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讲述患有眼疾的富家千金米歇尔与流浪汉亚力斯之间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爱情就像一道光,在某一瞬间无比闪亮。梦里梦见的人,醒来就应该去见他,事情就是这么简单。
巴黎果然是浪漫和艺术的代名词,流浪汉都有爱情。看完记忆最深的大概是新桥上绚烂的烟花,伴着蓝色多瑙河的疯狂的舞蹈和经典的台词,但生活哪有电影那么简单……
爱情终究是自私的。因为爱你所以不愿让你幸福。两个内心绝望的人一起流浪,他只能是她在新桥的恋人,这是个理想的阴暗逃避所,她的心早已随着大提琴声飞去了。可谁不向往让巴黎在身后腐烂的爱情呢。只可惜浮影缱绻,白云却是黑色的。
文/铃鼓先生
一般情况下我并不乐意去看所谓的爱情片,一方面这一类型是虚假影像的重灾区,另一方面这类极为私人的体验不太能对每个观众有说服力。其实《新桥恋人》也并没有十分打动我,但它打开了一个通道,指明了爱情通往何处。
虽然神棍儿齐泽克很多观点不敢苟同,但在一次访谈中他谈到了爱情,我觉得没毛病,他强调了爱的非实用主义色彩,认为爱的表达就因该是无用的。
这一点在《新桥恋人》中展现得尤为明显,不过千万不要把片中的爱情简单归结为“法国式的浪漫”。
巴黎洛可可风格建筑的强烈装饰性对实用性而言毫无用处,爱情之所以浪漫也正是因为两人干了些旁人觉得毫无效益的事。
“我想要什么”与“我要和你做什么”这样的句式是等价的,“我想要车子和房子”与“我要和你共同生活共同进步”都沾染上实用主义气息,在爱情这面凸透镜镜之下,放大了欲望,却唯独不见“你”。
更进一步,“你”只是实现他们的手段,而手段却多种多样。这样的句式可以是朋友、可以是伴侣、可以是夫妻,但唯独不能是爱情。
爱情是非理性的,我觉得这是不证自明的,谈过恋爱的都知道这一点。那么《新桥恋人》中的两人的行为无法用逻辑和理性去分析,是没有问题的,进一步可以得出,爱情是容不得道德的审视。
女方是得不到就要毁掉,男方是宁可毁掉也不能失去,这简直就是病态的,但就是在这病态中诞生了极致的浪漫,或者极端的无用,两人为爱情而活,最后破浪前行,流浪远方。
为了顺利地产生出爱情,编剧极为明智地收束了两个主人公的欲望——两个残疾人。一个眼疾,盲目;一个跛脚,迷失。当然了男主本就是流浪汉,两人在这种低欲望的状态下,顺利地摆脱了实用主义,纯粹的爱情才得以像海浪一般涌现。
这个电影最最牛逼的地方在于——它揭示了人物被遮蔽的存在,而不是大多数的电影那样,轻轻松松地展示存在者。电影开篇便是巴黎流浪汉的众生相,无需言语,男主角亚历克斯的精神状态与生活状态完全地被影像呈现,“哦,他就是这样一个流浪汉!”。
但仔细想想,就算看完全片,我们也并不知道他更多的信息,他到底是怎样一个人,他的过去如何,为什么流落街头,有什么爱好。那我们感知到的是什么?存在!同理,米歇尔,也是如此走入故事当中。
而大多数的电影开场便急急忙忙地刻画出一个极为饱满的人物形象,这只不过是在展示一个个存在者,而存在本身却被遮蔽了起来。
通常而言,男性代表着理智,女性代表着情感,但片中,也许在很多情况下也同样如此,在爱情的透镜下,这颠倒了过来,这也指示了两人的地位高低与主动被动——没得选的一方才会疯狂。
米歇尔离开亚历克斯之后,过上了所谓正常的生活,有存款有工作,眼睛也不瞎了。这种情况下,她反而束手束脚,亚历克斯毫不犹豫地拉她下水,打破平衡,背弃正常的生活。若是以实用的功利的眼光来看,两人爱情根本什么都没有创造,或是进步、变好。
观众心中感受到的爱情仅仅只是两人的存在,这正因为如此,关于人的一切本质,才在这个透镜下被放大。
爱情与战争之所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正是因为在这样的失控状态下,突显人之存在。更进一步,这样的真正的爱情看似荒诞不已,而且毫无逻辑、毫无效益,支撑着这枚透镜的支架,来自何方?
唯一的解释就是,爱情是先验的,形而上的,和宗教同理,是关于精神的超越。简单来说,“我爱你”是不证自明的,与需要任何理由的。侍奉上帝你会问这样做是为什么吗?“你”不是手段,而是目的。
当然,这也就回答了一个个问题:为什么爱情在这世上如此稀少。因为信仰坚定者寥寥无几,而虔诚者更则是罕见——人有着这样那样的欲望的,大多数人不希望自己的生活被爱情完全占据。
《感官世界》可以视为对新桥上这对恋人结局的一种想象——当爱情占据了生活的全部,可能招致毁灭。
这样,再回过头看看最近的《婚姻故事》这部“话剧”,这对夫妻不离婚才怪嘞!
添加微信paokaishubenxbb加入全国影迷群
写在开头:本文作者不学无术,理论知识基本为零(平日涉猎学术著作主要为友邻影评),遣词造句十分生硬。若各位看到有什么可笑的观点和论述,欢迎批评。
瞬息间爆裂的焰火,默片式的夸张肢体演绎,诗意浪漫的对白,人物与环境间的速度角逐,高速运动模糊镜头,长短镜交叉蒙太奇...卡拉克斯辩证地继承了新浪潮的流派特征,并将其完全消化成了自己的东西,他调用大量张狂且热烈的视听元素和灵活自如的剪辑语法,将一个古典气质的爱情故事拍成了一部彻头彻尾的“新”电影。但《新桥恋人》绝非徒有浪漫的躯壳,甚至可以说,影片在观众毫无察觉的情况下走向了“浪漫”的反面。
第六遍阅毕全片后的我能够确信的是:《新桥恋人》是卡拉克斯布置的一场精妙绝伦的骗局,某种程度上《新桥恋人》是一部残酷且病态的SM情色片,角色亦被塑造成具有强大的自毁与摧毁性的边缘人,而卡拉克斯的高明之处则在于为这样一个故事披上了一层极致浪漫极致疯狂的伪装。它的主题从来不是关于爱情的,而是关于自由的。
一:新桥的恋人,恋新桥的人
从一个问题入手两人的关系研究:Michele到底有没有真的爱过Alex?
那场拍得莫名其妙的表白戏是破解的入口。
在巴士底日之夜的纵情狂欢后,Alex给Michele写下了“告白暗号”。然而第二天早上醒来的Michele却仅仅瞟了一眼Alex便说:“别来烦我,我喝太多了”,而被放回Michele包里的笔记本则表明她显然已经读到了那条未署名的留言。此时Alex自然会认为,Michele此举是在拒绝Alex的表白。但不久后二人成功“对上暗号”又让人产生疑虑:Michele为何改变了主意。其实并没有所谓改变,因为那句“天空是白色的”不是说给Alex听的。
表白戏始于一个全片罕见的三人同框的镜头。
在全景中,Michele无论是位置,还是侧身姿势的朝向、右眼视线的朝向(左眼瞎),都更倾向于一种与Hans对话的姿态。下一个镜头更是如此,卡拉克斯采用远摄镜头,让Michele看上去像是靠在Hans身旁一般,相比之下Alex与Michele之间却隔着一段不小的距离。
接着,Michele看似漫不经心地说了一句:“今天天空是白色的”,Alex惊诧地回过头去,而Hans却随口回了句:“什么?”仿佛害怕后者真的没听清,她又(看似漫不经心地)说了一遍:“天空是白色的”。
但Michele最终没能等来Hans的回应。Alex颤颤巍巍地走到她跟前,在二人高低位置不等的构图中仿佛一个低头认错的孩子——对不起,让你失望了,是我。Michele接下来一系列的反应,都是这种失望的克制演绎,她放下了准备扎辫子的手,不断看向别处以回避Alex的目光,镜头选取的角度亦保证了观众无从得知二人目光是否有交汇;接着她短暂地(看似漫不经心地)扭头看向Hans,似乎在做最后的挣扎——你确定不是你吗。但为了不让这种情绪显现出来,她很快便回过头去,看向Alex,曾短暂且局部地沐浴在阳光中的脸再次隐于黯淡的阴影中。
破口已经撕开,但随之而来的是更多的问题。
若要寻找解答,暂且先回到影片的起始处。
三个主要角色的三种出场方式,映射了三人全片的状态历程——Alex仿佛凭空出现在大路中央,正如在纵观全片后的观众印象中那样,似乎他从头到尾都在无因地流浪;Michele则是突然现身于道路的一侧,沿着斑马线走到了道路的另一侧,流浪于她而言只是正常定居生活轨道上的一次意外逸出;而Hans一出场就是在新桥上,看似流浪,却只是另一种形式的定居,正如他之后向Michele所展示的一大串钥匙,那是他定居能力的力证。
Michele是有历史的,Hans是有历史的,唯有Alex像一个幽灵,没人知道他从哪来,又将走向何处。Alex向往流浪,真正自由的流浪,抛去历史的负担,走出自然时间的周期。他的流浪是去物质化的,时刻保持着“欠缺”的状态。
Michele的流浪则伴随着两重“欠缺”,身体上的欠缺(即眼疾)和情感上的欠缺(即失恋),后者更是Michele流浪的原始动机。但与Alex以欠缺为常态不同,Michele会抓住一切修补欠缺的机会。
Michele对修补眼睛“欠缺”的执着来自她对绘画的热爱;而对情感欠缺的修补诉求,则与前者达成了某种颇具诗意的联结——失恋之前,她只画旧日情人,失恋之后,她便一直在寻找另一个能够让她反反复复地画下去的人。但日益恶化的眼疾却让这趟修补之旅愈发艰难,她必须尽快做出抉择。
她用酒精浇灭了对旧情人最后一丝念想,但同时酒精似乎也让她忘记了烟花之夜与Alex的纵情狂舞,以至于第二天在看到未署名的告白留言后依然冷漠地打发了匆匆赶来的Alex。Alex失落地游走在街头,却给了Hans“可乘之机”。于是就有了全片最长的一段两人对话戏(长达五分半钟),Michele倾吐了自己的困境(无法看画),Hans则先为她展示了解决困境的方案(博物馆钥匙),随后分享了自己与已故前妻的故事,并说出了那句至关重要的话:“她有点像你”。至此,Michele脑海中的疑团终于正式成形:未署名的告白留言究竟是Alex写下的,还是Hans?从全景镜头中的站位能看出,Michele显然更愿意相信是Hans留的言,或者说她更希望自己是被Hans爱着的,因为无论从她当下的情感诉求还是对绘画的执念来看,Hans都是更好的选择,但现实却并不如Michele所愿。
而Michele之后却依然选择接受Alex,是因为她决定将内在驱动由对“被爱”的认可转化为对具备“爱”之能力的自证(这也是为什么她常常对Alex说:你要对我有耐性)。
她带Alex去看迪厅、坐过山车,Alex却丝毫不感兴趣;她挥动手中偷来的钱大声喊道“你看过海吗”,Alex却回应道“没必要吧”;她带Alex去看海,Alex“却只看着自己的脚”。她已经尽己所能地陪Alex去疯、去放纵了(或者说她自认为如此),而他只说:要回到桥上去。
从中我们亦能得以一窥卡拉克斯的狡黠——在浪漫的表象下永远藏着对浪漫的质疑和戏谑:Michele期待着Hans的回答,却等来了Alex;自认为努力地去爱Alex,并教会了Alex如何入睡,后者转身打开装有安眠药的瓶子。
Michele所理解的“自由”并非Alex所向往的理想化的“自由”——即便他确实爱着Michele——它太过于依赖物质了。他说:要回到桥上去,而他回到新桥后的第一件事,便是用一个恶作剧让装满钱的盒子掉入河中。Alex的流浪容不下“钱”的存在,他理想化的自由流浪建立在“欠缺”状态的根基上,而“钱”却恰恰相反,它填补欠缺。
Michele所带给Alex的实际是消费社会物质崇尚的变体,它游离在新桥(“自由”之名)之外,只是被冠以了浪漫、疯狂之名,卡拉克斯将其影像化为疾速闪烁的灯光。而Alex厌恶灯光(因此Aelx在全片中最常见的姿势,就是遮眼,而Michele和Hans只在睡觉的时候才遮眼),他的自由是火焰的自由,它不会被束缚于某种固定的形态,并能够在瞬息间爆发出强大能量,带有自毁与摧毁的倾向。二者虽然都是耀眼且闪烁的,但火焰本身作为一种原始力量的象征,与消费社会的灯光几乎是对立的,而Michele显然误将二者混为一谈了。
更何况,在观看Alex焰火表演时,Michele出现了两次“眩晕”,叠化的画面亦与影片后段Alex烧掉寻人海报的画面相照应。
但Michele依然将Alex的焰火表演记录在了画纸上,在向Hans诉说眼疾的痛楚时,画面也闪回到Alex喷火的场景。
Alex的焰火在摧残Michele的眼睛的同时亦给后者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那么,当Michele的眼疾日益恶化,她该如何作画?——凭记忆。纵观全片我们会发现,眼疾状态下的Michele画的两幅关于Alex的画,都是凭记忆画出的。可以说,赤裸上身的Alex是火焰的化身,而Michele的眼睛显然承受不了长时间的观看。
一方面Alex以无拘无束的燃烧放大着Michele身体性的“欠缺”,另一方面Michele却为了填补自己的情感“欠缺”而努力地去迎合Alex对她的燃烧——一种近似虐待与受虐的关系。
此处引入一个概念:影片的“第四主角”——新桥。
同Alex和Michele一样,新桥出场即残缺,且这种欠缺状态的终结同样是由国家修补力量完成的(后文会详述)。而不同之处在于,新桥仿佛因残缺而与世隔绝了,成为了一个脱离尘世的乌托邦。于Alex而言,只要新桥一直保持欠缺状态,它便是自由的代名词。
至此,片名的另一层含义也被提炼了出来,Les Amants du Pont-Neuf是“新桥恋人”,更是“恋新桥的人”。
至于Alex与Michele的“恋人”关系是否真的成立,我将这个问题延申到下一个讨论中解答。
二:为了自由的欠缺,为了欠缺的自由
如上文所提到的,Alex的自由源自他的欠缺状态,能够自主的欠缺状态。用物质去填补欠缺对他来说是一种停滞,而欠缺却是他生命的生机,是生命的持续力。
但有一种力量始终在干涉Alex的欠缺,就是国家机器的修补力量。这种强制修补力量本身是反自由的,但它却时常以“自由”包装自我。
寻人海报以一种泛滥到夸张的姿态陡然出现在Alex眼前——这是一种国家力量的展示,它们并非等待着被人阅读,而是张牙舞爪无孔不入地占据公共视觉空间。而当Alex终于销毁了所有寻人海报,回到新桥怅然若失般与Michele相拥后,阴差阳错地,Alex先前送给Michele的收音机也响起了寻人的信息。
前后对照影片内容,个中意味已经昭然若揭。在影片开头,一组正反打交代了Michele和昏倒的Alex的“相遇”后,代表着国家机器修复力量的巡逻车停在了Michele面前。如果说象征现代消费社会的汽车碾碎流浪者Alex的脚踝尚且需要经过一段路程的铺垫,那么巡逻车的到来则仿佛凭空出现。仅有一两秒的发动机轰鸣声作预告,它刺眼炫目的车灯便霸占了整个屏幕——一种赤裸裸的肌肉展示。
但当镜头切为一个大全景时,肌肉展示便露了怯:我们发现它先前咄咄逼人的灯光和轰鸣声也不过如此,且最重要的是,没有任何预兆地,Michele仿佛凭空消失了——它只能够修复Alex的脚踝,而尚不具备修复Michele眼睛的能力,于是便选择性地忽视了她。即便如此,它依然要维持表面上的不容置疑的强势姿态,它粗暴地拍醒昏倒的Alex,将他拖到巡逻车上。
当它无法修复Michele时,即便这种力量的载体驶到了跟前也视她不见,而当它又能够修复Michele时,铺天盖地的寻人信息召唤着她,即便“与世隔绝”的新桥也无处躲闪。我们会发现后者本质是国家机器的又一次赤裸裸的肌肉展示——一旦具备了某种新的“修补”技术,便大张旗鼓地昭告天下。而烧毁寻人海报的Alex自然而然成为了它的敌人,于是仅仅在第二天,警察便以惊人的效率找到了Alex,踏入了从未被外界涉足的乌托邦新桥。
卡拉克斯所讽刺的并非国家机器所理解的自由本身,而是将其作为“自由”的唯一标准强加于个体的行为,因为它剥夺了本属于个体的价值判断权。
Michele从地铁站跑回新桥的一段蒙太奇中,拍摄军队行进的高速运动手持传递出一种具有强大压迫感的恐怖意味。在庞大国家机器的压迫力量下,Michele如同泅水者一般奋力挣扎。而此时响起的音乐恰恰是她不久前追寻声源的大提琴声。
要挣脱这种窒息之感,她必须要奔向Aelx,奔向新桥,奔向酒精,她需要这些来帮她忘记现实。
与人的躲避和逃离不同,新桥始终伫立在塞纳河上,但新桥的欠缺却让它成为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一个能够暂时避开国家机器强大修补力量的地方。从中亦能看出讽刺意味,告示牌上写着新桥正在被修补,但几乎从头到尾这种所谓的修补力量都是缺席的,只有当Alex烧毁寻人海报,某种程度上是对这种修补力量表示反抗时,它才回想起那个被遗忘的巴黎的缺口。
在明白自己无法逃过国家机器修补力量后,Alex用枪崩掉了自己的一根手指,他用这种不可修补的欠缺,来对抗国家机器的强制修补。
Michele来看望Alex时,她的眼睛已经被修补完成,而之后我们也能从一些细节中推断出她已经嫁给了她的眼科医生——情感上的欠缺亦被修补完成。她彻底摆脱了以往因欠缺状态而导致的从属地位,获得了久违的“平等”,而“爱”恰恰只有在平等的前提下才成立。在以往的以Alex为主导的关系中,“爱”维系于Michele本该被填补的身体性的欠缺,这种“爱”是不正常的、病态的,甚至很难被称为是“爱”。Michele给Alex留下的那句“我没爱过你”某种程度上是实话,她已经很努力地去“爱”Alex了,但当她最终明白Alex只是在利用她的身体性欠缺来维持两人的关系时,她再也无法伪装下去了。
而如今,坐在Alex面前的,是一个不再欠缺的“完人”,Alex反倒变成了那个需要被修补的人。
Alex告诉她,他已经不再跛脚了,试图证明自己同样也是一个“完人”,但一个对着手的特写镜头让他的证词变得苍白无力,那是他永远无法修补的身体性的欠缺,永恒的欠缺。
即便如此,Alex依然要掩盖他的欠缺,至少不能被Michele发现,因为在他的理解里——正如两人先前的关系情况——“欠缺”意味着地位的从属。
她对Alex说,没什么是不可修补的,就连新桥也已经被修好了。她坚信一切皆可修补,并感激修补,因为修补令她获得了“爱”的前提(即平等),她才能真正拥有“爱”的能力。我们甚至可以将以往欠缺状态下的Michele所谓的“爱”全盘否定掉,但当“完整”的Michele说出“梦里梦见的人,醒来就该去见他,我梦见你,爱让我醒过来”,我们很难不去相信,她确实是在吐露心声。
最后,他们在修缮一新的新桥上,重演了最初相遇的一幕。
“完整”的Michele终于为Alex画了一幅无需依靠记忆绘制的肖像画。两人互相倾吐了爱意。但钟声提醒了Michele外部世界的存在,她对Alex说:今晚不行。此时的Alex终于察觉到自己其实早已处于从属地位,而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不是因为他自身的身体“欠缺”,而是社会性的“欠缺”。约束着Michele的是她社会性的“完整”(即婚姻)。此时的Alex终于能够将Michele指认为两人不平等关系中的施虐者,反抗方式就是与她一起跌入塞纳河中。
而联系之后Michele在运沙船上突然的妥协,以及两人站在船头的超现实的姿态,其实不难推测出,两人其实已经死在了塞纳河里。
关于如何去爱、如何追寻自由,身兼编剧的卡拉克斯给出了一个超越性的解答——死亡。
这是唯有死亡才能够导向的happy ending。因为死亡,是永恒的、完全的、彻底的欠缺,生命的欠缺。作为“完人”的Michele无法自由地去爱,因为她是完整的,她所缺少的,恰恰是“欠缺”。而死亡给予了她机会,即便它本质无异于一次谋杀,但她仍然主动地对Alex说:我们也要去那里,对吗?
他们获得了绝对意义上的,永恒的欠缺,并摆脱了一切外在的修补力量,驶向远方,驶向灵魂的伊甸园。
我们可以说,直到这一刻,Michele的“爱”才终于成立。
三:蓝白红之蓝
法国三色旗中象征着自由理念的蓝色,作为影片主题的能指出现。
1.隧道
影片开始的第一个镜头,汽车携带摄影机驶入幽蓝的隧道中,随之响起的是象征国家机器和新桥外部社会的大提琴声,暗示了这种“自由”是逼仄的、无法自主的、被外部力量强加的、望不到尽头的。
2.Hans的衣服
Hans自出场起便从内到外穿着白蓝红三种颜色的衣服,如同一个被放逐到新桥的国王,身着国旗的颜色,手握整个王国的钥匙,但却用肮脏不堪的外衣来掩盖自己的身份。从始至终他似乎都没有在镜头前脱下任何一件衣服,即便与赤裸的Michele相拥时亦如此,镜头很快切到了第二天。只有一处例外。
巴士底日之夜的焰火过后,因为Hans拒绝提供给Alex安眠药,无法入睡的Alex给Michele留言后便来到桥底扔石头发泄。这时,Hans仅穿着蓝白两件衣服出现在了Alex身后——Hans褪去了身上象征“博爱”的红色,并告诫Alex爱需要稳定的生活,爱不能在街边餐风露宿。
“看看四周”,幽蓝的城市灯光和夜色包裹着赤裸的Alex,“这里没有爱”,只有被强加的、无法自主的“自由”。
除了Hans脱下两件衣服这一反常之举外,还可以注意到的是在这整段对话中Alex都没有回头看Hans一眼。这两点都在暗示或许此时的Hans并非真的存在,或许他只是Alex纠结心理的外化。
3.Hans死后Alex的衣服
Hans的死亡某种程度上成为了主角二人关系的重要节点,紧接着Hans落水的下一个画面便是两人缓慢地走在隧道中,相互依偎着,仿佛进入了某种“垂暮”的阶段。
两人的服饰亦发生了较大的变化。Michele换上了黑衣——Hans作为安稳生活的能指,最终选择了死亡,选择追随亡妻的步伐,于是作为曾经Hans亡妻的记忆投射对象的Michele必须要服丧,这同时也是为她自己对安定生活曾经的憧憬服丧,为自己的绘画生涯服丧,为自己的视力服丧,Hans的死亡让这一切都无法挽回了。而与之相对的则是Alex的衣服,以蓝色、白色、黄色的花纹为装饰,以张扬的、鲜艳炽热的红色为主,昭示着Alex在两人的这段关系中获得了暂时的主导地位,Hans的死亡确保了这一点。Alex的爱之火焰以自由的形态绽放,而代价却是所爱之人为自由服丧。一如那些被熊熊火焰燃烧的寻人海报。
4.装有安眠药的酒瓶
得知自己的眼疾可被医治后,Michele用安眠药灌倒了Alex。包着酒瓶的蓝色塑料袋传达出某种戏谑的意味——安眠药作为曾经唯一困扰Alex的睡眠问题的解决方案,象征着一种“自由”,睡眠的自由,外化为蓝色,但此时此刻的“自由”却并不是Alex想要的,因为它同时也意味着Michele的自由。Michele给了Alex“自由”,也给了自己自由。她脱下黑色大衣披在昏睡过去的Alex身上——她已不再服丧。
5.狱中“修补”
一段干劲利落的蒙太奇段落交代了Alex被警察发现、殴打、审问、最后入狱的全过程,渐隐后的时间来到了两年后,画面被电焊机释放出的蓝光所点亮、充盈。
当特写切至全景,画面依然被耀眼的蓝色光芒所包裹,镜头前甚至生成了巨大的蓝色光晕。监狱作为国家机器强权象征和“修补”机构的代表,却选择了象征自由的蓝色来包裹自我,且“焊接”这一动作本身亦带有“修补”的意味。当下一个镜头将Alex置于中景时,一前一后两个囚犯的蓝衣则在宣告“自我修补”的成效的同时(像被电焊的蓝色光晕染过一般),也对Alex形成了包围的姿态。
而黄衣的Alex唯有在电焊机运作的时候才被映成蓝色,说明他在国家机器强制下的“自我修补”是不彻底的。或者说,自从Alex用枪崩掉了自己的一根手指后,他便宣告了自身“欠缺”的不可修补性。
6.监控画面
Michele与Alex憧憬着半年后的新桥之约,而此时镜头却给了狱中某处的监视器一个长长的特写。国家机器修补力量的凝视从未缺席。
7.两人的“底色”
Alex和Michele在桥上约会。Michele一身白色大衣,正如上文提到的,她此时作为一个“完整”的人,获得了平等的地位。Alex则穿着红色的毛衣,露出底下蓝色的衬衫领子,他以爱的姿态示人,但骨子里仍是崇尚自由的。
而当Michele迫于社会性的“完整”而拒绝Alex时,风吹开她的外套,我们发现她里面穿着的也是蓝色的衣服。也就是说,某种程度上她也向往自由,她厌倦了“完整”,她想要获得欠缺。
8.塞纳河/死亡
蓝、白、红三色跌入河中,最终只剩下了一种颜色,蓝色。那是塞纳河的颜色,永恒的“欠缺”的颜色,死亡的颜色。它意味着彻底的自由。
因此在浮出水面后,两人并没有向岸边游去,而是不约而同地向途经的运沙船呼救。因为死亡是一条没有彼岸的河流。
结语
《新桥恋人》是一场精心算计的浪漫骗局。在这部影片里,爱情是虚假的,平等是虚假的,自由是不纯粹的,这些只有在死后才能拥有。
第一遍看完《新桥恋人》后,我真正被卡拉克斯给诓骗了。但在反复重看的过程中,即便已然在逐渐意识到它的骗局本质,意识到浪漫不过是它的伪装,但这丝毫未能影响它在我心目中的地位(甚至还更高了)。或许现实也大抵如此吧。在爱情面前我们都是盲目的,甚至某种程度上,我们愿意被欺骗,渴望被欺骗。
第11届#法罗岛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第1个放映日为大家带来《新桥恋人》,下面为大家带来前线痴狂爱人们光芒万丈的评价了!
费了木:
爱情的真相便是自私、占有和伤害。
肖申克的囚徒:
越纯粹,越疯狂,越自私,越绚烂!
River:
只属于欧洲人的近乎癫狂的爱情,闪烁着迷人浪漫的光辉。
果树:
仿佛看见了爱情该有的样子:让自己卑微,让对方愉悦,以及,爱是邂逅。
法罗岛帝国皇后:
抱团取暖的爱情,以放浪形骸结尾,缘分是一种注定了便会亘古不变的玩意儿。
fire_storm:
妈呀,烟花戏实在是太美了,天地之间的两个人,在此时放下了一切芥蒂,只为这一刻如烟花一般灿烂的狂欢。
Sparrow:
大多是苍白、肮脏、混乱、流浪的生活,却在这段疯狂、极端、充满自毁倾向的爱情中得以赎罪,他们尽情的纵枪,肆无忌惮的奔跑,随性的夜游塞纳河,只要“有人爱你”就已足够。
不是兔槽:
卡拉克斯牛逼。无产阶级的巴黎影像,肢体是残破的,爱情是追逐着趋于疯狂的。烟花在新桥上肆意飞溅如同爱火猛烈,人物和镜头运动一样自由无比。挤压不留喘息的空间,娄烨肯定喜欢。
晓风与你残月:
前半段非常喜欢,从一起流浪到相互依靠萌生爱意,只是最后吧,两个人从相互依存到彼此自私再到和解团聚还是来得太简单了点,以及最后我甚至觉得是个悲剧结局,有点小失望,可能还是对男主喜欢不起来吧。
飞檐:
米歇尔有非常强大的能量,她的残缺与完整透出一股无法被定型的决绝,也正如他们的爱情。而存在于埃里克斯的坚硬中的那丝温柔,佐证了这份爱的明确存在。运动的摄像机将巴黎的街头遗忘,永恒的绚烂在新桥上的烟花里,聚焦在人物身上的力量得以迸发。疯狂与极致是爱情的本质,任何一种形态的萧索都无法将之掩盖。
红:
全片是有能量的,人物是活的;不只是夸张的肢体运动,还有导演不错的音乐品味,不断快速运动的镜头。第一个小时的精彩几乎无可复刻,无论是进入脏乱差的收容所,放着烟花在桥上奔跑,还是从调度上还是对声音强度上的控制。从男主角把脑门儿按在地上摩擦的那一刻,我就进入电影了。对片中出现的所有元素皆有控制的,影像有生命力的电影。
蹦擦擦:
两个疯批的爱情真的是太好看了。爱情不就是自私和占有,在绝望和灾难中相遇,我霸占你的心,你霸占我的自由,彼此心甘情愿,就此沉沦。叙事还重要吗?逻辑还重要吗?真的是只有法国人才可以拍出这种感觉,在支离破碎的,无法交融的,神经质的,流浪的迷惘的病态的极端的爱情里,还有什么比当下的快乐更重要?你不要睡着好不好,你一睡我就是一个人了。
我略知她一二:
——"有个人爱着你,如果你也爱那个人,你明天就跟他说『天空是白色的』,如果是我,我就会回答『但云是黑色的』,那么我们就知道是谁相爱了。"
——"你知道吗?我已准备好在黑暗中过活,因为即使是现在,世界也只是一团模糊飞舞的火焰在我的眼前跳动。你会在我的身边吗?我的导盲杖,我的导盲砖,我的导盲犬。"
Bob_Chow:
以巴黎为背景所构建出的另一空间,但其稳定性和统一性值得被怀疑。下层人民和豪门之女的冲突感,巴黎夜景的匆匆一瞥,暴力爱情孤独依恋等主题和影像之间种种,都夹杂着很强的割裂感。确实有几处亮眼,伴随着烟火开枪,跳入河中,烧掉海报,偷钱,但是和剩下部分的情绪调性差别太大,直上直下,推得比较生硬。许多意象可以加工打磨,现在有太多,但是太混乱,助眠的药(放在口香糖罐里),枪,海报,画家(视角),新桥本身,但是却调和不进两个小时的时空片段。
Pincent:
地标、地铁、广场、街头...对城市的精准观察一定是聚焦于在这些场所最真实大众的低端人民,红酒是要装在廉价的塑料瓶里在街头喝的,在街头狂笑、跳舞、开枪、做爱。国家庆典应该属于人民,高雅艺术应该属于普罗大众,蒙太奇拍底层痛苦吹成的火焰形成蓝白红国家的荣耀,又变成烟火落到地上,浇洒回低端人口身上。音乐、布景、表演、运镜几乎都进入了疯狂的状态,仿佛世纪末的法兰西电影激情都在此集中绽放。导演对爱情的理解是体现在动作上的:奔跑与跟随的速度。由陪伴而生出极端强烈的占有欲,两人之间浪漫到疯狂、失真,仿佛急切地想要留下爱情的证据。电影最后却用男主永远要回到桥上的阶级困境告诉我们,一些情感在岁月静好的时候不会被激发,在特殊情境下才会。
子夜无人:
在巴黎午夜的街头,什么人都有可能遇见,一切故事都有可能发生。我的眼睛即将失去光明,但我却不知道我为什么在这里、我的未来又在哪里;你每个夜晚都在到处游荡,把居无定所包装成四海为家,好像整座城市都是你的房间。当我们在漫天烟花下狂舞,所有倒在路边的流浪汉、电车里疲惫无神的钟点工、困在夹缝处蹭得一身脏灰的边缘人,都成为了这场绚烂相会里的一员。在疯狂的无所顾忌的个体情感宣泄之外,被更加富有能量投射出来的,是对这个世界所有角落的关怀。所有的人,所有的活着,都是为了那一份归属感在最后到来。比起无家可归,我更害怕我的心终其一生都在海上漂泊、爬上每一座小岛都看不见收容之所。感谢让我遇见你,让我艺术家的冰冷灵魂住进你温暖的身体,你扬起熊熊烈火烧光我的恐惧,然后在纷飞雪花里陪我沉入水底。永远不会幻灭的,我的爱人。
#FIFF11#DAY1的主竞赛场刊评分稍后会为大家释出,请大家拭目以待了。
这是一段默片式的爱情,有意义的字词都是写下来的,心意用大笑,呻吟和舞蹈来传达。巧妙地借用《亚特兰大号》,将Michel Simon安到Denis Lavant身上。复刻落水段落,却非夫妇照面,将原作不伦的暗流变为正统,所以两人只能驶向大洋。王家卫辩证地继承了Carax的高速运动模糊镜头,将摄影机和人变慢,外界便模糊起来。Carax讲恋爱中的“超人”状态,王家卫讲失恋中的非人状态。此片也构成Pola X和Holy Motors片中的幽灵——不可唤回的爱情。这才是所谓“作者宇宙”,有的星体死去,有的开始燃烧。
在美國式的佈景上佈滿法國式的骯髒,在法國式的步調下步入美國式的天真--這是我所能想到的,最最糟糕的組合。
“如果你爱一个人,那个人也爱你,那么你就说:今天天空是白的。然后我会说:但云是黑的…这样你就知道那个人爱不爱你了”风餐露宿也要爱,一起喝到烂醉、河上快艇滑水、海边硬着裸奔…至今看过最代表性“疯狂而又浪漫”的法式爱情。“我教你不用吃药怎么入睡:跟我一起睡”、“这是我们的最后一趟,我们会一直开下去” 爱情就像一道光,在某一瞬间无比闪亮。“梦里出现的人,醒来时就该去见他” 痛苦使我们疏远,但没人可以教我忘记…
梦里梦见的人,醒来就应该去见他
放烟火的夜空中欢欣狂舞的一幕太帅了
1991年的一部文艺片,耗资1.2亿法郎,拖垮了三个有黑道背景的投资商。。。于是这个卡拉克斯在接下来的20年,只拍过一部长篇,和两三部短片。。。。。。╮(╯▽╰)╭富小子意淫穷人的爱情
桥上烟花一幕激动人心,但电影整体有种从大格局跃入小胡同的遗憾。
卡拉克斯拍出了那份独属于法兰西的决绝的浪漫,痴狂的爱情。天空是白色的,但云是黑色的。在患难与绝望中相遇,一起呼酒买醉,吃一条偷来的生鱼,画一个我眼中的你,在塞纳河的漫天烟火中自由狂舞,喷火,纵火,在烈焰中悲鸣,沉入河底,以铁达尼号的姿势。ps:揭眼罩-鱼,吐火-阅兵蒙太奇。(8.5/10)
?...??...???
自己一个人看,别集体看,不然会有人受不了结果让你受不了。
三年一次,就在今晚。不论貌似团圆的结尾如何安慰观众,其实过程已经揭示了这样一个事实:爱的真相便是自私、占有和相互伤害。
梦里梦见的人,醒来就应该去见他。事情就是这么简单。如果你爱一个人,就告诉他:“天空是白色的”,如果那人是我,我就会回答:“但云是黑的”。这样就能知道我们彼此相爱。只能活一次,却什么都不想要,只想和她在一起。
Le jour vint où le ciel était blanc et les nuages noirs 天是黑色的,但云是白色的。历久弥新的桥上,苟活着不败的恋人。大提琴如泣如诉,脚步声阵阵,火焰炽烈,河水冰凉。其实我私下里一直怀疑这样霸道的爱情....而桥上的涂鸦“有人爱你”却是足以打动你心的东西。 (2002年跨年午夜探索影厅)
十颗星。感觉新桥恋人之后其他爱情片都是多余的,这电光火石的爆裂的爱,居然能这么精准又概念化地拍出来。在桥上,在地铁站里,两段天差地别的舞,红蓝白变成幕布。和《亚特兰大号》的对位妙极了,连小猫都复刻了。“我看不到地平线,我的眼睛现在看不到这么远了。但你...你第一次看到海,可你却只看着自己的脚。要回桥上去,我们要回去那座桥。”卡拉克斯太特别,他不像任何人。
病娇爱情故事(偏恶性那种) 也算是法国传统艺能了 枪堵门 放火烧 必须用酗酒和流浪来缓解的失恋 从未爱过你 永远也得不到 高速运动的镜头 癫狂的肢体语言 占有 躁郁 失魂 落魄 残缺 脏乱 在爱的高潮死去 爱就是新桥般不堪的样子
梦里梦见的人,醒来就应该去见他。事情就是这么简单。
卡拉克斯为巴黎献礼反倒拍出了这么一部脏乱颓的片子,导致和比诺什分手,赔钱后十年隐寂,但这就是他最好的电影,契合了这部的价值观为了爱的可以不惜一切。以前看后就印象极深的德尼拉旺也同场重看并谈及幕后故事,再次看到那灿烂的烟花真是太美了。资料馆25周年胶片。
我打赌你不只看一遍。如果只看一遍,你会经常想起它,不能释怀。
小情小调,小打小闹。
从来没有看过这么怪异的爱情电影,第一时间想到的对标作品是高达的《狂人皮埃罗》。真正的爱情电影只能是一个梦,不管是美梦还是噩梦,首先它是一个梦,而电影是最好的造梦机器。在梦里,情绪优先于逻辑。如果不是剧中人把这种感情称为爱,我甚至不知道该如何定义这种关系,它是无法归类,完全超出我认知的。我不知道当初编剧怎么写,导演怎么拍,演员怎么演,观众怎么看。我感到自己的双眼被严重灼伤,几近失明。他们是两个疯子,两个没有未来的人,两个断绝了与世界的关联的个体。他们一无所有,他们面目可憎,他们毫无约束,但他们也有爱的权利,任何人都有,但结果无法保证。到底是女人要的太多,还是男人要的太多?爱情让我们深受折磨,驱使我们做出难以置信的自私的举动。法斯宾德的一个片名,早已为《新桥恋人》写好结局:爱比死更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