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个道德故事之一。男主带着年轻人常有的自负与轻佻,在心爱之人消失的时间里打发寂寞无聊的时光,和面包店的小女生进行了一场调情的游戏。如果说侯麦的“道德”不止于关心行为本身先在的伦理判断(这些当然是一个方面,如这男的行为有点渣,面包店女孩成为男主调情游戏中的弱小猎物),而更深层次地在探索人的内心与外在行动之间所呈现出的张力,那么短片中存在着的多重断裂与弥合才是最有意思的地方。 男主延续了“寻找”的外部动作,但实则已经慢慢抽空了动作的内涵。有趣之处在于男主以一种道德话语来自圆其说:对小女生的调情和果断抛弃小女生,都是“道德”的行为。道德的感知成为整合外在与内在的缝合剂。男主最初的深情是真,后面的轻佻也是真,但人是难以面对真实的自己的吧,多么需要一个符合逻辑的解释来自处。更有意思的是,影片最后,希尔薇恰恰因为看到了男主已经置换了意义的“寻找”动作(走来走去),所以才推进了两人感情的升温。 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不少人误解了影片最后希尔薇的话语所带来的含混。她真的看见了一切吗?其实并没有。她无法看见面包店内细微的调情动作以及男主的内心。(侯麦还有意把男主向小女生发出约会邀请安排在街道的另一交叉路口。)希尔薇以掺杂着矜持与娇嗔的语气向男主诉说“当时我也不能大声喊你”,只是笑话男主每天吃饼干和心事重重的样子。微妙之处在于,希尔薇逗趣的话(“我知道了你所有的罪行”)也在说话者与听话者那里分裂出两种内涵。与希尔薇的娇嗔相比,男主内心的尴尬简直要溢出屏幕。他内心道德的逻辑不攻自破,却也只能暗自咂摸这复杂的滋味,如嚼干涩的槟榔,带着尴尬甚至一丝幽默感。 结局是美好的。侯麦似乎无意采取强烈批判的立场,而只是轻轻的讽刺与调侃。这里没有爱情矢志不渝的神话,但侯麦并不否定爱的存在。或许只是回到那个古老的话题,认识你自己。我们如何对待爱,正如我们如何对待自己。
作者:鲜鱼的日常实验室
电影的故事很简单,讲述了一名男子倾慕于日常通勤路上频繁偶遇的女子Sylvie,但当他终于做好心理准备要约她出去的时候,Sylvie却消失了,于是男主只好利用晚餐时间在这区域散步逗留,以便再次偶遇Sylvie。而他的巡查将他带到一家面包店中,逐渐面包店的女孩对男主产生了好感。
----以下内容包含剧透----
这是侯麦道德故事六则的第一篇,虽然在电影前段我们就已经开始对男主的做法产生了不同的评判,真正的道德时刻炸弹却完整的保留在了结尾。结尾Sylvie重新出现了,男主立马爽了与面包店女孩的约会,改和Sylvie出去,Sylvie在约会中坦白她看到了男主在面包店的事情。最后男主仍和Sylvie顺利结婚。
电影拍摄的视角放置在男主人公身上。正好是一知半解的位置,比面包店女孩知道的多一些,却不比Sylvie窗台上的上帝视角。由此观众们被激发出一种参与感,像是男主的参谋,聆听其自我的分析与辩解,一边监视着他的行动与事情的发展。此时导演巧妙地将道德感的重担从电影中抽离,转移到观众的身上。这正是侯麦的习惯,不在电影中表达个人的评判,而是探索和呈现人类容易陷于的情感与道德的纠缠。
在第一次进面包店时,我们看到面包店女孩对一位年轻男子草率示爱的举止表示不屑,由此可以看出女孩的在感情上的态度和倾向。
电影里的第二次,买两块饼干的时候,女孩不小心弄掉了饼干,男主以零钱付款,表现了双方彼此留意,刻意增加接触的时间。第三次的时候,男主点了不同的面包,分开包装,也是拖延时间的表现。
第四次,男主直接在面包店里把东西吃了,与女孩的互动热络许多,甚至一起吃了蛋糕,但女孩对肢体的触摸还比较敏感。电影里第五次碰面在小巷中,男主的行动更加大胆并提出邀约,女孩显得娇羞顺从。
通过电影中几次场面的描绘,面包店里的双方循序渐进地互动和发展,其实没有犯着什么禁忌,这时候,男主却又在自白中泄漏自己的内心:见面包店女孩是为了打发时间和报复Sylvie;享受别人的爱慕,却又觉得烦,并且在Sylvie出现后,即刻爽约。一下子这内外的冲突让观众想大骂一句:渣男!
先讨论我们觉得他“渣”的原因。首先是为什么明明心中有人却还不明确拒绝其他女孩的好感,虽然Sylvie是一未知数,但他在追求面包店女孩时不能一心一意,让人对其忠诚度持有怀疑。
其次,男主享受着面包店女孩的爱慕,刻意推进关系,却又不想被认知为“我也喜欢她”,不想认真投入感情,带着猎手的视角,自认为有更好的选择,对女孩倾向于不平等的关系,小巷中游刃有余的控制场面可见一斑。
最后,放人鸽子并不告而别,男主认为在Sylvie出现后,再和女孩约会有违于他的道德,却不觉得失约于女孩会影响他的伟德体育最新网站。这样的双重标准其实是男主最终服从了的内心,在Sylvie面前他只能沦为猎物,正如面包店女孩之于他,此处引申为命题:选择你爱的人还是爱你的人,也是一种解读。
接下来有请反方辩手,解释“不渣”的原因。
第一,等待Sylvie是个人选择,毕竟双方并未交往,因此在这期间他有权利去认识并追求新的对象;
第二,从女孩的言辞可以推测她是在此短暂停留,如果双方都抱以短暂的浪漫邂逅为期待的话,就不存在不平等之说;
第三,不能对内心的想法定罪,时间也有可能改变一切。男主在没有承诺的情况下,对任何一方都不存在行为上的欺瞒,只有内心的摇摆不定和最后的失约。此外时间有可能改变他对面包店女孩的真心,我们无从揣测。
总结下来,我们觉得男主渣是因为他玩弄了面包店女孩的感情,觉得他不渣则是因为他做了绝大多数人可能会做的选择,这可能也是最终Sylvie和他在一起的原因。最终观众只是喜欢站在道德制高点作评论,并没有作决定的能力。
Sylvie最终出现是意料之内的事,她的出场强势而主动,脚受伤加上雨天,打车是合理的做法,但她却偏偏选择了步行,在测试男主的同时也在宣示自己的胜利。最后的坦白,不禁让人好奇,她都看见了什么?对于男主在面包店的行为了解到什么程度?
在结尾的叙事中,侯麦采取了简短快速的做法,让一切戛然而止,不作过多的解释与分析,让故事在观众的脑海里徘徊,引发人们后续的思考。评论侯麦的电影,不知不觉就会陷入过度的剧情讨论之中,却忽略了他巧妙的叙事安排及丰富的细节。
以21世纪的眼光重视这部几十年前的电影,还是有些特别的观影感受,比如说男主花式扔垃圾的习惯,现在看来还是挺突兀的,好奇法国当年的下水道是怎么消化的;男主人公的叙事免不了大量男性对女性的凝视,这样的凝视到底是赞赏,还是戏弄与物化,新时代的思潮也不断影响着我们对于过去叙事话语权的审视。
思想和潮流会随着时代变化,但侯麦在电影里反覆讨论的人类情感中的道德选择,却是永远不会过时的话题,情感纠结的困境只是以不同面貌在当下重演。
图片来源于网路,侵删
首发于 头条/公号:鲜鱼的日常实验室
因为觉得独白台词很美,一个人讲了一段故事,于是记录了下来。
巴黎,维利耶十字路口,东边是巴迪诺勒森大道,北边是莱维斯街和莱维斯市场,维利耶圆顶咖啡屋,左边是维利耶大道,维利耶地铁站,往西是古塞尔大街,一直延伸到蒙索公园,前城市俱乐部遗址,学生公寓。 在上法律学校的时候,每晚都在那里吃饭,希薇在蒙索大街上的艺术馆里工作,跟我在同一时间会穿过公园回家,我只是在十字路口和俱乐部之间见过她,擦肩而过,我们会偷偷的看对方,仅此而已,我的朋友斯密德总是催促我采取行动,但是我很紧张,可是她不像是那种可以在街上被随便搭讪的性格,而且那也不是我的风格,但我认为他已经准备好为我破例一次,我也破一次例,但这样还是太冒险了,我不想因为冒险导致把事情弄糟,我能感觉到自己对她有多么强烈的感觉。 现在是五月份,快到期末了。他一定就住在附近,我们见过她很多次了,拎着篮子去买东西,可是就算我尽力隐藏不让她发现我跟着她又有什么意义呢,等我决定要采取点行动的时候,幸运之神终于向我微笑了。 通过这次短暂的交谈之后,我只有一个想法,不管说什么,下次也要跟她说话把他留住。然后让她忘记这次冒失留下的坏印象,但很显然,我快要成功了,我需要承认,撞到她并不完全是因为意外,不过她好像也没生气,相反的,她还有回应我,她拒绝了我的邀请,并不能说明什么,因为过不了多久,再见面的时候,我就能跟他交谈了。 但是,意料之外的事情却发生了,厄运也紧跟着好运而至,三天就这么过去了,然后是一个星期过去了,都没有再见她出现,斯密德快要考试了,所以回家了,虽然对她念念不忘,但我没想要占用学习的时间找希微,吃饭是我唯一有空的时间,所以我顾不上吃晚餐,就去寻找她,吃饭的时间是30分钟,来回走一趟要三分钟,那这样我能见到希微的机会就多了十倍,但在这条大街上,没有什么收获,她也许去走了其他的路,也许会坐地铁或者去乘公交车,但无论如何,她都要买东西的,因此,我就把找寻的范围延伸到了莱维斯大街上,但是实话说,傍晚的寻找是很孤燥的,天气很热,也很累人,市场上的货物很多样,也很新鲜,能够听到讨价还价的争论,美味的食物诱惑着我的胃,我早已厌倦了咖啡馆和休假。我的胃渴望享受到樱桃时节里的美食。 在长时间的看书和记录之后,市场里的味道和声音与在俱乐部里相比更让人放松,但是我的寻找仍然是徒劳无功,有许许多多的人住在这附近,这里可能是巴黎最拥挤的地方。 我应该继续找吗?还是应该放弃? 我太天真了,可能还傻傻的希望着她会突然出现在某个窗口,或者从某个商店里走出来,碰巧再次和她撞见,就像那天一样。
所以我决定在四处走走,就这样,在勒波特大街上发现了一家很小的面包店,我便经常去那里买饼干和面包,当作主食来吃,每家面包店里的饼干都是一个味道,都是工厂加工的,在哪里都可以买到,但是在这儿希微也看不到我在吃饼干。也许在拥挤的市场里,它可能随时会出现。 另一方面,买饼干吃已经成了我和面包店女孩之间的某种约定,像我这个岁数的人,最讨厌的莫过于购物,我喜欢进商店,好像是之前来过的样子,这个女孩能认出我来并猜对我要买的东西,我很开心,他愿意陪我一起玩这个游戏。 希薇仍然是没有出现,难道她在躲着我吗?天呐,这是为什么?他还在国内吗?难道生病了吗?或者死了吗?结婚了吗?都是有可能的。 一周的时间过去了,我的寻找变成了表面形式,我更想快点去面包店,每天进门和选东西,买的时候更加留心异样的举动,很容易就可以看出来,面包店的女孩是喜欢我的,你可以认为这是我的虚荣心在作祟,但事实上我很受女孩子欢迎,但是她并不是我喜欢的类型,只有希薇才是,她一直让我念念不忘,就是因为我一直在想念着希薇,才导致我对来自面包店女孩的爱欣然地接受了,感觉就好像我没有爱上过别人一样。 我每天都享受着做这些事,当然也不会进展的太过分,而且这么做不仅是打发时间的好方式,也算是对希薇消失的一种报复,但这种报复对我来说不值得,我最终把气出在面包店女孩身上。但让我心烦的却不是她喜欢我,而是她自认为我也是喜欢她的,似乎是为了让自己心安理得,我告诉自己,这都是她的错,她会因为这样自作多情而受到惩罚。 我每日必做的求爱,变成了习以为常的事,我并没有在乎她最开始时的害羞,我的考试就要结束了,快要放假了。
就这样,我办到了,但是却出现了意外的事,这是个认真严肃的女孩,这本来可以让我心里得到安宁,我都怀疑自己在做些什么,而且我马上要离开巴黎了,在我走之前不可能有太过分的进展,我还有别的顾虑,第二天周五我参加了口语考试,而且通过了,我差点不想去约会,但是我的朋友却都不在身边,一想到晚上要一个人过,我就无法忍受。
等一会儿变成了等15分钟,给了我充分反省我的草率的时间,我本来应该把和希薇的约会推迟一天的,今天先跟面包店女孩约会,但我首先的选择,不管怎么说应该是有道德的,好不容易找到了希薇,再去继续和面包店女孩约会,就是错误的是不道德的,一个是正确的选择,另一个则是错误,但是我这样告诫自己。 更麻烦的是,天下起雨了,但事实上是救了我。街上空无一人,面包店女孩现在出来的话它就能看到我们,我想她也没那个勇气,他应该不会当众的大吵大闹,我害怕回头看,路长的似乎没有尽头,她有没有看到我们又或者她正在咖啡店等我了,我已经不会知道了。 而我马上知道了,希薇这么痛快答应了邀请的原因,我不寒而栗,但是她仍在继续说。
六个月以后,我们结婚了,然后在勒波特大街上居住了一阵子。
巴黎,维利耶十字路口,法律系的大学生查理每天傍晚与学画的希薇擦身而过。 倾慕希薇的美貌,偶尔的眼神对上都让查理心动不已。 朋友催促其采取行动:碰碰运气嘛~ 查理:和她搭讪吗? 朋友:为什么不试试呢,也许有机会。 终于有一天,查理与希薇搭上了话,他满心以为下个明天就可见到希薇,二人能持续发展下去,没想到第二天没见到女方。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女方仿佛忽然消失了,再无任何音讯。 失意的查理在可能遇见希薇的维利耶路口闲逛,每天晚上固定的来回走动,希望再次遇见希薇。 等待的过程漫长无聊没事做,他发现,18岁的面包店女孩似乎对其有意思。查理觉的自己很受女性欢迎,虚荣心又使其对女孩调情,尽管明知女孩不是他喜欢的类型。 三周后,查理约到面包店女孩共进晚餐。 就在此时,心中的女神奇迹般的出现了。希薇告诉查理,她崴了脚不能出门.....查理想了一会儿,鸽了面包店女孩,果断约希薇吃饭。六个月后,他们结了婚。 没有公开表达情意的关系都是朋友,可以和任何人约会。漫漫人生路中,选择伴侣,是耐心等待心中满意的人出现,还是边等待边找些乐子消遣打发时间,此事只关选择,无关道德。比较可惜的是,总有人故意不分清约会和恋爱的边界,把消遣包装成“恋爱”,哄骗无知的面包店女孩/男孩。 短暂的消遣快乐,对成熟的成年人来说是被蚊子咬了一口那样简单;对不成熟的人来说是被花蚊子咬了一口,涂花露水消肿膏没用,被咬的地方起泡破皮留疤很久不消失那样难。 你我在生活中都有可能被动扮演面包店女孩,成为他人无聊时刻消遣的工具人之一。某天对方忽然消失了,怎么办?开始反思这段关系,怀疑自己是否是很糟?输在哪儿?对方选择的为什么不是我? 假设A,竞争者1号,比面包店女孩漂亮(希薇比女孩漂亮)。是否只有整容,全面改善外貌外形,变成比1号更美的样子,才能满足查理的需求?NO,这失去了自己。 假设B,竞争者2号,比面包店女孩有钱。是否只有非常努力的赚钱,做百万富婆,满足查理对金钱的欲望幻想,他俩才能在一起?NO,这太累了。 假设C,竞争者3号,3号平平无奇。看不出哪里比面包店女孩好,也没什么大起大落引人注目的特殊经历。这回攀比的不在竞争者身上哦,反而是在自身。例如原生家庭的不美满,个人疾病史等自卑原因,没有被选择,是否只有假装这些历史不存在,就能配得上查理?NO,这太卑微。 亲爱的面包店女孩/男孩,这无关配不配,符不符合择偶标准,查理仅仅是无聊了,找消遣而已啊.... 情感中的事,兜兜转转。他人阶段性的需求也非统一标准。只需牢记一个要点:人,无法满足另一人所有的虚荣心、不同阶段的虚荣心。 选择吃正餐,还是糟糕的蛋糕填饱肚子,亦或大鱼大肉继续让脂肪膨胀,对方有选择的权利。面包店女孩们管不着,唯一能做就是:看清对方意图后,赶紧跑!!!
“一个意味着真实,另一个则是错误”侯麦安排男生最后在两难道德困境时以这样的独白安抚自己。但是他最后离开时甚至知道自己懦弱的不敢回头看有没有被面包店女孩发现。是侯麦一如既往的略带对知识分子的讽刺或是自省。有趣的是男生是学法律的,而古希腊中关于法律的象征女神忒弥斯,正是她创造了婚姻的法则,明确了男女之间的义务。中间那几段男生去面包店买曲奇吃给人一种《重庆森林》里663去快餐店里和阿菲买厨师沙拉和炸鱼薯条的错觉。
无关道德。。。男人啊,蛋糕回来了,要曲奇还有意义吗???
该男子非常不讲卫生,一直乱扔垃圾。男性心理剖析的真逗,喜欢。
为什么会结婚了?!我很不喜欢这男的,而且发现他们很不讲卫生啊,拿完曲奇再拿钱,包起来还要舔口水,垃圾也随地乱扔。。。啧啧
“六个道德故事”第一部,侯麦新浪潮时期的作品。《面包店女孩》大致确定了《六个道德故事》的整体基调,即恋爱中或婚姻中的男主角被另一个女性吸引,但经过一番灵与肉的苦斗,最终,翻然悔悟或是临阵脱逃的男主角又回归以前的情感和生活。
男人喜欢调情,女人却误以为是感情。多数男人会因为虚荣或同情开展一段感情
单万里老师建议我们模仿镜头、台词拍一个小西天版《生煎店女孩》的故事。可是机器还没准备好呢,生煎店就被拆了
侯麦在替所有怯懦的男人讲述他们各自的“面包店女孩”的故事。
以18歲少女與大學生來說,臉還真是糙老.....
所以说喜欢侯麦的男孩大多不靠谱并自以为是,哪个男孩要是在建立人生观时期看侯麦可杯具了,因为侯麦太通透,他太容易让人产生自己也通透起来的错觉,并以此为借口肆无忌惮,走过一段让人哭笑不得的人生。
我认识所有喜欢侯麦电影的男性都如同这个短片里面的男主角一样——懦弱且鸡贼。
爱情就是这样,让人郁闷又惊喜,而和故事一直沾边的她,终于消失。
“六个道德故事”之首:沦为过客的女孩“很容易看出那个面包店女孩对我有好感,你说我虚荣也可以,女孩子喜欢我是很自然的一件事情,而她又不是我喜欢的类型。希尔维一直占据着我的脑海,是的,因为我一直想着希尔维,我才接受了面包店女孩的暧昧,感觉好像我没有爱上另一个女孩。”
“很容易看出那个面包店女孩对我有好感,你说我虚荣也可以,女孩子喜欢我是很自然的一件事情,而她又不是我喜欢的类型。希尔维一直占据着我的脑海,是的,因为我一直想着希尔维,我才接受了面包店女孩的暧昧,感觉好像我没有爱上另一个女孩。”
对许多男人而言,跟女孩调情只是寂寞无聊或是情感失落时的游戏而已,他要娶的类型,心里早就算计好了,所以被调戏的姑娘,认真矜持,忐忑不安你就输了。
每次看完侯麦就会想到洪尚秀这个弱鸡
只要会讲故事就能把这么个简单的几乎没有情节起伏的故事也讲到这么好。但是这是个多伤心的故事啊
短短不到半小时,却能刻画出一个极其老练而精致的故事,对于男女间那点繁复的情事,绝逃不开侯麦敏锐而透彻的法眼,在潜藏着太多自私和主观因素的情感面前,是否真能树立起一条绝对有力的道德标准,起到批判和谴责的作用,反观现实一次次的伤害始终没法避免。侯麦影像中的巴黎,永远都那么富有魅力。
路边的面包你不要买
真是好看啊,相信很多女孩都会有共鸣,我们都是谁的面包店女孩呢?那些男人,在感情的空窗期,很容易就谈一次三分钟的恋爱了。但爱情或许真的不能拿道德不道德来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