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当我们谈论生命我们谈论什么
一支烟,一抹诡异的微笑,这个医生很急躁
开篇的小萝莉一开口便是语出惊人,烟,和耐心是如此的不搭调
或许正是因为放弃了耐心,才有了节奏感的紧凑
全篇都笼罩在紧张的气氛下(BGM狂榨肾上腺素),这点也确实反映了医生,这一争分夺秒的职业,成功与失败都将面临严峻的挑战下,主角们的信念如何的坚不可摧
“母鸡生完蛋会干什么”
“打鸣吗”
“对,把记者都叫来”
没有长驱直入的斗志,哪来沁人心脾的喜悦
从人性层面讲,本片切入了一个很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当我们谈论生命我们谈论什么
2 ) 技术与人性——观电影《神》(Bogowie)有感
技术与人性——观电影《神》(Bogowie 2014)有感
这是一部讲述波兰著名心脏外科医生兹比格涅夫•雷力加(Zbigniew Religa)故事的电影。由于不是波兰人,我对这部电影无法产生太多的情感,但在观影过程中,还是发现了一些普遍性的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尤其是技术与人性。
雷力加想在波兰开展心脏移植手术,但困难重重。影片对此刻画的重点并没放在技术上,而是伦理上。因而,在影片中,雷力加成为一种挑战游戏规则的人,总是被人不理解。在波兰,心脏是一种“神圣遗物”,心脏移植属于“伦理的模糊范畴”,即使雷力加的恩师,那位送雷力加留学并引起他雄心壮志的斯特科沃斯基教授也不敢涉足这一领域;而医学伦理委员会是由一班抵制心脏移植手术的迂腐老朽构成,更不会同意他拿人来试验。不仅得不到专业人士的支持,甚至在普通人那里他也只能得到“怀疑”,因为心脏一旦出了大问题,就是生死由命的事,在波兰它就是“神”的问题,一个心脏外科医生如何跟“神”较劲呢?所以,诸如“你不能强求谁的生死,心脏不会听你的话”的安慰语也总在考验着他的耐心和意志。此外,一旦手术失败或者手术没有达到人们预期的效果,雷力加还要应付来自媒体的指责,它们认为他拿人的性命去试验,是“为了出名”,甚至因此官方直接给他下达不得再次试验的通知:“雷力加,你并不是上帝,别继续杀人了,你的野心已经蒙蔽了你的良知。”官方的命令却充满着如此强烈伦理谴责,可想而知,雷力加开展心脏移植手术的压力有多大了。
虽然困难重重,但他并非孤军奋战,他有很好的团队,有忠诚的队友,还有那位在波兰开展心脏移植手术的先驱简•摩尔教授。在“山雨欲来风满楼”般的谴责声中,摩尔教授公开在媒体支持他:“不带着创新的勇气前行,你就只能原地踏步。”如此支持虽弥足珍贵,但不能解决雷力加真正的问题。雷力加遇到的最大困难或者说痛苦是,他必须忍受在他手术刀下死亡的病人的折磨。虽然“颠覆游戏规则的人能得到快乐”,但对于一位有良知的医生来说,这一点真的不适用,因为他每次碰到手术失败,即使并不是他的错,他也会喝得滥醉如泥。这是一种良心的谴责,每一次的谴责又可能成为他再次动刀的恐惧之源,虽然影片没有刻画雷力加的这一面,但恶性循环的恐惧心理应当是情理之中的。
能认识这一点,也真正帮他解决了这一问题的人,仍是简•摩尔教授。他在弥留之际才点出雷力加的问题,或许摩尔教授一直在等待他自己醒悟,然而没有时间了,摩尔教授问他可知问题在那儿,雷力加的所有回答,有技术层面的,也有伦理方面的,都被他否定了,最后,他说:“这关乎人性,对于医生来说,成功和失败同等艰难,医生应当充满人性。”似乎一语点醒梦中人,雷力加立马去找小女孩艾伍卡的母亲道歉,虽然,艾伍卡的死不是他的错,死者母亲似乎也明白这一点,但她仍然欣赏这迟来的道歉,因为她说“是上帝的自由安排吧!”以此宽慰雷力加。这就是人性。一位仁慈的医生知道道歉,才有对生命的敬畏之心;有道歉,就有宽恕,有宽恕,心才能自由。果然,雷力加接下来的心脏移植手术获得巨大突破,他成功地帮第四例病人延续了7年的生命。
摩尔教授点出了“技术和人性”的话题,其实是一个重大的伦理问题,即什么样的技术是人性的,又怎样实施技术才是人性的?医学伦理委员会一个成员的话似乎解答了这个问题:“你会愿意在一个孩子身上做实验吗?我不知为什么你一个心脏病学家,会认为自己是上帝。”换句话说,你要是具备上帝一样的仁慈之心,你就可以操作这项技术,即使它是针对一个孩子的。显然,技术本身不是问题,问题仍在于人。(作者:石板栽花,转贴请具明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2015年5月5日)
3 ) 技术与人性,当然还有兽性
本来以为会有更多医学技术方面的内容,结果更多是推进心脏移植在当时波兰的境遇。现在面对即将开始头颅移植的现代医学来说,回想心脏移植的伦理问题似乎有点可笑,多数人都不会再疑惑心脏不过是块肌肉型泵这件事情了。不过医学或科技就是这样前进的吧,技术爆炸总会碰到伦理道德的框框,社会和思想跟不上技术的突飞猛进,个人觉得一定程度的框框还是有必要的,不然聪明反被聪明误还是一句亘古不变的真理。
另外总得有那么几个疯子一般挑战世人接受极限的技术狂人来做这个先驱,这些疯子就是科技先行的代表,先行到什么份上可以成为人类的领航者而不是毁灭者呢,电影最后给了一个总结,成功和失败同等艰难,医生应该充满人性。同时我想到了三体里的一句话: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兽性,失去一切。
4 ) 其实,他只想救人
波兰电影,想起来,连波兰电影都看,我看得也够偏门的。讲述波兰第一例成功心脏移植手术。男主当然就是主刀医生了。在固步自封、闭门造车的大环境里,男主一直希望突破,通过心脏移植手术,去挽救那些旧方法救不了的病人,但旧医院一直害怕承担责任,不愿意尝试新技术,男主只好离开大城市,开设自己的心脏外科诊所,中途遇到找不到资金,找不到捐献人等各种难题,最后,经历了三次失败后,第四次终于成功...影片基本上就是男主的独角戏,高大的身躯,略略驼背,病人死后的颓废,挑战旧秩序的勇敢...影片没有把高超的医疗技术摆上银幕,而把人,大家都以为他想成为神的那个人,摆上了银幕,其实,他只想救人。
5 ) 生命的致敬
作为一个成功接受心脏移植手术的人 在前一段时间看到了网上的心脏移植手术的视频后受朋友推荐观看了此片 我想我观看此片的角度应该有所不同 对于科学 医学技术的不断尝试 探索真是伟大的科学家 医生所必须经历的过程 正是由于他们的努力以及所有在前行过程中不幸逝去的生命才有了我们这样的人的新生 向导演致敬 向所有在拯救生命过程中不断努力的医生 学者们致敬
6 ) 人能否替代神
波兰电影历史悠久,可能觉得了解不多,但经典片随手抓抓也不少啊,【钢琴家】、【十诫】、【红白蓝】!这特么都是波兰电影啊!
【神】这片子,讲的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波兰,心脏外科医生兹比格涅夫·莱利加(Zbigniew Religa)带领他的团队克服重重困难,成功完成波兰史上第一次成功的心脏移植手术的故事。恩,是个传记片哦,虽然看起来并怎么像传记。。。。
片子挺写实的,做手术的视角真实而冷静,喜欢重口的朋友不要错过,开膛呀,开了一次又一次,成功的是第四例,前面死了三个,第一个当场就死在手术台上了,第二个活了七小时,第三个活了一礼拜。我也很好奇即使当时条件那么艰苦,手术室都是现搭的人也是瞎凑的护士都没几个正式科班的,但这心脏源可真不少啊,说配上就配上了,也太巧了。。。。
片长近两个小时,总体比较沉闷,男主不帅但是个型男,(上手术台字幕还打出黑杰克,漫画看多了吗,明明是像仁医更多啊),前半段就是对能不能做心脏移植这事讨论来讨论去,后面就是做手术做手术。以观影的角度不是个让人心情愉悦的片子,但从背后的价值看(波兰乃至整个欧洲人民看了也许会很激动),其意义是巨大的。想想在那个年代,一切都是未知的没有先例的,做的还是心脏移植这种特殊的手术,难度非常大,而且挑战社会伦理的权威。这世上有没有神,神是否决定人的生死,那人的力量呢,能不能替代神,如果人能完成世人所想的神能做的事情,那他又是什么。。。。
一切伟大事业的开拓者必须是偏执而又疯狂的,在探寻真理的路上披荆斩棘,而成功是由无数失败者的血和骨堆积出来的,这个医生,与其说是神,不如说是神经病,只有神经病的坚持才能让波兰的这个小镇成为后来欧洲的心脏移植中心,后苏维埃模式下的波兰,也许这就是神迹了。
这是一部应该被更多人看到的电影,之前从新闻里,我看到的移植手术都是从技术和医生的角度看待这件事情,这部电影给了我更多的思考
不需要字幕的电影...
我发现波兰 医院私人化挺严重啊,这几乎没什么社会主义的意思嘛
戒烟的时候不能看这电影
看睡去两次……
@电影资料馆
这部人物传记片比卷福的图灵要好,只是犯了人物传记片最常见的毛病——流水账,但是男主实在演的太尼玛牛逼了……PS:发现三星的片子配上后摇,瞬间四星了……
去年波兰电影的票房冠军 和 今年上影节 没看完 唉
难怪是去年波兰本土电影的票房冠军呢,非常成熟的好莱坞式类型片,传记励志加上有性格缺陷的男主角,波兰史上第一次成功的心脏移植手术,男主角的背影像小丑附体。不过对我来说,热血感动之余也很难被这类叙事套路打动了,工整和完成度都是最起码的评价标准,除非能再有点独特和些许灵气。★★★
绝非天降伟人类型传记片
疯子成神。——2016.02.08
其实每一项技术的突破都会面对重重困局,为那些勇敢者击掌。
好莱坞范儿的波兰电影
男主驼背,抽烟,有一些开膛破肚的画面挺重口的。
性命。生命。"我们希望他的心能在另一个人体内继续活下去。"新闻报道在乎的从来不是真实,而是喧哗。
三星半,配乐加分。波兰式好莱坞主旋律传记片,节奏人物包括细节笑料都是按照规矩走的。后半段有点程式化,人物个性压倒剧情,过了。
坚持不懈直到成功
医学主题的电影,打个5星吧,个人原因
神神叨叨的。上次坐波兰航空时看的。
炼焦厂,坐落在美丽城市的中心,是该区域最严重污染源之一。官方上来讲应该取缔它,但会造成太多人失业,这是官方说法。非官方来讲,会造成巨大的财政损失,所以炼焦厂交了罚金而继续毒害着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