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伍迪.艾伦并没有很了解,他的电影我也没看过几部。我只是一名普通观众抱着对这部电影本身的感受来写这部影评。
故事一开始女主角金妮给我们的第一印象是一位在餐厅当服务员的普通的中年女子,然后他现任老公的女儿来避难,引出了潜伏的故事。
金妮曾经是个舞台剧演员,她自认为自己有文化,层次高,和康妮岛的所有人不同。她嫁给现任的丈夫是没有任何爱情的,只是在她背叛前任后,两个束手无策的人相互依靠罢了,但是背叛前任后的痛苦无望也没有让金妮甘心回归忠诚而单调的生活,她再一次出轨,与救生员米奇。米奇帅气,浪漫,热爱戏剧,让她觉得找到了能懂自己的人,但她不知道的是,自己的敏感,焦虑,神经质和情绪化并没有让他们的感情升温,反而一步步在压垮米奇,摧毁他们之间的感情。而卡洛琳娜的出现正是一个转折点,男人当然都喜欢年轻漂亮的女人,这很正常,但是有智慧的男人,虽然他们会喜欢漂亮的女人,却更看重女人的内在和智慧,他们需要内外兼修的女人。其实从米奇一开始在纠结选择金妮还是卡洛琳娜的时候,选择遗忘卡洛琳娜,可以看出他对金妮是有感情的,但是金妮的神经质,多疑, 让他想要逃避。如果金妮是个独立自主,有自己想法,不那么依附于爱情的女人,那么我觉得米奇肯定是会选择她,但是现实是金妮不是。她生活就和旋转的摩天轮一样,上升到至高点,又开始慢慢下降,就这么周而复始地一圈又一圈……
故事最后,金妮站在窗台上吹着风,我一直以为她会纵身一跃,这可能太戏剧化了,但是伍迪.艾伦给出的结局是金妮望着远处,眼神空洞地说要去做饭,洗衣……这才是生活的本质啊,我们无力挣脱,又没勇气死亡,只能懦弱地选择原地踏步,就是如此地丧……
可能最好地选择是在摩天轮下降到最低点的时候,开门走出去,但是又有多少人能迈出这一步呢……
《摩天轮》是伍迪艾伦的又一篇自说自话喋喋不休的作品。人物都以伍迪艾伦的口吻说话,以伍迪艾伦的思维方式思考,毋宁说他们都是傀儡,提着线在木偶戏台上,讨论伍迪艾伦一贯讨论的那些事:激情和命运、困境和梦、歇斯底里与生活痕迹、诉求的冲突、忍耐与妥协。 伍迪艾伦尤其喜欢这样的角色:在生活中有一个港湾,内心却缺乏激情,直到下一次邂逅。“爱不是感激,也不是陪伴,也不是欲望的满足。当你有那么多想要付出时,你不知付出给谁”。这是这一类人的困境,这样的困境可能有几千年的历史。。。 另一方面,激情总是与浪漫化的想象相伴,不期而至,也容易消逝。Mickey 转眼就发现了Carolina的美,冲突开始演化下去,直到加害别人的念头,或者无视别人被加害的念头出现。等到一切结束,老夫妻回归生活琐事,感到彼此需要,就这么荒谬地继续过下去。 伍迪艾伦好像从来不讨论道德,似乎道德不会在人心里留下痕迹,人物的道德自觉偶尔出现却转瞬即逝。不管是多么浪漫化的人,他的内心也会本能地逃避道德的困境,避免内心对道德产生的疑问,继续寻求自由。可是一系列的逃避,终究还是会深刻地影响他。并不是善就是好的、恶就是坏的——哪有那么简单——而是道德的维度往往被人忽视,以至于人没有意识到它的影响。人的内心存在结构。。。 伍迪艾伦的水平进步缺乏意外性,缺乏对人物的尊重(他们好像真的不存在一样),我觉得他和他的困惑的斗争,似乎进展不大。
【Wonder Wheel】
1. 这部电影会在2017年12月15号北美上映。由于某些机缘巧合,我提前看到了它在纽约的点映。中文译名还不清楚应该叫摩天轮。
2. 电影的剧本一般都是想象中的美好生活,亦或是满足人类在现实中无法满足的需求,比如超能力,改变世界,努力就会有回报。而这部电影则截然不同。它讲的是现实,而现实往往是不完美的。因为太过真实 人很多时候确实是不甘平庸而又无力改变的。
3. 片中Kate Winslet饰演一个再婚的中年少妇,曾经是一个演员的她不甘于现如今服务员的工作和她不爱的丈夫。所以寄希望于Micky来让他摆脱这一切。Micky是NYU的学生,暑期在Coney Island当救生员,他偶然被Kate这个三十九岁的少妇所吸引而开始了婚外情。
4.Kate像是抓住了一根救命的稻草, 寄希望于这个写书的年轻人来摆脱她那平庸而乏味的丈夫。说真的,这太过于现实,现实中太多人想要改变却没有勇气,只能寄希望于另一个男人来摆脱这个男人。我曾无数次问我某个朋友不喜欢了为什么不分手,它的答案一直是因为没有找到更好的。
人绝大多烦恼都是来源于不甘接受自己平庸的现实,却又没有做出改变的能力和勇气。
5. 但是Micky was not that into her. 他在Kate偷了老公积蓄给他买贵重的礼物时犹豫了。Kate的爱太过于沉重了,因为其中寄托了对于改变生活的向往,他怕他无以回报。Kate的爱给了他太大的压力让他窒息。Micky最终爱上了Kate丈夫和前妻的女儿Carolina
6. Woody Allen就像在讲述自己的一生,他曾说过他从小在Coney island的游乐场摩天轮下长大,片中十岁喜欢放火的男孩,二十多岁NYU的Micky(Woody曾被NYU退学,以及Kate现丈夫中年男人Humpty,或多或少都残留着Woody自己的影子。而这些角色,再加上Carolina和Kate,他们的命运就像片中不断重复出现的摩天轮一样,只是周而复始的,重复的自己平庸的命运,以及苟且的生活。即使曾看见希望,也终将跌落谷底。There is no wonder ever.
7. 影片的结尾,我曾以为Kate会在海滩跳海自尽,了结自己平庸的生活和疯狂到几乎歇斯底里的灵魂。但我错了,Woody Allen不是Frank Darabont也不是Hitchcock,最终所有的角色还是会去默默继续他们没有诗和远方,只有眼前的苟且和未来的苟且的一生。
PS 色调还是像午夜巴黎一样是个惊喜,很像王家卫的《花样年华》,但也有些不同,很值得仔细品味。
转载不须注明出处,就说是你自己写的。
每个夏天你都会做这样一个梦,你每次都清晰的了解这不是过路故事,你在悠扬的女声下,意乱情迷的灯光里,说着神神叨叨的话语,看着那双灰色的眼睛,充满希望的义无反顾,被爱被抛弃,最后,你穿上最初的白裙子涂着红唇,演完这个夏天的最后一场戏,夏天就结束了,你依旧说着:I don't like fish。
然后期待着下个夏天的来临。
摩天轮的比喻很具象,但是太直白,太狠心,名字就是结局,谁也别痴心妄想。
一个无望的女人遭遇了一场白日梦,一个男孩的玩笑自己却忠心耿耿,很多时候,男女区别是如此的明显,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之后,男孩只需要权衡利弊再造人分析之后,就可以定义爱,定义feelings不是sense。但是温特却还在40岁生日的当天,只能和情敌说出:男人是不可信任的。
所以你说她蠢么?她不是,她只是以为这一次这个救生员,也许和去年出现那个不一样吧,会不会这个就是那个神祗,以拯救的目的出现在这个海湾,让自己不需要再扮演一个waitress,而是do a actress。
焚火,然后再拯救;然后再焚火,然后再拯救,温特的故事永远不会结束,周而复始,无所剩下也无所拥有,或许折腾情感是她唯一的信仰。
而美丽的继女也在再一次飞蛾扑火的爱情里,在拥有的前一刻,获得了永恒。
季节会离开,但是这些故事不会完。
她会在下一个夏天,和另一个男人相遇,也许是一个暑期工,夏天过去要去深造音乐,他们会讨论贝多芬莫扎特,也许那年她扮演的不再是一个ex-actress,而是一个ex-musician。最后拿出一只小提琴,在他说爱另一个女人之前,告诉他,没关系,我会宽恕你,因为她知道她还有下一个夏天。
只是当自己矮胖的丈夫叫他去钓鱼时,她会说:I don't like fish any more。
65/100 好莱坞制片工业说如果观众不喜欢你电影的主角,那商业成绩基本上就完了。伍迪艾伦当然不管这套,他在摩天轮里塑造了一个有点像布兰奇的女人,只是几乎一点被观众同情的余地都没有给她留。
美国#999. 摄影有多好,这部戏就有多令人糟心。演员基本没有一个讨喜的,贾老板怎么看都是个业余选手,肥温又太过用力——看看大魔王在[蓝色茉莉]里面的表现就知道差距啊。当然如果非要把剧作往老头自己的八卦上面引就有些好玩了(问题伍迪艾伦又不是洪常秀……)。几乎所有的赞美都可以送给摄影,作为元叙事的贾老板独白“象征手法”体现为斯特拉罗式的强戏剧化表现主义用光,跟颇为舞台剧化的表演也算比较搭,当然红蓝对比这么用才真是惊人的准确和动人。
21世纪第二个十年里伍迪作品序列里的倒数第二。舞台剧风格的调度、表演方式+色彩饱和度、光影双向变换尝试等玩法变成了双刃剑,时而惊艳时而灾难,连带着四位主演处在奥斯卡与金酸梅时刻切换状态。格调主要输在故事撑不起,实在太俗套了,印象里伍迪这种主题都拍到烂了,锐气全无,只剩狂躁与套路。
Kate这种程度的表演连个提名都没有?
哪里轮得到我认命,是命运在我最破碎凋敝的时候认领了我。爱情、戏剧、诗,都是生活的阿司匹林,一日食七片,也阻止不了摩天轮回到地面。
感情是最廉价的消费品,尤其对失败者来说。造梦手段包括灯光、音乐、美术,使得整个波澜不惊的故事看起来充满“摩天轮”色彩。如果你没有予以托付的终身事业,一段将就的婚姻不能成为挡箭牌,表面优秀的男人将随时轻易地攻陷你的生活。道德?是用来约束别人的,常常难以约束自己。等待拯救等于坐以待毙
NYFF55先睹为快 我温女神和老头都到场了 重金闭幕场刷得值! 老头敲黑板教导我们 要以Eugene O'Neill思路解读 摄影极棒 高饱和度鲜艳的画面 开场的Wonder Wheel堪称范本 光影的转变 特写和半侧面与以往不同 有效增添了场面的紧张感和潜在冲突 情节还是如预想般浮夸 但我温女神演活了微妙的阴暗与神经质!
老套的剧情,不外想说:女人无论20岁,还是40岁,总在指望爱情来搭救自己下沉的人生。在爱情里,她们精明又愚蠢,精明到愚蠢,卖弄精明时尤其愚蠢——但我对这种老生常谈,真的腻歪了。
伍迪艾伦的新片本质上是一部发生在银幕上的舞台剧,主场景内使用不同色调灯光强调出不同氛围与情感的设计反映出DP对素材充分地挖掘呈现,伍迪老练的调度与指导自不必说,没有被赋予善恶的角色桎梏于不断升级的情境中必须在行善与作恶中做出选择而逃脱,强烈的存在主义焦虑也依然是他的作者印记之一。
你以为耳鬓厮磨的盛夏就是爱情,情话荡漾的园林就有喜欢。你以为男人是神祇拯救无望的爱情,感情是涟漪激荡命运的喜欢。生活的耳光还是不能把女人打醒,男人只要旁观朋友提点就能顿悟。以为爬升到摩天轮顶端,其实是追不到的旋转木马。穿上最美的白裙,却把刀指向自己;烧了最旺的营火,终把自己焚尽。
满街都是包法利夫人,满街都是安娜卡列尼娜。大人们打骂孩子,自以为理智,却不知道孩子玩火,只是烧掉些垃圾,自己却玩着弥天大火,烧掉了整个世界。
舞台化的镜头和表演。故事老套,从内容到风格完全复古。温斯莱特完美,贾斯汀是个花瓶。coney island版包法利夫人,安娜卡列尼娜。同样的主题用不同的形式反复去阐述,是陈词滥调还是重新思考。
非常耐人寻味的爱情剧情片 运用色彩和灯光轮流映衬气氛 一如歇斯底里的女主追求的爱情忽明忽暗 在错误中活着并期待有个人对你的爱情能够强大到拯救你的生活是不切实际的 一如片名“摩天轮” 看似梦幻美好 但总要再次踏上地面
嘉年华式的凄凉感。导演作品中喜剧与悲剧的界限愈发模糊,从热血沸腾的表达者转变成伺机窥视的沉默者,以混合着鄙视、嘲讽、同情与钦佩的视角冷眼观察一切。他用沉甸甸的前尘往事填满人物,再用一根稻草令其崩溃。失败是所有人的,无人幸免于难。 导演八十多岁了,不为名不为利,跪求好莱坞放过他。
延续《蓝色茉莉》的神经质焦虑,一个随时处于分崩离析的家庭在经历戏剧化转折后是否能回归日常轨迹(恰似处处着火),台词不无精彩(尤其是对欧尼尔的致敬),温丝莱特的演绎也相当游刃有余,但整体仍流于浅白腻味,翻来覆去的欲求不满与神神叨叨合格水准;愈发鲜亮的滤镜刻意凸显非现实感。
JT的演技就像他在片中的角色名,需要重回米老鼠俱乐部磨炼。KW表现突出,但总觉得有些别扭,可能是电影总体效果太像“演”出来的了。IMDb上有人说这部电影要是在四十年代上映,可以由Bette Davis饰演Ginny,Eugene Pallette饰演Humpty,Errol Flynn饰演Mickey,这个想法真是绝了。
蓝色茉莉的歇斯底里,伍迪艾伦电影一贯的文艺渣男,还有Storaro亮眼的色彩,算是小老头这几年整体观感比较不错的片了
女人总希望寄托于下一段所谓浪漫感情来拯救自己的生活从根本上就是幻觉。摩天轮上不管看到多炫丽的景色那也只是有限的,落地的那一刻还是要继续面对现实冰冷糟糕的人生,转了一圈又回到原点!陈词滥调的剧情,舞台化风格的表演,絮絮叨叨的台词对话,复古化的腔调和光影色彩调度加分。★★★☆
虽然小老头儿永远都在拍婚外情,但这故事也太俗套了吧,肥温用力塑造的崩溃女性形象也没有超过“蓝色茉莉”。最成功的大概就是五颜六色的画面了,其余都是浮云,尤其是爱情。
算是很正经的剧情片,是老伍迪从80年代开始就沉迷的“因果报应”系列故事的延续。对生活不满的女人,期望爱情拯救自己离开泥潭,但这种虚无缥缈的期待,伍迪艾伦是不信的:在康尼岛的霓虹灯下,“爱情”油腻又虚幻,无力得简直可笑,所有的人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伍迪艾伦的电影值得说的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