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吾辈注重过程,但也不能忽略结局,结局也留白?不地道?太监?
故事讲得挺好,或许还含义深刻,小女孩很漂亮,演的也相当不错,男主角也是个心地善良的人,不过吾最讨厌的就是没有结局的结局,不管好会起码有个结局吧,吾是来看电影的,还是想电影,要想自己从家里想多好,一分分钟脑子里开几十个小剧场,吾辈注重过程,但也不能忽略结局.留白固然是好的,但给个结局不更能表现出意图吗,更能让观众感悟吗..
2 ) 客观条件改变不了主观能动性
Solo一直想方设法让William这个陌生人重新找回生活的信心与乐趣,即使被William冷语相向,他始终孜孜不倦的企图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对方的人生轨迹。
毫无疑问,Solo是个好人。也许William的人生事事不顺,处处碰壁,但从某方面来想,Solo就是上帝在最后时刻派来拯救他的天使,赐予他再一次选择生命的机会。
Solo要求带上Alex,希望William能在最后时刻,因为看到Alex而想起自己的孩子,从而回心转意。3人分手的间隙,William似乎有些些情感的波动,但毕竟最终的选择需要William自己做出,这点Solo已从数日来苦口婆心的劝说中明白。双方对峙数秒的结果是生还是死,导演留了个悬念,但我觉得还是自杀多数。
影片名字叫Goodbye Solo,一方面Solo是故事主角Souleymane的简称,令一方面也能把Solo理解为独行。
William没有家人没有朋友,唯一可能的家人却不敢相认。Solo做得仁至义尽了,但从始自终William也没有说过一句谢谢。也许William对待所有人都是这样,没有过多情感的投入,这从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他人生的终点注定是断轨。
题外话:至于Solo没有考上空乘的支线也颇值得推敲,似乎是隐喻相关职场上的种族歧视。但即使如此,Solo却依然没有放弃,在最后回答Alex测试问题的过程中仍然透漏出了一丝笑容。
人生磕磕绊绊时常有,不怕跌倒,就怕跌倒了别人拉都拉不起来。
3 ) 活着还是死去,这是一个问题。
塞林格有一个短篇,《最适合逮香蕉鱼的日子》,讲一个名叫西摩的年轻人,和他的新婚妻子到海边度假,他在海边遇到一个小女孩,两人天南地北地聊了会,气氛融洽,然后他回到旅馆,吞枪自杀了。这就是小说的所有内容,没有前因后果,没有起承转合。我得承认,我被这篇小说震撼了。这篇小说有种摄人魂魄的魅力,不在其出色的描写,而在其天才般的留白处,给读者予广褒的想象空间,回头去细细搜索作者留下的蛛丝马迹。然而,最后一切证据似乎把结果引向,这是一种抽象的厌世,而非任何具象化的作用。西摩的生活其实很好,就像那个年代的美国一样,欣欣向荣。他热爱文学,也爱他的妻子。他的妻子很漂亮,而且也爱着他。他和海边的小女孩的对话,也没任何的特殊。和麦田里的守望者一样,西摩也讲了一个成为小说题目的故事。他说有一种香蕉鱼,喜欢钻到洞里找香蕉吃,并且总不知节制,最后因为吃撑了身体而永远困在洞里面。就是这样,告别了小女孩后,他自杀了,简直就像苏格拉底孜孜以求的那一杯毒鸩,欲究其因由,答案浩瀚无垠。不具备那份情怀或智慧,永远解不开那深埋的谜团。你可以有无穷的联想,以追溯那一抹感伤。
作为独立制作影片,《Goodbye Solo》没有大牌明星的号召,没有豪华的特技制作,所以导演在叙事上并不考验观众的耐心,片头便单刀直入——出租车司机Solo接到William奇怪的车辆预约,一周后把他载到荒山野岭,单程,只去不回。Solo开玩笑说,你该不会是去自杀吧?得到的回答是沉默。就是这样,一方是对美国生活充满期待和向往的新移民上进非裔黑人青年,一方是风烛残年的昔日嬉皮士垮掉派哈雷横越美国的白人老头,是活着,还是死去,这永远是一个问题。
本片取名Goodbye Solo很有意思,solo有孤独的含意,可同时又是影片中热心黑人青年的名字。如果William一意孤行,陪伴他的将是solo(孤独);而他倘若留下,那么等待他的是青年Solo。换句话说,这是在文字上玩的一个悖论游戏。无论William走或留,生或死,他都摆脱不了solo,也就是孤独。或许,这就是导演蕴含于片中的深意?
BTW,这不是一部疗伤片,如果你以为将看到一部类似闻香识女人、骄阳似我、马语者、美丽心灵一类的影片,你就低估了导演的决心——这是一部独立电影,允许探讨一些更个人化,更深邃的主题,而不需要时刻考虑大众价值观和最大商业化。
4 ) 威廉为什么要自杀
威廉为什么要自杀
药片
药片在影片中出现过两次,一次是威廉到了汽车旅馆从旅行包中拿出服用,导演给了个特写;另一次是索罗翻查威廉的物品时拿了一格的药片去药房询问。
药片的出现交待了威廉并非是绝症患者,亦即是说威廉的弃世并不是出于对即将到来的不可抗拒的非正常死亡的恐惧亦或妥协,同时,这种情况的排除也是导演给观者对于故事旨意的一种暗示性地导向。
照片、影院及日记本
那么威廉究竟是为什么要去自杀呢,我们稍后再说,先说下威廉身上的照片和日记本。照片同样出现在索罗翻查威廉物品时,索罗在威廉外套的口袋里找到,并且到影院门口确认了照片上的人就是威廉每次去影院时售票的男生。
先说个细节,索罗刚搬去汽车旅馆时,一次早上回来买了一些东西,其中有买给威廉的DVD,并通过索罗之口说出威廉经常去看电影,这或许是导演为了表明威廉去影院是一种习惯性行为。随着影片的进展,我们也都知道了威廉频繁去影院的真正原因。
索罗在威廉的衣服里发现售票男生的照片,可以肯定男生是威廉的某个直系亲属,但从影片中比较难去判断究竟是威廉的儿子还是孙子。索罗在询问威廉时曾问过男生是威廉的孙子吗,这应该是基于年龄上的判断,但影片的最后,索罗在威廉的日记里看到威廉提到男生的笑很像他的母亲,所以基本可以肯定该男生是威廉的儿子。
索罗在被威廉赶走后出于对威廉的好奇曾跑去问影院男生知不知道威廉的事,但男生的表现显然是并不知道威廉是谁。有一个很重要的细节,我认为是简单的交待了威廉的儿子为什么并不认识威廉,那就是索罗有次在汽车旅馆与威廉聊天时威廉说他的妻子30年前就离开他了,由此我们可以假设威廉的妻子30年前抱着襁褓里的孩子离开了威廉,所以孩子一直不知道父亲的存在。
还有个小细节或者表现了威廉年轻时的生活,威廉在索罗家时曾说自己以前骑哈雷摩托,有纹身,并且威廉在之后也曾在索罗的车上说过他是成长在摇滚时代。这些或许多少暗示了威廉年轻时的混乱、自我,或者也暗示了这同样是威廉妻子离开的部分原因吧。
由上我们推测威廉这个成长在摇滚时代的男人曾经多么潇洒、自我的生活着,但是当岁月逝去,那些来来往往的人们都已离去,只剩下自己孑然一身,陪着自己的只有越来越衰弱的身体以及无尽的孤独,这正是他所不能承受的,死于内心的无助与孤独恰是威廉的真实写照,而威廉对于影院男生的守望某种意义上说便是对于家庭及亲情的渴望。
纵观全篇,也同样看的出导演对于家庭在社会构成及心灵归属上的肯定。索罗对威廉说过在塞内加尔家人是要生活在一起的;索罗的妻子奎艾拉不允许索罗去当空哥也是因为这样会使他们常常分开。
5 ) 谁让你他妈的来干涉我的生活
一个人很难彻底去理解另外一个人
更何况是他心里刻意要隐藏的秘密
是该说SOLO那种纯真的力量吗
还是说这根本就是徒劳可笑的幼稚
比你多在这世界上行走那么多时光的老人
他的经历和故事 怎么会这样轻易就被你穿透了
自以为是的用所谓的普遍价值区揣测一个独立灵魂的内涵
创造理所当然的连词 去把每个线索串联起来
编成一个感动自己也震撼自己的故事
你怎么知道 你怎么能知道 一个坦然赴死的老人 在长久沉淀里做出的决定呢
不 或者根本不是决定 只是自然而然的路途 无所艰难的 本就要走向终点
如果被你用自己赋予自己的朋友的义务阻拦
反而成了悲剧
难道不是吗
你们认识的时间 能比的上在他生命力留下深深铭刻的那些生命吗
或许根本就与电影院的男生无关 与笔记本里的her也无关
你从来就不会知道 也不必知道
邂逅是美好的 因为它产生着距离
你莽撞的拉近彼此 只会让一切不再和谐
死亡有那样糟糕吗 对一个经历过了人世的 参与了比你认识的更多的故事的人 死亡根本不是可怕的事情 也许他抱着遗憾 带着孤独 怀着悲哀 攥着悔意 那又如何 这一切情绪无论在何时都是要陪他上路的
这不是痛苦的 老人眼里的冷漠 是在隔离了他人后的坦然
他已经不需要多余的感情来做他人生的赘述
你无法参与所有美好的主题 只是撞见了一个诗意的似乎是悲剧的结尾 而已
收起你干涉的欲望吧
好奇 还是真的处于朋友的真挚什么的
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
尤其在面对终结生命的时刻
岛上的一切风景都成了模糊的色彩 它们混沌在一起 成了抽象的 唯有当事人自己理解的一句箴言
谁也不可能 也不可以破解它 只为了维护这份静谧的美好
倘若真有和老人共经风雨的朋友存在 他不会如此粗鲁的打断他的安排
兴许最好的方式是陪伴呢
孤独的不是老人 也不是SOLO 是整个人类 这个群体永远是破碎的 分离的 用热切的感情掩饰自己对他人的无知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大多时候是
不可跨越的遥远 偏偏人们总是喜欢妄自搭桥 视线里的桥头似乎已经到达了彼端 而那想象中的接触却在你走到残桥处终结
最后的最后 我想 老人只不过是想重新开始一段安静的晚年生活 让blowingrock的风拂去太多负重的记忆 然后悠悠的下山 经过SOLO载着阿历克斯的出租车 走向另一个方向
6 ) 《再见索罗》再见孤独
Goodbye Solo!与一个人的孤独道别,与人在旅途所邂逅的繁华、凋敝道别,与谢幕剧中闯入的不速之客道别。
让生活始于最自然的流动空气中,幕起,看到一辆载着一份特殊盟约的出租车驶向不确定的目的地,观影的心在热情与颓唐中颠簸冲撞。
不要提前揭开营造朦胧美的面纱,不论答案会引人走进如何黯淡的绝望之地,希望依然存在,只在咫尺之遥。
不是上帝的旨意,是拉敏.巴哈尼的不期而遇;不是遴选出的圣斗士,是不得不与命运较量的平凡战士。
老威廉并非真的不在乎注入血液里的、一丝温暖的感动。小册子里的文字像淡淡的星光,聚散出一颗心的温度,假装冰冷无情,其实余温犹在,只是拒绝挽留,去意决绝。但谁都不会忽略老人心中的牵挂,电影院门口的售票男孩儿,三十年前离他而去的女人,还有被时代遗忘的汉克.威廉斯,那始终低吟在他心中的老乡村摇滚乐。
开出租车的索罗,有时我读不懂他的面部表情,要不是能听见他絮叨出的热情,我想我更能体会他笑容里的酸苦。他在为妻子与孩子的安定生活奔波时,他也为梦想留了一道狭窄的门,只是我们都知道不是所有的美梦都能成真。
一千美金作为生日礼物,没理由不接受,的确不是钱的问题。索罗做不到,这不是单纯的服务工作,是一份送客赴黄泉的订单,他无法用金钱换算人的生命,他是善良的人,他绝不会袖手旁观。
还像以往一样,我抱着奇迹会出现的美好愿望守着屏幕。老威廉遇见索罗,从僵直木讷渐渐变得随性温和,看到在酒吧里为庆祝索罗顺利面试飞机乘务员,老人饶有兴致地玩桌球,有一阵窃喜。心默祷,活着多好,为新的起点。
老威廉卖掉房屋这事发生在故事的开始,那又不算彻底的放弃。直到注销掉银行账户,把索罗赶出他原本孤寂的世界,我对生命有无转机已失去了耐心。开始拼接情节,将错失的点滴温情串联成感情线,准备用豁达的心境面对结局。
20日,最初老威廉与索罗约定的日子来临。索罗载上了聪明伶俐的继女阿历克斯,他对老威廉提出这样一个请求,试图做最后的挽留。
岔路口,索罗与老威廉道别,看着老威廉与索罗静默地对望,他们的头发、脸、身体浸湿在浓雾中,四周苍凉凄美,听着小阿历克斯无忌童言,悲伤的心情无处逃遁。
而最能震撼我心的当属最后的拜访,索罗带着小阿历克斯来到“扔出的树枝可以飞回到手中”的blowing Rock,那里恰是自杀者纵身一跃的跳台。索罗小心翼翼地爬到岩崖顶上,那一刻随着晃动的镜头、呼啸的风,我的心加速跳动,感到眩晕,恐惧从头顶爬入身体各个角落,我有恐高症,其实我还害怕迷失在空旷的孤独中。
拉敏.巴哈尼的镜头真美,朴实稳重的外衣,包裹着令人惊艳的曲线,内与外,行与思,巧妙结合。一部小成本独立电影,如此表现,十分成熟。
最后用海赛的诗歌《漫步暮色中》最后一节收官:
尽管烈日炎炎
这丰饶的人世
依然吸引着我
直到来时路没入黑暗之中
片尾曲不错
感人的普通人故事,以前看过导演拉敏·巴哈尼前作《拆车场的朝阳》,也很不错。
平铺直叙
结局还可以处理得更模糊一点—————不对,是可以完全将结尾抹去,只留下最后那次对视
这就是生活 你拼了命的争取 结果却不一定是你想要的
两星半。有些事情可以没有因果,就像西西弗会一次又一次推动石块,但你得说出他重复的荒谬,或者他选择停下的意义,而非像影片截取生活中一段徒劳的努力或反抗,画面感染力太弱,所表现的东西太少。神秘来自于好奇与未知,他只给了未知,没有引发好奇
这都什么跟什么啊,啊?
陌路的人
1星加给最后美丽的景色
2009.11.04, he says good bye to Solo and solo.
看完。很好。
忘个干净。。。
生之绝望,唯有死亡才能逃离。一心求死,交流亦无用。过程跟樱桃的滋味类似,但结局不同
8/10,今年最沉的电影之一
i just wish Solo could saved William's life at the end...:(
无论激情积极的生活,还是选择美好的结束,告别孤单,告别诚挚的友情,都是生命的升华。许多留白。剧情与《观音山》异曲同工。
让人喜欢的cliche
开出租的,总会遇到故事。
好吧,我承认开始看走了眼,以为结尾会很狗血,结果不是那样
像施隆多夫前年那部《如果荒漠,一个旅人》,一个好心人碰上一个似乎要给自己安置终去地的旅者,并且在剧终将寻找和生死都丢向悬崖一侧的狂风中,无比开阔而开放。索性的时,《再见索罗》中有着一个积极营生的主角索罗,他的自我发现,比寻终的查理更加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