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黄山散记
今天领导人要登临某名山大川,恐怕是见不到真正的民众游客的,都是筛选过的。
最有印象的倒是《白发魔女》剧组(其实应该是《白发魔女传》),这个电影我小时候曾经看过,还看过一本连环画,后来自己也买了一本小说,这是我第一部梁羽生的武侠小说,后来又买了一些别的,但《白发》好像已经低价转让同学了。原来1979年张鑫炎已经带着长城电影公司到内地实景拍摄武侠片,不过这部《白发魔女传》票房只200万出头,位列年度24位,不算亮眼,但也过得去了,1980年的冠军是关于日本侵华的一部纪录片《惨痛的战争》,安乐公司出品,由如今安乐的掌门江志强的哥哥江志文拍摄,票房950万将近,实在令人想不到。
想起了13年去黄山的往事,下雨天,背着一个6岁小朋友走完了大半座黄山主峰,也是厉害。
2 ) 不谈工作 我只是爬个山
奶奶卖茶叶蛋给孙女买录音机、女大学生旅游的意外收获、长城电影剧组的拍摄日常、外国游客等四条小人物支线铺开,中间又添加了黄梅戏 和邓丽君的歌曲 ,前者是地方文化特色,后者乃年代背景展现。小平同志虽然不与地方官员谈任何政治工作,但所有百姓发生的故事 无一不向往着改革开放。
茶叶蛋奶奶见到小平侃侃而谈 ,见到地方官慌忙而逃。 女大学生为了感谢父亲被平反,高考恢复终于见到副主席一面。HK的摄制组欢喜的合影,也算是完成了使命,外国游客稍微少了一些交代,无非是邓要求当地接待条件要搞好,土特产包装要高大上。最后邓说自己落难时 他的儿子(朴方)投奔他,想找事做,要修收音机,可是当地穷的没有一台收音机,也算是给茶叶蛋奶奶的支线首尾呼应了,演员表看到了邓朴方,电影没有,应该是故事情节被删除了。
3 ) 就影片本身而言的一点感想
邓小平登黄山以及黄山讲话是自1977年邓小平第三次复出后的一个重要历史事件。同年的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也用了好几集的篇幅来表现这一事件,所以单拍一集电影是合适的。
相比较而言,电影表现的细节内容要比电视剧版的多,比如邓小平游览途中巧遇香港《白发魔女传》剧组,并且和鲍起静方平夫妇合影,这一段在电视剧版里并没有出现。贾晓晨明明是大陆去香港发展的演员,装一口广东口音的普通话实在没必要啊。
不过电影拍得实在有些松散和拖沓,不如电视剧版的紧凑。另外三个女大学生和邓小平的相遇这一段太尬了,电视剧版的夏家兄妹和邓大人相遇那段就相对比较自然。
影片中于越演的邓楠扮相和电视剧版沈傲君演的扮相太像了,我差点以为是同一个演员。
影片细节方面,我发现了多出穿帮镜头。第一处片头出现了用录音机播放李谷一的歌曲《乡恋》,邓大人游黄山事件是1979年,《乡恋》发行于1980年。二是邓小平见到的黄山游客,大部分穿的衣服过于现代,别说70年代,90年代都没那样的衣服!三是邓小平在发表讲话时,周围书架上放的书,就算导演做了虚化画面的处理,但是从外露的书脊装帧看,绝对不是70年代末出版的书,还是太过于现代。
以上,三星半吧。
4 ) 那城,那山,那人
该影片以纪实的手法,重现了1979年的7月,75岁高龄的邓小平徒步攀登黄山,发表“黄山谈话”的全过程。影片围绕小岗村“包产到户”、恢复高考、香港回归等热门话题,再现了世纪伟人的人格魅力和崇高风范,让观众重温邓小平同志带领中国人民走上小康道路的光辉历程。
影片刚开始,一辆列车缓缓驶入安徽省皖南山区的一个小站——繁昌火车站。列车停稳后,一位穿白衬衫的老人精神抖擞地从车上迈步下来。那老人,正是75岁的邓小平同志,他此次是专程为登黄山而来。而在他来之前,该地的政府和相关负责人便布置封山、不让老百姓上山做买卖,还警告、围堵。刚下车的邓小平同志便和陪同的工作人员规定了两条:“第一条,不能因为我来黄山而妨碍群众游山。第二条,这次利用休假时间来黄山的,对外不宣传。”同时,邓小平要求与他随行的家属,食宿费用自理,伙食按四菜一汤标准。
第二天,小平同志来到观瀑楼前,并由此开始登山。他脚穿圆口布鞋,手拄登山拐杖,挽起裤管,精神饱满,即使雾大路滑,他也不要滑竿、不要护绳,坚持徒步向着陡削崎岖的山路,一步一步攀登而上。登山到鳌鱼峰时偶遇卖茶叶蛋的奶奶和孙女,因为孙女想买一个录音机,奶奶便为了孙女的梦想每天辛苦劳作,小平同志坐下喝茶,在谈论到“大包干”问题时,小平同志说到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要让人民不断富裕起来,大队干部却说卖茶叶蛋的严阿婆是落后分子,而他却说,“落后的不是老人家,是我们的脑袋”从这里我看到了一个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邓小平同志。
再往黄山上跃进,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了小平同志,这也是我认为的影片高潮部分。山上的人们欣喜万分,情不自禁地列队鼓掌。有人称他为邓副主席,有人喊他邓爷爷、邓伯伯,许多游客大声问候:“小平同志,您好!” 整个山头都萦绕着“小平同志好”的声音,小平同志频频向大家招手致意,还不断问候:“大家好,同志们好。”看到这里,感到震撼人心,我想,这就是伟人的影响力。可是小平同志说他也只是一个平凡的人,做着自己该做的事。
当晚,在山上住宿时,看到黄山的旅游人数多而设施设备却跟不上,游客住宿成问题。小平同志发动家人和陪同人员腾出几间房供给带孩子的旅客们;将酒店特地为自己准备的面条让烧给游客们吃。这一些细节体现了邓小平艰苦朴素、平易近人的优良品质。而后在百步云梯为三位复旦大学学生签名拥抱,在始信峰与香港的摄制组亲切合影等细节体现了他关心百姓疾苦、体察民意、倾听民声、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崇高风范。
邓小平在黄山时,问黄山的建设、问黄山的发展、问黄山的生态、问黄山的物产,殷殷叮嘱“要有点雄心壮志,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成为全国最富的地方”,句句话语都饱含了他对山区人民致富的殷切期望,处处体现了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勇于冲破观念束缚,敢闯敢试,坚持走改革开放之路的勇气和决心。此次黄山“破冰之旅”,邓小平就开发黄山旅游资源、发展黄山旅游业等问题作了重要指示,发表了被后人称之为“开启了中国现代旅游业发展之路的著名的‘黄山讲话’”。邓小平用坚实的脚步、用有力的双手为黄山的未来写下了气壮云天的诗篇,黄山以旅游经济为主导产业的发展之路从此开始了新纪元。
看完这部影片,我激动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作为一名90后的新党员,虽然没有经历过改革开放的时代,但是我们应该继承邓小平改革开放旗帜,全面深化改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共同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工作,一直沿着邓小平给我们指明的道路走下去。
5 ) 千言万语 化为二字:担当
本人短评:政治家与政客的区别很简单:关键时刻作出决策,是担当,才是精英!西方政客嘴上说天大的事,却交给全民公投,表面是民主,实则无能!事事都公投,个个都可以做CEO,要你这个戏子干吗?
经典台词:
我们的人民太穷了,也大好了!(苦了多少年,还相信我们党的领导,再不改革,就会被地球开除!)
白天老邓(工作听中央指挥),晚上小邓(听邓丽君的歌,追求丰富的娱乐生活是人性)。
精彩片段:
孙女希望奶奶能够拿出九十六元买录音机(价钱等于一年的工分啊),可以听歌,学外语(精神生活不可脱离物质,年轻人想走出去了解世界),奶奶支持,继续冒险做小买卖(形势很急迫)。
小平同志关心在黄山山顶帐篷区过夜的游客,被男青年用吉他伴奏女青年唱《千言万语》 所陶醉,并说我知道这是邓丽君的歌(其实就是为后来所谓靡靡之音的争论作定调埋下伏笔!我作为音响发烧友,也确得这段电影原声制作一流)。
我说:假如邓公黄山此行是让老百姓走上如何温饱的道路,及开启改革开放的序幕,那么,什么时候让全中国人民都有时间有钱去看看黄山?这个要求不高,也希望早日实现。
改革开放的意义不仅仅是让国强民富,最大的意义在于,让中国人可以放开手脚,做自己认为对的事!
公司党委安排观看,作为一个现代青年不了解历史不了解中国政治背景,深感愧疚,不说影片好不好看,但对于不了解不关心国事的人来说,它确实直观的让你了解了国家政治历史,体会到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对中国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钩织了一幅美好的年代画卷,最为动人的是黄山上那些青春洋溢的年轻人。不免有温煦阳光滤镜,但结尾的一番衷肠是足够真诚的,"我们政府对不起我们人民""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云雾缭绕的黄山见证了伟大的时代变革
女大学生之一的那明显的宽眼皮子实在是太出戏了
白天老邓,晚上小邓
其实还是可以。看哭了两次。
老百姓不喜欢主旋律电影,我想原因之一是在电影中老百姓的无助与下级官员的奴颜卑膝显得太真实,原因之二是里面的主角都不像正常人那样说话。
一个很好的次元破壁的故事,1979年,邓小平去黄山爬山,采茶的婆婆卖出了自己的茶叶蛋和新采摘的茶叶,当时的宾馆还很简陋,屋子没有收拾,床单发霉,全国年外国游客量只有20万,地方政府不敢有所作为,仍然沿袭文革时期反对“私”有经济的政策……邓小平选择不封山,不封路,与民同乐,他不仅见到了小贩,而且见到了慕名而来的大学生,偶遇《白发魔女》剧组,和两位男女主演亲切合影。照片上左边是鲍起静,饰演白发魔女,右边是方平,饰演卓一航,他们俩也是现实中的夫妻。邓小平唯一的一次和香港演员着戏服的探班式合照,这是《白发魔女》(1980)这部电影的独特之处,值得方平、鲍起静夫妇和这部电影骄傲一辈子了。
在黄山这个仙境一般的地方,交织在一起的人和事,当时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纯朴的民风民俗,伟人的魄力及为人处世,滴水见太阳般的看到另一面,片尾曲,黄山传奇真是不错
强制观影。
等包子熟的时候看的。抛开乱七八糟的真实性什么的,整部片很安静,氛围还好。
主旋律
无意间在央六看的,居然感觉还可以
纯粹是等吃饭的时候无意中在电影频道瞟到的,但由于是历史题材,里面又刚好有小平和鲍起静方平合影的历史事件。就看了一会儿,没想到是JJ演鲍姐。里面的除了卢奇的小平和魏积安的万里没什么问题,其他的演员都太程式化和符号化了,就像小平说的一样:我只是来登个山,不谈工作。你们非要搞得紧张兮兮干什么。几个女大学生表现的倒是很有生活气息
电影拍得太普通,但当年的事件实在太不普通。故事本身还挺感人的,因为真实。但现在的主旋律电影在角色塑造上都有问题,我说的是所有角色,主角都太有特点,配角都太无特点。
我就不信了79年人民生活水平这么高
中规中矩,不过不失。一个明显的缺点是对时代风貌的还原不到位。
原来都是奉政治任务去观影的~黄山又多了一部旅游宣传片~不过的确有感动到我的部分~
看到大家和邓小平打招呼 眼泪淌的 怕是配乐太感人了。/ 邓小平这脑袋 这智商阿 / 落后的不是农民 是我们的瓜壳 / 多灾多难 生生不息 / 所以最后都骂到时代上来了 我们活在这么个破时代 / 思想僵化会腐蚀我们的事业
2018年最后一夜看的。给四星,其中一星给黄山景色,一星给那个历史转折的时刻。
央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