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双重迷城
其实对重庆这座城市的好感起于疯狂的石头,看完这部片子,感觉更强烈了。摄影师把这座城市拍得很美,无论是灯火辉煌,人声鼎沸的解放碑广场,还是迷雾重重的乡间小路,包括男主人公住的凌乱不堪的大学宿舍,都有一种阴郁的特质,神秘感十足而又给人强大的吸引力。影片的名字起的也很好,虽然表面看去是一个很烂俗的文艺片名字,但是结合影片来看,名称恰好体现了影片想表达的思想,虽然导演的表达方式很失败。
男主人公是一个典型的未发迹式穷二代,作为现役大学生的他对未来的工作和家庭都充满了憧憬。因此即便自知单薄的身体也要不停的勤工俭学,即便自知身份的卑微也要争取高高在上的爱情。但现实是残酷的,工头的恶意拖欠使他的经济仍旧窘困,而富二代孔雀的拒人千里也一度让他倍感自卑和难堪。而对主人公这种童年遭受亲情损失的纯真青年来讲,经济的困顿可以通过节衣缩食来忍受,而感情的孤独则必须找到宣泄的出口。偶然的机会,他结识了一位面容娇好的发廊妹,故事也就开始了。。。
电影名为迷城,最表层的意思就是交代故事发生的舞台,也就是重庆。重庆外号雾城,雾里看花,迷无所踪。而影片中借助路人甲乙的台词和刻意制造的天气效果,更进一步表达了这层意思:城里是光打雷不下雨的,而城外则打了雷就立刻下雨,雨滴落下,形成了雾蒙蒙的水汽,把整个城市包围。迷城并不是充满了迷雾的城市,而是为迷雾所包围的城市。这正是主人公自身心境,状况的一个反映。男主赵坡是一个大学生,有着自己的追求,梦想,勤劳并且乐于助人,学习成绩好像也很不错,在大学生这个职业也就是他的本体来讲,他是清爽的,没有杂质的,清晰地。但是这个表面上勤劳朴实的优秀学生,却有着自己鲜为人知的过去,而那些悲惨的过去不仅仅造成了其对水的恐惧,更留下了内心对于亲情丧失的痛苦,和极大的情感空白。但是庆幸的是,他内心中这种迷雾成分在目前为止的大学生涯中并没有显露出来,即便求爱遭到拒绝也没有,直到发廊妹的出现。
天真发廊妹卖艺不卖身,她和穷二代的结合可能是影片的必然。两个相同境遇的人很容易心有灵犀,因此仅仅经过一次约会(虽然花费不菲),两个人就顺利牵手,朝着情侣的关系越走越近。这个时候,发廊妹找到一个关心自己的人,内心甜蜜,对外来美好展望自不必说。男主角更是欣喜若狂,为找到一个情感寄托而兴奋不已。虽然仅仅是很短的时间,男主已经把发廊妹看作是自己的寄托,更看作是他城外世界的全部,因此他不想别人看不起发廊妹的风尘身份,更决不允许别人对其有丝毫轻薄。但不幸的是,他不希望发生的事情,结果都发生了。。。
首先是发廊妹主动地供认了自己的身份,这令男主人公在其同伴面前丢了面子。但是这个事件相对于后来发生的事情显得并不严重。而另外的两位同伴显然素质不高,在得知发廊妹并非大学生后,淫心陡起,对其毛手毛脚并为男主所看见。这时,固执的认为自己女友失贞的男主角精神世界完全崩塌,扭曲的心灵不能承受再多的压力,因此悲剧就此发生。而更悲剧的是,很长一段时间,男主并不知道悲剧的制造者就是其自己。
赵坡寻找自我救赎的过程以进入警察局结束,自此电影的后半部分完全变成了香港不入流的恐怖片。警察以强有力的证据告诉男主角:你看到的并没有发生过,一切只是你的想象。而基于这种判断,男主是精神病病人的推断也就完全合乎逻辑,故事继续顺利地讲下去。对于观众,这样的故事有了个可以接受的结果,还算讲得通。但是对于导演,由于他太想把这个故事讲完了,因此完全的抛弃了之前其对于人物性格的刻画,人物身世的描写以及对于贫富的探讨和思考,最后鬼打墙似地狗血剧情把之前的深沉,阴郁,思考,完全变成恐怖片类型片的娱乐元素,从而导致影片深刻性大打折扣。
即便如此,影片的几位主演的演出也非常出彩。郭晓然饰演穷二代大学生的自卑,被拒绝的尴尬,内心的矛盾和变态的扭曲都把握的非常好。霍思燕饰演的发廊女既具备了风尘女的浪,也有纯真少女的矜持,霍思燕很好的表现出了这样的二重性(或许其本身即有这样的特性)。赵志刚和唐以诺饰演的农民工兄弟更是把底层人民的真实想法和需求表现的淋漓尽致,令人不禁赞叹。。。
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不愿意被触碰到的地方,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每个人的精神世界都是迷城,我们都生活在迷城当中。
这是一部不太适合在电影院看的片子,不过要是下载到psp上,赶上个阴雨天看,又完全是另外一回事。
2 )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迷城”
《迷城》作为章家瑞导演2010年的新作,于10月22日全国公映。这部影片給所有熟悉章家瑞的观众们带去的第一感觉几乎是一样的——很难相信这样一部具有强烈实验风格的作品会出自章导之手。因为本片无论在叙事结构、中心主题以及影像风格上来说,参照章家瑞的过往作品《婼玛的十七岁》《红河》《芳香之旅》《花腰新娘》等,都是一次极大的颠覆。
在影片《迷城》中,章家瑞一改往日影片温暖、舒缓、唯美的基调,继而采用多层推理的悬疑结构和强烈的主视角纪实性影像风格,为观众演绎了一幕令人深感不安和发人深醒的悲剧故事。本片不但直击了当下社会的隐痛,同时也具有某种超越文本范围之内的思考,继而体现出了章家瑞作为一个导演对生活细腻的观察、冷静的思考,以及其独特的人文情怀。
影片《迷城》原名《远雷》,故事来源于章家瑞导演身边一个真实的案例,讲述了一位大学生与一位洗发妹之间短暂而凄厉的爱情悲剧。影片中男主人公坡坡(郭晓然饰演)是一个从农村考入城市的大学生。作为一个基本的人的个体,坡坡也有着身边所有青年人一样的向往,向往美好的事物、美好的女人、美好的爱情。然而,农村与城市的差距将原本平等的个体相互割裂,没有了交集。而尊严在当下似乎只是一种对财富和地位的标榜。于是,纵使你拥有一个高傲的灵魂、善良的内心,在迷失了坐标的城市里都是虚无。因为身份的差异、家境的贫穷而被周遭同学取笑、抛弃、冷落的挫败感,就像一枚扎入肉体的铁钉,想拔却拔不出来。于是,当童年的伤痕记忆在这现实的世界里被催化后,坡坡内心深处人格的分裂与变异似乎是唯一的方向。
女主人公甘秀(霍思燕饰演)身上有着太多的思考。一个面容美丽的女子只因出身在农村,在城市里从事着看上去不大体面的工作——洗发妹,继而遭受到种种的歧视与偏见。但是,何所谓体面?迫于生活的重负,在没有选择的城市里用自己的双手去获得应有的财富,能否被视为不体面?很显然,导演在这里借女主人的身份向所有的观众抛出了一个思考,那就是在我们的城市化进程和财富的攫取过程中,公众对于一个人的价值评判标准是什么?如果当所谓的“精英意识”成为衡量的唯一标准并渗透进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那么在这个单一的价值评判体系中,生活在权贵阶层之下的人们是否还能获得应有的尊重与自我尊重?我想这是在当下这个时代所有人都应该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影片中甘秀是骄傲的,因为她不愿意为了体面而让坡坡在众人面前将自己伪装成大学生,因为她那颗简单而强悍的内心告诉自己这是一种冒犯,有损她的尊严。然而在旁人看来,生活在底层的洗发妹又有何样的尊严可谈?坡坡是懦弱的,因为周围无处不在的繁荣幻象和那颗极力向上攀附的内心蒙蔽了原本清澈的眸子,并最终让自己迷失在了这片钢筋水泥的森林之中。于是当一个人格挫败的大学生遇到一个内心强悍的洗发妹,他们之间会产生怎样的错位?因为开始的开始,你和我都一样。但是后来的后来,你和我再也不一样——因为财富、因为权利、因为贪婪。而那句“人人生而平等”的口号只不过是对现实的一次戏虐罢了。
正是影片所表达的强烈命题感,使得《迷城》在观众中产生了截然相反的两种反应——漠然抑或感动,而这也正体现出了当下国人的两种生存心态。于是当影片落幕的时候,你或许会无动于衷,继续为了生计默默地奔走工作;或许你会驻足思索,去审视和寻找内心深处的那座迷城。
影片《迷城》在公映之前就已获得第17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评委会大奖、第13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传媒大奖单元最佳导演、最佳新人男演员奖等多个奖项。但是影片在上映之后的票房却并不理想,成为了又一部叫好不叫座的电影。而这也正折射出了当下中国电影大片时代的浮躁与虚荣。因为在主张娱乐和消费的这个时代,银幕上充斥着各种依靠金钱、明星、炒作和低级笑料所堆砌而出的歌舞升平的繁华景象,而这不也恰恰是一座座看不见的迷城么?
面对这样的局面,导演章家瑞在公映前也道出了自己的所言:“其实,我股子里还是想拍一些文艺电影,表达情感、表达命运、表达爱,我之前的那几部电影也都没有偏离这种基调。但是说实话,《迷城》为什么从开始的一个纯粹的文艺电影、艺术电影,变成了最后宣传中的惊悚悬疑类型电影?其实也是我内心的一种挣扎矛盾,因为毕竟我还是去要面对这个市场。所以我当然希望《迷城》的票房能有一个好的收获,这样能够对投资方有一个交代。但是如果因为《迷城》里所包含的人性的表达和文艺的气质影响了这个片子的票房,我只能说跟投资方说抱歉了。但是我自己是问心无愧的,因为我尽了我的全力了,因为即便是做商业电影,我也绝对不会放弃我的基本底线。”
昨天,我们将农村从城市分离出去,拉开了农村与城市的距离。于是越来越多的人涌向城市,在城市里去寻找所谓的体面和尊严。今天,我们都在城市里游走,在贪婪与虚荣的表象下戴着伪善的面具舞蹈。我们可以相拥,却最终迷失在寻觅的路上。
3 ) 新京报:《迷城》,戛然而止的现实触碰
打着悬疑、惊悚、恐怖等旗号的小成本影片《迷城》正在热映中。近日,30位本报读者观看了此片,并给出平均67.5分的及格分(满分100)。对影片的评论也明显呈现出两极化倾向,不少观众认为,该片关注到了被社会忽视的小人物的精神世界和迷茫的情感历程,这点值得鼓励;但也有部分观众认为,无论是对现实的审视力度,还是在影片的叙事方式上,该片都存在明显的硬伤。
聚焦弱势群体,直指现实困境
由章家瑞执导的《迷城》讲述的是贫穷大学生赵坡因身份悬殊不敢对心仪的富家女殷琪示爱,转而与发廊妹甘秀相恋,后甘秀被凌辱意外落水死亡,自卑而患有脑病的赵坡开始寻找真相和自我救赎的故事。影片将关注的焦点聚集在了社会变化与人性异化的关系上,把这种因贫富差距而导致的或阴暗、或畸形的人性心理投置于社会灰暗地带,让贫困大学生、民工和发廊妹这一群社会弱势群体的人格尊严经受严酷的摧残和煎熬,令人震颤。
影片的场景和情节带有明显的符号特征,两代发廊妹的结局都是溺水死亡,临死挣扎的瞬间暗喻了她们在底层挣扎无助的一生,充满了悲剧的宿命感;那间与甘秀死亡密切相连的乡村老屋,充满废旧和荒凉的气息,渗透着喘不过气的无奈与绝望。
割裂叙事结构,削弱主题立意
如果说影片的前半部分在关注弱势群体方面给了观众一个惊喜,那么后半部分割裂的叙事结构让这种惊喜打了不少折扣。《迷城》的前半部分,两个打工者陪同赵坡和他女朋友甘秀出城游玩,当得知赵坡的女朋友不是女大学生,而是一名发廊妹后,两个打工者便淫心肆起,在避雨的废弃房屋内强暴了她。而内心自卑的赵坡始终没有勇气上前制止,最终,发廊妹溺水身亡。这个过程,将赵坡内心的那种因家庭贫困而自卑、懦弱的性格推向了极致。
甘秀死后若干天,赵坡迟迟没有报案,这不是勇气的问题,而是赵坡潜意识里歧视甘秀,因为她是一个发廊妹。这种揭露不可谓不深刻。然而影片在这之后话锋一转,直接将前半部分的逻辑全部推翻,让赵坡进入了潜意识的臆想状态,实际上也是告诉观众,前面所看到的悲剧都是不真实的,全片深入骨髓的现实穿透力就此瓦解。
文/夏言
原载于《新京报》2010年11月3日
4 ) 一个内心重叠了无数矛盾的可怜人
开端去要工钱,碰见女的在洗澡。。看似无关紧要的事是一个重要的铺垫。在坡坡心里对两个同样有了一个初步的定义。
接下来有点接近于恐怖的氛围让人总觉得有那么点的不自在。他妈妈片段不时的出现意在表现她妈妈在他心里对他的影响,为了他上学去做发廊妹,爱,不论是什么形式,都是那么的沉甸甸的。坡坡懂得,所以他内心里深爱他的妈妈。发廊妹,这个在无数人眼里令人发指的职业,又让他的内心无比的痛苦。
爱与痛的挣扎,让他的心扭成了一个死结。
有人说那个大学生的出现是多余的,不尽然,大学生在坡坡心里是一个完美的形象,没有任何污点,不同于他的妈妈。
然而社会的地位认同感一下打落了他,他自卑,无助,一种孤独感让他茫然,不断的给自己找借口脱离周围的一切。。。
发廊妹甘秀的出现,改变了他。甘秀有太多他妈妈的影子,内心里对母亲的爱与思念让他不可能不与甘秀相遇。。追求
追求到了。。然后那?道德的枷锁又把他和他爸爸重叠在了一起。
看电影的时候我的内心很痛,他那?难道不同吗?那一定是撕心裂肺的痛。当他看到甘秀他们开玩笑的片段而窥全豹的时候。。
对发廊妹这个职业的痛恨就就然而生。。悲剧就这样发生了。
然后他就生活在内疚中,希望一切的一切都没有发生。。。
我想他爸爸那时候是不是也有这种想法?
命运的车轮无情的碾压了父子两代人。。而且走的是同一条路线。。。。。
在这里留下的只有感伤。。。。。。。。
5 ) 《迷城》:电影叙事的迷魂阵
在今天的文化语境中,人们常常以“文艺片”一词来指称那些不纯粹为了商业目的拍摄的电影。它通常包括两个层面:一、电影是导演个人的一种表达,这种表达可以是某种精神情操,某种历史关怀或者对于当下现实的某种关注,等等等等;二、电影具有一定程度的艺术性,它在形式和风格上不一味进行类型的复制,而拥有某种别具一格的开创性。随着“文艺片”导演章家瑞的新片《迷城》的上映,媒体再次把一个久违的话题带到了观众面前:即那些不纯粹以商业为目的拍摄的电影(“文艺片”)如何在商业与艺术之间取得平衡?
对此,我思考良久,仍旧觉得这种所谓的“平衡”终究因其逻辑关系混乱而只是一个笑话。其实,如果关注一下章家瑞导演在电影宣传期间在媒体发表的言论便不难发现,他在《迷城》中要去“平衡”的是以下两个方面:像章的许多片子一样,《迷城》也关注受到社会忽视的小人物的内心情感和世界,具体到电影里是两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打工者和一个贫困大学生的性压抑。这种关注首先是导演个体的一种表达,是他受的文化教育所树立的知识分子品格对于社会正义所肩负的一种责任。但除此之外,章家瑞还需要对电影的投资人负责,要帮助他们收回成本,并最好有所盈利。而电影资本本身,就像任何资本一样,它除了追求自我增值的责任之外是不知道其他责任的。所以,所谓的“平衡”实质上是一种博弈:是章家瑞个人的表达与投资人利益表达对于电影话语资源的争夺。无论这种争夺最后有无“平衡”,有一点是明确的,它与电影形式方面的艺术性都没有直接的关系。
《迷城》的问题在于,这种博弈还间接地侵害了与电影的艺术性直接相关的叙事形式:电影的前半部讲了一个对于当下具有现实意义的悲剧故事,整部电影却讲了一个狗血无比的故事。我对前半部分感到多少惊喜,就对后半部分感到多少失望!
先声明,以下是对电影前半部分剧情的概述,在电影的叙事完全结束时是不成立的:两个打工者陪同一名大学生和他女朋友出城游玩,当得知大学生的女朋友不是“女大学生”,而是一名发廊的洗头妹之后,两个打工者便淫心肆起,在避雨的废弃房屋内强暴了她。而内心自卑无比的大学生始终没有勇气上前制止,最终,洗头妹溺水而亡(或自杀,或慌乱中的失足)。撇开这个故事本身的道德考量不说,章家瑞在如何体现故事的现实感、如何刻画人物的真实感上面还是下足了功夫的。郭晓然饰演的大学生赵坡由于家庭贫困,生活在严重的自卑感之中,常常遭受室友的欺负和同学的歧视。为了让演员郭晓然体验何谓贫困,体验遭人歧视的感觉,章家瑞刻意让他到离重庆80公里的农村生活了两个月,和当地的农民一起挑水、掏粪,回来后又以插班生的身份到重庆的大学就读了一个月。所以,当他变成电影中的赵坡时几乎让人感觉不出是在表演,他的自卑、不自信、懦弱都活脱脱地体现在他的神情和动作中,融化在他的气质里。这是辛勤劳动换来的奖赏。电影在刻画社会的贫富差距方面也有许多可圈可点的细节:比如富家女殷琪“赠送”给赵坡钞票时那两个对人民币尴尬的特写;比如星巴克聚会时,赵坡自曝“父母是农民”后,突然来的那句悲凉而荒诞的“可我给地产商发过许多传单”。电影前半段的叙事在铺垫和推进方面都显得有条不紊,前后照应:有序幕中赵坡和两名打工兄弟偷看包工头老婆洗澡的桥段埋下的性压抑的伏笔,发生后面的暴行才不会突兀;有赵坡伪称女友是“女大学生”的虚荣才有之后的犹豫;电影中三人郊外骑行的段落如同“奥德赛”结构一般将人物的心理变化和最后的悲剧结果连贯在一起。电影对贫困这一社会现象背后问题的讨论不可谓不深刻:民粹式地对底层劳动者道德美化的理想瓦解了,人性恶的假设被推向极致。赵坡这样一个懦弱得让人同情的角色,口口声声说自己并不在乎女友甘秀是大学生还是洗头妹,却在后者死后迟迟没有去警察去报案,仅仅是勇气的问题吗?面对甘秀的亡魂,他不禁自问,“当时自己是不是因为内心深处觉得你不过是洗头妹才没有上前阻止,也因为你是洗头妹才迟迟没有去报案?”在今天这个贫富分化加剧的社会,在那些自认为可以做到公正不倚,甚至抱着一颗善良的同情心的人中间,是不是都有可能对那些弱势群体、身份低贱的人存在某种潜意识的歧视(因为在许多事情面前,他们像赵坡一样选择了不作为)?
这个问题电影没有回答,甚至没有问完。为什么?不是章家瑞不想问,是电影资本的市场逻辑不让问。以赵坡走进警察局报案为界线,电影的后半部分进入另一种逻辑,我称之为“精神病逻辑”。警察局的同志以强有力的证据告诉赵坡:你看到的不是事实,一切只是你的臆想,因为你是个精神病人;电影的叙事同时也告诉观众:你们看到的悲剧不是发生在这个世界的现实,而是一个精神病人的幻觉。于是电影前半部分叙事的严肃性所积累的意义完全瓦解掉了。或许你可以争辩说赵坡的精神病也有某种现实意义(比如导致他精神病的家庭悲剧,大学生的心理疾病等等),但这种意义也与前面的内容脱节了。接着,类型电影的种种元素便纷纷冒了出来,悬疑、惊悚、恐怖,在娱乐中将导演的表达蚕食殆尽。
这部电影的叙事是一个迷魂阵,这个迷魂阵是给观众摆的。好莱坞也常常摆出这样的迷魂阵,在《蛇蝎美人》里,帕尔玛怕观众接受不了太黑暗的结局,当主人公死去时又让她突然从梦中醒来,于是一切重新来过。《火柴人》中的凯奇最终发现自己的“女儿”原来是个骗子,一切都只是一场精心布置的骗局,于是电影中表现父女情深的许多桥段都成了对观众的一场诓骗。最著名的一次发生在一部德国电影里,《卡里加利博士的小屋》,电影中变态的杀人凶手,精神病院院长最后成了一名慈父般的人物,而真正的凶手却是电影的叙事者,一个患了精神幻想症的年轻人。当电影学者们纷纷拿这部电影的布景和表现主义风格大做文章之时,只有克拉考尔指出,在这种迷魂阵的背后,暴露的是德国人对混乱的恐惧和对秩序的渴望,以致他们甘愿于臣服威权的统治。这话放到中国电影中也有三分道理。
6 ) “清者自清”真的可能吗?
甘秀真的只是在发廊打工,她拒绝男客的特殊服务要求,可以大大方方的说自己在发廊打工,不想骗别人自己是大学生。坦白之后,两个农民工的态度180度大转弯,对大学生的甘秀敬重有礼,对发廊妹的甘秀轻薄亵玩。身份的不同,遭遇的态度不同,直到最后,年轻女孩子的生命被偏见的旋涡吞噬。
清者很难自清。
发廊妹儿一方面在为家人牺牲在付出,另一方面承受着身边人的歧视和侮辱。
这些男人口中“烂货”的女人们只是在打一份工,赚钱并不是为自己。赵坡的妈妈为的是给孩子赚学费,甘秀为的是给家里智障的弟弟治病,甘秀的同事在发廊赚的钱要寄给哥哥结婚用。
改变偏见很难,能改变的是自己。
发廊妹为什么偏偏要做容易带来非议的发廊工作呢?在老鼠爱大米这首歌流行的两千年初,城里提供给这些年轻女孩的工作机会有多少呢?甘秀是否会有更多的选择?
清纯美丽,乐观磊落的甘秀,如果读了大学,也是赵坡和他的两个同乡艳羡的女大学生。可是她高二辍学,赵坡主动提出要帮她补习的时候她说要赚钱,甘秀是善良的,也是短视的。可是谁又能责怪她的短视呢?
发廊妹的身份还存在改变的可能,那些改变不了的身份呢?生下来就是犹太人?黑人?
郭晓然演得真好,神情、打扮、步态,太真实了,大学的时候,你或多或少总认识这样的人。片子有点胸闷,但真不错,我觉得它在2010年国产电影里可以排名第一。我知道很多人不这么想,可是偌大个放映厅居然只有我们两个人,还是有点悲哀。
剧本不错。演员表演非常到位。重庆话飚在山城的背景,真的太好了。
搞了半天男主角是神经病啊...
如果国人对这类题材的国产电影就表示看不懂,很垃圾的话,我想中国电影就只能如此了。我隐约看到愚人船的吉他手有客串,不知道认错人了没
其实还不到五星。但豆瓣上某些人的素质及其打的分数让我实在无言以对,所以决定打高点,给这片子伸伸冤。生理所受的伤害只是一部分,更重要的还是弗洛伊德强调的幼年经历。装逼的人终将死于冷漠。
故事一般 导演的功力很是不错 作为一部国产惊悚片 大大的超出我的预期
第二次看了,我觉得很好看啊!霍思燕很漂亮啊!
就算放开了审查,导演们,你们真的做好了面对市场的准备吗?
完全没搞懂葛思然在里面干啥呢
上院线,用这种简陋的制作。后期怎么做的这是。
又是一部力求真实而显得做作的影片。看的过程中一度以为两个老乡都是男主分裂出来的不同人格,结果虽不中,亦不算远。看到男主在发廊外紧盯女主时便想到莫米的诗:我那么关心兰兰(发廊妹)是为什么呢?我又不是梅毒,我又不是政府!
性工作者被人看不起;没钱的大学生被同学看不起,马加爵之类的事件正在被无数的富二代所激化!不想说片子演了什么,只是这个社会对人的重视有多少呢,我们的眼睛所能看见的就是一身的金钱欲望罢了
故事真的没有一点儿新的点。编剧可是邱刚健啊……剪辑也挺二的,废戏太多。
我真的觉得拍的不太好。你要说发神经的电影吧,很多电影都有发神经,那些谜底揭晓的时候让人觉得不寒而栗。但我觉得这电影说到真相的时候,让人觉得:“嗯,是这样的,但有什么意思呢?”除了那个眼镜女大学生,我还真的没注意到有什么意思…
一切都有点太做作。
这电影我很喜欢。觉得那男主角的戏份真的很有挑战性~
重庆真的好适合拍这种阴郁的片子啊。
阴郁诡异
又早泻
文艺片,还不错,不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