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夫人》历史只不过是特定人群嘴里的故事而已!讲述第一夫人杰奎琳在肯尼迪总统被刺杀后的状态。又是一部一切为了衬托主角演技的片子,充斥着大量的特写镜头,当然娜塔莉·波特曼的演技没有让大家失望,尤其是对声音的刻画。6.5分!ps:相对最近看同类型的《至暗时刻》、《铁娘子》主角的演技没输,但剧作本身对人物的探求还是略显浅薄!
片中,杰奎琳(Jackie)一直在纠结如何才能让人们记住肯尼迪。
在护送肯尼迪的棺椁回程的路上,她问身边的陪同人员知不知道某某某个美国前总统,得到的回答却是“不知道”。
她希望人们记住肯尼迪。
为此她付出了很多努力。先是参考了林肯的葬礼规格,又固执追求丈夫葬礼的排场,最后还要求同肯尼迪的棺椁一起参加游行。在做完这一切后,甚至连小叔子都觉得她很Ridiculous(荒唐),可她仍然觉得——“还不够”,她觉得葬礼值得更多的士兵、痛哭、照相机。
作为一名妻子,她太希望自己的丈夫能够名垂千古了,也太害怕肯尼迪会被人们遗忘了。
其实杰奎琳也有自己的野心,她是他的妻子,人们记住了他,就相当于记住了她自己。在片中和神父的对话里,她坦言道:“我为纪念他提出的种种要求,其实都不是为了他或者他的遗产,是为了我自己……”
曾经所有人都认为,如果有一天,肯尼迪被后人铭记,那么与他并肩的一定会是这个妻子杰奎琳。但历史往往是很讽刺的,事实证明,50年后,肯尼迪确确实实被人们记住了,但不是因为她,更多地是因为另一个女人——玛丽莲梦露。
可以说杰奎琳的心愿达成了,也没达成。
在后世,每当人们提起肯尼迪时,都会恍然大悟道:“哦,我知道了,就是他和玛丽莲梦露…”而梦露呢,则因此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全世界最负盛名的十大情妇之一。
但人们很少再提起杰奎琳,那些曾经的辉煌都渐渐淡去:人们不知道肯尼迪妻子的名字,不知道她是创造“霓裳外交”这个词的人,也不知道她是第一个把白宫介绍给世人的人。
其实无论是在外国还是在中国,很多成功的男人,都愿意把家庭与恋爱分离开。他们总是会娶聪明大方的人做妻子,却更喜欢单纯狂野的女人。他们可以在外潇洒风流,但是他们正儿八经的妻子,却只能够规规矩矩的为他们充门面。举个简单的例子,这就像唐明皇和杨玉环,没有人知道皇后姓甚名谁,而那个老头和年轻姑娘的爱情,却被人传诵了千载。
在杰奎琳嫁给肯尼迪的时候,她知道肯尼迪是一个花花公子,但是她都能忍受。他们两人,谈爱情的话太可笑,反而更像是政治伙伴,
可即使说这是只一场交易,却也绝不是一场公平的交易。更何况她是他的妻子。
可能杰奎琳自己也没想到,当她再一次被大众提起时,却是以这样的一部悲情电影。没有丈夫,没有假象,更像是一出独角戏。给我的感觉,电影展现的并不是这个女性的坚强,或许是有一些,但更多的是——
作为一个妻子,你不仅仅要忍受你丈夫的那些劣习,甚至在他死后,为了你自己的尊严你还要替他说话,你甚至需要做好不再被世人提起的准备,而他离去带给你的那些痛苦,你都必须一一承受。
但一个情人,却并不需要。
所以说,“妻”真是一个可笑又可悲的身份。
专门找到了剧本,神父的话非常喜欢
There comes a time in man’s search for meaning, when one realizes -- there are no answers.
When you come to that horrible, unavoidable realization - you accept it. Or you kill yourself. Or you simply stop searching.
I have lived a blessed life. And yet every night when I climb into bed, turn off the lights, and stare into the dark, I wonder...is this all there is?
And then, when morning comes, we all wake up and make a pot of coffee.
Why do we bother? Because we do. It is just enough for us.
The darkness may never go away.
But it won’t always be this heavy.
肯尼迪总统刺杀事件一周后,面对《生活》杂志记者对杰奎琳的采访,杰奎琳时而恍惚时而激动的讲述着她生活中的巨变。一个丈夫遇刺后冷静强大的出现在公众面前的第一夫人,她要参与丈夫的国葬,向两个年幼的孩子解释父亲的离去,甚至还有关于遗产的问题。当副总统林登·约翰逊在飞机上宣誓就任美国总统时,她身穿着仍然血迹斑斑的粉红套装,向美国人民展现着她的勇气与镇定,然而电视转播之外,她情绪失控、无法冷静。对其身边的大多数人来说,遇刺的是美国国家的总统,第一要务是国事,对于她来说那却是自己的丈夫孩子的父亲,首当其冲的是失去亲人的悲痛。
上流社会的美丽与优雅都是有代价的,这个代价就是当你仰赖的那个基础被动摇、毁灭直到消失,迎接你的就是“天塌了”一般的命运的陷阱。
但最后,牧师与杰奎琳的一段对话给了我们一把爬出陷阱的梯子。
“你到底为什么在这里”
“因为我想找人聊聊”
“你说你每晚都祈求上帝你想死,你的孩子们对你毫无用处,你唯一的愿望就是让你随丈夫一起去,然而,我今天不打算让你死。有这么个时候。一个人想要寻求些意义,之后他会意识到,根本没有结果。当你达到了那个可怕的、不可避免的领悟的时候,你要么接受,要么你就自杀,又或者你就简单地,放弃寻找。我这一生,都是幸福地度过的,然而,每晚当我爬上床,关上灯,望向黑暗的时候,我就好奇,这些就是全部吗”
“你好奇吗”
“这个星球上的每一个灵魂都会好奇,然后天亮了,我们都会醒来,然后烧一壶咖啡”
“我们为什么要操心呢”
“因为我们就是会操心,明早还是会这么做,上帝用他无穷的智慧确保了我们操心的量都是正好的”
“我应该可以猜到,白头偕老太奢侈了,见证我们的孩子长大亦是如此”
“黑暗也许永不消散,但也不会永远如此沉重”
没有预告,没有剧情介绍,以为是传记却颠覆了人们普遍的期待。从一次采访说起,穿插甜美和悲痛的,不愿触及的回忆,记叙了总统丈夫刺杀后自己的心理,时常听到观众的抽泣。首映场结束后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Nathalie演得超神!红毯也美!
英文片名为Jackie,不是《第一夫人》,甚至不是《杰奎琳》,而是《杰姬》——这个传奇女人的昵称。这是一部很私人的电影,拉雷恩的近镜头聚焦这位前第一夫人在丧夫后的悲伤与坚定、脆弱与强大,娜塔莉波特曼与她的容颜并不相像,却将声线与肢体模仿得惊人传神,这不只是一部传记,更像一曲挽歌。
这片在趣味上简直可怕。各种小巧思(以杰奎琳介绍白宫为剧情主线)各种大背景,最后展现出的竟没有一个可以让观众共情的活生生的人。没有母亲没有妻子甚至没有第一夫人,只有“奥斯卡最佳女主”。为了演绎而演绎,是我最不能忍的取向。
一部非常私人的电影,并不像其他颁奖季热门片一样有太多的社会热点或政治诉求,而是一切从人出发,从本能的情感出发,也是这个剧本非常非常精良的原因,因为热点谁都会抓,诉求谁都有,情感不是谁都能写。希望以上回答了你们的问题。留给导演的拍摄难度确实很大,表演空间也很大,大家都好棒。
观感并不是那么好,音乐做得中规中矩而且煽得略廉价。遇刺现场和葬礼交叉叙述那段不错,直接爆头还是很震撼的。娜塔莉-波特曼有很多戏点,苦情戏居多,有场面对镜头羞涩和假装微笑的戏让人印象深刻,表现颇工巧,演的痕迹略重。
她最后终于明白,她所期望的盛大游行和葬礼并不属于肯尼迪,所有的阴霾也不会永远属于美国,她的悲伤只属于她自己。约翰逊夫人劝她脱下沾血的礼服她恍若未闻,孩子问她穿礼服是不是过生日她无言以对。她也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女人,却被上帝选中经历丧夫丧子之痛,摘不下戒指的手指如同她憔悴困窘的人生。
如果能再极端一点就更好了
只能说娜塔莉演太好,让我更讨厌杰奎琳了。一个呼之欲出的控制狂:事无巨细的把控,朝向一个荣耀的目标,亲笔审核修改记者文章的每句表述,向历史争讨所谓正确的名分:一场著名的人生,一场著名的死亡,历史上一个短暂闪耀的时刻。不否认她丧夫之痛的真实,只是这悲痛一直与不朽和伟大的执念纠缠不清。
3.5 波特曼的表演很精彩,经受住了超近特写的考验,冲这点值得看。剧本还获了奖,这点不太明白,因为感觉这片子的短板正是剧本的单薄,很多填充时间的嫌疑,实锤很少,除了主角之外都鲜有刻画。这样看来拉雷恩的炫技和花式剪辑虽然又弄出形式大于内容的感觉,但好歹也算是挽救了剧本吧
要影后了啊,我发现镜头的压迫感即将被用滥。记者的那段剧情,就是在提醒观众,关于肯尼迪或任何历史人物的一切,不过都只是个故事。「历史」就是人类说给自己、关于自己的一个故事。
奥奖三提都很硬,波特曼至少应该拿一个威尼斯啊…影片有个极其漂亮的心理结构,没有硬去建构冲突却在写人物上面颇有新意。音乐不错就是灌得太满招人烦。剧作细腻地描绘了敏感时期的各色人物反应,并触及到了所谓历史与记忆,大众媒体等等命题,观点非常清晰。作为传记片水准在[至暗][铁娘子][国王]之上
事件型传记片,拉进与演员的距离,增加情感的感染力。这种片太捧演员了。
失去一个人就失去了一种生活,一个自己。想介绍《海边的曼彻斯特》里的Lee和Jackie认识认识。
跟《追捕聂鲁达》灵气逼人的后半段相比,《第一夫人》就像简单粗暴的人物放大镜。拉雷恩用各种手法毫无节制的给娜塔莉·波特曼加特写,其它人都充当了虚焦人肉布景。奥斯卡影后如果靠这种外挂再拿小金人,对其他演员毫无公平可言。整部电影完美诠释了什么叫“匠气”。
这样的题材拍成这个样子真是不容易,很久没看过让人这么舒服的传记片了。Natalie Portman演得真心好,第一夫人的文雅与坚强、睿智与幽默,还有她的脆弱与伤感都被演绎的恰到好处;即便大量的特写镜头,也分分钟让人相信荧幕上这个女人就是Jackie。
娜塔莉小姐完美诠释了什么叫做作的表演,除了表情夸张、走路像一只雏鸡之外,还把杰奎琳变成了一个大舌头——那些说口音学得像的,不会自己上youtube找一找吗?
3.5 南美的导演貌似都有这么种神叨叨的感觉,配乐奇怪到居然能产生观影不适感,面部镜头特写的压迫感强到甚至有一种一直在侵犯角色的感觉,好在片子整体不错,footage和特效交错很有味道。全片差不多是娜塔莉波特曼一个人的演技撑了起来,奥斯卡影后奖项有看头!
@balmes 剧本难度挺大的,完成度还不错。波特曼一定又花大力气去研究人物,从口音到那股讨厌到极致的自私虚荣太像了几乎让我重历了看jackie传记时的恶心感(也是借记者好好吐了一通槽吧)。相比之下其他角色过于单薄全无交互碰撞的火花,本该是一场扯皮大戏却沦落成演技欣赏的行为艺术颇可惜啊。
剧本入选过黑名单,但挺不好拍,集中刻画肯尼迪遇刺后四天内第一夫人的情绪状态,她的美丽优雅,她的脆弱无助,她与媒体报道中截然不同的真实面。乱序剪辑,还原许多经典服装、历史事件,包括总统被爆头的惊心时刻。虽然娜塔莉是我最爱的演员,但我觉得这次她演得过于刻意了,尤其是一口别扭的口音
讨厌煽情,不喜欢过度美化。娜塔莉很努力地模仿了很多小表情,格蕾塔几乎没什么戏但只要她出现就很难不 pay attention to her Frances Ha f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