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挺喜欢最上毅这个角色。
比起木村早年在hero里面扮演的检察官,完美的像卡通片里的超人。最上毅才是一个活生生的人类。
从某个角度来说,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正义,这个世界混乱无秩序。
而人都是试图在这样的世界里维持秩序。
当最上再次遇见松仓,仍然拿松仓毫无办法。他在耳机里听见松仓承认自己杀了他的初恋女友。
三尺男儿,突然腿软,往事揪着他的胃往下扯,他站不住,扶着书柜蹲了下去。抬起头,已经殷红了眼眶。
松仓是因为卷进了另一场命案被才被迫进检察院进行调查。可是,很快,最上就发现真正的凶手另有其人。并非松仓。松仓犯过罪,但是这次他确实没杀人。
可是最上君怎么能放过这样的机会呢。
当初的命案诉讼期早都过了,当时的罪,已经制裁不了现在的松仓了。
他本可以选择直接杀了松仓。
但当最上君决定了不让松仓轻易的死去而是要把罪名嫁祸到他身上,并因此杀掉真正的凶手的时候,我才开始正视这部电影。整个人从迷糊的观影状态中惊醒了过来。
他杀了真凶,做了伪证,亲手埋葬了尸体,游刃有余的谎话骗过了检查属的每一个人。
除了后辈和后辈的事务官。
他抓到事务官的小辫子,逼她递了辞呈。
对后辈编排了一套天衣无缝的证词,搭配他放好的凶器。打算请君入瓮。
可惜思维敏锐的后辈早都查到他有私心。只是不敢相信自己敬仰的前辈在自己面前公然说谎。
最上拍着桌子,义正言辞的说,你不配当一个检察官。转过身神情有些慌张。
这些话,这些正义的信条,大义凛然的姿态已经成了他保护自己的砝码。他试图站在道德的高地让其他人闭嘴。而这个高地也让他自己也心慌。
后辈痛苦的抓着头发,问最上。您一定要复仇吗?
"前辈你,如果真的杀了人,那么你就是罪人!"
可这世界上本来就没有绝对的公正。
后辈觉得,如果最上君觉得真相不再重要,那么最上君就违背了他最开始的信仰。
最上在电影开头说的那句话,一个人的正义,是一种犯罪。
就是这句让后辈铭记不忘的一句正义信条。
可所有的自以为是的正义教条,在混乱无章的现实世界里都显的特别苍白无力。
说到底人是无法客观看待一切事物的。只有事物本身可以。
老子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因为天地没有感情,它要刮风下雨,天崩地裂之前不去考虑你会怎么样。
只有人才会。因为人是二元化的,人会去辨别,我喜欢什么我不喜欢什么,我想承受什么不想承受什么,我接受什么我抗拒什么,我守护什么,我消灭什么。
除了天灾以外。人类之间的悲剧,都是人类自己造成的。比如,种族隔离,比如世界大战。
你看人自己的痛苦都是因为自己的自以为是造成的。
说到底,最上不过是个人罢了,当他从执法者沦为受害者家属的身份。他很快对正义有了不同的看法。
他杀了两个同样视别人生命如草芥的人渣。这一点其实并没有伤害到他自己的良知。但是却违背了自己不动私刑的信条。
我不同意只要是生命就很珍贵这样的话。两个人渣死的时候,我作为旁观者没有动任何恻隐之心。
那么我凭什么要求最上在杀人的时候动恻隐之心呢?
人要替天行道的时候,是把自己神话了,而复仇的时候,人才只是一个普通的人。我觉得最上在杀人的那一刻完成了那种戳穿自己的面具的心路历程。自我战胜了超我。那一刻,他为了他自己杀了一个人。不是为了什么正义。
因为正义没有还他一个公道。他只能自己来。
假借使命感之名,满足自己的私欲,还不如正视自己的欲望来的好。
他算好了每一个步骤,
结果杀人前他呕吐了,
这是人应该有的生理反应。这是最上毅人性化的一面。
开枪的时候手很抖,电影非常棒,没把他杀人的过程打造成帅气,游刃有余运筹帷幄的样子。
不是英雄杀坏人。
是蠢人报私仇,慌张的感觉。
我觉得特别好。好在真实。
人类有愚蠢的一面。人们老是选择视而不见。
这一点后辈做的也不好,他所谓捍卫的正义,不过是一种对正义信条的盲目崇拜罢了。
他要坚守的是什么呢?他说自己冤枉了松仓要给他鞠躬道歉,就是这种愚蠢的正义之士存在,才会让松仓这种无耻之徒一再得逞。看看松仓最后在party上的嘴脸就知道了。
因为被事务官的话影响,后辈试图去拯救不幸的人,可不幸的人依然不幸。当他被逼到辞职,当他沦为受害者。他连自己的不幸都拯救不了。
所以后半段,事务官问后辈,你做的事情是不是也是在为了维护自己而做呢?
有意思的是,最上刚开始企图用一种很有仪式感的方式来制裁松仓。
后面计划失败,后辈找到松仓的不在场证明,使他被无罪释放。最上接受了这个事实,直接默许别人开车把松仓撞死了。其实他很明白生活的不可控性,混乱性,他不断地在修正自己的原则,平静的接受生活中的变数。然后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当正义缺席的时候。那他应该怎么做?
他双眼猩红凝视着自己收藏的正义之锤,他应该明白了,自己如果再一次放松仓走,他将会永远无法面对自己。
那么可笑的又是谁呢,一个人要通过违法的手段来匡扶正义,可笑的是这个世界的规则本身。
街边的小混混在吐槽,呀!日本的法律还是美国人在的时候随便留下的!
这是为什么最上跳过法律,打破了自己的原则。因为正义的信条就像天与地一样无情,任你自生自灭,它都不会改变。
可是最上的心会痛啊。
不能够原谅的心情,才更让他更像个人。
最后,最上痛苦的凝视着后辈,问他难道夺走他手中的正义之剑才是最重要的吗?
也许对后辈来说,被冤枉被辞退,无法坚守真相的他,对信条的笃信也开始动摇了。
他的状态很像开始最上确认松仓杀人却无能为力的癫狂状态,明明知道真相,明明自己站在对的那边,却无法让对方在心理上对自己臣服。让对方的身体和名誉,社会地位受到折损。反而遭受折磨的却是自己。
正义也没有还后辈一个公道。
电影结束了,可是人生没有结束,那后辈要如何自处呢?
电影最后他气急败坏的说,我要去寻找真相。
可真相是无耻的。一个人强奸杀害了另一个人。因为已经过了诉讼期这样可笑的事情,就没有人再可以以任何合法的手段让他得到制裁。罪犯也不会因此良心不安。
那么后辈的行为有什么现实主义意义呢?有人说尽信书不如无书,那么尽信法不如无法,他忘了,法律是人定的,会有漏洞,会不断改变。
他盲目崇拜的法律和他盲目的崇拜过最上毅一样都是没意义的。法律和最上毅一样经不起推敲。
世界万物不断变化。只有泥巴做的观音菩萨才能万年不变的蹲在庙里等他去拜。只有编好的圣经才永远不变。给他这种缺乏自我信条的人一种道德层面的安全感。
不然后辈就不会,觉得最上是罪人的时候毅然与之决裂。可转头的嘶吼又证明了他也并不确定自己是否正确。
到此为止,后辈还是一个用信条和理想去生活的人。活在某种幻想的天真中。
即非黑即白的世界。
最上君已经走出了那种幻想之外,看到自己的局限。法律不是绝对正确的。人类是无法克服感情的。某种程度来说,人也是不可能绝对正确的。
最上已经是一个能用自己权利去动用私刑的人。这是他从绝对公正的妄想,执法者神坛走下的标志。他也接受了自己是这样的人。
我们做不到像天和地一样平静的看着世界万物出生消融。
我们其实没有什么大智慧。我们的历史上写满了人类因为愚蠢而付出的惨痛代价。
最上杀人,不是一件有大义的事情,那是只属于它自己的小义。
老子说,无为而治。但是人类做不到顺其自然。
就像侠客要去杀坏人,总统要去管理国家,父母一定要干涉孩子。最上君一定要让松仓受到惩罚。
大义是无意中成就的。是行动正确的附加品。如果大义不成。那就又变成一个,人为制造的愚蠢的错误。
最上的行为也是在赌博。
对与错,到底如何分辨呢。
最后人为什么要求另一个去做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我们渴望世界上出现绝对的正义,像后辈那样,没有在前辈身上看到他渴望的东西,最后气急败坏的大吼,是小孩子吵不过大人的感觉。
可能最上毅想维护的并不是正义吧。只是想救赎他自己而已。
因为正义这样的词,实在是人们发明出来的借口。它的本质就是利己。
人发动战争初衷是为了利己,反战也是。不过立场变了。人这么自私的动物只能发明出利己的理论。包括道德。
正义这个词乍看之下是利他的,本质还是利己。因为正义需要邪恶来对应,人,人为的制造了一个对立面。所以人才会永无止境的争斗下去。
用综艺节目<奇葩说>举例,比如我抛出一个论题,人为的分出正反两方,导致他们永远无法和解。
不过人永远相信有利于自己的那一方就是正义。而不利与我的就是邪恶。
如果人放弃"利我"的想法,那世界上就不会存在"不利我"的情况,那么人就停止战斗了。
但是人做不到啊。
电影最后,最上死去的朋友留下遗言,叫他切莫忘记老一辈的理念。谨记于心,不然以前的人,为反战所做的牺牲就白费了。
叫他切莫重蹈覆辙。
最上虽选择了追随自己。但是老一辈的精神又把他引向了未知之地。
逼他去自我反省,自我检视。
可人类的终极信仰终归都是自我的主观的。人一天不摆脱自己的二元属性,不像天与地一样坦然。就势必会继续犯错。
包括最上毅。
如果只是告诫就能使世人警醒,不再犯蠢犯错。那人就不是人了。
生而为人,孰能无过啊。
我们不能一劳永逸,我们需要日复一日的,克己和自省啊。
所以什么是正义?比如你觉得颜值即正义,我就反人类觉得木村拓哉46比26的时候更帅。我喜欢他被岁月蹉跎的脸庞。被生活浸泡过的目光。
我喜欢最上毅胜过久利生公平。
最上毅算不上什么绝对的正面人物。
但是真实的坏比虚幻出来的好,要好太多,至少它能让我们看向自己,而不是一味陶醉在乌托邦式的正义之中。
第一观感:啊!这就完了么?不要吧!这样的剧情这样的颜值+实力阵容请再给我们拍上100个续集!
第二观感:啊!木村拓哉还是帅的!帅到掉渣的那种!二宫和也虽然也是帅的,但他片中的立场让我有点难过……而且还有船戏……
接下来会有些些剧透,介意党慎点!前提申明我不是原著党。
整体叙事很流畅,节奏由缓到急掌握的很好,非常成熟的处理手法,看起来紧张又舒服。一个嫌疑犯牵扯出两条人物线,亦正亦邪,亦公亦私,相互矛盾又相互渗透,一路的情节发展既合理又意外。
片中运用了大量的移动镜头,甚至有很多手持镜头出现,非常有特色的营造出紧张、对立的现场感。很多镜头都非常有意思,印象最深刻的是议员跳楼的场面,通话中的议员在客厅中踱步,来到打开的窗前,很随意的做了上了,持续通话,接着身子一歪直直落了下去!,随意中带着对世界的毫无留恋。我们的反应跟通话中的女人一样,傻掉了。PS:坐在第三排真是有点头昏眼花。
二宫和也所饰演的初级检察官也许就是木村拓哉饰演的最上检察官的以前。刚入行业时,还未被复杂的法院价值观所染指,坚守着心中的正义。但哪里有绝对公平的正义!
开头在青葱的弥漫着水汽的校园展开,木村是法律(暂定)讲师,二宫是他所看中的学生,面对稚嫩天真的学生,木村看着窗外的雨说下:惩罚罪人的雨,是不会下的。
毕业后二宫来找木村报到。在一对老夫妻被杀的案件,木村和二宫作为检察官参与其中,很快锁定了一位有前科的嫌疑犯。缺乏证据是他杀的,但鉴于他有杀人却始终不认罪的前科,检察官几乎要锁定罪犯时,却有了一个新的重点嫌疑犯。两个检察官也慢慢产生分歧。
此刻,很多线索慢慢浮出水面。嫌疑犯松成当年杀死的女孩是木村的初恋,在证据确凿的情况下,仅仅因为松成不认罪而一度超过了诉讼期限而逍遥法外。木村始终想将罪犯绳之于法,这次似乎机会来了。二宫作为一个成长型的正义检查官,想为松成辩解,抓住真凶……
好友议员自杀的消息,成为压倒木村离职的稻草。为了让松成服罪,木村铤而走险的杀了老夫妻杀人案的凶手阿冈。却奈何又有新的证据出现。终于在师徒二人分崩离析中,松成被无罪释放了。杀了由季而没杀老夫妻就可以被判处无罪么?仅仅就因为过了日本法律的诉讼期!释放后的松成办了庆祝仪式,二宫要去给松成道歉,甚至是下跪的程度。因出于对二宫当时审讯时的害怕,松成在情绪失控的奔跑中车祸身亡。
缺乏经验的二宫和也因为太努力想得到别人的认可,却始终没有很好的完成老师兼上级的木村拓哉规定的任务,而产生叛逆心理,甚至是想要在老师面前拼命证实自己乃至要打败老师的病态正义感!
木村的正义则有些极端了,不过当法律无法保护你的正当权利,相信大家都会有豁出去的想法吧!
片中还有很多隐藏的细节令人深思。
1.木村娶了不爱自己带着孩子的妻子,而好友议员则娶了同妻,二人见面选在隐蔽的宾馆,木村进去第一事是去浴室洗脸,感觉两人关系非同寻常。
2.黑帮老大为何要如此帮木村呢?甚至是帮他杀人?有点想不通
3.木村为何要执意自己杀死阿冈,他完全可以利用老夫妻的二儿子借刀杀人。
4.二宫女朋友揭露检察界的书到底有没有出版?
上周末去看了木村拓哉与二宫和也主演的电影《检察方的罪人》,算是赶上在大陆上映三天内去看了。开场之前看到的豆瓣评分是7.1,其中五星的评分大部分是打给木村大神和二宫的;因此我没有对剧情抱很大希望,觉得只是看大神和尼糯米世纪共演、尼糯米和吉高小恶魔的感情戏和床戏就值回票钱了。正因如此,我在看完之后感受到了巨大的惊喜,以至于想第一次写一写跟电影分析有关的东西。这时才理解了木村在电影首映礼上说的话:“这样一部片子,看一次是肯定不能完全消化其中内容的。” 由于我并没有看过多少电影,我完全没有能力从电影架构、节奏、镜头上去评价它,因此所有的分析都只与剧情本身有关。这篇文章涉及大量剧透。写作本文建立在看过一次电影(全凭记忆)和《检察方的罪人》原著小说的基础上。 明暗面的渐变:电影改编中的主线与主题变换 原著小说中只有一条非常明确的主线:检察官最上毅(电影中木村拓哉饰)在侦查一起老夫妇被杀案时,发现被怀疑者中有多年前杀害与最上熟识的女生的嫌疑犯松仓,而多年前的案件已经过了刑事追诉期。虽然松仓没有杀死老夫妇,但为了使当年的犯人被绳之以法,最上企图用将老夫妇被杀案的罪名按到松仓头上的方式达到这一目的,并为此藉由有黑社会背景的诹访部的帮助亲手杀死了真正的凶手。年轻的检察官冲野启一郎(二宫和也饰)和事务官橘沙穗(吉高由里子饰)通过一些方式发现了最上的行为,并通过辞职为松仓辩护来反对这一冤案。最终,被最上杀死的真凶尸体被发现,最上锒铛入狱,而冲野心中的正义就此崩溃。 看完电影再看原著小说,可以发现电影在极短的篇幅内完整复刻了原著中的几乎所有重要内容。这一定程度上是导演的功力,而另一方面也表明,原著中的内容其实是相当单薄的。由于最上的杀人行为在小说前半段将近中间就写明了,所以不存在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推理描写。又由于这一主线实际上非常单薄——所有的情节动力都来自最上的个人意志与选择、诹访部为最上提供的帮助来源不明、最上好友丹野的死给最上带来的精神冲击被过分夸张,这个故事变得完全没有普世价值,而更偏向突出最上本人个人主义的冲动。可以说,最上由一个代表正义的检察官变成杀害他人的魔鬼并不来自正义这一概念的内部矛盾,而来自最上个人的矛盾性格。作为旁观者完全可以说,最上堕落为罪人的原因并非电影开头的“手持正义的人,一不小心就会堕落为魔鬼”,而是他本身就是魔鬼。相比之下,反而是冲野启一郎代表的程序正义更使人信服,因为这代表了一种相对更为普遍的认知。可以说,小说本身讲了一个三流的故事。 而电影对原著小说的改编,意味着导演意识到了这一点,并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故事里隐含的真正普世性。这种普世性在于,所有手中握有权力的人,都认为自己所做的事情是正义的。因此,正义在同一时空中产生了多重定义,矛盾也就此产生。这一特点并不只存在于检察机构,更广泛地存在于社会当中,这就构成了一个足以产生强大社会影响的问题。在所有社会事件中,影响最为广泛和惨痛的就是战争。在主线故事中,最上认为自己利用检察官的身份让杀人犯松仓伏法是正义的,冲野认为自己阻止松仓被栽赃是正义的,橘沙穗认为自己偷拍检察系统内部的腐败行为是正义的;在主线之外,导演则引入了极其强烈的现实隐喻:发动太平洋战争的日本军国主义分子认为战争是正义的,而切身参与战争并尸骨无存的士兵认为杀死这些军国主义分子是正义的;又有中间人认为,让日本变好是正义,但这一立场并不能提出有力的解决方案。电影改编以主线剧情为主干,讲述了两个主题:一是司法正义,二是战争迷思。当个人的故事被置于战争这一涉及整个社会的主题,最上的正义动力有了社会问题的支持,也由此成为了一个值得被讨论的问题。 这一双线思路带来的另一个显著影响在于,“检察方的罪人”这一黑白分明的表述变成了一种明暗的渐变。在主线剧情中,这一表述的指向非常明确:最上违背了自己作为检察官的职业准则,可称为检察方的罪人;冲野利用自己曾经是检察官的资源攻击检察部门,同样可称为罪人。而当电影视野整体扩大,事件中的人物增多,这两个人的正义与否产生了带有阴影的过渡段。有黑社会背景的诹访部利用不合法渠道帮助最上做看似正义的事,是否应称作罪人?帮助松仓辩护的小田岛律师企图利用对犯罪嫌疑人松仓的辩护为自己谋利,是否应称作罪人?涉足贪污与贿赂案的丹野跳楼自杀从而使极右翼的岳父一家得以保全,将选择的任务丢给活着的最上,是否应称作罪人?在双线的背景下,没有人完全无辜,也没有人完全邪恶。从最上与冲野的黑白对比到电影背景下的明暗渐变,观者已不能单纯地对最上或是冲野的正义与否作出直接的判定,也不能对角色进行例如“如果最上/冲野作出了这样的选择,事件的结局就会完全改变”的这类假设。因此,电影表面上将主线剧情拓宽到了社会层面,事实上却将事件中的个人限制在了一个别无选择的区域。 经这一剧情改编后,这部电影的主角光环淡化了。虽然最上与冲野仍然出场最多,但给观众的感觉是他们只是出头的冰山一角。此外,最上与冲野并非双主角:最上是唯一连接这两条主线的关键点,因此最上是电影唯一的主角。因此,虽然表面上是司法与战争两条主线,事实上这两条主线是一明一暗、有所区分的。明面上,司法系统是集中表现社会正义的机构,这也是大多数民众寻求正义的机构。而事实上,电影传达了一种强烈的讯号:司法系统不过是国家机器的一部分,而掌握国家机器的人的正义,才是国家与社会正义的决定者,而且这直接关系到国家与个人命运。一个残害少女的杀人犯需不需要被追责、这个人是否有精神疾病,与大部分人没有直接关系;而掌握军队的人可能藉由自己的正义发动战争,才是民众一定会关注的问题。谈到这里,事实上产生了一种正义的同构性:国家机器的正义与社会意义上的正义,可能是结构相似的。或者说,导演希望借一个粗糙的主线故事来讲一个庞大的社会故事,这个借用是靠相似的结构实现的。除了一些细节上的提点,社会的故事完全隐藏在了幕后,但又如幽灵一样,时刻盘旋在纠结一件事情的正义的人们的头顶上。 “你永远找不到他的名字 白骨街道上尸横遍野” 这部电影中出现了众多几乎直白的政治元素。出现最多的是《白骨街道》与二战期间日军发动的英帕尔战役,这一历史事件出现在了主要人物关系的建立与主要情节的发生中。此外有几个较小的记忆点:在橘沙穗去东京地检报到时,路边有征集反对高龄者保留驾照的签名活动,这也是与电影结尾诹访部的手下利用高龄者驾车撞死松仓的情节相呼应;在东京地检的大厅里,两位女性在激烈地讨论是否对一起与高岛政治集团相关的强奸案起诉的问题,这显然是在暗指被性侵的日本记者伊藤诗织与由她而起的针对安倍集团与性侵犯罪的社会事件;电影最后跑到街道上的松仓被撞死后,诹访部的手下对着手机说:“虎!虎!虎!”这显然代表二战中日本对珍珠港发动的空袭及太平洋战争的开始,第二次世界大战最终波及全球。其余还有一些小的点,例如在丹野议员的葬礼上跳舞的宗教团体暗指属于高岛政治集团的丹野夫人可能信仰了一些新兴宗教等。 上一节已经提到,这部电影中的社会内容与明面上的主线存在同构性,主线通过提出一些线索来暗示社会主线的走向。显然,在电影架构中最重要的线索是贯穿始终的英帕尔战役与《白骨街道》。诹访部与最上的联系,来自他们的爷爷都曾参加过英帕尔战役;在最上杀害了真正的杀人犯弓冈后,他在梦中与田名部搜查官一起来到了《白骨街道》中描绘的英帕尔战场,那里尸骨累累,仅存的士兵在苦苦求生;在松仓被无罪释放的庆功宴上,橘沙穗受到松仓的攻击而受伤,她躺在病床上读的是《白骨街道》;在电影的最后,冲野来到最上的山中小屋与他交涉,最上说“我的爷爷就是在这里写下了《白骨街道》”。如果将英帕尔战争分解成计划、正式发动、结尾与反思的部分的话,这场战争可以与电影中的两个主线对应:一是最上追杀松仓的计划,二是高岛集团发动战争的计划。在影片中,前者的主角是最上,后者的代表则是丹野议员。 这两条主线之间有一种微妙的错开:丹野面临与做出选择都在最上之前。因此,最上的选择事实上既与丹野互为对照,也展现了一种过程上的惊人相似。丹野由于被发现牵涉于贪污案件中,在被逮捕的前夜跳楼自杀;电影结尾,最上的所作所为同样被冲野发现,此时最上同样面临类似的选择。向正义的一方投降,便接受法律的制裁;委身于黑暗,便要彻底变成黑暗,面临这样情境的最上与丹野都游走在正义和邪恶之间。当我们回溯事件走到这一步的过程,便会发现几乎相同的正义观在不同的条件中导出了截然不同又殊途同归的结果:身处混乱的检察系统中、面对严重刑事案件与不完善法律的最上为了他的正义破坏了司法系统的规则,身处极右翼的高岛集团中、面对经济犯罪与战争倾向的丹野为了他的正义破坏了政治集团的规则。司法程序正义高于最上所认为的结果正义,同时,政治集团的意图高于丹野的个人意图。这两个人都在企图践行自己认为对的事情,而到最后,他们突破框架的企图最终反噬了他们自己。这一定程度上表明,他们的个人主义行事逻辑在任何环境中,都不会导出合理的结果。 在电影的例子中,我们看到了少数人的“正义”不能成为正义,不论是为好友报仇的最上、反对发动战争的丹野、辞职辩护的冲野还是潜入偷拍的橘沙穗,乃至被杀的老夫妇的孩子对严惩杀人犯的诉求与被性侵的女性起诉性侵者的诉求。然而,由于社会正是由个人组成的,我们在谈论正义时不可能完全脱开个人。我们希望社会正义是大多数人的正义,正如新入职的检察官们都坚信自己守护的是最广泛的社会正义。但是,检察机构内部也一片混乱,我们更不用指望社会能产生对正义的广泛共识。因此,社会正义往往是一个浮动的概念:它不仅表现为不同人和不同群体之间的分歧,也表现为个体内部的转变。正如最上与冲野,他们对正义的概念也是不断改变的,只是他们产生了两种结局:最上用一些自欺欺人艰难地保持了逻辑自洽,而看得更清楚的冲野的正义观直接崩溃。 这里又产生了另一层隐喻:在丹野以自杀结束了自己的政治选择后,精英检察官最上步上了丹野的后尘,而且选择了屈服于发动战争的那部分黑暗;而正义观崩溃的新人检察官冲野,则象征着受到非正义的正义幻象冲击而精神崩溃的战后日本民众。在最上的授意下,诹访部的手下撞死松仓并发出了“虎!虎!虎!”的讯号。当最上个人的行为与日军轰炸珍珠港的行为连接在一起,电影传达了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信息:个人以正义之名发动的事件,表面上是对前一个非正义事件的结束,却更是更大规模的罪人的狂欢。以前的罪人被处决了,那处决罪人的人,在何种程度上还是一个正义的人?罪人之后的人,有什么理由一定不会成为同样的罪人?在前面的罪人只是做了自以为正义的事时,社会中还有谁是无罪的?最上的逻辑自洽在面对这一矛盾时勉强成立,因为他的目的只是杀死曾经的杀人犯,正如发动战争的政治集团只需要一个发动战争的理由而不用考虑其后续影响。当后续影响不明显时,最上的不正义行为便似乎站住了脚。而冲野,以及与冲野想法相似的写下《白骨街道》的最上的爷爷思考的问题,则超过了后续影响本身。英帕尔战役给日本军队造成了巨大损失,大量士兵死于流行病,尸体因为湿热迅速白骨化,在行军的路上形成了“白骨街道”。因为这一可见的惨败,大部分人会承认英帕尔战役是不必要的与凄惨的。可是,即使英帕尔战役胜利了,这场战役就是合理的吗?英帕尔战役的失败仅仅是作战计划上的失败吗?大多数人参与了群体性的非正义,迷茫同时也留给了大多数人。这也是冲野最后只能仰天长啸、精神崩溃却毫无解决方法的原因;同时,冲野的困境才是大多数人的困境。 因为大多数人参与了战争,因此责任可以相互推卸。但仍然,这其中没有一个人是无辜的。最上曾经也希望自己成为大多数人,但他走向了黑暗;没有一个人可以否认自己同样走向黑暗的可能性,因为大多数人面临的困境只有采用最上的思考逻辑才有可能解决。电影中“你永远找不到他的名字 白骨街道上尸横遍野”这句话就表明,虽然个人没有名字,但尸骨就在那里。这是电影最后留下的问题:你是愿意给自己一个自洽的逻辑,还是愿意陷入无尽的困境中呢?也许大部分时候,战争的发动也就是这么简单? 说到这里我才觉得大概写到了导演想表达的意思?所以写到这里为止,欢迎留言讨论。 请大家一定去看吉高由里子小可爱!!小吉高我的爱啊啊啊啊!
下映前二刷增補。對於公檢法和政壇的描寫對個人來說又算是一條reference,說到底都是權力推動人際運轉,不過專注於權力和融合了戰爭的武器又是不同效果。有一些有趣的分鏡,bgm優質但突然掐斷比較突兀。二刷過後發現這部節奏真的把握得很差,最後一章拖了前兩章的後腿,比如白川這個角色插得莫名其妙,完全體現不出來請山崎努的意味。
這次看預告就已經很喜歡木拓的呈現了,兩次眼含淚光都把故事講得很好,而且木村先生真的是行走的R-15,無論是向善還是向惡都萌發出強大的魅力。但是為了塑造最上的形象,劇情安排大概也做了一些犧牲。創始人當然是也逃不過我每次都很愛揪出來的J家步問題。一刷之後為了木拓打了四星,二刷之後雖然多了不少問題,但還是為了他保留四星吧,因為最上毅もがみたけし這個名字跟他真的太般配了。
其實很不明白沖野這個四年目的檢察官要找二和來演的原因,本人已經成精的二和在演技的工作裡已經不是很適合「新人」這個身分了,這個過程在某種程度來講是不可逆的。不過這部比起母暮和麒麟之舌我還是更喜歡,審訊爆發那場戲在讓人神經衰弱的同時也給人展現了狐仙練就的武功。沖野babyface被翻譯成沖野bb太可愛了。二和跟吉高這對真的很不錯,可是那個尷尬過奈良大舅的構圖我也是不忍直視。兩個人的感情線不對故事敘述起任何推進作用,同事爭執微妙被改名叫情侶吵架就不夠爽快了。
想給讓大倉孝二戴耳釘的人送棵橘子樹。ポチになる松重叔很可愛。說到這裡就補完我的短評了,但是豆瓣非要我起個標題,我大概也是不知道該說這部優勢劣勢都很強的影片是好是壞,只能像沖野一樣大喊一嗓子吧。
冲着杰尼斯最会演戏的两个人去的,觉得怎么都值回票价。故事没有想象中那么复杂,或者说本来可以讲得很复杂,却半途担心观众看不到——又或是对自己的业务能力的不自信,最后破罐破摔。刚看完时笔者还总念叨着半部好戏,这会儿冷静回忆一下,怕是有个三成就不错了。直接从角色带入,大神饰演的老师傅,出场威风凛凛一身正气,在后辈面前无论讲话行事都滴水不漏。Nino演的年轻气盛的小徒弟,怀着对老师傅的敬仰走入职场,谨遵教诲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剧情冲突来自一次偶然的案件,老师傅青梅竹马的女同学当年蒙冤死去的元凶重又现身,一下子打破了故事至此的条条框框。控制不住情绪的老师傅这时候忘记了身为检察官的职业精神,执意想要给老同学报仇。而一旁的小徒弟显然一副正义使者附身的架势,两方对峙已成定局。
到此其实都十分精彩,看得见的演技跟听得见的卖力都没给各自的咖位跌份。然后从这以后就开始不知所云了。首先是卷入其中的政治纠纷,老师傅跟青梅竹马共同的老同学,身居高位的年轻党魁,像是背地里想要协助定罪,后因受贿丑闻败露自杀。再者是吉高由里子饰演的事物官副手,存在感全来自于演员本身跟诡异的船戏估计是一个角色鸡肋的最直接证明了。宣番上了娇兰的音尾琢真饰演的痞子角色是最莫名其妙的,到现在笔者也回忆不起来他到底是干啥的。不晓得原作是怎么把几段跟主线结合起来的,放在成片中就跟把生米混进煮熟的饭里一样,看着不觉得吃着难受。如果说是篇幅的锅,可以跟前年的《64》一样拆开上下部啊。笔者不负责任的揣测,可能是为了做足两主演的对手戏,压缩了其他角色的出场时间。但这样其实也有更好的办法,比如干脆删掉个别的角色或合二为一(甚至合n为一)。小半个J家粉的笔者也巴不得全程看两个人演,但既然有其他人出场,谁不希望看到更有营养的第七艺术视觉表达,这两个小时过的更舒坦呢。
去年8月,日本有一部新片上映。
主演,是日本影视圈的常青树,木村拓哉。
和他搭档的,是当下日本人气爆棚的艺人—— 二宫和也。
上映两周,累计观众114万人次,票房收入突破14亿日元,蝉联两周票房冠军。
有人说,这样的电影,很难得。
在未来,这样的题材,只能是越来越敏感:《检察方的罪人》
壹 | 罪大恶极的杀人犯
2018年,日本东京。
东京某街道的一间老房子里,警方发现两具尸体。
初步估计,死亡时间,是两天前。
法医鉴定死因是:利器刺中要害,失血过多。
现场凌乱,地板上有大量血迹,保险箱被撬开,有推搡、打斗痕迹…
死者是一对老夫妇,是附近几间小公寓的房东。
在事发当天,有租客看见,一个长相猥琐的男人在门口,驻足很久…
警方很快锁定嫌疑人:松仓。
这个松仓,并不是什么好鸟。
37年前,16岁的松仓强暴并勒死一名少女,还将少女的母亲和祖父母残忍杀害…
虽然证据确凿,但因为未成年人的身份,犯下重罪的松仓,只是被送进少管所里,关了五年禁闭…
14年后,类似的事件再度发生:16岁的少女由季,被奸杀后,遗弃在埼玉县的荒川河边…
种种迹象表明,这也是松仓干的。
然而,由于证据不足,松仓被无罪释放。
如今,案件已过了追诉期,再也没办法入罪。
审问中,松仓狞笑:那俩女的是我干的,但是那俩老家伙不是我杀的,有种就把我抓起来,不过我敢打包票,你们这群废物什么都做不了!
尽管检察官气急败坏,但人证、物证表明:凶手另有其人…
贰 | 动摇的检察官
最上毅,是东京地方检察院的一名检察官。
入行二十多年,他凭借冷静、沉着、细心,成为公认的检察官精英。
大家都尊称他一句:最上前辈。
二十多年来,最上的心里,有一个想亲自手刃的对象:松仓。
高中时,最上在镇上的寄住宿舍里,认识了学妹由季。
天真烂漫的由季,帅气优秀的最上,一起生活,一起学习,一起唱歌、跳舞…
那时的最上,已经把由季,当成了初恋…
对孤单的最上来说,这是人生中,最美妙、最快乐的时光。
直到有一天,16岁的由季,在家附近的河边,被残忍奸杀…
从学法律的那天起,最上就告诉自己:总有一天,我要亲自把凶手,送进监狱。
然而,23年过去了,本应受法律制裁的松仓,依然逍遥法外…
最上不再相信所谓的正义…
而这一次,松仓因为老夫妇被杀而接受调查。
最上终于按捺不住,他决定,不择手段,也要把松仓送进监狱…
叁 | 年轻的检察官
冲野启一郎,是新来的检察官。
二十多岁的他,长着一张稚嫩的娃娃脸,虏获了不少同事的芳心。
但这位初来乍到的检察官,在审问嫌疑犯时,却有着和脸蛋不相称的气势。
嫌疑犯不肯合作,冲野就大吼、斥骂、捶桌子:哭个锤子?现在会装可怜了?你个王八蛋还有眼泪?
冲野年轻气盛,有着一腔热血。
他笃信,法律会解决一切纷争,他说:好检察官的标准只有一条,那就是坚信正义的人。
在冲野心里,宣扬这套理论的最上前辈,是他的职场爱豆。
可是,冲野发现,自己的爱豆,似乎在干着一些,违背法律的勾当…
这部《检察方的罪人》根据日本作家雫井修介的同名小说改编,去年在日本上映,最近刚出资源,豆瓣得分7.4。
有网友评价:两位检察官,一动一静的诠释方式对比非常鲜明,脉络清晰,细节值得推敲…大赞木村拓哉的神演技,连眉毛都藏着戏!
这不是一部容易观看的电影,信息量巨大,支线庞杂,导演想表达的东西很多,除了对司法制度的反思,涉及反战,甚至影射日本政坛…
但最重要的是,它抛出了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当人情和法理冲突,当法律保护了作恶者,执法者该如何选择?
片中的年轻检察官冲野,尽管知道松仓曾经犯下重罪,但是最后,他选择听从法律判决,甚至给松仓道歉;
而最上,在经过二十多年的忍耐后,不再相信法律,选择成为“检察方的罪人”。
在电影中,最上为了栽赃松仓,他冒险藏起真正罪犯的牙刷和作案工具,伪造作案现场;
甚至不惜一切,让真正的罪犯“消失”,使松仓成为唯一的嫌疑人…
在关于正义的讨论中,我们常会看到两个词:程序正义和实质正义。
程序正义:简单来说,就是办案过程、执法程序上的正义。
实质正义:结果正义的实现。也就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冲野选择程序正义,某程度上保证了司法公正性,却也让真凶逃之夭夭。
他说:没有从不撒谎的人,也没有只说真话的人,所以,100%的正义,并不存在。
而最上,选择结果正义,大快人心的同时,却也丧失了,他曾奉若圭皋的真理。
2018年2月15日,在陕西省汉中南郑区新集镇,35岁的村民张扣扣,用刀捅死了邻居王正军。
而他犯案的理由是:为妈妈报仇。
22年前,17岁的王正军因为口舌之争,用木棍打死了张扣扣的母亲;
但因为是未成年人,王正军只被判处了7年有期徒刑…
感到法律不公,选择为母报仇,从情感上讲,可以理解他...
但是法院以故意杀人罪、故意毁坏财物罪对张扣扣判处死刑...
1988年11月至1989年1月,日本东京,四名16到18岁的高中辍学学生,将一名17岁的少女,监禁41日,期间对她强奸、殴打、焚烧…最后,少女被杀死。
更令人发指的是,少女死后,四名凶手将少女的尸体,扔进注满水泥的汽油桶里,遗弃在路边…
日本因此修改了《少年法》,将几个凶手原本4年至17年有期和无期徒刑,加判至5年至20年有期和无期徒刑。
1997年3-5月,日本神户市须磨区,一名14岁的少年,借口问路,先后袭击了5名儿童,导致这几个孩子3名重伤、2名死亡。
由于日本司法程序,严禁明确揭露少年犯的身份,少年的真实姓名没有被传媒公开。在日本的法律文件上,他被称作“少年A”。
这名少年A,在杀害两名儿童后,还分尸、破坏尸体、寄送挑战信到当地的新闻社,挑衅大众…
令人揪心的是,灭绝人性的少年A,并没有受到真正的制裁,只是被关进了少管所,七年后,更被释放,回到社会…
不少人大呼:这不相当于放虎归山吗?
2000年,日本国会因为这次的事件,将犯罪刑责的最低适用年龄从16岁降至14岁。
1999年5月20日,韩国大邱,当时年仅6岁的小男孩金泰完,在上学路上,突遭不明身份犯罪分子浇泼硫酸,在接受49天的治疗后,不幸身亡。
案件轰动一时,然而,警方始终没能找到犯罪嫌疑人作案的可靠证据,凶手依然逍遥法外。
2014年,案件因为过了诉讼时效而被迫结案,引发了社会热议。最后促成了2015年刑事诉讼法修正案的出台:韩国此前的25年杀人犯罪公诉时效被废除,今后杀人犯罪案件将被永久追诉,直到破案为止。
或许这个世界上,不存在绝对的公平正义,但人们可以通过努力,接近它…
而对法律的讨论和思考,是促使价值流动的水花。很小,但是思考,就有用。
这或许,就是这类电影的意义所在。
很多年之后我可以冷静地看nino的演技。在J家当中的确是凤毛麟角,可我多希望他可以像早年那样突破J家这个圈。
的确不错,但静下来一想其实还比不上第三次的杀人......主题真的是宣传所说的“对决”吗?冲野的立场一直是无奈无力的。更重要的问题,这个故事能体现“正义》法”vs“正义=法”的较量吗?答案:完全不是这么回事……所以只能说这更像是一场演技秀,对木拓意义尤其重大,他终于去掉“光环”
还是东宝的牌面大啊,要不是木拓和nino初W主演,估计也就是六分上下。没有什么娱乐性,也没有什么悬疑感,而是正真正铭的探讨法律正义伦理的检事业务电影,按推理小说来分类,应该算是警察小说的感觉吧。大段大段冗长无聊的专业台词,错综复杂又莫名其妙的人物关系,却又都被轻轻带过,女性角色被完全边缘化,居然还有右翼建国233…至于nino的审问爆发戏究竟表现如何?见仁见智吧。
大量人物特写和对话,除了二宫和也审问犯人时嘶吼的一处爆发点和作为预告噱头的师徒两人的所谓对峙以外,几乎没有高潮。这是这类日本社会派小说改编电影的通病——只能靠演员的表演作为主要支撑,想要探讨深刻的命题却仅浮于表面,不上不下不深不浅。
3.5 从一个案件入手进行包装,本以为是普通的探讨何谓正义的悬疑侦查片,结果通过几组人物之间关系的隐喻对应,竟然渐渐回溯成一个“当代视角二战片”,还在检查官诬告、杀人的主线背后埋了借古讽今、控诉安倍晋三的政治诉求维度,也是挺神奇的设定了。案件本身就很复杂,外加一整套弦外之音,细节甚至埋到具体行为和杀人手法中,做了各种对应隐喻,比如断刀嫁祸。结局的写法很有趣,荒诞的车祸和戛然而止的问罪各有所指。可惜,信息量过大、顾此失彼,演员群戏不错但也停留在工整段位,有点浪费细思极恐的设定。
希望二宫和也继续作为俳優活跃下去,在电影界活跃下去,他永远是我的骄傲。
大神和尼的梦之共演,高手过招的绝妙平衡。实质正义与程序正义的矛盾也算经典母题了,故事还算不俗。英帕尔战役的线索令人印象深刻。
两大男神飚戏,但是哪儿哪儿都透着一股“用力过猛”的味道,bug更是数不胜数,日式电影的通病又来:细节太刻意,整体太松散仓促,更别说议员那条线根本就没讲清楚且电影中看不出跟主线到底有什么直接关系。
如果说一刷打五星是因为喜欢主演,那二刷后我想把五星全部给这部作品。看了原作的あらすじ去二刷,发现真的没有一个多余的镜头(好吧除了睡觉)。一刷时以为的日常和随意的对话,其实都有伏笔。人物心境的一步步变化都合理并让人共鸣。第一遍没看明白的丹野等友人的剧情,也都串联向结局。在观影过程中,自己就是在同步感受着最上的震惊、悲痛、愤恨、从犹豫到果决,冲野的从一腔热血到自我怀疑到意识到现实与信念的矛盾后的无力。黑屏出现木村拓哉和二宫和也名字时,居然有种恍如隔世的“啊,这是他们作为演员所呈现的作品啊”的感觉。过去两个小时里他们于我而言就是最上和冲野。是一部信息量很大很完整的作品,朋友的话“一部很适合二刷的作品” 。最后,向大神的演技致敬。
豊叔可爱!信息量比一般悬疑片大了几倍有了,时时出现不合时宜的音乐舞蹈有趣,结尾也算巧妙。被普及的冷知识:特朗普跟切格瓦拉同一天生日…
如何用30万获得忠犬mode松重丰by大神
跟sm小道具的互动们和被抓住手的回眸一笑,一万本纯爱到底在不在路上
私心多加半颗星给最上桑的美貌和肉体|最上大概是深海。松仓这个名字在海面激起浪花,丹野大概引发了一场海啸。时间经验的积淀让最上能够维持表面的从容不迫,以自己的方式推动事件的走向。拓哉的表演也给人这样的感觉。看似波澜不惊,连所谓对峙场景也并非尖锐出击。但你能从每一次抬眼蹙眉和细微表情变化中感受到波动,以及无法直接窥见却可以推想的暗潮奔涌。
导演编剧原著反正有一个人不会讲故事,三星都嫌多。
虽说是拍大片的导演 不过这故事也许没必要这么大排场 最主要高潮处总感觉差了点啥 J家两位爆发力都不错 不过相对安静的吉高也很美 尤其那一吻 但要说会演 还是你松重丰叔叔会演
两位检察官一动一静的诠释方式对比非常鲜明,故事脉络也很清晰虽然很多细节需要反复推敲,导演藏在里面的东西太多了。很喜欢木村对最上的演绎,只靠眼神就可以表现出很多情绪的变化,不用爆发却让人很容易感受到。再加上他无法停止散发的大人の色気,哦我的老天鹅。另外很想感叹一下导演是怎样如此精准的挑选各位脇役的,简直绝了。
比预料的好,j家最会演戏的俩人凑一块并没有影响彼此的发挥。正义跟真相之间并没有绝对的关联,单单讲清楚这一点也十分难得了。船戏有点莫名其妙,体位可还行。
短评一圈看下来挺郁闷的,希望评论里多一点讲对电影的感受,在豆瓣评论演员的脸多帅对电影本身太不公平
2018.08.25 Toho Cinemas 二条 没有绝对的善也没有绝对的恶,这部完全不怕被剧透,泥糯米和吉高的吻戏太突然了哈哈😂
不是脑残粉真心不用看,莫名其妙的剧情好多。为什么二宫和也朝恶赢满贯的罪犯吼两句拍两下桌子罪犯就招了?普通人都不会被威胁到好吗~ 又不是不说就切手指,被吼两句怎么了。就用这体现二宫和也扮演的角色的牛逼?短评里无数次被提及的演技好,是哪个演员演技好?完全没看出来。吉高由里子变中年妇女我倒是看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