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毛嗑儿就是葵花籽儿
小孩与老母猪和少年与小白鸡的乡村故事。看完才知道猪也是可以骑的,猪尿泡可以吹起来当球踢,冬天手冻僵了可以放在猪的肚皮上取暖,老母猪的咪咪可以有那么多来喂小猪,白鸡只能生白蛋,毛嗑儿原来就是向日葵的籽……
其实最打动人的还是小孩与动物之间建立起的感情和温柔的爱。从小到大爸妈都买来小动物伴我成长,让我到现在对小动物都有一颗柔软的心。我也曾抓过蚂蚱喂小鸡,在草坪上溜小鸭,帮狗狗洗澡,把小肥兔子当宝宝一样抱在怀里。它们因各种原因夭折后我和弟弟会把它们埋在楼旁小树林的泥土下再用纸板立个小墓碑,上面会写“小鸭之墓”之类,然后哭一会儿磕几个头忧伤离去。
其实我多想有个农场,里面养着我心爱的小羊,小牛,小鹿,小马,一群小鸡小鸭小鹅,还有一对关系很好的猫猫狗狗,每天跟它们生活在一起是多么的单纯快乐,即使动物们不会说话,但它们仍会向贴心的朋友般待你。
2 ) 在这部电影里看到了我的童年
什么都不用说了,这就是我的家乡,我的童年……
电影场景里纯净的天空,广袤的田野,村落人家泥土院墙里混合着的麦秸,经过风雨的冲刷后斑驳的土墙皮,院子里散步的鸡,地上给鸡撒的饲料菜叶以及鸡屎,鸡圈里给鸡下蛋时用麦秸填满的藤条筐,院子外面砌的猪圈,喂猪时给猪装饲料的塑料桶,村里饭后围坐在一家院墙外唠嗑的老乡,村边吃草的小毛驴,远处被放出去的牛群,还要“咩咩”直叫的羊群…秋收时节村中空旷场地上堆放的麦秸,麦秸堆旁游戏的孩子……村外大树上坐着拿着葵花饼嗑瓜子的孩子,在村外小路上掏着骑二八大自行车的孩子,搂着猫咪睡觉的孩子,在院子里喂鸡食的孩子,猪圈里看小猪仔吃奶的孩子,家里动物被宰杀时难过的孩子,生闷气时坐在后炕看着大人们高兴吃饭的孩子…………小时候的我也是他们中的一个啊~~~~~~泪流满面,不写了~
3 ) 人生路,少年郎
我在微笑、以及温暖的回忆里看完了这部电影。能够在简单的情节里展现出复杂的情感,真是不容易,更难得的是引起共鸣。我很喜欢这样的电影,很美好。
电影的很多细节,让我回忆起自己的幼时,也有很多相似的事情,经此电影,再次翻起心灵深处那些柔软、温暖的小东西。
我记得小的时候,我家有一只花狗,白色的皮毛上有点点的黑花,很温顺的一条“土”狗,是我的伙伴。有一天,当我从小学中午放学回来的时候,看到收狗的贩子车上,赫然绑着一只花狗,与我家的那只十分相像。我焦急地狂奔回家,果然,我的花狗被卖掉了,据说那时村里正在“断狗”,不允许养狗,所以我父母便把它卖了。我伤心了很久。
还有,小时候我的姑奶奶曾给了我家一只幼小的波斯白猫,自从它的到来,我就把它经常滴捧在手心里那么爱护有加,直到有一天不知道为何突然奄奄一息,我把它葬在了花园里,并以一只大蚌壳随葬,为之辍食一顿。
还有很多,在这部电影里,我似乎又看到了自己曾经的影子。
4 ) 致我曾经的“宠物”
我说自己喜欢看人物少、故事简单、画面干净,最好是关于小孩子的电影,于是同学就给推荐了这部由我故乡的方言拍成的《太阳花籽》。一出场就是淡淡的、略带忧伤的音乐。故事行进到最后,只剩下我止不住的眼泪。想到我曾经悉心照料过的那只瘸了腿的鸡,想到曾经被吊死和出卖的狗(也是在那样寒冷的冬天,我一路狂奔去追已经被收狗人买走的狗),还有那只据母亲说是被猪拱死的鸭子……
一条条活生生的命,在大人们不经意的谈话间就决定了。大人也许是出于无奈,也许是出于漠然。儿童与成人,是两个世界。小孩子会为此忐忑不安,无数次暗自伤心落泪,然而到头来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们死去。眼睁睁地看着自己心爱的伙伴悲惨的死去,这绝对是难于言表的悲剧。最无奈的是,做出这样残酷杀戮的,就是自己的父母。心里只能有数不清的怨、诉不尽的悲伤,但却不能有恨……
多情自古空余恨,爱到最后,总是以悲剧收场。
而生命的本相,就是如此,一个生命体的维持与生长,总是以无数其他的生命为代价,不论你吃荤,还是吃素。所以,请不要浪费食物,尤其是肉类,这是一种罪过。吃人的肉和吃猪肉、狗肉、牛肉或是驴肉,在道德上没有任何区别。
走远了,打住,以此文哀悼那些活过,却又卑微死去的动物们。
5 ) 看到了阿巴斯的味道
非常喜欢
看到了阿巴斯的那种情感
尽量接近生活 的真实中虚构 我想到了自己的童年
2017年 我第一次看这部电影 很感动
简单的力量渗透进一个导演对于童年的回忆中 ,产生了一种阳光般的干净的泥土气息
童年的逝去最后只有留在我们心里的淡淡的忧伤
前行的路上 不断回望 再也回不去的时候 就会习惯了怀念
6 ) 大陆难得拍出的好片子
这片子拍的太美了,我非常喜欢
很久没看过这么好的片子了
因为我也曾去乡下住过一段日子
特别喜欢和小羊羔子玩儿
哼哼,引起共鸣了
-----------------
下文为转载
“毛磕儿”名考
向日葵是俄国的国花。早在沙俄时代,入侵中国东北的老毛子(指沙俄兵)就曾因为特别能嗑葵花子而让中国人吃惊。不过,终因是仇敌所爱吃的,所以,按照“爱屋及乌”的说法,国人也就恨老毛子及葵花子儿。
随之,就把葵花子儿叫“老毛子磕的东西”。经过一个“老毛子磕的东西”、“老毛子磕的”、“毛子嗑儿”的演变过程,以“毛磕儿”定型,取代了葵花子儿的名字。至今,通辽的一些老人还习惯将葵花子叫毛子嗑儿呢!这就是其演化的痕迹。
因为是老毛子磕的东西,所以,早些个年通辽人对向日葵,如同路边的野花似的,没什么好感,也不重视。只是有的农家小院偶尔种上几棵,不是为了收一把子儿,只是为了看个“向着太阳转”的景儿。到了秋头子,这向日葵是被牲口糟蹋啦,还是被小孩子吃啦,也没人当回事。
葵花子儿时来运转,那是在一九四五年以后。那一年,苏联红军进了东北,也来到通辽这块土地上。他们爱吃葵花子儿,已经到了令人咋舌的地步。无论到了哪个村,只要发现向日葵,他们就把那大脸盆似的葵花盘一马刀削下,端着磕起来,生、熟、空、实皆不管。有的心急甚至磕着磕着抓一把扔进嘴里,一眨麻碧眼儿,毕毕剥剥地嚼得特别香甜…… 他们的马靴筒子里,手套里、皮包里、口袋里,到处都是葵花子儿,而且是一有闲空儿,就掏出一把来磕个没完。他们是聚在一起磕,一个人单崩儿也磕,甚至两个苏联兵喝醉了酒打起来,竟是双方对打两声口哨,各自从裤兜里掏几个葵花子儿丢进嘴里,用槽牙磕开取仁儿,一吐皮儿,才你一拳我一脚地打起来。
也就是从那年开始,葵花子儿以“毛磕儿”为名儿,在通辽名声大振了。家家户户也都开始种植这向日葵了。据说,当时通辽的“红军之友社”接待苏联红军前,先要张罗上几斗葵花子儿才成。而通辽地区凡有欢迎会、招待会以及别的什么会时都要有葵花子儿的习俗就是这时开始形成的。也就是说,葵花子儿随苏联红军的到来,赢得了通辽人的青睐。不过,通辽人依旧沿用“毛磕儿”这不友好的叫法。
吃毛磕儿要用门牙来嗑。虽牙齿坚硬,毛嗑儿质软,但常磕+长磕,就会出现“◇◇”现象喽!门牙总是要被磨损的,上门牙会出现n形的磨损豁儿,下门牙会出现v型的磨损豁儿,上下门牙一对,正好是个菱形的豁儿,正是毛磕儿的横断面。一个门牙上一个,这就是“◇◇”现象。俗话说,是不是通辽人,呲出门牙来就知道啦!
通辽人爱吃毛磕儿,这是人人皆知的事。联欢会、茶话会、欢迎会、婚礼、聚会等等,是少不了准备下毛磕儿的。早些个年,开了戏后一片磕毛磕儿的声音。哪场戏散了后,清扫工若不扫出个三筐两篓的毛磕皮儿那才怪呢!也就因此,今日的通辽公共场所里都挂着这样的牌子:“不许吃带皮儿的东西”,后面还加个大惊叹号——“!”就是这样,电影开演了,也常有这样的现象:黑暗中,场内服务员闻声一道手电光打在某个座位上,低声喊道:“再嗑就罚款啦”看看,冒着被罚款的危险去嗑,真是馋毛磕儿馋到了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程度喽!
最后讲一个笑话。说是在“文革”期间,到处画着“葵花向太阳”的图案。造反派逼着老头儿、老太太们上台唱“忠字歌”,跳“忠字舞”。训练者反复告诉忘性极大的老人们是“万朵葵花向着红太阳”,一定要记住“葵花”不能叫出别的来。可有个老汉上台独唱忘了词,一着急偏偏唱出了“您是灿烂的太阳,我们是大毛磕儿,紧紧地围绕在您的身旁”的词。他愣是把“葵花”这个词给忘了。后来险些被人打成反革命。
有点阿巴斯的味道,把北方农村天寒地冻人们的日常习俗形象的表现出来。
童年 农村 旷野 乡间小路 最难忘的当然还有那些蓄养的动物 是它们让我们认识到了这个世界上有那么多如此多彩的生命 单纯如我们一样 它们都是我们的朋友 电影近似纪录片 并无主题 主要讲述了小朋友与小动物之间难得难分的友谊 就那些熟悉的镜头足以勾起我无尽的回忆 那些珍藏在心底的略带感伤的童年记忆
6.9母鸡,有能下蛋的母鸡和再也无法下蛋的母鸡母猪,有能下崽的母猪和再也无法下崽的母猪学生,有交的起杂费的学生和交不起杂费的学生娃,有一直没断奶活蹦乱跳的娃和断了奶活蹦乱跳的娃大人,有在家务农赚钱的大人和在外务工赚钱的大人玩伴,有两条腿的玩伴和四条腿的玩伴食物, 有看到流口水的食物和看到流眼泪的食物然而童年,就是童年,不止两种,一言难尽
是对童年时代与动物关系的记录和再现,是翻搅起的童年最纵深处的回忆,是我们一去不再来的最美好的欢笑和眼泪。
没看完 淡淡的童年回忆 有时这种片也不能看太多 难受
无论猪是否曾经以亲密的身份陪伴人的成长,还是在人挽回错误的同时对鸡产生了多深厚的情感,当它们被宰杀的时候,人都无可奈何,或者更可能的是,亲自愉悦地把它们吃掉。
央视的画质加电影的复古配乐,就是回忆里20年前的北方农村,感谢这些不功利的导演们记录下快速发展的中国的这些珍贵片段,帮我们这些土里长大的农村孩子封藏这些记忆。
电影中的农村就是我小时候生活的缩影,回忆起了很多小时候的事情。土砖房,家猪,学校,弹弓,小伙伴们,,小时候想快快长大,长大了才发现,原来一下子年纪就这么大了。
孩子是很容易就能跟动物产生感情,从大人的角度只是一件正常的"小事",从孩子的角度,是与朝夕相处的伙伴分别,或许过后不久就会忘记这么一份感情,或许以后也不会太在意这样的事情,回忆时也可能只是觉得自己儿时做过的"傻事",但是也只有在这个时期才能有那么一件"傻事"
这是东北的农村,却不是我能听懂的东北话。
《太阳花籽》是对童年时代与动物关系的记录和再现,是翻搅起的童年最纵深处的回忆,是我们一去不再来的最美好的欢笑和眼泪。
质朴,不造作,可惜内容贫瘠
拿着葵花嗑瓜子,那叫一气派!往后看,是个很不错的故事情节,特别是亮子在用弹弓打伤小白鸡后对它的照顾,这段比较感人,到最后在得知小白鸡被杀的时候的场景差点又让我哭出来。同样的二宝家的猪在最后因流产再不能养小猪而被宰。同样的看着别人在吃美味的同时,两个人的心情、表情是相同的!
纪录片手法拍的毫无痕迹,不容易。真实的童年!骑着老母猪驰骋雪地真是太酷了。弹弓打断鸡腿是真的吗?残忍。毛嗑儿不是东北话嘛,怎么说的是山西话?还是山西交界的内蒙人?还是毛嗑儿山西也这么说。男孩像夏雨,学校的老师就像北野武的小号版。
唯一缺点就就是影片节奏过于缓慢,戏剧冲突不明显,所以略显沉闷
没有专业演员,一切就像目睹别人的生活和成长。每个孩子都有一个自己的世界和独特的长大过程,无需他人懂得和参与。
大人不懂孩子心愿的事很常见,但是苍白的生活面前,心愿又算个球!
乡村长大的小孩子和动物的感情。会为自己因为愧疚而特别照顾的小白鸡而放声大哭,也会一脸幸福地吃邻居家现宰的猪。有没有人觉得那个哥哥长的很像张一山?
它的场景太美 让我想去那片土地
如果我们不能上网,可以做很多有趣的事……难得的纯净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