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色块切换皮肤

    蓝色果冻海

    剧情片其它2007

    主演:莎拉·阿德勒  Nikol Leidman  Gera Sandler  Noa Raban  Ma. Nenita Flores Dela Torre  扎哈丽拉·哈里法伊  Tsipor Aizen  Bruria Albeck  伊兰尼特·本雅克夫  Binos  阿西·达扬  Miri Fabian  乌瑞·加夫利尔  希拉·格芬  Shosha Goren  扎西·格拉德  Johnathan Gurfinkel  Dror Keren  埃特加·凯雷特  佐贺·史塔斯  Liron Vaisman  

    导演:希拉·格芬  埃特加·凯雷特  

    播放地址

    猜你喜欢

     剧照

    蓝色果冻海 剧照 NO.1蓝色果冻海 剧照 NO.2蓝色果冻海 剧照 NO.3蓝色果冻海 剧照 NO.4蓝色果冻海 剧照 NO.5蓝色果冻海 剧照 NO.6蓝色果冻海 剧照 NO.13蓝色果冻海 剧照 NO.14蓝色果冻海 剧照 NO.15蓝色果冻海 剧照 NO.16蓝色果冻海 剧照 NO.17蓝色果冻海 剧照 NO.18
    更新时间:2023-12-06 00:43

    详细剧情

      巴特雅(莎拉·埃德勒 Sarah Adler 饰)是一名婚礼喜宴服务员,然而她的生活却非常孤单乏味,父母不常联系,男友也离他而去。一天,巴特雅在海边碰见一个满脸雀斑的小女孩,只穿这一条小泳裤,套着一只游泳圈。巴特雅以为她迷路了,将她带到警察局,小女孩却一句话也不说。巴特雅只好把这个神秘的小女孩带回家里照顾,渐渐地,她和不说话的小女孩似乎建立起了某种信任和依靠,巴特雅便把她带到自己工作的婚宴餐厅,然而小女孩却神秘消失了。巴特雅再次回归孤单。在一次赴约中,巴特雅竟然看见小女孩从不愿摘下的泳圈滚过马路,她上前追赶,却被车撞倒……  本片荣获2007年第60届戛纳电影节的金摄影机奖,以及国际影评人周最佳编剧。

     长篇影评

     1 ) 庸庸碌碌得不可一世

    《蓝色果冻海》。
    这名字真好。
    可惜是冬天看的,如果是夏天应该会更好,因为清爽,凉快。
    蓝色,果冻,海,这些事物都是那么舒服,让人会觉得美好。

    男友离开了,他问,你没什么想要跟我说的了吗?比如,别走?
    女孩儿不吭气。
    男友搬家的车开走了。
    她说,别走。

    浑浑噩噩地过着依旧疲倦的日子,直到巴雅特(她的名字我忘记了,姑且这样叫吧)在海边遇到了没穿衣服只套了个小小救生圈的小女孩儿。女孩儿那么小,样子讨人喜欢,我对这个小女孩儿喜爱得不得了,她浅浅的棕色小卷发,红蓝的小救生圈,一切都可爱到不行。小女孩儿乐呵呵跟着,这个女孩儿自始至终没有说过一句话,只是甜甜得咯咯地笑,唯一一次发出声音,是当巴雅特试图为她穿上一件衣服的时候,她惊恐地大喊起来,就像《铁皮鼓》里面,小奥斯卡在医院里嘶叫起来,所有的瓶瓶罐罐都闻声落地,碎裂一片,这声音听得真让人揪心。

    你女儿的眼睛跟你的很像。警察冒出这样一句话。
    而她也在被问到小女孩儿年级的时候脱口而出,五岁。
    这一切后来我才理解,小女孩儿就是她,她就是小女孩儿。小女孩儿在海边迷失了方向,或者不是迷失,她只是讨厌爸爸妈妈无休止的争吵和欺骗。她逃走了。她套着小小的救生圈,永久地,在海上,迷失自己。直到被长大的自己重新发现。可悲哀的是长大后的自己还是在重复地不快乐,过着水母一样的人生。

    另一条情节线,老妈妈朝自己舞台上扮演僵尸的女儿笑了的时候,她慈祥的样子以及女儿回报她的一笑让我眼泪流下来。后来女儿说,真高兴你能来。老太太乐得那么高兴,憨憨地说,“我很喜欢这部演出,这个导演真有才华。”我为她的谎言而伤感和感动。
    “我呢?”
    “你是我女儿,我不能客观评价。”
    “你喜欢我的演出?”
    “嗯。你有一半时间都躺在地上装死。”

    如果真的有什么地方让我感受到蓝色果冻海这个名字的话,那就是巴雅特家漏水漏到整个房间浸了厚厚的水。那时候,月光打在地板的水面上,深蓝夜色的光泽,柔软地浮动,碎碎的月色随着每一次的浮动被撕得更碎,漂浮的水面亮晶晶的像果冻,又放佛是一片海。真美。这也许就是果冻海。当然这只是我的胡乱联想,事实上,它的另两个名字是,蛇发女妖,水母。

    从这里开始雨水把影片的几个主要人物联系在了一起。
    小男孩儿以为新婚丈夫是乞讨者,在妈妈的鼓励下跑过去给他东西。老太太和菲佣挽着手走在大雨里,两个人笑得那么幸福,像是一对母女,老太太蹦蹦跳跳的样子就像又一次年轻起来了。这真让人感动。而巴雅特,面对可以游泳的房间,只是安静地关上门,走出房间,这时候下起雨来,她站在一个地方仰起头,上面就是妈妈的大海报。妈妈作出爱心公益的招牌动作,那颗用手比划的爱心就在她的头顶上,可其实却唯独没有关爱到她身上。
    我能睡沙发吗?
    这儿没沙发。
    然后她趴到床上就睡。
    她让人一次次想要怜惜。

    可是这些幸福以后便是不快乐。
    老太太的话气走了女儿。菲佣没有买到给儿子的大船。
    她在哭,转过身,老太太看到她,突然就抱住她,两个人的悲伤转变为一份双重的情感。老太太给了她母爱,她把自己对儿子的母爱给了孤独的老太太,变成老太太渴望已久的女儿的爱。
    事实上,老太太给她买了那只大船。而女儿也并不是真的要走。

    “水母就在船下方”

    水母,像许许多多的庸庸碌碌,虽没有作为,却一直在抗争,就像诗人的话,她们被水包围着,可仍然口渴,我突然想到幸福,其实我被幸福包围着,仍然觉得不那么幸福,还在希冀着更多的幸福。她要用她眼睛中的开口才能喝水,从不能闭上眼,没人会注意到水母的死去,因为她不会粉身碎骨于岩石之上,她仍然保持高高在上,保持着不可一世的姿态。水母才是导演的意图吧,每个人都像是水母。至于蛇发女妖,我猜也许是水母很蛇发的样子呢?

     2 ) 蓝色果冻海:关于感知和影子所填补的空白

    按照惯例,提起这部电影,首先不得不提一下影片的另外一个名字《蛇发女妖》,很多看完电影的人都会有这样的疑惑,一个恐怖片的名字和电影本身的内容完全不相干。至于为什么会叫这个名字,无从考证。不过相信,这样一部情感细腻的电影,不至于取一个哗众的名字用以取巧。《蓝色果冻海》,我觉得更能代表这部电影的含义。 影片的开头很有蛊惑性的展示出一片蓝色:色泽纯净、优雅、充满幻想,像一片海洋,或者明净的天空。然后镜头慢慢的后退、后退、再后退,这下可以完整的看到这片蓝色的全貌了:搬家车上的蓝色车厢。破破旧旧,就这样从美好到低俗的转变,仿佛暗示着全剧的基调:优雅与不羁相结合的冷幽默。 搬家车缓缓开走,带走了一个女人巴特雅生活的一部分:爱情。男人离别的时候说,不说点什么吗?女人的表情,有着一种无所谓和对生活的茫然:没什么。车走远了。女人喊了一句:别走。可是没人听得到了。两个人的离别,有时候仅仅是挽留来的迟了一点而已。 巴特雅的生活继续,一个普普通通的餐厅侍应生的生活,仿佛没有什么转变,也不存在转机,直到有一天在海边遇到一个围着游泳圈满脸雀斑的迷路了的小女孩,女孩站在巴特雅的面前带着洞穿未来的微笑,巴特雅把女孩带入了警察局,警察局值班员脸上的神色充满了看透世俗的疲倦:周末,警察局无法收容,只好拜托巴特雅暂时收留女孩。等到警察局上班的时候再带女孩来寻找他的父母。 巴特雅的童年缺了一块,在记忆里也无法搜寻到合适的可以解释童年美好生活的证据。小女孩的到来仿佛弥补了这样一个缺失,生活一团糟糕的巴特雅开始照顾起女孩的生活,帮女孩找一些合适的衣服,于是,她开始联系不经常联系的父母,询问自己童年时的衣服是否还在。循着这条线,故事渐渐有了一个脉络:巴特雅的父母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因为父亲的出轨而离异,巴特雅是一个缺乏家庭幸福的女孩,目前,专注于慈善事业,父亲向宠爱一个孩子一样的宠爱自己年轻的小妻子。这两种爱都非常怪异的远离了亲情,没有辐射到巴特雅的身上。父母对待巴特雅的态度像是一个关系稍好的朋友,或者一个普通的亲戚:可以推迟约定,可以长久不联系。 巴特雅带着小女孩去找自己的父亲拿自己小时候的旧衣服。小女孩在一堆杂物里找出一个相册,一页一页的翻着,然后指着一张照片对着巴特雅默默的笑:照片上是一个卖冰激凌的老头,老头的背后是沙滩和海,以及嘈杂的人群。巴特雅对这样的指示茫然无知,找好衣服,带着女孩迅速的离开。 故事的交集从一场婚礼开始,而命运的转轮在此之前就已经拉开序幕:婚礼是在巴特雅所在的餐厅举行,新娘在结婚当天摔断了腿,因为换衣间的门坏了,婚礼已经开始,而她找不到人来解救自己,只好翻门。巴特雅带着小女孩来上班,迟到了,巴特雅像个邋遢的家庭妇女一样,摸了摸头发就端起盘子送餐,中途盘子被碰掉,从地上收拾起水果,拨拉两下就端了出去,一出厨房的门,盘子上的点心就被一个胖乎乎的女人很享受的拿起一块,随意的情景,仿佛都在勾勒出一种生活态度:不耐烦的,随便的,无所谓的,没有生气的,没有幻想,缺乏活力的。一片被冻住了的海洋。。。巴特雅安顿好小女孩在餐厅的一角安静的坐好,便开始忙工作。专门被请来拍摄婚宴的纳欧米,总是再拍一些与婚宴无关的事物,她拍下了一张小女孩的照片,然而却因此被餐厅的经理开除。巴特雅回头找不到小女孩,失魂落魄,无法安心工作,也被餐厅经理开除。 巴特雅到警察局报案,警察局的值班员对于巴特雅的紧张、焦急、不安都已司空见惯。他说,你知道失踪小女孩的名字?住在哪里?巴特雅手足无措。警察局值班员拿出厚厚一叠蒙了灰的失踪儿童的资料。告诉她:这些都是两年前的报案。 仿佛毫无希望了。 然而巴特雅对于从来没有与自己说过一句话的小女孩有一种莫名的执着。她去寻找拍下了小女孩照片的纳欧米。并在纳欧米狭小、拥挤的小摄影棚里找到了纳欧米童年的一段录像,一段关于沙滩的录像:纳欧米的童年是幸福的,父母宠爱,总会满足自己的需要,直到父母意外去世。在录像里,巴特雅看到了那个卖冰激凌的老人,在同样的沙滩上,命运很怪异的展示了两种人生:幸福的而后缺失的,缺失的并且一直被遗忘的。巴特雅看着录像。大眼睛里仿佛有所获知,然而却依然无法寻找。 第二天巴特雅再等待和母亲的约会的时候,看到小女孩的泳圈在马路上滚,仿佛一只没有自己的主见和想法的巴特雅毫不犹豫的跟了上去,剧烈的碰撞,画面停止,发生了车祸:巴特雅被车撞倒。 在医院的床上,巴特雅仿佛做了很绵长的梦:在那一片碧蓝的海水里,童年的巴特雅,穿着小泳衣,围着游泳圈,脸上长着雀斑,海蓝色的眼睛,在海水里看在岸上争吵的父母,母亲歇斯底里的问,你是不是喜欢上了那个18岁的贱货。父母的背后是卖冰激凌的老人,以及其他幸福的欢乐的人群,虽然无法获知着幸福的人群里是否有纳欧米一家,然而,巴特雅仿佛找到了生活剧变的开始,更仿佛找到了丢失的小女孩:那只是自己的童年来寻找成年的自己。 影片从始至终仿佛讲的不是故事,而像一个万花筒,展现出四个、八个、甚至更多的面,慢慢的旋转,让观众自己去寻找能出现多少种交叉的情景。 影片的每一个角色的出演,仿佛都担任了重要的任务:成年人的困惑,成长中的困惑,为人母亲的困惑,步入婚姻殿堂的困惑。每一种困惑都想说明理由的合理性。却又用别的面去证明它所带来的后果的悲剧性。 摔断腿的新娘,因为断腿而被迫取消加勒比海的度假,只能住进拉特维夫的小旅馆每天看海。生性多疑的新娘对丈夫存在强烈的占有欲,然而却因为无法掌控而充满苦恼,一个人在家里的时候就在白纸上写下自己寂寞的思想。楼上的豪华房间里是一个假说自己是诗人的女人,被婚姻生活窒息的新郎时常在楼梯口经常听女诗人谈论梦想以及自己的婚姻,在一次参观了假说自己是诗人的女人的房间后,毫无顾忌的感叹:要是自己的妻子住在这里一定不会再抱怨。“诗人”毫不犹豫的提出换房。新娘获知后无比开心,换房的第二天,他们去看望“女诗人”,然而看到的却是死亡,女诗人在那张床上自杀了,手里拿着一张纸:上面写着优雅的诗句。新郎拿起纸忧伤而崇拜的念:新娘的眼泪不可抑制的落了下来,这是她再熟悉不过的诗句,因为本身就是她写的,遗落在房间的柜子里。而这却成全了那个死去的女人“诗人”的美名。她获得了自己想要的优雅舒适的大房子,满足了自己的虚荣心,而她遗落的诗句,也成全了别人的美名。在自己丈夫的心里留下了无法磨灭的故事。有时候我们遗弃的是别人苦苦追寻的,而更多的时候,我们想要追寻的却是别人从不放在心上的。生命仿佛一场错觉。我们生命的空白总是由别人的影子来填满。未来如此无法感知,而生命却依然要悲伤前行。 在整个的电影中出现了一只玩具帆船,是一个菲律宾佣人想要卖给自己儿子的礼物,那个传说中的玩具的获赠者仿佛一个梦想,或者一个空气,从来没有在画面里出现过,然而,却仿佛一个新生活展现在人们的面前。母亲在一个法国老妇人那里做佣人,开始的时候受到雇主的刁难,仿佛异常难过,然而最终她通过自己撮合老妇人认知,认可自己的女儿是舞蹈演员的行为得到了老妇人的宠爱:偷偷替菲佣买下了那个她隔着商店玻璃看过无数次的玩具帆船。 这部电影总的来说,看下来,并不轻松,充满了无心的插曲,充满了旁观者,充满了感知和空白。我们无法得到的太多,我们想要的太多,然而我们了解到太少,可以感知的太少。只能从他人的身上去寻找自己缺失掉的影子。 故事讲述的都是一些尚有能力去感知别人的人,而那些缺乏感知能力的人渐渐的都像一个个蒙了灰的生活的布景,成为了承托别人的道具。无法感受到他人情感的人生是缺失的。 最后,用《我的野蛮女友》里的一句台词来结束:既然我们都需要不断的学习,那么就应该继续好好的活着。 既然我们都需要填补人生的空白,那么就更应该好好的去感知他人。

     3 ) Filmmaker's statement

    We are two Israeli who have lived most of our lives in Tel Aviv. Consequently, making the sea the main protagonist of our debut feature seemed a logical step. The reality of Israel is so dense, so charged with violence, with suspicion and ideological intolerance, that the sea has become, for many Israelis, a place of refuge, a place of shelter and comfort. This is because the sea is free, the only territory within the land of Israel where people can just be as they are and not be constrained by things such as a passport and social status.

    The film is structured around several stories. The sea provides a common denominator, a collective subconscious, a space in which each of the characters can come face to face with himself or herself. Each of the main strands works as a different facet of a similar state of being --- a different aspect of a single overriding mood if existential loneliness, steeped into the unrequited need for affection and communication.

    These people need a medium through which to express and convey their feelings. Malka hugs Joy, the foreign-born domestic worker, in order to reach her own daughter, Galia. Michael discovers the desires and needs of his new bride through a suicude note left by a stranger he briefly encountered in a hotel. Batya is able to confront her own history through the intermediary of a lost child, a girl encountered on the beach.

    The setting is Tel Aviv but this is not the ordinary Tel Aviv we know. Great care has been taken in framing the city so as to shift the usual perceptions of place as they are conveyed in most Israeli films.

    Like a ship ina bottle, this over-familiar city has been displaced, moved into a different context in order to generate new emotional parameters. The characters are under the illusion that they can design their oen destinies. But the reality is that they float like jellyfish, without being able to exercise any form of control over their lives, shunted here and there by mysterious, submarine currents that hail from a distant past --- traumatic or all-too-stereotypical events they may have experienced long ago.

    In the end, some will overcome the forces that determine their lives. They will make their way down to the water's edge. And for just one short moment they will manage to stand upright in a place that is bright and true ... and full of hope.

    ---Etgar Keret & Shira Geffen

     4 ) 我们,恐怕都只能是水母


       这部电影很可爱,是因为片中的所有人物都是那种古灵精怪,但孤独寂寞,又不乏可爱之处的小人物:
     
        Batya是个无聊且无趣的女孩子,和此刻的我很相近,第一场戏,她的同居男友走了;第二场,她交不起房租了,天花板上开始漏水,水龙头里却停水了,没人能帮她;第三场戏,她的女强人妈妈来电话,体贴关爱中却透着人情冷漠和疏离,接下去,是她的鸡肋工作场景,做一个婚宴公司的餐厅服务员,她游离于那些喧嚣但虚假的场景之外,每日如同行尸走肉;她几乎忘却了她的童年,她觉得没有什么值得回味的乐趣……
     
        第二个是婚宴公司的专职摄影师,但是这姐们太不流俗了,她喜欢把相机对准那些更有意思的细节,奇怪的画面和构图,和那些原本应该不属于皆大欢喜的喜筵的场景,她尽拍不协调的花絮部分了,比如说交换戒指的关键时候,她在忙着拍一个烂醉的老头和睡眼惺忪的服务员,给她们的老板气得半死。电影看到这儿,我哈哈大笑,我想起了几年前的自己,那时候,在电视台挣到的钱不足以养活我自己,所以我也经常去干“拍婚礼”的活儿,虽然实属无奈,迫不得已,但我还是挺善于从中找到乐子的,比如说我总是喜欢选取一些“电影”的构图和角度,大量运用一些不常在婚礼录像带中出现的镜头,比如越肩,特写,变焦距,广角,小景深什么的,把婚礼的过程搞得很视听语言,很电影,很艺术。我记得有一回,第二天,那个请我的家伙打电话来问我,你怎么搞得,伴娘的镜头比新娘的还多?当时我正在午睡,我说:“哦?是吗?”
     
        还有一位,新娘,她在结婚的当天提着婚纱去上厕所,没成想把自己锁在了里面,最后不得不从门上爬出来,结果摔断了腿。
     
        新郎。他原本答应她,婚礼结束之后就去海边度假,可是现在泡汤了。所以他带着新娘去了一家奇怪的酒店,准备找一间“海景房”来弥补,第一天的房间根本看不见海;第二天的房间临着高速公路,别说海,吵得女孩子连觉都没法睡了;第三天他们又换了一间,电梯坏了……直到这哥们要崩溃了。令他崩溃的倒不在于酒店本身,而是他的新婚妻子的沉静,美丽而温存的谦和态度。
     
        酒店里住着一位女诗人。她是全片中看上去最光彩照人的一个角色,但却在影片结束前,自杀了。
     
        Batya的妈妈是个电视台小明星,正在录制一个公益广告,内容是关爱孩子的成长,呵护他们的童年。(此段没有翻译,我猜的。)
     
        Batya的爸爸最近刚泡了一个小妞,也是挺心力交瘁的。他好久没有见到女儿了,似乎连她的年龄都快忘记了,但是他却一直保留着女儿小时候的衣服。
     
        还有三个女人:话剧女演员,她表面上忙忙叨叨,利索能干,但实际上很失败,事业上感情上都不尽如人意,或者说她们搞得那个先锋戏剧本身就挺失败,太前卫了,她也没什么其他的选择,她也许把她的这些失落归咎于童年时代的母爱的缺失,因为在她小时候,她妈妈也许就像现在的自己一样,所以她多少有点儿怨恨母亲,或者说根本没有沟通,除了义务和血缘之外没什么别的了,没有感情;菲佣,她不懂西伯莱语,只能讲蹩脚的英文,但依旧忍辱负重,拼命坚持,为得是挣足够的钱给自己的孩子带来幸福和快乐,但却恰恰在儿子最需要自己的时候没法呆在他的身边;演员的母亲也很孤独,她各涩,执拗,倔强,但内心无比脆弱,无比需要温暖,女儿请菲佣来照顾妈妈,免得自己心烦,语言不同的两个反差很大的人却找到了些许共通和契缘……最后是一些小小的带着点儿温暖和感恩色彩的段落,母亲终于答应女儿去看她的演出了,负责扮演死尸的女儿在台上欣慰的笑了……
     
        无奈且些许悲凉,温暖但适可而止,绝望但诙谐,希望却渺茫。以上三个女人的这一台戏,表面上以一个微微温情脉脉的交融、释怀,但含蓄内敛的情感段落来结束,但其实根子里,却蕴涵着另一个无奈的轮回,这是宿命的。也许这就是人生,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亲情如何,爱情又怎样?每一个个体都是独立的,于是是孤独的,自省的,无助的,只有自己一个人,背负着宿命去完成一段苦旅,驻下大错然后默默的救赎,每个人的心灵都是一座孤岛,爱是暂时的,孤独却永恒。
     
        但这还不是这部影片的主旨,她要说的是,希望、美好的回忆和逝去的童年。有一天,Batya呆坐在肮脏的海边,一个戴着游泳圈的小女孩向她走过来,满脸小雀斑,一脸惊诧的看着她,她不得不带着这个小屁孩了,送到警察局,由于是周末,警官拜托她先照顾这孩子一天,于是把她带回家,睡觉前,Batya想要拿下小女孩的游泳圈,小女孩发出刺耳的尖叫,从头到尾这孩子没说过一句话,只在这里叫了一声;然后她想到应该给她弄件衣服,于是辗转找到了久违的父亲,在那里,出现了一个美妙、奇幻的场景:小女孩不知从哪里翻出来一本batya小时候的相册,她翻开来,却发现每一页都是空白的,只在中间有一页,是一张老照片,画面上是海滩上卖冰激凌的老爷爷。在她的童年记忆里,爸爸妈妈总是不愿意带她去海边,她奢望在那里见到卖冰激凌的老头,可是即便见到,妈妈也总是要找出各种各样的借口拒绝她……瞬间,那个老头的白衬衫随风抖动了起来,美轮美奂……
     
        电影的最后一个镜头,是一个长长的跟摇镜头,Batya被同伴从海里捞出来了,她们俩湿漉漉的走在脏兮兮的沙滩上,突然,她们站住了,镜头缓缓的摇到画左,不出我的所料,那个卖冰激凌的老爷爷正在微笑着等着她呢。那个属于甜蜜,或者悲伤的童年的记忆,瞬间出现在了现实中,这一刻真美妙,我的心感觉被揪了一下,既舒服又难受,原来,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关于童年的一个记忆,作为象征意义的符号,永远留在那里。我一直在想,我的,是什么,冬天街边挂着霜的柿饼还是……顺便说一下,老头的扮演者是导演的父亲,一脸的慈祥。
     
        其实,在这部电影中,还有其他的一些意象(这个鸟词是《艺术概论》里的术语)——比如说,大海。新婚夫妇想要去度蜜月的海滨,他们最终没有去成,即便是想看一眼都那么难。大海的记忆对Batya来说,也并不美好,得不到的冰激凌,失落,小时候她妈妈不愿意带她去海边,总是说,海滩上脏糊糊的什么都没有,除了狗屎就是水母。Batya第一次见到象征着自己的童年的那个神秘的小姑娘,也是在海边,丢了她,也是海边,最后一次见到她,干脆就是在海水里,那个可爱的小精灵鼓着腮帮子在海水深处看着她,还是一脸的诧异……于是,在整部电影里,大海永远不被拍的很美丽,总是灰蒙蒙的,脏兮兮的,像我们的童年,像我们的现实,可海在记忆里,却永远那么美好,蔚蓝,梦幻,奇妙,充满希望,而且还有脖子上挂着一个小箱子的冰激凌爷爷。蓝色果冻海,所以我喜欢这个名字。
     
        水母——这个意象除了上面提到的,Batya妈妈的借口之外,还有一个,是导演自己说的,他说“水母很脆弱,没有骨头或者外壳可以保护自己,但同时也具有攻击性,她们在海水里飘来飘去,没有能力控制自己的前进方向。就好像片子里的这些人,小人物,有点儿懦弱,但不经意间又伤害到了别人……”——生活中的我们,又何尝不是呢?如果说这个鸡巴世界正如同肮脏的大海的话,我们,恐怕都只能是水母。
     
        对了!还有,其实我完全不懂法语,以上的两段翻译来自于“豆瓣”上的我的良师益友们,他们好像也挺喜欢这部电影的。所以,在此,鸣谢,旅居巴黎的“到底 凡人”和“wonderfreda”同学。
     

     5 ) 就是那首诗啦

    A ship inside a bottle cannot sink or collect dust,
    it's nice to look at and floats on glass,
    No one is small enough to board it,
    it doesn't know where it's heading,
    the wind outside won't blow it's sails,
    it has no sails, only a slip, a dress,
    and beneath them. jellyfish.
    Her mouth is dry though she's surrounded by water,
    She drinks it through the openings in her eyes which never close.
    when she dies, it won't be noticeable,
    she won't crash on rocks.
    she will remain tall and proud.
    If you didn't kiss her on your way out, my love
    if you can, kiss me when you return.

     6 ) 五分钟拉片日记

    拉了这部电影的前五分钟,写了五十三页的拉片作业~不过大部分截图截图~全是水分。虽然没有专业设备,自己手工作坊拉一拉还是挺有乐趣~

    然后我发现这样的多线叙事果然是讨巧又好看~

    就说说这谋杀了我五六个小时的前五分钟。

    影片开始,服务生小女孩和他的男朋友出现在蓝色背景上,湛蓝湛蓝的背景呀~看上去一点也不真实,就像在梦里一样。男人的手中抱着一个放在瓶中的船……这是第一件出现的把三个主人公联系在一起的线索~~~船~~~
    这片头出现之前的一分半钟一直是这一对情侣在蓝色背景下关于分别的情绪积累,两个人都面无表情看上去平静。直到那样梦幻的蓝色背景突然启动,原来是一辆货车,男人头也不回的上车走掉。
    这个主角小女孩那最后的一句别走凝固在空气里,蓝色背景被灰色调取代,小景深的画面,女孩失望的表情,有些悲伤,更多是荒谬~~~

    然后音乐响起,片头。01:35

    接着女孩走进一扇门,走进厨房,在逼仄忙碌的空间里,移动的镜头有时候加上变换角度的摇拍,她一直不停碰到不同的人,却始终没有一个注意到她,她也从来没有抬起头。冷色调的画面和让人窒息的孤独气氛。

    然后,又走出一扇门,女孩把镜头带入一场舞会,上一个场景中几乎没有一句对白,但单纯的画面仿佛就是人物介绍,一目了然,如果说这一扇门的推开是对另一个世界的进入,那最开始的一扇门就是带入女孩自己的世界~

    嗯……继续,女孩手里拿着托盘,一个胖女人过来拿食物,这个女人,很胖,打扮的很花哨,很,滑稽~又是滑稽~她这么囧的造型一出现,就让人意识到~呀~有事要发生了。

    果然~这个囧女人带着镜头从这个第一女主的身上来到这个故事的另一个三分之一——新婚夫妇。
    这里这里,从片头就开始的音乐并没有消失,而是由女服务生的心灵音乐变成了舞会音乐~从头开始。
    再说这胖女人啊~她把大家带到舞池的中间,一对新婚夫妇。这个胖女人,她就是个好串场~~~然后,新娘新郎甜蜜地转几个圈,男的被带走。有人给新娘送了一个绿气球。

    为什么是绿气球呢?因为又有事要发生了……嗯……

    接着跟拍这个新娘,她拿着绿气球来到一个老女人身边,这时候,镜头左边出现了一个穿墨绿色衣服的亚洲女人。接着镜头摇,摇到亚洲女人和老女人的近景画面,老女人拿着绿气球。想一想这色彩~到这里电影的最后一个三分之一也出来了。

    接着,电影中的第……二次(第一次是女孩出厨房)镜头剪接出来了,两个相视而笑的女人身上闪光灯闪过,紧接拿相机的女摄影师~同时,同时音乐改变~~~

    咳咳咳~从片头字幕就开始的音乐就像一段开场白,它能表现女服务生的寂寞,能表现新婚夫妇的浪漫,也能在亚洲女人身上一带而过,在主要人物全部出场的下一秒马上切换,随着闪光灯的扇动一点也不突兀~~~

    中间省略几十秒……

    然后是新娘被困在了厕所,又见蓝色,蓝色的封闭空间,一直用俯拍。新娘喊老公的名字,画面切到她老公喝醉的脸,新娘喊外面有没有人,画面切到一群在舞池里乱七八糟的人……这样的蒙太奇运用,又是荒诞~~~而且,随着新娘的最后一声喊,画面切到亚洲女人,摇到她的近景,她捂住耳朵,绿色气球顶在天花板上(气球不就是她……)显然她不是因为听到新娘的喊声才捂耳朵,但这样的剪接,还是两个字,滑稽~荒诞的不真实里透出的生活小悲伤……

    最后呀~这新娘没办法,就自己往出爬呗~~~于是,就有了婚礼上的这一幕,婚纱摊在地上,新娘只穿着睡裙,被困在厕所里哀嚎……
    还是那两个字哈哈~~~

    这五分钟的最后,又是那扇门,镜头从全景推推推推成女服务生的特写。她,还是被排除在外……


    这就是这部电影的开场。一场舞会,自然流畅地带出三个主要人物,并且性格鲜明,到处都是小情趣,到处都是小无奈,到处都是小悲伤。
    其实在开头就能遇见每条线索的结局。
    女服务生从始至终被忽略,她的世界就在没有人理会她的后厨,她一直站在那扇门外,望也望不到中间的舞台。
    亚洲女人,其实就像那只绿色的气球,即使充满氢气能够往上飞也只能停留在屋顶,冲不破束缚。她在喧闹的舞会捂住自己的耳朵却不能离开,因为线始终我在她的雇主手上。
    可怜的新娘,她在自己的新婚舞会上被从舞台的中心逼到了狭窄的厕所,华丽的婚纱和高跟鞋都是假的,她坐在地板上音乐盖过她的声音没有人要听她说话。

    她们都在这个舞会上被排斥失语……就像,她们的生活一样。


    强烈建议看看这部电影啊,三条线不时地自然交错,即使不看,找找这五分钟来看看也不错~~~这五分钟俨然一部短片啊~~~什么时候***能拍出来~~~该多么牛叉~~~~


     短评

    就连以色列人感觉过的都比我们强,投胎真是技术活

    4分钟前
  • 王神爱
  • 还行
  • 21-3-2008 6:00pm grand cinema

    9分钟前
  • 何倩彤
  • 还行
  • 字幕坑爹了。。

    12分钟前
  • 悯笈
  • 推荐
  • 片头曲是玫瑰人生.这部片子好奇怪.不知道想要表达什么..看的我特别摸不着头绪..

    14分钟前
  • Riva
  • 较差
  • 迷茫在大海的尽头……总有期盼。

    18分钟前
  • 大红色
  • 推荐
  • 看似简单 几个人 几个故事 相互穿插 水母 沉默!

    21分钟前
  • sunway
  • 推荐
  • 意义不明

    22分钟前
  • 呼唤毅力
  • 较差
  • 《蓝色果冻海》,★★★★★。几波人交织着的生活片段循序渐进着,直到分别遇上人生中某个重要时刻,获得内心的喜悦与安心。发现一个规律,与海有关的电影不会烂俗:《少年派》、《碧海蓝天》、《露西亚的情人》、《拥抱大海》、《弓》、《海洋》、《海洋天堂》(不算)以及看了无数遍的《甜言蜜语》。

    27分钟前
  • 卢比
  • 力荐
  • 一只水母,在无边无际的海中跳舞。被水包围,依旧口渴,是鱼群无法理解的孤独。

    32分钟前
  • 芦哲峰
  • 力荐
  • 非常晦涩的片子 OST不错

    37分钟前
  • 固力果guriko
  • 推荐
  • the movie i wanna make

    39分钟前
  • Rej
  • 力荐
  • 好久都没看过一部如此感动的电影

    44分钟前
  • Haitooong
  • 力荐
  • 一片蓝灰色,画面太美了。

    49分钟前
  • 大乃乃富江同学
  • 推荐
  • 奇怪。

    50分钟前
  • 女魔头
  • 还行
  • 好喜欢的基调~蓝蓝的心情~~

    55分钟前
  • luluya
  • 推荐
  • 好片一部!三段故事的串联!

    58分钟前
  • rico
  • 力荐
  • 沉闷了点,不过还算不错

    59分钟前
  • 操蛋的教父
  • 推荐
  • 天空那么辽阔,只有我的头顶在下雨。也许这就是孤独。

    1小时前
  • 名残り
  • 推荐
  • 服务生、摄影师、菲佣、作家、新婚夫妇、泳圈小孩、冰淇淋老人,几个毫无关联没有交集的人串联起一组散文诗。我们每个人都不只是陌生人的过客,我们每个人都以某种不可预见的方式参与着别人的生活,并塑造着他人的生活轨迹,每一次无所谓的擦肩都是各自人生失序的转折点。(片头曲和片尾曲真好听,片名翻译不太认可,字幕组也没有翻译好的,直接啃的生肉,这种片子是情绪类电影,没有可供解读的空间,思维比较发散,重在感受,剧情向的受众很难消化)

    1小时前
  • 苏黎世的列车
  • 推荐
  • 剧本确实棒,

    1小时前
  • wnw
  • 力荐
  •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