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什么要跳舞” “你为什么要活着呢?” “我不知道,没有什么特别的理由吧,只是我感觉我必须活着。” ——《 The Red Shoes》 有多少事情,是我不知道为什么要做但仍然去做了,有多少人,是我不知道为什么要爱,但不得不爱呢? 不是人类只用了10%的大脑,是只有10%的人用了大脑。 生活充满了不理智而疯狂的决定,但根本也无从判断对错好坏。 我在阳光明媚的午后阅读失恋时写的日记,伤心落泪,突然觉得不会再爱别人了,可是眼泪干了之后,《Once》的原声《Falling slowly》想起,我仍然想你,想你的轮廓想你的线条,想你明媚的微笑。Falling slowly, fall in love with you. I know this is an unwise move, But I have no choice but to love you~
第10届#法罗岛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第10个放映日为大家带来《红菱艳》,下面为大家带来前线芭蕾舞女的纠结不已的评价了!
kc512:
不疯魔不成活。
zzy花岗岩:
中间那段红菱艳舞台剧棒极了!
野凡:
然后他们跳了一场舞。另外,红菱艳这个译名真的非常糟糕。
法罗岛岛主:
歌舞设计过于精彩,一气呵成令人咋舌,艺术诚可贵,家庭价更高。
我们敏熙:
若是能以首演同样的篇幅来以一出无主角的红舞鞋收尾,会更鬼气逼人。
果树:
制作非常精良,考虑到其年代,就更加厉害了。在制片厂时代能通过对安徒生原版童话的再创作拍出这样一部电影,与原文还有极强的互文性,真是难得。
飞檐:
故事确实是女性的悲情,矛盾中的生命祭奠。但20分钟的舞台剧太精彩,暗合剧情走向,在有限技术中把超现实的表现发挥到极限。看似是爱情与事业的抉择,实际是大视域下女性作为男权社会祭品的牺牲。
Pincent:
也许很多人以当下思维来看这都不算一个通俗意义上的“好故事”,但是真正大胆的地方就在这里,把能留在影史的超长首演华彩段落放在了中段,而这段以后的aftermath才是重点,鞋/戏如何改变表演者、生意人、艺术家,搅乱他们之间的关系,以女性的献祭来给予男权社会重击,仿佛《迷魂记》的结尾,将这种余波延续至电影落幕之后,鲍威尔是真大师,查泽勒还年轻。
子夜无人:
色彩美得让人惊叹,歌舞段落的编排和表演极好,美感、创意、表现度俱佳,与日常生活场景高度融合统一的设计,更赋予一种能动的想象力。但与之相对的反而是情感关系的处理令人迷惑,在我看来它所呈现出来的分量,完全不足以匹配最后落点的沉重和抉择的艰难,用它来作为最后悲剧的施压点总是头重脚轻了些。如果那双红舞鞋真的具有让人永不停步的魔力,那么男人之间狭隘的私欲完全不该捆绑住她,而是走向更加义无反顾、绚烂淋漓的自我探索,看着蜂蛹破茧成蝶,见证彩虹穿云而出。
#FIFF10#DAY10的主竞赛场刊评分稍后会为大家释出,请大家拭目以待了。
20年间,这部片子不知道看了多少遍了!
无怪乎一些芭蕾大师都把这部电影奉为经典
,我想林怀民,这一生是把他自己看成是佳吉列夫吧,
我总想复习,人与人那第一次的相见,若只如初见,所有的才能爆发出来,在蒙地卡罗的海景边上,才子之间相互撞击,迸发出伟大的艺术
,所有的人都互相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为了缪斯
——野心和占有欲像魔鬼一样
,最后吞噬了一切。
突然想起有一年,我采访一个老道士,他就抱怨自己对自己的小道士不能够控制,他说:
“我确实不想送我这里的小道士去道学院读书,为什么呢?去读了两三年,结果读出个废物来,
高不成低不就
,回来连道场都不会做了,还得从头再学过
,可回来心就野了,要他再学做道场,也不肯好好学了,你说怎么办?”
他和佳吉耶夫面临的都是同样的境遇,片中的莱蒙托夫的是一个魅力魔鬼,字字珠玑,充满激情,这是老演员才能达到的表演境界
我想它最终还是一部艺术影片,所有对人性、对哲学的探讨,到了该深入的时候,都有一个词儿来横加阻断,这就是跳舞!
这倒是和安徒生的童话一致起来了,因为最后美丽的女孩说,这世界上再也没有什么比红舞鞋更美丽的啦。他跳啊跳啊,最后刽子手把他的脚砍了下来,仍在继续跳着,
而这个故事的结尾是,这残疾的少女加仑,最后获得了上帝的宽恕,他在教堂生中心里充满了光明,灵魂到了天堂。
原来艺术家都是这样,通过自己通向地狱的沉降,使人类达到天堂。
最大的受害人和牺牲者才是佩吉,这个为了艺术为了爱情奋不顾身的傻姑娘。
看电影的时候,我一直在猜想这是哪个年代的片子,讲的又是哪个年代哪个国家的故事,结果从头看到尾也没有答案。可能这就是创作者的高明之处,故意淡化了现实时代因素,让你心无杂念地去好好感受一个舞者的悲欢离合。而当后来得知这是上世纪40年代的电影时,我惊得差点门牙落了一地。无论从哪个方面看,这都不像那个年代的电影,往后推个几十年才像话。经典就是这样,总是超越时代的。
下面从片中主要的三个演员大概谈一下这部电影。
莱蒙托夫是剧中性格最复杂的人物,他对艺术绝对真诚,却从不谈个人情感,而且对于把个人情感和舞蹈混为一谈的行为深恶痛绝憎恨无比。他总是对人一脸鄙视地说着“愚蠢的爱情”,还很肯定地说“爱情会毁了舞蹈,因为两者无法兼顾”,在莱蒙托夫眼里,艺术理想和世俗生活(具体到一点,那就是爱情生活)水火不相容,无异于鱼与熊掌。
依我拙见,很可能在他身上发生过什么不好的事情,比如他曾经最看好的女演员因为爱情抛弃了舞蹈,给他的心理造成了巨大阴影和创伤,从此对于感情用事的演员他一概不待见。也可能他本人曾经在感情里受过伤害,从此发誓远离感情,并转而一头扎进艺术事业,不再对爱情婚姻有任何幻想。当然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他天生就是一个艺术狂人,对于艺术有着宗教般狂热的高尚情感,精神上有艺术洁癖,不能接受任何背叛舞蹈理想(艺术梦想)的人和事。也因此为一般人所难以理解,而这也可以解释为何他能在艺术上取得巨大成就,并在艺术界享受如此崇高的地位,各种达官显贵无不对其敬仰有加,对其作品趋之若鹜。
而最后一种可能性无疑是最大的,因为电影一开头就已经暗示了。在公爵夫人家宴上,公爵夫人热情地邀请莱蒙托夫,想要让他欣赏自己女儿佩吉的舞蹈表演,莱蒙托夫却表现地很没兴趣,无礼而冷淡,从他们的对话即可看出。
“您女儿跳的如何?”
“她跳的可好了,简直就像一首美丽的诗篇!”
“舞蹈对我如同宗教信仰一般,您觉得我会乐意在这种场合欣赏它吗?”
“多么精妙而粗鲁的回答!”
即便如此,莱蒙托夫对于自己一手培养捧红的女演员还是很有感情的,你可以理解为是对她们才能的欣赏,也可以当做是一种“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
他性格里是有扭曲的地方的,就是自己可以和女演员接近亲昵,但是任何之外的男人都不可以这么做。否则他就会撕破脸皮搞得鱼死网破。比如当他发现女主角佩吉和剧团作曲朱利安恋爱时,他就大为不快,直接找了个“莫须有”的罪名把朱利安解雇了。而莱蒙托夫的这种性格在影片开始也有端倪,比如那个带着法国口音的舞蹈女演员当众宣布自己恋爱时,他直接表情狰狞地冷漠离场,和众人一浪接一浪的热情祝福形成对比。这让那个法国女演员倍感失望,悻悻说了句,“他真是没有心肝的人!”
佩吉是《红菱艳》的绝对女主角,她出身公爵家庭,可谓名门,从小接受良好的艺术熏陶,修养品味都不落俗套,她尤擅舞蹈,不仅舞技精湛才华横溢,而且对于艺术有着“从一而终”的坚定决心。这从电影开篇她和莱蒙托夫在家庭宴会上的对话即可看出。
莱蒙托夫:你为什么要跳舞?
佩吉:那你为什么要活着?
莱蒙托夫:因为我必须要这样。
佩吉:那我和你一样,也必须要这样!
可见佩吉是把舞蹈当成生命一样珍贵的存在。即使死也要不断跳下去。就像安徒生童话里《红舞鞋》的那个倔强的小女孩,为了能够跳着喜欢的舞蹈,哪怕与爱人分开,哪怕孤单一人,甚至一直跳到死也无所谓。
命运之神对她是眷顾的,她被莱蒙托夫相中,担任芭蕾新作《红菱艳》的女主角,并且在蒙地卡罗首演。首演盛况空前,把她推到了最受瞩目的舞蹈新秀行列,她从此星途不可谓不灿烂。莱蒙托夫是个很有远见与野心的成熟男人,他不断给佩吉打气,对她说,“我要让你参演《天鹅湖》《吉赛尔》《睡美人》……要把你打造成一个世界巨星!”
本以为一切都能顺遂人愿,可是偏偏横生枝节。人是感情动物,什么都好控制,偏偏感情难以自已,自从佩吉和朱利安相遇的那一刻,似乎一切已然注定。
朱利安是一个热血方刚的年轻小伙子,在音乐创作上才华横溢,并且很有主见想法,敢于打破常规。正因此,莱蒙托夫才充当了伯乐的角色,邀请他来自己的乐队担任指挥兼作曲。
朱利安善于笼络纯情少女的心,在地中海月光下的那一番表白,简直惊天地泣鬼神,他对佩吉说,“有一天,当我老了的时候,可以对我的儿孙们说,我曾经认识一个才华横溢的美丽舞蹈家,我们曾经在地中海的月光下畅谈,那是我一生最难忘的回忆。即使我们以后不能在一起,我也不后悔……”这简直和至尊宝那段“曾经有一段真挚的感情摆在我面前”有一拼。哪个情窦初开的少女不能为之着迷呢?于是,佩吉就主动投怀送抱,认定了朱利安这个人。在莱蒙托夫开除了朱利安后,她也敢于“为爱牺牲”,很潇洒地说“我也不干了”,留着莱蒙托夫扼腕叹息。
可是朱利安也绝非单纯之辈。虽然他对佩吉的感情毋庸置疑,可说到底他这个人也是个自私鬼,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直男癌”患者。他和佩吉结婚后,凭借才能成为伦敦皇家剧院的作曲,可谓事业有成,可是他却让佩吉放弃自己的梦想,整天宅在家里准备相夫教子,这对于在舞蹈上天赋异禀并且视舞蹈为生命的佩吉来说,内心的纠结和痛苦可想而知。片中有个镜头,就是朱利安半夜起身去练琴,佩吉偷偷从柜子里拿出舞鞋,神情惊慌地四处张望,生怕被丈夫发现。可见婚后的她精神上承受着多么大的痛苦,她每天都在梦想与现实间挣扎。
而当莱蒙托夫终于把佩吉的心意挽回,说服她登台表演的时候,朱利安竟然嫉妒心作祟,不惜放弃重要演出也要匆匆赶来阻止佩吉登台,他以佩吉对他的感情为要挟,逼迫佩吉放弃梦想和他回家,佩吉说演完这一场就立即和他回家,可是他却依然决绝不肯同意。演出即将开始,佩吉却要必须在梦想和爱情之间做出决断,一时痛苦万分,面对茫然无助痛哭流涕的爱人,朱利安竟然无动于衷不作任何理解,只是冷漠地说了句“再见”,就推门而出。这几乎把佩吉的心给伤透了。于是,一时走投无路的佩吉才自寻短见,纵身从高楼上跳下,酿成悲剧。
很多人看完后,自然会联想到“理想和现实”“事业和爱情”这种话题,影片创作者无疑也是想要阐释这样的一个命题。毕竟这种主题相关的电影也不少,甚至可以说蔚为可观。可是我观看后却不禁心生疑问,佩吉的悲剧究竟能不能避免?
爱情诚然和事业会有矛盾,可是有爱情就必定不能有事业了吗?未必吧,如果是真爱,为什么一方不能尊重另一方的选择呢,让爱人去从事自己热爱的事业难道不好吗?如果是出于善良的让对方幸福的考虑,我想这也不是什么艰难到死的抉择吧?
更何况,电影里的悲剧结局完全可以避免,编剧们刻意夸大戏剧冲突的主观恶意非常明显,稍有常识的观众都能看出破绽。佩吉当时横下心登台演出又能怎样?她回去和爱人解释磨合一下不就成了?如果朱利安连这都不能原谅,那就说明她看走眼了,最好速度和这种渣男离婚,别拖拖拉拉让自己受罪了。而这也是检验爱情的一个好机会,发展成跳楼自杀就实在太不可思议了。
而从朱利安的角度看,他本来心胸狭窄,对于莱蒙托夫解雇自己一直怀恨在心,所以绝对不能接受爱人继续回来给仇人演戏,他对佩吉演的那出苦情戏,说到底也只是为了借机报私仇,而不是为了佩吉着想。所以,最大的受害人和牺牲者才是佩吉,这个为了艺术为了爱情奋不顾身的傻姑娘。她就是因为太单纯太热烈,谁都不想伤害什么都不想放弃,才最终导致了自己的悲剧。
所以这部电影所讲的故事并非普遍现象,只是无独有偶的个例,绝对不能推而广之,说什么“事业和爱情不能两全”“有艺术就不能有生活”“跳舞蹈的女人都很不幸”“理想战胜不了现实”的屁话,这都是难以令人信服的。毕竟这个故事并不具有普世意义和推广价值,把它当成一个女演员个人的人生悲剧更为合适。
其实她要嫁给剧团老板就没这破事了
推荐的是片中长达16分钟的舞台剧,非常,非常精彩。
1080p首次呈现Technicolor的风采,可惜没有邱岳峰的配音,否则就完美了。7年修复一个电影,而且是老马筹的款,中国人何时能做到?比如让冯导出钱修复《北京你早》?
这是穆里尼奥吧!
莱蒙托夫无疑是具有慧眼同时又是善嫉的商人,扮演者将莱蒙托夫的形象扮演得很不错。电影的前十分钟铺垫过于冗长,得耐着性子看。中间的剧中剧架构通过芭蕾的形式表现,1948年的舞美布景是花过大心思的,而且音乐与舞蹈结合得相当棒。
1.朱利安的音乐作品被老师帕尔马教授盗用,他前去找莱蒙托夫,结果却阴差阳错被其聘用;2.故事联想到《黑天鹅》,但佩姬最后那一跳有些刻(mó)意(huàn),在事业和爱情之间选择死?那“鱼与熊掌”不就都得不到了?3.……一辆火车从天而降,终结了她年轻的生命。→ 豆瓣的剧情简介还能更胡扯点吗?4.《英文电影片名文化意象转换的翻译原则》:Red Shoes 这部英国影片片名被译成了“红菱艳”,细细品味“红菱艳”这一译文,译者把那双纤巧的红舞鞋比作了中国观众妇孺皆知的红菱。它寓意红菱虽生长于浊水污泥却娇艳迷人,特别是那两只弯弯的红菱角,犹如中国古代女子的“三寸金莲”。“三寸金莲”虽然小巧,但凝聚了多少女子的血泪,有的甚至为之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因此“红菱艳”这一片名隐含穿着如红菱般舞鞋的舞女艳丽却薄命。……
red shoes成名 red shoes落幕
刚发CC版,重看一下。
多好一姑娘 哪里是红舞鞋杀死了她 分明是那两个男人~ 莱蒙托夫的占有欲固然无耻 朱利安的自私更虚伪 还不如莱一直摆张臭脸呢。。。剧情有点不饱满 但彩色修复真的让我惊艳!!! 还有 怎么我看什么红什么 最近预热的黑天鹅不是就是向此致敬之作么
戏里戏外的红舞鞋,高度统一的故事
败笔和亮点一样多,当然仍然是好片。对于舞蹈/作曲/芭蕾的执念把所有人都逼上了绝路,红舞鞋成了最佳象征,有好几个段落拍的相当有意思,在事业和爱情的选择,或者说自我实现和人际关系实现的选择中,电影最后还是推崇了后者,可以看出导演的判断。
E&M太会写人物和对话啦,男孩子一个个讨喜得不得了,剧作也不落俗套,拒绝精神分析,拒绝对号入座的态度真喜欢,舞台效果甩黑天鹅十几条街,缺席的演出回味无穷。她不再是童话里的诱惑者,她是一个真实的人。
迈克尔·鲍威尔&埃默里克·普雷斯伯格联手打造的又一经典之作,影史最佳芭蕾舞题材影片。1.探讨女性在艺术/事业与爱情/家庭间的两难抉择,献身舞台vs相夫教子的矛盾一定程度上由男性的自私逼迫所极化。2.影片中17分钟的[红舞鞋]芭蕾舞剧段落堪称色彩的盛宴与乐舞的极乐园,亦为[雨中曲][一个美国人在巴黎][蓬车队]等后世歌舞片争相效仿,开创了影片中插入整段歌舞的传统。3.借助剪辑、机位变换、叠化特效等方式让舞台剧电影化,成为奇崛超凡、流光溢彩的典仪:橘黄,湛蓝,虹色层云,烛台,汽灯,帘幕,骷髅,高耸歪斜扭曲的塔楼契如德国表现主义变奏,黑色古堡与魔怪颇具哥特气息,暗夜中的孤寂房屋+无尽纸片+无限纵深令人忆及基里科画作,与报纸人的双人舞则漫溢着童话感。4.Moira Shearer与Anton Walbrook的表演赞绝。(9.0/10)
严格来说这并不是在艺术和爱情中选择啊,Vicky其实也能跳舞的,只是也许舞台没那么好,当然因为版权问题,她也跳不了《红舞鞋》。而两个男人的对峙,其实是因为他们有仇啊,Boris是恨Julian夺走了他即将完成的完美作品,Julian是因为Boris为了拆散Vicky和Julian,因此解雇自己而生恨,但这个矛盾是可以解决的,毕竟Irina也回来跳舞了。舞剧开演前好好沟通,说明情况就不至于Julian放弃首演来抢人,毕竟Boris也能轻易说服Julian放弃追究Palmer剽窃。这么戏剧化地爆发矛盾,把女主硬生生害死了。还有为什么高级酒店露台旁就是火车轨道,难道住客们是来享受轰鸣声、震动感和煤烟蒸汽熏蒸的?还弄出个安娜卡列尼娜式结局
【造就電影的时刻】补標再看蓝光 —— 电影院没有看过,但是我直接看过DVD和蓝光CC版,也为那个时代有这样美轮美奂的电影而感动。在《造就電影的时刻》推介下我打开硬盘再次观看电影(当然电影会越看屏幕越大,我期待100吋高清再次观看的时刻)首先,我对芭蕾没有什么特别的爱好,而電影就是和《莫扎特》一样在究極了艺术追求完美极致上的那种“爱的妒忌”,而最后的女主角也因为左右为难而跳轨自杀,成为艺术的牺牲品,而那双沾满血迹的“红舞鞋”会停下她的舞步吗?電影的色彩、音乐、舞蹈、漂亮的演员,都可以让電影在硬盘里循环播放,我们或者沉浸在一段经典的旋律中忘掉一切;也可以跟着故事替男女主角的命运扼腕叹息,说天妒红颜也好,说爱情事业的矛盾也罢,总之電影把一个经典的文学故事用影像給我们还原成一部唯美的画卷,亦歌亦舞
1. 为什么女人必须在事业和爱情之间做出选择,而男人就不需要?2.舞台背景有质感。
8.6 她本可以成为一名伟大的舞者,一个男人的毁了她,她也可以成为一位贤妻良母,但另一个男人毁了她,她为红菱艳所累,但当她脱下红鞋子之时,便是她死的时候。色彩浓重但不油腻,鲜艳但不浮夸,怎么看怎么舒服。
舞者与角色之间的吸引、迷恋与重合,真像是一场艳红的梦,沉睡时被永不停歇的红舞鞋带到天地尽头,醒来时确切知道,能被红舞鞋主宰是一种残缺的幸福。舞台上痛快,马车上甜蜜,转眼身边至亲的男人不是利用就是曲解,哪有童话故事纯粹?即便绝路,也曾酣畅。@ 资料馆,修复版。
昨晚失眠的时候看完...其实觉得这故事没啥意思,不是搞艺术的不懂他们这种感觉。不过配乐和特写用得很漂亮。
非常经典的海报但第一次看就是一直入不了戏,老胶片效果不佳也犯困。剧情为了和红舞鞋契合还真是非常抓马,女主有几个段落演的很好尤其最后对镜一瞪。那场著名的舞蹈戏用电影的蒙太奇完成了舞台上不能达到的效果在当时可以了,地中海风景美。2020.9.25资料馆修复影展二刷加一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