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尽
  • 优质
  • 非凡
  • 闪电
  • 光速
  • 金鹰
  • 新浪
  • 猜你喜欢

     剧照

    米克的近路 剧照 NO.1米克的近路 剧照 NO.2米克的近路 剧照 NO.3米克的近路 剧照 NO.4米克的近路 剧照 NO.5米克的近路 剧照 NO.6米克的近路 剧照 NO.13米克的近路 剧照 NO.14米克的近路 剧照 NO.15米克的近路 剧照 NO.16米克的近路 剧照 NO.17米克的近路 剧照 NO.18米克的近路 剧照 NO.19米克的近路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3 01:39

    详细剧情

      故事发生在1845年,西部大迁徙的步伐刚刚迈出,想要穿越那片荒芜而又充满了凶险的蛮荒之地,除了需要足够的勇气和运气之外,智慧必不可少。三个家庭决定离开故土,寻找新的生活,为了自保,他们找到了一位名叫米克(布鲁斯·格林伍德 Bruce Greenwood 饰)的向导,希望他能够护送他们安全抵达目的地。  然而,当众人在米克所谓的近路上渐行渐远之时,越来越荒凉的景象和越来越陌生的环境让他们知道,他们迷路了。资源在渐渐的消耗,饥渴和恐慌逐渐消磨着人们的意志,就在大家觉得走投无路之际,一名当地土著的到来带来了新的希望,然而,他们并不能肯定,来人是朋友,还是敌人。

     长篇影评

     1 ) 蛮荒与未知

    世界大概本来的面目吧 1845年 人类还没有被现代自动机械宠爱之前 他们算是精致的人儿吗 现代深邃执着的人儿们 内心大概都与这荒原相似吧 在自然中找到过真正快乐的人大概更容易与这部电影共鸣 。

    其实我们内心底里是有追求的 而且大部分人的追求都相似 敢于放逐 是勇敢的 同时 体会到的 定不是一般大多数人在人造有限的环境中可以体会到的 生命自有其自然的固执吧 😁😁😁😁😁

     2 ) 凯莉·莱卡特是难得一见的当代美国最具作者性的导演

    导演的风格一贯是拿掉一切可以拿掉的,作为一个女导演,如此干脆利落,真好。在她的影片中,她始终坚持着不需要让观众知道人物的背景,行为的动机,甚至结果。。。她的影片从来没有说来话长,话说从头,因为所以这类的铺陈。观众与戏中人即刻相遇,观众进入主人公的境遇,与主人公分享同样的踌躇、犹豫、迷惑、不安、焦虑。

    《米克的近路》依然是一部很多中国观众所谓的“没有故事”的影片,影片仅是跟剧中人物同行的一段路程。几个无助的家庭,怀抱希望与恐惧,在向西部迈进的路途中,迷路了。他们先后有两位不可靠的向导,一位是吹着牛皮将他们带入迷途的白人向导。一位是言语不通,被米克一厢情愿当作可以帮他们找到方向的印第安土著向导。在经历了上路的兴奋,迷路的苦闷,寻路的恐惧之后,影片结束在未知。

    美国人是最擅长拍摄主旋律影片的,美国电影将美国梦种植到全世界观众的心中。但新世纪以来,美国人开始严厉的质疑自己的历史,并且开始试图颠覆自身的存在。以John Ford为代表的老一辈的西部片无疑是在用极大的偏差视角讲述美国白人的西部殖民史,这种传统的家国情怀已经跟不上时代了。《米克的近路》不能说是唯一的,但肯定是少见的讲述美国西部史的故事。在歌颂与践踏本国历史这两级之间,导演选择的是更审慎更复杂更冷静的视角。荒漠里,一种文化与另一种文化相遇,土地的所属,两方的对立,生死的可能,利益的交换,胁迫与妥协,信任与辜负,所有一切都在无言的对峙着。故事可以向任何一种方向转变,没人能预料,没人能控制。就是在这个对峙的时刻,产生了巨大的张力,历史宏大感与个体生命的重要相得益彰。个体因历史而变得宏大。历史因个体而变得细微。谁也不比谁更重要,更强大。任何一方的叙事都无法篡夺另一方的存在。

    影片选择了更狭小的片幅比,也是有别于福特惯常使用的宽银幕,导演排除宽银幕下西部的壮美和史诗感,意在将镜头于观众的目光聚焦于此时此地。不要被那无尽壮阔的山与沙漠而激发抽象而宏大的感慨,导演要表现的只是主人公要面对微小而具体的瞬间。

    影片成本两百万美金,低成本独立电影在百年电影史里始终面临多重困难,但事实上低成本文艺片并不比高成本商业片先天具有道德上的优越性,非常糟糕的垃圾低成本影片也比比皆是,唯一重要的是导演本人显然非常享受的独立电影带来的创作自由,所以外人也无需刻意强调其低成本困境。创作自由带来的幸福感大抵可以平衡掉捉襟见肘的预算造成的麻烦。低成本影片成功的前提是导演的智识水准和勤奋。法国人提出的“作者电影”在这类影片中是非常贴切的。凯莉·莱卡特是难得一见的当代美国最具作者性的女导演。

     3 ) 对西部片就是不免疫

    这电影倒是能看下去,就是没有完整的故事,也许导演就不是来讲故事的。一众实力演员,久违的保罗-达诺,当年的《血色将至》可是和丹尼尔-戴-刘易斯平分秋色,不过他不走主流,可惜了。

     4 ) 把慢电影放在激情豪迈的西部拓荒史中,时间与空间都停滞了。。。

    我们生活在比任何时候都要加速奔跑的时代,相互追赶,望尘莫及,落得遍体鳞伤。这种浮躁的状态席卷了生活的方方面面,电影也同样没能逃过这场浩劫。曾经的电影作为第八大艺术,如今被工厂化,企业化,互联网化,流水线般炮制的同质化产品渐渐抹去了它本身光环。
    不过好在的是,总是还有一批“一意孤行”的像Chantal Akerman、Lisandro Alonso、Abbas Kiarostami、Gus Van Sant还有Kelly Reichardt等等这样的电影人,他们掀起了一场“慢电影”(slow cinema)的运动,用慢电影的语法来与好莱坞式的主流电影抗衡,用不动声色的长镜头和近乎停滞的时间流动,缓慢地,徐徐地把我们从速食文化中拉出来,拒绝过量加工,返璞归真,在拟真的循环时间里再次发现电影的美以及被电影启发后生活的美。
    Chantal Akerman、Lisandro Alonso、Abbas Kiarostami、Gus Van Sant、Kelly Reichardt

    美国电影制片人及导演Kelly Reichard一直以来都在高举慢电影的旗帜,尽管1994年处女座《野草蔓生》总还有些亡命鸳鸯的紧迫感,那2006带着《昨日欢愉》回归,她就像是用这12年通过对时间的反刍思考,把时间的融化在叙事中,磨砺了一部部可压缩可延绵的慢电影佳作。《温迪和露西》中她挖掘出米歇尔·威廉姆斯个人荧幕形象中最让人信服最让人征服的演技,《夜色行动》中把眼光投注在环保运动也反证了“慢电影”电影人用“缓慢运动、生态批评、环境运动和反全球化”与快节奏文化斗争的野心。而《米克的近路》作为她的第四部剧情长片,她名正言顺开始拓荒西部主题,用学院比把这种山穷水尽的无力感死死钉在辽阔无边的西部黄沙中,极度弱化西部拓荒的史诗感,用慢电影的慢节拍打出内部叙事与外部叙事的慢节奏,而她这种极具沉思的指尖弹法将持续运用在日后作品的《某种女人》《第一头牛》中。

    《某种女人》、《温迪与露茜》、《昨日欢愉》、《米克的近路》

    很多时候,“慢”这个字被用作沉闷或无聊的代名词,当我们吃惯了短快直之类的网飞、网大、短视频等视听快餐,我们再尝《米克的近路》这样素食沙拉就会觉得索然无味。 但真的没有调味料的食物就不是美味的么?

    Long-range perspective远景

    电影开场一系列远景段落,与河畔齐平的视角和这些拓荒者一样跨越这湍急的河流,从东到西,每走一步都步履维艰。

    五分钟后,又从低角度的固定视角拍摄他们伴随着吱吱呀呀的车轮声驶向画面左侧,消失了人影的自然空镜头也随着潺潺水声溶解在下一幕超远景的拓荒旅途中。

    这三处场景奠定了慢电影的基调,不仅使得慢速美学主题化,还凸显了影片的模糊性。这些慢吞吞的镜头在解压时间的同时也让时间绵长,以至于观众无法认识到时间的长短,也像故事中的人物一样陷入迷失的境地。

    Non-diegetic&Diegetic Sound 剧内与剧外音乐

    如果只模拟自然景观,慢电影绝无可能拔高对艺术的选择。除了尽可能还原自然声效,Kelly用一种催眠曲般悠长极简的剧外音轨与剧内吱呀呀的车轨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正向与反向的声轨路径。 完整平静的背景音乐被一阵阵车载噪音打破,暗示了他们拓荒道路的困难重重,也呈现出时间的动态性和可塑性。

    Long-shots 长镜头

    这静态的逆光景观,涌动的云朵,随风飘拂的衣物,窸窸窣窣的蝉叫,被夕阳勾勒的拖车,周遭一切似静非静,似动非动,这种长镜头成为了这部影片中最不胜枚举的审美素材。 通常,我们在聊到慢电影的时候都逃脱不了对长镜头的鉴赏,更甚者有人会把长镜头等于慢电影。号称一镜到底,一镜柏林的《维多利亚》(2015年)其实只是用紧锣密鼓的手持和激昂摇晃的步调一路跟拍女主的致命犯罪之旅,还有《历劫佳人》(1958)中最让人啧啧称赞的长镜头其实得益于大量眼花缭乱的场面调度和移动镜头才完成的叙事高度。 而《米克的近路》,除了上面提到的那一处似静非静,似动非动的逆光景观,其实还有大量这种极简朴素,把人物作为过客的镜头段落,他们从东走向西,从画面右边走向左边,在画框来来往往,把空间感的留白发挥的极致。

    比如说在电影32分钟处,女主Emily Tetherow(Michelle Williams饰)遇到印第安原住民,惊慌失措奔向篷车,消失在画框左侧,拔起步枪向原住民恐吓一声枪响,然后上火药,捅金属杆,点火。这前后大概花了30秒缓慢又冗长的装弹,开火,再装弹,再开火的长镜头特别如实还原了19世纪的人们是如何使用这种步枪的历史真相。Kelly在这里就是故意用真实时间把真实历史放大,把观众对于叙事节奏的期待浇灭,让他们在这组长镜头中感受真实,迫使观众不得不把注意力放在这些细节上。

    Dialogue对白

    那慢电影除了会用长镜头淡化叙事,也同样会用少对白淡化冲突。电影中的三个家庭,不论是大人还是小孩,男人还是女人,无一不是缺乏情感,寡言少语,个个缺乏表现力的死鱼脸。唯独这位叫米克Meek的向导,一路都是胡吹海侃,充当了电影中的一位喜剧角色。而唯独可以称作冲突就是他与女主角Emily互不待见的眼神睥睨和最后为了印第安人持枪僵持的三人对峙画面。如果换作任何在大众主流的电影中,这种人物之间的对白一定会用你来我往的正反打快速剪辑体现人物关系,但是Kelly依然舍弃了这种叙事断裂,把每一个停顿和谈吐带来的面目抽动都一毫一厘记录下来。

    Academy ratio 学院比画幅

    热衷于使用学院比画幅的导演绝非只有Kelly一人。比如韦斯安德森在《布达佩斯大酒店》就用1.33:1的纵横比描绘酒店在1932年的拟记录部分,《花样女王》中也有用学院比拍摄的伪纪录片录像,甚至英国女导演安德莉亚·阿诺德更是因喜用学院比取景而闻名。

    而Kelly在这部电影中之所以用学院比取景是因为她想呈现的是19世纪女性的受限视角。那个时代深深的帽檐使得她们无法获得正常的视野,同时这种受限视角也从两边截断了经典西部片那黄沙烂漫,豪情万丈的巨宽幅史诗浪漫情怀。这种纵横比不仅会把时间滞留在这个方正的空间,也要求观众在这个时间范围内观看这段时间流动的肌理而不是向前流动的叙事肌理。

    远景+剧内外音乐+长镜头+对白+学院比(最后一幕)

    最后一幕,Kelly没有一如之前让故事人物从右到左活动在画框内外,而是把镜头摆在拓荒人的视角,没有任何对白,只是看着印第安人晃晃悠悠向画面深远处走去,长长的40多秒,逐渐天地一线,模糊成一粒小小的人影,就像拓荒者在思考是否要跟随这位神秘的新向导。

    这时候催眠曲般的剧外音轨又再次响起,与贯穿全影中那吱呀呀的车轨声构成鲜明对比,一个代表浪漫,一个代表现实,一个对前方充满怀疑,一个对前方充满期待。最后,淡出的黑屏因学院比占满了整个画幅,在叙事和视觉上否定了时间向前流动的方向,否决了拓荒者的特权视角。


    总的来说,Kelly拒绝快速剪辑、手持特写、摇晃跟拍等技巧滥用,她的所有电影都在拥抱慢镜头,她的所有电影都是慢电影,她用慢电影书写自己的慢电影哲学,缓慢得要求观众花些时间去探索我们速食文化之外纯天然的食物,在原本这如此宏大的生活有机体里摄取养分。

     5 ) 其实还好

    美国电影中有一类叫做“公路电影”,那么这部电影应该就叫做“荒原电影“吧,当三个家庭从大河中走过,开始走向那一片广漠无垠荒原的时候,他们便开始了寻找”米克的近路"。
    漫无边际的黄土,绵延不尽的枯草,还有那些干瘪的灌木,龟裂的大地,还有洗白的天空,皎洁的皓月,一切的一切都告诉着观众这是一部缺水的故事。
    对于影片的最多的评价说,是一部女性视角的西部片,其实在我看来,这部电影跟西部片根本没有什么关系,冠以西部片的名号,大概也是为了让电影能够吸引一些观众,毕竟这是一部产自美国的电影,而且无论导演还是演员也都算得上是能够进院线的分量。另外一种观点说是极简主义电影,我倒是很认同,影片无论从叙事还是构图,以及镜头的运用和色彩的处理,都保持着一种极尽简单的态度。
    100分钟的电影,其实并不算很闷,当然也不至于有多么精致,也标志着这部电影可以赢得一部分人的喜爱(却也仅仅只是喜爱),却可能遭到另外一些人的恶评。
    另外觉得影片该出彩的地方并没有多么的出彩,对于这样一部电影肯定是不利的,最起码这种简单而缓慢的叙事,肯定不可能有太多人的给予很高的评价。米歇尔的表现也只能算是一般,反而到觉得Meek的扮演者布鲁斯·格林伍德表演更具有力度一些。
    不明白为什么会有一个开放式的结尾,我猜想可能因为任何一种结尾都会破坏整部电影的格调,所以最后导演才会干脆就没有去设置一个结局。不过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没有结局却也并不一定就是最好的结局,因为整部电影的格调的关系,没有结局其实影片可以停止在任何一处,都是一个结局。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整部电影究竟在讲什么?除了他们的寻找,还有什么?如果没有这一层的考量,或者说没有这一层的认识,那么“米克的近路”就很难会有大的作为。起码作为一部电影是这样。

     6 ) 非典型西部片~!

    近路不過是一種隱喻,在荒涼的西部,三個不同的家庭必須面臨生存危機,尋找一條捷徑就顯得迫在眉睫,不過這種西部拓荒的精神在導演的鏡頭下顯得殘酷至極,無論電影是從女性的角度去看待這件事,還是光從戰爭這個視點去借古諷今,《米克的近路》都像是一條通往死亡的近路。或許這部電影依舊還有人性在其中,但把自己推入絕境卻是人性無法控制的,這是時代背景下移民者咎由自取的後果。

    《米克的近路》算不上是一部典型的西部片,沒有酒館,沒有牛仔也沒有警長,它平淡的連配樂都省去了。電影用女性的視角去探討西部拓荒,通過長途跋涉的遷移展現了男權社會下屬於女性的無奈,並在在適當的時候讓女性變得彪悍而強硬,又不失溫柔和善良,從而讓電影充滿人性的光輝。自然,這是變相的女權主義,同時亦是一種政治的諷刺,這不僅僅是一次拓荒更是一次屠殺,節制了女性的權利又扼殺了印第安人生存的希望。

    比起塵土飛揚的一眾西部片,《米克的近路》沒有英雄似的傳奇故事,那些飄揚的灰塵,無數的空鏡頭讓寬廣的莎莫變成了死寂的地獄。我們不再相信那些正義的警長是多麼的英勇善戰,西部就是一片毫無生氣的荒地。拓荒是必然的,但是比起土地,人們似乎更需要開發內心。那些空曠的鏡頭像是在暗喻人類的心靈一般,枯萎而孤獨。

    生存是一個不變的話題。比起《大地驚雷》中為了自己而生存的堅強故事,《米克的近路》則在平靜的鏡頭顯現出宏大的生存觀。影片最後,我們看到了一棵樹屹立在戈壁之中,這種象徵著生命的大樹有既是希望也是悲傷。看著遠去的印第安人,導演用這種手法批判了拓荒運動種下的惡果。西部——永遠都不屬於粗魯的入侵者。這些赤裸裸的政治訴求雖然被視覺語言化了不少,但是電影並沒有顯得僵化而刻意,反倒是在故事的進行中變得十分的自然。

    女性依然是弱者。《溫蒂和露茜》中的米歇爾·威廉姆斯用堅韌向世界展現了一個女孩的柔弱。《米克的近路》同樣如此,女人們一路上都像是附屬品,她們只能在丈夫的隻言片語中得到此番行動的消息,她們無怨無悔,又相互扶持,在荒無的西部,這些女性微小而偉大,她們就像印第安人一樣的無助,那些男人正是入侵者的象徵。兩種思想的碰撞重新確立這部電影所要表達的思想,它女權,它政治,但是它卻不那麼的西部,這種不落俗套的故事才是真正最能打動觀眾的一點,這或許才是真正的西部片。

    又是米歇爾·威廉姆斯。這女人實在有太多可以挖掘的表演才能了。這部對白不多的電影中,米歇爾·威廉姆斯用眼神和肢體語言撐起了自己表演,或許平實但層次感十足,堅強、彪悍、善良……米歇爾·威廉姆斯自然的演技捍衛了女性的尊嚴,把足夠充分的信息透過鏡頭傳遞給觀眾,毫無疑問,她為自己的演藝生涯又一次畫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沒有酒館的西部才是真正的西部,《米克的近路》無論是情節還是鏡頭,甚至是起承轉合都平實而樸素,即便是空曠的場景也無法避免這部電影的寡淡的劇情,但是如果你坐下來細細的研究,你會發現這部電影背後所隱藏的深刻含義。正因如此,《米克的近路》才可以算得上是一部佳片。

     短评

    西部依旧荒凉,但是导演的镜头下透露出了很多比荒凉还可怕的东西,或许拓荒带给印第安人的苦难才是最大的荒凉吧~!

    4分钟前
  • Ron Chan
  • 推荐
  • 独立佳作 很容易让人置身其境 虽然相当闷

    5分钟前
  • ButtMan
  • 推荐
  • 比起前作,质的飞跃,颇有大师风范。必须看胶片,至少蓝光。

    6分钟前
  • Enid
  • 推荐
  • 一天整了4部冷片的字幕后,凌晨看了这部片第二遍,这是什么精神。推荐给喜欢看闷片的。1.33 . 觉得棒, 全方位的反类型, 反西部/男性神话

    10分钟前
  • 🌞娘卷卷🌙
  • 力荐
  • 8.9;"Mama, a tree can't live without water. Can it?"

    11分钟前
  • 冰山李
  • 力荐
  • 倒并非女性视点,不过是说女性也是西部拓荒的重要一分子。印第安人在片中被用提喻的方法处理了,其就像西部一样神秘无解。

    15分钟前
  • LOOK
  • 推荐
  • 一种印象派的影像写作,一个镜头被处理成整体的印象,相近的声量,相近的运动速率,让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边界消弭。前半段Meek的声音刺耳,提供方向感。结尾当印第安人开始唱歌,并坚定地向画面纵向走去时,电影中出现了重重的一笔,是为Cutoff。

    17分钟前
  • Lies and lies
  • 力荐
  • 我以为我会喜欢西部片中的女性视角。但是我还是困乏到昏昏欲睡。

    21分钟前
  • 齊楊森
  • 较差
  • 某种西部片。剧中人之间也好,电影和观众也好,始终保持了强烈的距离感,这种距离的忽远忽近也成了影片最大的推动力,土著人无法理解的语言也同时成了最神秘和最熟悉的东西了。【2017.9.21 @MoMA in 35mm】

    23分钟前
  • TWY
  • 推荐
  • 长征中拨乱反正。自然主义,固定远景镜头内时间流动。人所处的一种特定境况的描绘,急切地想抓住每一根救命草,对引航人的怀疑即自我怀疑。没有近路,也没有好路,关键在于一条路走到底。

    28分钟前
  • Ada的B计划
  • 推荐
  • 00:06:00左右一个固定机位长镜,近景和远景的调度构出时间的景深

    31分钟前
  • 无鬼斋
  • 力荐
  • 哎,小米选片眼光太独到了吧(或许因为之前合作过《温蒂和露西》),谁能告诉我这片子讲了神马呢??西部风景倒是的确很震撼。。电影院里面都是老头老太。。。T_T

    32分钟前
  • 米粒
  • 还行
  • 又是西部风光片...

    37分钟前
  • 大宸
  • 较差
  • 米歇尔的演技着实使我喜爱,可是这次电影的主题并不太符合我的口味。

    42分钟前
  • Escalin
  • 推荐
  • 用跳切断裂空间,用画幅压缩大小,刻意强调的“时间变化”(落日镜头)无不在构建一个虚拟的“现实”。当人的本体被剥离得只剩下生命征时,其思维中的二元对立是否依然清晰如故? meek最后的选择即是答案,亦是cut off.

    44分钟前
  • 粉粿症候群
  • 力荐
  • 原来“独立”“文艺”就是不把普通观众当回事,很讨厌这种“只顾自己HIGH”的导演,真想问问女导演Kelly Reichardt ,“田壮壮是你爹啊?”影片倒是很完整,女导演也很压得过劲儿,甚至结局颇有大师范儿,就是这年头这种自个儿玩儿的清高劲儿让人无语。

    47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 A / 在白昼的无效交流中人物的互动被压抑以服务于近乎缓慢凋零般的时空节律,继而被藏进漆黑难辨的夜色与不被理解的异域歌声中。没有先前作品那般的时间折叠,但却有另一种在此刻的时间绵延与人物不断向四周张望的心理状态之间的分叉并行。《野草蔓生》中通过独白提供的层次被转化为悬浮在“故事”与“观看”双重光亮之上的真空,因而观众始终能置身于电影叙事与人物飘游的精神之间的完成某种黏着或是浸没的体验。

    52分钟前
  • 寒枝雀静
  • 力荐
  • 催眠良品。

    55分钟前
  • 荔枝超人
  • 还行
  • 喜欢西部往事和血色将至的,或者是对摄影技术对一定研究兴趣的,一定会喜欢此片,可惜我两者都不是~~~对我来说,一部好的电影,首先应该是一个吸引人的故事;不光是小米和达诺,所有演员实际上都在打一个超级巨大的酱油

    59分钟前
  • RIC
  • 还行
  • 框架里的motherhood很重,以至于最后西部这个框架都变得模糊不见了。三方结构的关系还是比较明显的,但似乎美学可以更近一步,文本也稍显单薄,现在这样较为尴尬。

    1小时前
  • Derridager
  • 推荐
  •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