴望拥抱的刺猬,用着晦涩的语言试探着对方。
如果我身边是她,我愿意去表达,然而身边不是。
身后有一个女孩向她男伴抱怨看不懂。
我微微一笑,速食面泛滥的今天,还有多少去细腻地体味彼此的温存。
可惜我做不到,我能读懂郑伊健在剧中的每一个表情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词条。
但,我选择了维持现状。
责任是什么?勇气又是什么?
我愿意在风暴里淋湿自己,然而依然和自己纠缠不清。
他选择什么?他还是不愿去选择。
她又在等待什么?她又能够等到什么?
看不懂的观众,我们无需去强求。
而看懂的人们:每个人若有所思和若有所失。
5 ) 相濡以沫,还是相忘江湖?
据说,《亲密》这部电影的源起是这样的:
有一天,杜琪峰对曾经写出过《甜蜜蜜》、《男人四十》等诸多佳作的“金牌编剧”岸西说,“你来帮我写一个爱情电影吧。很便宜的那种,最好只有5场戏。但其中要有一个画面是,一个女人每天都去码头等一个男人,没有等到,晚上就回到她住的一个小酒店。”所以,这部电影一度片名就叫《加州套房》。
岸西问,“这个男人是谁,是不是一个逃犯?”因为他是杜琪峰,她会很自然地这样联想。杜琪峰回答说:“不!不是!”
“那么他是谁?哪里人?他们之间怎么回事?”岸西追问。“我也不知道,你自己去想。”杜琪峰说。然后,他又说了一个画面,在大风大雨里,一辆车子走不动了。
岸西问,“这场戏和那个在码头等男人的女人有什么关系?”“我也不知道,你去想。”杜琪峰还是那句话。
后来,岸西想了半年,就写出了《亲密》。可是,5年过去了,杜琪峰还是没有把电影拍出来。岸西心想,自己花了时间想出来的剧本,他不拍,那就把它买回来自己拍吧。反正他一开始要的就是便宜的剧本,剧本费也很便宜,自己买得起。
于是,岸西的“处女导演作”,就诞生了。
岸西好像没有问过杜琪峰为什么没拍这个本子。其实也用不着问。
杜琪峰怎么可能会喜欢这样一个本子呢?谈不上有什么开始,也谈不上有什么结局,甚至谈不上有什么情节,从头至尾的模棱两可、若有若无,小面积的对白,大面积的留白。
岸西说,其实我们平时说话,谁也不会把话说得太清楚,不会直接说“我爱你”。为什么大家平时就明白,放到电影里就不明白了呢?只是因为每部电影都说“我爱你”,我没说,大家就觉得不明白了。但是,我的电影从来没有“我爱你”,将来也还是没有。
电影里的林嘉欣问曾志伟说,有一次我跟妈妈在你这里看完病后,你追出来叮嘱妈妈说,记得药要饭后吃啊。我的脑子里“嗡”的一声,你的眼神、你的话,刹那间我知道,你们的关系不一样了。问题是,我从小一直跟妈妈在你这里看病,一直没觉得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那次就不一样了呢?你们什么时候开始的呢?曾志伟想了很久,回答说,我也不知道。
这样的本子,或者杨德昌有喜欢的可能,可惜他已经死了,或者年轻时候的侯孝贤也有喜欢的可能,可惜他也已经不年轻了。
杜琪峰没拍这个本子,某种程度上说,当然是明智的。
事实上,据说电影公映的时候,很多人中途就退场了。退场者的理由,也不难理解:他们想要的是,一个呼天抢地头破血流山呼海啸的爱情故事,固然矫情固然廉价,可是,生活本来就够寡淡如水了,如果电影只是跟生活一样,那还看电影做什么?过生活就好啦。
不过,个人倒是真的挺钟意岸西的这个本子。
很多年前,法国人拍过一部片名也叫做《亲密》的电影。向来喜好借性来阐释爱的法国人,在这部后来被奉为“情色经典”的电影里,毫不迟疑、一览无余地大面积展示性场面,真实得近乎丑陋:背景含糊、隐约可以看出其实各自都有一个至少表面看来还算和谐家庭的一男一女,每个星期三下午,就跑到一间很简陋的公寓,一语不发,只是尽情地做爱。起步于身体、也止步于身体,典型的西方式的形而下的“亲密”。
岸西不会不知道这部电影,她的电影也要叫做《亲密》,或者根本就心存“挑战”之意也未可知。遥想当年《甜蜜蜜》,张曼玉和黎明到底还热切地解过彼此的衣扣,兜兜转转之后到底还会在纽约街头重逢,尽管结局会是携手白头,还是轻声问候后仍然各自天涯,天知地知你我不知。而这一次的林嘉欣和郑伊健,则消解得身体甚至没有发生哪怕是一点点的接触,纯暧昧纯含蓄,戛然而止得连还有没有重逢都不知道了,典型的东方式的形而上的“亲密”。
不那么让人满意的是,到底是“处女作”的缘故罢,终究稚嫩粗糙了一些。尤其是那个完全倒叙的拍摄手法,其实真没什么必要,累得慌,也谈不上新鲜。就算要这么玩,也该玩得更讲究一些。
据说,电影拍完后,岸西一个人坐在工作室里看粗剪的毛片,看得很难过,一个劲儿地想:“这怎么能行啊!”当时,工作室房间里的窗户是打开的,她恨不得马上跳下去。她说,其实以前她从来没有想过要当导演,所以平时看电影的时候,很少会研究,这个镜头怎么拍是好的,为什么这么拍就好,那么拍不好。《亲密》带给她最大的满足感就是,把一个没有可能拍成电影的题材拍成了电影。以后她也不会刻意往导演的方向转型,精力仍然会放在编剧上。
个人的看法是,《亲密》可以证明,作为导演的岸西,固然不至于要去跳楼,但好好干编剧这份有前途的事业,对于她自己对于看电影的人,诚然都更是件幸事。
6 ) 如此亲密,有意思还是没意思
和朋友去看《亲密》,完全是冲着岸西去的,她之前的几个剧本都拎的起来。这回的《亲密》也还不错,是后知后觉,今天早晨发现真的不错的。虽然昨天晚上觉得,和朋友去看这部影片不是一个对的选择,甚至赶得上对一段关系的讽刺了,难怪其间有太多人退场。
电影讲的是在香港这座城市森林中,林嘉欣饰演的阿佩陷于和郑伊健饰演的已婚老板汤少之间那种苦涩瓜葛的情感关系。
确实,岸西一向擅长表达城市生活中那些模棱两可的感情。而整部《亲密》也是一样,两个人的关系没有结局,也不可能有结局。而其实所谓开始,也是模棱两可。就是说两个人的开始,会不会只是因为在这座局促的城市森林中,因为阿佩天天要搭汤少的车回家,而产生的一种习惯而已。亦如影片的英文名字叫《幽闭》,就是说在那辆幽闭的小汽车里面产生的亲密,到底是一种折磨人的关系,还是仅仅是一种语焉不详的习惯而已。
至于整部电影的情节,实在称得上晦涩、零散。没有亮点,有小面积的对白和大面积的留白,情感走向更是似有若无。但其实,剧情的沉闷滞涩,比如那个周而复始的口香糖广告,倒也印证了两个人情感关系的沉闷滞涩。确实,什么人遇到什么事。在夸张的城市生活中,所有人都很顾惜自己的感情。想要的太多,不敢失去的也很多,于是也只配得到这种暧昧不清的亲密。比如汤少,肯定会继续自己中产阶级的生活,虽然也不介意偶然插入的婚外情的片段。
不过这部电影最别扭的地方在于,岸西太文艺了,或者也可能是审查剪刀的缘故,感觉影片看上去过分形而上,而这种形而上对于任何一种成人关系来讲,都是不可能的。
所以看影片的时候,也不难叫人想到法国当年的那部《亲密》,与之对比,真的叫人不知道哪种亲密,才是真的亲密。当年那部法国电影里充斥大面积的色情。虽然我相信,性不是那部电影的主题,但是法国电影人确实爱借由性,来表达性背后的主题。当然对于这个背后的主题,那部《亲密》也语焉不详。比如那部电影里,杰伊和克莱尔的亲密起步于身体,但也止步于身体,这与岸西的风格真是一个很大的反差。但是讽刺的是,无论是起步于身体的亲密,还是对身体避而不谈的亲密,最后都有可能陷入一种滞涩的两性关系中,没有出口,至多是习惯而已。
所以看来,亲密这个东西,无论是形而上的,还是形而下的,也许根本都是不存在的,因为你用形而下去对待它,它可能结束;你用形而上去对待它,它也可能结束。所以如果两部《亲密》同时看的话,绝对可以致人死地。因为等于人被正反两方面同时涮了。
记得王小波讲:性爱被超越,变成思无邪。我很少会去怀疑王小波的话,但是看了两部《亲密》发现,性爱是不可能被超越的,除非装叉;而就算被超越了,也远远到不了思无邪。城市生活中,谁好意思讲“思无邪”,哪怕阿佩和汤少,也不排除是在享受这种别扭的情感关系。看来写到这里发现:原来没有任何人的感情值得同情。一段关系是两个人自己的结果,确实如此。我们在一段关系里面,付出多少就能得到多少,无论是城市生活,还是成人世界,限制总是太多,于是汤少和阿佩只剩畏手畏脚,引而不发,于是他们也只佩得到这种被阉割的亲密。最后搞得整部电影没有高潮,亦如他们的情感关系的没有高潮一样,只剩粘稠沉滞,叫人压抑、哀伤、委屈。却也不能赖别人。
此外,影片最精彩的,也可以说是最装的地方,就在于那个完全倒叙的拍摄手法。很装是因为这种倒叙对于这出并没有太多因果对应的电影来讲,实在是意义不大。而精彩正在于:发现原来感情这个东西往回看的话,也许之前的很多步都是错的。当然从技术层面讲,如果真要玩儿倒叙的话,也许在手法上还可以更讲究一些,不要搞太多的黑场和时间设定,叫人觉得节奏上不连贯。
至于演员方面,如果喜欢陈浩南版郑伊健的话,应该不会喜欢这个汤少版的郑伊健,不过他这回还是比较成功把握住了一个油腻的、处事模糊地,在生活中不上不下,不尴不尬的伪中产阶级形象;至于林嘉欣,还是叫人觉得演起情人来有些手生。她还是适合《男人四十》中那个对中年男人怀有情愫的少女。而她这回演的情人看上去过分疲惫了,做情人的话,做到这样没什么意思,除非岸西要那样的意思。
好故事 烂电影
Claustrophobia.2008.DVDRip.XviD-CoWRY
摄像好啊~
边听故事,边做别的事情 小电影 很可爱
还行
其实...这样暧昧的感情才是生活的常态...但是导演对于细部的描写和构建是相对较差...没有太大的张力...导致没能把两人之间的那种若有若无的情愫表达出来...两位演员的表演也只能说是不过不失吧...
说一套做一套,人之常情吗?这样的叙事对我来说挺少见的,还好她们之间的谈话内容还可以。
真是好友意思的片子,时间顺序跟下车顺序,曾志伟的那句“我也想知道”,搞好可以解释女主的一切问题。林嘉欣真是眼波流转,声音软糯,美女。我是注意到了她慢慢开始注意自己的外表。岸西的在江志强公司的这两部片子都好有意思。
x
不親密的親密,才是真正的感傷
这种拍片方式蛮新颖的,用倒序来演绎一段朦胧的感情是如何产生的。
Ivy阿姨該不會是暗戀林嘉欣。本片確實很像抹茶味巧克力,抹茶請看內輛Toyota,巧克力請看伊面的毛衣。且月滿軒尼詩的影子無處不在哈哈。btw,我身邊那些妄圖來看浪漫愛情片的帕特呢們喲,辛苦你們了。
演技太糟糕
有点意思 挺有创意和意境的
3.5
导演欠火候
“一个凝视,一个浅笑,一句天气冷了/ 你的呼吸你的模样/我的沉默我的紧张/你我之间难道只是想象一场”
这电影是拍给有心人看的。给那些经受过暧昧的洗礼,为情所困,一地伤痕的人看的。
痴心都付云雾中
有推销保险的嫌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