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兰基生活在纽约布鲁克林,他英俊健美、精力旺盛,每天与三个血气方刚的哥们儿四处鬼混,布鲁克林的南方海滩是他们最好的猎场。
独特的气质惹得火辣正妹也主动献身,但在弗兰基的内心深处,却埋藏着一股无处发泄的情绪,一个无法对家人、朋友和女友说的秘密。
夜半三更独处时,弗兰基会流连同志聊天室,专门找熟男大叔聊天,刚开始遇见裸露的身体立马跳过,只有穿着整齐的他才会聊上两句。房间里没有开灯,只有电脑屏幕上那微弱的光亮着,而自己则刻意地躲藏在这微弱的光之外。
第一次和女孩做爱时,他硬不起来,只能谎称自己嗑药磕嗨了。当女孩摘下胸罩,他没有关注女孩的胸部,当女孩追问他自己漂不漂亮,他却将胸罩放在自己的胸前反问她:“你觉得我美吗?”
第一次与熟男网友见面前,兴奋的他洗了澡,剪了阴毛,反复检查自己的身体。不安的他会担忧对方不喜欢自己,会害怕对方是不是坏人骗财骗色。
第一次树林野战,皮肤触碰时的闪躲,烟雾迷蒙下的荷尔蒙,伴着海浪此起披伏的声(呻)音(吟),所有的兴奋与羞涩都交织在一起,又像是压抑已久的情绪终于找到了宣泄口。
父亲得了癌症,躺在病床上奄奄一息,弗兰基的内心是爱着父亲的,却不懂得怎样表达出来,而这或许也是他会找老男人搭讪的原因(心理学家上线)。
白天他还是照样与朋友各种鬼混,看不出一丝的异样,只有看到妹妹交了男朋友时,会表现出一种羡慕,这种羡慕又发展成了嫉妒,再升级就成了嫉恨。他恨自己不能像妹妹男友那样做个异性恋,与女孩进行正常的恋爱,正常的做爱,这种恨后来又发泄到了妹妹的男朋友身上。
当和哥们儿看到之前搭讪自己的女孩正与别人打得火热,他又主动上前向之前的行为向女孩道歉。反过来追求女孩,这次与女友的爱爱还是硬不起来,只能借口上厕所撸硬了再回来,他是个同性恋无疑了,连双性恋都算不上。
不过这种感情毕竟维持不了多久,后来女孩还是与他分手了。
直到影片结束,主角都没有大的改变,不像别的电影那样会有一个内心的觉醒或者真相的揭露那样促进主角的成长、引发观众反思的事件发生。据说,导演本来拍了这样一个结尾,电影的末尾,主角向母亲坦白实情。但是觉得加上不好,剪辑影片的时候又把这段删掉了。
而这样没有改变的结尾却更接近生活的本来面目,有过同样经历的人更能够做到感同身受。
而影片中除了主角,导演对于主角哥们儿中的另一位也给了单独的特写镜头,按照导演每个设计的镜头必有意义的观点,是否也可以进行一番假设。每次四个人出境,除了主角,给到他的镜头也都是独自一人的。其中一个在海滩的镜头特别明显,当四个人中的三个都脱下上衣与鞋子冲向大海时,只有他一个人静静地坐在沙滩上看着他们三个在海水中打闹玩耍,好像他游离于他们之外,这是否也在暗示他也是一名深柜?
从艺术性来讲,这是近年来深柜心理刻画得最细腻的电影,满屏散发着青春荷尔蒙的气息,裸露却不色情。抛开道德判断不谈,从头到尾的性感肉体绝对秀色可餐。
来自英国的小鲜肉哈里斯迪金森则灵魂附体般地演绎了一具完美胴体之内藏着的痛苦,刚强外表之下掩藏的脆弱,那些分裂、不安、无助,透过镜头伸展进观者内心,压得观众也喘不过气来。那些被精心收藏的隐秘,仿佛长了翅膀,却又无处可以飞翔。
文 / 维奥莱特·卢卡(Violet Lucca)
无论经济还是社会的发展从来没有平衡一说。而布鲁克林就是这种残酷现实的一个缩影,这个行政区既有纽约市高企的房价,同时又有五分之二的家庭收入低于最低标准,连温饱都不能得到保障。伊丽莎·希特曼(Eliza Hittman)的电影《沙滩鼠》(Beach Rats)通过地点选择(格瑞森海滩,这个位于南布鲁克林的社区实在太过偏远,以至于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被开发商染指)和角色设定(一个在生活和爱情两方面都没有太大前景可言的年轻人)触及到了这种不平衡。
弗兰基(Frankie,由大眼新人哈里斯·迪金森[Harris Dickinson]饰演),乍看之下正是典型的沙滩鼠:金发碧眼、体格健壮的无业游民。他把大部分时间都用来跟朋友们鬼混,不是在一起嗑药就是在雅各布·里斯公园的海滩上闲逛,但他的大摇大摆却根本掩盖不住心底涌动着一股不安的、不悦的暗流。一边是他的父亲已经到了弥留之际(当然,这也给了弗兰基一个稳定的止痛药货源),另一边是他只有等到夜深人静之际才能偷偷摸摸地上一个同性恋聊天网站去游荡。就在这个夏天,弗兰基一心想要与可爱又自信的西蒙妮(Simone,由聪颖的玛德琳·温斯坦[Madeline Weinstei]饰演)建立恋爱关系,但是同时他又加快了跟男人约炮的步伐。直到影片最后,弗兰基暗地里的私人欲望和白天的那几个朋友在沙滩上相遇了——却是一场令他倍感痛苦的冲突。
《沙滩鼠》跟她的上一部故事片《感觉就像爱》(It Felt Like Love,2013年)如出一辙,希特曼仍然将镜头对准了年轻人的身体,意图从私密的角度去记录他们成长过程中那些摇摆不定的时刻和更为普遍的生活状态。维奥莱特·卢卡作为《电影评论》(Film Comment)网络版的编辑在上周采访了希特曼,地点安排在已经中产阶级化的南威廉斯堡,两个人约在一家咖啡馆见面,她们就如何运用轻盈的电影语言去讲述这个有力的故事展开了对话。
这个故事最初的念头是哪来的?你向男人请教过他们的性和成长吗?创作是怎么展开的?
完成《感觉就像爱》之后,有好几年的时间我都在纠结一个问题,我想要搞清楚电影界对我的下一步到底是什么样的期待?我既想要驾驭电影这个工业,又想要拍自己真正想拍的电影,我就在所有这些矛盾和纠结中迷失了。脑壳都要想破了,才不得不放下所有的纠结,我决定回去做自己以前做过的事情,只是要把视野再打开一点点。在拍摄《感觉就像爱》期间,有好几个见闻让我印象比较深刻。当时我们沿着水岸拍摄,大家都发现了那个地方竟然还盛行搭讪这一套把戏,而这就是我在脑海中做了记号的一档事情。拍摄《感觉就像爱》的时候我从布鲁克林当地的格瑞森海滩挑选了几个小伙子,这些男孩被称为“沙滩鼠”,一听到这个叫法我马上想到“沙滩鼠”可以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片名。2013年参加圣丹斯电影节期间,我就开始准备下一部电影,用的就是《沙滩鼠》这个名称,讲的就是他们这群家伙的故事。为了给《感觉就像爱》寻找正确的人物形象,我曾经在创作期间浏览了大量的Facebook页面,而其中的一个人物形象却成了《沙滩鼠》这部电影的灵感来源。
从拍摄《感觉就像爱》开始我就一直在研究这些家伙,他们基本上被隔绝在一个固化的阶级内部,而他们居住的社区长久以来又充斥着各种暴力,所以你无论把谁推到某个各自抱团的小团体面前都可能引爆一场冲突。他们的住处离地铁很远,他们的机会也寥寥可数。当我开始创作《沙滩鼠》的剧本时,我脑海中颠来倒去的就是这些念头。我还想要搞清楚的一点是,男人是怎样通过性寻求陪伴的——已经有很多人跟我指出不要把《感觉就像爱》中男人的性等同于陪伴——但我知道那些角色跟我自己在本质上其实是一路人。虽然他们跟我一样与自己身处的世界有诸多格格不入的地方,但是他们仍然会想要努力满足身边人对自己的期许。
你算是又稳又准地抓住了藏在南布鲁克林最深层的底色,而且还看到了奥施康定和止痛药在这个地区的滥用,在你之前还从来没有人认真讨论过这个问题。
我意识到这个问题也是因为《感觉就像爱》,参加演出的很多家伙都极度依赖冰毒。比如参演的嘻哈歌手尼克·卡逊(Nyck Caution),他创作的很多歌曲都在讲自己的朋友,讲他的朋友无一例外都对药物上瘾。我研究发现这个地方所有问题都是混在一起的,然后恶性循环——孤立无援、机会渺茫、毒品泛滥,以及在他们身处的世界中争取各种身份认同可能要付出的代价。
《沙滩鼠》揭露了一个现代生活的悖论,因为智能手机和互联网,每个人似乎每时每刻都处于超级链接的状态——任何时候,只要动了念头,只要动一动手指拨个电话就可以跟某人买到大麻——
——一切都是奔着毒品去的!
但是同时每个人又像是要把自己隔绝起来,嗑药嗑到吐不出只言片语。
而且这个年龄段的男人普遍有种不善言辞的特点,特别是当他们碰到那些自己不知道该怎么解决的问题时很容易在内部崩溃,然后向外爆发。这会给他们自己或者给其他人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男人的性觉醒在大多数电影中都被认为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而且男人们总是被塑造成一副生来好色的模样,当然,这一设定或者只是为了可以用他们制造笑料。你跟男人讨论过他们的性经历吗?或者只是把你自己的性经历嫁接到了男人的身上?
我有许多跟敏感男人交往的经历,我知道他们上了床会怎么设法掩饰自己的脆弱,所以我创作剧本的时候参考了很多自己的亲身经历。一开始确实很难,免不了会自我怀疑一下:“我可以讲这个故事吗?”但是转念一想,我心目中大多数探讨女性性欲的优秀影片不也是出自男人之手吗?所以我决定让自己去尝试一次。《沙滩鼠》既不是一个成长故事也不是一个出柜故事。在我的概念中这是一部一步一步认识自己是谁的电影,而这对于所有人来说都可能是一个痛苦的过程。
现在出现了很多批评的声音,问题有点类似于当年《月光男孩》(Moonlight,2016年)的遭遇——但我甚至不想把它称为“出柜故事”——
这不是一个出柜故事。他从来没有打开柜门。
没错!不过对《月光男孩》的一个批评是在性描写方面太过隐讳了。
作为一个电影创作者,我当然希望自己能够更直接地去表现,但在这个国家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情。
因为分级制吗?
因为分级制,也因为演员的限制。像《湖畔的陌生人》(Stranger by the Lake,2013年)这样的电影即使使用替身演员,出钱的制片公司还是会提出各种各样的要求。虽然是我自己选择在影片中只要表现那种比较常规的男性裸体,不要去过度地挑战禁忌,但我在认知上也明白那里确实存在着一条不允许我们逾越的界线。
《感觉就像爱》的女主演曾经划掉了剧本中所有让她感觉不适的地方。可以详细谈一谈再次跟非职业演员合作的问题吗,这次有没有类似的讨价还价?
这次没有。等选角导演和我把《沙滩鼠》的剧本发出去之后,我们一开始收到的反馈都是负面的,所有经纪人的态度都非常侮慢,但他们也算是直言不讳:“尽是些男人的裸体和同性恋的床戏!”他们根本不能想象自己代理的演员去做这样的事情,所以我能够挑选的演员非常有限。洛杉矶某个工作室给我们发来了很多试演录像带,最后拿下男主角的哈里斯·迪金森就混在那些试演者中间,当时我根本不知道他演艺事业的根据地是在英国。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他骗了我们。但哈里斯从一开始就百分百地投入,对所有要求没有任何的保留。他看过我的另一部电影,所以知道我拍片会注意分寸,会很小心地掌控在某个限度内,而且他知道摄制组的规模很小,所以他跟我之间没有类似的讨价还价。他的年纪相对也要大一点——已经19岁了。哈里斯非常勇敢,非常坚定,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而且他已经没有退宿的余地了。
你是否觉得有必要突破那条被划得太过明确的界线,去表现那些很少有机会展示的东西呢?
绝对有必要。我真的好喜欢加斯帕·诺(Gaspar Noé)拍的《爱恋》(Love,2015年),他怎么可以把床戏拍得那么漂亮,简直像芭蕾舞一样美!我一直对那些致力于突破界限的电影抱有兴趣。但是在这里,我们同样是拍电影的,却很难做到这一点。你需要不断争取,在争取的过程中要不断做出选择,放弃一些,坚持一些,总之就是很难保持刚开始创作时的初衷!
哈里斯竟然是英国人,对这点我到现在都难以置信。
他来自伦敦一个比较类似的社区。格瑞森海滩的沿岸聚居着各种族裔的美国人,包括爱尔兰裔和意大利裔、还有俄罗斯裔、阿尔巴尼亚裔和中亚裔,我只希望哈里斯能够以一种令人信服的方式融入其中。虽然他从来没有到过那里,但是他了解这个世界。
虽然哈里斯有着太过明显的央格鲁人特征,但这个选角还是特别妥帖。感觉上他就是出生在那里的人,就像是金发碧眼的西西里人之类的。
“他是个爱尔兰裔美国人!”这是我们最终的设定。
弗兰基病入膏肓的父亲那条故事线是基于你高中时母亲生病的亲身经历吗?
因为我的个人经历,我已经习惯了把青春期和笼罩在头上挥之不去的疾病捆绑在一起。我偶尔也会想到《湖畔的陌生人》,或者想象一个人在失去父母之后可能遭遇的故事,对于他们来说如果犯了什么不可原谅的错误,其实已经没有申辩或者改正的机会了。
是的——年轻人的粗心大意,一个小小的错误就可能像滚雪球一样迅速恶化成一个可怕的事件。当弗兰基和他的朋友们为了买大麻的钱偷他妈妈的耳环时,一群人撞到了弗兰基的妹妹正在和她的小男友约会,看到这一幕坐在我旁边的一个观众倒抽了一口凉气。人生原来也可以往完全不同的方向发展啊。
我想把那些小小的紧张时刻发展成更大的事件。
《沙滩鼠》是一个特别简单特别直白的故事。你是怎么一步一步搭建起来的?
最初的草稿根本没眼看,写来写去就是这个家伙在两个世界之间来回穿梭的那点事情。初稿完成后我就把它带到了圣丹斯的编剧工坊,但所有人看过之后都指出它“没有展开!”从圣丹斯回来之后我才给这个故事搭建了一条主要的故事线——基本上算是重写了剧本。在最初的草稿中,并没有设计让弗兰基等到父亲去世,在熬过了这一段艰难的时光之后才让他真正跨出去找男人约炮——而是让他从一开始就在行动。我在初稿中设置了很多极端的行为,但几乎没有安排因果关系,每个读过剧本的人反应都不外如是:“呃,这需要有前因后果吧!”就是说虽然有结构,但还是太粗陋了。
我本来还想安排妹妹讲一讲她那简单又诚挚的爱情故事,好让她的哥哥在内心深处对她产生嫉妒之情。小姑娘可以有一种最简单的魅力和成长的体验。表面上看起来弗兰基好像是一个超级阳刚、有着过度保护欲的哥哥,但是在更深的层面上他其实是嫉妒。妹妹的角色很小,但是你能感觉到她整个夏天都享受着心花怒放的快乐。我最后还是决定把一切都往简单了做,即使父亲亡故也不要用情节剧的表现模式去放大这一事件对他们造成的情感震荡,不要去表现他们大悲大恸的情绪,[相反]我想要抑制各种遭遇在角色身上可能引起的强烈反应。
你会反复观摩其他影片来帮助自己打通思路吗?
我没有哎。那段时间我的生活只能用鸡飞狗跳来形容了,既要完成一份全职的教学工作,又要照顾一个孩子,哪有时间看什么电影啊。连投在这个故事上的时间都是压缩了再压缩。
这简直就是《洋葱新闻》(Onion)上的那篇报道嘛,《找到你最热爱的事业,然后在你的余生用夜晚和周末去完成它。》(Find The Thing You’re Most Passionate About, Then Do It On Nights And Weekends For The Rest Of Your Life.)
要是能熬夜干活还算好了!晚上这个时间确实会让我看到一些对视觉建构有所启发性的东西。菲利普·格朗德里厄(Phillippe Grandrieux)的《白癫》(White Epilepsy,2012年)和他的其他电影看上去都很有意思,我会特别注意他是怎么运用黑暗和拍摄场地原有的味道来营造氛围的。为了寻找打光的灵感,我还和剧组工作人员一起研究了他的《阴沉》(Sombre,1998年)等一系列作品,最后我们制定了一个非常简单的夜间照明方案,就是借鉴了那部电影的打光方法。
《白癫》创造了一种很特别的正面打光方法,我们就借鉴这种方法去给所有的人与物打光。这种正面光线看上去好像没有任何的动机。我们把这种打光方法比作给黑暗中的动物照明,然后就在这样的光线下单纯地捕捉到了那些在黑暗中的动作。这是一个会让工作人员感到局促的方法,因为剧组中的每个人都希望电影中的一切元素都是有动机的,大概也只有配乐这一项不会受到打光影响了吧。在电影中没有一盏街灯、一道手机闪光灯、一片月光应该是单纯的,它必须是一道光。
这一选择确实让某些场景被暴露得惊心动魄,而且会时刻提醒我们是在观看一部电影,所有的场景都是一种人工构造。这种光线当然不是为了加强虚构的意味,而是为了提醒观众,所有你能看到的事件在某种意义上都不过是叙事者想要你看到的部分而已。
但对很多人来说这绝对是一个很难领会用意的决定。比如我们的照明电工就会提出质疑,所以你花钱雇我参加拍摄就是为了让我把灯绑在一根杆子上然后再举上那么几个小时吗?我喜欢拍摄光线,但我不是那种复杂的人。我只要考虑怎么用一台16毫米的摄影机去完成一个简单的夜间照明,再也没有其他了,没有斯坦尼康,没有移动摄影车。我们曾经用LED灯做了一个打光的测试和实验,每个人都想让我用更加数字化的设备,因为它们的感光性更好,但我想要的是黑暗啊,我想要用黑暗来营造那个空间的感觉。因为这是一个人物认识自己的故事,他必须直面自己内心深处那些黑暗的部分。
影片中的几处烟花都是原来就有的设计吗?
是设计的一部分,而且一场接一场烟花可以构成一种叙事的节奏。科尼岛上有很多乌烟瘴气的酒吧,那些家伙混完酒吧就喜欢出去放一把烟花,而且大家都特别喜欢一家挨近游步道的酒吧。烟花这种东西看上去有点像是那种浪漫化的爱情,既日常,又充满了神话色彩。影片中这对男女努力拥抱的就是那种浪漫爱,虽然付出了努力,但最后还是灰飞烟灭了。我想要满足观众的期待,让大家看到这桩异性恋情事的破产,虽然他们已经很努力地去相爱,但他们从来没有真正坠入过爱河。
我好喜欢有西蒙妮出场的所有场景,她是一个特别强大的女性角色,而且完全不是那种依靠口头语言对自我进行标榜的女性。这跟很多电影的做派不一样,没有在影片中直接贴标签“看看这个坚强的女性吧,这个角色对大家很有意义,而我们创造了她!” 西蒙妮的强大在于她是一个明白自己想要什么的人,而他刚好不是她想要的男人,所以拜拜吧。
她努力了,她也付出了耐心,弗兰基身上的敏感曾经激发了她的性欲望,她以为自己可以帮助他克服那种脆弱。
我想知道你是否认为周五的就职典礼(译者注:特朗普于2017年1月20日就任美国总统)会把世界变得更加的政治化?
在拍摄《沙滩鼠》之前我参与的众多项目中有一个叫做“堕胎旅游”,报名参团的女人都来自宾夕法尼亚农村这样的地方,因为在当地没有堕胎权,所以她们只能长途跋涉前往纽约寻求帮助。我想这个典礼已经引起了一定程度的恐慌,大家担心罗伊诉韦德案(Roe v. Wade,译者注:美国最高法院判决堕胎不违宪的案件)会被推翻,担心对美国计划生育联盟(Planned Parenthood)的资助也会被撤销,所以我想自己正在写的这个故事已经比刚开始动笔的时候更加紧迫了。我正在写两个闺蜜的故事(译者注:《从不,很少,有时》[Never Rarely Sometimes Always],2020年),她们乘坐灰狗巴士赶到纽约去堕胎,用48个小时的时间对这座令人眼花缭乱的城市展开了人生中的第一次远航,并且度过了她们各自的人生危机。这是一个关于女性之间的友情故事,是关于女性可能经历的漫长旅程,特别是当一个女性失去对自己的主导权时她的生活可能坠入的地狱。我想等明年再投入拍摄,因为这将是特朗普总统任期内被真正提上议程的事情。我会一直创作,不再过多地去纠结外界对我的期望。
感觉在今天这个时代任何电影都很难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了,但是你已经在这部圣丹斯获奖影片(译者注:《沙滩鼠》荣获圣丹斯电影节剧情片最佳导演奖)中找到了一条非常直白、但又不是那么公式化的创作道路,虽然还要考虑票房,但又不仅仅是为了追逐票房。
我要感谢Cinereach制片公司接纳我加入了他们的队伍,并且上上下下齐心协力设计了一个全力支持这部影片的创作方案,我不知道其他公司会不会愿意这么帮我。就推广层面来说,《沙滩鼠》是一部感觉上有些怪异的电影,它给人的观感更像是那种私下的约会。另外,现在让我感到难过的是它竟然与这个时代的脉搏以一种奇怪的方式更为切近了。在我刚开始创作这部电影的早期阶段,听我谈过构思的那些人,很显然啊,我想大家都不会在这个故事中看到阶级这个议题。
或者说,在这个国家的大部分区域,出柜仍然是不被允许的,虽然对于许多从事传媒工作的白人男同性恋来说出柜这类故事早已经过时了——但这仍然不是每个人都具备的权利!
在那个世界(《沙滩鼠》的世界)是没有出柜一说的。那里可以有小小的失序,但是不可能真正脱离。所以,对于这个国家的许多人来说,只有互联网才是他们了解自己释放自己的一条通道。
2017年1月24日发表于《电影评论》
2022年5月30日译于杭州
原文地址://www.filmcomment.com/blog/interview-eliza-hittman-beach-rats/
弗兰基是在纽约的布鲁克林生活,他有着健美的身材和英俊的脸庞、而且很有精力,他与他的三个同样具有活力的兄弟每天四处鬼混,而他们最好的猎场就是位于布鲁克林南方海滩。弗兰基独特的气质吸引着各种辣妹的主动靠近,但是在他的心里却隐藏着一股没有地方发泄的情绪,还有无法对包括家人、朋友和女友说的秘密。
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弗兰基会在同志软件上专门找成熟的大叔们聊天,在一开始的时候,他看见裸露的身体时会马上的翻过,不做任何的停留,只有在遇见穿着整齐的他才会和他们聊天。在初次和女生爱爱的时候,他怎么也没办法ying起来,面对女孩,他只能撒谎说自己是因为嗑药磕多了,当女孩摘下胸罩时,他不会去关注女孩的胸部,当女孩子问他我漂不漂亮的时候,他反而将胸罩比在自己的胸部反问女孩他美吗。
在他第一次和男网友见面的时候,他异常兴奋的洗了澡,修剪了自己的yin毛,不断的检查着自己的身体。他也会担心对方会不喜欢自己,更害怕遇到骗财骗色的。 在第一次的树林中野战中,他会不断的躲闪和对方的皮肤接触,在荷尔蒙的不断分泌下,伴着各自的声(呻)音(吟),又像是压抑了很久的情绪一下就释放出来了一样。父亲得了癌症,躺在病床上奄奄一息,弗兰基的内心是爱着父亲的,却不懂得怎样表达出来,而这或许也是他会找老男人搭讪的原因(心理学家上线)。
白天他还是照样与朋友各种鬼混,看不出一丝的异样,只有看到妹妹交了男朋友时,会表现出一种羡慕,这种羡慕又发展成了嫉妒,再升级就成了嫉恨。他恨自己不能像妹妹男友那样做个异性恋,与女孩进行正常的恋爱,正常的做爱,这种恨后来又发泄到了妹妹的男朋友身上。当和哥们儿看到之前搭讪自己的女孩正与别人打得火热,他又主动上前向之前的行为向女孩道歉。反过来追求女孩,这次与女友的爱爱还是硬不起来,只能借口上厕所撸硬了再回来,他是个同性恋无疑了,连双性恋都算不上。不过这种感情毕竟维持不了多久,后来女孩还是与他分手了。
直到影片结束,主角都没有大的改变,不像别的电影那样会有一个内心的觉醒或者真相的揭露那样促进主角的成长、引发观众反思的事件发生。据说,导演本来拍了这样一个结尾,电影的末尾,主角向母亲坦白实情。但是觉得加上不好,剪辑影片的时候又把这段删掉了。而这样没有改变的结尾却更接近生活的本来面目,有过同样经历的人更能够做到感同身受。从艺术性来讲,这是近年来深柜心理刻画得最细腻的电影,满屏散发着青春荷尔蒙的气息,裸露却不色情。抛开道德判断不谈,从头到尾的性感肉体绝对秀色可餐。
男主顶着一副漂亮的皮囊:俊秀的面庞、清澈的蓝眼睛、没有一丝赘肉的青春胴体。时而羞涩时而忧郁时而不安,完美的适配了“我见犹怜”一词。
但是他的脑子大概真的是嗑药磕坏掉了。
他跟狐朋狗友和女朋友在酒吧不小心碰到上次一夜情的酒保,就要吓得快晕掉。心慌意乱的他抓住女朋友就要在配电房做,做到一半实在受不了,就跑到小树林给不知道哪来的老男人吹箫。然后见了鬼一样的跑回家,叫他妈妈离远点。那时的内心真叫一个兵荒马乱。
结果下一次,就能面不改色的主动告诉他的嗑药朋友,他在网上吊男人,骗他们的毒品。他的朋友问他万一那些男人要他干点啥的时候,他嬉皮笑脸的表演了一个吹箫的动作。镇定的狠嘛。
游乐场偷路人的钱包,偷他患癌爸爸的镇痛药来磕,偷他妈妈的首饰拿去当。但大概是为了骗骗自己的良心,第二天又去当铺强调他会赎回他妈妈的首饰。连他的女朋友都知道要去工作,都知道那些药不能碰。
他对妹妹谈男友管得真严,也不知道是出于做哥哥的责任,还是嫉妒。地铁上两个男人旁若无人十指相扣,他投过去的眼神,我真的实实在在的觉得他可怜。
但是弟弟,醒醒吧。青春真是留不住,嗑药的青春更加留不住。不信你看看布拉德·兰弗洛。
#Sundance 2017#
電影氣質讓我著迷,夏日煙火,虛妄人生。
但就劇情來說是少了深入探討的可能性,淺嘗輒止。即便全部都是大特寫,眼睫毛,雀斑,古銅的肌肉明暗可辨。晃動和失焦,其實開篇的對鏡自拍閃光燈就已奠定了導演的個人風格,簡直有《Moonlight》(月亮喜歡藍/月光男孩)裡前期就出現的360旋轉鏡頭(drug dealer在車前的對話那段)一樣讓人impressed。
大部分主描寫男性角色的電影都會讓我困惑,是不是男性就是這樣隱忍,這樣不善言辭地相處?即便這是來自女性導演的角度,卻拍得與所有重男性視角的電影如出一轍,從好的一方面來說是不著痕跡,但另一方面就是,沒有新意。
音樂對個人來說是瘋狂加分項,加分到簡直和女主角投籃的命中率計數器一樣向上疊加!(必須用感歎號)忽明忽暗的neon light和遊樂場,青春氣息與獨立的魅力閃徹屏幕。海浪沙灘,酒精毒品,詮釋著每個無所事事的二十出頭。見到海浪,就不自覺與《Moonlight》相比,印象最深的一個鏡頭是第一次在海邊約見網友,之後他踽踽在畫面居中走入海浪,遁入黑暗。那種孤獨和深櫃的恐懼無以復加地藏在畫面裡,沒有藍色的月光,有的只是無窮無盡的虛無。
忘了提及對父親的死的帶過,喜歡老男人肯定少不了對父親角色缺失的依戀(弗洛伊德上線⋯)家庭背景的交代也算是對角色性格的補充。可能拿著藥瓶refill這樣的情節只有當地人才會有文化認同。(另外,這已經是Sundance裡第二部看到家裡的可伸縮病床的片了,我能說其實我很想要一個這樣的床嗎?感覺suitable for reading⋯no offense⋯)
以及隱藏劇情腦補,在海灘四個人都走向海的時候,鼻梁最突出的那位朋友選擇坐在那裡,看著。而且在女主第一晚憤然離開男主家裡之後的海灘見面,他倆單獨對話的時候,鼻梁高高的男生也有特寫在往這裡看。不得不懷疑他也有可能是一個深櫃,倘若真的如此這個peer pressure的深度又往上了一個層次。open to discussion here.
「two girls having sex is hot, but two men is just gay.」這是唯一藏有鋒芒的台詞了,其他的lines都悄無聲息,讓你只是看到生活,看不到評論。本以為整部影片都將要平淡下去,毫無爆點,父親死去平平淡淡,女友分手平平淡淡,網上約炮平平淡淡,但最後6分鐘結尾才發生的衝突像給了你一點希望,是不是醞釀了100來分鐘的情緒煙花終於要在高空爆破。結果,這次是由主角窸窸窣窣地帶著網友走過叢林,走向沙灘,即便在peer pressure之下做出了非本意的事,他還是毫無改變:
一樣地對母親閉口不談,一樣地對朋友說著假意的玩笑,唯一的改變只能是刪除了所有的自拍和不再去網站,但這也有可能只是暫時的。沒有突破,沒有情緒的出口,起伏再跌宕也於事無補。在close-up的鏡頭之下,我們看到修長的眼睫毛在顫動,心卻無法跟隨主角的心顫抖。過度少言寡語的結果就是這樣,難以有共鳴,只是無盡的空虛,在下一場每週五都有的煙花秀上隨著夜晚消失殆盡。
ps.最後宣傳一下公眾號:cocoonics
结尾男主在夏天的烟火里迷茫稍有点弱,进入青春期的妹妹和失去丈夫的妈妈角色挺典型的。反而是女主让我觉得存在感有点弱。最后把男主甩了感觉情节铺垫有点不够。印象最深刻的反而是不断给男主送酒的酒保,那双用力摁着男主头的手。有一种因爱生妒的感觉,哈哈,让我意淫一下。 另外男主去检查前一晚有没有出事的那个镜头,天空很美
今年烟花特别多 他比烟花寂寞
男主为什么可以不上学又不工作?
电影用了大量肉体的特写镜头,性感、迷人又纯粹。阳光沙滩上,青春的荷尔蒙肆意蔓延;烟雾缭绕中,朦胧的性欲望瞬间爆发。他像一个夜鼠,在黑暗中摸索。他一次次走入水中、不断的吸食毒品,可海水不能侵蚀他、毒品不能控制他,他被自我认知困住——最大的困难往往来自于自己。
鼠标向右一滑,视频社交就会带你进入另一个暧昧空间。像欲罢不能的瘾,要靠吸食处方药排解。母亲一遍遍拨打无人接听的电话,只为再次听到父亲的声音。在这速食的年代,海滩灌木丛或街边小旅馆,情爱仿佛快餐即时解决。打手壁球练结实肌肉,谈一场无疾而终的恋爱,如烟花的灰烬,落在这无所事事的夏天。
是Gay躲不过。
父爱的缺失部分催生出一个对老男人格外迷恋的深柜,通过网上约炮填补空虚,女友不过是一个试图掩饰的幌子。从故事到拍法都非常稳妥,甚至对于作为“闯入者”和某种意义上来讲也是“受害者”的女友这一矛盾第三人的描写都只是浅尝辄止。整体剧情还是太平了,不过男女主那般年轻美好的模样让人耽溺其中。
把柜中少年的心理拍出流动的感觉,以情绪为主导,拍一部性取向的故事,很有新鲜感。
浮在海浪上的烟花,缠在暗流里的腐草。丨机会主义者的告白。请对方接收好,并慎重考虑。
coming of age 同志片还缺这一部吗?不。但像 Harris Dickinson 这样的英国男演员可以再多一点。
这是一群在海边搜索毒品的“老鼠”的故事。在“Beach Rats”里,没有什么比其他“身份认同类GTM”更特别的东西:ONS,和女生约会,暴怒的情绪…但是它出色的摄影和配乐能带给观众别样的高级享受。它精准的抓住了某个夏天的夜晚,在烟火下和朋友鬼混的记忆里最舒服的感觉。
这个导演还是视角小了些,本来这种因为寻求性和毒品刺激并因为环境原因无法出柜而导致性取向挣扎的故事,是可以拍得很深入的,但是本片各方面都只是点到即止,可能真的改不了一个劲拍大特写的毛病(这次是演员脸上的雀斑)。可是!!男女主角的颜值都太高了吧,突破天际,站在一起简直A&F的海报...
把老套的【深柜/出柜】同志题材拍出了新意。没有常见的痛苦挣扎,性取向只是青少年追求颓废空虚的筹码。这片和“上帝之国”平分了今年圣丹斯两个导演奖,但掌控力明显更胜一筹,至少看不出女性导演的痕迹,荷尔蒙多到炸屏!男主除了性感完全词穷了,肉体是真鲜美啊...
A / 坠入深邃的生活表层。/ BTW男主角好像也不一定就是gay 吧???
每次射完,天空变得格外明亮,无忧无虑,但黑暗迅速袭来,和寂寞空虚一起,成为美貌的衍生品。烟花真美,照不亮天空。
Claire Denis’s Beau Travail... in Coney Island
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感受到电影里男主深柜的内心挣扎。
相似题材有点看烦了,为啥没人拍个中国小镇青年的出柜心事:学校后山抽烟打牌劫初中生钱,QQ空间写写日记记录困惑与迷惘,有个杀马特校花女友但偷偷在聊天室和老男人约炮,指定比这好看。
无名指比食指长的并不一定是直男,鉴定完毕。
D的眼珠子和腰窝都很迷人!F这个角色像是一团在困境中自我压抑的荷尔蒙,深柜的本质更像是一种主动封闭与对现实情感的逃避,他专注中透露着不安的眼神以及散漫而诱人的肢体无时无刻书写着麻木…对LGBT题材还是更喜欢心之石的形式,一个人在模糊期的摸索过于寂寞了,并没有苦涩时一丝甜来得愉悦…
性,毒品,人性成长...remix的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