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9+1》:30岁没有男人的单身女人,到底可不可以活下去?!
好久没有写字了,把粤语版的《29+1》看了第二遍,写了这个影评。
前两天在准备搬去厦门。两天在深圳、香港跟在认识的好朋友告别,跟一个哥哥开玩笑说,如果你不开心的时候可以看看我的朋友圈,好像我的实况报道。不开心的时候就看我播报到哪里了...哈哈(因为我比较喜欢发朋友圈)。就好像《29+1》的电影中黄天乐说的一样,有得时候你会觉得自己什么都没有,于是就选择一种东西把自己的每一天记录下来,回头看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29+1》改编自彭秀慧执导的香港同名舞台剧,讲述了即将进入三十岁的两位女性,在面对30岁来临的困扰时的不同人生态度。电影很文艺,讲的也都是女性在生活中会经历感受到的。(BTW,个人觉得周秀娜真的是挺漂亮的,而且演技越来越好了。)
三十岁的林若君是中产阶级职场女性的代表,性格坚强、独立、美丽上进,又得到公司老板的器重而升职。看似表面把人生掌控很好的她,在面对爸爸过世,男朋友心不在焉的爱情,第一次感受到人生的失控而不知道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
三十岁的黄天乐,一个长相胖胖的天真活泼女孩,在唱片店里卖了10年的唱片。在三十岁得知了自己得了乳腺癌而想要开始谈恋爱、完成自己十几年想要去法国旅行的梦想。
不知道现实是不是真的有林若君和黄天乐这样的性格和故事的人存在,但我觉得每个女人都要学着不去依赖工作和爱情、也都有一个“黄天乐”去值得发掘。
林若君说自己从小是一个很独立的人,后来发现其实自己是一个很依赖的人,依赖工作,依赖和朋友去吃饭、就依赖睡觉。总是用各种各样的事情打发剩下那些无聊的时光。当剩下自己一个人的时候,反而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喜欢什么。工作和爱情好像是这些女性们用来填满生活的两件利器,没有合适的男孩子恋爱,或者觉得男孩子靠不住就会努力想要赚钱,可是钱赚到了,职位升了,其实最后生活也就那样了。工作和爱情真的可以给女性的生活带来更多的意义吗?
电影中用黄天乐乐观的口味问“三十而立”“立”是什么?应该是“三十而下”吧!三十岁倒下,身体检查。是啊,“三十而立”的“立”到底是什么呢?就算有钱、有房、有车、有家庭?三十岁的生日的那天也不过是人生中最普通的一天。就算没有,也其实都没有什么所谓,因为每一天都是人生的倒计时,有一天我们最终要和这个世界说再见。
《29+1》的电影真的很文艺,用对比的手法给我们展示了两种女孩面对都充满问题不同生活,面对不同生活的态度。导演可能也是想让更多的女孩们,跳出“30岁盒子”的标签,看到生活的更多可能性,最后找到我们自己。
用我今天才看到朋友的ins的一句话结尾:Over my life I have met ordinary and extraordinary people. Those who are extraordinary are those fully themselves. (我的一生见过寻常人和不寻常的人,那些不寻常的人是追寻到自己的人。)
2 ) 三十而立,我很快乐
当你的生活被工作塞满,甚至忘记了如何独处。
当你每天只能喝红枣水养生,却不敢尝试红豆冰的爽感。
当你清晨起来又发现多了一条皱纹时,你觉得整个人生都完了。
这是三十而立的女人都会面临的问题,同样,这也是电影[29+1]探讨的主题。
电影分为两条线,一条是周秀娜饰演的林若君,一个典型的都市白领。
一面忍辱负重,一面与相恋多年的男友面临七年之痒,却因理念不同分道扬镳。
电影的另一条线是郑欣宜饰演的黄天乐,极为平凡但人如其名每天活得都很开心。
作为同名舞台剧改编的[29+1],在电影语言处理上虽然偶显稚嫩,但贵在感情真挚。
你甚至可以隔着银幕感受到,导演彭秀慧那种单纯而坚定的情感。
电影中的两条线尤以林若君那条处理的完整。亲情、友情、爱情包括职场状态都有所涉猎。电影有几个手法处理的很微妙。
首先是时空错位剪辑。
比如,林若君面临刁难自己的女客户时,电影剪辑出两种情景,一种是她假想的画面:和客户撕逼赢得尊严;另一种则是现实生活中她不断向客户委曲求全。
这样的情景,想必所有上班族都有所经历。这虚实之间的对比,愈加令人感触在忙碌的生活中,工作到底是否要左右一切?
除了剪辑,周秀娜此番的表演令人眼前一亮。
在观众以往印象中,周秀娜是性感的代言词。但这次,她努力脱掉性感小猫的外衣,每一次情感发力时,对情绪的拿捏都比较到位。
时而女强人,时而撒娇任性,时而流露出坚忍的目光,性格转换自如。
除了剪辑、表演带来的小惊喜之外,电影对于生活细节的真实呈现,也会让观众完全代入到自己的生活中。
开篇林若君的朋友忙着结婚,为大家赠送喜帖里面包裹着精美的西饼,而彼时的林若君内心os的却是:送什么西饼,奔三的女人不应该送点面膜吗?
真是一语道破天机。
电影在林若君的故事中融入了更多现实成分,而相反黄天乐的故事则过于梦幻。
这也是本片问题之一:过于煽情。女导演煽情起来也是很难抑制住情感。
很明显,黄天乐的出现更像是辅助林若君的成长而存在,这个人设显然过于单薄。
而黄天乐在遭遇生活重创时那种天真,电影也并未做出合理解读,难道只是性格使然?但现实生活并非那么简单。
而那些拍照,独自旅行的梦想又显得幼稚,好在导演并没有给观众强加励志的嫌疑,可能彭秀慧就在生活中就是这般单纯美好吧!
我在看片时,同场的很多女观众都看哭了,这说明电影真的做到了“共鸣”,虽然每个人的共鸣点不同,但能戳中人心已经实属不易。
3 ) 有的男导演只看到了你的罩杯,而女导演,看到了你罩杯下的乳腺癌。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都市焦虑
三十而立VS三十而下
不知是不是只有女性对年龄敏感,30岁就像一个诅咒,令多少女人闻之色变。林若君身上遇到的问题,可谓是都市轻熟女在这个年龄段所可能遭遇的问题的集大成者:升职、婚恋、住房、父母养老。所有曾经美好的、值得憧憬的,或者井然有序的,仿佛一夜之间都坏掉了,让人糟心。但是坏得好像又不够彻底,没能让你想都不想就把它处理掉,反倒是看上去还不错,或者丢掉代价太大,总之,你进退维谷,百思不得解。
以前大学同宿舍的同学跟我说:一个问题,你要是3分钟还想不出答案,就不要想了,因为再给你30分钟,你还是想不出来。她这句话,拯救了我的拖延症。让我可以在做方案无思路时,果断换脑做其它,调整好状态,倒是水到渠成的做完了方案。
后来的后来,我又听到了一个说法:一个东西,当你不知道究竟还该不该要它,那就——不要。也许有偏颇的地方,但在放在这部电影中,还真是再合适不过了。男友该不该和他分开?分。工作是不是该辞掉?辞。
都说三十而立,就是这个“而立”,倒逼得人紧绷到“瘫痪” 。时移事易,三十而立,这个上古时期遗留下来的产物,真的应该在现代语境下,好好推敲。古时的人们,十七、八就谈婚论嫁了,成家后立业,拼搏了十来年,自然可以而立了。但是现代教育制度下的人们,大学毕业已经二十二、三,如果再到硕博满街的大都市,三十岁时才不过工作几年。古代的婚姻凭父母、媒妁之约,好赖都已成定局;现代的男女们,在花花世界里,一边孤独一边狂欢。更不用提这丧心病狂的房价了,租房搬家,拎包入住,才是都市标配。
所以,三十,没得可立。
成不了家,立不了业,双亲在,而远游。我们,是被时代抛弃的巨婴。
29+1的你,焦虑吗?嘴上说不焦虑的你,转身就倒在了出租房里冰冷的地砖上。
转回来,说这部《29+1》,导演是彭秀慧,香港女导演。女导演镜头下的女性都美出了一种独特的味道,包括还在档期中的《神奇女侠》,也是女导演。女性导演塑造出的女性角色,不但视觉美丽,还赋予她丰富的精神特质,坚强的、或者脆弱的;聪慧的、或者矛盾的。对于女性情感的捕捉与刻画也无尽的细腻,不会让你出戏,会让你在银幕中,看到自己。
有的男导演只看到了你的罩杯,而女导演,看到了你罩杯下的乳腺癌。
想哭泣的你请尽情哭泣,我明白你的焦虑。请拥抱你的焦虑,面对你的内心。看淡得失,找回自我,明白有舍有得。选择了,就全力以赴,尽力了,就愿赌服输。这才是你真正的三十——“而立” 。
“Men always gone, but girls still here.”
4 ) 《29+1》AR30女人心事
30歲對女性來說是一個心理關口,但電影《29+1》描述的女性心態卻不限於剛剛步入三十代的女性,應該說是整個AR30吧?不單純是年齡上的轉變,而是面對與周遭年齡有異、親疏有別的人各種關係變化,或者焦慮?
《29+1》是同名舞台劇改編的電影,雖然未看過舞台劇版,但感覺到電影保留了不少舞台劇味道,例如不時讓主角向觀眾說心聲、描述上班壓力時的眾人一起敷面膜、與老父超越時空及空間的對話…等等,但舞台融入電影的技巧蠻流暢,令人看得舒服之餘,更能投入與女主角林若君同喜同悲。
據說舞台劇版的林若君及黃天樂皆由同一人飾演(彭秀慧,同時亦是電影版的導演/編劇),而電影分別由周秀娜及鄭欣宜飾演,雖然失去了兩生花的意味,但視覺上兩位外型的差異卻能夠令故事更令人玩味。
事業型女性林若君擁有人人稱羨的工作,但背後卻是跟男友感情失調、與父母疏離、與同事產生年齡及階級的距離…「性感女神」周秀娜收起身材演繹「外強中乾」的林若君,看著她如何一步步被現實壓迫至面臨崩潰,又如何被樂觀率性的黃天樂觸動到豁然開朗,有點意外周秀娜頗有大將之風,能夠駕馭這個角色及整部電影。
相比之下,中段出場的黃天樂天真傻氣、樂觀積極,但內藏令人哀傷的秘密,剛好跟鄭欣宜本人經歷有重疊的地方(連戲中密友babyjohn也令人想到她的真實好友許廷鏗…),而且化了淡妝、戴粗框眼鏡的她亦見討好,除了聲線略作狀外,整體上仍然是討人歡喜的角色。到最後兩人「超越現實地」在巴黎鐵塔前相遇,觀眾亦會不禁心有悸動。
故事發生在2005年,雖然沒有近年港產片熱愛的政治衝突元素,但無論是張國榮的《日落巴黎》、林若君男友(楊尚斌)扮黎明唱歌哄她歡喜、懷舊唱片店的《花樣年華》簽名海報等等,亦能呈現出曾經令人心醉的香港,心頭意外一暖。
5 ) 無非唏噓
幾乎每年都有一兩部讓人驚艷的港產片,今年意料之外的是周秀娜居然這麼會演戲。
整個觀影過程,寥寥的幾個觀眾,安靜得能聽到鄰座的呼吸聲。很多抓心的細節,大家都很節制的控制住漸漸沉重的鼻息。
三十而立,對當今都市的普通民眾來說簡直就是個笑話,三十歲面對的是日漸衰老的父母,日漸高企的生活成本,日漸沉重的工作責任與壓力,處處都是可以壓垮你的最後一根稻草,你變得精緻而謹慎,變得努力而乏味。雖然很多雞湯教育我們人生的成就不止一種人生的追求不該只局限於成功,但是,回落到生活層面,我們並沒有太多選擇。
我以前拍拖不會哄人,經常只會說“開心都係一天,唔開心都係一天,咁點解要唔開心喇?” 往往說出口都覺得有點心虛。
電影散場出來,發現剛好下過一場大雨,城市的悶熱沒有一絲的消減。有趣的是,剛坐上出租車,電台播了一首《我的未來不是夢》。
6 ) 故事不同,但伤口相似
很久没有有感而发到要打开电脑认认真真地记录此刻的思绪和感觉。
也许早就不流行再像当年一样在blog和空间里洋洋洒洒,总认为这样是矫情。
现在的票圈主流都是寥寥数语再配个图,不泄露自己的真情实感,保持神秘感才是成熟。
可人都总有不吐不快的时候,都总有渴望表达和宣泄的时候。
这一篇,与其说是影评,也许更像是自己的心情日记。
2017年6月6日,看的是彭秀惠编剧、执导的《29+1》。
彭秀惠也许在导演界还是稚嫩新人,但早已是舞台剧界的老手。
全片舞台剧气息浓厚,很多细节草线蛇灰、伏线千里,运用的长镜头意味深长,加上恰到好处的配乐,倒不太像电影了,反而有点像音乐特辑,即使情节薄弱,但感染力惊人。
故事情节很简单,就是2个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女生,准备经历三十岁的故事。
女主角林若君,貌似什么都有,有身材与美貌、有疼爱自己的父母、有处于上升期的事业、有相恋多年的男友、有聒噪可爱的中女闺蜜。
可仔细想想,父母啰嗦絮叨、工作营营役役、男友貌合神离、闺蜜日益疏远。用她的话来说,她就像刹那间一脚踩空了楼梯,父亲过世、辞去工作、与男友分手,忽然就什么都没有了。
相比之下另一个女主角黄天乐就逊色多了,也许是心太广、所以体很胖、父母过世多年、事业十年无成、身边只有七岁就认识的一个好朋友张汉明、两只龟和一堆黑胶唱片。
可她总是这么快乐,哪怕有癌症三期,也比林若君快乐太多太多。
2个女生之间的氛围对比实在太过强烈:林若君散发的都是负能量,痛苦的得让人不忍直视,而黄天乐的片段则太过阳光幼稚。直接运用这种过分的割裂,也许是因为导演想述说的并不是两个不同的女生,而每一个女生身上的光影明暗,是一种“一体两面”。
看电影的这一天,离30岁很近很近很近,近得都不敢去数到底还有多少天。
只知道每一秒都在倒数,那种无能为力,简直发呆一秒都是在犯罪。
小时候觉得30岁就是中年人了,马上就要轮到自己了就会隐隐有点大限将至的急迫感。
就像是考场上,交卷时间马上就到了,别人都从容交卷了,只有自己手心还握着汗津津的笔,竭力思考着剩下3道不会解的数学大题。
真的好想问问每一位已经经历过三十岁的女性,当年此刻的她们是什么样的心情。
是无所谓、是期待、还是害怕?是从容面对还是惊慌失措?
电影中林若君说的那种难受的流泪法,就曾经有过:泪水不停流过脸颊、经过下巴、落在心口、滴在地上。原来有人理解真好,光是这样就足够令人感动了。有时候有共鸣,也许并不是故事相同,而是因为伤口相似。
三十岁是一个阶段的终结,成人世界无所不用其极地向你演示这个社会的运作方式是多么残酷。看着身边人的角色不停变换,为人夫妻、为人父母、几乎都站稳脚跟。与之相比的自己,明明也努力做好每一分钟,但结果偏偏不能如意,生活没有想象中的顺利幸福,心灵更是苍白迷惘,内心空虚得好像从来没有盛载过任何实质的东西。根本都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为了什么而活。甚至发现无法和人好好相处的原因极有可能是因为,连和怎样和自己好好相处,都做不到。
土星围绕地球一周需要三十年,这个周期被称之为Saturn Circle。每一个人踏入三十岁的前2年,都会受土星影响而作出改变,也许是受到挑战需要面对、也许是遇到阻滞令人恐惧。
从来都不相信星座,总觉得这些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东西早已被玩烂成肤浅无知的迷信教条。可对应Saturn Circle,回想到这2年的境遇,又真的可以说得通。不想再回忆和复述自己经历过什么、有多惨、有多难受,毕竟生死之外无大事。每个人都有他们自己的priority,有选择就有代价,也许只是恰好连续选错了而已。而这些经历是宝贵的,它会让人反省自己的所作所为、会令人知道自己从前有多么不堪、会让人学习宽容和忍让,还会让人体会到什么是“他朝君体也相同”。
如果我们都是需要通关打大Boss的超级玛丽,那么作为一个撞过煤气阀而侥幸全身而退的人,我大概已经额外奖多一条命了吧。
希望用这一项难得的bonus,把之前发生的一切都折叠打包好,放进抽屉里,然后好好渡过人生第一个Saturn Circle。
其实人生每个阶段都是由零开始。
别害怕,从新出发。
Around30的女性物语。一开头工作日的描述简直太写实,开头就透着让人喜欢的气息。周秀娜的演技、故事的节奏、几首恰如其分的剧中曲都大大提升好感。看完满脑子《早班火车》循环中
前半部分真是做的不错,有点举重若轻,却也让人印象深刻,录像带带入的黄天乐那个故事转折其实也不错,但随后的故事就变得有点整体尴尬和若即若离了。黄天乐始终是一个活在日记本里的人物,缺乏直接交流,因此所谓陌生人之间的那种影响淡了。所以,美丽的林若君和乐天的黄天乐,你来选的话,你选谁?
三十而立的“立”,说的不是性格独立不依靠别人、不是建立社会属性(事业、婚姻..)标签的堡垒、不是站经济基础上的独立,而是成为一个不需依赖工作物质伴侣社交来证明/逃避与自己独处时的不知所措、清晰坦诚而完整的自己。不管三十前后,幸运银幕内外的我们都懂了,而多少人终生也不懂/害怕成为自己。
还是太标签化了,好像女人不是事业奋斗型,就是乐天傻乐型,这还是出自一个女导演之手,对自我认识的衍化还停留在10几年前,可惜了。。PS:周秀娜不错,有望来年金像奖拿个提名。
为什么影视剧中的胖子一定要开开心心,为什么影视剧中的绝症患者一定要坚强乐观,让得了绝症的、三十岁还没有过恋爱或性生活、只能请求唯一男性好友摸自己胸的肥胖女性做乐观派代表,太残忍了吧。
应该是舞台剧基础的原因,竟然算是近期看的比较惊喜的小众港片,关注的话题也很女性,估计女观众会更有共鸣吧。周秀娜表现也很好,意外发现她竟然会演戏。相对来讲郑欣宜条线略弱,个别部分比较形式,整体还不错。
能明白郑欣宜的角色对于林若君的心境转变甚至是电影的主题表达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但这条线仍不大喜欢。更满意前半段剧情,那些失落和迷茫的段落,尤其是周秀娜的表演看着非常舒服自然,后半段较俗,关于释怀的部分说服力不足,或者说有点理想化,不过片尾响起《由零开始》时机很对,有感动的力量。
即使离奔3还有距离,即使是男生:但对刚走上人生拐点的我,这个故事却能如此感同身受,数度想在影院里大哭:天乐部分有点弱,但欣宜回忆妈妈(理解为肥姐)、Leslie还有黄家驹让人动容。若君的故事,会让人感叹一个演员能遇上好角色有多么的重要。我爱彭秀慧,更爱认真表演、朴实无华的周秀娜。
粤语版,话剧改编,几乎看不到话剧踪影,成功的影像化改编。由两个30岁女性的“两生花”扩展成三十而立的大龄女青年的生活层面,内心戏有十足的演绎,能够触及观众的共鸣。但两个女性的形象比较偏执的标签化,导演用以掩饰话剧痕迹的技法也颇多,包括台词方面显得陈词滥调。
抱著女性電影的心態去看,尤其是主題和自己那麼相關,但是觀眾卻多次出戲,因為太過單一,太過表面。開場的節奏還算吸引,但到了三分之一開始看到導演的貪心,甚麼都想說,偏說不好30歲的女生是甚麼。
女观众都在哭,哭完却不知道获得了什么,毕竟没有一种答案是普适的。郑欣宜就是《失控的正向思考》里的典型案例,连绷着脖子往上看的姿势都相同。愿你扛得下所有的现实,捱得了真正的苦也享得了真正的福。
意外的惊喜呢!30而立,其实说的仍然是找到自己的人生,做自己的事,独立自主。连我这么一个男人都能感觉到这种快节奏都市生活的寂寞、焦虑和压力,更何况女生们。而且周秀娜这演技竟然出奇的棒,泪点太到位。三星半,感觉是今年的一部算是小亮点的港片。PS:女生30岁没被摸过胸真的很可怜吗?7.3
周秀娜很厉害啊,完全拎起整个片,表演自然轻快、不落痕迹,为她加一星。郑欣宜的角色性格略失真,但表演上也没有尴尬硬伤。相形之下国内一众小花尤其是杨颖请扔到焚化炉好吗。
好几场戏都很棒,细腻、真诚。原来不止我一个人的生活如此苍白无力,原来审视起来它还值得被讲述…但黄天乐的答案说服不了我。
好的女性电影是拍给所有性别的人看的。
没有郑欣宜这个片子会更好
周秀娜戏里29岁失去父亲,戏外30岁在TVB演女N号;郑欣宜戏里29岁罹患癌症,戏外20岁失去母亲沈殿霞还可以这么开心地大笑着生活下去。最动人的是两人相逢一刻。爱、失去与勇敢面对不再困惑的三十岁,让两个女孩一夜长大。
3.5。感同身受,但难称多妙。美图秀秀式美学,最后解决冲突落位于鸡汤,把作品的格局限定于此。好的方面是对节奏收放自如的掌控,对几场时空错位戏码的精巧设计和周秀娜令人信服的表演。时代符号的运用不显掉价,因为布满了亲身经历的温情细节。
真不该对香港电影抱任何期望的。这部片子告诉我们,要是你一直不减肥不打扮,到了30岁,你的胸可能只被乳腺科的医生摸过。
风风火火的都市白领女性在奔三的门槛坐了下来,慢慢品味人生。香港近年难得有诚意的生活小品,散发着老歌老电影的气息。哥哥的《日落巴黎》和结尾那首“由零开始”都让我分外想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