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

 剧照

沉静如海 剧照 NO.1沉静如海 剧照 NO.2沉静如海 剧照 NO.3沉静如海 剧照 NO.4沉静如海 剧照 NO.5沉静如海 剧照 NO.6沉静如海 剧照 NO.13沉静如海 剧照 NO.14沉静如海 剧照 NO.15沉静如海 剧照 NO.16沉静如海 剧照 NO.17沉静如海 剧照 NO.18沉静如海 剧照 NO.19沉静如海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3-11 00:43

详细剧情

  法国人André(迈克尔·加拉布鲁 Michel Galabru 饰)和她的孙女Jeanne(朱莉·德拉姆 Julie Delarme 饰)原本平静的生活因二战的到来和德军对法国的侵占被打破,更让他们无法接受的是,他们家里的一个房间竟被征用作为一个德国军官Werner(托马斯·儒阿特 Thomas Jouannet 饰)的起居室。他们对这个敌方的军官一直保持着一种冷漠,尤其是Jeanne,她从来不和军官说话,即使是在他向他们问好的时候。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个年轻的军官在多日的相处后,竟和他们谈论起自己的生活、音乐和法国文化,透露出他纳粹军服下隐秘的内心世界。同时,Jeanne也在积极的参与法国地下反抗德军的组织活动。渐渐地,两个来自敌对双方的年轻男女间产生了一种奇异的情感。这种情感在他们离别的时候,化成了Jeanne口中的一句话,她和他说的第一句话,也是唯一的一句话......  本片根据法国作家Vercors写于1941的同名小说改编。

 长篇影评

 1 ) 我们最终还是不能选择相爱

“告诉我,你喜欢钢琴吗?” “喜欢。” “喜欢?不会是喜欢和小伙伴们出去踢足球吧?” “我又没法选择。” 我又没法选择。 影片的一开头,小男孩就说出了全片自始至终最想说的那一句——我没有选择。 Jeanne没法选,她生来就是法兰西的女儿,生来就要爱自己的祖国,生来就要在自己祖国的土地上被夺去双亲,一次次地受辱,她生来就要抗争到底,生来就绝不会有一丝屈从。Werner没法选,他生来就要做一个他从不想做的军人,生来就要为德意志效力,就要对元帅忠诚,就要全力以赴地尽他根本不能认同的责任,他生来就要随着千万人一起践踏上他深爱着的法兰西的土地。 “生命的秘密是一个个厚厚的方块,再努力想凿穿也是枉然。命运的黑手常在其中出现。”雨果在《悲惨世界》中这样写,而在这个真实的无尽的悲惨世界里,命运也依然是这样出现的。 命中注定Jeanne和Werner要在仇恨中相遇,从来没给过第二个选择。 “要是有机会,我一定不会来这儿。” Werner面对初见的恨意彻骨的祖孙二人,如此彬彬有礼地道歉。然而没有人领情,因为根本就没有人曾经有过选择的机会。 就像不得不选择这么在仇恨中相遇一样,他们也不得不选择爱。 而爱是无罪的。 丘比特的小弓一张金箭就即刻命中,他双眼被白布蒙起,怎么能看见国籍,怎么能看见民族,怎么能看见战争呢?爱从一开始就是盲目的。 爱是无罪的。因为音乐是无罪的,文学是无罪的。因为艺术是无罪的。 虽然贝多芬、莫扎特和巴赫是德国人,虽然巴尔扎克、莫里哀和雨果是法国人,但是法国姑娘的手可以弹奏出最美的巴赫平均律,德国人的双眼也可以最温柔地欣赏《人间喜剧》。 在最和平的艺术的世界里、在最美丽的爱的世界里,我们每个人都会变成被蒙上了双眼的丘比特,都会变成永恒追随着阿波罗的缪斯,不辨美丑情,不识人间事。 当Werner的手颤抖着慢慢伸进沙发和她肩膀的缝隙,而Jeanne颤抖着含泪没有回头,从那一刻起什么都明了了——他们明明相爱,却彼此深知这是一个永远都不会有几乎去做的选择。 战争还在进行,抵抗运动还在继续,战场上和战场下的人都还在不断地死去,犹太家庭连夜奔逃不知何处去,邻家把儿子的性命都已托付。 那一颗炸弹在无意中的被发现成了逼迫做出选择的最后通牒。情人的性命千钧一发,是救,还是不救?同胞的努力在此一役,是帮,还是不帮?我想我会一直记得那一段微微抖动着的镜头,跟随在Werner身后一路快走至Jeanne熬缩了一宿的门前。在门开的最后一秒钟钢琴声几乎是极度痛苦而热烈地响起,那一段音乐里只有爱情。 我们相爱吗?是的。 但我们可以吗? 海边的渔网慢慢被拉出水面,巨大的网里只蹦着几条小得可怜的鱼儿,船夫说,今天真不错。先生劳驾请问猪血肠是白的还是黑的?白的,但不是每个人都能买到。 最终我们还是没有选择相爱。 一盆天竺葵被搬进搬出,今天的菜汤一定好喝因为难得加了肥肉。一封家书里留着什么温度的笔触?一条围巾里藏着什么感觉的味道?日复一日的晚安到底说给谁听,你又为什么要在炉火前回忆起故乡往事。 一辆汽车跟着你的步伐你却始终沉默,紧闭的琴盖也像是故意不为我打开。跟你学钢琴的孩子们是有都么幸运,而我连你的一句话都不曾听见。 最终我们还是不能选择相爱。 Adieu. Adieu. 剩下的一切,沉静如海。

 2 ) 沉静如海

2006.5.17
      每周三的晚上CCTV-6的怜香惜玉剧场会播一部不错的电影,而且配合夜深人静的气氛,一般都是温婉的文艺片。《沉静如海》是一个月前播的,第一次看到就让我很喜欢,有关战争,情感,还有音乐。但和《钢琴师》很不同,虽然后者很震撼,我却始终不那么喜欢。
如海般沉静寂寞,亦如海般激流暗涌。

片如其名,是一种清冽沉静的风格,散发着带着古典气息的精致。海岸线边宁静优美的小镇,淳朴友善的居民,简单朴素的生活……有一点不同的是那是1941年的冬天,苏德战争的前夕,其时法国早已沦陷,没有世外桃源
女孩和军官之间,自始至终只有一句对话,是在最后,女孩从房中冲出来,军官收回踏向车门的脚步,两人只有目光的凝视,许久,女孩哆嗦着嘴唇,“再见!”她说。

 一名法国军官住进了一户只有父亲和女儿二人居住的法国人家,强行征用,从一开始就昭示了一种敌意的对抗,有关民族,有关国家,有关阵营之间的势不两立。那个纳粹军官是否双手沾满了鲜血是我们不可得知的了,但他是彬彬有礼的,热爱音乐,热爱文学,甚至他还是充满温情的,向往幸福和谐的生活,而且年轻,英俊。然而在那样一个年代,个体的独特性是一定要被忽略甚至抹杀的,这没有办法。假如你看过《广岛之恋》或者《午夜守门人》,就会清楚地知道一意孤行的惨烈后果,人性并不是能超越一切的,在那样感情受创的情况下看《沉静如海》,觉得这部片子很不错。很真实。

如果见过大海,你会知道海面的平静很多时候只是表象,掩盖的是处处的激流暗涌。
每个人心底都有对祖国的热爱,任何个人的喜怒爱憎在如此崇高宏大的情感之下又算得了什么?女孩让家中的钢琴尘封,发誓不再弹奏巴赫的作品。沉默本身就是一种对抗,尊严让他们选择缄默,无言,有时是爱,有时也是恨。尽管军官看起来不象个飞扬跋扈的入侵者,他每日早出晚归不忘礼貌地问候,他真诚地恳求允许他共享温暖的炉火,他善意地邀请女孩上车载她一程……然而,总是无声地被拒绝,他们只是当他不存在,骄傲和高贵并不只是胜利者才拥有的。

什么都可以被拒绝,可自己的内心又怎能轻易地被拒绝?圣诞之夜,女孩回家,带着糟糕的心情,跟她学习钢琴的犹太小孩一家因为恐慌而逃离,小镇更加人心惶惶,这使她再次以敌意的眼光去审视家中的入侵者,也许更让她矛盾的是如何去审视自己的内心。女孩悄悄走进军官的房间,看他的家信和照片,抚摩他用过的每一件物品,在他的床上静静躺下,似乎能感受到他的气息,一切都如此真实和亲切,让她在不知不觉中安然睡去,一切又都如此陌生而短暂,女孩在最后匆匆离去,躲在门后倾听,那是如何矛盾挣扎悬殊迥异的两种情感啊。

 对于小我之爱来说,拥有了才会失去,所以看起来很多时候不爱比爱更幸运。然而不对,因为爱或者不爱实在是很难控制的因素。也许该怪罪于音乐,这个号称能直达内心百分之百真实的东西比上帝更普爱众生,不合时宜地出现,“我记得我来那天你弹奏的美妙乐章”,军官对女孩这样说,他说自己是来自小城的专门作曲的音乐家,因为家族世代从军的传统应征入伍,来到他热爱的法兰西,他每天晚上都会在起居室里呆上一会,对着父女俩谈谈自己的热爱,理想和其他,他是真诚的,尽管面对的是深深的沉默。如果你相信一个眼神都可以坚强地负载起彼此未知一生一世的那种一见钟情的浪漫,那么女孩和军官之间悄悄产生的感情还需要更多的理由来解释吗?

  或许可以将想象放远一些,但是会失望。法国式的浪漫不仅仅是《芳芳》般的俏皮清新,也可以深沉含蓄犹如大海一般无声无息。片中两人之间第一次正面接触是在那个晚上之后的第二天,军官无意知悉了女孩的心事。在那条通向海边的木板小路上,女孩在这头,军官在那头,然而什么都不曾发生,女孩轻轻侧身绕过,走了,却在不经意间打翻了盛鱼的竹篓,她拣得忙乱无措,这时伸过来一双手,这一次她没有拒绝他的帮助。她抬起头,目光接触到他,很快移开视线,怕他读懂她的心。可他读懂了,在她眼里是种想爱不能爱的无奈,和他一样。尽管手指都不曾互相触碰,这一段却被处理得充满张力,含蓄深情,有如初恋时的心跳。

干脆牺牲情感,把爱扼杀在心底。如果没有那次意外,也许一切会更淡然无痕。那一天,法国地下反抗组织的刺杀行动无意中被女孩看到,她的朋友们在军官的汽车下安放了炸弹。她不能说,不能出卖朋友,背叛国家,可她不愿看着他死,又该如何选择呢?许久未曾响起的急促的钢琴声突然响起,拉回了军官走向门外的脚步,他吃惊地看着她,她眉头紧皱,眼里噙着泪水,终于,一幕血肉横飞的惨烈场面化为女孩手下钢琴的休止符,军官转身而去,他们更靠近也更加遥远。
影片的结局也很平淡,军官到起居室,和往常一样和他们道晚安,然后他说:“我要去俄国了,立刻就动身,那里很冷。”女孩在那里看着他,强忍住泪水,直到离别的一刻她也要让自己忍住泪水,因为她不能爱他。但是她的泪水溢满了面颊,当泪水涌出时,她已经不想再掩饰对他的感情……然后她冲出门外,没有深情的拥抱和热吻,只有短暂的沉默后,四目眷恋的相对,以及女主人公嗫嚅的双唇终于从嘴里挤出的整部两小时内唯一对男主人公说出的两个字:“再见!”

一切象鸟群掠过水面漾起的涟漪,并无痕迹,他可能死在战场上,她可能思念,真实也许就是如此,有着说不尽的缺憾。

最后忍不住要说几句多余的话,沦陷区不一定要水深火热,仇恨不一定要暴力发泄,兵不血刃间也可以传递如此强烈的反法西斯情怀,假如没有战争……
故事简单,平淡,节奏缓慢,有足够的余地边看边回味,真正将浪漫发扬到极至的确实是法国人。

 3 ) 安静

 我喜欢法国与美国的电影。只是美国的电影更注重情节的刻画,更关心人物关系的起承转合,将一部爱情电影的结构也做得无懈可击。法国的电影注重的是细节,故事反而流动得缓慢。那些美丽的细节随着总是精美的插曲,让人的心像是放在一只灵巧芬芳的纤手之中,任其温柔地揉捏。看法国电影总是反反复复,兜兜转转,绕也绕不开那个心甘情愿的沦陷。这和韩剧还不一样,法国电影放大的是感情和氛围的细节,韩剧却是在放大生活本身,像把一块年糕拉扯长了,呆滞琐碎,让人忍不住睡眼惺忪。

   《沉静如海》是一部很多人都喜欢的法国电影。它并没有被那么多人的热爱所温暖,仍旧隔着一片忧伤的玻璃,散发着清冷优雅的光。简朴而色彩简单,却带着情感丰富华丽的内心世界。在这个年代还有这样一部电影,还存在这样一种爱情。从头到尾,没有绵绵情话,没有炽热欲火,没有热吻也没有拥抱,没有任何肢体的接触,甚至女主角只对男主角说了一个词,再见。可是他们却那样浸透在浓郁的深情之中,被矛盾和热恋捉弄得不可自拔。我每次重看都为这对彼此相爱的人儿流泪叹惋。

   二战时期法兰西沦陷,与爷爷相依为命的女孩,房子被德军强行征用。一位德国中尉被上级安排住在这里。他在她雅致柔婉的钢琴声中出现在门口。年轻英俊,一身戎装,眼神里是清澈的犹豫和腼腆。他认真地向老人和姑娘行礼,他说,如果他自己可以选择,他并不会来。老人和姑娘用敌意的眼神迎接他,沉默地把他带到房间。

   从此两人永远对他带着默默的敌意。他坚持不懈地每天都对老人和姑娘说,早安,晚安,早安,晚安……他总在晚上来到楼下起居室,和在炉火边的老人和姑娘在一起。他们永远沉默,他只自顾自地向他们诉说。对战争的无奈,对音乐的热爱,他的家庭,他的同情,他对法兰西的尊重……他的叙述是那么打动人心,可是两位法国人依旧保持着沉默。只是由一座坚硬沉默的冰山,化为温柔沉默的海水。

   美丽的女孩在飒飒寒风中看见,他从车上走下来,军用风衣衣袂飞扬,风度翩翩。他注意到了不远处在排队的她,庄重优雅地向她点头致意。她慌乱而恼怒地转过身子,背对那双迷人的眼睛。她脸上不仅带着对他的恼怒,也带着对自己的恼怒。

   中尉看见女孩一个人在家中。他的手轻轻掠过钩花沙发罩。他的手细长,结实,灵敏而稳重,一双曾经的音乐家的手。他说,我第一次见到你,你在弹巴赫最清纯最动人的一首曲子,也是我最爱的……他坐在钢琴前,似曾相识、然而更温柔多情的音符低低地流出。女孩背对着他默默地坐在旧沙发上。可是蔚蓝的眼睛里遮不住地动容,即使眼睑垂下,她娇小的头颅依然不安地微微转动着细小柔和的角度。他手中优美的琴声带着女孩渐行渐远,她不禁沉醉地轻轻晃动上身……只是琴声戛然而止,他默默地走近她,看见她蜜色的头发下面雪白纤细的脖子。他的手,抚摸过音符,抚触过她的心灵的手犹豫地隔着沙发探向前方,想触碰她的身体。她依然沉默。他的手在半空停了下来,转身迅速离开。只留下一句“祝你圣诞快乐”。

   女孩偷偷跑到他的房间,拿起他围过的围巾深深地嗅闻他留下的气息。偷偷看他的家信,甚至偷偷躺在他躺过的床上。她把自己整个身体都放在他的床上,不知怎么亲近这张床才好……用娇美的脸不断摩擦他的枕头,整个头都埋进去。她总是心事重重、眉头紧锁的年轻姣好的脸上,露出淡淡的笑容。只是很快听见了他的车声,她如同一朵害羞的云儿一样急忙飘出了他的房间。只是他回来时发现家信掉在了地上。

   一个莽撞的法国青年,以及法国的抵抗组织在他停在门口的车下装了炸弹。她发现了,却不能告诉这位德国人。在矛盾挣扎中,他已经走下了楼梯。女孩毫不犹豫地走向了钢琴,掀起琴盖。他在出门前的一刹那听到了她感情充沛、紧张又迅速的琴声,有如她心中的千军万马。音乐家的敏锐使他惊讶欣喜地停住了脚步,走向客厅。他无比诧异地听着她。她不敢看他,内心在不断祈祷。楼下的喇叭在催促他。她猝然停下琴声,蔚蓝如海水的眼睛紧张地望着他,嘴唇蠕动欲语。这时楼下传来爆炸声。她的眉头放松,轻轻喘息。他的眼睛一亮,急速奔出。

   他不能留在这里,他要到遥远的俄罗斯前线。那里零下四十度,许多士兵死去……他最后地对老人和姑娘说:“晚安。再见!”

   她控制不住地泪水纵横。她跑到外面黑暗的街道上,满脸泪光,对他说了唯一一句话,再见。哽咽得难以听清。他看着爱慕的美丽女孩。我难以形容他的目光,离别的眷恋,深沉的爱情,坚定的执守,痛苦的控制,绅士的优雅与沉着……他一言不发地上车离开了。

   电影结束。我也总是泪流满面。


   战争是如此荒谬绝伦的东西。如果他们不在战争中相识,一定会是一对难舍难分的情侣,分享着像从茨威格小说中走出来一样美妙的爱情。可是他们只能沉默地站在两方,隔着一片浩瀚。他们即使痛苦纠结,也只能对立。美丽的女孩不能躺在心上人的怀抱里,她能做的,最多也就是亲吻他的围巾、枕头,还要在他到来之前匆匆离开。

   他们只能寂静地用音乐来探听心扉,他们只能沉默得如同深不可测的蔚蓝大海。大海的颜色就像她的眼睛。

   巴赫的那首曲子让我想起《看电影》上的一句话,音乐用诗性和浪漫对抗着战争的残暴和黑暗。爱情不一样应该如此么,可是爱情输了。最后她只能在泪水中看着他的车驶入黑暗,驶入冰冷的俄国,驶向不归路。他颀长的背影似乎还文雅地停留在钢琴前,可是音乐仍旧在,人却远了。

   男主人公的文雅和彬彬有礼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他的表演看上去很简单,很少有太多的表情。可是他却给人立体而完整的好感,这仅仅从一个认真谨慎的立正动作而来。电影的许多片段也很美,但是我难以用自己的语言去描述。好的东西都是完整的,我可以用片段来悉数自己内心的感觉,可是我无法像电影一样真正表现美。

   这部电影完全没有故弄玄虚的神秘,完全没有故作另类的黑暗主题,没有残忍刺激的暴力美学。没有法国擅长的文艺片中的高傲和复杂,也没有战争片中惯用的枪炮和子弹。只是安安静静、简简单单地叙述着,伴随着水晶一样没有杂质的音乐。并不含蓄地表达爱情,却仍旧给人沉默的感受。现在很多的电影,也许一开头就是热烈的床戏。可是他们的表演难以让人看到爱情,只觉得平板无趣;也有很多色彩艳丽行头昂贵的大片,让人看完却留不下真正触及内心的东西。

   《沉静如海》给人以启示,希望将来的制片人、导演,都能用心去做电影,做到沉静如海,做到有容乃大。

 4 ) 《沉静如海》一段情,三个字“永别了”

这是一个由“沉默”与“独白”撞击出的动人爱情故事,这也是一个被战争绑架,继而被战争俘虏的爱情故事。总之,它蕴含的爱,左右着故事里所有可见、可触、可感的线索,为人性与爱情在战争的黑暗底色中,留下了可存在,可明媚的幻想之色。 1941年,二战期间,被迫与德国签订停战协议的法国,正处在听命于德国的傀儡政权——维希政府的统治之下。故事的背景设置在此,人物、情景走进远离城市,靠近大海的一处法国小乡郊。在这里,教琴为生的女孩儿与爷爷平静地生活,因为他们家的“城堡”房子,两人与一位征用他们客房的德国上尉,谱写了一段夹杂着复杂情感的人生插曲。 没有硝烟滚滚滚的战事,也没有血淋淋的厮杀掠夺,只有沉默与倾诉。如果说片子中透着一股战争的气息,那便是来自影片中营造出的无声氛围,自然景物宁静优美,没有欢声笑语,过分安静,还有唯一一场由一对夫妇实施的汽车爆炸事件。除此,故事的灵魂全在一对法国祖孙两人的沉默态度,及一位德国上尉彬彬有礼的行动举止上。 说说爱情,说说发生在电影中的另类爱情。 像影片中存在的那个小乡郊,在如此静谧祥和的地方,的确不该发生血淋淋的侵略暴行。但若发生了,那也不足为怪。令人产生好奇的是,暂时驻守在此的德国上尉,他其实是一位怀疑战争,充满爱心的英俊绅士。他的出场,打乱了当地一户祖孙两人的正常生活。忘却战争,从“人”的立场注视对方,爱情便在相互倾慕的“精神”与“品质”中,通过巴赫的音乐,从琴键上悠悠敲进了彼此的心间。 一位完全可用粗暴、高傲、冷酷的方式证明自己强势、无所不能的军官,每时每刻出现在镜头中,特别是在面对他心仪的女孩儿,及他敬重的老人时,总是充满敬畏地点头敬礼,并温文尔雅地道“早安,晚安!”,这样的人物性格充满神秘感,也主导整部剧的情感色彩。是因为巴赫的音乐?或许是因为来自女孩身上令人心动的气质?总之,上尉偷偷爱着她。 一位看似柔弱,但内心无比坚强的漂亮女孩儿,总是无视、逃避上尉追逐她的眼神,用沉默表达她的爱国决心,也用沉默诉说着她心底里的温柔。女孩儿渐渐爱上了上尉,爱上的不是军人身份的上尉,而是脱掉戎装,无关德国这个名词,拥有敏感、善良灵魂的上尉。显然,女孩儿与观众爱上的上尉,他是优雅、迷人的绅士,是一位在身体的血液里流淌着爱的艺术家。 被上级安排,强行入住当地民宅,这在上尉看来也是不合乎情理的。所以在他面对房主老人及他的孙女,第一句话便是道歉,为自己的到来,给老人与女孩儿带来的不便道歉。老人沉默,女孩儿也沉默,自此,沉默对抗的气流弥漫在这个家。而上尉的强盗身份,也从一些细节的变化中显露出微变的迹象,比如军装换成便服;从问候语及有关天气的闲谈到越来越深入的自言自语。再到有意无意地相望,相遇。 也可以说,上尉本身是与众不同的。参军前,他是一位作曲家,一位善良感性的艺术家。他怀疑战争的意义,对以家族传统的名义参军心怀不满,他热爱艺术,对音乐对文学。他跨越世俗界限,自豪地细数着法国的文坛巨匠,德国的音乐大师,他是一位来自侵略国德国的上尉,却爱上了痛恨着德国的法国姑娘。这反战争的点点滴滴也为他本性善良做了浅浅的铺垫。但他无能为力,在法西斯笼罩的恐怖氛围里被推进变态的爱国浪潮中,身为德国非犹太裔,麻痹在虚假的至高无上的荣誉里,似乎是合理的,他或许不得不选择接受他所困惑的一切。 老人与女孩儿就这样一直沉默。即便有一些情,已经在他们各自的心里慢慢生长。或许此片最珍贵之处就在此。从沉默到唯一一句,也是最后一句“永别了”,用巴赫的浪漫乐章奏响了战争的哀乐。悲伤至极,无法理解!独裁极权走向毁灭时,为何永远会绑架所有平凡善良的普通人,原本就拥有自由自主权利的人又是如何被推进争取自由的荒唐里。 一对有情人,在一百分钟的胶片里,单单留下了一句对白,若在表现人物时,没有细腻丰富的刻画,渲染情感时,没有海一样沉静的情怀,这感动是无法延续的。而此片恰好做到了理想与现实兼顾,完美展现了一个矛盾体的多面精彩。 其实,若读完作者韦尔科尔原中篇同名小说《海的沉默》,除了从老人的视角及旁白中感受到两颗年轻的心相系相牵的脉息,还能体会到发自作者内心的爱国热情。他颂扬地下抵抗运动,揭露法西斯的虚伪残暴,他用“沉默的大海”一语双关,表现平静的海面下,暗潮汹涌的爱慕情怀,及不屈不挠的爱国情操。 在原小说中,上尉引用了《麦克白》中安古斯所说的一段话,“在他麾下的人们受着恐惧的驱使而不再是顺从爱的召唤。一个不再被他手下人的爱戴的首领实在是一个可怜的傀儡。只是……只是……我们能否希望还有其它内容?要不是一个如此暗淡无光的野心家,还有谁会愿意担当这个角色?而这又是必不可少的......”既揶揄讽刺了法国当时的傀儡政府元首贝当,同时也表现了他充满艺术化的理想主义思想,他对战争的看法始终是积极乐观的,他以为太阳会再次普照欧洲,法国与德国就如音乐与文学,还会在和谐的气氛中共享喜悦。显然,这是不现实的。 最后,上尉申请去了苏德战场,女孩儿成为地下抵抗组织的新成员,又是令人回味的结局。这也是一个开放式的收尾方式,观影的我们要猜想,是什么扼杀了一段美好的姻缘?是什么让一位作曲家,一位正当花季的少女,成为了枪膛里的子弹?

 5 ) 大音希声,至爱无言——观《沉静如海》有感


二战初期,沦陷的法国。
宁静的乡村小镇,相依为命的祖父和孙女二人,生活在他们自己的一栋老宅里。一个德军上尉的来到,打破了这一切:他所属的部队征用了这栋老宅的部分房间,指派他住了进来。身为普通的法国人,祖孙二人的反应不出意料之外。他们不满,可他们无奈。面对胜利的侵略者,他们只能用沉默来反抗,保持着自己最后的尊严。
出乎意料,上尉是绅士的。他说着流利的法语,彬彬有礼。早出说再见,夜归道晚安,还不时点头致意,立正行礼。他是个真正的贵族。这并不单单在于他那带“冯”的普鲁士姓氏,更在于他的风度和做派。对于祖孙二人明显的冷落和抗拒,他丝毫未放在心上。唯一可能有点“打扰”的举动,无非就是他偶尔在客厅与他们共处时的喃喃自语罢了。
他说,他原本是个作曲家,参军只是迫于家族的传统;他的父亲死于一战;他最爱的,是巴赫。
女孩静静地听着。女孩的父亲也死于一战;女孩是个钢琴教师,她最爱的,也是巴赫。只是自他来后,她那钢琴的琴盖,就再也未曾打开。
身为德国军人,上尉却从不吝惜表达对法国的尊敬,也毫不掩饰自己的思乡之情。他还说,他很高兴,能在这里遇到一位有尊严的老人,和一位沉默的小姐。毫无疑问,他是个英勇的战士,他胸前的铁十字勋章和战功章可以证明。但听着他侃侃而谈,只会让人感受到一个热爱艺术和人生的灵魂,仿佛根本与战争无关。
女孩开始偷偷地看他:纳粹军服包裹着的,是飒爽挺拔的身姿;鹰徽帽檐下露出的,是英俊优雅的脸庞。女孩看着,看着,目光从冷漠到温情,从敌意到迷乱。
终于,圣诞夜,女孩对镜审视着自己开始成熟的身躯,换上了亡母的盛装衣裙。祖父去做弥撒了,她独自呆在客厅。她在等什么?
上尉来了,仪表堂堂,戎装肃然。他在钢琴前坐下,轻轻打开琴盖,弹起了女孩弹过的,那首巴赫的前奏曲。优美的旋律在室内流淌,摇曳的炉火都似乎要被感染。曲毕,他默默地立于她身后。凝望,只是凝望。良久。一句“祝你圣诞快乐”后,他转身离去。女孩溜进他借住的房间,摩挲他平日戴的围巾,偷看他收到的家信,最后卧到他的床上,紧抱着他用的枕头,沉沉睡去••••••
一曲动人心。她心动,他又何尝不是?少女怀春,君子好逑,天经地义。更何况彼此琴瑟相和,心有戚戚焉。只叹造化弄人,国仇家恨,硬生生将他们隔开。纵然朝夕相处,心意相知,却终究无法冲破这无形的壁障,多情空余恨。
上尉是痛苦的,女孩也是。他为了战友们的骄横好战与之争执,向祖孙二人道歉;她则眼看着身边的邻人相继参加了抵抗组织,还把孩子相托付••••••两颗心不能在一起,连接近都不能吗?是的,因为世道不允。
一个寂静夜,她无意中看到了抵抗组织在他的座车下放置炸弹。告诉他?还是不?一边是为国杀敌的民族大义,一边是少女情怀的纯真初恋。怎么办?怎么办?她一夜未眠。早晨,楼梯上传来他的脚步声,她的瞳孔遽然收缩如针尖。不管不顾,她冲向了钢琴,弹起了巴赫。急促的音符,留住了他的脚步,把他拉出了这个和死神的约会。炸弹爆炸了。她释然,而后惴惴;他惊恐,但即刻恍然。这是她第一次为他而弹,也是最后一次。
上尉死里逃生,但两名同袍好友和勤务兵被活活炸死在眼前。女孩则目睹策划此次行动的邻居夫妇等人被抓走,他们的命运不问可知,只可怜那个托付给她的孩子。这就是战争。他们注定没法走到一块。
终于,破天荒的,老祖父主动开口招呼上尉了。可他却是来告别的。他当晚就要走了,去1941年的俄国前线。那里,正是零下四十五度的冬天——冰与火的地狱,铁与血的世界。“祝你们晚安”,他一如既往地说,只是后面加了句:“再见”。女孩再也无法抑制,留着泪追出门外。四目相对。他的一腔深情,只能尽以目光倾诉;她的万语千言,最后只哽咽着,化作一句;“再见”。他微笑,钻入汽车,驶进黑暗。心满意足,无怨无悔。她背送他离去,耳听他的声音,消逝在无尽的寒夜••••••
不知多久后的一天,还是那个乡村小镇。女孩小心翼翼地步入街巷深处的一间屋子。她进去后,窗台上随即摆出了抵抗组织的暗号——一盆天竺葵••••••

这就是2004年的法国影片,《沉静如海》(LE SILENCE DE LA MER)。剧本改编自法国作家Vercors的同名短篇小说。小说写于1941年。
并不想把它同《色戒》或其它有类似情节的片子做比较。只是想说,男女爱情的缠绵悱恻,并不一定要靠激烈的床戏来表达;战争时代的残酷无情,也不是非得用成堆的尸体才能体现。
以往最擅长将爱情片当色情片拍的法国人,这次证明了这一点。影片中,上尉和女孩自始至终没有任何肢体的接触,甚至连真正称得上的对话也只有那一句“再见”。但相信任何看过此片的人,都能感受到两人之间那份荡气回肠的爱。正如片名一般,海面下再怎么暗涛汹涌,海面上却仍是波澜不起,风平浪静。
只是战争中的爱情,有太多的无奈。国家与民族,人性与尊严,责任与牺牲,占领与反抗,忠诚与背叛,都会如同一道道铁丝网一般,绵横在相爱的两个人之间,无法逾越。所以在影片最终,上尉含着笑奔赴修罗场般的东线,女孩则成为了抵抗组织的一员。但是爱,毕竟存在过。哪怕他日后倒在俄罗斯平原的焦土上,哪怕她某天消失在盖世太保的行刑室内,在生命结束前的那瞬间,他们的耳边都一定会回响起对方在那台钢琴上所弹奏的巴赫前奏曲。
谁言乱世莫道儿女情,岂知乱世儿女情更长。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6 ) 爱情生于无言

爱情生于无言。

很多东西谈上去,都有个先天,后天;个人,环境;传承,学习的维度。其实我猜,情愫的产生,真的也就那么一瞬间的事情。只是站在对立面上,这份坚持因为阻力而变得更为珍贵。很多电影都谈论这种在不同立场上男女如何协调困难,罗密欧与朱丽叶,梁山伯与祝英台,刘兰芝和焦仲卿,对抗不了的是家庭,他们的选择是纯情派的代表。放在这部影片里,男女主人公却绝不能想这种结局,似乎国家层面比家庭大很多,于是牵涉到一个道德在里面。大环境下,个人的位置被放的极低微。国家甚至能驾驭生命,个人的爱情又怎好摆上台面?这两天温习了许多港片,里头有一部《白发魔女》,两部影片放在一起虽似极为不妥,却也有可比较之处。《白》的背景是清末明初,汉人和外族的冲突。情爱的产生,无非是,初见,某一瞬间的吸引,有条件的培养,语言或眼神的交流。然后就独自沉迷。不是每个现实都有武侠片的江湖气息,同样是生死离别,一眼万年,一句再见却难以开口。得到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情爱好像是一串梦,梦醒了一切是空。但为了这场梦,我愿意。不是不能全身而退,只是不愿,不愿抽身。今日一别,再无明日。此刻情怀,再无其他。为了暗夜灯火前的喃喃细语,为了清冷海边的欲言又止,从来无语,却是万言。

一句再见,述尽了万千青丝,也挥别了昨日的绵绵。现实中的人们,知道自己该往何处前行,该工作工作,该学习学习,该搞地下活动的继续。毕竟,江湖不再,谁也无法在寒峭苦等十年,谁亦无法一夜白头。只是夜深,当你见到天上星星,可又想起我。

 短评

含蓄的极致就是闷骚,闷骚的极致是深情,深情的极致是遗憾。

3分钟前
  • 南笙
  • 力荐
  • 海洋的包容,海藻的缠绵,暗礁的迷茫,adieu的意思是永别

    7分钟前
  • 皮皮鲁西西
  • 力荐
  • 你是绅士,你是淑女.你们沉默不语,毫无声息,却含情脉脉,咫尺相望.战争面前,爱情如此无力,最后却是终了那句再见.连一个拥抱都是奢侈.

    9分钟前
  • 娇滴滴滴梨二花
  • 力荐
  • 军官在弹奏bach的平律时可以看到两个人对彼此感情上细微的变化,当女孩为了留住军官救其命弹奏钢琴时及最后说出adieu的时候,可以看到两个人复杂的感情。其实这一切都是因为音乐而起。有头无尾的爱情这样的结果才是耐人回味是值得想念一生的。当回忆时总会想起那段美妙纯净的乐章。

    11分钟前
  • UrthónaD'Mors
  • 力荐
  • “我很高兴,遇到的是一位有尊严的老人,和一位默默无语的女孩。”战争中的爱情,有太多的无奈,在国仇家恨面前,爱,沉静如海。最后那盆天竺花或许只是代表她希望这样可以能够获悉有关他的些许消息。★★★★

    12分钟前
  • Q。
  • 推荐
  • 小说版完成时二战还未结束

    13分钟前
  • [己注销]
  • 推荐
  • 军官的出场,音乐,腿特写。过肩镜的构图。镜子的利用。军官谈到海时,利用shallow space让两人的脸看上去那么近--心灵的接近。少女的啜泣用窗纱与摄像机隔开,真是含蓄。

    15分钟前
  • paracelsus
  • 力荐
  • 于无声处听惊雷,沉静中蕴含复杂而深沉的情感。好的电影敢于让故事戛然而止,要留下美好的余味绵绵,铺陈的功夫真不简单~不愧是法国片,大历史与小人物浑然一体,钢琴配乐与情感水乳交融。

    19分钟前
  • enemy
  • 力荐
  • 我总觉得《沉静如海》是《钢琴师》的前传。

    24分钟前
  • 三四
  • 推荐
  • 最受不了这种沉默却汹涌的爱情

    26分钟前
  • 有猫万事足
  • 推荐
  • 非常干净的一部二战背景下的小制作爱情片。男主很有些法鲨和伊万的综合体,特别是戴着军帽时,我承认起码有两星都是为男主的帅。此生遇到相知之人,钢琴音中那一眼,何其幸运;战争让你我相遇,却也注定永不会有结果的爱情;同你说的第一句话也是最后一句,永别了

    28分钟前
  • 推荐
  • 如果没有战争,他们将是多么登对的恋人;可如果没有战争,他们又怎么会有遇见的可能?命运没有给过他们半点机会,惟有让千言万语化作沉静如海的钢琴声。欧洲文艺版“色戒”。

    31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 最深沉的爱只能用沉默来表达,只因为它超出了灵魂能承受的底线

    32分钟前
  • phoebe
  • 力荐
  • 一生只有一句:再见!

    33分钟前
  • 眠去
  • 还行
  • 人们用两种方式打破国界,时而用战争,时而用爱情。

    38分钟前
  • Fleurs.哼哼
  • 推荐
  • 女孩从头到尾没有对他说过一句话,除了离别时的一句”再见“!这种默默无语的爱反而是最具杀伤力的!哎,我的心已经揪成一团了!!!

    43分钟前
  • Ashes of time
  • 力荐
  • 如果发生在国内:村妇恋上多情鬼子,这是要毁三观呐!

    44分钟前
  • PaPu
  • 力荐
  • 全剧没有任何的对白,却不觉得沉闷。最后女孩子弹钢琴那一幕,他们的眼神交流最让我动容。

    47分钟前
  • 沈书君
  • 力荐
  • 这个片儿优缺点都太明显了。一方面它在剧作架构上是那么地玛丽苏那么地套路让人觉得真是俗到尘埃里,另一方面在整体格调上又是法国电影中极少见的具有东方气质的例证,节制、含蓄、舒缓、哀愁,发乎情止乎礼。泪流满面的“再见”是女主角对军官说出的唯一一句话。借战争的壳讲爱情,聪明却也难免粗浅。

    48分钟前
  • 未亚
  • 推荐
  • 一段钢琴,一句话,两股暗涌,以及表面沉静。

    52分钟前
  • shu
  • 力荐
  •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