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了才知道什么叫万水千山,干了才知道什么叫道阻且长。” 映后本片第一位书记旺青罗布坦言,本来只是想剪成一个类似于某抖音的片子,帮助提高销量,想不到就被搬上了大荧幕。而导演也在说创作过程中会问能不能在融媒体的时代,把我们的新闻搬到大荧幕,能不能去真的为我们的父老乡亲做一些实事。虽然片中穿插了很多音乐,但是片尾却没有音乐,让看完这些感人事迹的我们得意调整下自己的心态,思索自己能做些什么。 其实比较打动我的是本片将更多的镜头给了当地的脱贫攻坚的农民,而背景音是我们的一位位可亲可敬的第一书记。在他们眼里,羊的事比天大、教育是斩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这些没有停留在口号上,而是真实得做出了实绩。第三个故事里的第一书记说完“农民对土地是有感情的,这都不是钱的事儿”之后,俯身拿了粮食。正是他们的舍小家为大家,牢记自己的初心使命,才能有我们更广大人民群众的好日子。“如果有一天孩子问我们这些美好从何而来,我会给他讲这些奉献的故事。”值得再刷一遍。
one of this movie's character once said:"those children do not want to study because their parents do not speak Chinese at home".indeed language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in the modern time. I think language is a way to express people's thoughts,besides sometimes some people's thoughts are difficult to express so that lead their words are also difficult to understand. well,to learn different languages is quite important.
《我们是第一书记》另外一个大特色——“新闻电影”,相比故事片、文艺片、艺术电影、纪录片电影...“新闻电影”是把新闻采访素材进行重新解构,实现大银幕融合的全新尝试。
电影按篇章分段,刚才远叔叔说的故事来自于四川篇,主题是“为你照亮”。里面有一组镜头远叔叔的印象非常深,胡书记教孩子们布电线,一起安装电灯,灯光点亮那一刻,第一书记和孩子们都笑了,他们再次在平凡小事里,体察到了旁人感受不到的“甜”。
“点一盏灯,照亮前行之路”,点灯的意义不仅在于照亮前进之路,更是能找到问题所在。“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在脱贫攻坚的路上,在促进教育公平的路上,第一书记用灯光照亮身边的人。
8年,近1亿人脱贫,离不开300多万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的血汗支撑。
致敬最可爱的人 纪录片里讲了为脱贫攻坚奋斗在第一线的第一书记。 藏区海拔高地广,没有产业,没有收入。第一书记发展畜牧业带动村民发展。让人难忘的是为了小羊仔能生存下来,书记直接住在羊棚,嘴对嘴的救羊仔的故事。对他们来说羊仔意味着希望。当看到羊群卖出去,村民拿到钞票后那种喜悦是无法形容的。还有第一书记乐观积极的笑容很治愈。 要想脱贫要发展教育,很难想象现如今一个村镇里竟然最高文化是只有两个初中生,不重视教育,小朋友因为听不懂普通话而辍学。教育是带来的收益是很慢的,十年二十年,对于连基本生活条件都难以保证的地区来说,发展教育这项工作是很难做的。能让小朋友讲卫生、主动学习、有理想是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 易地扶贫这项工作是难的,在我们看来从山区破旧房屋里搬到楼房是件便宜的事,但是对于祖祖辈辈生在山里,长在山里的人来说很难,他们不知道出去之后可以做什么,他们失去了土地就像鱼儿失去了水。他们担心的是搬出去之后的生活有障碍、没保障。让我想起了19年有幸参加过中国人民大学易地扶贫搬迁调研工作。记得当时的确是翻过一座山还是一座山。村民从家里到村委会要走一个多小时的山路,只能走,不能使用交通工具,他们的房屋里什么都没有只有桌椅和一些捡来柴火和满屋跑的鸡,生活就是眼前的这些,就是吃饱饭不饿肚子。更不要替一年的收入了。 厚德载物,兼济天下的人之所以伟大,在于耐得住贫困,认真在做平凡的事。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
他们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奉为自己存在的意义,负重前行。没有他们,贫苦地区的人们依旧会过着泥泞艰难的生活,没有他们一次又一次的拼搏,也不会有脱贫老百姓脸上无比灿烂的笑容。
书记们原本也是跟我们一样的普通人,但是他们为了为贫困地区的百姓们撑起一片天,硬生生地把自己变成了无所不能的、钢铁般刚强的英雄。他们舍弃了他们原本可以享受的静谧的惬意的轻松的生活,一头扎进了摇摇晃晃的风雨飘零的贫困地区老百姓的生活,一步步带领着他们走向幸福、走向富裕。
在此,我向他们致以深深的敬意!
说实话,真的超出期待,打出十分影评不为过。买这个票是因为在直播间顺势抢了一下,没想到抢到了,然后就说去看看吧。当时觉得是纪录片应该挺枯燥的,且讲的是脱贫攻坚的那些事情,可能没有什么共鸣。结果看了第一幕就被吸引了,第一幕我觉得真像我奶奶,甚至有掏出手机记录下来的冲动,思绪一下子被拉住了,让我认真起来。
第一篇是西藏,西藏在西北地区其实不太了解,偶尔看拉姆(藏族的一个女孩子)的藏族生活分享类视频但其实了解的比较浅薄。当时只觉得可能会风景比较壮丽,看看少数民族的生活叭,但看完以后觉得里面的人跟事真的超出自己的想象,他们对于羊的认知,对于羊的感情都让我震撼,他们甚至嘴对嘴将刚产出的小羊嘴里的污秽物弄出来以免堵塞气管,他们为了防止狼偷袭在羊圈里生活等等,看完我觉得这开篇好绝,后面应该没这么精彩了吧(可能个人存在对纪录片的刻板印象)但后期完全被打脸了,认认真真看了八十五分钟还意犹未尽。
第二篇是四川布拖,里面第一书记也干了很多事情来促进村庄的教育进步胡书记母亲重病,但还是回来帮扶村庄等等。其实,我印象最深的是罗书记陪村里的孤儿过生日,照顾他们起居,但没时间陪自己的日子过生日的反差对照,甚至他与日子的合照都是童年时期的照片。这些大家与小家的映证,让我觉得人间大爱的伟大,他们有大爱,舍小家为大家,他们对于自己的家庭有愧疚,但对于那个村庄他们无怨无悔,他们呕心沥血,正是因为有这些第一书记,村庄才能脱贫攻坚,人民生活的才能更好。
第三幕是贵州,刘书记母亲病重都没时间踏进家门,只能在门口远望一眼,对于孩子也没有时间去照顾,自己每次回来孩子最担心的问题是什么时候走。刘书记母亲的眼泪,孩子的眼泪,自己的眼泪都包含着艰辛、遗憾和为难。谈起家庭他们都情不自禁泪光泛滥,但她们选择了大爱,选择了奉献。我很感动她的一句话,可能我做的事情也没有多伟大,但我做的事情值得让他们骄傲。(大概这个意思记不清了)真的让我眼眶含泪,感情逐渐升华又催泪。
后面还有一些因公殉职的第一书记们,他们虽然离开了,但美好永存人间。那些乡亲们谈起他们,也是眼含泪花,他们说要是书记还在,乡亲们一人拖一把,也能托起他们。黄文秀说,人民的幸福就是我们的幸福。书记心里有人民,人民心里有书记。这些第一书记真真正正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贯彻到实践,由于他们的奉献才能实现如今的脱贫攻坚,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人们应有感怀之心,也要有奉献精神。大爱在人间,真情伴永远。虽然我看完觉得跟我和我的祖国,我和我的家乡这种很像,都是一个一个片段集锦,但主题一致。但我又觉得这个不一样,这个有一条暗线感觉在逐渐升华,毕竟眼泪的爆发点都集中在后期。最后,夸赞一下音乐用的张弛有度,配乐和音效真的都挺恰如其分又引人注意,反正我真的有好好听后期的配乐,每一首歌,每一段曲调,每一个音效都让人印象深刻。
以上,就是我看完以后心血来潮写的拙见,毕竟眼泪打转了多次,内心里的情感与震撼还是久久不能平静故写下来了自己的一些感受,可能逻辑不清,语言混乱,但都是真情实感。这些人真实存在,我的感情也真实存在,敬佩向往之。真的挺值得一看的,很少写这么多影评,其实也不算影评就是看完以后的一些感受与君分享。好题材、好制作希望不要被埋没了,让人家对国家政策脱贫攻坚多点了解,对这些第一书记多点了解,他们熠熠生辉,将黑暗点亮。
反复被戳泪点。国家队(新华通讯社)出品,看就完了!真正的乡村不是李子柒的田园牧歌,而是片子里的风霜雨雪。这是没有剧本的纪录片,却比任何一部有剧本有演员的电影都有意义。
电影朴实无华、影像真实动人,影片娓娓道来讲诉着西藏、四川、东北、贵州等全国各地扶贫攻坚的感人故事;展现了扶贫干部的付出和牺牲,看到了贫困地区发展变化的苦与乐,心酸和无奈,在党和国家的战略部署下,“第一书记”身体力行的实践中,实现了全国的脱贫摘帽,赢得了老百姓的拥护和爱戴。节奏快、亮点多、配乐好、视觉丰富、是一部非常好看的纪录电影。
死在这条路上可比为浪漫至死不渝浪漫多了。
前三个故事的临场感、真实感、记录感非常强,尤其喜欢养羊的第一书记和村民们发自真心的笑容,特别有感染力。第四个关于异地搬迁的故事后期补拍、摆拍的痕迹过重,不免让人出戏。全片最震撼的还是演员表里那一排带着方框的已经牺牲在前线的第一书记们的名字,感谢有这样一部影片能记录下他们的事迹。人民不会忘记,祖国不会忘记。
给导演任杰五颗星,最佳纪录片的摄影!戏里戏外都是伟大。
贵州的那位女书记,让我想起来以前有人说一些人她生来就不仅仅是属于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的,她是属于为大家去奉献的存在。她想带着村民走出去,要搬迁到别的地方,自己一个人搬家都很难何况让村民离开世代居住的地方。这个过程就是她必须牺牲陪伴家人的时间去工作。看到她想女儿但也还是坚持工作的样子,太好哭了,这才是我们女性学习的楷模啊。向她致敬,向她学习。
新华社出品,超出预期。黑白摄影不仅区隔出今昔,也增加了镜头的感染力。神奇的土地,前现代地区在赶着搭乘现代化列车,谁曾想车上已经坐着的却是一群不高兴的现代人。
#2021.132#CBD万达#北京#本来有机会做一名基层干部为家乡做贡献,为了满足自己的物质期许来到了北京为资本家干活儿,不知道自己的意义在哪里,尤其看完这部电影后真他妈看不上自个儿,原来有这么多干部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啊!不止有黄文秀……
不想谈片子质量如何,只想问问你们看到影片结尾那一张张照片和一个个名字被圈在方框里的时候是什么感觉?
你能想象一个村干部在-20度的夜里,为守护村民的小羊是什么样的的情景吗?你用心做事,百姓自然信任你,这部电影的立意点实在是高!真是希望更多的人都能够了解到我们脱贫攻坚的不容易,这是一场硬仗啊!
想起之前去广西采访脱贫攻坚 真的就像片中一位书记所说 “你想像过那种贫穷 但你亲眼看到它的时候你还是被震撼” 虽然是主旋律但不影响里面每一位伟大的平凡人的每一个真实动人的故事
就是一部宣传片必须要给最低分儿。我理解不了你们为什么对他的评分那么高。如果说对这个事情有什么感动的话,只能说这个事儿是个人都会这么干,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一般人都会这么做。
做书记真不是件容易事
你能想象一个村干部在-20度的夜里,为守护村民的小羊是什么样的的情景吗?你用心做事,百姓自然信任你,这部电影的立意点实在是高!真是希望更多的人都能够了解到我们脱贫攻坚的不容易,这是一场硬仗啊!
抢救一下,捞一捞良心电影
一直忍不住感动哭泣,特别受震撼!从藏区到四川,从东北到贵州。从男书记到女书记,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打赢脱贫攻坚战,做好乡村振兴,纪录片的力量让伟大的人在伟大的时代展现伟大的工作。要好好工作,为更好的生活努力奋斗,大时代大使命,小人物,小故事。支持国产纪录片,支持第一书记!
拍得有些浅,有些淡。不过要是就照着这个深度,但提高频率,把各种在新闻上报道的优秀事迹,全都搬到电影院里,那这个模式是非常好的,非常真实。
从内容说,还是很值得看看的,了解一下自己的生活有多幸福,再了解一下有一些人放弃了这样的生活只是为了同胞们都可以过上这样的生活。从形式说,新华社出品的纪录片,风格上还是偏电视新闻了一些——这是高情商说法,低情商说法就是糙。同样是几个人的故事,《舌尖》知道把他们穿插起来从而提炼共性,并在结尾一并达到高潮;但本片就是一个故事接下一个,缺乏主动性。导演说跟书记们同吃同住,但影片对书记们的工作理解还是略浅。比如养羊招狼,书记就给大家开会“多小心”——怎么小心?不知道。再就是安慰村民有保险。没了。如果缺乏细节,那就跟新闻播报没有区别。
就是有人有着广阔的胸怀,就是有人心怀大爱,就是有人无私奉献。你没见过,不代表没有。我始终相信那些灵魂高洁者,我努力向他们靠近。
脱贫攻坚工作永远不是一句空话,不是靠说努力啊奋斗啊实现的,而且用深度思考、身心参与、长期关注,用心智能力和责任感以及所有人所有资源共同努力的结果,不容易,真不容易!向第一书记们致敬!他们是新时代的英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