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开始的时候,人类并不存在,这个世界结束的时候,人类也不会存在。人们设法了解的制度,道德和习俗,不过是一闪即逝的花朵,对世界而言,不具任何意义,如果有意义的话,也只不过是世界生灭的过程中允许人类扮演扮演人类所扮演的那个角色罢了。人类的一切作为,不过是成为整个世界瓦解过程中最强有力的催化剂。
BJIFF 20220815
这片子后劲可太大了,片尾字幕我还在哭。 当秃鹰知道自己快要死的时候,它会去往山顶,收起翅膀,纵身跃下山谷。也许这就是它第一次学会飞翔的那座高峰吧。生活在这片高原上的老人似乎和秃鹰一样,也能感知死亡的降临。爷爷一直都知道死神正在向自己走来,和秃鹰对视的那一刻,他就知道是时候了。秃鹰应该是会害怕的吧?我想爷爷也一定是害怕的。 可能爷爷确实是有些自私和固执的吧,坚信儿子是因为懒惰才离开高原,坚信孙子是父亲派来劝自己去城里的说客,坚信老伴一定也和自己一样想留在自己的家园。但这也是一对相濡以沫的老夫妻之间的爱与默契啊。即使生活艰难,即使所有人都选择了离开,他们仍然选择留在家园,留在这片他们深爱着的土地上。爱情真的不需要用言语表达,爷爷出去看到好看的石头都会捡回来送给奶奶,老两口每天醒来都会对视片刻才起床,放牧回来的爷爷会躺在奶奶的膝盖上陪她一块儿等雨来…一切都无言,但无言中却都是爱与羁绊。 整部影片就像高原上的风,自然地流动,裹挟着沙石迷了你的眼睛,让人不自觉落泪。爷爷走了,奶奶留下接替他放大羊驼的工作,雨季似乎就要到来了。虽然爷爷再也看不到了,但埋在这片土地下的他的遗体一定会知道的。
导演、编剧:亚历杭德罗·洛艾萨·格里西 Alejandro Loayza Grisi,玻利维亚人,1985年生。
女摄影师:Barbara Alvarez,巴拉圭人。 Camera:Arri Alexa Mini 镜头:Zeiss Super Speed Lenses
获得2022年圣丹斯评审团大奖的是玻利维亚电影《我们的家园》(Utama),这部电影还获得了2022年北京国际电影节最佳男配角奖,以及最佳影片的提名。全球票房22.8万美元左右。
家园,这个词在文学影视作品里出现,似乎就没好事,连接它的词句多是“保卫家园”、“守护家园”,仿佛提到家园就要毁于一旦或需要重建。而且家一旦+上了园就不能仅仅是关于一个小家的故事,要能代表一片地域才行,如”地球家园”、“公园”、“幼儿园”,“园”是复杂的,因为里面牵扯的东西很多,就像这部电影,玻利维亚干涸的家园不仅仅关于土地,还有土地上的村民、羊驼、秃鹫、高山、河流、天空甚至空气。细想的话这些动物、人和大自然,似乎只有人可以说走就走,离开得一干二净,其他的似乎走不了或者走了也适应不了。
于是就有了《我们的家园》,要展现或是证明——除了动物和大自然,也有走不了、离不开的人。
是不是很大胆?emo脸~
我先告诉你们,这部电影成功了。获得2022年北京国际电影节最佳男配角以及最佳影片提名;2022圣丹斯电影节评审团大奖。票房23万美金。《我们的家园》展现了家园里还有一种走不了的存在叫,人。光是这样的设置就让这单独的一类人超了社会(搞笑),超越了社会人,人变成和羊驼、秃鹫、高山、流水、天空和空气一样,他实现了逍遥游。
这位“他”在社会里被定义为农民。农民本来就离不开土地。但是土地和家园不能对等,就像大家不会觉得农耕是逍遥,农活是繁重的,没有现代科技的帮忙农民是靠天吃饭的,所以电影要实现证明的前提又难了一层。
该开始解答农民逍遥远远大过于农夫辛苦这道题了:
马上带来电影行业顶尖的答案:玻利维亚编剧、导演亚历杭德罗·洛艾萨·格里西 Alejandro Loayza Grisi和巴拉圭女摄影师Barbara Alvarez
如果这些前提在你脑中成立,这部电影你可以继续看下去。它要说:动物、人、河流、高山都是家园的匆匆过客,生于斯,长于斯,就像孙子生于城里长于城里,我不去你也不要叫我去,至于医学延长寿命确实是科学的,但是大可不必,斗转星移活在充盈里绝对不死在不是我的自然。
人老病多,年没下雨的玻利维亚村庄、秃鹫虚弱之时主动跳崖、人不需现代医学延长生命;尊重动物生命,羊驼死了才吃肉;老人将死婴儿将生等等。
PS. 电影这种昂贵的东西--商品或是艺术品,对投钱的人不可能是自娱自乐;电影节获得奖项也不可能是单纯的艺术贡献。另外,2022年不仅仅是这样一部农民与土地体裁的电影获奖,还有获得柏林电影节金熊奖的西班牙《阿尔卡拉斯》以及获得提名的我国电影《隐入尘烟》,于是乎美洲、欧洲、亚洲都放“闪光灯”在农民与土地体裁。
我想可能因为国际地缘政治局势的紧张、局部武装冲突的再起,各国影评人、策展人、基金会、财团和政府更希望通过好电影这样有感染力的艺术形式宣传土地和家园之于人民和国家的重要性。也许我对当代电影持有过于谨慎的态度不够浪漫,如果你有别的看法也欢迎评论分享~
爷爷代表旧的传统,奶奶代表爱与包容,孙子则代表新的生活,三者构成了一场关于乡情和野土的追问…… 大城市在人力和科技改造的结果下,显得富足精巧且生机勃勃,而老者、羊驼、风沙和黄土构成的遗忘之地,遍布荒凉无助的叹息,那些从未在此处植根过的灵魂,当然爱不上,因为缺乏对静的时态的关注以及自我问询的剥夺…… 如此看来,在真挚的情感面前,谈论对错的意义并不大,重要的是尊重经验以外的固执表象,试着理解和感受那份纯粹……
美洲的原住民,皮肤是黯淡的,眼睛是清亮的。在荒寂的草原,黎明,醒来,早餐,梳洗,放牧,新的一天。
久旱无雨,爷爷奶奶苦苦挣扎。放牧,耕种,他们依然不舍离开这片祖辈的土地。
干裂的土地,干涸的水井,爷爷在对水的渴望中,发现梦想和死亡的秃鹰飞过,这一画面堪称震撼。
孙子带着手机走进或者说回到爷爷家,显然,来自现代社会的孙子和宁静封闭的古老社会格格不入,他只是想尝尝鲜换换环境才来看望爷爷的。
古老社会和自然界,一切都是有灵性的,简单而庄严的,深刻而明了的。一个生命逝去了,意味着另一个生命开始了。
爷孙的互动简短而有趣。对于孙子,爷爷的教育没有言语,只有行动。然而,这却是影响最深刻的教育。
爷爷隐瞒自己的病情,坚持跟生活搏斗,如同秃鹰。这令我想起了《老人与海》里那个同衰老命运殊死搏斗的不败英雄。
缺水已久,原住民面临着是走是留的抉择,走也许能够活下来,却背井离乡失去了祖先的土地,而留,也许就将面临着死亡的威胁。街坊迁走了,只有疲惫而坚韧的爷爷,苍老而虚弱的他,依然属于这片无雨的草原,守护这片祖先的土地,因为这片土地是他的依靠和尊严,过去和未来,梦想和现实。
孙子想让爷爷去城里看病,爷爷不想去。他顺从即将死亡的现实,不接受现代文明和科学对生命的解释,他想像古老的祖先那样生存,死去。爷爷和孙子的冲突,其实就是古老文明和现代文明的冲突,是原住民抵制现代文明的最后倔强和尊严。在他们看来,遵循古老传统就是生命的一切。
宁愿像自然界中一切生命那样自然而然的死去,也不需要现代文明任何的干扰和污染,这就是爷爷的人生哲学。死去又新生,结束又开始,许多古老文明中,死亡并不悲哀,也不是终结,而是一种极为自然平静的阶段。
这既是刻画原住民生命最后日子的故事,也是反映他人生哲学的作品,整部电影水波不惊,自然从容,但在平静而微妙的故事表层之下,却涌动着熔岩般深沉而激越的情感。它深邃地表现了一个人对土地的依恋,对祖先的崇敬,对生命的热爱,对传统的坚守。
爷爷死去了,将奶奶,他的帽子和羊驼都托付给了城里来的孙子。奶奶将亲手织的小衣服送给了即将出生的重孙辈。生命就这样,在死去和新生间反复,在结束和开始间轮回。现代文明和古老文明,不应是冲突和彼此替代,而应是一种接续和传承的关系。
起风了,大雨即将来临。草原上,只剩下奶奶的孤独背影。
此片获第38届圣丹斯电影节评审团大奖。
1.本片是根据真人改编的吗?
导演:不是,但是根据当地的真实情况改编。
2.那个秃鹰与爷爷同框的镜头,你们等了多久才拍到的?
导演:是分别拍摄,然后后期合成的。
3.影片中提到一个湖?爷爷说要跟奶奶一起走到湖的另一边,是什么传说典故?
导演:我们是西班牙人,其实不是非常了解他们当地对这个湖的古老传说。
4.影片一开始就感觉爷爷要死去,后面的确死了,没有悬念,你们有没有构思过其他的结局?
导演:这部片并不想给出反转或出乎意料的结局。从第一分钟就能感觉爷爷会死,这一点从来没有改变过想法。其他人物的剧情倒是有一些调整的思考。
5.奶奶为什么最后没有走,没有跟孙子去城市?
导演:坚守?她的名字的含义即坚守?
——————
当时没有刻意记,晚上突然想起来,靠回忆记录下几条,不一定准确。
水是生命之源。
他的倔强源于和那片土地根深蒂固的链接,你可以说他是自作自受,但这何尝不是一种不妥协的英勇就义?现代与传统的冲突,其实这些要表达的东西并不新鲜,但因为发生在一个陌生的地方,还是会让人有新的感触。
自然摄影大气 人像摄影有型 动物摄影有趣 镜头内调度可爱 固定机位美学很有趣 羊驼演员很抢戏 主题一点儿不沉重 人也如秃鹫一样简单 没什么大不了
影片触发了很多主题,包含了好几个角度,看完有一丝淡淡的忧伤。what have we done? !😭(p.s.羊驼们太可爱)
#2022 Sundance# 世界剧情片单元大奖。慕名而来,也……太差了……除了羊驼调度很用心,或许有些风光拍得还不错,其他的简直是陈词滥调,说远的,《黄土地》早四十年都拍过了好哇,说近的,万玛才旦等藏地导演随便拍拍也比这个好啊(实话说,这要是个中国导演拍的,都进不了FIRST……)杀只羊驼办个葬礼就人类学了?就不说故事里面各种bug了……要是最后真变成一个玻利维亚《楢山节考》也行,但是这矛盾解决得也就太顺拐了吧。拿奖,无非也就是占了原住民和气候变化两大主题吧……
我们默默走出影院,仿佛参加了一场葬礼。
作为电影拍摄得平常,给的信息太少。正如所有这类型片,年轻人说离开,一切就会变得简单,老人情愿守在这儿死。土地上步履不停地求索让他活着,前往别处对他太难想象了。很大的价值和感染力来自从未见过的玻利维亚高地,天空如镜,没有雨露润泽,山上连冰也不剩下了,秃鹫和爷爷一样在等待死亡
12th北影节No.16。三星半。因为对遥远的大陆好奇买票来看,唯一一场还有映后活动,厅也没坐满。老父亲暴躁执拗地拒绝进城拒绝看病,除了对“土地”的依恋,更多是内心的焦虑,对丧失生存能力要向儿子“乞讨”的恐惧、失去了自我独立尊严的恐惧,对“我因何而成为我”的价值迷茫。留在这里,至少他还能每日放羊驼,纺线,种土豆,捡一块好看的石头送给老伴,依躺在她的腿上憨笑,和秃鹫对视,想象自己死后会在湖边穿越灵魂之线。认同映后导演说最终是老奶奶自己做了决定,因为进城她会一无所有。并不简单是现代文明城市化进程中“人地矛盾”,也呈现了“人与环境”的根本存在性问题,像纪录片更像寓言。最终老人将自己献祭给了天地,于是大雨降临。梳小花辫的羊驼太可爱了!!
3.5分。故事很简单,平静有力,一场关于家园、土地以及老人凋零的挽歌,有人选择了离开,有人选择了坚守。影像很有魅力,带着粉红色条条的羊驼也好可爱。
玻利维亚版《隐X尘X》。原来这个国家不止有锂矿还有羊驼,不只有天空之境还有荒芜贫瘠。高原风情搭配镜像游移简洁而壮美,令人动容的克制与含蓄造就不凡的情感沉积。看得出导演对这片土地的深爱,无论豪迈放纵还是细节勾画均精准到位,相映生辉。爷爷的固执与坚守深沉而饱满,而结尾处奶奶与羊驼的远景亦更加令人动容。圣丹斯电影节果然宝藏不少,评审团大奖世界电影单元最佳剧情片,实至名归。
#9thSRIFF No.9 会很自然的联想到去年所看的两部大陆影片——《隐入尘烟》和《尘默呼吸》,但除了表现第三世界景观化的农村和呼吸上的病症外,本片还着重强调一种权威性的拥有的权力,不管是拥有默认的爱、土地的认同,还是拥有拒绝儿子的傲慢、作为一家之大的威严,这一切都看似不容置喙。当孙子和更强烈的症候到来之际,其所坚持的其实远超父权制所要求的,反而是一种独属于第三世界人民的对“此在”的归属,这种“此在”正如海德格尔所定义的一样——不是指向其作为xx的存在,而是一种“期望”和“理解”生命、“把握”和“通达”人生所构成的存在本身。
因为座椅难受腰疼前半场不是没有走神过,但后面一动不动屏住呼吸看完,结局时眼泪流进口罩里。谢谢片尾曲时剧场没有迫不及待开灯,谢谢没有人起身离开,所有人一起静静地坐着,像一起静静坐着看这部又慢又闷的电影。直到放完全部灯光亮起,谢谢北影节,我想。
【HKIFF46】时间太紧差点要把这部放弃,没想到非常惊喜。画面漂亮得真是没话说,摄影极佳。爷爷愿意死在这片土地上,是固执吗?去城市里生活真的是最好的选择吗?未必
玻利维亚以“天空之镜”盐沼闻名,这也意味着在旱季这里是残酷的盐碱大地。玻利维亚也是美洲原住民最大的聚集地。清澈的天空,苍茫的高原,踱步的羊驼,艰苦的生存条件,坚守的原住民,让我想起西藏。虽然地处地球两端,原住民对土地的执念是共通的。片中穿插着的粗重呼吸声,混着艰苦和倔犟。这呼吸是爷爷的,也是全体原住民的,也是这片大地的。这部电影讲的内容就这么简单,但我在最后竟能理解了爷爷坚决不去医院要死在这片土地上的固执,也就够了。
摄影不错,声效很赞,以老人沉重的呼吸贯穿始终,题材略老套,也并不欣赏这种硬汉老头,但当地的织物太太太好看了,从质地到配色都美得不行好想买(救命不是双11),以及羊驼超可爱!
【玻利维亚】没有足够多的戏剧来支撑这个故事变得更加“好看”或者不同,但沉重的咳嗽、对水源的渴求、崇敬的仪式与这片无尽的干涸足够组成一幅生动的图景。对家园、对未来、对地球、对环境,片中角色的经历最终组成一个宣言,敲打着观众的心,并“不允许”大家在完成之后就彻底遗忘这里。
#Cannes22 NO.14 7/10A film that return to one of the most traditional feature of westerns - emotional attachment with the land. Reminds me of The Lost City of Z (James Gray, 2016).
总体而言中规中矩,视听风格也不突出,男主趴在女主怀内、男主和安第斯秃鹫对视的场面让我印象深刻。故事表现当地人对土地、死亡的理解,对特别的宗教、习俗背景进行了简单交待。影片没有悬念,男主角的命运在开篇就已注定,两个因素激励我的兴致:看一场玻利维亚电影,在影院听到克丘亚语。
没看到什么新东西。羊驼表现最佳。(ICA Cinema 1)
为南美小羊驼萌萌队加颗星吧。人可以到老都不需要走出“舒适区”的。为什么一定要去外面的世界?如果对一个人而言,群山,老伴加一群可爱的羊驼就已经是他的全世界。补:刚刚写完Nikon和他父亲在佩特拉的荒山沙漠里过着离群索居的游牧生活的故事,其实故事的内核很简单,你眼里的极端生存条件--荒山,沙漠,盐碱地,不过是一些人祖祖辈辈扎根的地方。离开一方水土,便不再是那方人了。你眼中的处境艰难,却是他者的“舒适区”。No judgement. 更不要随意上帝视角滥用同情,爷爷死在最爱的土地上,有最爱的老伴相陪,他这一生挺简单,挺快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