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名叫The third half,第三个一半,与足球关联,人生中有了自己,有了伴侣,便是完整的两半合而为一,但片中小群体的所有人都有第三个一半:足球.
2012年看了电影后没有在意,直到今年世界杯期间看到克罗地亚队的表现才勾起回忆,遂与朋友复看,才想起要把当年观感写出来以免此珠遗落.
1.流离:不止是犹太人,影片立椎于流亡犹太妇女瑞贝卡,但立意却不止于此:民族颠沛,毫无归属的吉普赛人,欲融入社会以确保自身安危,却屡屡被针对的犹太族裔,曾经王国辉煌不再,自得任人摆布的马其顿,从历史变迁到现代民族迁徙独立等等现象,他们为了自身而奋斗的行为在其民族的立场而言正确无比,但为何不能得知?此间内容值得深思.
2.家庭,民族与家:瑞贝卡的父亲像极了现在中国的许多父母:要合群,要和集体一致,不要相信外人....而瑞贝卡用她的"背叛"证明了父亲人生道路的错误,为自己与家人留下了生机,而这其中我最欣赏的就是夫妇二人的避难所:那个球员休息室;没有地方比这更能称为"家".是啊,我们属于的并不是锦衣玉食,华服权势,虽然我们会花精力去换取这些东西,但最重要的还是那个为我们遮风挡雨,为心灵供给温暖的家。年轻一代并非不知道父母的顾虑,只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希望家长们都尊重孩子们自己的选择。
3足球,权势,意志,决心:从一个从未获胜的小地区业余球队,到最后成为联赛冠军,无人不晓得著名球队,只因为一个名字:鲁道夫.施庇茨。他不仅提高了得分,更改变了球队的面貌,让他们知道该为什么而坚持,该怎样去努力。当纳粹到来,在政府权力与军方势力的种种压迫面前,片中的他就像面对大流士千军万马的亚历山大大帝,始终坚持着球场上的战斗,最后突破藩篱,骑着单车闯进球场向所有人宣示己方的胜利。而18年世界杯,场上的卢卡·莫德里奇与影片中他的身影重叠了。是的,世界是不公平的,电影里,场上有黑哨,场下有军队压迫和政府挤压;现实中家园被毁,山河破碎,经历过屠杀,轰炸,灭门,逃难的克罗地亚队员们仍为了心中的足球在赛场上奔驰着。有太多事情可能影响比赛的进行:政治,球迷冲突,利益纠葛等等等等,但他们坚持着把自己的比赛踢到最后。并不能说足球就绝对公平,但只要相信足球,坚定自己的意志踢下去,不管你的意志来自何处,只要你下定决心一直坚持,总有一天足球总会还你公平的。
前半部分是足球的真谛,后半部分是人性的真谛。但感觉如果影片只全力讲一个方面的话,效果会更好。
关注二战波及到的小国家马其顿,足球足以让一个国家欢腾,让一个民族自信,让一群人的人生,从此改变。ps 特别想知道,最后犹太教练逃到意大利了吗?
想讲的事儿太多,二战屠犹民族主义全往这个筐里塞,各种立场又解释的不清楚,剧作怎么可能弄得好。拍摄也不讲究,糖水时代剧。跟足球有关的电影,果然大多是烂片……
技法无感
个人更喜欢一球定江山这个翻译,一开始便吸引了我,可能是对足球的热爱吧。这是一段真实的历史,一个属于马其顿共和国二战时期的历史,编导通过足球刻画了马其顿民族骨子里的品质和精神,纳粹的占领也无法抹去马其顿足球,更意味着马其顿民族也不会消逝。女主好像是马其顿超模,好养眼
这年头拍电影,没有技术含金量,叙事技巧再不够强大,影像风格再不够独树一帜,故事再好,主题再严肃,充其量也只是电视电影的命。如今都以为拍电影需要好故事,这其实只是最起码的根基,技术技巧和经验也是必不可少甚至是更重要的关键,否则电影也不会够娱乐,本片就是,电视电影的即视感。★★★
女主角富足的时候看起来光彩照人,过上穷日子以后就没以前漂亮了。看完这片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让女人和儿子过上富足生活
看完这部后吸血君怎么也恐怖不起来了=。=
我其实挺喜欢这种主题的电影的 就是前面好长好痛苦
Katarina Ivanovska很美
或许它有不完美的地方,可是,我被感动了。
在佳片有约看得,觉得无论中外,人性恶的一面都是一样一样的
人如鞋,必定成双成对。
这样的题材限制太多,能最终成这个样子已经远在平均之上了。
今天的佳片有约
虽然足球只是电影的外衣,但这层外衣拍得也充满感情,足球这项运动之所以会得到全世界人的热爱,原来还有很多超越体育本身的因素。足球就是人类追求自由公平和平的最优秀代名词!
并不像《一球成名》那样包涵很多足球场面,更多时对希特勒那个年代对犹太人的残酷对待。以及足球也是政治,赢球都不允许。片子很好,但是感觉不痛快,还好主角活下来了,有个不错的结局,否则真的太惨了。
球员第一次赢球凯旋,大家唱起马其顿国歌时;决赛中,守门员扑掉点球时;犹太教练骑着自行车冲进球赛时;球队经理放走教练,自己吞枪时……能看到一部泪点与沸点如此之多的电影,值了。
想哭,队里那个主席老爷子救了德国犹太教练,女主逃过大屠杀,和男主有了大家庭,活着就是最好的。还有那个吉卜赛孩子被杀的时候。战争,永远不要再有了
欧美二战片真挑不出几部不脸谱化的,手法不比国产杀鬼子电视剧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