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为什么乌鸦像写字台?
(看完电影后对这句话百思不得其解,于是搜了一下,结合自己理解,大概搞清楚了这个问题的意思,写下来,希望可以帮到更多人。)
标题这句话的原文是“Why is a raven like a writing desk?”
这个电影中疯帽匠多次问到的话是《爱丽丝漫游仙境》的原作者在该书中所写下的一个无解谜题.
喜爱这本书的人们尝试着给出过许多答案,其中比较有名并且有趣的一个答案是这样的“because there is a B in both and an N in neither.”
如果将这句话作为对问题的答案而理解成“两个里面都有一个B并且都没有N。”的话,会发现根本不对,就会更糊涂。其实这句话的意思是“单词both 里面有一个B,单词neither 里面有一个N。”
这个答案有趣的地方就在于,用一个毫无意义的答案回答一个毫无意义的问题,虽然答非所问,却造成了一种类似于冷笑话的落差。
还有另外一个回答“because Poe wrote on both.”
这里的Poe指的是作家埃德加·爱伦·坡(Edgar Allan Poe),他曾于1845年发表了一篇广受赞誉的名为《乌鸦》(The Raven)的诗。
因此这句话可以理解为两个意思:
“Poe wrote on raven.”(爱伦坡写过有关乌鸦的文章。)
“Poe wrote on a writing desk.”(爱伦坡在写字台上写文章。)
这个答案用一个文字游戏将八竿子打不着的爱伦坡拉扯进来,圆滑却不失有趣。
《爱丽丝漫游仙境》的原作者在该书出版30余年后的再版中加入了一则序言,对这个问题亲自给出了答案。
序言原文:
Auther's Note
Enquiries have been so often addressed to me, as to whether any answer to the Hatter's Riddle can be imagined, that I may as well put on record here what seems to me to be a fairly appropriate answer, viz. 'Because it can produce a few notes, though they are very flat; and it is nevar put with the wrong end in front!' This, however, is merely an afterthought: the Riddle, as originally invented, had no answer at all.
Christmas 1896
(作者序
读者们频繁地给我来信,询问书中疯帽匠的谜语到底有没有答案,我不妨在这里给出一个自己认为还算恰当答案,那就是“'Because it can produce a few notes, though they are very flat; and it is nevar put with the wrong end in front!”。这是我后来才想出来的,最初写下谜语的时候根本就没有答案。
1896年圣诞节)
可见,作者本人并不能给出一个唯一的正确答案,真不知道他当年是怎么写出那个问题的,而且几十年后还兢兢业业地抠脑袋解答,真是可爱的有一拼。
作者给出的答案可以分为两部分来理解。第一部分是“Because it can produce a few notes, though they are very flat”。
note有“音符”和“笔记,便签”的意思,“音符”在这里可以理解为“乌鸦的叫声”。
flat有“平坦的”和“(色彩)单调的”意思,对于乌鸦来说既可以理解为其叫声单调乏味,也可以理解成它的毛色单一。
因此第一部分可以理解为“在写字台上可以写字儿,乌鸦会叫,尽管他们一个很平,一个很单调。”(翻译成中文就失去了原文的双关趣味)。
第二部分是“it is nevar put with the wrong end in front”。
这里的nevar是作者故意将never写错的,但借用了never的读音跟词义。(有些版本的《爱丽丝漫游仙境》在出版时校对人员自作聪明将nevar改成了never,反而让这句话变得难以理解了。)
这句话可以理解成两个意思。
一个是:“将nevar的字母顺序倒过来排列就是raven(乌鸦)。”
另一个:“你永远不会把写字台倒过来放。”
同样,翻译过来后双关的趣味就消失了。
小说作者以及众多的有爱读者们能把一个根本就没打算有答案的问题解答得这么有声有色还真是让人佩服。
其实中文里面也有类似的谜语,比如下面这个:
白。(打一形容词)
答案在上文中找,祝你好运 :)
另,加入Zate同学的回帖内容如下,感谢补充:(原文中没有,可能是网友的演绎,但很美好。)
“
2010-04-07 18:47:30 Zate
看见校内上有人说 为什么乌鸦像写字台 就是没有理由
爱丽丝上一次来到仙境的时候给疯帽子说的
“我喜欢你”
“为什么”
“因为乌鸦像写字台”
“为什么乌鸦像写字台”
爱丽丝就没有回答了
其实答案就是没有理由
爱丽丝再一次来到仙境的时候 疯帽子一直在说这句话 因为想让她记起来
但是爱丽丝不但没有记起来 还一直认为这是自己的梦境
疯帽子以为爱丽丝在喝龙血以前会留恋一下
但是她并没有 所以疯帽子就在她耳边说“你会忘记我的”
大概是这样 我觉得写得很好
”
2 ) 解读爱丽丝的费解之处~【转】为什么乌鸦像写字台?疯帽匠的帽子是何神物?“谁偷吃了我的果酱馅饼” 红桃皇后干嘛为这点小事发飙?
华盛顿邮报》专栏作家迈克尔·德达说:“只通过迪斯尼动画和蒂姆·波顿的哥特式景观了解《爱丽丝漫游奇境记》,就是纵容视觉奇观压倒书中所反映的语义的复杂性和好玩的文字游戏。”
中国人对《爱丽丝梦游仙境》的认识大抵只有小女孩掉进兔子洞的桥段,和对红桃皇后、柴郡猫等知名角色的些许印象,它的姐妹篇《爱丽丝镜中奇遇记》则更为陌生。所以视觉效果是电影版《爱丽丝梦游仙境》上映前最有说服力的广告语,观众也可能勉强接受十九岁的爱丽丝在仙境里被赋予了“救世主”的身份,过沼泽、杀巨龙、救弱者,并找到了真我这种新意尚欠的励志故事。蒂姆·波顿说,我们是续集,不是改编,完全可以被视作一个全新的故事。
但原著作者刘易斯·卡罗尔的想象力太强大了,他一手打造的奇幻世界以及充满智慧的语言,让电影版不得不不借用,却又无法学得像样。片中处处是直接取材原著的场景和片段,却徒有形,舍弃了神,还让缺乏背景知识的中国观众对一些支离破碎的老段子很苦恼:为什么乌鸦像写字台?为什么爱丽丝必须在“法比哦日”(红白两军对战之日)才能杀龙?为什么柴郡猫想要疯帽匠的帽子?于是,我们要重演一下“案发现场”,复活被割舍的原著精华。如果迪斯尼的纯情价值观让你觉得智商受损了,不要怪爱丽丝和仙境的怪胎们太傻太天真,他们在书里其实超级聪明的!
疯帽匠一直说着谜语,但爱丽丝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小女孩了。
1,“为什么说乌鸦像写字台” 疯帽匠的谜语有答案吗?
柴郡猫把爱丽丝带到疯狂茶会,在这里她又遇到了疯帽匠、三月兔和睡鼠。疯帽匠问大家“为什么说乌鸦像写字台?”,爱丽丝不知道,疯帽匠也不言语。随后他又多次莫名其妙地提起这个谜语,直到要与爱丽丝分别之时,爱丽丝要求疯帽匠告诉她谜底,疯帽匠才可怜兮兮地说,我也不知道。
原著复现:“乌鸦像写字台”的谜语确实是在爱丽丝在茶会上听到的,她很兴奋地表示自己能猜到答案。三月兔随即反问,“你的意思就是你知道答案?”,然后这场对话突然就演变成四个人关于英语里主语后的谓语和宾语从句的谓语交换位置后,句意是否不变的争论。这个谜语只是为了引起爱丽丝和三月兔争吵,作者并没有在书中给出任何解释。
不过因为原著里有不少小谜语,反而刺激了书迷的好奇心,而乌鸦和写字台的谜语也常被后世读者提起。刘易斯·卡罗尔自己在重印版的前言里表示没有标准答案,不过最被读者们推崇的答案之一是“因为爱伦·坡都写过他们(because Poe wrote on both)”(注:爱伦·坡是十九世纪美国诗人、小说家和文学评论家,他有部著名的长诗叫《乌鸦》,而这首诗是在写字台上完成的。)
其实,电影的情节比不是全部,而是爱丽丝第二次来仙境。当爱丽丝第一次来到仙境的时候疯帽子就被这个勇敢天真的小女孩吸引,而幼年的爱丽丝更是喜欢着像大哥哥一样的疯帽子,有一天爱丽丝对疯帽子说我喜欢你,疯帽子很惊喜就问,为什么,爱丽丝说应为乌鸦像写字台,“乌鸦为什么像写字台”疯帽子对爱丽丝回答感到很疑惑,“应为我喜欢你”爱丽丝似乎在转圈圈。疯帽子从一脸诧异转为会心一笑,他明白天真的爱丽丝在告诉他喜欢他没有任何理由,那你为什么喜欢我,因为乌鸦像写字台,乌鸦为什么像写字台,因为我喜欢你,你为什么。。。。。,疯帽子觉得此刻很幸福。可是有一天爱丽丝要离开了,领走的时候疯帽子说你会忘掉这里的一切的,爱丽丝说:不会的,因为乌鸦像写字台。。。便悲伤的离开了
当再次见到爱丽丝的时候,爱丽丝忘掉了一切,而疯帽子能提起的也只有乌鸦为什么像写字台这句话,指导爱丽丝再次离开,疯帽子知道不能强迫她留下也就没有揭穿谜题,不过他心里一直想着我也喜欢你。
影片中在预备送走爱丽丝到白皇后宫殿的时候,疯帽匠一度念叨着一些押韵但错字百出的小诗,其实一来是影射原著里6岁的爱丽丝因为年纪小经常写错或念错字,二来,这也算是对作者刘易斯·卡罗尔致敬,他擅长生造词作诗;原著里的人物经常会莫名其妙地唱歌或念诗,这也是为什么疯帽匠在茶会上跟红心骑士对话时,突然说了“这句好押韵啊!”
影片中爱丽丝屠龙一幕,其实书中炸脖龙只是个跑龙套的。
2、“法比哦日”少年屠龙 炸脖龙跟佛盘剑是老朋友?
因为皇历上写着“法比哦日”(红白两军对战之日),勇士必须用佛盘剑砍死恶龙。大家都认为爱丽丝就是那个勇士(当然,红桃皇后一直搞不清爱丽丝到底是男是女,所以她提起她时,一时用him,一时用her,但原著里爱丽丝跟红桃皇后打过多次交道,还一起玩过撞球),所以逼迫着她去拿佛盘剑,再冒死屠龙。而白皇后带着国际象棋武士和动物、疯帽匠,跟红皇后的扑克牌军团展开血战。
原著复现:“法比哦之日”两军集合在一个悬崖边的巨大棋盘阵上,这个桥段正是来自《爱丽丝镜中奇遇记》,并且把红皇后直接替换成了红桃皇后(红桃皇后是《梦游仙境》的角色,红皇后则是《镜中奇遇记》里,并且是象棋,而非扑克)。
有影迷批评这段高潮戏打得太没技术含量,明明恶龙只怕佛盘剑,动物们只是为了等待爱丽丝和“法比哦日”到来,于是都死心塌地地被压迫着。其实书中炸脖龙只是个跑龙套的,片中炸脖龙看见佛盘剑就说“老朋友,我们又见面了”,然后爱丽丝告诉炸脖龙她不认识它,其实并不完全正确:法比哦日时有一个少年用佛盘剑杀掉恶龙的故事有出现在书中的一首小诗里,而爱丽丝读过这首小诗,所以应该是知道炸脖龙的。因为诗里充满各种生造词和一语双关的俏皮话,后来也被用在儿童教材里作解释动名词、生造词用。另一方面,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电影里红桃皇后偶尔分不清屠龙勇士的性别:因为原诗里屠龙主角是个男孩。
和炸脖龙一样“杯具”了的神兽还有鹰首狮身兽,它在片中匆匆出镜过两次,差点弄死了胖子兄弟。它出现在原著《爱丽丝梦游仙境》的时候,正在和假海龟讨论教育和教养的问题,以及编了一首“你跳还是不跳舞”的无聊押韵诗。
电影中红白大战的地点是一个大棋盘,而原著里红白大战散落在几个篇章中。在前言之前,刘易斯·卡罗尔就拟好了一个棋局,爱丽丝在路上遇到的花、青蛙、羊、胖子兄弟、蛋头、城堡、白国王、白骑士、红骑士、红皇后和白皇后,都可视作卒、马、车、城堡、王、后等棋子,如果把爱丽丝的路线视作棋盘,她遇到的角色的走向都基本符合国际象棋兵卒将后移动的规则,尽管刘易斯·卡罗尔曾表示,红白两方的移动方位在文章里描述得并不是特别标准,因此像城堡、卒等一些棋子的走法也不全对。这个桥段后来也给了棋友灵感,20世纪初,英国Vernon Rylands Parton发明了一种用两副棋盘玩的“爱丽丝象棋”。
疯帽匠的帽子上贴着价格标签,意思是十先令六便士。
3、连柴郡猫都想要 疯帽匠的帽子是何神物?
影片中疯帽匠的帽子如同神物,它可以让变小的爱丽丝当飞船坐,也许因为其他原因,连神秘的柴郡猫也想得到它。到了最后这顶帽子几经波折回到疯帽匠的头上,但大家都忘了追问,它到底是做什么用的。
原著复现:这顶帽子本身没什么功用,原著中疯帽匠作证人出席红桃皇后馅饼失窃案的庭审时坚持不脱帽子,他的理由是这顶帽子不是他的,因为作为一个帽匠,所有帽子都是用来卖的(注意,无论原著插画还是电影版,疯帽匠的帽子上都有个写着10/6的牌子,那个正是帽子的价牌,意思是十先令六便士)。
但国王认为只要不属于他的物品就是偷窃罪,然后两人进行了一段全是一语双关词的无厘头对话,最后由红桃皇后宣布“砍头”(英文里头和帽子音近,皇后称take off his head,取的是摘帽的谐音)。所以影片里疯帽匠和睡鼠已不是首度被斩首,如果说电影版是续集,他们在书中其实早应该死了。
红桃皇后出场审问偷吃的青蛙,原著里爱丽丝也曾偷吃馅饼。
4、“谁偷吃了我的果酱馅饼” 红桃皇后干嘛为这点小事发飙?
红桃皇后一出场就在皇宫里大发雷霆,因为她的果酱馅饼不见了。后来因为青蛙侍从心神不宁、又偷吃不擦嘴,被皇后一眼识破,拖出去砍首。
原著复现:这个片段是影片里特别有趣的一段过场,而在原著里“馅饼偷窃案”审问的结尾却是一场最精彩的高潮。
故事发生的维多利亚时代,民风保守沉闷,刘易斯·卡罗尔在书中借机讽刺了当权者的古板,插画里的红桃皇后装扮和面相也和执政者维多利亚女王相似。法庭上发生的一连串毫无逻辑的辩论也是在嘲笑当权者的愚蠢,刘易斯·卡罗尔也借机卖弄他熟稔的文字游戏。
庭审最后爱丽丝发现自己就是偷吃馅饼的人,皇后叫嚣着要砍掉她的头,她又很不合时宜地越长越高,最后掀翻了法庭,也从梦中醒来。
不过红桃皇后一开始还认定红桃J是偷饼人,这里也要注意,电影版虽然把红桃J改成了皇后的亲信,但19世纪人们把扑克牌里的J称作knave,也是恶棍的意思,所以这个角色在电影里成了一个反派,更多是导演在从侧面解读J的字义。
胖子兄弟为爱丽丝指路,原著中为她指路的是柴郡猫。
5、“是从南往东(从东往南)” 胖子兄弟指路为何总相反?
爱丽丝刚走进仙境时就遭遇红桃骑士和大毛怪的追杀,带着胖兄弟逃到岔路口,两兄弟各执一词,一个说路应该是从南往东,一个说应该从东往南,结果被鹰头狮身兽抓走。而在红桃皇后宫殿里,当爱丽丝问他们路时,再次上演了这样一幕。
原著复现:孪生胖兄弟是书籍《爱丽丝镜中奇遇记》中的人物,他们正好是镜子的两面,在爱丽丝遇到他们后总是说着一些“二元论”调调和英语语法里虚拟语态来搞怪的逻辑辩论。可惜这对兄弟在片中被红桃皇后当做插科打诨的小丑,爱丽丝也搞不懂他们大智若愚的胡话。
而原著里为爱丽丝指路的,应该是柴郡猫,当爱丽丝在岔路上不知去向时,柴郡猫说:“如果你都不知道自己想去哪里,那去哪里都是一样的。”此类逻辑也是原著的一大特色。
至于柴郡猫这个角色,书中它和红桃国王见面的时候,坚持不行吻手礼,充分体现了它的孤傲和骨气。电影版里依然保持着书中的性格,片中疯帽匠质问它为什么在红桃皇后施行暴政后就不再挺身而出,它不正面回答还问疯帽匠要那顶帽子。
3 ) 十三年后
新映3D版《爱丽丝漫游奇境记》(Alice in Wonderland)集合了不少熟悉可喜的元素,比如主要人物像红白皇后(Red Queen and White Queen)、柴郡猫(the Cheshire Cat)、制帽人(the Mad Hatter),抽水烟的毛虫(the hookah-smoking Caterpillar)等等均出自刘易斯.卡罗尔(Lewis Carroll)原本及续集《镜中奇缘》(Through The Looking-Glass),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那只巨大的龙形怪兽,原是卡罗尔著名歪诗Jabberwocky里的同名主角,配图作者约翰.特尼尔(John Tenniel)给它赋予了血肉之躯,电影里羊皮卷轴纸上幼儿屠龙的瞬间基本上复制了特尼尔的造型,怪兽的面目,也没离开他给的模子。
异旅伊始,白兔飞驰,女孩空坠,直捣地心,玻璃三角桌,金钥匙,九英寸高拱门,忽大忽小的身躯,饮水与蛋糕,魔幻花园,一连串紧凑切换的画面,大概是一切有幸读过此童话的人珍藏的记忆波。为营造梦境,影片给了纵深的幽蓝背景,跌宕的交响音效,也可谓用心颇深。比较遗憾的是,微款爱丽丝差点被巨款爱丽丝的眼泪淹死,反差这么强烈的经典段子没能出现,女孩子面无表情,急匆匆地就投入花园了。
电影对原著改动,只要合理,其实我并不觉得不妥。好像《爱丽丝》的酷烈角色是红心皇后,领军扑克牌,《镜中》一方是脾气火爆的象棋红皇后,电影把她俩揉成一个角色,特地做大海莲娜.波翰.卡特(Helena Bonham Carter)本来就膨膨的头,夸张之余,倒是符合象棋体态;红白对垒时,俯瞰双边整齐划一的迈步,也仿若一张大棋盘。电影浓缩了原著的高潮,亦即门球游戏及判断馅饼失窃案,移用来刻画人物,红皇后挥持火烈鸟击中蜷缩的刺猬,和她轻巧地抹去青蛙侍卫嘴角的草莓酱,不怒自威当即拿下,不过一二镜头,很可突现这位暴君的个性。
再如爱丽丝初长高时,她惊讶得有点语无伦次,连声说,“Curiouser and curiouser!” ,电影里的独白场次换到进入花园,把她压在视界边角,浩茂深远地拉一个远景,四围充斥着艳异招摇的花草,这一刻的拍案惊奇,实在比身高更合适。然而,爱丽丝功德圆满即将离别时,导演突然天外塞一句乌鸦与书桌的谜语“Why is a raven like a writing-desk?”,疯帽人强尼.德普(Johnny Depp)泫然欲泣回答“I haven't the slightest idea",这典故,虽然也很有名,卡罗尔后来公布的答语也充满了谐音异意的智趣,不过我还是以为,如同书里,摆在茶桌上打发时间比较好,兼做唤醒回忆与依依惜别之用,实在唐突得很。
更唐突的是,电影布置的所有梦境人物都恰如其分,独独这位主角爱丽丝,变成一个成年后不堪现实,避忌寻梦的人。由此,原来比较松散、时现梦呓、移步换景都好似不需要什么特别理由的事件,这时候切入了些刚硬棱角。好比无论在《爱丽丝》还是《镜中》,爱丽丝就是很认真去做梦,她不会边做梦边意识自己在做梦,她只说,curiouser and curiouser,昨天之前还一切正常而今怎么变了样,她会问别人,你疯了吗?还是我疯了?而成人爱丽丝,则不断提醒自己,这是梦一场,马上会水过无痕。她处理实务,不愿直面,做梦,又不敢放手去梦,正因为这种成人理念腔,故事变得有点不伦不类,于是乎,读原著人们明知写梦,却是任性随意地好梦,人物丰俏,嘴皮子耍得不亦乐乎,即或梦醒,也有恬然余韵,天然童趣,而电影呢,哪怕交代此Wonderland(又或者所谓Underland)根本真实,观者却简直被爱丽丝的执着碎念搅得没脾气,梦过她偏偏又较真,所为何来呢?
让十三年后的爱丽丝故地重游,故人尤在,而她面目心智全非。所有老朋友将信将疑拷问她,你就是那个爱丽丝吗(此话真像对角巷众巫师们说,你就是那个哈利.波特吗?)?随即开始一系列黑白明晰、目的明朗、正义感确凿的使命,这么善恶分明,羁累重重,连一点做梦的自由,梦里说俏皮话的自由都丧失殆尽,倒确属无尽负担的成人世界了。那么一场幻梦促使爱丽丝重拾质朴童真,把握果敢勇气,对所有人说不,无愧自己的真心,这层激昂效应倒似乎颇值商榷,因为毕竟,梦体早已上了色,比及不了六、七岁时那样莽莽的浑噩,那样打趣多于流血的争持,那样迷藏多于输赢的较量。
我不知道拿“十三年后”这个概念强扭瓜做卖点,是不是基于卡罗尔在《镜中》开首写的两段诗:
I have not seen thy sunny face,
Nor heard thy silver laughter;
No thought of me shall find a place
In thy young life's hereafter--
Enough that now thou wilt not fail
To listen to my fairy-tale
A tale begun in other days,
When summer suns were glowing--
A simple chime, that served to time
The rhythm of our rowing--
Whose echoes live in memory yet.
Though envious years would say "forget."
我读之是有点心酸的。可是成长就是这样吧,花事点滴活在心里,而envious years would say “forget”。没有必要放大这种遗忘,遗忘之后又以长大后的心态去拼命回顾。如果真地选择回味,那么我情愿带着这点酸楚,重新进入那本一百多年前的、童言无忌的书里面。儿童记忆,便像小门背后的神秘花园,花木扶疏,云淡风轻。换做视觉,我也但愿,哪怕仍然不乏这些杀杀打打,还是交由小爱丽丝完成吧,那么我会做一个用心的听者观者。
依旧坐在电影院的最后一排,我取下3D墨镜,心里想,如果是十三年前,那该多好。
http://ciyunw.blogbus.com/logs/60160293.html 4 ) Tim, you did it again!
(有剧透)
带了三个人同去看3D的,问感觉如何:一个说表演做作,一个说故事太扯,一个觉得没有动画片好看。四个人都同意,这个3D的表现力 比阿凡达的水平差很多。
即便如此,Tim Burtoon 却没有让我失望。首先是因为1895 年出版 Alice’s Adventure in Wonderland, 以及 1951出品的Disney Alice in Wonderland, 都让我觉得很...“扯“。很无聊。
坦白地说,很多“经典“ 都很无聊。不是么?曾经有一个美国小说家 Washington Irving 写了个叫做Sleepy Hollow 的短篇, 美国文学课上讲的大家都昏昏欲睡,直到老师拿出一张盗版的Johny Depp 主演的Sleepy Hollow, 才重新救活了课堂。
Tim Burton 1999 年的片子成为我永久的收藏,尽管我的朋友都觉得表演太夸张了。 但我觉得那是幽默。
现在他又以惯有的舞台美术的浓墨重彩,略微夸张的表演,还有老搭档Danny Elfman的配乐,把一个无聊的经典,“诠释“ 成了一个极具娱乐和思想价值的现代经典。对,除了好莱坞的特效,胡扯,和明星阵容以外,Tim 带来了思想价值。
2010 Alice in Wonderland 从原作中提炼出来的哲学问题是经典的存在之谜:我是谁。
影片开头Alice 作为一个适婚女青年,在着装上有点叛逆,却在重大选择上承受着母亲和社会的期待——嫁给权贵,选择容易的人生轨迹。按弗洛伊德的理论这里的alice 的超我(superego)已经通过经年累月的环境影响,具备指导Alice行为的权威,甚至是指导Alice 去做违背Alice的内心意愿的行为,去嫁给一个挫人。
而这些外在期待和Alice 自然冲动形成了矛盾,让Alice 纠结不已,于是在众目睽睽之下逃之夭夭。纯粹的心理分析会认为Alice 坠入兔子洞是一种通过幻想去逃避现实的行为。在wonderland这个幻境重生的世界,Alice 却发现很熟悉,能回忆起来的细节,也有能认出自己的动物和人。
本来希望逃避社会期待的Alice 这个幻想的世界 wonderland, 并没有如愿,反而掉入了 wonderland 派系斗争的漩涡正中,红色女王(原作中叫红桃女王)借助jabberwocky 巨龙的淫威,将wonderland 置于自己的任性而残暴的统治下。各种生物为了避免成为红色女王的家具,只好流窜荒野。会说话的动物们告诉 Alice 的命运已经早已被选择,她重新回到 wonderland, 就是要成为白色皇后的勇士,亲手斩杀jabberwocky。
对临危救乱的请求,Alice 地回答是 “ 您认错人了!“
这个故事中的梦境无疑是真实世界的倒影,Alice 依然在逃避世人对她的期待,当然如果和屠龙相比,我宁愿嫁给挫人。
当然Alice 没有这样做,和大多数这个年龄的女青年一样,Alice 的选择就是不选择。
Alice 的冒险在这里便从原作的灰烬之中重生,变得有意思了。毫无疑问,这个故事就是关于“我是谁,我要过什么样的人生“的选择问题。而且这是个大问题。Alice 必须在影片结束之前,做出选择——无论这个选择是什么。
如果Tim Burton 只是把白红女王的对峙表达成关于正与邪的对抗,他就和一般的好莱坞导演没区别了, Tim Burton 恶作剧般的把白女王描绘成为一个无聊,虚伪,做作的厨娘。让观众也不坚定到底值不值得为她去屠龙。
而这不就是现实么? 有哪个政治集团真的值得我们去牺牲性命呢?
但诚恳地评价,一个自己许诺不杀生,但是鼓动别人杀生的领袖,似乎是比一个主动残害各种生物的领袖要显得仁慈一些。所以票也只能投给虚伪的白女王。
但Alice 的命题不是关于政治倾向的,而是关于她个人的选择。在见到了wonderland 生灵涂炭的景象之后,Alice 对 mad hatter 的同情 诱发了自我的成长和坚定。通过深入红色女王的城堡营救Mad Hatter, 第一次面对自己的恐惧,一直到投奔白色女王的城堡(两个城堡都是disney 城堡改建成的),促使Alice 一步步的走向内心选择和外在期待的交锋。
Alice 最终不得不面对一直在逃避的现实 : 当众人期盼的目光再一次落在Alice 身上的时候,巨大的精神压力下,Alice 很崩溃。
如果你熟悉好莱坞的套路,就知道人物都是在很崩溃的时候发生改变的。功夫熊猫如此,阿凡达亦如此。
智者毛毛虫让Alice洞彻了自己的身世——她童年时期曾经来过 wonderland,成为了这里的英雄,只不过这时候她不记得了。
弗洛伊德会揭示,在我们童年时期做出的选择,因为没有受到“超我“的约束,往往来自于单纯的自然欲望,这个时期代表了我们的自由。而随着在社会中的成长,“超我“越来越强大,我们的自然欲望越来越受到约束。Alice 选择成为英雄,恰恰是内心自然的选择,是突破“超我“约束。
骇客帝国中引用过Alice, 而这里 Tim Burton 让 Alice 又浮现了骇客帝国中悟出真我的一幕。“自知“ 造就了自信,Alice 并没有突然能让子弹停止,却可以凭借自己的力量,将jabberwocky 斩首。
Alice 和毛毛虫一起经历了蜕变,她从梦境中的思想收获让现实中的她找到了方向。Alice 在众人面前 拒绝了婚约,祝福了姐姐,挖苦了权贵,还卖弄了一下底裤。
如果观众认为这些公众场合的表态都不足以表现Alice的成长,那么选择加入航海时代,第一个开通与中国的贸易,足以表现Alice 大英雄的风范——让我一起希望她不是往中国兜售鸦片。
P.S.
这个片子因为文字上颇为古典,可能文化不足以为中国观众所接受。更多青睐现实主义的人可能因为Tim Burton 惯有的夸张风格而对它嗤之以鼻。但改编作品中如此商业的作品,不得不说Tim Burton 依然高举着美国大师们的旗帜。
如果让你改编《桃花源记》,《镜花缘》你能像Tim Burton 一样具备时代精神么?
5 ) 俄狄浦斯情结的逆袭,伯顿老矣,尚能饭否?
我现在处于和疯帽匠一样疯狂的状态,因为这部电影真的很让我失望
本来想给“较差”但是想到JD和海伦娜两位完美的表演,多加了一颗星
一:俄狄浦斯情结的爱丽丝
原书是基于忧郁的数学家查尔斯·道奇森(笔名刘易斯·卡罗尔)对小萝莉爱丽丝狂热、痴迷而又绝望的爱而写成的旷世杰作
而电影里,爱丽丝的父亲恰好就名为“查尔斯”
爱丽丝和妈妈聊天的时候,思念她的父亲
爱丽丝和勋爵跳舞的时候,思念她的父亲
爱丽丝进入洞里的时候,无时无刻不说起她的父亲
爱丽丝在和毛虫进行决战前的心理辅导的时候,说了母亲姐姐各一句,自己两句,其他全部关于她的父亲
爱丽丝在决战的时候,哦天哪这简直是她对父亲的思念在支持着她
而疯帽匠为了她连命都可以不要了,问她对他的印象?
她引用父亲的话
疯帽匠那么帅那么有才连跳舞都闪亮亮的,问爱丽丝要不要留下来?
她淡淡一笑,随便说了几句话,就喝下了龙血
然后回到地上世界以后干的第一件事情是什么?
对了,没错,继承父亲的理想和事业
OMG,这个爱丽丝
除了苍白肤色、棱角分明的下巴和蜷曲金发让人觉得有些美感以外
甚至并不漂亮……
二:除了美貌以外基本上莫名其妙的白皇后
泰雅·班克斯说过一句让我印象很深刻的话:“有的时候,我们需要一点丑陋的美丽,因为比美丽更美丽往往比丑陋更丑陋。”
而白皇后呢?
不可否认她是漂亮的,她的宫殿也漂亮,她的侍从们也漂亮
甚至她的军队和马匹都是漂亮的
但是她真的很奇怪,我完全看不出来她为什么是皇后
她有女王气质么?她总把手用一种别扭的姿势举起来就是因为发誓再也不杀生?她调制药水的时候拿起奶油手指笑得多甜蜜啊
而且红皇后有几句话让我觉得,白皇后有可能很残忍
关于国王,红皇后的调调似乎是暗指白皇后引诱自己的丈夫
战场上的那些台词更表明了白皇后其实双手沾满罪恶
当然也有可能是我想多了
要拍我板砖请轻一点
三:童话果然还是要用童心来看
我今晚在影院,看到一个妈妈带着两个宝宝
约7~8岁吧,和当年的爱丽丝差不多大
而他们根本就没有心思看这部票价昂贵的电影
更愿意在地上打闹
确实这不是一部童话电影,而且延续了伯顿一如既往的哥特和黑暗
但是作为一部哥特电影,它除了哥特的场景以外,应该还需要有哥特的灵魂啊!
想想这画面漂亮但是剧情平淡的电影
如果不是那有着怪异美感的城堡和枝桠卷曲的树
谁能认出这是出自蒂姆伯顿之手?
那大家肯定要问了什么才算有哥特之魂
早期的蒂姆伯顿以及新起之秀《卡洛琳》当之无愧
我不记得村上春树哪一本书说过的,关于《纳尼亚年代记》的一段话
因为是凭记忆写在这里,不是原文,所以请谅解
“当我小时候,叔叔送我一套《纳尼亚年代记》,我没有看,直到前段时间才把这套书看完,却觉得很难过,因为如果在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来看这套书,一定能够得到更大的帮助,现在我已经回不去了。”
在这里我是想说,伯顿真的可能老了
《僵尸新娘》的虎头蛇尾就能说明这一猜测
《爱丽丝梦游奇境记》又再次验证了这一点
最后再补充一点:这部电影通过总菊审查真的很不可思议
红色——看谁不顺眼就砍谁——下台
好了大家明白的,别说破
6 ) 红桃皇后是可爱而善良的恶人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红桃皇后是导演的老婆的关系。
我怎么会这样喜欢此部电影底下的坏蛋角色红桃皇后?
这部电影里面,红桃皇后其实是个长得头特别大,人特别丑,完全得不到老爸老妈优秀遗传的长女,天天忍受长得漂亮得尽人心的做作妹妹,得不到人爱的可怜姑娘。
她乖戾的性格下,其实就只是一个可爱傻女孩善良率直的心。
说她善良。你看爱丽丝说她因为长太高大被人当成怪人的时候,马上引来她的同情。别人不欢迎你,我欢迎。她身边的宠臣,一个两个不是这个鼻子长歪了,就是那个肚子特别大。
她就是同情和她自身一样,因为某样东西特别大(头),而遭到他人歧视的人。
她统治了wonderland,也没有将她做作妹妹怎样。
她亲爱的美丽妹妹还是有座开满鲜花的美丽宫殿以及一群忠心的白色骑士。
而她妹妹重获政权之后,却要把她流放到一个没有人烟的地方,而且不允许任何人和她说话。这对害怕孤独的红桃皇后来说,比杀了她更致命。
可怕比可爱更强。
可以的情况下,谁想变成可怕的那个?
人人都喜欢不是更好吗?
可是万一你像红桃皇后那样顶着一个会被嘲笑,不具好感的头怎么办?
所以我觉得红桃皇后才真正像一个皇后,而白皇后充其量是个无能公主而已。
她坚强有魄力。
她心里的无助和害怕也只讲给骑士听而已。当然遗憾的是,这是个无情的迎合的家伙。
红桃皇后对外有多么坚强啊,以至于那么地讨人厌。
请看白皇后,遇到困难,只是指望一个外来者爱丽丝帮她砍掉恶龙。
明明自己有能力而不行动,以一个誓言为借口。
谁又想去杀生?
爱丽丝也已说过,自己坚决不杀生。
捂着鼻子取药材。
明明自己调药的时候,拿着死人油脂调得轻柔而快乐。
这样装模作样而伪善皇后,我一点都不喜欢。
相比之下,红桃皇后,嘟着嘴巴嚷嚷说,砍到他的头。真实而可爱多了。
有天生的美丽,和优雅善良的举止,自然更讨人喜欢。妹妹是这样获得国土大部分人的支持的。
而红桃皇后呢?
后面我发现效忠她的都是些满脸凶相的可怕怪兽之后,就想,也是,同类人才能理解同类人的寂寞。
其实这种人才特别容易为对向他们和善的人感动,甚至赴汤蹈火。
你看那只掌管钥匙的恶兽,只是因为爱丽丝还给了他眼睛。
也就甘心成为了她的坐骑。
这些看似的恶人,其实就是缺乏爱的孩子而已。
内心异常的善良。
最怕别人欺骗她,背叛她,所以只好以一脸凶恶来保护自己。
不过,童话是童话,红桃皇后扮演恶人,自然要输的。
只是爱丽丝都二十岁了,我们也应该看明白童话了
所以,看到恶人的时候,先不要怕他,不要讨厌他。
try to be nice。
说不定对方是这样一个红桃皇后。
最后的最后,花痴一下:
如果有那么一个人,化了小丑浓妆,举止诡诞,你还是觉得迷上了他的眼睛,甚至要为他感伤地下泪时,那么他一定是johnny depp。
有人觉得白皇后特别想姚晨吗?
画面很美,场景梦幻华丽富有想象力令人惊叹,安妮海瑟薇好美!
每个人都想做自己,但又不自觉去适应既有规则,爱丽丝做到了大部分人没做到的精神独立。
当时和表妹一家去看的还蛮开心 是小孩子喜欢看的
冲着这位导演去的 他的作品没有让我失望过 包括由他执导的
爱丽丝想回到现实世界,就是要自己才行。我们在平常也是这样,最终还是要靠自己。
没白去IMAX/
小时候的故事被改的面目全非. 不是一部适合小朋友看的电影. 如果影片仅仅是为了3D而拍 就好像没有了灵魂的躯体. 可以看,却了然无趣.
童年诡异的故事。配乐赞,画面华丽,最最重要的是,红桃皇后有一颗脆弱扭曲的心。童年回闪的一幕幕太惊艳,尤其是将白玫瑰染成红色。至于白皇后...完全是个伪善的家伙吧,TB这倒是有点讽刺风格嘛~alice华服炫目,JD的造型也很棒。
she is going all the way to china~ as me.
毀滅童話改編力作+20歲高齡的愛麗絲屠龍記+老鼠樂園新宣言"到中國去!" 不知所謂.
情节一星,画面五星。综合下来,四星。PS:各位演员都是刚从面粉缸里爬出来的。
剧情还算完整,人设漂亮,特效华丽。豆瓣上越来越多的文艺小青年严苛的不给在院线上映的片子高分,大概为了显示自己的品味与众不同。其实本来就是一个有着现成套路和剧本的童话改编奇幻剧,没要求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开心笑笑死不了人的,老端着装着也不嫌累的慌。
喜欢这个爱丽丝,她坚强,聪明,现代,有自己的想法,一个鼓舞人心的年轻女孩,早期的女权主义者。
华丽梦幻的童话王国,安妮海瑟薇完美演绎了白色女王。
再次证明了一点,不朽的作品改编成电影,只是原作光环里的一丝光线的放大,或是全音程奔流的乐音的微弱回响。只有二流的文学作品才能改编成杰出的电影。原书里面关于jabberwocky这个小片段,本来是一切传奇文学的一个精妙原型(少年杀死怪物),被Tim Burton 给好莱坞主旋律化成了一个平庸的故事。留
我觉得没传说中那么差。相比阿凡达我更喜欢这种童话式的场景。
每个女孩子心里都住着一个爱丽丝,希望自己有一天掉进了兔子洞,遇到一个疯疯癫癫但聪明可爱的疯帽子,一只睿智神秘随时随地惊喜的猫,美丽善良无条件帮助鼓励自己的白皇后,迷人美妙似天堂,处处是魔法的后花园,当然,或许是看似可怕但可怜的红皇后和一堆凶狗以及一定会被打败的炸波龙也还不错
这个爱丽丝她坚强,聪明,现代,有自己的想法,一个鼓舞人心的年轻女孩,早期的女权主义者
画面仍然是Tim Burton的风格,IMAX下的效果更是非常出彩,情节单薄,俗套,烂。综合三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