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喜欢的一部作品。
喜欢冷得出奇的黑色幽默,喜欢npc式的演绎方式喜欢表达浅显而内容深刻作品构架,喜欢藏着掖着的导演小心思,喜欢不成句也不成章零零落落的蓝色多瑙河。
从表面立意来看,这是一部很“俗”的反战片子,包括大堆粗浅的意像和隐喻。重复而递进的日常,机械般的生活就连场景的切换都如此固定重复,荒诞而规整的形式把表达藏在这一片冲撞后的碎片下显得欲盖弥彰。太能理解那些看的乏味的观众的感受了,毕竟需要扒拉扒拉才能吃到的肉远没有盖浇饭上铺着的来的直观,而如此的表现形式也比较偏离大众审美。
最近喜欢把“一天天的”挂在嘴边当口头禅,直到看到这部电影才发现真是一天天的哟。
好看!剧情的设定和人物构造全部完美!Npc式的刻板化生活平添了更多黑色幽默元素,太讽刺了!走路全部直角真的是看多少次都想吐槽! 战争的虚无性和残酷,对人性的抹杀,对女性的歧视,权利的最大化,方方面面都有着很现实的描写,连战争的理由都忘记,连争斗的对象是谁都不知道,这样的组织架构太可怕了... 更搞笑也就更虚无更可怕,愿世界和平!
形式很有趣,在日影中算是很大胆的一次反思:缺乏思考的老百姓跟NPC毫无区别,先扔出原子弹才会被还以原子弹。无论周围的人多么麻木,总会有人愿意追求真理,成为真正的人类。
缓缓打出了一个问号
24thSIFF#自发的僵死。在失去天光的清晨:我察觉到连声音都是拼贴的。没有时间/找不到参照的银幕时间——无影像的场景游览。非人的公共社区电影:机器人拍摄的,始终在场的舞台剧场。对白限制在景框内;镜头起来平移倒退,摄影机不会想象他者的日常。所以只能用失神的状态来穿行演练现场:稍微还原出此刻牵引的情绪。
形式感,像游戏一样的形式感,人只能在一条线上有序的走着,这种感受令我觉得微观,镇子即世界的设定相当成立。美术部分当立大功,几个景就把设定做得完美无缺,自成一格。比较失望的是音乐的部分,音乐放在战争设定下的效用比较固化,所以一旦这个元素出来,期待的结果也随之到来,本片以特定的形式自然是打乱了叙事节奏,但并没有突破,导致下半段处于一种鸡肋之感。
脱线版1984,太可爱了。
反战电影,做的还挺有喜感。
#SIFF2021 我真的很喜欢这种不停重复单调场景意象的电影,超出我想象的好,以为是轻松的喜剧,虽然日式冷幽默从头贯彻到尾,很喜欢结尾。
#2021上影 超符合口味的一部电影,里面用到笑点令人觉得荒诞、滑稽、冷。日复一日的无聊的日子因为大大小小的事件变得活跃了起来。面对不知名的对岸敌人,其实和《战场上的快乐圣诞》里头的北野武又没有什么两样,为了家乡,为了城镇而奋战,构建了一个虚无的“敌人”,利用洗脑宣传去生孩子,去“打仗”,麻木不仁。里面的角色基本上没什么表情,不过这不妨碍他们各有各的特色:转卖鱼糕的夫妇、不断炫耀儿子战绩的食堂阿姨、无时无刻都在踢人的炮兵长,都很有意思。只不过想不到的是,看到最后还是很难过的。也许真正的恐惧都来源于无知吧。(4/5)
很直白,讽刺官僚主义,反对战争。
黑色幽默的反战片:有山有水不知流年的小镇,专门训练僵板如机器的参战者,无所谓谁是士兵谁是小偷谁是警察,谁犯罪谁无辜谁正义,更无所谓仗为什么而打;上战场如上班,丢掉胳膊就等于丢掉工作,得罪不起的不是敌人是老板;老板有权前一天夸你是团队脸面,隔一天就骂你是智齿盲肠,人不是人,是随时可忘的名字,是随处可甩的锅,是随时能拆的零件——这片子反的又何止是战。全片无处不在的强迫症简直要逼死强迫症,整个节奏就像停成一条直线的心电图,只有结尾的优扬小号放松出一丝弹性,然后就没有然后,犀利程度还是差一口气。但或许这就是片子想要的感觉:对于本该人神共愤的残酷,只要糊涂,就可以毫无反应。
确实是未曾见过的日本电影,导演的风格非常突出。在故事内容之上,表演与镜头的形式更是强化表现了官僚制度的愚蠢低效与战争的无聊空洞。但对于这种像是RPG游戏与2D漫画混搭的真人电影形式是否是一个好的“作者签名”,我还是持保留态度。
故事太呆滞,还好还有故事性,不至于太无聊。
伟大的官僚主义机器开动啦
#siff2021# dbq看睡着了哈,睡得很香,大概是跟曹杨影城有仇哈,明年真的决定绕道走哈。电影感觉大概就是讲了个人被异化成“战争机器”的故事?机械、呆滞,最后上点反战的价值,感觉似乎并不是很新鲜诶……anyway,我睡着了所以也没什么发言权就是了,打扰了哈……
对面的威胁来了,必须请大噶康康我们的意志啦!那谁,把鱼糕的钱报了
日本Roy Anderson再加一點阪本順治
3.5 国家机器将人制造成机器,僵冷的表演概念、无意义对话,形式主义在片中被坚持到底。起初显得有点矫作,但在不断地复沓后反而变得非常直接、准确、简练。
SIFF新衡山 枯燥单一的节奏反映官僚主义和战争对现实和人的异化,只是不变的节奏看的人很累,最终以观众的难耐参与了影片的完成
21上影 第六场 又是你,竹中直人!
机械式表演 架空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