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彻底崩溃
如果不是因為一些怪事,我是死也不會去看這個電影的。一聽這個名字就讓人暈。我不得不說,奧運后,我對北京嚴重的審美疲勞了,那段時日相當的不堪回首啊。每天打開電視,聽見的是北京,看見的是那些個故宮,天安門,頤和園。。太暴力了。所以這種片子,要我死也會放在奧運前上的,至少大家對北京總有多些美好的意淫。
看到電影更是讓人痛不欲生。我怎么覺得導演很自戀啊,總覺得自己的對當今世界的政治經濟指點下江山。然後不斷的讓我們懂得原來在小美攻占巴格達前,世界各國人民的各種不同觀點。噢。。原來想給咱上上世界政治經濟史。。。拜托您也稍微下點功夫,給點看頭,我記得那次看紀錄片《幼兒園》的時候,那個幼兒園的小夥子已經給咱講的非常明白了。也不是說我不愛看對白。比如說《before sunrise》里那樣你多少帶點腦子撒。我覺得導演侮辱了在電影院里看這個電影的四個非常怪異的小孩的智商。這讓我想起了我的姨婆,姨婆八十多了,十八歲從鄉下去了杭州,暑假的時候我們去她家探望,姨婆很開心,吃飯的時候,把一片肉很小心的放在我的碗裡,說,多吃點,家裡吃不到這個的。哈哈。。還有在長城很生動的用英語講了長城的歷史。或者這個電影是給american看的吧。在中國發行真是個錯誤。
還有那些個群總演員。想起來我就心疼那五千萬。怎么花的真是。個個木在那裡。看相聲。還有或者我的審美有問題,胡婷婷真的沒發看。
還有那法國的那段。真夠唯美的。還唰來個回憶。忒復古了。接受不了 。挺說導演喜歡飄那類的電影哦。。
就是想不通,你幹嘛要把一部這么。。電影加那么多的“時事政治”。這是不是叫眼高手低?(第一次用這個詞,有點緊張)。
最後你要加段廣告吧,也沒啥。可是也得稍微來點情節過度下吧。什麽叫去雲南找人。。沒看見。老太太說來了肯定到瀘沽湖。。(莫非去瀘沽湖做野人去?)然後男主角站在瀘沽湖畔不停是眺望。一片美景在眼前展開。多少有點邏輯吧。太跳躍了,我們老年人接受不了。
這樣花錢不好,不能拉動內需,不能救世。
還有啊,這個電影怎么沒個宣傳的?要不是百度搜,我哪找去哦。給了李連杰一百萬也不網易下,真是浪費啊。
搞個萬達還整天把電影放在早上十點。整個電影也沒個兩點,連噱頭也無。讓人心寒。
哪有這么燒錢的。強烈建議導演以後不要拍片。
要拍也拍宣傳片。看那景選的。。。
很激動。沒意思。發泄下。
2 ) 《北京等待》:一无是处的假洋鬼子影片!
这次我没有为我能够享受到一场“包场”电影而感到庆幸,当电影结束之时,我感到这空落落的电影院里只有我一个人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地处福州市中心的几家电影院甚至没有购买这部影片拷贝,这简直是个极其英明的决定。因为这部电影既带不了任何的商业价值,也无法带来所谓的心灵震撼,简单来说,这是一部无论从感官上以及心灵上都没有让人掏钱买票的理由的电影。一些“业内相关人士”认为“这是一部把思想艺术和商业市场结合得很好的电影”,看来我是永远无法达到他们如此的高度,居然能从这样一部充满无数俗套的三流爱情故事能悟出所谓的思想艺术,更谈不上商业市场。一个新导演的片子应该给予一定的宽容,而我也找不到对这部电影宽容的理由,事实上我在电影院里屡次将我的手机当成了遥控器,急切的寻找“快进”的按钮。
英语泛滥的崇洋情结
有这么一种人,在海外呆了几年回来,就恨不得将自己的梦话都变成英语。而这部电影,几乎就是专门为这样的人所准备的。
我在看电影时,已经不断的在寻找全片使用英文对白的理由,比如男女主角分别是属于不同的国籍,用英文对白也是应当,影片中有许多的外国人,用英语对白也是应该,但看到一个个黄皮肤黑头发的人也操着一口流利的英语唧唧歪歪的时候,我几乎难以忍受了。就算两个中国人在海外呆过再长的时间,估计也不会装B到连唠嗑都要用上英文,似乎操着一口流利的英文就使得影片中的几个角色俨然就是跨国公司的金领一般。当女主角终于开其尊口说了几句中文之后,我彻底崩溃了,原来这个女主角不会讲中文。这究竟是导演为了迁就演员还是导演压根就没想过拍一部中国电影而故意找个蹩脚演技的假洋鬼子来演戏——我当然更倾向于后者。影片里口口声声说这个女主角来自云南偏远的山区(据说是摩梭族),拜托导演,你不要用这样的手段来黑我们通过自己努力而走出山区并成才的云南籍女大学生!
我想,同样的题材如果交给一个真正的老外去拍,里面出现的中文频率也比你这个假洋鬼子导演的片子多上百倍。
故作精英的装B倾向
在影片开头那段冗长的酒吧戏中,那群来自世界各地的中年男人就让我有了走出电影院的冲动。导演让这些男人用极其啰嗦的语言以及做作肢体动作来反复表现一种所谓的北京精英的酒吧生活,当那些演员用一脸朝圣的表情品酒,并用流利的英语说着那些不着边际且做作的台词时,我宛如看到一群龙套演员在三流广告片中憋着劲演绎着上流社会来“完善”广告导演那老套的创意,同广告所不同的是,那些演员推销的是三流产品,而这些演员则是在推销着一部不入流的劣质电影。可以说,这几个男人一齐出现的桥段,也是这部电影最最让人难以忍受的时候。
纵观整部影片,其剧情以及角色的设置,几乎就是国内三流偶像剧的翻版,纵然加入了如伊战、非典这些国际真实事件,也没让这部影片显得有深度起来,相反这些事件反而成为了影片中装B的元素,于是我们在酒吧,车内看到的都是英文电视台以及英文广播,所有包含中文的信息似乎都让导演觉得有伪其精英本质,或者说,这些中文都成为影片装B气氛的绊脚石,必须除之后快!
粗糙低劣的剧情技巧
外企女白领、失业女白领、大企业的儿子、绝症(影片中是先天性疾病)、失去爱人、榻前生情……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一出三流都市爱情片的元素。导演张伦将上个世纪的中国人才会盲目憧憬的异国恋以及对所谓外国人和白领的莫名崇敬搬到了一部故事发生在二十一世纪的电影中,我只能说,这个假洋鬼子太低估了中国人的审美观。他以为简单的开几部好车,进出下写字楼便是一部现代都市影片,这太小看都市影片了。这部影片里所呈现的都市感甚至不如几年前《爱情麻辣烫》来得更为强烈,纵然影片中是个人都操着一口流利的英文。这部根据蹩脚的三流爱情故事而拍摄的三流影片,甚至不如内地的偶像剧来得赏眼,毕竟后者的演员还有一群操着一口流利中文的帅哥美女(还是纯国产的),而不用像《北京等待》中那样,是个女的,都要把自己往美女上演。
除了画面更有质感之外,这部影片不仅从剧情上仅仅是个低劣电视剧的水平,就是电影技术方便,也如同这部影片的故事以及表演一样平庸。这部电影的画面、剪辑等元素所呈现出来的感觉,和内地三流电视剧的水平几乎没有什么区别。
直到我走出电影院,我也找不到一丝一毫让我喜欢这部电影的理由。
见缝插针的幼稚政治
《北京等待》,几乎和北京没有太大的关系,这个故事放在任何一个城市都可以,我甚至诛心地揣测,选择2008年推出一部以“北京”之名的影片,是否有借奥运之嫌而骗点票房的嫌疑?当然,这部影片和奥运是完全没有关系的。“北京”在这部影片中如同“伊战”、“非典”一样,只是一个被导演张伦用来遮掩他这部影片低劣本质的遮羞布之一。或者说选择“北京”这个地方只是为了兜售他那可怜却又幼稚的政治观念有了一个比较合适的客观环境?
两个人跑到长城,中国姑娘就迫不及待的开始痛诉2000年的封建社会,伊拉克姑娘和美国小伙做爱前还要互相控诉下对方的政府,酒吧里的那群B男喝口酒也要对伊战胡扯几句,“美国人是为了中东的石油才攻打伊拉克”这样是个人都知道的事实居然会在影片中让一个老外如梦初醒般喊出来。而这些动不动就感怀天下百姓的男女角色口中所絮絮叨叨多是报纸以及电视上的老生常谈,我不明白张伦导演是否真的低估了中国百姓的智商?因为电影中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现挑战我们智商的台词和情节。
一方面他在见缝插针的兜售他那可怜的政治观点,而一方便却又迫不及待的拍中国的马屁,就如同前文所说的,张伦如此在影片中批评美国政府赞扬中国,是否就是为了能够在2008年这个特殊的年份获得更多的支持?
今年最烂的没有之一
如果正如导演说是筹备了二十年才拍了这部电影,那对此我对张伦感到的只是可怜,纵然憋了二十年,也仅仅憋出了这样一部低劣的影片出来。这只能说明张伦你实在没有拍电影的天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二十年拍出一部烂片尚且不如一部拍了十几天的粗制滥造的B级片来得更有价值,毕竟后者的投入产出比远远高于前者,并有可能产生更多的票房。
毫无疑问,《北京等待》是我今年在电影院看得最烂的影片,没有之一——而且我相信剩下的两个月里,我要在电影院里看到比《北京等待》还更一无是处的影片的几率几乎为零。
3 ) 搞笑评论:一个美国人眼里的北京等待
我从美国来北京时间不长,但已经看过两部电影。一个是《画皮》,一个是《北京等待》。后一个叫狐狸的中国朋友请客看的。虽然这个朋友叫狐狸,但他并不能变成《画皮》的性感美女小唯。非常遗憾。
看完《北京等待》之后,狐狸说,这个片子实际上是给我看的。我说为什么,他告诉我虽然这部片子是在中国拍的,并且叫作《北京等待》。但它和以前的电影都不一样,它是给全世界人民看的故事。并不只是因为电影都是英语发音,也并不只是因为所选用演员大都不是土生土长的中国内地人。他说,你会比我更对这部电影着迷。
是的,我很多次被震撼了。长城的雄伟让同一部片子里的埃菲尔铁塔显得锈迹斑斑,后海胡同的味道让巴黎的街头显得宽阔却冷清,天坛、颐和园、十三陵、香山……都让电影的名字有了特殊的含义。我想,每一个到过和没到过的北京的人,都会认为这个名字是为他们起的,他们相信,北京在等待他们。而他们也非常期待着,在北京与电影里看到的这一切相会。当然,更让我们震撼的,还有云南的风景,群山之间的浩荡水面上的三艘小船,所带来的视觉享受并不比《特洛伊》里无边的舰队逊色。当然,北京的味道并不影响了它作为北京大都市的一面。高楼大厦、现代化的办公环境,都让你感觉到这个城市,是一个国际之都。他们的医生都说着流利的英语。
走向现代的当然并不只是北京。整个中国都在给全世界带来安全感。相反的,看看我们美国,成了一个怎样的角色!在这个爱情故事里,美国人的角色非常尴尬。一个叫美国人乔治和伊拉克美丽女子狄亚娜的爱情,因为美国政府发动的战争而毁灭了。而中国人,成了两个异国情侣相约会面的地方。然而,美国人到了中国,但伊拉克女子,却没有能到达这个他们安详之地,没有在中国实现他们爱情故事的圆满结局。
如同,狄亚娜所说的,伊拉克和中国都是有着古老文明的地方。但是伊拉克在现代却迷失了自己,最终被美国趁机蹂躏。但中国,却依然在世界上屹立。她和乔治讨论了这个问题之后就上床了,并没找到答案。但在长城上,中国女子朱迪,在她对长城的评价上,却给了我们答案。她能那么如此客观地看待中国古代的文明和现代中国人的心理变化,充分展示了一个古老民族在新时代的审慎和清醒。这大概就是这个民族再次崛起的原因。
我想,这是这个电影带给我,一个美国人,最重要的感受。
好莱坞电影曾经广泛地影响着全世界,包括中国人。但如今,他们的电影也开始了国际化路程。全新的视角对他们来说是新鲜的,但却很快就适应。他们会更成功。我相信。
I love Beijing!
I love China!
4 ) 《北京等待》谁的菜?
首映式搞得挺排场,500多座位的橙色大厅过道上满满都是银。李连杰,高圆圆,王小帅,陆川等圈内人士都来捧场了,陈楚生等媒体伙伴也来参与了,内容古今结合,背景中外合作,一切看起来挺美的。
接着看电影,叹服不已果然是传说中的雷片呀。不得不拾人牙慧概括这部电影:一个王子与两个异族灰姑娘的磨叽旅游三角恋。三角恋故事发生在03年,美国打了伊拉克战争,北京发生了“非典”——男猪自然是现代版王子乔治在法国与伊拉克国家博物馆馆长的女儿娜迪娅(全片唯一靓点)相爱,伊拉克战争爆发,娜迪娅不得不回国时候,留书约定战后和王子在北京天坛回音壁大喊三声“娜迪娅”就能见面(别问我为什么喊,问导演编剧去)。而王子在北京等待恋人的时候就在红男绿女冷冷清清的打工酒吧认识了来自云南丽江泸沽湖的摩梭族姑娘朱迪(这个摩梭族的名字很国际接轨滴说),于是,剧情在爱来爱去和跑来跑去中吹出了梦幻泡泡。
爱情+战争+灾难,这大概就是编剧眼中奥斯卡经典爱情片的特点么?远有《卡萨布兰卡》与《乱世佳人》,近有《英国病人》,看来只要加上这些元素,什么样的剧本至少都可以升华到大片或经典片的范儿了。导演原来就是一位成功的商人,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用爱情和王子灰姑娘来吸引女性市场,用战争时事来吸引男性市场;用酒吧和旅游风景来吸引上班族,用政治文化冲突来吸引小知识分子……..同时,我们可以注意到影片的华人演员基本都是非大陆演员,英语很地道,华语也很“地道”;演技完全依托剧本和角色定位,保证不会有游离的火花;男主角很适合作为全球通用标准王子--年少英俊绅士体贴关键时刻有成功爸爸站出来;女主角的外貌很兼顾大中华+主攻欧美市场(BTW,女二号应该是负责台湾市场的吧)。这样的元素搭配中外雅俗共赏,男女老少通吃——至尊宝诞生了。
导演说他在此片中向《罗马假日》、《卡萨布兰卡》等经典爱情电影致敬。所以观众可以成功的在一场电影里领略到上个世纪数个经典桥段+旖旎美丽旅游广告的混合加强版本,甚是超值。故事剧情稳扎稳打,把冲突和高潮统统控制在一个认知风险范围内,绝对不影响观众消化爆米花和小睡休息时间--至少我附近那位大叔鼾睡醒来后,不需要问朋友“那个谁谁谁怎么样了”,想来喜爱韩剧的女性观众,也同样喜欢。能让观众看懂故事情节,这是近几年中国电影做的最棒的功课,君不见《英雄》《无极》都说的非常清楚,为了观众更容易看懂,剪刀手还辛苦负责的把《大块头》《无间道》《文雀》这样的过于玄虚的电影整理成适合神州观众理解的快速入门作品,能够紧跟这样化繁为简的潮流,这对于一个第一次做导演的人来说,还是不简单的。
电影的结尾女主角自动失踪了,男主角寻遍全国也没有结果,导演说这样的悬念结局是为向《卡萨布兰卡》致敬,但以之前的瞎猜看来,这是一次向好莱坞式续集伏笔结尾的国际惯例靠拢的成功体现,不过,有没有下集恐怕只有上帝才知道的了。
最后,罗列几个雷到偶的地方:酒吧论菜男,长城历史政治课,伊拉克博物馆,酒吧和女猪家2003年的大平板电视. 金鸡电视台(刘长乐一定很乐),鸭王饭店,药迷女猪,口罩宫女上菜,国贸的同款项链....
从来没关注参选奥斯卡的底线到底在哪,也许就在这一部吧。
5 ) 编导放下给广告部乱来的极品
我善意化地把此片创作人员设想成自己,一个有很多话要讲,并在想象中有了清晰版面呈现的编辑。
接着盛大的支持场面开始了,宣传部、奥组委、市委、广电总局甚至外交部纷纷将此列为重点项目,但一毛不拔。拿着这些大名头,赞助商源源不断地找上门来,甲壳虫、奔驰、LV、卡地亚……纷纷要求至少5秒钟的镜头植入。这还不够,丽江市委宣传部、法国旅游局、工体MIX都给出地盘打上软广。
如同操作一个大选题时,主编、美编、经营人员什么的都插上一手,这时责编经常的选择时,他妈的,你们愿怎么来就怎么来吧,老子赶快敷衍完走人。
估计本片编导就是面临此等窘境。
毫无经验的演员想怎么表达喜怒哀乐都是他们的事。
于是我们看到了一部植入广告大杂烩的烂片!
6 ) 很不幸看了这个电影
由于前天豆瓣无法访问,没能看到这个电影的评价,很不幸看北京等待这部电影。敬请各位珍惜自己宝贵的时间和精力,不要在这里浪费了
这是飞机上放的电影,让我记住再也不要相信国航的品味。
不看你后悔。
中国导演,四个主角分布美国、英国、伊朗、马来西亚,这是为了搞笑么
口阿口丕
还好,有点假~
为什么没有0星?!
我真佩服自己 敢问自己是有多空虚 硬是撑着把这部巨雷垃圾看完
导演可以去死了。
慕名观片
神秘的女主角要多少钱一晚?
情节相当的老套,女主角相当的不咋的,爱情更是无聊到了极点。
大傻B片!!见过烂的,就他妈没见过这么烂的!!!还他妈拿奖,我操导演他全家!!!无敌傻B!!!
有负星吗!我的个GOD!!从来没看过这么雷的电影儿,从电影院里出来时候,已然外焦里嫩了,谁说这片儿要竞争奥斯卡的?就说奥斯卡评委都是些奇怪的老头儿,但人也不是瞎子啊!!
很不幸,我和我喜欢的人一起看的唯一一部电影,竟是这部烂片。。。。!!!
没能耐看完
好吧,我承认我是冲着所谓的泸沽湖才去看的...结果就个结尾...非常搞不懂的是,明明讲的是在中国偏偏英语都讲的TMD那么好!什么话都要用英语说吗!
手欠去下载!我有罪!
差得要死,飞机上看的
导演编剧肯定一水儿是国际政治系毕业的。
起初看片名还以为是文艺片,结果发现原来是瘟疫片,几个女主敢不敢再丑的惨绝人寰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