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

 剧照

调音师(短片) 剧照 NO.1调音师(短片) 剧照 NO.2调音师(短片) 剧照 NO.3调音师(短片) 剧照 NO.4调音师(短片) 剧照 NO.5调音师(短片) 剧照 NO.6调音师(短片) 剧照 NO.13调音师(短片) 剧照 NO.14调音师(短片) 剧照 NO.15调音师(短片) 剧照 NO.16调音师(短片) 剧照 NO.17调音师(短片) 剧照 NO.18调音师(短片) 剧照 NO.19调音师(短片)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01 12:24

详细剧情

  阿德里安(Grégoire Leprince-Ringuet 饰)是一个学习钢琴已有15年之久的天才钢琴家,可是在梦寐以求的伯恩斯坦钢琴大赛上他功败垂成,人生跌落谷底。经过一段时间调整,阿德里安重新振作,成为了一名盲人钢琴调音师。事实上他只是带上了隐形眼镜,这会让别人认为他听觉方面更加敏锐,并由此得到更多的同情和消费,甚至还会窥视到别人的生活与隐私,他兀自沉浸在这种虽处闹市又仿佛置身世外的超然之中。某天,他来到一户人家工作,殊不知这里刚刚发生一起凶案……  本片荣获2011年卢纹(Leuven)国际电影节最佳短片奖、2012年法国恺撒奖最佳短片奖。

 长篇影评

 1 ) 男主人到底死了吗(转)

这是一部出色的短片,最出色的地方莫过于留下了一个开放式的结局。虽说开放式结局的电影并不少,但大多属于伪开放式结局——譬如《盗梦空间》,导演只不过没把话说完而已,只要沿着逻辑推寻下去,结局是唯一的,并无异议。
  《调音师》这部短片是名副其实的开放式结局,不管你的观点如何,都能说出道理。下面我就说说我的观点。
  我的观点是:调音师没死。
  这个观点恐怕和大多数人不符,不过我有我的理由,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一、影片开头打出字幕时的那一声响是什么?
  本片采用倒叙的拍摄手法,影片的开始就是结局的延续,所以很多人认为那一声响是女屋主发射钉枪的声音。这样认为虽然有一定道理,不过如果真是这样,那这部影片就不算是开放式结局,给这么高的评分就有些说不过去。
  我认为那一声响应该是关门声。有人说女屋主之前锁门时发出了三下声响,如果女屋主打算放调音师离开的话,应该也是三下声响。看似理由充分,其实是想歪了。影片开头那一声响确是关门声无疑,但并不是调音师离开屋子后的关门声,而是下一段情节里调音师参加钢琴比赛,进入音乐厅后的关门声。
  理由是,如果仔细听的话,会发现那一下关门声有很明显的回音。案发现场的那间小屋子是不可能发出回音的,只有在音乐厅那样开阔的空间才会有。
  此外,影片开头的钢琴曲在那一声响后戛然而止,如果那是钉枪发射的声音,就说明钢琴曲停在了发射钉枪的那一刻,而影片结尾的钢琴曲却顺利地弹到了最后。所以,影片开头的那一声响并不是钉枪发射的声音。
  二、那么女房主打算杀死调音师吗?
  女房主智商很高,懂得权衡利弊,从她给调音师开门这点就能看出。一开始,女房主是不打算开门的,这也是正常的反应。但当调音师说自己是盲人之后,女房主打开了门,因为不开门的话,在日后警方调查时会留下疑点。所以权衡利弊,她把盲人调音师放进家里,只要能应付过去,不被调音师发现异常,对日后洗脱嫌疑有很大帮助。
  并且,在她开门之后,发现邻居看到了这一切。这一个镜头看似无关大局,却是影片的关键。像女房主这样心思缜密的人肯定明白,如果杀死调音师的话,邻居的证词将会起到决定作用,甚至可以直接判她有罪。
  有人说,女房主可以先杀死调音师,然后把丈夫的死嫁祸给调音师。如果女房主真这么打算的话,就不会朝调音师的后脑开枪——后脑中枪的人又怎么会是凶手呢?
  所以,只要调音师没有暴露自己不是盲人的身份,女房主是不会杀掉他的。
  三、那么调音师有没有暴露身份呢?
  有人认为调音师身上沾满鲜血,味道也好,触感也好,不可能不会发现,即便女房主认为他是盲人,也会杀人灭口。
  其实,调音师身上沾的并不是血迹,正像女房主说的那样——是油漆。
  注意看死者的伤口——在太阳穴附近,血管并不密集,并且钉枪射击后,枪钉还留在头部并没有拔出,这样的伤口是不会喷出鲜血的,更不可能让调音师染得浑身都是。所以,女房主才没有急于拿出钉枪,而是先观察调音师,看他脱衣服的动作是否自然,以及拿下眼镜检查眼球,看调音师是否真是盲人。有人说,仔细观察的话,是能看出戴隐形眼镜的。这倒不假,不过得离对方眼睛非常近,而女房主观察调音师眼睛的距离是看不出隐形眼镜的。其实如果不是像观众早就知道真相,谁能想到一个正常人会无缘无故地装瞎子呢?
  而关于调音师的记事本,是唯一一个可能导致调音师露馅的地方。而女房主很可能发现了记事本,不然她都没有拿出钉枪的理由。但记事本有可能不是盲人的,也可能是盲人自己写的,让别人帮着读一下,所以女房主也只是怀疑调音师不是盲人,并不能确定。否则,她会迅速地杀死调音师,而不是端着钉枪站在他的身后。
  四、那么女房主最终会开枪吗?
  这完全取决于调音师自己,就像调音师说的“我弹琴的时候她不会杀我”,其实这句话应该理解为——“只要我不露出破绽,她就不会杀我”。而事实正是如此,前面已经说了,邻居看到女房主把调音师放进家里,所以不到万不得已,她是不会杀死调音师的。而她并不能确定调音师不是盲人,也可以说她希望调音师真是盲人。所以她才会一直站在调音师的身后,迟迟没有开枪。如果调音师露出破绽,她就立即开枪;如果没有露出破绽,就放调音师走。
  五、那么调音师会露出破绽吗?
  我认为不会。这也是影片想要告诉我们的核心宗旨。
  调音师起初是一个极具天赋的钢琴师,由于在比赛中太过紧张而一败涂地。这是因为他太在乎一些东西,被执念束缚,无法正常发挥自己的真正实力。其实这世上很多人都是如此,太在乎别人的眼光,才畏首畏尾,没法潇洒地做好自己。
  “这社会不是偷窥狂就是暴露狂。”我认为这句台词很经典,对号入座的话,调音师在舞台上的时候就是暴露狂,而观众就是偷窥狂,他战胜不了这种压力,在众人面前把自己的弱点暴露无疑。而他后来装扮成盲人后,从暴露狂的地位转变为偷窥狂,其他人放松了对他的关注,也不忌惮暴露隐私,在调音师面前反而成了暴露狂。位置的变化影响了心态的变化,调音师躲在镜片的后面把这个世界看穿——其实一切都没什么大不了的。他才会对老板讲出泰姬陵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当你一无所有、无欲无求的时候才会找到自我。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当调音师赤身裸体地坐在女房主面前,被女房主拿枪指着脑袋时,他又从偷窥狂变成了暴露狂,不同的是,经过之前的历练,调音师已经不是当初的自己了。
  他的举止有一丝颤抖吗?没有。
  他的表情有一丝踌躇吗?没有。
  他的琴声有一丝紊乱吗?没有。
  他已经完成了自我升华,摆脱掉了内心的执念,成为一名真正的钢琴师。
  所以,我认为调音师并不会死,而是在无懈可击地弹完钢琴曲后被女房主放走。当然,作为开放式的结局,这只是我个人的观点,我不打算让别人也能接受。不过我认为,这个结局也是对观众的考验,如果你相信调音师,他就会生;如果你动摇了,他就会死。
  所以嘛,要说调音师真死了的话,杀死他的人也不是那个女房主,而是作为观众的你。

 2 ) 审查者、表演者和窥视者

  刚刚看完朋友推荐的这部短片,果然十分精彩。浏览豆瓣上的影评,大多数都在讨论逻辑和推理方面的问题,个人认为短片的寓意才是灵魂所在——即审查者,表演者和窥视者之间的关系。

    审查者

    从影片一开始,我们就十分清晰的感觉到了两个“审查者”的存在:男主人(这时我们还不知道他已死)和女主人(没有面孔,站在男主角身后)。主人公明确的告知我们,男主人并非真正的审查者,背后的人才是。

    紧接着,时间轴滚动到最初,主人公被置于一个音乐厅中,成为彻彻底底被审查的目标。他想要赢得演奏比赛,可是他失败了,这个场景中“审查者”没有出现,可是我们都能感受到他的存在。

    另一名审查者就是那位女邻居,也正是因为她的审查行为(打开门观看)使得女主人由一名“审查者”转变成了一名“表演者”。


    表演者

    主人公是一名“表演者”,无论是作为一名演奏家,还是假扮成盲人,都没有脱离“表演”的本质。
    
    作为一名“表演者”,绝对的准则就是必须将表演进行下去,无论这是否出于你的本意,否则“审查者”将会摧毁你的生活。在片中,这一准则表现为:

    1、主人公因为紧张等个人因素没有完成演奏,他作为一名演奏家的梦想就被彻底毁灭。

    2、从主人公和老板的对话中可以得知,如果主人公假扮盲人的事情败露,他的生活将再次被摧毁。

    3、已经成为了“表演者”的女主人必须继续扮演“杀人犯”的角色,杀死主人公,否则她将面临牢狱之灾。

    
    窥视者

    严格来说,“窥视者”应该属于“表演者”的范畴,因为二者都面临着“审查者”的审查。

    主人公通过假扮盲人,非常巧妙的成为了一名“窥视者”,进而可以观察到所有“表演者”面具下的生活:一个老人的孤独,一个女人为美丽所付出的努力,一个衣着得体的上班族穿底裤的样子,一个女孩脱离衣物束缚的舞姿,以及服务员卑鄙的欺骗行为……主人公说他需要这些,正是源于他在“审查者”面前表演失败后,内心的挫败感。他想知道,是不是所有人都像表面上那样,时时刻刻表演得如此得体。当他发现每一个人都有着如他一般真实但不符合“审查者”要求的一面,他坦然了,也因此而深陷其中。

    “窥视者”在很多影片中都出现过,也被报以各种不同的视角。基耶斯洛夫斯基在《爱情短片》中描绘的“窥视者”形象,脱离了对于肉欲和猎奇的渴望,成为一种精神上的探索。本片的主人公,不能说没有猎奇的心态,但也绝不仅仅是为了猎奇,他也在试图探索自己和他人精神的世界。于是,在这一过程中,他发现了人性美好的一面,当然,也有恶的一面……

    
    关于三者的关系

    主人公作为一名“表演者”,因为表演的失败,被“审查者”剥夺了做一名演奏家的资格。他感到挫败,于是化身成为“窥视者”,发现所有的“表演者”身上都有不符合“审查者”要求的一面,也是所有的“表演者”极力想掩饰的一面。主人公意识到自己所谓的“失败”,在每个人的身上都有可能发生,除非他们压抑真实的自我,继续表演下去……

    马路边,主人公犯下了一个严重的错误,那就是忘记了自己“盲人”的身份,要扶身旁的老人过马路。从老人的表情中就能看出,他的这一中断“表演”的行为,决定了他之后悲剧的命运……

    影片的高潮段落,主人公来到一扇门前,先是装作盲人敲门,发现无人应答后,再次中断了“表演”(他拿出了记事本)。女主人开门后表现得有些慌张,这也激发了主人公的好奇心,这时,邻居打开了房门观察他们,这样一个“审查者”的动作,使女主人立刻意识到自己“表演者”的身份,于是虽不情愿,她只能继续扮演“杀人者”的角色,并将一切隐藏下去。

    关于女主人如何识破主人公的身份,以及相关的推理,其他网友已经描述的很到位,不再赘述。这里只说一点:为什么杀人的凶器是一只钉枪?为什么女主人会如此慌张,编造一个很容易被识破的谎言?为什么血迹会洒落一地以至于需要用油漆来掩盖?我认为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这是一起意外事故,而非谋杀。
    
    杀死丈夫的行为本身,就是作为一名妻子“表演者”不可饶恕的中断“表演”的行为。夫妻之间发生过什么,事情的真相是什么,这些都不重要了,在你我的眼里,女主人已经成为了一个冷血的杀人犯,我们此时也成为了一个“审查者”,审查着女主人的罪行。而女主人显然意识到了自己的这种处境,于是她只能将主人公杀死,来继续自己的表演……而主人公反复在心里默念的那一句“我弹琴的时候她不能杀我!”也正是寄希望于自己这种继续“表演”的行为能够得到“审查者”的宽恕……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表演者”,为了“审查者”所制定的规则和要求,不停的表演着。回到片头,主人公面对着的“审查者”——男主人其实已死,这正像是我们周围那些评判我们的人——父母,老师,领导,他们并非自发的行使“审查”的权力,而是处于那个位置身不由己。真正的“审查者”是那些在我们身后,看不见的东西,就像父母口中那个“别人家的孩子一样”,他们虽然虚无缥缈,却不知不觉控制了我们的思想,使我们也变成了一个“审查者”,不断评判着其他人“表演”得是否得体,一旦发现不符合规则的东西,就马上摧毁它……
    

 3 ) 恐惧害死了他

       之前许多人分享了L’Accordeur 调音师,今天看了一下,确实拍的很绝妙,第一遍看的时候觉得没有理解导演和编剧想要表达的意思,看了看豆瓣的评论,觉得虽然豆瓣网友评论的很深刻,但是感觉并不是我看完影片后的感觉,虽然没大看懂,但是也远非豆瓣的评论,所以又看了一遍,又想了很久,觉得有了那么一点头绪,豆瓣上有很多对于BUG啊,情节的推测,我觉得导演肯定不是想把这部短片排成名侦探柯南,所以也没必要太纠结于那些,就内容谈谈吧。整个短片最让我吃惊的就是为什么调音师会死,一个男人对付一个老年妇女,再怎么也不至于死的如此苍凉吧。
       就从他进门的一开始说起,他进门,一定看到了男主人的尸体,对于一个普通人,面对如此的情景,对于什么小孩子或是小女生,我觉得会是当场吓瘫,破门尖叫而出。但对于男主,毕竟还是个男的,虽然也很吃惊与害怕,但还是有一些理智的,而在这如此短暂而又突然的状况下,他没有太多时间来梳理当下情况,而他的第一反应是继续装下去。这是他的第一次选择。如果是一个警察,他的第一选择会是控制那个老妇人、保护现场。而为什么男主下意识选择继续装呢,这就呼应了题目,他本身是一个内心比较胆小的人,他虽然看到了尸体,但他不确定就是老妇杀的,或者只是个假人,或者屋里还有同伙。所以,如果如果争执起来,全部都是未知的,而对于一个胆小懦弱的人,未知的恐惧让他不会选择站出来去争斗。所以,他选择了继续装盲人。
       然后进门后他摔倒了,他被女人扶起推到座位上,当他坐下来女主人让他脱衣服时,这时有机会来理清思路了,女主人说她会背后,但是她没有,她看着青年,调音师此时有做出选择的机会,这是第二次,他选择了继续装,我们就来看看为什么他选择继续装。有人说他伪装的太深结果无法自拔,我觉得不可能,他如果伪装的如此深的话,为什么他会冒着被人发现的风险在门口翻看记事本?他在伪装但是这只是骗人的小伎俩罢了,他也没投入的走火入魔,街上装残疾要饭的,见到城管不也是撒腿就跑么,他选择继续装,是他内在的性格在作用,他太过于懦弱胆小,可能听起来很可笑,但我感觉就是这样,开头说他紧张的比赛失利,其实就是胆小心理素质差的一个表现,在遇到如此紧急的情况下,人们表现的就是他们内在的性格,什么法律道理准则伪装全都没有了,只有固有性格在作怪,一个生性胆小的人,他面对无论是大型比赛亦或是杀人现场,他表现的是大脑空白而不是淡定理智,所以在面对逃跑机会的时候,他更多是大脑一片空白,而不是理智的分析形势,胆小的人更害怕未知,更愿意保持稳定的现状,而对于他,稳定的现状就是装下去,更清楚地讲,他根本没有想我是应该装还是跟她拼,而是大脑一片空白,潜意识告诉他现在的状况还算稳定,如果拼的话结果不知道怎样,就这样,他装下去了。
       在妇人走开后他还有机会,但是他还是装下去了,为什么,原因跟上面一样,他认为一切仍然还算稳定,他不愿意冒风险去“暴露”身份来面对一个无法预知的结果,老妇人走到了他的背后,他不知道背后是什么,正是因为他胆小对于未知的害怕而最终死去,如果老妇人正面对他进行攻击的话,就算他再胆小,他也会做出反击,因为那是他的本能,但是有妇人在背后,老妇人没有拆穿他,他在明处老妇人在暗处。有人说他是因为自己假扮盲人才死的,其实这只是个巧合但也正是此片精妙之处,他假扮盲人,但是其实是被他内心的胆小与恐惧杀死的,假扮盲人其实没什么大不了,每个人都在披着虚伪的外衣,只不过在那样一个情境下,很不巧,一切很巧合,他的胆小与恐惧逼得他不得不维持原状,而原状就是装盲人,结果他死了。所以说他死的很巧合,很憋屈,很多人胆小与怯懦,但是并没有遇到他这样如此致命的情况而已。
       所以如果总结一下呢,就是,男主本身是一个胆小的人,即使在平时遇到什么突发事件也会选择沉默、躲避,并不会选择冲上第一线对抗。而这次轮到他真正面对如此特殊的情形,平时积累已久的胆小性格决定了他不会开始就逃跑或是制服老妇,而是维持现状根据事情的发展来决定以后的行动。如果情况稳定能不拼能不打就不要打,如果老妇先动手,那我也肯定动手。但很可惜,老妇人也没有拆穿他,一直维持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也没有选择跟男主正面对抗,这就使得本来就怕惹事的男主更不敢首先拆穿对方,最后导致深处背后的老妇将自己杀死。
      最后,正如名字说的,胆小、恐惧、怕惹事儿,这个性格加上这个巧合的场景导致了他的死亡。他的死跟是不是装盲人关系不大,假如开始他假扮的是修热水器的,假如他假扮的是修煤气的,他还是不会拆穿老妇而是完成自己所为的“工作”,最后老妇还是会背后杀了他。只不过盲人的设定让故事更加好看。
      话说,这个评论最开始写于好几年前,之后没怎么上过豆瓣,后来有一次上豆瓣发现竟然有这么多评价,感到很荣幸。再回头看当初的文字,感觉很多东西写的有些乱,重点想强调的东西不够突出,但又懒得改。今天忍不住分了一下段落,又把一些东西强调一下。感谢大家能抽出时间来阅读和评价。

 4 ) 无关于调音师的生与死------人性之寒

看了许多发言,都在纠结调音师的生死

有人用各种逻辑来分析影片中展示出的细节,想要证明调音师是死了还是活着

在我看来,这则短片无关于调音师的生与死,生或死在电影里已然不再重要

调音师一开始就被定义为失败者及偷窥狂,他在影片中只是一种符号,代表的是多数人。

由于比赛的受挫,调音师不再对音乐和自己的事业感兴趣,他放弃自己的人生,从此一蹶不振,某天他决定装一个瞎子,发掘他人生活中的诸多问题与种种不幸,他利用这种挖掘他人痛苦的方式来实现自己久违的快乐,就如同那个泰姬陵的故事一样。

当他变成一个偷窥者,他一边注视着只穿内衣翩翩起舞的妙龄少女,一边激情四射的演奏了拉赫玛尼诺夫的钢琴曲,众所周知拉赫玛尼诺夫的作品充满激情并且以难度见称。在决定人生成败的大赛上他仅仅弹出一个音符,但此时却手指如飞放佛人琴合一,导演把这样的曲子安排在偷窥时演奏,表达的是人们在挖掘他人隐私来满足自己利益时的那种眉飞色舞和扭曲的快感。

假装盲人后他的人生变了样,找回了久违的快乐,但这样的快乐是畸形的。他和老板吃饭的片段很重要,服务员先后两次把菜单和价格单摔到桌子上。卡莱尔说过,没有人在生活中能完全避免与别人碰撞,他不得以各种方式挤过人群,冒犯别人的同时也忍受着别人的冒犯。导演在这里用扔菜单的方式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缺乏最基本的尊重,我们彼此粗暴相待,即便这本应该是你的职责。结账时调音师故意刁难服务员并扬言要找经理,但走出饭店时脸上洋溢的分明是笑容,为了表现得意的心情,导演让他适时的调侃了那位过马路的老太太,我想我们习惯了相互折磨但还乐在其中,并且丧失了基本的自知之明。

调音师的老板是个关键人物,他在片中代表了人性的底线,但最终还是被突破了。他默许了调音师的欺骗行为,因为调音师反复强调提高了生产力,并不止一次的反问“你要炒掉我吗?”,人们在面对贪婪和追逐既定利益时是可以放弃底线的,对于操守的坚持是多么的不值一提。

影片的最后,女人杀死了自己的丈夫,这个是可以确定的。调音师被丈夫的尸体绊倒了,但依旧强作镇定去调音,这无关于他的敬业,更不是他拥有泰山崩于眼前而面不改色的强大内心,导演为他设计了内心独白“我调好音,穿上衣服,然后离开,就这样”,这样的独白让人心寒,甚至都没有一句“离开后我去报警”。他“镇定”的坐在钢琴前,目光直视前方,比盲人还要瞎,这时我忽然想起了小悦悦,想起了比瞎子还要瞎的那18位路人,只要能够明哲保身,即使出了人命也要装作没有看到。

后来调音师演奏起了罗伯特·舒曼的声乐套曲《诗人之恋》,作品创作的同年,舒曼与其挚爱的克拉拉步入婚姻殿堂,《诗人之恋》可以说是舒曼的爱情日记。即使舒曼精神失常在疯人院遭受病痛折磨的时候,即使克拉拉生活窘困身边有勃拉姆斯照顾的时候,克拉拉依然把永恒的爱情奉献给了自己的丈夫。可以说,因为舒曼与克拉拉忠贞不渝的爱情,在某些方面刺激了勃拉姆斯的创作,才另后世的我们能够欣赏到勃拉姆斯浪漫派音乐的精髓。

这首曲子出现在妻子弑夫的场景里显的极不协调,夫妻间没有了爱情、没有了信任、没有了厮守,甚至连生的机会都没有为彼此留下,留下的只是夫妻间的仇恨与相互伤害。更多的是导演对当今爱情和家庭的质疑,对同床异梦和高离婚率的讽刺,对于真爱一去不返的惋惜,对于夫妻这样紧密的关系都可以被摧毁的绝望。

女人手持射钉枪,站在调音师的背后,形容的恰好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有人都不声不响,甚至面带笑容。当你转过身去,他/她就拿着利器站在你身后。杀夫的女人同样可以解读为导演本身,杀夫而不是杀妻,这样设计的用意我们很容易理解。导演化身为女人,用射钉枪对虚假感情和无实婚姻宣战,她射死婚外恋与不忠贞。

最后,导演选择让人性来毁灭人性,当调音师交代了备忘录遗忘在口袋中的时候,实际上他已经知道自己的谎言被揭穿,即便已经关乎存亡,他仍旧不知悔改自欺欺人掩耳盗铃心存侥幸心理,甚至连反抗的想法都不曾产生。手持射钉枪站在调音师身后的女人此时代表命运,我们当中只有极少数人是命运的强者,他们主宰命运,并不时向它怒吼,其余的都被命运折磨的不成样子。我们抱怨,我们忍受,却从来都没有人敢于站出来对它说不。面对如此懦弱、冷漠、胆怯却又贪婪的人性,导演用另一种人性,手持射钉枪,击穿他的脑壳。

调音师是生是死都已然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无论如何都无法阻挡人性的崩离。

音准可以调节,可人性呢?
——————————————————————————

作者是: slash
是小站里的评论,觉得再好不过————> 谢谢
地址
http://site.douban.com/widget/forum/7953725/discussion/45835669/

 5 ) 法国人不是美国人

     
       调音师是一个在双重的边缘身份当中获得存在感的人。他梦想的存在方式是一个能在舞台上驰骋的演奏家,但是这种成就感却很难获得。在失败的折磨之下,他终于找到了自己能获得存在感的方式。作为盲人,他能成功地有一份调音师的职业,这是获得存在感的一重理由。而作为调音师,他能演奏那么好的钢琴曲,这是获得存在感的第二重理由。他能够受人欢迎,乃在于人们对于他的信任和依赖。人们会对于一个盲人有更多的同情,同时又认为盲人具有更强的感知能力,会是一个耐心的听者。于是很多人把自己的隐私告诉他。当他弹奏音乐的时候,听者会受到感动。他们需要通过音乐得到倾诉。人们在一个盲人面前会比较少地顾及戒律,这样会获得一种轻松感。这些都是与比赛时众目睽睽之下的舞台和正襟危坐的考官形成鲜明对比的因素——一个是轻松的,抛开很多面具的个体面对个体的小环境;另一个是大众的,规范森严的,社会环境。而艺术真正发挥其价值的地方,在于那个体之间的小环境当中,而不是规范林立的社会大环境。人们需要借助音乐来倾诉自己,乃在于每个人根深蒂固的孤独感。而造成孤独感的原因,在于社会格局割断了人与人之间的真正的交流。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偷窥癖和暴露狂,依然在于每个人的寂寞。
    杀人的老太太并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杀人犯。因为调音师很清楚,即使她开枪,也一定是在他弹完了曲子之后。而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杀人犯不会这样等待,她一定会抓住最佳机会除掉目击者,以杀人灭口。要知道,这样的等待,会给自己造成危险:一个身强力壮的男人要想制服一个老太太,并不是很难的事情。在此意义上,调音师与老太太之间就已经不再是目击者与杀人犯之间你死我活的关系,而是相互之间有一种微妙的信任。这种信任的平衡究竟能维持多久,取决于曲子弹的整个过程两个人的内心变化,而变化的原因在于音乐而不在于杀人的事态。如果老太太被音乐感动,她可能会放手。但这样的放手会不会引祸上身?那就看她在音乐当中是否能读到什么了。而在我看来,这种信任感还是可能建立起来的,原因在于调音师演奏了他有史以来最好的一次音乐。他不但在大赛之后不能演奏一首完整的曲子的阴影之下走出来,而且还在极度紧张的重压之下成功演奏了一只完整的曲子。这对于调音师来说,是一次壮举。调音师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目击者,因为作为一个目击者,并不是想着怎样赶快脱身,而是“为了身后的人”而演奏,这是多么奇怪的一种心思。两个人的关系已经完完全全成了演奏者与欣赏者之间的对话关系,有什么能比这样的音乐对话更加微妙的呢?杀人与否并不重要,导演并没有想把电影搞成一个悬疑片,而是关注对于艺术的接受和解读方式。究竟有没有被杀,并不重要,法国人不是美国人.

 6 ) 那些疑似BUG的地方恰恰是精髓所在……

故事一开头,诡异的氛围,暗沉的色调,赤裸着上半身的男人身后模糊的剪影,一切都预示着这个男人可能处于危险之中。我的猜测是这个男人因为陷入什么秘密之中,所以正在被威胁。黑帮?职业杀手?还是政客??
可惜我只猜中了一半。
只是一个老妇人。根本就没有杀他的预谋,也没有任何高明的武器。相信大多数看了一遍并开始回顾这个戛然而止的故事的人都有以下思考过程:
1. 最后怎么样?他死了吗?于是翻看最开头,直到L'Accordeur这个字幕出现时令人猝不及防的那一声“咔”。
2. 搞什么!这不是个五大三粗四肢健全的汉子么?又没真瞎,对方不过是个大婶,手头一开始连武器都没有,后来也拿的不知道是个什么玩意儿反正不是什么高级装备,完全没有理由这样坐以待毙啊!
3. 大婶去拿衣服的时候干嘛不干脆跑掉?

可是,当我们回过头来骂着这货是多么愚蠢,觉得这部电影多么没有逻辑可言的时候,有多少人在与主人公一同看到那具沙发上的尸体然后侥幸的觉得老妇人似乎并没有察觉到男主不是瞎子的时候,跟我一样,想着应该怎么装才能更像一点?
只要镇定的调好音就好了,如同过去每一次的伪装一样。女主人会以为我是瞎子,然后带着他们对残疾人的同情和怜悯让我离开。但是,这次遇到的是杀人啊,即便真的是瞎子也可能已经知道了秘密,即便是哑巴也能把秘密传出去,唯有死人才不会说话。
于是,
大婶想:完了,他瞎不瞎?希望他瞎希望他瞎,他是残疾人他是残疾人没有反抗能力没有反抗能力…………“咔”
男主想:完了,她会不会杀我?我是瞎子我是瞎子,我看不见也不会反抗我看不见也不会反抗不要杀我…………“咔”
这就是故事的结局。
主人公满脑子都想着要怎样撒谎才能逃生,却忘了目的是逃生而不是撒谎。

你撒过谎么?
当我们全心全意去编织自己精致的谎言,有多少时候连我们自己也信以为真?有多少暗示已经深入了骨髓??
一个人到底是骗自己容易,还是骗别人?
于是,当钢琴成了主人公最后一根稻草,他虽不是瞎子,却早已忘记了用健康人的眼睛来看这个世界了。


接下来该怎么办?
我也不知道
可是,
只要我一直弹下去,
她就不会杀死我吧…………

 短评

不错的片子。但逻辑上……一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还对付不了一个老妇人么?都有生命危险了还继续装盲人干嘛?进去看到尸体直接一个过肩摔不就行了……文艺青年逃生模式就是希望用文艺感动一切?

6分钟前
  • 我爱阳光
  • 推荐
  • 从优酷的法国在线电影节里挑了这个豆瓣评分最高的看了下了。还不错,有悬念,有转折。看完结尾再回忆一下开头颇有味道。

    9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 开头便是结局

    12分钟前
  • 描述°|我想要个好姑娘。
  • 推荐
  • 说实话,这男的有点弱,他遇到的又不是什么肌肉壮汉或者嗜血狂魔,我脚着他完全可以不费吹灰之力的搞定那个老太太啊,没必要在这种完全不处弱势的交锋中还为了活命装盲弹琴期待奇迹出现吧?

    17分钟前
  • Doublebitch
  • 还行
  • 影帝,你把自己演死了。

    20分钟前
  • 魏无忌
  • 力荐
  • 细节太要命了,真相在细节之下,调音师最后绝对被杀了。这种假装盲人挑战杀手的戏份在【茱莉亚的眼睛】里也有过,本来就是一件很刺激的事情,而本片作为短片简直完美无瑕了。★★★★★

    25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力荐
  • 超级棒的短片,好想看加长版啊!(特别提醒!不要看剧情简介!)

    30分钟前
  • 未准备好的阿辉
  • 力荐
  • 很多时候不是太入戏,只是进入角色后,必须演下去。

    31分钟前
  • Woo
  • 推荐
  • 算不算是一种提醒,生活不能因失去信仰就寄望于伪装,而自作聪明其实是另一种自寻短见。

    32分钟前
  • 思.s。ி
  • 力荐
  • 13分钟悬疑短片,异常精彩。好短片需要一个好创意,而优秀短片,需要两个。

    33分钟前
  • 老晃
  • 推荐
  • 这倒霉催的,不过是真活该自作自受,该短片适合把广大骗子集中起来进行集体观影教育,短小精悍!男主把别人的心理分析蛮透彻,却没料想到自己的结局,真讽刺啊。

    38分钟前
  • Hey Johnny
  • 推荐
  • 叫你演技,叫你影帝。。。。

    40分钟前
  • shu
  • 推荐
  • 叫你玩,玩出火了吧!

    44分钟前
  • 赛末点
  • 力荐
  • 看第二遍的时候听到那”砰“的一声心都凉了有木有?!尼玛第一遍以为是合上钢琴,第二遍才知道那是打钉机。微电影真心赞!

    46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力荐
  • 陀螺的头像!请告诉我我没有脸盲~

    51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 对,就是欧亨利式的小说剧情。

    55分钟前
  • 齊克斯尼力佐飛
  • 力荐
  • 其实我真心认为男主角实在可以在那个女人检查他衣服的时候进行殊死搏斗,但是遗憾他入戏太深,并且深信自己的演技可以获得奥斯卡。如果搏斗还有胜算,命保下来了,但是将要面对的就是良心的不安,是以前那些顾客的谴责,会被质疑道德底线,会惹上官司,会被开除。所以有时要装就得一直装到死。

    59分钟前
  • い银蛊
  • 力荐
  • “人因为失去而更敏感” 令人窒息的叙事,后半部分全身发抖的看完。男主竟然就是陀螺头像 =。=

    1小时前
  • 影志
  • 推荐
  • 看了结尾绝对想再看一遍开头。

    1小时前
  • 桔子
  • 力荐
  • 光着身子连滚带爬也要逃跑啊!还调毛!!!

    1小时前
  • christann
  • 推荐
  •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