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满囤儿
人物和主题往往能透露出一部影片的视野与格局。一般而言,电影的格局在开篇就会显出明显的基调。只有少数佳作能通过故事的发展、人物的成长,在影片的后半段实现格局的提升。即将于2022年1月9日开始在全国院线上映的《农民院士》就是一部不断打破格局界限,把视野和格局一升再升的佳作。影片通过一位不同寻常的人物的事迹,提炼出一层层连环深入的主题,给观众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
《农民院士》由云南润视荣光影业制作有限公司出品,云南省委宣传部摄制,浙江东阳四月天影视文化有限公司发行、山西菲尔幕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合发行,于荣光、彭杰执导,蒋晓荣制片,徐瑞编剧,于荣光领衔主演,王砚辉、高泰宇特邀出演,马雅舒、朱晓渔、杜厚佳、何杰、罗俏倪、杨作玖、龚老五、杨晶、杨景超、张国强、张芃等实力演员联袂主演。片中主题曲由童年作词,王备作曲,孙楠演唱。影片讲述了为改变澜沧县蒿枝坝的命运,心怀党和人民,一心想要以科技回报国家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有勇,向工程院立下了军令状,带着团队前往澜沧蒿枝坝。
因为各种原因,蒿枝坝的部分村民秉持着“贫富皆安”的理念,对致富事业处之泰然。朱院士立即发现自己不仅要给这里带来能够致富的技术,更要帮这里的人民改变思想,燃起斗志。骨子里透露着坚定与倔强的朱院士开始深入村民的生活,寻求每个村民的心结,借助录音笔进行隔空对话,聆听他们的心声,最终一一破解了他们的心结。当村民树立起信心和勇气,朱院士才得以带领他们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扶贫先扶志”,算是《农民院士》的第一级格局。
随着朱院士带领村民从脱贫到致富,本片提升到了第二级格局——“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这是基于原型人物朱有勇的特有格局。作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有勇在大众眼中就是国家重点培养的顶级人才,是广大年轻人的学术偶像,是不得了的“大人物”。他的论文能在国际上拿奖,他的科研成果能让企业开出10亿人民币的价码。然而,他同样也是一名不忘初心的“农民”,心系着养育他的土地。这份情怀,因为朱院士身份上的巨大落差,被放得更大。
“冬季马铃薯”、“林下三七”,朱院士把自己的科研成果与蒿枝坝的实际地理环境、气候环境相结合,不断调整细节参数,终于把自己的论文“写”在了祖国的大地上。看着村民捧着新收获的土豆和三七时那灿烂的笑容,我们都会对朱院士产生由衷的敬佩。因为信仰上的不同,我国的这些“大人物”们,就是具备与众不同的大格局。
更难能可贵的是,《农民院士》并没有陷入对成绩的简单赞美中,而是将格局进一步提升。在村民拍卖三七的时候,有些购货商一时上头,喊价越来越高。此时,朱院士做出了一个令人意外的举动。他叫停了拍卖,制止了购货商继续往上喊价。原来,朱院士是站在国家的格局上来做出此举的。虽然三七的销售价拍卖得更高,能让蒿枝坝的村民得到更多的收益,但是这份成本必然会通过一系列的商业运转后转嫁给消费者。朱院士的初心,不仅是让一个蒿枝坝富起来,更是要让全中国的老百姓都能用上高品质低价格的好三七。这份格局,不得不说是处于一个更高的level啊!
致敬时代楷模,传承榜样力量,坚守初心的朱院士让我们看到了什么是真正的大格局,什么叫人民的幸福。“农民在前,院士在后”,一部《农民院士》让我们对国家顶级人才有了全新的认识。有如此优秀的人在带领着大家前进,我们一定可以稳步迈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由于荣光执导的电影《农民院士》,将视线投向了“乡村振兴”的第一线,把长期扎根云南省澜沧县助农一线的朱有勇院士的感人事迹搬上了大银幕。
毫无疑问,电影《农民院士》是一部人物传记片,影片的主人公朱有勇院士的先进事迹早已被大家所熟知,他积极投身致富攻坚主战场,将科研成果积极应用于农民的增产创收事业,走出了一条科技致富、产业转型的新路径,是乡村振兴战线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他的那句“把科研论文写在农村土地上!”更是高亢激昂、振奋人心。
但是,我们既往了解的朱有勇院士,是新闻中的英模,是传播中的伟岸,如何让人物更加真实饱满、接地气,应是摆在导演于荣光面前的大难题。如今就整部《农民院士》的观感来看,影片并没有模式化的打造一个“高大全”的人物形象,而是从多件小事来呈现朱有勇院士在致富攻坚战中的方方面面,有痛苦有困惑,有误解有打击,影片没有回避问题,才让我们看到这条路同样充满着荆棘,由此也对他“牢记使命,不忘初心”的坚定信念所深深打动,他的信仰,他的坚持,完全来自于深爱着祖国这片沃土的内心驱动力。,
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当朱有勇来到了要帮扶的澜沧县蒿枝坝时,当地人均年收入不足一千元的现状让人心痛,但更令人难过的,则是由于交通闭塞、信息不畅,更是让帮扶难上加难。由此可见,我们常说的“精准”,不仅仅在于打通致富路的最后一公里,帮扶到需要帮扶的最后一个人,更在于物质致富的同时,也要进行精神致富。正如朱有勇院士所说:“贫穷就是种病,不能再让它遗传到孩子们身上”,乡村振兴是“授之于渔”,从根本上摘掉贫困的帽子,让世世代代、子子孙孙们都学会勤劳致富,因为“人的变化,才是希望”。
在整部《农民院士》中,朱有勇院士作为科技人员,在科研阵地硕果累累,本可以养尊处优般悠闲生活,但他却心系山村而立下了军令状,扎根到农村基层来工作,在山乡间奔走,在田间地头和农民们一起劳作的他,却又是如此的朴实与真诚,即便是面对村民的不解,即便会被骂:“不需要你这个文化人教我们怎么种地”,也依然保持了足够的耐心与信心。因为,他的内心燃烧着一团“奋斗”之火,他也在陆续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满腔热忱,来点燃大伙儿内心的那团“奋斗”之火,这星光点点的“燎原之火”,所掀起的是全民致富的物换星移。
如何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看过电影《农民院士》之后,我们都会有深刻的体会:朱有勇院士及乡村干部们一起,一手抓思想解放,一手抓经济腾飞,先后以“冬季马铃薯”、“林下三七”项目带领大家致富,这正是他以科技之笔,在贫瘠了千百年的土地之上,所绘制的壮阔蓝图。由此,农民们也亲切地称他为“农民院士”,电影的片名便是由此而来,虽然在如今的电影市场,这样的片名不够商业化,没有吸睛的噱头,但却是朱有勇院士一笔一划写出的璀璨人生印记。
现实中的朱有勇院士,2019年被授予“时代楷模”称号,2021年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他是千千万万的扎根基层的优秀工作者的缩影,也是我们所有人的偶像。大家常说“吃水不忘挖井人,致富不忘带头人”,将于2022年1月9日全国公映的电影《农民院士》,值得我们关注和支持,也希望朱有勇院士的满腔热忱,能点燃我们每个人内心的“奋斗”小火苗,一起共创更美好的明天。
“脱贫攻坚,取得了物质上的累累硕果,也取得了精神上的累累硕果。”电影《农民院士》将视角对准“时代楷模”——中国工程院院士、云南农业大学名誉校长朱有勇,通过带有浓重民族特色、浪漫主义色彩的艺术手法,将这位用“高大上”学问践行“接地气”扶贫的“农民院士”搬上银幕,真是看得人热血澎湃,浑身充满了力量,这才是科技致富,用学问践行乡村振兴,助边陲宝地长出金疙瘩!
在很多人的眼里,现实生活中的朱有勇院士,下田种地的模样,就是一个地道的农民,确实,为了家乡的振兴,他和自己的团队,主动来到澜沧县,这里是全国唯一的拉祜族自治县,地处云南西南,与缅甸交界,素有“边陲宝地”之美誉。虽然风景优美,但是因为长期处于封闭落后的状态,所以贫困面大,也是云南省脱贫攻坚的重点。在有企业出大价钱要买他和团队的研究成果时,他却义无反顾地将价值10亿元的林下三七种植技术专利无偿赠给乡亲,这是什么样的精神?为了让老乡们过上幸福的日子,他愿意把科研成果播种在祖国的大地上,这是初心更是使命。
电影《农民院士》由于荣光领衔主演,王砚辉、高泰宇特邀出演,马雅舒、朱晓渔、杜厚佳等实力演员联袂主演,云南润视荣光影业制作有限公司出品,云南省委宣传部摄制,浙江东阳四月天影视文化有限公司发行,山西菲尔幕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合发行。电影不仅呈现出朱有勇院士无偿赠送给乡亲们林下三七种植技术专利的场景,同样也通过一个细腻的画面,让人看到了朱有勇院士的细心,很多爱心企业参与收购三七,价格越来越高,朱有勇院士及时阻拦, 不希望过于高价,而是要保持市场的平衡发展,可见,他不是冲动性的,也不是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而是希望乡亲们通过种植农副产品真正实现乡村振兴,而这些,除了要有爱心企业的帮忙,同样也要有产品的质量保障,更有终端客户的购买力。可见,朱有勇院士想得更为长远,非常理性,也是一个科技工作者的严谨态度,令人敬佩。
于荣光刻画出来了朱有勇院士的接地气,衣服很接地气,绝对能下地干活的那种迷彩色,这也有点像冲锋陷阵的战士一样,一定要攻克难关,让乡亲真正感受到通过科技带来的改变。在代表着传统观念和固有思想无法被转变的老者面前,于荣光不仅通过行动上的一瓶白酒一饮而尽的痛快劲,去努力说服,更通过与乡亲种植土豆后的对比案例,更加形象生动的劝导老者转变思想观念。这不是对抗,而是希望在乡村振兴和奔小康的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澜沧县的美景被呈现得淋漓尽致,松林茂密,姹紫嫣红,而小姑娘的笑脸,同样也是一种渴望与期望,想通过更好的发展,带来生活上的富足。一个生日蛋糕的愿望,被小姑娘画在了纸上,就如同她给自己种下的梦想,也正是这个看似小小的梦想,丰富了整个影片的气质,让人觉得简单而又生活,充满生机又让人心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日子过好了,乡亲脸上的笑容多了起来,通过努力赚到了钱,大伙也就有了更多的干劲。“农民院士”的匾牌,是拉祜族老乡们最亲切又暖心的称呼,更是想通过自己最淳朴的表达,来感谢那些通过科技报国,实现乡村振兴的楷模群像。
农民院士朱有勇当年有愿: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此后矢志不移皆为此愿奔波劳碌。澜沧蒿枝坝的村民有什么愿望,没有人说出来,这里一穷二白,除了大片松林、冬闲的土地,大概只有苞米酒才能慰藉他们日渐空洞的目光。
由于荣光领衔主演,王砚辉、高泰宇特邀出演,马雅舒、朱晓渔、杜厚佳等实力演员联袂主演,云南润视荣光影业制作有限公司出品,云南省委宣传部摄制,浙江东阳四月天影视文化有限公司发行,山西菲尔幕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合发行的《农民院士》,以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时代楷模朱有勇将自己毕生所学回报祖国,回报故乡田园大地,带领群众共同富裕为故事原型,讲述了科技报国,乡村振兴的楷模群像与时代恢弘的华彩篇章。
这部以真实人物为故事线索的影片,最终也还是以人为本的讲述故事,因此在影片中,处处可见由人物主导故事的板块,从初到澜沧蒿枝坝,众人以没有福利发放退场开始,先给院士出了一道常见的难题:如何获得村民认同。这也是在现实中最常见的难题,是人与人之间的斗争,即使穷的女儿离家,女友分手,孩子上不起学,自己打不了工,此刻在蝇头小利面前显得都不重要,开会有免费的饭吃,领到的土豆种子可以拿去换酒才是大家喜闻乐见的生活小目标……
所以争取人成为影片前半部分的主要故事,认同酒文化,那就拼酒定输赢,爱喝酒,那就用酒交朋友,但这种手段到底还是治标不治本,最终发现,要争取的不是人,而是人心,改变观念才是根本,所以,又有了录音笔隔空交心这一神来之笔,终于打破心防,也第一次有了冬季马铃薯的成功。
科研团队成员的出走和离家女儿带着男友回归是矛盾的再升级,也是解决矛盾的大契机,让出走的队员认同科技报国的价值,是内部问题的化解,而离家之人的回归,则代表了只有好生活才能修补家庭的重创。当初村民脸上仓皇、迷茫甚至空洞、愤怨的表情消失,真正的笑容出现,双眼之中,开始闪现希望之光,影片也找到了真正的精神支点——原本缺乏内生动力的农民,成长为相信科学,充满自信的新时代农民。
《农民院士》在展现云南旖旎风光的同时,更多的展现的是人身上精气神的改变,也通过这种变化,让更多人明白,只有人内心志向的变化,这方天地才会有真正的改变——人若有鸿志,大地自旖旎。《农民院士》扶的不是贫困落后,扶的是人心,是志向。
继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我们正稳步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一同奋进。在精准扶贫的过程中,我们看到无数的有志有识之士以自己朴素坚定的初心,缔造了不平凡的英雄人生。以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时代楷模朱有勇作为人物原型的《农民院士》就为我们展现了新时代真榜样的使命、责任与赤子之心。
由于荣光领衔主演,王砚辉、高泰宇特邀出演,马雅舒、朱晓渔、杜厚佳等实力演员联袂主演,云南润视荣光影业制作有限公司出品,云南省委宣传部摄制,浙江东阳四月天影视文化有限公司发行,山西菲尔幕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合发行的《农民院士》,实实在在地向观众讲述了何为“平凡中的不平凡”。
之所以说平凡,是因为由于荣光饰演的朱有勇,在片中俨然就是一位与澜沧蒿枝坝村民们别无二致的普通村民形象,他与村民一同下地劳作,平时最大的快慰就是痛痛快快饮上一杯粮食酿造的苞米酒。然而,之所以说是不平凡,是因为朱有勇的真实身份,实际上是一位三十几年来如一日坚持植物病理学研究与教育的卓越科学家。作为一门实践与理论并重的学科与研究方向,时年六十岁的朱有勇,依旧选择自告奋勇组织带领团队,前往澜沧蒿枝坝村的扶贫第一线。
想要深入人民群众当中,与农民乡亲们打成一片,最好的办法也是唯一有效的办法,就是发自心底地坚信自己就是村民们的一分子,与村民们共同组成一个凝心聚力的命运共同体,在这片蕴藏无限生机的云南土地上同呼吸,共命运。
不过,朱有勇很快就发现了,是否能够争取人心、能否和村民们心连心,这仅仅属于次要矛盾,真正的主要矛盾,则在于如何潜移默化地使农民认同自己的理论观念,并且将其付诸于实践。这说到底依然是一个经济效益方面的问题。也就是说,只有真正实现了经济效益上的提升,才能证明指导实践的理论的有用性。无论是朱有勇院士所研制的冬季马铃薯,还是“林下三七”的珍贵成果,最终都使得澜沧蒿枝坝村民们成功走上了脱贫攻坚的道路,也因此而具备了无上的价值。
《农民院士》为我们展现了一位将个体人生与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的平凡英雄形象,也让我们看到了精准扶贫之路的艰辛不易与辉煌成就。脱贫攻坚和全面小康为促进共同富裕扫清了障碍,开辟了道路,而共同富裕同时也是脱贫攻坚和全面小康的根本目的所在。精准扶贫的成功标志着一个阶段性胜利,还是一个崭新的起点,同时也意味着我们要进一步坚持巩固加强脱贫攻坚成果,在初次分配、再分配与第三次分配的协同作用下,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
将于1月9日公映的电影《农民院士》,电影改编自真人真事,以农民院士朱有勇带领澜沧蒿枝坝农民致富的故事,由于荣光领衔主演,王砚辉、高泰宇特邀出演,马雅舒、朱晓渔、杜厚佳等实力演员联袂主演,而且于荣光还是该片的导演之一。
作为一部以乡村振兴为主题的电影,该片拥有扎实的故事基础,鲜明的人物刻画,情节处理得到,更重要的是,该片不像其余主旋律歌颂作品那样,将这个故事拍成样板戏,《农民院士》是在这个题材之内,故事和人设发挥的最大限度了,让小编这个在农村长大的孩子,感受到了同类作品中少见的温度。这个“温度”主要体现在该剧的两方面,其一为生动,其二就是真实。
农村致富题材的,相对比较难以出彩,因为行业内话术这类故事叫做“易守难攻”,强调“扶”和“帮”都不会有大意思,而自力更生太易入“假”,所以该片在真实事件的基础上,找到了一个合理角度,从当地观念上入手。
初到蒿枝坝的朱院士扶贫之路充满着荆棘与阻碍,主要原因就是观念不同,电影前期对当地地理条件和风俗进行了相应的铺垫, 比如朱院士初到当地。以敏锐的洞察力摸清当地的自然优势,从科技出发开启首个致富计划,带领大家种植冬季马铃薯来优先占据市场,但却碰了一鼻子灰,因为村民不知道什么是马铃薯,直到朱院士发现,这种作物当地叫做洋芋,原来自己“脱离群众”。这只是冰山一角,而且当地村民都听有威望的长者的话,后者强烈反对,导致没有人愿意配合,在专业知识提升讲课时,即便有人到场也只是为了能分到东西吃到饭,完全没有人把心思放在致富上。
澜沧县蒿枝坝,虽然自然条件优越,但缺乏科技力量的助力,所以对比其他地区,这里进程尤为缓慢。而当地村民也尝试过改变这一面貌,就像电影里呈现的那样,种经济作物油菜,可惜收效甚微,从而失去斗志,进而成为一个无解的循环。经验的缺乏、总是遭受着失败打击,即便是想着改变现状,但是到了最后仍旧一无所获,因此他们越来越觉得与富足的生活无缘,最后在无可奈何下才接受“现实”。
电影以此为切入口,就是要打破这种循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影片也用最朴实的语言还原了朱院士的奋斗历程:在一个逆境重重的环境之中,他作为外来者的身份难以服众,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说服长者,为此不惜干了一瓶白酒,以表达自己的诚意。而当长者勉强同意翻地时,朱院士却发现村民依然在种植油菜,马铃薯种子都被村民换了粮食,这又是一道难题。
而朱院士是怎么做的呢?很简单,就是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从外部因素到人为观念多方面入手打破阻力。比如当他得知当地人不善言辞、面对他这个外来者不想说出内心想法的时候,朱院士刻意留下了录音笔,让大家通过录音笔来表达自己的想法,通过这一层的转化,才实现了与村民之间心对心的交流。当他逐渐被村民接受之后,朱院士又发现对当地村民小富即安的态度也是根深蒂固,冬季马铃薯有了收成之后,村民就满足了。当看到这种状况,就连朱院士身边的人,也有打退堂鼓的心思,帮扶到这个地步,似乎已经无能为力了。
但话又说回来,乡村振兴中,“扶”是手段,“富”是目的,重在“扶”不是突出“救”,这是该片的核心,朱院士带领村民解决了初始问题之后,随后面对则是致富问题。对此,电影峰回路转,借助朱院士之口,给出了答案。
其一就是让村民自主创业,其二就是招商引资。“冬季马铃薯”、“林下三七”项目的成功开展,让当地村民从收获直至致富。而对于朱院士而言,在村民间树立威信,有什么捷径吗?并没有,就是埋头苦干,身先士卒,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走在前面,用自己的坚持与大爱一步步融化当地村民的心,一点一滴激活所有人的奋斗决心。这就是该剧“真实”的一面。精细到每一个人,解决每一个小问题,这是乡村共同致富大潮下的时代所趋,也是人心所向。
而大量鲜活的细节和叙事节奏,使得这个故事张弛有度并真实可信,也是该片“生动”的一面。他与朴实的村民在一起,最终寻找到一条依靠土地的致富之路,不仅彰显出绝不妥协的抗争精神,更让人感受到浓厚的家乡韵味和乡土情怀。而在真实与生动的基础上,该剧所达成的温度,也带来了令人耳目一新的观感。该片摈弃了“高大全”式的人物塑造,而是利用情节与事件,层层推进,政策是引导,村民在传统的观念和生活方式基础上,最终也能与时俱进,与现实生活做到无缝连接。
可见《农民院士》写实且细腻,对角色刻画的饱满让朴实的镜头中充满了情感,在写实故事与艺术加工之间,找到了一个平衡点。更重要的是,电影真实可信的故事和角色塑造,不单单是讲述乡村振兴的故事,更代表着,我们的国家有着这么一群伟大的人,在做着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去投身于建设乡村、唤醒致富信仰的行动之中。
中规中矩的献礼片,熟悉的老套路,一心为民的扶贫专家,不服气不听话的村民,最后用真心感动村民,全体致富大团圆结局
拍的很好,但是于荣光这个角色不适合自己演
求于红光不要演院士了 我的天 哪里像院士。第一次感觉自己领域的大牛被拍成电视剧结果是这个样子是有点不理解。于老师演的有点做作了。还有里面的研究生怎么可能跟老师那么横啊 不都毕恭毕敬的
没有扎根过基层农村的人是难以理解脱贫攻坚的艰辛,尽管电影本身有很多问题,但是有一点没说错,扶贫要先扶智,转变思想才能赋予人力量
挺好的题材,拉布族的人民都好可爱~唱的歌好好听呀🎵旁白小姑娘的拉布族语听得好入迷哈哈。但被拍成了社论、报告,谁写的台词简直无语🙄电影是艺术品,又不是上课,真是浪费。哼。看看人家《大山的女儿》
节奏比较轻松地精准扶贫电影,首先于荣光不像院士,其次演得挺好的,故事也不错,特别是展现出来的民族风情非常吸引人。影片最后有朱有勇院士的真实事迹照片,才发现这个影片真是有事实基础啊。
感恩我们的国家有这么品德高尚的人!!致敬朱有勇院士,时代楷模!
只想着等靠要,那就只能一辈子受穷了。科研成果的转化,一直是一个大命题,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之间如何平衡也是一个难题,我既认为你不能逼着所有科学家高尚,那样的话只会让科技整体其实都陷入了停滞,但是科技如果一切只是为了盈利,那就是赛博朋克了。于荣光的气质演不出来一个院士。
扶的不仅是贫和智,更是尊严。 本电影剧作扎实,电影镜头有设计。与其他主旋律片不一样的在于这部片子没有把扶贫对象脸谱化,而是讲出了这些农民背后的故事,人物瞬间饱满立体起来。不足之处在于音乐运用太多,造成很强烈的MV质感。小女孩是全片亮点。
好多竹塘乡真实的干部群众啊我也去扶贫了两年多
没想到于荣光会演这类片子。| 不过影片挺不错的。三个字——接地气。
致敬!
电影党课
没那么强说教意味的主旋律,于荣光的表演在标准线之上,但最主要的还是原型人物做得够好。
三星
太尴尬了。三星只给朱院士
没看完
主旋律
贫困是病,人不会有没有那么多无欲无求,人性是相通的。
点赞精准扶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