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色块切换皮肤

    天水围的夜与雾

    剧情片香港2009

    主演:任达华  张静初  罗慧娟  覃恩美  

    导演:许鞍华

    播放地址

    猜你喜欢

     剧照

    天水围的夜与雾 剧照 NO.1天水围的夜与雾 剧照 NO.2天水围的夜与雾 剧照 NO.3天水围的夜与雾 剧照 NO.4天水围的夜与雾 剧照 NO.5天水围的夜与雾 剧照 NO.6天水围的夜与雾 剧照 NO.13天水围的夜与雾 剧照 NO.14天水围的夜与雾 剧照 NO.15天水围的夜与雾 剧照 NO.16天水围的夜与雾 剧照 NO.17天水围的夜与雾 剧照 NO.18天水围的夜与雾 剧照 NO.19天水围的夜与雾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01 13:13

    详细剧情

      香港天水围发生了一件令人惨不忍睹的血案。丈夫残忍地杀害了妻子和双胞胎女儿后自杀。案发后,天水围的女人们纷纷在电视里看到,死者竟然曾是跟自己一同生活的晓玲(张静初 饰),她是四川人在酒楼做服务生,她的丈夫是中年离异靠综援救济的无业游民李森(任达华 饰)。李森平日里总担心妻子红杏出墙,因此总虐待她,两人情感早已破裂。想当年,李森是嫖妓时认识了晓玲,两人因性生爱,并且她还怀了他的小孩。为此,他跟前妻离婚,陪来到了她的老家——四川,帮岳父家装修了房子,并正式办了婚事。但是,心术不正的李森在此期间强奸了晓玲的妹妹。后来,晓玲产下一对双胞胎,两人搬到了天水围,但迫于经济压力,两人矛盾重生,当晓玲准备独立时,李森却开始用变态的手法折磨她……  本片是许鞍华导演继《天水围的日与夜》后,拍摄的第二部反映“天水围”的影片。

     长篇影评

     1 ) 偷鸡不成蚀把米

    任达华扮演的丈夫李森早年在嫖妓时认识了妻子晓玲,两人因性生爱,并且怀了小孩。为此,他跟前妻离婚,陪晓玲回四川修房子,办婚事。但心术不正的丈夫竟然在此期间强奸了晓玲的妹妹。多年后,两人搬到了天水围,迫于经济压力而矛盾重生,感情虽早已破裂,他却总担心妻子红杏出墙,因而实施家庭暴力。最后,丈夫在残忍杀害了妻子和一对双胞胎女儿后自杀。其实他根本没有想自杀,他打电话报警时还想把罪名赖在妻子头上,可是他居然笨到对自己的最后那一刀用力过猛,本来想制造假象,谁知弄假成真,死了。

     2 ) 【隨筆】人倫悲劇後的思索

    以希望开始,以绝望终结,人世间有多少惨绝人寰的悲剧正在你我的身边上演?只是可惜的很,我们的眼光从没有被此吸引,至多也拿来成为茶余饭后的谈资而已。只是我们未曾由人达己的换位思考,所以面对一抹抹凄苦的血腥背后,报以我们没肝没肺的无耻之笑。

    我要说一个很传统、很掉牙的故事,却是人世间最为惨烈人寰的故事。话说香港人李森偶遇在深圳打工的四川妹子王晓玲,于是人世间让我们最为熟悉的一幕就此上演。李森在香港搞装修的,前妻凶悍如河东狮也,故李森忍气吞声的生活了N年。就李森遭遇王晓玲,我们似乎不能说王晓玲是贪图李森的钱财,但少妻老夫的格局就此形成,而王晓玲对李森又了解多少呢?当李森来到王晓玲老家四川后为其家建成新居时,我想人类虚荣心膨胀之下,是没有多少人能够意识到悲剧最终会发生的。李森和王晓玲带着他们的孪生女儿李美仪和李美香一道回到了香港,就此过上了山里人朝思暮想的城里人生活,还是香港城里人的生活。然而,金融危机开始,房地产行业遭受重创,原以装修为业的李森就此失业,靠政府的救济金度日。而当年轻美貌的妻子王晓玲出去打工挣钱时,他大男子主义的逆反心理开始作祟,而之前曾经不美满的婚姻经历让其压抑持久的性格最终一步步的爆发后演变为家庭暴力的宣泄。整天神神叨叨的怀疑王晓玲给他带了绿帽子,家庭暴力逐渐升级。在香港举目无亲的王晓玲迫不得已进入了庇护中心,后在社区义工的调解下暂时分居,王晓玲带着女儿到深圳和妹妹同住,然后李森三番五次前去骚扰。当王晓玲迫不得已带着女儿回家之后,新一轮升级版的家庭暴力再次上演,柔弱的女人再次被迫进入了庇护中心,然而女儿留在李森身边成为悲剧上演的注脚。王晓玲接到李森的电话留言,那头语气不再暴跳如雷,而是不同寻常的平静,李森说要杀死孩子和她。王晓玲迫于害怕而报警求助,但警察以没有立案而拒绝陪同王晓玲到其家中看护孩子。最终王晓玲无奈之下只身回到了家中,惨绝人寰的家庭悲剧就此上演,丧心病狂的李森举起了手中闪亮的屠刀,王晓玲和两个卵生女儿相继倒在血腥的屠刀之下……

    电影《天水围的夜与雾》是导演许鞍华的最新力作,也是许鞍华所导并荣获2009年度香港金像奖最佳导演、编剧、女主角和女配角等殊荣的《天水围的日与夜》的姊妹篇。和以脉脉温情和人间真挚情感为主轴的《天水围的日与夜》截然相反的是,《天水围的夜与雾》却用一个家庭暴力的故事讲述了人世间另外昏暗的一面,以作为香港最著名的问题贫困社区天水围所爆发的各种问题从侧面肢解和分析了家庭的冲突、暴力的宣泄、人格的破裂、婚姻的支配和选择、庇护中心的救助、社区义工的职责、警局的失职等等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然而从反馈社会各种矛盾和焦点问题,突出人性在社会单元中孤立和无助以及作为社会公益单位和职责部门等方面来说,《天水围的夜与雾》对观影者带来的思考冲击远远大于《天水围的日与夜》。在《天水围的日与夜》播放过程当中,我们总是被一种浓浓的亲情和温馨的邻里友爱的情感被包围,整个人处于一种异常温暖的融合当中,一派脉脉的温情犹如心里一股暖流四处流动。而在《天水围的夜与雾》中,我们更多的是被一种感慨、愤怒、恐怖、惊惧和反思给占领,一次次的让电影的画面和现实生活中的片段起到了衔接,给人带入一种社会复杂结构当中个人单元所面临的困惑的思考与无奈。

    我们要面对一个问题?王晓玲和李森之间的人伦悲剧是如何酿成的?难道仅仅只是老夫少妻的不合理婚姻结构导致?或是出于贫困山中出生的王晓玲择偶观被强烈的金钱欲望或虚荣心给左右之后的自然结果?再或者是政府职能机构的失职或家庭暴力所造成?诚然,诸如以上种种都是造成此人伦悲剧的原因之一,但我认为不是导致其发生悲剧的根本性原因所在。根本性的原因就是贫富悬殊、两极分化后社会结构不合理的冲撞之下导致的家庭单元的悲剧发生。什么叫做和谐社会?不说完全消灭两极分化和均贫富,但至少要让两个对立面之间的距离一点点的缩小。如果作为一个国家的合法公民,不能住有其屋、工有其薪、出行困难、各种社会矛盾不断发生,社会价值观和个人价值观普遍倾斜于物质化的金元主义,就会导致个人人格发生裂变,而后逐步深入家庭单元乃至扩散到社会结构当中去。而作为国家机构的主要根本责任,除了消除逐步的消灭两极分化和贫富悬殊之外,还要不断的完善和改变在整个推进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各类事件,同时还要保护弱势群体,杜绝社会或家庭暴力的上演。在《天水围的夜与雾》中,我们就看到了这种平衡一而再、再而三的被打破,被漠视,导致了最后惨剧的发生。王晓玲择偶不佳是前提,但在大社会背景之下的卑微个人如此选择无可厚非,其后她不能得到社会庇护机构的安全保护和合理理解的支持性调解则让事件逐步的向悲剧倾斜,而后警局的失职则导致了悲剧无可阻挡的发生。但诸如以上种种问题既是得以及时的扭转,但类似王晓玲此类的家庭悲剧仍旧无可避免的发生,其根本就在任何国家和社会都无法根除和彻底消灭贫富悬殊及两极分化的发生,只能逐步的扭转。就此来看,我无疑是持有悲观论调的。

    另外,我觉得本片很有可能再次创造许鞍华电影的另外一个获奖高峰,是2010年度香港金像奖的有力竞争者。特别是男主角任达华的表演让人刮目相看,完全颠覆了他以外任何角色的塑造,将一个家庭暴力老男人演绎得入木三分,无论是在四川王晓玲老家的表现还是回到香港之后的逐步裂变,以及在钓鱼的场景或到深圳寻妻的过程,对于诸如棒杀家狗、染指小姨子、欺骗和偶尔老婆的动作和眼神、猥亵自己亲身女儿等等细节的把握和刻画都让人印象深刻,在此我甚至可以揣测,明年金像奖的最佳男主角很有可能被他凭借在本片当中“李森”一角而揽入怀中,因为本片的任达华绝对是让人感到陌生而又贴近剧情的一个形象。女主角是由张静初扮演,虽然没有任达华的老练,但由其扮演的王晓玲那种楚楚可怜、柔弱无助的女子弱势群体形象却也足够的恰当。张静初一直是我喜爱的内地女演员,我觉得她身上有着一种非常独特的气质,不像任何一个内地女演员,也不像香港或台湾的女演员。她的水灵和灵气似乎很难描绘,在当初《孔雀》里就足以让我感到了惊喜,在《门徒》里的把握也超过了和她撘戏的吴彦祖。我一直觉得张静初身上有一种神经质的气质,这种气质不是那种神神叨叨如吴君如之类的,而是一种很灵动玄幻的气质。我常常把张静初和香港的林嘉欣对比,我认为她们两个人在女演员当中都是属于独特的那一类,能够给一些普通的角色带来一点不同寻常的内涵所在的女演员。这两位,都是我极为喜爱的。

    最后,说导演,说许鞍华,足以让人钦佩和尊重。在如今商业电影大行其道的环境当中,动辄亿元投资的商业电影氛围里,以情色或动作暴力等为卖点的电影圈,以靠炒作和噱头为荣的商业经济当中,仍旧能够扎扎实实的拍电影,以持续关注社会、关注弱势群体,努力的为当今中国电影留下社会的背景和真实生活写照的她足以让那些所谓的大牌导演汗颜。虽然说电影需要娱乐,我们也需要会娱乐和欣赏娱乐,但我们还得期望有另外不同的声音和画面能够为今后的记忆里残留一些真实的场面,在逝者如斯夫的历史长河当中留下可以追寻的脚印。许鞍华、贾樟柯、陆川等这类持续关注现实社会和历史感的导演及电影都让人能够在日益躁动的影像世界里得以保存一帧真实的写照画面,有他们在,幸亦!

     3 ) 在哪都是漂泊,生活永远在别处'

    <夜深,不能眠>
    夜深,打算入眠,于是把电脑整在床前,想像往常一样看一部应该很乏味的电影来催眠,鉴于之前那部观看天水围的日与夜经验,我选择了这部,没想到却陪着它看了凌晨三点,却还依然因为之前的种种画面让我亢奋不能眠。

    <雨>
    上海,窗外下着雨,雨点打在窗台上的声音,躺在床上的我却听的很清晰;得益于到来的冷空气,最近气温骤降。然而这样的温度和天气确很适合看这部电影,虽然电影里的季节是夏季。也许再加上孤单的一人在午夜躺在床上抱着无望的心态看这电影,就完美了。时、地、人丿电影完全契合在一起,看起电影来,比在其他的时段、其他的地点、抱着其他心态看更有意境,更能感受到电影本身的凉意,虽然这种凉意在冬日里显得不很适宜。也许再入戏点,你也许能感受到阿玲死吿魂魄在你身旁那冰冷的气息。因为就像电影里阿玲的父母所说的,阿玲每次回来都会下着大雨。

    <你的叫什么名字,我的老公姓李>
    电影里,我记得有两次他人问起阿玲的名字,阿玲本能似地这样回答到.一个是邻居欧太太,在影片开始的时候,小区内一群无聊的太太们在早晨跳起康乐舞,年轻的阿玲刚刚走入镜头,在这群人前驻足,脸上透露着是丿她年龄很不相称的羡慕之情.在年轻貌美的她之前,这群太太显得是如此黯淡无光,以至于在电影的开头我相信,这位李太太生活应该还算是幸福的,虽然连叫那50块钱的入会费也要询问一下她的老公.所以,可以想象,我越往下看,越落默的心情.......关于这点不说也罢.欧太太对于阿玲那句"我先生姓李"的回答很满意,也没再深究她自己的姓氏,也许这些居住在天水围的太太们早以麻木了用先生的姓氏来定位自己,习惯了彼此间称呼'李太太''刘太太''欧太太''陈太太'了....
    第二次是在避难所的a女问的,a女当听到阿玲那句"我的先生姓李"的回答,显得不高兴,提醒她不要生活在丈夫的影子下面,于是阿玲另一句回答"叫我阿玲好了".'阿玲'这个也只是一个小名昵称,没有属于自己的姓氏,更不是一个完整的名字.但对a女来讲,阿玲这个答案就够了,至少阿玲这个称呼是属于阿玲她自己,于是也没再深究.
    阿玲对于自己称呼的回答,无论那句'我的先生姓李',还是那句'叫我阿玲就好了',她都回答的如此犹豫,不自信.姓名的问题应该是本能反应性的回答,而她回答时却要思考.是因为,她是一个四川乡村来到香港才几个月的外来人吗?也许她顾虑的更多......


    <下一站,会是终点站吗?>
    避难所,一群女人聊开了,有小孩,有像阿玲一样年轻的少妇,有的却已是老妪
    “是暂时的~~~是暂时的”,一女的说。
    “是呀,暂时的,是中途站,我们等转车”,另一个女的说。
    “坏在我一辈子走到哪,都像是中途站,从来没住过一个地方可以落脚的”阿玲拿着那个成天想着不停的电话,目光放空地说道。
    她自己无法想到自己的终点站居然是天水围的小房子里,丿她的孩子一起....
    我自己常跟自己说一句话'在哪都是漂泊,生活永远在别处',那是我回想起之前读的(生活在别处)心里暗自琢磨出的一句话,每次想一遍,读一遍都感觉有不同的意思......

    看完,写完已是凌晨4点多了,准备8点起床,继续等待戈多

     4 ) 《天水围的夜与雾》:灭门惨案背后的价值落差

    《天水围的夜与雾》:灭门惨案背后的价值落差

    范典/文

    此前看过许鞍华的《天水围的日与夜》,不难理解她会拍此题材的影片,邻里杂碎,家长里短,仿佛又回到《女人四十》的年代。在充满竞争的城市一隅,永远有一双温情脉脉的眼睛,关注着平民生活。她总是想要挖掘一些属于这个社会根基的东西,尽管多数以反映女性命运为主。到了《天水围的夜与雾》,仿佛能咂摸出一点她早期电影《疯劫》里的惊悚气味,但显然,那种态度是体贴而怜恤的。
     
    天水围位于香港新界元朗区,最早是渔塘,后在长江实业集团和政府的集资规划下建成了颇具规模的新市镇,然而正因为居住此地的民众多为文化不高的贫民、新移民,再加上政府行政规划不到位,一些问题出现得不到及时解决,以致发生几件不幸的人间惨剧。本片题材取自2004年的一桩真实新闻事件,无业老汉砍死自己年轻的妻子和一双幼女后自杀身亡。许鞍华早有打算拍这故事,可惜资金不到位,不得已先拍了《姨妈的后现代生活》,再拍了一部温情主义的《天水围的日与夜》,在王晶支持下才总算拍就该片。

    影片叙述节奏缓慢,点点滴滴、娓娓而道。家庭暴力的一波接一波,使得王晓玲一次次在社区安排下住进收容所,导致这种情况的发生源起于丈夫李森疑其红杏出墙,本已无业,靠领救济金和仰仗少妻端盘洗碗来抚养一双幼女,作为男人的家庭责任感勾起他的道德底线的崩坍,唯有施之以暴力才能挽回些尊严——不想,老婆以逃避示为抵抗,更激起他无比的暴怒,最后只有杀妻杀女自毙来消灭存在于世的虚无感。

    导演处于一种关怀的角度对女性受到性和暴力侵害加以同情,老夫少妻、大陆妹与港民的搭配,突显了生存价值的落差。片中有一细节,当王晓玲受暴后给家里打电话,母亲却劝其放弃离婚的念头,说她的老公好,替自己家盖了新房——这俨然成为评判一个人好坏的标准,十分具有讽刺意味;还有一处,回忆段落:李森跟王晓玲回到四川农村老家,吃饭时,电视新闻在播中国发生特大洪灾的场景,话外音说到香港同胞捐款事宜——很普通的一个政府捐款行为,被借用为“香港人”即“有钱人”的隐指。然而很快李森的底子就倾出来了,加上他的好色贪念,不久便被女方家人嫌恶。有一幕蛮打麻袋里的土狗的镜头十分血腥、暴力,为此后他血弑妻女的暴行作了很惊心的铺垫。
    话说回来,其实惨案的发生,两者均有一定的错失,但导演为弱者申辨、为天水围所居的弱者申辨,而杀人行为固然大错,却也有指向社区、政府办事不力之处。她将这类特定人群的命运,归咎于社会的责任,百姓的生活靠一天天的柴米油盐堆积,矛盾也是与日渐增,只是他们谁都不知矛盾从何而来,以致落得杀人自戕的下场——这是最可悲的,也是最令人同情的,当命运落入一个圈套,路只会越走越窄,总有一天会导致灯枯油尽的后果。导演明晰这一点,所以点滴中显示,掩掩藏藏,求观众自解。

    比以前作品更委婉些,镜头衔接、电脑效果的自然体现使影片透射出冷静、哀惋的气息,案审中几人的叙述也是层次分明,不刻意追求惊悚、悬疑套路,而只是尽力表现两人生前价值观的落差和生活的无奈感。看完令人徒添郁闷。

     5 ) 那些烂男人(转)

    李森在他人生的前多半辈子没有显现出烂男人的特质,在他儿子和邻居的眼中,他和气、懦弱,努力挣钱养家,少交一点家用就会被老婆骂,用离婚威胁他。他是一个装修工,已接近老年,徘徊在吃救济的边缘,儿子是拉皮条的,一家人在香港属于最底层。
      这样一个男人,在深圳可以找到年轻漂亮的小姑娘跟他,愿意为他怀孕也为他打胎,还对他深情款款,把他视作生命中的救星。于是,在情绪冲动的那一刻,他有了勇气和老婆离了婚,带着他刚刚赚到的一笔钱与小姑娘王晓玲回到王在四川农村的家。在这里,他的往常只能顶一段时间家用的那笔钱改变了小姑娘全家的面貌,让她一家成了全村最受人羡慕的家庭,而他本人在村人眼里,也成了一个既有钱又有情义、既有技术又有地位的人,从香港时那个loser,一跃成为一个体面人,有了他从未曾有过的成就感和存在感,他不仅得到了尊敬,还得到了他未曾期待过的——拥有支配和糟蹋她一家的权力。这是他漫长的一生中的第一次。
      这滋味是如此美妙,以致于他不能再放弃,也不相信他会失去。当他们再次回到香港,回到这个他无法抬头做人的地方,他只能从王晓玲身上找那种感觉,他殴打她、强暴她、逼着她喊“没有你就没有我的一切”,当他发现他所造就的她——他认为是他造就了——试图摆脱自己时,他疯了,用杀戮来终结“他给她的”生活,消灭“他给她的”一切。
      李森在以前的婚姻中从未有过家庭暴力男的迹象,他的脾气是随着他在王晓玲一家前的优越感产生和膨胀的。王晓玲一家把他当做拯救者,于是他真的以为自己是神,并一定要把神当下去。“野狼不吃死孩子,都是活人惯的”,当王晓玲跟他说“你要是想要,我就生下来;你要是不想要,深圳打胎也方便”的时候,当王晓玲的妈恳求他:“晓玲肚子都大了,咋个办,你给个话嘛”的时候,这些自认为低贱的人们培育了李森不切实际的优越感。
      谁该为王晓玲和她两个女儿的死负责?是的,她的确希望通过这场婚姻改变命运,她的父母的确希望通过这个男人改善生活,但他们并没有要求不该得的东西。是什么让他们在李森——这个在香港会被认为是loser的人——面前自感低贱,逆来顺受?是什么让李森这个没钱没工作、没技术没尊严的烂男人认为自己有资格当神?是地域经济差异造成的等级差!而大陆如同鸿沟般的城乡差异又将其翻倍。当王晓玲的父亲用常态的口气说“农民嘛,不就是让人欺负的嘛”,他说出的是长久以来的社会现状,也燃起了李森心中的歧视之火、暴力之火。李森什么也没有,却在这里发现他原来还高人一等,他为什么不享受这种等级差呢?!
      这个通过各种待遇把人分了等的社会培育了无数李森这样的烂男人,他们通过歧视和迫害他们眼中的“低等人”来维持他们心中最后的平衡。并不是所有没钱没地位的男人都是烂男人,烂并不直接与境遇相关,而主要和人品有关。不烂的男人再穷也有尊严,绝不会用欺辱弱势者来维护自尊。

    PS. 李家的那个邻居老太太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她会热情地帮助和她没什么交情的邻居,会因为自己没有阻止王晓玲的被杀而内疚到发狂。她让这部片子有了一丝温暖。

     6 ) 家庭暴力是如何发生的————由《天水围的夜与雾》想到的

    先说点题外话。
    记得看完张艾嘉导演的《少女小渔》,很是有感觉,到豆瓣上寻影评以平复那意犹未尽的感觉,于是看到一句话:“所有的女导演的电影里,都有一个坏男人”。
    这句话用在《天水围的夜与雾》这部电影里,一样合适。呵呵。

    施暴者的心理动因
    电影里的李森看起来像是传统价值观之下的坏人,他性格简单粗暴,口口声声要杀死自己的妻子女儿,并且最终还真的实施了,之后为了逃脱法律处罚制造现场假象,结果却把自己送上了黄泉路。
    李森不愿意去找正式工作,但每个月领的综援却只拿出四分之一来养家,尤其是当初他刚与妻子新婚不久,还强奸了妻妹,为了表现李森的残暴,导演花了一点时间讲他如何用木棒杀死晓玲家的狗,镜头之下殷红的鲜血透过麻袋渗出来,有那么几分阴冷和恐怖。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李森也有他的悲哀之处。
    电影里李森的儿子说在自己父母的婚姻里,他很同情父亲,因为被母亲管得很严实,同时在她面前一直是无法抬起头来的。可以想见李森在前面的几十年里一直过着畏缩、压抑、隐忍、自卑、被轻视的生活。
    而在晓玲和她的家人面前呢?在香港身为底层人员的李森俨然成了座上宾,他在四川享受着乡民们的崇拜、赞美,并获得了“工程师”的头衔,尤其在晓玲眼里他是个无所不能的男子汉,甚至某种程度上还是她们家的恩人,这一切将带给李森什么样的精神上的享受和满足啊!这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李森义无反顾地决定离婚,娶晓玲了。因为那都是作为一个男人最最渴望得到的东西:尊重、欣赏、崇拜、被认同、价值感、可控制感等。
    然而结婚后,两个人的生活却从亲昵地一起洗头发变成了猜疑、谩骂、不尊重,甚至身体和精神暴力。那是因为从最初恋爱的激情坠入现实的生活,李森没有能够很好地处理自己的恐惧——被背叛、失去爱、缺少成就感、无力感、无助感等。
    所有会做出家庭暴力举动的人,其实都有一颗脆弱的心,同时感受到极低的自我价值感。他们的强大、彪悍、坏脾气都只是为了伪装——由于害怕别人看到自己的脆弱,尤其是自己也不愿意承认和接受自己的脆弱,于是感到愤怒,或者可以说是用愤怒的情绪来对抗自己的脆弱和无力感,然后把这愤怒的情绪发泄到家人身上。在那实施暴力的时刻,他感受到自己依稀拿回了一点控制感,一点权利感,并由此寻回一点点可怜的自尊感。
    值得一提的是,不见得所有的施暴者都是男性,这里的“他”只是统称。
    当然,如果再往深了探究,施暴者的成长背景与他现在的行为肯定是有直接联系的,很可能他的父亲就是打他的母亲的,也可能成长中遭遇过一些很深的创伤性事件,当然还可能有人格因素,如果在咨询室里遇到家庭暴力者,就需要针对性地去探讨了。

    家庭暴力为什么会发生?
    曾经有人在我的微博上问过一个问题:“为什么男人要暴力打女人呢?”,记得我当时的回答是:“因为那个女人表现出了‘你可以打我,你打我我也没办法你的姿态’”,事实上这真的就是家庭暴力发生的原因。
    大部分人都知道“女儿要富养,儿子要穷养”的道理,但是却不知道女儿为什么要富养,只是说女儿如果富养了,将来就不至于没见过世面,随便人家给点钱就把她哄走了,但其实这只是表面的理由。
    往本质上来说,是女孩子如果富养,她的自我价值感就高,就有很高的自尊感,她会很清楚怎么为自己做选择,什么样的选择是真正符合自己内心的。她会有自主性,内心又力量,面临问题的时候会有自己的判断和选择,她不会为了外界的眼光而委屈自己,也不会为了别人的感受而放弃自己的尊严。
    而电影里的晓玲,很明显是穷着养出来的女人。
    所以当她的朋友羡慕她在家做少奶奶,而她只是微笑着对自己正饱受家庭暴力的事实只字不提,所以她会默认自己的丈夫强奸妹妹的行径(尤其是她的母亲也对此采取放任的态度),所以在明知道跟丈夫回去可能遭遇危险却置自身安全于不顾——这一切都是因为她内心有一些这样的信念:我是无价值的,我是不配爱的,我是不值得尊重的。
    这些信念晓玲自己并不十分清晰,只是由她的潜意识散发出来,被李森接收到,然后李森也就认为她是无价值的,不配爱的,不值得尊重的,然后家庭暴力就发生了。

    什么是家庭暴力?
    家庭暴力的明显表现是一个恶性循环:盛怒——打人——后悔——哀求被打者——原谅——和好——又盛怒——又打人——又后悔——又哀求……
    夫妻两个人在“受害者”和“拯救者”之间来回转换角色,如是循环,痛苦不堪。
    说到关于家庭暴力的官方定义,以下资料来自互联网:
    家庭暴力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在世界各国,家庭中虐待妻子的现象都十分常见。据世界银行调查统计,20世纪全世界有25%-50%的妇女都曾受到过与其关系密切者的身体虐待。全国妇联的一项最新抽样调查表明,在被调查的公众中,有16%的女性承认被配偶打过,14.4%的男性承认打过自己的配偶。每年约40万个解体的家庭中,25%缘于家庭暴力。特别是在离异者中,暴力事件比例则高达47.1%。据资料统计,目前,全国2.7亿个家庭中;遭受过家庭暴力的妇女已高达30%。家庭暴力引起的后果是严重而且是多方面的,因为发生在家庭中而得不到及时有效地制止和处理,很容易导致婚姻的破裂和家庭的离散,同时使加害人有恃无恐。并且,发生家庭暴力的家庭中的孩子通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在他们成长后大大增加了使用暴力的可能性。
      30%中国家庭存在家庭暴力,而家庭暴力受害者有近15%是男性。重庆市婚姻指导中心负责人李晋伟认为,相比女人遭遇家庭暴力,男人遭遇家庭暴力,可能对孩子的影响更大。因为孩子总认为父亲是保护神,一旦父亲的这种形象坍塌,孩子更易缺乏安全感,就会产生心理缺陷。由于面子、性格等多方原因,重庆男人面临此问题时,也多数选择“关上自家门,沉默”。妇联维权部称,男性遭遇家庭暴力,同样可以向妇联寻求帮助和维权。
      家庭暴力之所以受到特别关注,是因为它不仅是一个十分突出的社会问题,而且极大地危害社会治安、家庭稳定以及妇女儿童的身心健康,世界银行认为,暴力对女性来说与癌症一样是育龄妇女死亡和丧失生存能力的重要原因。因此在世界各国,都应当建立更为健全的法律制度以消除对妇女的暴力。

    如何应对家庭暴力?
    据说在中国,也就是我们的身边,家庭暴力是很常见的,只不过更多的人都没有正视自己正在面临的问题,只是简单地归结为“打老婆”,就像电影里晓玲的妈妈在电话里说的那样:“哪个男人不打老婆啊?你就忍忍吧”。
    这种身体上的肢体暴力还比较容易鉴别,身体上的瘀伤就能说明一切。但还有一种更隐秘的暴力行为——言语和精神暴力,就是对家庭成员进行言语上的攻击,采取谩骂、侮辱、轻视等语言对家庭成员进行情感上和心理上的伤害,并且是持续性的,不间断的,这种暴力行为对人的伤害更大,影响更深远。
    比如电影里李森边婚内强奸,边要求晓玲说:“如果不是你,我没有今天”,这是一句极其羞辱的话,就属于精神暴力范畴。
    关于身体暴力,现在我们国家已经有了相关的立法,如果遭遇家庭暴力,是可以打110报警的,同时也可以去妇联求助,如果家庭暴力已经危害到了自身的人身安全的地步,就一定要报警,千万不能像电影里的晓玲一样轻视丈夫要杀人的宣言,因为那很可能就是真的,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的可能性,比如他已经说过要如何报复你,就一定要相信他的话,因为但凡有家庭暴力行为的人,都有人格不够健全、且自身承受太多压力和情绪的可能性,他很可能随时丧失理智。
    关于精神和心理暴力,如果实在因此而自我价值感极低,感受到很大的心理和精神痛苦,甚至因此影响到自己的存在感,自尊感极低,建议尽快求助于心理咨询师,来看看自己该如何应对这个局面,有专业人士的支持和帮助,相信你会更加容易走出来家庭暴力的迷雾,使得自己以后的生活可以过得更好。

     短评

    脸谱化。尤其张静初这个角色,太纯洁,没有恶。好像和任达华调情的妓女和以后的贤妻良母根本不是一个人。

    8分钟前
  • TUO
  • 还行
  • 比恐怖片还恐怖.

    11分钟前
  • dumbo
  • 推荐
  • 张静初,很好,现实很无奈,他们认识的过程拍得很动情,却是一种悲凉收场

    16分钟前
  • jgqfoto
  • 力荐
  • 故事本身没问题,有人说是男人变态女人傻,我不同意,这部片子反而让人看到了香港政府对穷人所谓的关怀,想法是好的,但是付诸于实际效果却得出了这种悲剧,这本身也是思考。

    18分钟前
  • 幻影刺客
  • 推荐
  • 张经纬和许鞍华说得很明白:香港就是头性兽。

    19分钟前
  • Lies and lies
  • 推荐
  • 太真实了,反映了很多社会问题。需要多些这样的影片出现。

    22分钟前
  • 寒山清客
  • 力荐
  • 张静初,我是男人我就嫁给你。

    26分钟前
  • mayfly
  • 力荐
  • 最可怕的应该是外婆吧!女儿被打被虐,不劝离婚,就因为女婿给自己建了房子,居然劝女儿重回老公身边,重回魔窟。

    27分钟前
  • 李湘
  • 力荐
  • 白衬衣下的黑胸罩

    31分钟前
  • Bill
  • 推荐
  • 任达华有好几个镜头分明是我爹

    36分钟前
  • 王大根
  • 推荐
  • 白衬衣下的黑波罩。日与夜值五颗星,夜与雾只能给三颗半。华哥有望夺取首个影帝!

    37分钟前
  • snowinter
  • 推荐
  • "我也不是刻意去做特别难的东西,我只是去做我喜欢的东西,但是肯定要付出代价的".——许鞍华。急速前进的社会背后的伤口。年少的时候有个堂姐也是“北姑”,她”衣锦还乡“的情景依旧清晰。乡下的虚荣与留言PK,没有完结,也没有胜败。

    38分钟前
  • 达达ZEN
  • 推荐
  • 她就不能调振动?

    41分钟前
  • jiji
  • 还行
  • 许鞍华目前的电影里,最“遗憾”的一部。只差一点点就可以和《投奔怒海》《女人四十》《天水围日与夜》那样成为经典。多角度解析,把一个问题层层摊开,两性之间的问题男人女人都要检讨而社会的家庭的影响也难辞其咎。许鞍华放弃“女性”的叙述,用一种貌似客观的叙述方式来避开以往“奇情”的路子

    45分钟前
  • 哪吒男
  • 推荐
  • 写实到残酷的惨烈悲凉,涉及社会制度、地区及阶层差距、人性、性别关系等诸多重要问题。多种压力下的人性扭曲,冰冷官僚体制无法防止的暴力,令处境卑微的女性成为受害者。叙述冷静,电影语言克制,有惊心动魄深意。

    49分钟前
  • 黄小邪
  • 推荐
  • 男人的变态和女人的愚蠢都反映了很多社会问题,但从主观来说,有这种男人在,世界真是他娘的好精彩。许鞍华拍得极为冷静和客观,没有带太多的主观同情,这一点真好

    52分钟前
  • jj73浅之
  • 推荐
  • 《日与夜》让我回味了一整年,这部虽然让人看得揪心,但是过多的细枝末节却让人难以真正被触动,不过还好延续了许导作品特有的人情味...

    54分钟前
  • 小凯撒
  • 推荐
  • 一部反映了很多社会问题的电影,与《日与夜》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阴暗和扭曲的人性。

    56分钟前
  • 小曼
  • 力荐
  • 许鞍华真的只能讲香港的事,只要一牵扯到内地,就有点过。

    60分钟前
  • 飞小鸟
  • 还行
  • 生活和欲望总是把人往死里逼

    1小时前
  • 莫呼洛迦-屁股上的青春在歌唱
  • 推荐
  •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