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anything is possible
很想写下自己的感想
看了家庭作业 the art of getting by 总是觉得自己和主人公好相似,我总是能在某些电影中看到自己。但乔治和我真的好像,也是在中学时不爱完成作业,他是高中,我是贯穿了整个中学。但他有自己喜欢的东西,就是画画,而我没有一技之长,更什么都不是了。他也觉得自己好像什么都不是,一无是处,我又何尝不是这样呢?特别是他发现自己喜欢的女生和导师在一起之后,然后也发现家庭的破产之后,我觉得那个打击,我看了都心碎。他后面花了三周时间完成一年的作业我真的佩服,他是有能力的人。我好像应该也是有能力的人。我们都很complicated,但我们就是我们。
这两天看了三部电影,都很精彩,找到了以前疯狂看电影时的感觉了,我喜欢看电影时的自己,也喜欢听歌,从电影中找歌来听的自己。it's really cool.
释怀,勇敢,有担当,随意,复杂,这不挺好的嘛!anything is possible.
2 ) Sometimes we need a film
The art of getting by,家庭作业或者说考试过关的艺术。
又是一部可以寻找到自己影子的电影,看家不多,即便有艾玛罗伯茨和弗莱迪·海默坐镇。Freddie Highmore:《寻找梦幻岛》中扮演了激发Depp灵感的小飞侠原型的小孩Peter。《查理与巧克力工厂》中一眼都不能忘记的小查理。还有《亚瑟和他的迷你王国》,《奇幻精灵事件薄》,这些就足够让你记得他了,英伦范大男孩,并且还是我们92年的孩子。 We were just lonely kids.
我有很认真的在看这样一部电影,甚至在我现在写下这篇影评的时候,我仍打算边写边重温里边精妙的台词。
开场是很习惯的美国式的一个人的独白 :从人类历史有记录开始,大约有1100亿人在这个世界上出身,这个数字靠单一的个体是不可能完成的。在这个星球上住着68亿人,每年大概有6000万人去世,这样就可以得出结论,每天有16万人去世。曾经读过一句话“我们孤单的活着,终将孤单的死去,人生不过是一场虚无。”半夜常睡不着觉,我们都会孤独的死去,那为什么我们还要日夜的操劳,艰苦,挣扎,最终还是一场虚无。就算有再多的钱,有再多的荣耀,有再高的地位,有再大的权力,都不能避免我们最终孤独死去的命运,我们的生活应当做更有意义的事。就如上图所说的那样:我们孤单的活着终将孤单的死去,人生不过是一场虚无。而就是这句话,成为George不做作业的理由。看完他同三角函数老师的对白,我就已经喜欢上这个角色了。我确信他有读过叔本华或是尼采,并且强调任何事物的的意义。但如我们所知,意义这种东西很虚无,它所有的成分都不过全凭你的看法你的感觉你的悟性。
从校长办公室出来,G去了校顶楼,却发现万人迷S在那里抽烟,恰巧有老师过来巡视,便替S承担了训斥。之后的相遇于对话都是很自然地,为什么要帮我,因为我感觉你很不一样,你不必受责罚而我则经常干这事已经习惯了。她带他去她家,让他了解她的生活和过去,G看到的是是个真实的S,我想这时候他就已经爱上了这个女孩,不单单是因为她的美貌。
在《卡斯特桥市长》的文学讨论课上,这本小说我Google了一下,是哈代的作品,G对这本书的了解及回答也让我大吃一惊。是的,他看过很多书并且思维敏捷,可以很轻易地抓住所有事物的重点,他的这位文学老师也很是赞赏他。我想这也是这位老师对他如此宽容,甚至一直努力劝导他不要退学的重要原因,她看出了他是有思想有细腻感情且极有天赋的一个人。他不爱做作业,只是觉得没意思,但是他有自己的精神世界,他对书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并且都有着自己的见解。哲学,文学或者流行读物,有一场镜头有拍到他在食堂读的那本小书是,爱丽丝梦游仙境。我自己揣摩,导演不过是想告诉我们,G的世界也是同爱丽丝的仙境一样,是异常丰富的。
G带S逃课,不是同坏孩子一样去做一些可悲的事情。旷课很有趣,但是为了保持新鲜感,所以要少去旷课。我很认同。我想起自己仅仅是为了体验这种旷课的感觉而旷课。初中三年级,假装自己生病了,便翘课去买阿司匹林,看着一间间亮堂堂的教室和满屋的同学而自己却置身事外这种感觉是amazing。高中的时候,自习课,艺术课,因为老师很松,便跑去厕所说话或是跑到教学楼偏僻的楼梯口看看校园的风景,甚至还会去医疗室,然后碰到输液的同学有的没的聊上几句。我从来不是坏孩子,我不闹事不打架不抽烟不叫家长,翘课的原因同G一样,感觉上课对我没有意义,或是单纯的感觉在班里很不舒服需要逃出来透口气。在看到这的时候我就已经感觉到,这个电影分明就是在叙述我的生活。我也同样不爱写作业不爱学习课本,我高中时间的很大部分都花在看书上并没有为学习留下太多。我整日脑袋里想的都是别人觉得很不可思议的事情,而我并不在乎。他们去唐人街,吃面条,跟踪G的继父,最后回到学校,等待他的是那个校长,校长告诉他得去当一个校友的联络员,否则他和退学会离得很近。忘记说了,G的另一个天赋是画画,但他从不认为他的作品很优秀,他只是在百无聊赖般的涂鸦,上课画,下课涂,做作业的时间也被他用来在那个小本子上画些看起来莫名其妙的东西。
G接待的Dustin是个很特立独行的画家,一年前貌似开了一场不错的画展,所以被邀请回母校做下演讲。他们在公园里的谈话很投机,我本幻想D会成为G的精神支柱的,但是后来我发现其实G有着一个很棒的大脑支撑自己的精神独立非常强大。
G对D有点欣赏的,于是带S去D布鲁克林的画室。我很easy的发现D喜欢这个漂亮可人的小美女,但是他却给G说不会动她的小女朋友的。起先,我也以为他会遵守诺言。
接下来的几十分钟,整部电影又陷入了我之前所看的美国校园电影常见的片段。G和S一起去Party,一起去Pub,一起喝醉,之后开始约会。仅仅是S提到了Sex,只是朋友,还有随意的态度都把G压的喘不过气,所以,G必须得走,他不确定还要不要继续和这个女孩在一起,他喜欢她或是爱上她,但她的态度好像在说我们只是朋友吧,他不知道面前的这个女孩到底喜欢他不喜欢。他开始拒接S的电话,开始望着天花板失眠。
白天,G的妈妈Vivian推开他房门问他为什么没在学校,他痛苦的表情和意味深长的语言,成了他可以呆在床上发呆的保障。“我在家当然就不在学校了,这么简单的逻辑都不懂,让我自己呆会。”“我现在是一个游离的思考个体,不参与你的话题,请离开。”
之后即使他去了学校,同S仍是充当了陌生人。与此同时,S开始找到D,想要同他谈论G,但却不由自主的跑到D的怀抱。G的毕业论文没有写,校长还有他的所有老师在办公室让他做个决定,要么在最后的三周多一点的时间内把这学期的所有homework全部补齐拿到毕业证,当然还要继续上课继续期末考,要么被开除没有毕业证。G很随意的选择了第二个,但是校长说,下周一再来给我答复吧。
回到家时,V和继父已经在等他了,V满是内疚与失望,她说:你不是有另一种选择么,你不得不去做,你应该坐下然后去完成,我不在乎,我已经收购了你的谎言。我突然发现这是我家人对我说过的台词。与此不同的是,他们对我都已失去了信任,甚至只能对我说:我真的不知道你到底能做什么。而Vivian还是坚信G可以做完哪些作业顺利毕业的。yes,I'm a loser,but how can I do it!
G说继父连自己失业都搞不定还打伤了继父,妈妈决定和继父离婚,Vivian已经无法承受房贷的压力决定把房子卖掉,G去找S并吻了她,却发现S和D在一起了。我想他应该已经意识到即使自己找不到做作业的意义,可是还得活下去,他们已经没有了房子更不能比现在更悲惨的一无所有的活下去。
周一,G很坚定的对校长说,我要把这一年的所有作业都补齐,我要毕业。美术老师说,我只需要一副有意义的可以让你审视自我倾听心声的画,与真实的自己对话。走出学校,他对S说,我祝你和D在一起幸福。抱着一大摞习题作业,他带着必定完成的决心回到了家。整部电影中就这之后,他开始打开自己的黑色APPLE MAC,很认真的做作业。桌子左边作业的厚度在一天天的减少,他的那副找到自我的画也完成了,V的房子也终于买了出去。
在毕业典礼之前,S又约他见面,并且告诉他自己的妈妈又一次再婚已经搬到了德州,自己将要和去欧洲背包旅行,也将不去参加毕业典礼。终于,G勇敢的说出了自己的心声,S的回答是You know we’re gonna be together one day. We have to sort through our messed-up issues… It’s a long life.毕业典礼上,G终于拿到了结业证,V激动地哭了。
在学校画室,那副让G找到自我的画,也被慢慢揭开。同他一起欣赏的还有那画中的人。
有人说这样的结局太过完美,还不如留点缺憾。可对人生抱有美好并无大错,这是该导演第一部作品,小众电影,开头和后半部够文艺,我认为这样就够了。
我看着G犹如看到了自己,我多想得到同他一样的结局。他真的逼迫了自己去做自己不喜欢却又不得不做的事情,虽然他仍是没发现做那件事情的意义,可是他被现实强制了,变得有动力。我被他努力完成作业的斗志给打了鸡血,我也多么想努力的尝试去做自己应该去做的事情,我真的很痛恨自己这么吝啬付出努力,这么懦弱的害怕失败。
害怕死亡的人是正常的,不怕死亡却怕活着的人也并不是伟大的。我害怕活着,而害怕的真正根源则是害怕迷失自我找不到自己想要的生活,G害怕活着是因为要做太多他找不到意义的事情。
事实上,我能告诉所有人我对自己的未来是有计划的,但其实我还是很迷茫的,我没有逼迫自己认真对待现在,没有战胜自己不作为的惰性与逃避现实的惯性。
我的自我深入骨髓并且一直坚持不堪一击的特立独行,还老是沉迷于自己制造的小世界靠着无知的原则来支撑。
Miss Child,“而为人”四个字本身就包含了无限的意义,幻想家永远只会痛苦的思考。愿此片可以一直鞭笞自己努力。
3 ) 晒一下几段比较有意思的台词
1.
-Rule number one about cutting school.
-I've cut school before.To shop.
-Rule number one,cutting school is fun.
-That's a rule?
-Rule number two,cut rarely to preserve the specialness.
-Is that even a word?
-Rule number three,do something culturally rewarding with your time to earn it morally.
-Rule number four,you're a dork.
-Wrong.Rule number four,noodles.
2.
-Hey!
-...
-What?
-Nothing.
-You okay?
-I'm allergic to hormones.
-What hormones?
-Mine.
3.
-Zinavoy,what's with the overcoat?We're indoors now.
-I like layers.
4.
-What were you like as a child?
-I was such a better person than I am now.
-Come on.
-I'm serious.
-I was happy,I was open,I was curious.
-...
-But I'll tell you this,I knew when it was ending.I was overwhelmed with sadness when I realized that I was gonna change and that it was all most likely gonna get worse.Like a nostalgia for the present,I couldn't shake it.
5.
-Get out.
-George?What is going on?Why aren't you at school?
-If you speak even the most rudimentary form of the English language,then you'll understand this,leave me alone.
-What did you just say to me?
-Vivian,my voice is calm.I'm a free-thinking individual who chooses not to be engaged in this discussion.Please.
4 ) Stop just getting by
I love it, I just love it.
I know even when I was already lost in those beautiful eyes of Freddie Highmore, I was able to find some paragraphs of the story to nitpick upon, But I just can`t resist the urge to love this movie.
Putting the fact aside that Freddie Highmore was the biggest attraction of the movie and kept taking my breath away for a whole hour and a half for being so gorgeous and...simply him( I mean, MAJOR crush here), this movie gets to me. I am experiencing the motivating problem exactly like George except I am having this problem now at the age of 22, which means I am still totally immature and the love of my life is still missing in my life. Sad. Gotta fix that. Second, I also think when i was little I was happy, open and curious, way better than I am now. Now I`m simply being unhappy, closed and numb. Gotta fix this too. If you ask me, George and I have the same issue of not loving our life, and what we have to get to be doing now is starting to love it again. Just like his name, George is just an ordinary boy who got confused during a period but got back up feeling more than nothing again. That`s what I, we all should do, stop just getting by but to live our lives abundantly.
A little side comment on the casting choice, just my 2 cents: Emma Roberts is sophisticated enough to play Sally, but maybe a little too sophisticated. Actually when I see Cathy in We`re the Millers, I think that role totally suits Emma. She has that charismatic idosyncracy in her that when she plays a pretty runaway girl who is mean but meanwhile has a mild heart, it is very convincing. But I have seen so few movies that featured major young actresses, so I am no expert on this, maybe Emma already was the perfect pick for Sally. And no way of denying, she pulled a good show.
5 ) 女人们,知道为什么男人没一个好东西了吗?
女人们,知道为什么男人没一个好东西了吗?
因为在你遇到他之前,他已经被另一个女人(或者女孩子)伤的支离破碎了....他的爱已破碎,已变的伤痕累累,他已经无法再爱一次了,至少像“那一次”那般的......
用屁股想也能猜出男女主今后的结局,几年后两人便分手。至于原因,他们俩归结为认识的太早...其实是因为俩人之间除了男猪那份炙热的眼神,什么都没有。
他们是同一种类型的人,相互在一起感受到的并不是真正的爱情(男猪除外,他的的确是,但也只是单方面的),只是那份从来没有在别人身上感受过的东西,那个东西正是医治他们俩多年孤独的解药。
他们只是孩子,他们无法像成人认那般把这份孤独藏于心中,坚强的生活下去。所以才发现对方对于自己来说是那么的《特别》,只是这个《特别》会随着年龄的增加变得不再是那么不可或缺,孤独也不再像童年那么可怕,甚至孤独会变成一种抵抗丑陋的现实世界的心中净地。
你可能不相信,剧中唯一的一个爱情居然是女主与25岁画家之间的。真正的一见钟情,呵呵!第一次见面画家就跟男主说“我不会动她”,为什么呢?答案不言之明,鬼才相信男主带个凤姐去的时候,画家会说“我不会动她”,即使凤姐整过容后....而女主更是在车上便问有没有提起过她。
是的,这就是爱情。别听那帮文艺小骚们的无病呻吟,爱情没有那么伟大,甚至可以说爱情是无耻的、低贱的、丑陋的、自私的代名词。被爱情冲昏了头脑,多么文雅的表述方式,其实说白了就是爱情面前一切都不重要,什么友情、亲情,什么责任、承诺都滚动到一边去,这才是爱情的本质!
当然你会有很多伟大的爱情故事讲给我听,但我要告诉你的是,那些故事体现的不是爱情的伟大,而是人格的伟大。伟大的人会有爱情,龌龊的人也会有爱情,其实他们之间的爱情没有区别,只是人不同而已。
扯得有点太远了,最后说一句,真的很讨厌最后的结局,那个结局越发让人感到可悲,因为我们只有在电影中才能看到....
6 ) 模糊的文艺范儿
昨晚下班回家看完了The Art Of Getting By,基于一直对freddie的看好与喜欢,所以说实话,对这部电影挺失望的。
最主要的我想就是电影的故事性和说服力不够,一切想涉及和探讨的线索都显得很模糊。
首先,动机不足。
电影一开始george的那段关于生与死思考的独白,为整部电影奠定了一定程度的文艺腔调,也为后面这小帅哥成为一个有深度的问题少年提供了一个产生问题的理由。但是我觉得这个理由显得有些牵强。
生死的思考是个很大的哲学命题,而人生本质的孤独也的确让人郁闷,但这成为一个少年不做作业的理由就显得很滑稽,所以电影里george一本正经说出那段话作为不交作业的理由时同学都在笑,摆明像是一个顽皮的学生在振振有词地调戏老师。与其说是哲学感在作祟,不如说是自小离异的家庭导致的问题更符合观影者的思考路线。
其实导演大概是想把george自小家庭破碎导致孤独感,最后引起问题少年的产生这样一系列联系起来,显得就很有说服力了,但是这样的结合显得很不到位,所以电影看起来就显得动机不足,有些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感觉。
其次,影响力不够。
george最后认识人生真谛开始奋发图强,估计是大家在电影之初就会预料到了,但是真谛的挖掘是由一个有些浪荡(原谅我用这个词)的女生做的一些暧昧不清的事带来的,觉得也太有失水准了。实际上george开始努力最直接的事就是继父破产母亲卖房还债导致的,所以豆瓣上那位仁兄的点评一针见血:改变的关键是住房问题!
实际上,如果是把那段朦胧的少年情怀,再加上家庭的变故,二者结合作为george改变的影响力,还是可行的,但是导演在二者结合的处理上貌似还是很欠缺。特别是最后george的那幅被老师要求反映真正自我的画,画的却是那个玩暧昧的女人。sorry,我实在不能接受这个桥段。那个老师还称赞说:you son of a bitch。我真真看不出来那幅画哪里反映出george的自我了。
最后,演员选择上,我觉得freddie其实不适合这个角色,或者说他没能完美诠释出george的那种孤独感和独特的个性。也许是freddie自身文质彬彬的形象加之太久以来都是扮演好孩子的角色,让我们这些看了他很多影片的观众难以跳出他业已塑造的乖孩子形象。
还有那个画家,不喜欢他,感觉好猥琐。
以上内容只是我个人,绝对是很个人的观点,也许电影本身有更好的诠释和更深刻的主题,只是我没发现。总的来说,有freddie highmoore的出演,就已经给我一个非看不可的理由了。很喜欢这小子的电影和气质,希望他能在这条星光璀璨的路上走得更高更远。
弗莱迪海默太帅了!!
许久不见的小清醒,freddie不是音乐美食天才就是美术,鸭梨好大能那么早开始doubt已经很进步了.yes...life is long,they are gonna be together one day.just have to get rid of what they are stuck with right now.it's always kinda hard to confront yourself and be honest to yourself
电影不错,奔着演员看的,有那么点阴郁变态的青春励志小清新。
中二病确实容易爆发于美术少年。
最后的那幅画让我想起了《蓝盐》里宋康昊的那句台词!真是太绝了!
对teenage love已经欣赏不能,只有Freddie Highmore哟~怎么还是那么cute!!!嫩到Emma Roberts在他旁边都显老!对着91,92的俩,内牛满面......
小白菜说不错。
boy meets girl, boy likes girl, boy loses girl, girl comes back, boy gets girl, end of story.
Fred 和 Emma
这货根本就不是小清新,就是一部俗烂的青春片,配上几首Indie Rock,让长相清新的新生代演个性格孤僻,对白闷透了,其实就是俩早熟的孩子谈场闷骚的恋爱。最后三周搞定一学年的作业简直就像个童话,结尾更是转换的不切实际——少年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
很可爱啊,为什么那么低的分?打低分的人难道都忘了自己也有18岁?
现在这种淡淡的,淡淡的叙事风格,最适合我。
i fear life
俊男美女,可惜剧情薄弱。青春期的这种迷茫的少年少女似乎有点多阿!这个故事似乎启发意义不大,但Freddie真的好帅阿,眼睛是那种碧绿色。。
我以后也要生个儿子 在我难过的时候会搂我肩膀亲我头顶 ><
看吐司有阴影了,以至于见Freddie跟任何男演员搭话都会觉着下一秒两人就会亲上.......
少年乔治的烦恼!各种小清新、小情绪!
直面生活,勇于担当,这是人生的艺术
从《August Rush》到《吐司》,又到《家庭作业》。弗兰迪·海默就这样被电影圈的人活生生的打造成了透着基佬范儿的文艺青年····
不太喜欢似乎小清新的剧情,不过非常欣赏男女的表演和原声。Life&Love, Be pati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