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大画家的电影路【出自李宗衡影评】
施纳贝尔2010年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片,有感情,没后劲儿。政治,异国问题,女性成长,和平希望……怎么越说越像“一带一路”?施纳贝尔到底有没有才华?反正我最喜欢的艺评家罗伯特·休斯极其看不上他,认定他是画廊纯炒出来的大艺术家之一。他的巨幅胡涂乱抹我还是很欣赏的。电影才华似乎锁定在了《潜水钟与蝴蝶》,是不是近来没什么动静了?7分/10
2 ) 女人的命运
今天没什么时间写东西,先占个位.
有一条最基本的大道理,说明了女人要富养,就算不能富养,也要让她受到正统的教育.
3 ) 伪阿拉伯+伪传记片
作为追求文艺小众的人来说,米拉尔这部片子从名字和取材上一定可以让他们花银子买下来看。阿拉伯的风情、女权主义的表现、巴以冲突、耶路撒冷的神圣,想想看这么多元素凑在一起,想不好看也难吧?但是不知道导演在拍这部片子的时候是出于哪种考虑,非要萝卜白菜大杂烩,让观众在找不到重点的同时,也抓不到特色。
分析这部电影之前,我想说,表现阿拉伯世界的片子确实可以得到很多共鸣,不仅是普通的观众,就连评委会的评委们,也希望看到更多的表现全球敏感地带的片子,毕竟,电影就是要触及到我们常人所不能涉及的领域,才显得出它的伟大,其人性的光芒才显得更加珍贵。我想,导演可能在拍摄的时候就刻意去追求迎合威尼斯电影节的特点和水准,所以才造成了这部本可以拍摄的很美的片子变成了这副不伦不类的样子。
先说说这部片子让我喜欢的地方,首先是镜头,导演很善于运用光线表现情感和象征意义,有几处(对不起,我不太记得人物的名字),譬如在监狱,和最开始在舞会,都是镜头处理非常好的部分,同时导演在电影院场景部分的剪辑,也稍稍调节了电影的节奏,让电影小亮了一下下。
富有阿拉伯风情的音乐也不时为电影增加气氛,但是有些地方又使用西方的交响乐,让我有点不太能接受的了,我觉得,如果导演真的想拍一部反映巴以冲突的传记片,完全不用这样张冠李戴。
下面就是电影的一些缺陷了,虽然说我打三分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题材,但是我真的想说,这部片子的叙事真的是有够让人摸不到头脑。
我就不说那个美国上校是不是打酱油的吧,也不说为啥主角是米拉尔,但TND却用快一个小时来介绍她妈和那个孤儿院。在我看来,这部电影的叙事完全混乱,让人在不知道主角是谁的同时,也看到了配角和打酱油的反客为主。多么好的题材啊,怎么拍也拍不成这样吧,还说是传记片,我想问,你剪辑了几段当年的新闻录像之类,就说自己是传记片么?阿拉伯片?!你要是阿拉伯片,那就用阿拉伯语对话呀,一会儿英语,一会儿阿拉伯语,你想国际化,也不至于做的这么不伦不类吧?!虽然我们要考虑到政治的因素,但是既然你要做!那就做到最好!
如果单看故事本身,虽然平淡,但是能看到隐藏在巴勒斯坦人民内心的愤怒,和希望,但是在导演的拍摄下,“完美的”冲散了两种情绪,让我们只能被带着一步步走向那个故事的末尾,没有了留白和悬念感,故事就变得乏味了,再加上导演的拍摄技法并没有多少新鲜感,它不受关注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我认为如果导演可以放下参赛的考虑,踏踏实实的融入进电影的拍摄,这部片子一定会非常引人入胜,但是现在它留给我的,除了孤儿院那一众孩子意外,就再无其他了。
导演过于主观情绪化的镜头预想左右观众的情绪反而适得其反,大量随意的手提摄影长镜头和繁琐的细节让观影和理解剧情增加了难度。没有【潜水钟与蝴蝶】中时而犹如神来之笔的摄影和情绪渲染,虽然影像风格依旧熟悉却略显杂乱平庸。小失望。★★★
LS丽狮法版
零星,废戏率95%,说着英语闹民族革命,讽刺而做作。
在一群穆斯林的包围下看还是很有压力的,幸好意大利马克陪我一起压力啊
給他們教育,給他們希望,因為他並沒有站在外人的立場宣講和平。希望被種下是可以收穫的。
有点太主旋律
主角Freida Pinto是《贫民窟百万富翁》的女主角,看到她的脸怎么也不能和巴勒斯坦联系起来。剧中放新闻片段配乐用的是A.R, Rahman的音乐,也让人觉得很穿越。叙事结构有很大的问题,英文混杂阿拉伯语的对白也让人困惑,所有的人物和故事都停留在表面。
天呐,这是怎么拍的。
I want to watch this movie with a Palestinian or an Israeli.
真的太一般了天。。。Hiam老年妆还是非常优雅,虽然和现在的憨憨形象不太符合。。和Sid也合作了几部了,终于看到对手戏了。就是太短了图不够截啊
真是部很不错的电影,好像是第一次看到Sid演父亲的角色,没想到他能演得那么棒。Jamal是一个极富同情心的角色,然后Sid把一个男人失去妻子的悲伤,对女儿的担忧、关心和慈爱都表达得那么细腻,让人感动得想哭。这孩子什么都好,就是演技太不稳定,角色一选不对就演得平庸、程式化、没感觉
《潜水钟与蝴蝶》导演
说起来,这一部有些史诗企图的片,最后让我记住的是几个片段的摄影。模糊的墨黑的蓝色,一个女人的溺毙。有评价说它太说教。我的感觉是导演的态度、价值观似乎有点模糊。
无论是时间的流动,还是两性的对立,还是政治斗争的暗示。即便是又红又正,也不妨碍我觉得朱利安.施纳贝尔是个非常棒的导演。真想去耶路撒冷看看
那些没有经历过战争,没有体验触碰过生命消逝的人,才会觉得这部片子沉闷。
完全的平铺直叙,没有亮点
光是编剧导演水准不行、演员随便演演也就算了,关键是连政治问题的性质都还没掂量清。施纳贝尔一旦丢了形式上的花活和人物原型的魅力就立马现原形,他以后还是别插手政治,回去专心拍作家/艺术家传记吧,希望这次梵高别又给拍砸。
好含糊的電影。
电影最大的失败就是平铺了1个小时47分钟,而一个亮点和高潮都没有
观看动力:没有,起点太高太乱。视听乐趣:没有。片子太说教了,可贵的只是生硬的还原大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