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众的文艺片,因为是他,才会去接触,虽然剪掉了很多,太过文字,但是,看到了他的成长,看到了他进步,看到了那时候我还没关注的他
如果没有粉丝滤镜,也许不会去接触这样题材的电影,但是突然又很庆幸,因为他,让我看到了小龙的坚持,看到了他的初心,也看到了他的成长
第一次看的我,很迷,不理解,第二次看的我,突然明白了社会人的无奈与抉择,最后的选择往往都不是最开始想要的,但是,也许确实最好的选择,无论是对你,对我,逸或者对他
“他们(指FIRST影展同事)会担心我的工作不能够聚焦在影展上……所以,我都38岁了,我拍部电影又怎么了?我还要继续拍下去。”
和宋文老师聊到兴头上,他像个大孩子似的,“耍”起了小脾气。
因为《抵达之谜》终于在今天(7月31日)抵达电影院,这部从2014年就开始规划的电影,让号称“中国最有影响力的青年电影节”西宁FIRST影展的创始人宋文正式追加了一个新身份。
导演。
电影节创始人拍电影,听上去既优越,又有点危险。
优越,自然是大家对身份所带来的资源的想象。但其实,并没有。
海报上数得上大名的,只有FIRST名誉主席谢飞老师担任监制;虽然有一线流量小生李现加盟,但接拍这部戏的时候,《河神》还没播;没什么编剧大腕来整理剧本,FIRST策展人段炼都亲自上马,不断对剧本喊“No!No!No!”
危险,自然也和身份有关,电影节创始人当导演,万一,不成功咋办啊。
至少《抵达之谜》没有明目张胆投FIRST,虽然上映日期和FIRST举办时间基本同步。
其实你只要要看了《抵达之谜》,就知道这部电影其实是“安徽男孩”宋文的半自传,它的一个重大意义,是疗愈。
“2013年我在美国待了很长时间,那时候我老想过去的事,老想过去的人,它们就像幻灯片一样,一闪一闪的,它的开关你老关不了——就是说,再不拍,你就忘记了。”
一听到这,第一导演(ID:diyidy)对这个采访就放心了。
一来,青春伤痕这事,大家都熟啊,而且我和宋导都是大直男,好聊,好聊出料,果不其然,斯斯文文的宋老师,年少时也是为兄弟肝胆相照差点把别人打残的战斗狂魔,只是没想到,这次拍《抵达之谜》,他们反倒被流氓给围了。
二来,一切以疗愈为外部目的的导演,都会在电影里放入他从今以后再也不会触碰的自我。
“我觉得其实拍电影挺操蛋的,你得把自己翻开。”
我做采访,就好这口。全文6000字,算是把宋导从来没在FIRST上体现的一面,全翻开了。
第一导演:这次不管你叫宋老师了,叫宋导。
宋文:都行,为了宣传需要。
第一导演:咱们从头聊,我发现《抵达之谜》之前叫《野蛮生长》,是什么意思呢?
宋文:2014年4月30号,《抵达之谜》在故事版里有了第一个分镜头,那时候立项申报不叫《野蛮生长》,叫《龙的骨头》,男主角名字叫赵小龙嘛。
后来审核的时候没通过,就想过好多别的名字,《白云苍狗》什么的,突然有一天我拿根大毛笔,铺在FIRST办公桌上,写了个“野蛮生长”。
可惜还是没有通过,最终就改叫《抵达之谜》了,是我们编剧陶日成想的。
第一导演:这片包括你在内,还有陶日成、李宗雷、段炼段总……怎么分工的?
宋文:我先讲讲李宗雷和陶日成吧,宗雷也是我们这里面武义的扮演者,是我们安徽人,陶日成也是我们安徽人。
第一导演:这是一个老家班底。
宋文:嗯,我这两个安徽老乡都是性格迥异,都是刺头。
第一导演:多大年纪?
宋文:应该都三十左右吧。陶日成是电影学院文学系,学理论的,他对剧作贡献最大的就是,怎么样去反类型,因为在很长的一段时间,还叫《龙的骨头》的时候,故事就是四个男生天天跟在两个女孩后面,然后姑娘被欺负了,四个哥们复仇,就觉得这故事没办法开机。
监制谢飞老师也一直不同意,他觉得这个太顺撇了,没什么太大拍出来的必要。
但是有一天,也是在我们互相刺激下,陶日成贡献了一个虚构的部分,就说我们这个姑娘被过失推到长江里去了,四个人里谁推的,不知道。
我觉得这个还挺迷人的,变成了一个隐秘的秘密,它就和成长勾连起来了,我们越来越学会了彼此隐瞒,彼此相瞒,甚至熟悉了说谎——你在生活里,你只是越来越会演戏了。
第一导演:变成了曾经最讨厌的那种人。
宋文:对,有可能是这样。这是陶日成在剧作上的一个非常大的贡献。那李宗雷呢,他是一个非常棒的话剧演员,演过《如梦之梦》《犹太城》,他能顺台词。
那是在五年前,在双桥那个办公室,然后我在我的办公室后面又租了一个大通间,我恨不得上午在影展办公室,下午就到我们后面那个楼里面,写一写,画一画。我有一大袋子的分镜脚本。
到了2014年下半年的时候,这个电影能在故事版上呈现出来了。我做了非常笨拙的一些事,就是在找方向,就是说我们到底是像《怒火青春》这样呢,还是像《神秘河》这样。
第一导演:忘说段炼了,他对剧本的帮助是什么?
宋文:他说“不”啊。
第一导演:这不行,那不行。
宋文:对,这是他做FIRST策展人的特点,策展人的工作就是说“不”。
第一导演:那你一开始做这片的真正起点,动力是什么?
宋文:我最早是在安徽大学艺术学院学戏剧的,我们那个老师,一个老教授,就说导演到底是什么艺术呢?他说导演其实就是研究人的艺术,这句话对我有长期的影响,就是我也在想导演到底是什么。
但是又有前辈告诉我,导演是选择的艺术,你每天就要到片场去选择,有一百多个问题,说这手表是用黑色的还是用白色,你得做出选择。
第一导演:这就是理论和实操的区别。
宋文:对,你必须做出一个判断。我2013年在美国待了很长时间,差不多有一年的时间,我都在洛杉矶和纽约。
说去学习特别伪善,有点像壮游吧,我在UCLA(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的草地上待了至少两个月,给了我一个特别长的想事的时间,UCLA那个图书馆进出还是比较自由的,我就在里面翻漫威漫画,六十年代的,像《精品购物指南》和《周末画报》那么大,扯远了。
就是我在那段时间有一个感觉,我就老想过去的事,老想我到北京干的第一件事,老想过去的人,就是现在故事原型中我这帮年轻朋友做的那么多荒唐的事情,它们就像幻灯片一样,一闪一闪的,它的开关你老关不了,精神压力特别大,就过不去——就是说,再不拍,你就忘记了。
幻灯片的开关要是关了,这事就结束了,所以你看我拍了一场着火的戏,几个哥们看着那个船熊熊烈火,特别有仪式感。
第一导演:说到烧船的那场戏,看着就拍得挺难的。
宋文:特别困难,我们跟派出所都打过招呼了,但是流氓又来了,就不让我们拍。
第一导演:啊?真的假的?来多少人?
宋文:真的啊,怎么也有20个人吧,就不让你拍。
第一导演:管你要钱是吧。
宋文:你懂的。所以船被燃烧起来后,我在现场特别感慨,我特别不争气,眼泪就下来了,我说这事就算过去了。
可是你知道我犯了个什么毛病吗?我在后期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脑子不知道怎么了,老觉得火烧得不够大,所以我就做了好多特效,还花了一点钱。
第一导演:啊?没看出来啊。
宋文:对,因为最后我又把特效去掉了,那段时间,我在想我到底怎么和观众沟通。
第一导演:是不是有点偏执了?
宋文:我偏执了,我说我是不是要燃大点,我就不相信那个火的那个劲儿。因为我烧了20多个燃烧瓶嘛,我跟李现他们说,一定要扔到船这边,别扔到船那边,那边的汽油布得不够多,底下是空的大罐子。特别神经!他们开始扔,扔四、五个都扔到空罐子那边去了。
第一导演:着不起来是吧?
宋文:是的,摄影机只能往前走一走,补几个近景。
最后我还是尊崇了真实,去掉了特效,因为我不想告诉观众,你现在心理是这样子的。可能大家和昨天告别有很多仪式感,但我选择了这个,我希望它客观一点,我不想误导一个信息,那么的燃情岁月。
第一导演:你的青春到底是怎么样的呢?就和电影里一样,游游散散地过完了?
宋文:我高二会考的时候,替一个朋友声张正义打架,我那个朋友怎么了呢?他喜欢一个姑娘,给人家写了一封情书,结果情书到那个姑娘班上的时候,被一个男的给拆了,在班上把我朋友那封情书给读了。我的朋友受尽侮辱,他就约了我们,说一定要高二会考的时候,把那个读信的揍一顿,至少得给干残,目标是要干残。
因为要堵人嘛,我记得我当时是带了拳刺的,我们很早就把卷子交了,然后在逸夫楼里那个卷闸门处等,我跟我哥们回头暗示了一下,意思就是说,你看着,我肯定给他干残。也就是电影里小龙回眸的那个镜头,我觉得那是我年轻时最高光的时刻,我就冲上去了。
第一导演:真跟人干了吗?
宋文:我手都打烂了,从逸夫楼一直追打到体育场,狂傲不羁,可洒脱了,太帅了。当时也没手机,也没给我拍下来。
第一导演:没受到啥处分啊?
宋文:因为我们会考是几个学校合在一块的,没人管到我们,就躲过去了。当然我觉得这个我要自我批评的,就年轻时代老有这种荒唐的事。
我是双子座的,的确有点分裂,实际上我把我心里想说的话,主要放在赵小龙和三皮身上了。
三皮有一点我自省的部分,他戴着小眼镜,也挺怕事的,他爸爸把他从当地的技校弄到上海,离开这个城市的,最后变成了一个上海大医生,很体面,他代表了人的一个方向,就是挺按部就班的,所以他一定不会把当年目击的那个事情说出来,当方圆再一次质问他的时候,他依然选择了沉到那个温泉的水下,吸了一口闷气,也就是说,今天的三皮已经变得相对世故、伪善。
我的自省,也希望引起大家共同的自省,从自我分析的角度来讲,我们转变了,变成了世界上那个规则的一部分,同时我们又享受着规则的乐趣,然后还彼此剥削。
所以当大家真的融入到世界的一部分的时候,有时候要抽离出来,要敢于拍自己。
第一导演:这个也跟这十几年来整个社会玩命往前赶有关。
宋文:关系特别大,就是九十年代之后,你想挣脱,你想分离成一个个体化的东西,已经变得非常困难了,这是经济发展的洪流导致的。
但是我就老想提醒大家,就是咱们不能不自知,咱一定要时刻做到知己。知彼我有百度百科,谁干过什么坏事搜索就得了,但知己更难。
第一导演:就是你敢不敢去暴露自己的缺陷。
宋文:对,所以我觉得其实拍电影挺操蛋的,你得把自己翻开。
我就要讲小龙,他可能是一个脑后有反骨的人,他不识时务,不合时宜。但生活教会了你,你必须得让大四回去,不要让他去那个人生对质的现场,他会觉得特别虚无,没有力量,这个特别可怕,小龙就留下了那滴眼泪。
第一导演:而且那场戏必须得下大雨,雨水对泪水的洗刷和消逝。
宋文:你说得对,我其实那场戏花了很大的力气,包括温泉会所的亭子是我搭出来的,因为他要进入到前景里,打破第四堵墙,而远景不是还有李现在打架的一个影子嘛。
第一导演:那是李现的替身吧。
宋文:本来是替身,从上海找来一个演员,长得还挺像李现的,但是他突然间就没赶过来,最后画面里打架的李现是我们灯光师大壮演的,他长得不像,但后背穿上衣服和李现一样。我还想强调一种舞台的感觉,我就让李现他们演得稍微过一点。
第一导演:实话实说,你觉得李现演技达到你的要求吗?
宋文:选李现我还是从角色出发的,因为从外部上,我需要一个非常硬朗的小伙子,他得穿上那个年代的黄军裤、白衬衫,穿那种弹力背心,戴一项链,所以李现那个造型一出来就是他了,就没跑了,我肯定不会选错。
本身他也有那种古希腊特别有力量感的,他的形体、面部结构,绝不是小鲜肉那个状态,这是从外部的,那从内部来讲他的眼神也让我感觉到有种孤独感,甚至有种忧伤感。
第一导演:李现现实里的性格就强吗?
宋文:我觉得有点强,他对自我的那个设定是有的,他一定有演员那个范儿。
第一导演:他怎么理解你那个时代的东西?
宋文:我们当时聊得最多的就是你怎么变成一个做什么事都要找一个说法的人,得有个道理,就是特别耿的状态,所以我们在这个角度就互相怼。
第一导演:李现表演难点在哪?
宋文:难点就是探监那场戏,情绪失控,角色在那个点上很难受的。另外一点,他这是一个都没有开始就结束的一段爱情,所以他那个表演是需要他高度失控,高度情绪崩溃,真的是鼻涕眼泪一把抓。那天拍得我压力也很大,谢飞老师都在现场。
第一导演:有什么操作办法吗?
宋文:拍的那两天大家都别跟李现说话,我们是在一个工厂里搭的监狱,首先我要保持他们不能受任何打扰,拍摄时相对肃静,就是这一场,让演员可以不受打扰。我也是慢慢诱导他,气氛也做得很好,光下能看到灰尘,那真的是撒了一把灰。
第一导演:直接拿土往上扬?
宋文:对,就是尽量在那个气氛的营造上嘛,让演员沉下去。
第一导演:拍了几条?
宋文:好多条,整整拍了一天。
第一导演:那过程中肯定他有没达到精神崩塌的程度,这时候拿什么刺激他?你需要了解李现自己精神上的软肋吗?
宋文:其实我们当时有说,就是一个人骗了你很久,又是你身边的人,你本身对这件事就崩溃,我们大概从类似于这样的方向去讲吧。至于演员自我怎么完成,他借了哪些力,那是他需要自己去处理的问题了。
第一导演:小龙这个人物,内心里是不是有一种自卑?家里卖鱼的,身上鱼腥味会让女孩注意到。
宋文:没有,我家里有很多人就在菜市场工作,你可能不了解这个行业,一般家里开冻库,日常是非常体面的,非常干净的,不是你想象那样。
第一导演:那女主角顾璇你怎么选的?
宋文:第一,因为剧本里规定她是消失掉的,所以我是希望她有一点悲悲的感觉,好像也有一种可怜的感觉。
另外,我们需要这个女生看起来好像比这几个男生都稍微成熟一点,成熟的女生很飒,很吸引少年。
第一导演:其实就是性吸引力。
宋文:我完全同意,你甚至觉得有可能……
第一导演:这真是个女人,她不是女孩。
宋文:对,我们大学经常有女生晚上去迪厅的时候把自己弄得倍儿成熟。
第一导演:感觉不认识了都。
宋文:对,但上课时候不那样,晚上突然间就那样了。
第一导演:那第一次让李现跟顾璇在一起碰的时候,这几个瞬间都是什么样的?
宋文:最初还没拍的时候,我让他们听舒伯特的《死神与少女》,然后让他俩一起拉片,《燕尾蝶》《苏州河》什么的。
第一导演:拍的时候,李现还没成顶流,后来你会不会觉得是一个蛮幸运的事,至少对电影宣传是个帮助。
宋文:是个lucky,我们确实关注度被提高了,有机会被更多的观众看见。
其实我们这个电影它相对来说比较强调真实感,甚至节奏也不是一开始就那么快,一开始你还要抵抗一些散漫叙事。
第一导演:没有主叙事来推动。
宋文:对,后面你慢慢看清楚它是一个三个人的视角,然后甚至还有点悬疑感,总之非常幸运。
第一导演:拍完《抵达之谜》,你觉得你那个幻灯片关严实了吗?
宋文:严实,我接下来可能也不会再做这样的题材了,因为我已经花了这么长的时间,从前期到后期,从去釜山电影节到今天有机会去公映,我40岁之前的那个困惑已经度过去了,我现在就四十不惑了,能想清楚的事我已经想得很清楚了,实在是想不清楚的事我可能也没有能力去解决。
第一导演:你有跟小时候的发小说我拍了一个这样的电影吗?
宋文:我在这个电影前期的过程中,见到了其中的一个小伙伴,但其他有那么两位我的确也联系不上,就没有见。
后来我倒是主动选择了不再去找他们,我还是想,就是有一些人物实际上是综合了很多人的性格,这里有我高三阶段、大学阶段不同人物的性格,实际上是一个二度创作,它也不是真的有一个所谓的原型人物。
我觉得性格有时候很像一个人的毛病,就是它特别跟别人不一样,说话也好,动作也好,处理问题也好,这人怎么这个毛病,我对这个也特别感兴趣。
第一导演:你是FIRST创始人,又是新导演,怎么看这个双重身份?
宋文:在工作上没有打架,因为在FIRST电影节,我的标签是做推动的工作,它更多的像一个社会的公共身份,也能给我带来非常大的乐趣。
然后作为导演,这个身份给我的一点困惑是说,我的第一部题材稍微纠结得长了一点,我在之前也有几个想法,但是最终还是回到我最有冲动的题材上来吧,当然全世界范围内这么多的电影前辈都拍了那么多伟大的关于他们自己成长的故事,也不要有什么野心要去逾越它,我要回到一个简单的想法上。
创作时也犯了一些错误,但我在这个时候,我要回到我内心的强大需求上来。
第一导演:咱们FIRST的同事们,子为姐也好,段炼也好,一天、宁伟也好,他们怎么看你做导演这事?
宋文:有支持,也有忧虑,比如说段炼他得抽出时间跟我聊剧本什么的,这是支持的行为,我们在一起都可以说真话,说非常真的话,可以互相拍砖,互相打板子。
第一导演:忧虑呢?
宋文:他们会担心我的工作不能够聚焦在影展上,但其实我有平衡,因为现在团队已经非常成熟了。
所以,我都38岁了,我拍部电影又怎么了?我还要继续拍下去。
第一导演:那你的精神深处的这一瞥过了之后,你接下来的观察点会在哪里呢?
宋文:我老感觉整个世界是封闭的,就是你做工作也好,处人处事也好,你是被长期关押的,这个“关押”看你怎么去理解,不是说具体到一个监狱,或者是把你锁闭起来,你也可能是一个战争时期的集中营,但是你会有极强的求生的欲望,没有那么多的救赎者要去救你的,你求生的时候要靠你自己的,有时候想想,无处可逃,我就对这种类似的感受很感兴趣。
第一导演:只是一种极端的情绪的东西?
宋文:对,大概是这个方向吧,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对这个感兴趣,我就想尽快进入那个状态,把它写出来。
采访、撰文/法兰西胶片
*文中图片源自网络,如有疑问请联系本号。
*本文首发微信公众号:第一导演(ID:diyidy),更多导演影人深度专访欢迎关注。
这部片子,本生是冲着李现去看的,其实电影的前半段是有点勉强看下去的,虽说题材是爱情片,但更有点现实题材,看到一些场景其实都有点“少年的你”的味道。
与其说是爱情片,不如说是现实题材的剧情片。要认真去看,其实不难看懂,少年成长过程中面临的一系列情感(兄弟情、爱情)复杂又纯粹…
随着年龄的成长,慢慢的骨子里的冲动越来越少,也慢慢的能学会换位思考…
曾经年少时我们以为重要的,到最后会发现也不过如此。珍惜该珍惜的,珍惜现拥有的,珍惜未来还会在的。
学会释怀,放过自己,放过回忆…学会跟自己和解。
人就是在这样的状态下不停的成长,未必会变得多好,但一定会比以前的自己更好。
电影拍的有些压抑,或许是因为题材的问题,其实我自己对影片的背景还是有些共鸣的。
我们很多人的小时候,都多多少少遇到过地痞流氓打群架,有的选择远离,有的可能也加入其中。
曾经就认为这样的人不该结交,从小大人的教育也是这样。
但其实这样的人,或许比普普通通的乖孩子更有义气,更重情重义…
学会发现人性中少许的美,自己也会阳光很多。
其实过了半个多月回头看,觉得整部片子就是导演的个人表达,是他对自己青春遗憾的追偿。不过恰好,也给了我一个机会,去看看24岁的李现,透过镜头,去看看你的年少时光。本片打分4星,有1星给配角,有1星给女主,都太可惜了,每一个都非常棒,戏都很好。没出来太可惜了,女主不愧是被国师挑中出演过金陵十三钗的,太美了。有1星是给24岁的闹哥的,他的第一部男主片,并且是在最落魄的时候拍的,鼓励分,我是粉丝我乐意(*^^*)。还有1星是给摄像的,很多个镜头都很美,女主最后那个回眸定格,我简直要哭出来。
———————————————————
从来没有哪个演员让我有过为了一部不知口碑的片子奔波千里的想法,直到遇到李现。
2019年11月23日,金鸡百花电影节的最后一场展映,我与两位同我一样不远万里来到厦门的小姐姐一起,看完了24岁的李现的出演。
严格意义上来讲,这是闹总第一部男主片,虽然他比河神、小亲热都来的都迟。24岁的现哥,刚刚出校门没几天,正是他生活最为窘迫的年月,需要不停的拍广告来维持他在北京的开销。缺乏表演经验与生活经历,还做不到现在这样随意转换自己的气质。身上还是很明显的带着良好的家庭教养留下的明媚底色,对于活在底层,被生活磋磨的人物的把握有些地方是不太贴的。但是我不得不承认,他天生该吃演员饭。
影片节奏相对缓慢,宋文导演想要表达的东西太多,前半段的铺垫更像是一种对于他自己过往岁月的追忆和思索。实话实说,有点散乱。在影片进入高潮之后,渔船上闹总的特写一出,我和小伙伴第一时间看了眼对方,然后低声感叹,戏出来了。一个眼神而已,温和外表下比谁都狠厉的年轻人一下子就活了过来,如果说前一节的小龙是脸谱化的小镇青年形象,那这里开始整个人物就丰满立体了起来。
看守所的戏是整个片子情绪急转的地方,现哥的哭戏,我既要夸又要骂。本片两段哭戏我不得不夸,第一段,看守所的前半段,从瞳孔的放大,到不可置信,到眼泪滴下,整个情绪非常连贯,并且能带人入戏,你能体会到小龙当时所受到的巨大冲击。然后,导演切了哥一个特写,对,就是海报上那个丑的惊天动地的哭脸,哎哟我的妈呀,整个电影院的粉丝都没能憋得住,全部笑了。哥呀,真的不是拍不好哭戏,而是哭的不美啊,前半截的哭戏真的好,这里真的丑,李now,罚你自己对镜垂泪800次,一定要改掉这不顾形象的哭相好吗!!!第二段不得不夸的哭戏是临近结尾,小龙放走旧日好友之后的哭戏,车内密闭的环境,想要追究却不得不放弃的苦闷,不得不屈从于现实的无奈,心里永远放不下的结,备受磋磨的中年人的无望与自我和解,都在顺着脸颊的那行泪里。不做大表情,就是好同志。
片子的剪辑,过于意识流。阿粉与我的共识,先给结局,再来悬疑,或者连续两个反转,效果会好更多。现在的版本,第二个反转事实上是没有扣响的,情绪顶了上去,但是没有到位,整体戛然而止,有种悬在半空中空落落的感觉。观影体验上来讲,并不是很好。也许也是我们的阅片量和理解力还不到位吧。在臆想画面中,争吵的戏份,大段对白,现哥的台词介于方言与普通话之间,听起来挺生硬的,确实需要再进步,不过这是24岁的李现嘛,我能理解。
整部片子,镜头很美,尤其是女主最后的特写。演员很棒,每一个都演技在线,我们都在感叹这些人没能出的来实在是太可惜了。24岁的李现与他的小伙伴们值得,宋文,不值得。
最后,大银幕上见到他的脸,不同于中国机长短短的几分钟,而是有大量特写的时候,速效救心丸请准备好,真的,真的,真的,太帅了!
中规中矩的隐秘的角落式故事情节展现,并没在情节里找到那束光,但有些细节和场景设置蛮有趣。 影片讲的是上世纪90年代长江边的小城里,赵小龙遇上心爱的女孩冬冬与其好友小梅之后,与方圆、大四、三皮、武义走过肆意张扬的青春时光。这段青春最终因为冬冬的失踪戛然而止,十几年后,当兄弟们都面目全非的走向中年时,只有小龙还固执地要为下落不明的冬冬讨个说法。聚会上,步入中年的他们回忆往昔,小龙却突然逼迫大四说出冬冬“失踪”的真相,被尘封的“真相”使他们永远无法抵达自己的内心…… 前三分之二的感受:人性千人千面难以分说。影片最后交代冬冬为了帮助他们几个还偷汽油的钱去拍广告,拿到报酬之后找武义帮忙阻止赵小龙方圆他们烧油船报复,但武义因为想要报复亲哥的私心把冬冬关在了船上。稍后赶着去参与烧油船行动的大四和三皮看到了冬冬和武义进船门的瞬间,知道方圆和赵小龙都喜欢冬冬的大四以为冬冬是一个水性杨花的女人去“捉奸”,打开门发现只有冬冬一个人在船舱(此时武义已经把冬冬反关在房间里去另一边教唆烧油船去了),冬冬夺门而出却听到大四说她不要脸,二人推搡之间冬冬失足落水,三皮抓起大四的手就跑了。不知道能说是谁的错,武义以为关起来会没事而且想顺利烧掉哥哥的船报复哥哥;大四以为冬冬水性杨花伤害自己兄弟才气愤去“捉奸”;三皮遇事是隐瞒和逃离…四人对待冬冬失踪的态度各不相同,赵小龙执意要找个答案、方圆也找过但是没多久就放弃了、大四则是胆怯与无措、三皮退却,四人不同的态度也预示着不同的人生走向。方圆忘掉了这件事,做汽车维修美容小有所成;三皮去上海读医科之后成了同济的主治医师;大四砸了夜总会之后进了一段拘留所后面和小梅结婚;赵小龙在船上找了营生找线索找人… 有人寻找真相有人不去触碰,千人千面讲的也无非“人性”二字,说不清道不明。 后三分之一最大的感受是:妥协是成年人最大的无奈。 昔年好友中年再次相聚礼貌寒暄,席间赵小龙还不忘递上自己的名片说如果有需要玻璃可以照顾下生意。场景设置很有意思:高冷的日料店,格调高了也不会有蒸腾的热气了,再也不只是当时围坐在桌边吃火锅喝啤酒的我们了,还有了生活。赵小龙逼迫大四说出冬冬“失踪”的真相,宴会上四个朋友彻底撕破脸。镜头反转原来这一幕只是赵小龙的幻想,他去大四家里找到大四逼大四赴宴对峙,结果车行至半路却让大四回去了,可以说冬冬落水是大四促使,但结果如何谁也不知道,赵小龙最终选择放过了大四,却依旧找不到自己。这里的场景设置很有意思,看时间应该是晚高峰,但是反向车道却很空阔,主人公所在这一条却很拥堵,排队等红灯,偶有发呆间隙被后车鸣笛催促。长长的车队排列像是赵小龙的人生,无法掉头,无法超车没找到答案也改变不了过去,终是处在了生活的洪流中。 片尾有一段话:“这几年,脑子里总是闪着江边的芦苇,毛茸茸的,摇摆不定,像个叛徒。”这句话其实是小龙内心真实的写照,人至中年,没能找到一个明确的答案,决定不再执着于那个真相,放下之后又是迷茫而无所适从,何谈抵达。
以上。
24岁的李现,跟《抵达之谜》一样迷茫,天赋演员有没有?章子怡我觉得是。运气好的演员有没有,有,第一部大荧幕就很幸运碰到成熟型导演,以及在过程中挖掘到演员特质,而个人特质碰上符合个人特色的角色,就很幸运,我觉得王宝强就是。但可惜李现不是,24岁的李现还要接广告模特养活自己。想让人看到他,他就必须上,他没得选择。故事拖沓,情节平白直铺,尴尬的情绪爆点,以及过于大的年龄跨度,作为粉丝我不能无脑吹,李现也不是听不了声音的,单独去看每场戏其实还不错对于24岁的李现演技我打75fen,及格偏上,但放在整个电影,没有立起来的导演框架,让演员的表现也大打折扣。真正去看了电影的其实都知道主要责任在谁,但需要埋怨吗?并不!我想李现应该是感恩的,我也是,我个人觉得恰恰这样,专业的人反而看到了李现的可能性,24岁的年纪,演出10几年的年龄跨度那是吹,但少年的张扬莽撞,成熟的疲惫颓废,情绪的爆发,从迷茫到释然,你可以看到他的用心,对演戏的热情。
#BIFF# 充满Cliche的成长电影。“人如何面对过去的罪”本该是个有意思的主题,但人物性格的展现流于刻板印象,笔墨的轻重和节奏、乃至演员的表演都很一般。
#BJIFF09#2.5。就像是非要这些年轻人演中年人,导演在一个假定的没有真实经历又跨越年代的故事里,不知道如何收尾,中间也还有很多地方不知道怎么连故事,是个谜。自己用“尴尬”俩个字结尾,算是自嘲吧。
#BIFF 很糟糕,一度看到一半冲着天花板长叹气。拍得好FIRST,手持、城镇、犯罪、虚实幻象,各种常见元素都集齐了,但没什么美感啊,用黑白体现记忆感、小品和复古音乐体现年代感也很生硬。复古毛衣,印花衬衫大概也都是美术去vintage扫荡的吧,逛遍首尔古着店出戏得不行。
一星给三年前的李现的皮囊,一星给摄影。剧情太没说服力,节奏太可怕,导演舍不得剪的想法我体会到了...
【BIFF】其实个人不是很能接受导演给李东东这样的结局 感觉给人一种期待落空的感觉?但是导演的镜头给的都蛮漂亮的 特别是后面的一镜到底 虽然2个多小时让人觉得很拖 但是导演想展示“成长过程”的理由说服了我 推荐观看
@biff 尴尬,在日本餐厅里赵小龙想象里的复仇场景是刻画人物最重要的一部分,这个挺好但反而来得太慢太仓促,可惜。
前面表现小镇青年们混混那段节奏略慢,看得我挺云里雾里的。不过剧情到中间开始的几个高潮看得就比较过瘾。最后居酒屋那段是小龙的想象是吗?电影的滤镜(?)我好吃!!文艺片调调真的好喜欢。给四星,再加一星给影院复工时候首批上映的这部电影,太不容易了
2.5分。北影节上看的,这个唯一一个没人鼓掌的片子。个人觉得影节选这个片子完全就是给导演面子吧。PS.映后才知道三皮和大四俩演员就坐我前面,其中一人一直玩手机,屏幕又特亮。我差点踢他椅子提醒他😂自己的片子就不能好好看嘛
宋文导演的第一部电影,这部表面上看起来有些浅薄的电影实则就像一首诗,意味深长、回味无穷。在咀嚼的同时,你会逐渐发现一些微妙的细节。导演展示了中国文学中常见的一种思考:即人们如何面对过去,即使每一个人都常常缅怀过去,但为了更好的生活,人们常常选择遗忘。
李现演技差这不能怪他,得怪导演啊,都知道李现没演技还要动用,这部片的成本是一片护舒宝的价格么?忍痛割爱般流血体验?取名文艺质感,看得我单眼皮全程打架,最致命的一点这台词谁写的啊,如果写不好没关系,但能不让李现读出来么?不知道的光听声音以为我在看《圣经故事》呢
2015年的电影,在当下看来依旧能有值得深思的问题,电影想表达的矛盾冲突非常值得深思,我至今还在思考如果我是小龙,我会做出什么选择,影片前期我不知道是不是剪辑的问题,让我并不能很好理解冬冬和小龙的感情,但后期弥补回来了一些缺点,怎么说,还是很惊喜,五年前的李现虽然在某些细节上不能给我很好的冲击感,但他总体上还是很不错,给了我很大惊喜,期待他的下一步电影,想看看是否成长了
现场有一位观众说 他是被“抵达之谜”四个字的书写和色彩吸引过来的 我部分同感 还有一大部分原因当然是因为李现 先说惊喜的地方 这部电影开头黑白的表现手法给我很大的代入感 画面很美 年代味道很浓 李现的出场少年感十足 青涩单纯一眼即穿 但有些遗憾的是电影节奏有些慢 其他人物的形象不够饱满 没有足够的条件支撑其性格的形成 也至于之后推动事情发展的理由让我稍感尴尬 但话说回来 电影是在记录 有些东西本来就没有道理可言 导演说这部电影的想法来自以他为原型的青春 也就更能宽容 毕竟我对电影情节的包容度真的很大 画面表现足够有故事感就行了
#抵达之迷# 在看完整部电影后我一直在思考,李冬冬除了是少年们遗失的爱情之外,还代表了少年成长时慢慢丢弃的什么。 在QA环节里,导演提到了“成长的缺憾”和“坦诚”。少年们在青春时刻的成长过程里,各自掩埋了不同的秘密,这些秘密变成消磨少年们反骨的钝石,让他们在日复一日的心理负担之下,变得沉稳和虚伪。电影结束后我问了导演为什么会把故事发生地点设置在芜湖,导演给的理由很简单,因为他是芜湖人。或许对于导演而言,只有在切切实实的踏上那片土地,他才能触碰到自己年少时的那一份心境。中年人回顾自己的年少时光时最残忍,眼见着自己如何拥有少年的反骨,又亲手把自己的反骨割掉。
一部俗片。可能原本构思不错,想表现记忆中青春似虚似实幻影。但结果是故事结构混乱,情感流于表面化。服化道分分钟让人出戏
很喜欢这海报,比故事本身有质感多了。每次看这种青春疼痛电影就觉得我的青春真是被“一心只读圣贤书”就给概括完了。用“与过去和解”形容并不准确,但看到别人的生活都在前进而自己的时间永远停留在了原地的主角有点唏嘘。任何时候容易翻篇儿的人都活得比较轻松吧。结尾成年人际关系的粉饰太平对比“人无再少年”很是伤感。
【釜山电影节展映】太可怕了!无论是剧情、表演、美术、台词等,都很差。没有一场戏的剧情、表演是优秀的,要么无聊要么狗血俗套。导演试图展现的平庸的恶,却用无病呻吟的虚幻争吵来收尾。赵丽蓉小品元素还造成年代穿帮。无论从青春片、悬疑片等角度看,都是从头到尾灾难级的烂。烂到坐在影厅里如坐针毡怀疑人生。正如影片最后一句旁白:尴尬。观感差到想给0分
可以算得上是少见的悬疑青春片类型。层层推进至最后真相、情绪和演技的爆发。故事的薄弱被风格化的影像掩盖,但各种柔光各种特写用多了实在觉得不适(毕竟真的太多青春片爱用这一套了)。最大的惊喜是李现和董博睿。
客观说,这是一部受众非常小的文艺片,年代感也比较强。开头比较缓慢,但是我喜欢背景音的小细节,小龙和父亲谈话时,能隐约听到电视机还在屋内播放的声音,兄弟几人在屋内谈话时的雷声也让人很有代入感,这样的细节还有很多。全篇几乎都在用处于黑白和彩色之间的“灰色调”来描述,除了在舞厅和参加运动会选拔那几段,几乎没有彩色,所以,肆无忌惮的笑容和校园的时光还是让人觉得放松和开心吧,其他时候便更多的是夹杂着混乱和不堪的现实。抛开这是五年前的片子不说,因为大多数人走过了大家认为理所当然的青春,但是有一部分人的青春就是有争议的。作为大部分一样从理所当然走过来的90后,我不知道你们内心是不是也存在着有争议的那一面,感触很深。突然想到一句话:时间能给出一切答案,可惜当我们等到答案的时候,问题已经不在是原来那个问题。
垃圾伪悬疑片,比较做作。导演应该多看好莱坞大片(或者金棕榈电影好好学习下),全片节奏缓慢,剧情极度无聊。导演太自恋毁了整个电影,让人失望之至!唯一赞赏的还是李现演技不错。另外有个大问题:电影表现手法极其不自然,做作,就好像把冗长的话剧以0.5的节奏缓慢播放了一遍,难看到极致!
40/100 这是创作者的经历、记忆和对现实的臆想糅合成的一部nostalgia主题的影片。我们都能看到的是主人公对过去耿耿于怀的原因(因为过于明显),但至于创作者内心深处的潜意识是几乎看不到的。演员从妆化到表演都有不少不合时宜的地方,叙事手法过于依赖表演和旁白显得很笨,视点的选择也够乱。而且这样有地域限制的“乡愁”不小心就会搞成自娱自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