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枯萎
看完这部电影,最触动我的是那个傻傻的男人。明明他什么也没做,最为无辜,却自己走向了地狱的大门。我为他心痛,他的爱是那么纯粹,是他偷偷把捉好的鸟放在那里,不知道当他看到玛侬把他的兔子给那个男人来换取他的刀子时,他心里是何等的酸楚。他把她的丝带缝到自己的肉里,与他血肉交融。直到最后女人也不知道他背后的付出,走向了别人的怀抱。真的对她没有好感。他说:“我想杀了他,可这样做她会伤心,我不想让她伤心。"他很有钱,如果随便找一个女人,完成传宗接代的任务,也会很简单。却钻入了一个看不见未来的黑洞。
她见到他是眼眉低垂,像是恋爱中的女孩,可见到我总是怒目而视。啊,我的爱,没有你怎么活,我知道我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可我会全心全意的爱你,给你我的一切。我怎么能忍受你这样的眼神。你那么恨我,让我堕入爱情的网,又亲手撕破,我再没有留恋的了。以前我的心里只有我的花,现在我什么都没有了。我就是一根筋,所以我走了,我不想看见你和他俯首相依,可我会把我的一切留给你,即使你是那么的恨我。
2 ) 婪婪山城
同名上下部小说改编(合称《山泉》)。因为两集的关系太密切,就一起影评了(其实我觉得蛮好出个导演剪辑版两部并一部的)。
故事的背景来自水源对农民的重要性,故事的主题在于人性的自私和贪婪,而故事本身则是经典的恶有恶报的复仇套路。这样一部情节多少有些狗血的四小时长片巨制(指两部加起来)能挤进世界(非英语)电影前一百,靠的是导演耐着性子的塑造人物、展开剧情、酝酿高潮。天真诚恳的若望固然让人同情,但即使是利欲熏心的叔侄,他们在下集中表现出的对爱与美的追求和追忆也能够让人共情。唯一的遗憾可能是作为下集片名的玛侬的角色稍嫌单薄,一心复仇的她少了层次感而沦为花瓶。
总之,即使你被“恋恋”二字的文艺气息误导,即使你没有被结尾大包袱惊艳到,至少你还可以欣赏国色天香的艾曼纽·贝阿的美好,领略普罗旺斯的乡村胜景,聆听威尔第的《命运之力》,和看热拉尔·德帕迪约(只在上部出现)、达尼埃尔·奥特伊、伊夫·蒙当三大影帝飙戏。本片在凯撒奖收获寥寥,但在国外大放异彩:问鼎BAFTA最佳影片,获金球奖最佳外语片提名,席卷全球上亿刀票房,轻松回本上亿法郎的法国影史最高预算。
3 ) 《山泉二部曲》——爱恨轮回
在《恋恋山城》里,我们看到了美。
它的美在于一种家庭的和谐、对于自然的向往以及理想的可贵。
邪恶与善良灵魂的对比。让美更美,让丑更丑。
为了得到有源泉的土地种花,帕皮特和龙勾林叔侄阴谋害死土地主人。在继承土地的驼背一家到来之前堵死泉眼。并在他们缺水的时候百般阻拦。最后终于将驼背折磨致死,驼背妻子只得低价卖掉土地。帕皮特和龙勾林却未曾想到在打开泉眼的时候刚好被小玛侬撞见了。
就在这时,以仇还仇的报复埋下了不可消灭的种子。
之前永远安静地呆在角落里的小玛侬冷峻的神情,就让人觉得总有故事发生,却不知道是什么,里面有不可言说的不安。
驼背死去之后。龙勾林那句“不是我在哭,是我的眼睛。”让人看到人性最内在的善良,但又深深感到他的可悲。
龙勾林的悲剧,已经埋下伏笔。
在《玛侬的复仇》里面,艾纽曼·贝阿(玛侬)无法抗拒的美本身就是一种致命的吸引。
当龙勾林爱上玛侬的时候,一场轮回就已经注定。
电影似乎在努力诉说一点:再怎样的的万事万物,到了爱的面前,都是卑微的,都是无力的。
——不可否认,龙勾林是爱着玛侬的,虽只是一场自顾自的奔跑,却不可否认他追逐的是最纯真的爱情。再怎样的过往,都只是过往。在这场爱里,他是无力的。玛侬连眼角的余光都没有施与到他。就像所有的爱情一样,谁先投入,谁便先输了一仗。
——玛侬爱上教师也似乎没有什么理由。只是一次树上偷偷的俯瞰,便深深爱上。那把遗落的刀,只是一架桥而已,连起了偶然的必然。在爱里,偶然与必然,向来如此。
龙勾林关上门,不给帕皮特开门,却想要隔着门和他分享他心中的恋人。但问及是谁时,龙勾林又不敢说。那是一种来自内心深处的卑微,或许他知道她不会看他一眼,又或许他知道帕皮特也不一定会同意。他带着自顾自的深沉,似笑非笑,似哭非哭,只能说:因为这是我的秘密,这是我的第一个秘密爱人。最后又还是隔着一个钥匙孔将心中的秘密吐露。龙勾林的丑陋和阴险并没有掩盖——爱是卑微,爱是隐秘,爱是欲说还休,爱是情不自禁喷薄而出的美好。这样的曾经,相信我们也谁都有过。
龙勾林把玛侬不小心遗失在郊外的红丝带用针线鲜血淋漓地缝到了心口上。看起来像是疯狂而无理,却不禁让人动容。电影三次特写了这根缝在心口的红丝带:
第一次是鲜血淋漓地缝合——爱确是疯狂无理,鲜明而痛楚,那般不可理喻,却也自然而然;
第二次是玛侬为报复放火烧龙勾林的房子时熟睡中的龙勾林——一边是深深的恨,另一边却依旧是沉沉的爱,对比中让人不忍唏嘘;
玛侬偶然找到全村真正的泉眼,她开始了她的报复——堵住泉眼。当全村陷入干旱后,人们才开始忏悔罪行。于是龙勾林和帕皮特就被推倒了风口浪尖,玛侬站出来指责他们堵住泉眼,害死父亲,先前埋下伏笔的的证人也出现了。巧妙的是,这一段并没有生硬地直接叙述,而是通过上帝惩罚、做礼拜时教父的告诫这样的情景来托出轮回的善恶。陷于困境才能真正展示人性,各种嘴脸纷纷出现。但无疑终极意义只有一个:人性总是善良,只是陷于利益冲突和人性本来的冷漠樊篱,非要等到惩罚降临才肯审视自己,忏悔曾经。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在这样的关头,龙勾林表现出来的却不是逃避。惩罚的降临,面对遥不可及的爱人,让他明白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他不再关心花,不再关心自己的处境,只关心玛侬对他的看法;他指责帕皮特让他失去一切;他无法忍受玛侬对他的恨选择自杀。
龙勾林自杀后,这时候最后一次心口红丝带的特写出现了:躺在床上的龙勾林胸口的丝带被教父剪去——死亡带走一切,里面肯定有恨,或许,也包括爱。
本以为影片在这时就会结束。
一段关于爱与恨交织的岁月,一场关于丑与美的角力。
在玛侬婚礼之喜悦和帕皮特扫墓之凄然的对比中,以我们期待的方式结束。
但是事实却是,高潮刚刚开始。
在帕皮特和瞎眼老妇的对话中,那条一直隐藏在故事中的暗线抽丝剥茧般地一一呈现:年轻的帕皮特和玛侬的祖母弗洛瑞拉是曾经的恋人,但为了男人的荣誉帕皮特去了非洲参军,却不知弗洛瑞拉已经怀上他的孩子,又由于军旅生活辗转漂泊,他没有收到弗洛瑞拉的信,弗洛瑞拉不能未婚先孕地等待,只好嫁给外地的铁匠,生下驼背,玛侬的父亲。因为弗洛瑞拉从没有承认过,所以帕皮特也一直不相信她是真的爱他。
所以,帕皮特用尽方法寻找的苏贝兰后裔就是驼背,但却因为人性的自私,将驼背折磨致死。也因此害死了自己的侄子龙勾林。
到这里,影片才在帕皮特的忏悔和死亡去中缓缓落下帷幕。
除了剧情之外,电影的镜头和音乐也是非常出色。
整体来说,在镜头处理方面,都是比较舒缓的慢镜头。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本来所处的环境就是法国19世纪的山区乡野,这样更能展示风土人情;另一个方面是因为本片的情感一直都是比较压抑和隐忍的,这样托出角色的心理变化,在缓和之下的戏剧冲突反而给人更强烈的感受。
影片的特写镜头也是一大亮点。正是在这样一些特写镜头中中,展示了帕皮特的老谋深算、龙勾林的自私和无助、小玛侬的冷峻和不安、驼背的固执和可怜、玛侬的善良和坚忍…总是能在适时给予很好的特写镜头,展示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为了展示人与人之间、人与景之间的空间关系,片中也不乏一些让人惊喜的动镜头。导演似乎习惯设置悬念,在镜头运用同样如此。总是将中心表现对象通过运动的长镜头在最后展现,给人以不小的视觉冲击。
片中反复出现的那段音乐也让人记忆深刻。同一段音乐通过不同的乐器演奏,在不同的情境下表达了不同的含义:或充满辽阔高远的希望,或满溢孤独无助的凄苦,或承载忏悔遗憾的悲凉。
总之,全片在镜头与音乐的交织中,有着让人惊异的节奏,舒缓而自然,以致那般强大的爱恨都变得隐忍和波澜不惊。让人看完之后,有情不自禁的回味,有不可思议的美。
不管怎样,我们看到了真正的爱。
帕皮特对弗洛瑞拉的爱,从他的终生未娶,从他离去时手中紧紧握着的梳子;
龙勾林对玛侬的爱,从他纯真的山野跟踪,从他心口血肉模糊的红丝带;
玛侬对教师的爱,从她树上羞涩的偷窥,从她捡起那把小刀时的迫不及待的惊喜。
本是充满爱的简单世界,因爱生恨,因爱而变得复杂,却也终须以爱来结束。
我想,在玛侬看到帕皮特的信后,了解到所有故事之后,一切都会和解。
与金钱和道德无关,在爱的世界里,没有谁是配角。
如果爱。
爱。
4 ) 泉水的罪恶与救赎
我们都跌在命运的网罗里,而复仇便是我唯一的生存。玛侬,美丽纯洁的牧羊女,带着狗儿,赶着羊群,自由地荡漾山间。可有谁知道,少女的心底凝着化不开的仇恨,挚爱的父亲死于乡民的阴谋,她发誓要让恶人受到应有的惩罚。
水塘里,玛侬哼着歌儿,洗澡跳舞,美丽的胴体,隐现在树丛间。试问,有哪个男人可以抗拒?帕比诺在看到玛侬的那一瞬间,就爱上了这位姑娘,也注定了他的悲剧。
汩汩流淌的甘泉本代表着拯救与福泽,却也因为这可贵滋生着想要独占的罪恶。当年,帕比诺和叔叔阻断了流向玛侬父亲田地的泉水,只顾自己利益的他们,间接地害死了玛侬的父亲。
而今,帕比诺无可救药地陷入爱情,他知道自己丑陋的外貌配不上玛侬,可还是换上最好的衣服,鼓起勇气向心爱的姑娘求爱。
偶然拾获的发带,帕比诺奉若至宝,亲手把它缝在自己的胸膛上。殷红的血,缓缓流下,多疼!但也唯有这钻心的痛才能疏解他内心那份狂热而始终被拒的爱情。我甚至有些同情帕比诺,他真挚灼烈地爱着,得到的却只是鄙弃与仇恨。
得知自己就是杀害玛侬父亲的凶手,帕比诺用一根绳子了结生命。他为自己曾经的邪恶付出了代价,也终于从痛苦的相思中解脱。
玛侬嫁给了心爱的男人——俊美文雅的乡村教师。同时也终于原谅了乡民们曾经的冷漠旁观。
泉水又回来了,生命延续着,像是忘记了仇恨。
但我相信帕比诺的悲剧定会重演。
伯格曼的处女泉不也在探讨着罪恶与救赎的可能性?卡林无辜惨死,泉水从她躺过的地方奔涌而出。罪孽能够洗去吗?不能,只是象征,不然,如何活下去?
因为我们渴念善良,所以从来不放弃邪恶。这就是所谓的宿命。
5 ) 牧羊女的复仇
在《恋恋山城》里面那个因为年幼无法阻止悲剧发生的玛侬,在山里渐渐地长大了。并没有随着母亲回到城市的她,或许是留恋山间的美好,或许是为了寻找一个机会。对为了得到原来属于她父亲的泉眼而间接害死她父亲的两叔侄复仇;终究是长大成一个美丽的姑娘了。
在山间狩猎的格林特无意间窥见在山涧中沐浴的玛侬,那种年轻的活力和单纯的美丽让他无法自拔。即便是知道对方是驼子的女儿之后,对玛侬的迷恋也远远超过了对他父亲的愧疚,天真的格林特甚至认为,叔叔家的地位,可以让他赢得当地任何一个女孩的芳心。
虽然村里人认为,嫁给格林特,得到他的全部财产,是对他最大的报复;可是爱憎分明的玛侬并没有“把握”这个机会,对于格林特不断的示好,玛侬一次次地拒绝,因为她深知自己没有办法和这个间接导致父亲死亡的“邻居”相处;而她的心,也早早地许给了新来的小学教师。或许是我们说的天网恢恢吧,玛侬终于等到了一个“机会”——她偶然发现了村里泉水的来源,一心想要报复格林特叔侄以及冷漠村民的她把泉眼堵住了,导致全村大缺水。
村民们一次次向省里求援无果,开始想要求助神明。周日的礼拜后,小学老师邀请大家一起和他庆祝生日,而无意之中,当年格林特叔侄为了夺取本属于驼子的水源的故事,被揭露而大白天下,虽然两叔侄极力否认,但是他们也心知,真相早已在各人心中。玛侬对于格林特的强烈厌恶也伤透了根林特的心。心死了,人也活不了了。
在玛侬参加游行之前,她和小学教师偷偷去把堵上了的泉眼打开了,愚昧的村民以为是玛侬这个当年备受水源所害的孩子,感动了上帝,于是把水还给了村民。而格林特,也用他自己的方式,偿还了他对玛侬的“债”。
就在我们以为格林特的死,是悲伤的顶点时,多年后回乡的盲修女所带回来的故事,则让苏贝朗家的悲剧再加深了一层。那个当年帕比特一直放不下,一直怨恨着的爱人,其实并没有背叛他,相反的,他一直心心念念想要报复,并间接害死了的,是自己的亲骨肉;而他怂恿自己侄子去追求的,是自己的亲孙女。但是帕比特终究是坚强的,知道所有事实真相的他,虽然心也已经死了,但是仍能以一个较为体面的方式离开。虽然不知道玛侬最后是否会原谅他,但是里面每个犯了错的人,最终都为自己的错付出了代价。
不得不说,玛侬真的是清丽而脱俗,十分符合我心目中法国女生的形象,不是那种涂脂抹粉艳丽非凡的形象,而是那种从骨子里美出来的,天然雕琢的形象。而大猫喜欢的南法景色,其实对我来说并没有那么的吸引,但是那些电影里面的人们,享受生活的方式,以及他们体面的样子,确是符合我对法国人民的印象的。或许,这就是文化差异吧。
6 ) 泉系三代人
看前作《恋恋山城》是2011年10月24日,间隔一年半后看得续作。
似乎一村民口中吐出“悲剧”字眼。观毕,果然如此。就是一出古希腊悲剧:父亲不知情下害死亲生儿子,孙女又无意促成祖父失去生的乐趣。叔侄二人在餐桌上讨论过“命运”话题,叔叔不信命运。结果由不得他不信。
一切都是因为一封被遗失在邮寄途中的信。追根溯源,战争毁灭爱情,制造悲剧。问题是,得知真相当晚,祖父打开珍藏的盒子,拿出两张信纸看,旁边是昔日情人的梳子。一度我认为是那封遗失掉的信。可按前面剧情,老头没撒谎。于是,认为那封信是昔日情人写的绝情信,告知已嫁人。
看了演员表,才晓得是艾曼纽贝阿。《天使在人间》,甫一亮相,美若仙子。本片中一身粗衣难掩其美丽金发。叔叔吊死后,男教师来到树下,询问她怎么办?转过头的贝阿的脸庞极其美丽,还有出嫁时。
天主教信仰里,自杀是罪过,神父不给主持下葬仪式。村民对奇迹的虔信。大家伙跪倒在水池旁。村长的反应是:担心教会取代他的村长职务。
瞎眼老太也是,为何不同时对祖孙两代人讲明真相。我内心是盼着祖孙两代生前和解。说到底,老头也是可怜的人。有必要把前作重温一遍。
所谓玛侬的复仇,和我想象的完全偏离,以为玛侬会嫁给仇人,把财产给夺走。
一个巨大的误会引发的仇恨,牵扯了三代人,哎,世事无常。。贝阿如此美得像日本动漫人物。。
因为Béart看的,没想到这个是第二部,看的时候就有点懵,不过还算是完整的故事,复仇因果报应。先是EB的manon实在是太好看了,金发蓝眼睛,阳光下简直是天使。ugolin这是舔狗,感觉他也算救赎吧,他应该也明白他没机会的,再加上又是罪人,我一直好奇为什么Cesar不死,后来这个真相揭露,感觉他可能生不如死了,呵karma,这种祖孙三代的因果,真的是挺drama的,而且给我一种uchiha的感觉,得不到的爱失去了变成扭曲的恨,最后报应到自己身上了。Bernard这个没啥情节塑造,感觉和manon俩都是外貌协会,不过也是,小破村,一堆乡野村夫,就这俩长相完全不是村夫村姑造型。。。般配。。。
Claude Berry,1986。多少故事因错过,误解,离别,而发生。甘泉玛侬的泉水,汩汩而动,从爱的开始,流经仇恨,悔恨与谅解。令人难忘的爱情,忠诚,在殉情者的身体里,在花圃里,在康乃馨鲜艳的花骨朵里,在教堂十字架的阴影里,令人着迷与沉浸。尤果林的大胆表白与纯洁,是manon之外的另一处感动。
苏贝朗家庭的男人们一个比一个痴情,一个因为喜欢的女人嫁人终生未娶,结果把自己的私生子给害死了;一个因为得不到爱而自杀,失去了爱他们生不如死——难怪这个家族最后全部死光光。
20090716Emmanuelle Béart美得惊人啊。看完这部让我唏嘘不已,一个小小的错过会造成这么大的悲剧,我希望在我的生活中不要因为一些小小的误会造成伤害,就如昨晚。20190316为啥重看的时候根本就没发现自己看过这部?其实真不差,但竟然一点印象都没留下。
古希腊的时候 同一个家族的人结婚生孩子 不算乱伦并且当时很多这样做,(可能牵扯到家族的经济地位等问题,可是这样会有很多的生理残疾的孩子)而在如今却是划分在乱伦里。相互喜欢没错 虐待就是一种大错,像电影珍爱一样。
非常古典式的故事,复仇也拍得很淡然。田园牧歌式的环境里,阿佳妮犹如贝壳中的阿芙洛狄忒,美得纯洁无瑕,令人不生邪念。她外表的柔弱与内心的顽强形成一种强烈的反差之美。
看完这部电影总觉得好多事情没讲到,就以一个震撼的结尾画上句号了。现在才知道,原来这部电影是系列的第二部。没注意到啊,现在肠子都悔青了,我已经被自己剧透完了,还怎么看第一部啊。真是应了电影的主题,自己种下的恶果要自己承担啊!!
美丽的牧羊女打击报复了当年坑害死自己父亲的一对叔侄,并严词拒绝了那位侄子的求爱,最终得不到爱情的那个侄子上吊自杀,牧羊女玛侬嫁给善良英俊的牧师,失去爱侄的老叔叔最后才发现曾以为如烟飞散的爱情是真切存在的,只不过是场阴差阳错的悲剧,被自己折磨死的那人正是自己儿子,玛侬则是亲孙女
6/10。最后小反转让复仇对象超越了压迫阶级,上升到哈姆雷特式血亲复仇,对施害者的认定与行动决策过程又是希腊悲剧中被命运所驱使(家族成员内部求婚、利益博弈的天意轮回)的因素。原著取舍做得很差,开篇时省去人物遭遇的惨烈,却祥述仇人的精神折磨乃至忏悔,原本极悲大喜的结局反而使仇人得到怜惜。
不愧是名著改编,剧本够硬。原来最可悲是老爷爷,看到后面捂心口啊。法式田园风光,贝阿仙女,都太迷人了。
《恋恋山城》是有志者的悲剧,《甘泉玛侬》则是恶人的悲剧。后者更古典,更关乎冤冤相报、因果循环。叔侄两人都因为爱情陷入深渊,他们无法面对良心的拷问是因为内心都还残存一点被爱情唤起的良心,而玛侬这个女性却始终富有纯情的决绝。
叔侄俩的表演太棒了,别的都很一般
当年外教给咱放的,男主角的大牙缝儿让人记忆犹新……抛开对极品外教的偏见,其实是部好电影来着……
So depressing. Nothing good happened in this movie.
最后的剧情解释了为啥第一部被翻成《恋恋山城》,不过我觉得有些狗血。但其实这是编剧比较细的地方。玛侬的个性其实是很像她祖父的,为了给父亲复仇堵住全村的水源,非常自然地将罪过推给可怜的尤果林,最终将他逼死。夹在叔叔和爱人间家庭情仇的尤果林才是最可怜的人。第一部的时候我就觉得他其实不是坏人。故事编得很完整,拍得也很完整,虽无亮点,但很正统。第一部留下的一些细节疑问第二部全部都解答了。人物塑造和情节桥段偶有刻板印象(如塑造玛侬形象时让她在水边吹口琴跳舞),“戏”的感觉略重,不是特别自然。但总体来说,我觉得还不错。
正如名字所指示的,《山泉》上下部乃是关于水的故事:处于作品最核心的,是以其匮乏而标记自身存在的水源――作为神的馈赠、人的欲求、物的开展之根据,将一切是者紧紧地牵引向不可把握的命运;基于这一前启蒙的立场,它自然地引出世俗世界同现代化的争执.叠加其上的,是带有莎士比亚乃至希腊悲剧味道的血亲复仇的轮回,这圆圈亦密切围绕"水-神-命运"的轴心运行:曾经的受罚者玛侬,凭借水之力,显容为施罚者,化身为天谴和命运――只为经历命运本身,而落入了注定无嗣的家族中俄狄浦斯的归宿. 影片的声画组织和叙事节奏相当妥帖地承担起了这先行的沉重文本,而贯穿始终的主题,正是一支改编自威尔第《命运的力量》的旋律.
“我不会杀了他,因为那会令你伤心。我整个生命都奉献给你”
第二集变成了一出古典式的悲剧:一切都由细小的误会引起,一家人把一个村子弄得天翻地覆。导演上来就安排贝阿在泉水边洗澡,还一边唱一边跳,相信不仅是丹尼尔奥图,所有的观众都能看上几个小时吧,真是此景只应天上有...
千人千面艾曼纽,赶着羊群穿着褴褛的麻布衣,是种倔强、野性、空灵的美,像个守护山林的部落公主。本片节奏缓慢但色调很美,因为跳过了第一部《恋恋山林》,有些情节会有点不连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