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跟老公视频,他依然像往常一样做着自己的事情,好像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我说:“你好像已经很久没有主动联系我了。”他否认说:“不是吧”。我立马把这一年的聊天记录中他联系我的内容发给他只有两三次,内容几乎是工作上的事。我当时脑袋里就蹦出一个想法:我们结婚7年,难道我们之间就已经没话可聊了吗?还是我们已步入中年婚姻的“疲惫期”?在看了电影《忘了去懂你》后,我才明白不全是。 该电影上映于2014年,由权聆执导,陶红和郭晓东主演。影片主要讲述了下岗职工蔡伟航(郭晓东饰演)和超市小老板陈雪松(陶虹饰演)两夫妻整日周旋在中年婚姻生活中的无力、彷徨、猜忌和失望。 这部影片在豆瓣评分6.6,很多网友表示演员演技非常好,但内容空洞。个人感觉电影把中年的婚姻生活描绘地非常真实,无爱、无性、零交流,开口除了柴米油盐,就是孩子的事。两人很少一起吃饭,一起看电视,一起过纪念日,或一起陪孩子玩。他们就像两个生活在同一屋檐下的“陌生人”。这样的婚姻如何能好? 01 夫妻之间“零交流”使婚姻“空虚、寂寞、冷” 陈雪松(陶虹饰演)因为年轻时和地产商杨九城谈过恋爱,这被当地人当作茶余饭后的绯闻谈论,引得丈夫蔡伟航(郭晓东饰演)心生猜疑。另一边出租司机小吴对陈雪松有意思,外面人更是借此在蔡伟航面前搬弄是非。 再加上蔡伟航人到中年,整日为废弃的家具厂奔波也不见起色,事业上的受挫,对他也是不小的打击。 一方面受不了旁人的闲言碎语,另一方面自卑于自己一事无成,与杨九城巨大的悬殊,在男人眼里是极大的羞辱。这些积压在内心已久的怒气,导致蔡伟航对妻子做出许多出格的事。比如在工地强暴妻子,听信妹妹的谗言带孩子做亲子鉴定。 从他们的相处中,我看到夫妻关系最突出的问题就是3个大写的字——“零交流”。 分别表现在两个方面: 1.关心对方不是直接表达,而是通过“偷窥”获得。 电影中,两人回到家很少沟通,但又关心彼此的动向。男人会偷偷翻看妻子的手机,妻子会私藏老公的身份证,闻闻老公的衣服有没有香水味。 他们对彼此都心存芥蒂,想知道对方的动向却不明确表达出来,这种毫无信任的夫妻关系相处起来只会消磨双方对婚姻的信心。 2.长期“语言暴力”不仅伤害对方,也会遭到“反噬”。 抱怨、责备、讽刺、挖苦、谩骂等“语言暴力”说出去只是当时痛快了,殊不知它会像一把把尖刀插入对方心上,即使痊愈也永远有“疤”。相对地,自己也会因此变得暴躁或者情绪失控。使用语言暴力不仅沟通无效,还会让夫妻关系越来越糟。 有一次,蔡伟航陪客户吃饭娱乐,妻子跑去找他,结果发现他和一群女人在一起。妻子顿时就不高兴了说:“不到这种地方轻松一下就谈不成生意啊?”蔡伟航反驳道:“你还有脸说我,你怎么不想想你自己啊?你到网上看看你跟杨九城那些艳照。”妻子听完气得走掉了。 女人被误会,被质疑出轨时,因为堵气不去解释反而将错就错地说“自己就是丈夫想的那样”,让误会越陷越深。 从他们的沟通中,我发现他们之间除了对对方的不信任和不理解外,更重要的一点是他们并没有意识到挖苦和质疑等“语言暴力”对对方造成的伤害。 如果他们能放下情绪,停止“语言暴力”。心平气和地把话说开,回归到问题的本质上来,没有解不开的“结”。 02 长期沉闷的夫妻生活,迫使双方向外寻求“刺激”。 影片中,陈雪松明知出租车司机小吴对她有意,她依然与他来往。或许是和丈夫长期缺乏精神交流,她急需一个情感出口去释放自己,想在“一潭死水”的婚姻之外折腾出一些波澜。 有一次,陈雪松心情不好,坐上了小吴的车,小吴带她来到一个废弃的剧院,小吴站到舞台上唱起了《传奇》,并对她说:“我只唱给你一个人听”。 在歌声中,陈雪松眼含泪花,可能是想起了她和丈夫相恋时的甜蜜,也可能是太久没有像这样被重视、被关注的心酸与难过涌上心头。 在《热锅上的家庭》中,纳皮尔教授曾指出:假设不直面婚姻问题,夫妻双方埋藏和累积的情绪和压力得不到及时排解,就会有两种出口,一是把压力和情绪转嫁给孩子,孩子成为问题婚姻的“替罪羊”。二是夫妻转而寻求外界刺激,来弥补内心的情感缺失。 女人渴望在婚姻中被倾听、被重视,而现实中她与丈夫说不上几句话就得吵架,每次都不欢而散。由于长期与丈夫缺乏精神交流,这样的现状渐渐消磨了她对婚姻的美好寄托,转而寻求外界“刺激”。 试想下,那些白头偕老的夫妻,他们的婚姻难道就是完美婚姻吗?不一定。每对夫妻要一起渡过漫长的一生,一定会面临各种问题。他们之所以能一直走下去,因为他们能直面自己的问题,从而不断改进。 03 生活让人疲于奔命,但更要对彼此温柔相待 影片中,蔡伟航和陈雪松生活的环境破旧不堪,狭小的房间放着一张木板床,他们和女儿一起挤在这一张床上。墙上挂着一个老旧的钟,钟摆已经停止摇摆。超市过期的面包和牛奶,妻子舍不得扔拿回家当早餐,身上穿的衣服图案已模糊不清。 男人想要把家具厂盘下来,却没有资金。虽然他前前后后为此事奔波了很久,但总感觉有心无力。再加上妻子的绯闻四起,这一切都令他倍感压抑。 他整天夹杂在“妻子的流言”和“自己事业无成的自卑”中无法自拔。婚姻一地鸡毛,事业也毫无起色,生活似乎快要将他逼疯了,埋怨、自卑、焦虑和无力感把他包裹的严严实实,以致于他无瑕顾及妻子的感受。 生活本不易,在茫茫人海中,两个人原本陌生的人能走在一起更是不易。如果能给对方多一点理解和支持,在一地鸡毛的生活中也能找到属于彼此的平凡幸福。 04 中年婚姻真的无爱了吗?不是不爱,只是我们没有去成长为更好的彼此 印象深刻的一个场景是:妻子因被丈夫误会和小吴有婚外情,生气在宾馆过了一夜。那天蔡伟航拿出了当年和妻子结婚的影碟播放,看到当年二人的幸福模样时,他眼含泪花。我想,他一定很羡慕那时那个幸福的自己,也很懊恼他和妻子为什么会走到如今陌生的境地。 他们之间真的没有爱了吗?不是的。 如果不爱,他不会重温与妻子过往的美好;如果不爱,妻子不会为了帮助他顺利盘下家具厂,不惜放下自尊去找前任借钱;如果不爱,妻子不会为了不让他为难,主动去看望跟自己有矛盾的婆婆,还给她塞钱叮嘱她注意身体;如果不爱,小吴追求她,她不会拒绝。 只是男人对女人的过往过于执着,固执地认为女人和前任藕断丝连,没有静下心来去想想妻子对他的好。 武志红说:“真正的爱是活出来的,幸福不在于找对一个人,就像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所说爱是深深的理解和接纳。” 如果蔡伟航能够坦然接纳妻子的过往,不对她的过去耿耿于怀,和妻子重拾婚姻最初的美好,最后也不至于离婚。 爱一个就要接纳ta的不完美,相对地,爱一个人也要为彼此不断改进,学着看见各自的付出,试着发现对方的好,去共同成长为更好的彼此。 写在最后 情感作家李爱玲说:“这世上的千万夫妻,都是在柴米油盐的世俗里,见自己,见他人,见众生,践行着这世间匹夫匹妇们微不足道的喜悦和悲辛。” 在鸡零狗碎的生活中,在毫无激情的中年婚姻里,你是否还会忆起当年对爱人某个时刻的心动?你是否依然了解对方的喜好且还愿意为了博她一笑而做出努力?你是否在每次吵完架后能反思自己,想想对方的好?你是否有过100次想要离婚的冲动,却因为对他有一丝牵挂而不舍放手?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你是否愿意为了对方,为了自己去做出改变? 都说相爱容易相守难,不过是彼此不肯退让,不过是双方没有耐心走进彼此。不是不爱了,只是忘了去懂你!
陶虹主演的电影我看的很少,当年那个《春光灿烂猪八戒》过去了很久了,我甚至想不起内容了。
但这部戏陶虹可谓是演技满满,把小镇上的中年妇女一地鸡毛的生活,表现得活灵活现。
有多少夫妻倒在了婚姻的半道,又有多少夫妻貌合神离,还有多少夫妻过成了仇人。
芸芸众生在艰难的人生旅途中,走得跌跌撞撞,或狼狈不堪,或 头破血流,或黯然神伤。
这部片子总体来说拍得很不错,没有买惨,没有狗血,没有生编乱造,就是踏踏实实地讲了个底层平民的平常生活。
有个大 Bug就是以重庆为背景的电影,没有全用重庆话,而是普通话夹杂着重庆方言,非常影响观感。
有人说“贫贱夫妻百事哀。《教父》第二部里,第一代教父维托年轻时在一个杂货铺打杂,生活过得十分拮据,有一天,当地的黑帮老大奇奇帮其外甥介绍工作,结果杂货铺老板,也是维托的好友的父亲不得已,只能让这位外甥顶掉维托的工作,他眼含泪花地看着维托,可维托报以理解的微笑,什么都没说,且谢绝了老板送给他的一堆食材,当晚他回到家时,把一颗梨,从被包着的报纸中拿出来,偷偷地放到餐桌上,她的妻子从厨房做完饭出来,惊喜地看到这颗梨后,两个人相视一笑。我相信,并不是所有的贫贱夫妻都是百事哀的,但好的感情就像UFO,有很多信徒,却未曾看见。
这是一个描写结婚7年的夫妻之间,因为缺乏沟通,渐行渐远的故事。
郭晓冬饰演的蔡伟航所在的木厂濒临倒闭,这是在当下企业现代化和规模化之后,地方小厂难以避免的命运。于是蔡伟航失业,但他又想努力赚钱,而钱在一个中国普通家庭中的地位又是如此重要,所以影片多次出现了有关钱的画面。在网络这个现代化产物的协助下,她与地产老板的过往恋情才浮出水面,而典型的中国小镇流言则将这个家庭的平静再度淹没,蔡伟航卑微的自尊,陈雪松强装的自信,都在瞬间崩塌。所以才会有影片中两人在高楼旁的对骂,还有深夜在街道上的情绪宣泄。而出租车司机吴彦君的存在,则以一个现代年轻人,带有希望的身份出现,他不断的刺探生活在平静死水中的陈雪松,甚至要带她离开,但陈雪松回赠给他的,却仅仅是最后的一吻。很难说陈雪松没有对她动情,但家庭这个捆绑于婚姻中男女身上的枷锁,却让她无处可逃。影片中这个家庭的悲情,实际上就是因为人物都生活在各自的时代中未能出走,继而忘了读懂对方。陈雪松是属于未来的,而蔡伟航则过活在当下,他们都不知道对方想要什么。当感情中的两个人都不知道彼此要什么,那也就意味着分离。开出租的小吴,对女主人公有意思,不断与其暧昧,当男主人公发现这对姐弟恋的关系,向他摊牌时,他却对他说:“你能不能别这么幼稚。” 男主人公却说:“我都这把年纪了,你说我幼稚!” 其实成熟和年龄无关,而是心智。两口子同床共枕7年有余,近3000天,居然还彼此翻看着对方的手机,成天和自己脑中幻想的假想敌作着斗争,看似幼稚,这种不安全感是源自心底的伤烙印进生命成了人格,用非言语行为表达着自己无法言语的需求。对自己受伤的照见,真是困难,因为向内看是痛,受伤的源头也是自己生命的源头至亲,那纠葛虽然是虚幻的,但情感却是真实的,真的可以让人的生命僵化停滞,踌躇不前,看不见自己对虚幻的执著,无法在安全地环境下说出自己真实的感受、并释放压进心底的愤怒,生命无法升起对自己悲悯和对伤害的放下。当我们但觉到受伤的时候,我们往往倾向于把自己封闭起来,切断和那些人的链结,但这样也同时切断了和自己以及整个宇宙的联结。这种封闭是非常痛苦的,即使我们不让自己去感受这个痛苦,但它却会以更为严重的方式去表达,成为身体和心理疾病的根源。
其实我们不懂什么是信任
当我们像只受伤的动物般躲进受伤的洞穴里时,我们也往往会一次又一次的重复同样的负面思想和负面信念。会开始习惯生活在不断的孤立中,生活在痛苦的循环里,期待别人用某种特定的方式来对待我们,让自己感觉安全,让自己能够鼓起勇气再次从洞穴里出来。这样期待的关系,就像要在一面镜子上立起来一个鸡蛋一样微妙……但是只要我们的期待落空,就像所有的期待都注定会导致失望一样,然后又会退回到自己的洞穴里,认定自己这种不信任的态度是有道理的。这多么像自我预言的实现……结果,沉浸在自己的孤独中,制造出各种理由,不要和人有任何牵连,强化爱就等于痛就意味着伤害的信。事实上,这种看待自己以及生命的态度只会创造出更多的苦涩,无法成长、明白什么是信任。
真实的信任和虚幻的信任,在于每个当下一念的澄明。真实的信任是一种需要我们努力去发展的特质,当我们能够敞开心,面对生命,面对他人,最终也能面对自己时,我们会发现自己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无助。我们之所以丧失信任,是因为我们在成长过程中从来不曾学习过信任自己,因为最终我们需要学习的并不是信任他人,而是学习如何信任自己。我们不曾学习过信任自己的直觉,信任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我们也不曾学习到信任自己拥有足够的辨认能力,知道自己在生命中有着什么样的需求和欲望,知道自己在人际互动中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成熟的信任是一个人经历深度的内在自我探索历程之后的发现。幻象的信任是建立在期待与信念上的信任,我们认定生命、神、或其他人应该是什么样子,他们又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对待我们。所以,很自然的当那些期待落空时,我们的信任也不见了,然后所有的愤怒、怨恨与放弃感一一的出现。意识,能帮助我们慢慢远离期待、负面的信念,把失望与挫折的情绪当成是一种机会,才得以在其中成长、成熟。学习信任,是一生的课题。 蔡伟航在亲子鉴定的最后关头选择了相信,在妻子提出离婚的时候选择了挽留,而他那与现代都市挂钩的生意也许会更加红火,希望犹在。
永远记得纪伯伦的《先知》里警告世人的,论婚姻:“你俩要相互斟满各自酒杯,但不可共饮同一杯酒。你俩要相互递送面包,但不要同食一片面包。你们的结合要保留空隙。要心心相印,却不可相互拥有。一起欢快的唱歌、跳舞,但容许对方有独处的自由。要相互搀扶着站起来,但不要紧紧相贴。须知神殿的柱子也是分开站立着的。就像橡树和松树也不在彼此阴影里生长。”
影片中,男女双方活得都很累,原因不单单是工作上的不顺或不变,更是情感上的沟通缺失。人是有倾诉的需求的,影片中的两个人心中都压抑着情感,却没有一次吐露情绪的描写。不去敞开自己沟通,别人就更无法理解你,这在心理学上叫“述情”,当然那些有抒情障碍的人真的是很难做到只会发火,你不表述自己的感受,另一方就无法理解你。关系是双向的,往往有时候沟通成为了一个人的需要,面对的往往是没有回应的冷暴力和无视。冷漠是亲密关系杀手,百试百灵,绝望都是积累了足够多的失望,有时候我们关闭的不是嘴巴,而是心门。雪松的前男友,后来成为了房地产商,变得巨有钱,而她生活中的老公却是一个已经倒闭的工厂木匠,没钱又自卑,也很敏感,女的不但没有觉察到这样的情感去呵护,反而在话语中不断奚落着自己的爱人,要知道最不能伤害的事男人的自尊,会让他痛很深形成心理创伤这种伤痛甚至伴随一生。语言的暴力,舌头底下是可以压死人的。当彼此开始不在乎对方的感受,不懂彼此的脆弱,忽视彼此的感受,无视彼此的需求,拒绝彼此的渴望,那么一段关系能剩下什么呢?只有伤害……这世界上,没有比情能伤人更深的。
婚姻需要经营,每个人都要去学习如何经营,你不能靠换队友来改善状况,如果你不成长,不成长过去换任何人只是重复不幸福的轮回,卡在哪还是卡倒在哪然后又换新人继续轮回。弗洛姆《爱的艺术里》有这样一段话“如果不努力发展自己的全部人格,那么每种爱的努力都会失败。” 这句话我是很认同的。弗洛姆精神分析过程本质上是寻找真理、帮助患者获得爱的能力,或者找回丧失的爱的能力,目标还是偏向于个人成长。但是总体而言,弗洛姆树立的爱的典型接近于菩萨,弗洛姆的爱是理想化的爱,这人世间多的是一路跌跌撞撞流着血前行流着泪离开的残缺人。有多少人 人格完整?有多少人人格功能好?有多少人有爱和被爱的能力?有多少人愿意在关系里拉住彼此的手共同成长?《爱的艺术》这本书如此特别如一个美好的心灵伊甸园,同时又是那么不切实际,像空中楼阁,是一种理想中的爱。所以相比我更推荐《爱的五种能力》这本书。在现存社会下,爱是一种罕见的现象,有爱的能力的人稀如熊猫。这是时代创伤的爆发,80、90生在了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那种无论发生什么都没放开彼此的手,白头到老的“纠缠”或许就定格在了我们老家坟头和年久泛黄的柯达相纸里。我们这一代人什么都不缺,却真的感受不到那种人心贴着人心把人当人的温暖了,充满各种诱惑的消费主义社会人心空了,只剩下装满欲望的躯壳。这不是悲观,这是现代消费主义社会下的一种时代命运……有心,能坚守初心的人在文艺情怀电影里,两具拥抱彼此冰冷躯壳的快餐情侣坐在电影院里去看荧幕里情比金坚的爱情片这是多么讽刺啊 ? 每个人都希望对方能活出自己心目中的样子,那爱上的是谁呢?是幻想中的人设?还是眼前这个就是优缺点真真实实热乎的人???法国心理学家拉康指出爱上的是自己的想象,美国存在主义心理学家欧文亚隆说,“人对欲望,比对欲望的对象要爱得更多。” 我确信的是,感情是要相互维系的,爱需要两个人,可悲又无奈的是,在一起需要两个人,分开只需要一个人决定……爱情最大的敌人是我们自己,不忽视彼此,多关心身边的人,不要等到危机发生才去补救。相信彼此,只要彼此坚定在一起的信心,一切风雨都会过去。但,需要两个人,两个……人
人与人之间到底能否真的互相抵达内心?
感情的瓦解其实有时候很简单,因为猜疑,因为零沟通,因为自以为是而渐行渐远。信任感的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检查和提防,是怀疑和争吵,感情自然就淡了。从最初的甜蜜到分手,一步步滑坡,感情一次次被撕裂,击垮男女主这段感情的东西很多,但根本原因还是钱和性,是自卑和多疑和生活的沉重压力。爱,是一种能力,是需要不断学习的。其实,爱的学习,是从期待幻灭之后才真正开始的。爱很容易,持续的爱最难。每一段关系都是一个课题,都是一个成长的机会,都是一个祝福,即使这段关系看起来很是灰暗。好爱的爱爱起来很自然,不好爱的还去爱才是真爱。
影片中的夫妻,就像两个未长大的小孩纠缠不清,剪不断理还乱,缠绕在一起难分难舍,彼此伤害又无法离开,就像一个“共生”的状态,心理上的连体婴儿。也许是在各自的原生家庭中,都没有学到,如何既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存在,又可以与人保持情感的链接。一方面拼命的依赖他人。没有对方就活不下去;另一方面,又尽情的伤害对方,用伤害自己的方式来伤害对方,进而伤害双方本已经十分脆弱的关系。夫妻两人彼此伤害,又伤害自己,用伤害自己的方式伤害别人,又用伤害别人的方式伤害自己,进入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如何跳出这痛苦的轮回?没有标准答案……但通往成长的路上一定会找到答案。我很喜欢的一本书,作者M.Scott Peck《少有人走的路》在很多年里指引了我通往自我成长的方向。
丈夫需要一笔钱才能把公司开起来,妻子为此去找自己的初恋情人借了一笔钱。丈夫公司开张之际,他的姐姐不屑的评论说,还不是你老婆不知道做了什么事才借回来的这笔钱,有什么好高兴的!丈夫悻悻的与一老板去了洗浴室,被无意中发现的妻子冲到洗浴室,抓了个现形……妻子愤怒的找到暗恋自己的男司机,两人去开了房。至此,夫妻间的矛盾已经升级到了极点,面临离婚的边缘,两人痛苦万分,不知道何去何从,影片戛然而止,留给人无限想象、无奈和心底悲凉……
我们都不够勇敢,可怜的自尊心,可怜的不被满足的愿望,太害怕被拒绝感,被抛弃感,失落感,无力感,绝望感,空虚感。学校里所有的课,只教会了我们文字,可从来有没有一堂课教你如何好好说话,如何亲密,如何给予爱,如何表达爱,如何接受爱……而这些人生课题的成长代价是以牺牲伴侣或孩子……成长的路上总是尸横遍野。
懂,比爱更难
写给所有跌跌撞撞一路到今天的人:“我把我有的给你,并不懂得你要什么,我拼尽全力为你,而你却说,你不爱我;我想给你你需要的,可是你也没有说清楚你要什么,你说我总是错过,各自失落;我们说着同一种词言,却无法识别对方心底的呼喊,对视如此简单,看见却如此困难。”
爱,只是一个当下。后来我们用语言去陈述它,我们再去追寻的不过是回忆和对回忆的命名。了解一个人并不算什么,今天他喜欢芝麻,明天他喜欢西瓜,变是常态。成长的路上总是尸横遍野,无奈。
婚姻是座围城,一开始听觉得有点悲观,为什么很多人的婚姻走到后来都变成了无话可谈,像个房客一样了呢?难道真的幸福婚姻就没有吗?长大后却发现不是没有,只是很多时候我们想的太多,也求的太多,一方面在感情上将就,一方面又不沟通,两个没有血缘关系的人想要相辅相成一辈子,本来就需要聪明人的经营。
当然对于无能的男人,我无话可说,电影中的男人真的展现了越无能的男人脾气越大,一股脑子想一步登天,看到妻子借钱的一时愧疚也抵不过妹妹随意散播的谣言,还粗暴对待妻子,真的是可悲,可见女生真的要精神独立,财务自由,才能更好的有自己选择的权力,婚姻从来不是终点,夫妻没有信任,也没有珍惜,终究会分崩离析,兰因絮果不过是时间问题。
補記2013大銀幕看, 那會還叫陌生....
【B-】7.0 只因为在人群之中多看你一眼,再也忘不掉你容颜。发乎情,止乎礼。爱情最大的敌人是我们自己。多关心身边的人,不要等到危机发生才去补救。相信彼此,只要彼此坚定在一起的信心,一切风雨都会过去。重要的不是TA的过去,也不是未来,而是牵手拥抱亲吻做爱的此刻。常去关心亲人与爱人。
忘了去懂你,电影恰似电视剧。
剪辑太差,开放式结尾也太莫名其妙。
一群十七、八岁的小屁孩嚷嚷着找泪点,就这帮把脚放椅背上、满嘴跑火车的熊孩子,除非扇几个嘴巴子,否则他们永远不知道什么是泪点! 贾樟柯出品、监制
一个女人和三个男人,剪不断,理还乱的生活故事。还是那句老话,所有婚姻里的不幸,无非是互相遇到了作的人。
三星半。重庆郊外的一个小镇上的一对夫妻在匮乏而琐碎的日常生活中变得越来越陌生的故事。影片很努力透视一个家庭的困境,也试图探索其背后的社会环境,但都给人浅尝辄止的感觉。必须点赞的是陶虹、郭晓冬的演出,素颜真面,张弛有度。
1、男女主都塑造的很成功,被生活强奸的人设;2、出租车司机的设置很巧妙,是女主对这个世界仅有的一丝幻想
很多地方很不尽人意,不过又有些细节确实很对,那些夫妻间的远与近,隔阂与牵挂。
所有的争吵都合情合理 真实得很 感情从来就没有洒脱的 其实我觉得有一句话正好说反了 不幸都是相似的 幸福才是各有各的幸福
小孩都大班了还睡在大人中间,这点不好,难怪夫妻有矛盾
小陶虹好会演。
作为女作家的导演处女作,完成度不差。贾樟柯班底:监制科长,摄指余力为,配乐林强。陶虹、郭晓冬、王紫逸的表演都相当棒。优点在于情感把握细腻,细节处见功夫。不足在于某些情节的戏剧化,还有并非设置开放性结局就是好的。这些年开始有人拍人的软弱、无能、窝囊、挣扎,挺好的。
非常失望。普通夫妻七年之庠的故事。充满炽热的情绪与冲突。但犹如无名火,空洞乏味,缺乏支撑。剧情,台词,摄影,配乐均无亮点。唯有郭晓冬陶虹的表演十分努力,却不仅不能拯救影片,更显剧本之烂。与题材类似的《万箭穿心》差距巨大。不该错信贾科长。PS.郭晓冬现在是中国第一性爱戏男星么…一星半
唯一缺点是戏多,其他都挺好,尤其是演员,对婚姻和世俗的关系把握到位
陶虹10分演绎——如同纪录片一般的随意与从容,高清晰度高力度表现!我搜罗了回忆中的一些影视片段,回忆她的那份韵味,也是位列影坛一流的,回味无穷甚于周韵。这部片子除了演员挖掘与表现略欠,整体架构不够凝聚、内容块儿联结不够强,其实很不错了呀,对90年代末的街头寻常家庭的展示简直1:1的还原,处处看得到我的父母和那一代人的身影。7.8
我一直讨厌套独立电影公式的文艺小片,这和那些奥斯卡系影片像命题作文一样,再加上个稚嫩的导演,毫无新意,也毫无想象力,有的只是经验和习惯。当他们把故事套进类型模板,就像命题作文,模具量产,剩下的就是把镜头拍出来,然后堆砌到一起,就像一个又一个镜头组合而已,这类文艺片真操蛋。★★
男主角真是招人烦,女主角更是没啥个性~
一部没有结局的电影 电影想要去表现的主题就是夫妻之间再也普通不过的生活 没有感人肺腑的爱情宣言 没有浪漫的山盟海誓 依存的是人性之间再也普通不过的爱情 影片对于人物感情世界的刻画惟妙惟肖 一切故事发展内心世界的变化都在事物本身的发展为前提 同时也告诫我们应该珍惜爱情 不要等到失去时才后悔
頗有陰暗風格的清新,作為導演處女作,它比近期大賺的韓寒有風格和誠意,也比韓寒有內容和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