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望春风
偶然在网上发现这部电影并买到DVD,一看之下,才发觉非常有趣。
来自互联网的一些关于导演的资料:导演谢雨辰(b.1940),土生土长的台湾导演,多方秘密交涉后,1984年携妻子与三个孩子自台湾而香港而逃到北京,与妻子分别任北京电影制片厂导演和制片。拍摄的《夜行货车》(1986)创下大陆影片发行400多个拷贝的纪录,至今无人可及。此后拍摄《望春风》、《乱世英豪》、《恶狼与天使》、《烈火恩怨》等5部电影,平均每部发行拷贝200多个,可谓高票房导演。如今为政协委员,仍为两岸“统战”工作尽力(猜想他如陈映真一样是位左翼人士,非常不满国民党开放党禁报禁之前的高压统治)。另一八卦:一女婿为钮承泽之弟钮承俊,目前皆在北京生活。
《望春风》是首著名的台语歌,作词李临秋,作曲邓雨贤(1906-1944)。台湾作家钟肇政曾写同名小说回顾邓雨贤的生活和抗争。此旋律在日据时曾被另外填词鼓动台湾男丁去为日本人作战,成为命名“军夫之歌”之类的宣传歌曲,令作曲者心痛不已。
此片名《望春风》,意在演绎日据时代一个台湾家庭的悲欢离合,开头有强烈反思日本入侵倾向,但之后有些散乱。
1.叙事中,矛盾激化,人物有些脸谱化。
好人组:林父、林母、管家阿勇伯、林晨辉、晨辉未婚妻秀兰、秀兰母,再加上仗义的风尘女子阿花、菲律宾土著老人、老人女儿若男、阿依达……
坏人组:晨辉表弟林卫国、地痞侯君正(这俩名字颇有反讽意味)、永远对日本人点头哈腰的保甲长(“狗腿子”必是矮个的)、多个面目不清的日本人及地痞流氓小喽啰……
被殖民的惨境被善恶之战代替,以英雄归来复仇作终(在妈祖庙里),如传统戏曲中“苦戏”部分及善恶报应。情节剧化,反倒减弱社会和历史批评力量(当然作为一个商业片,也许本意也并非如此)。
有些台词与用语及塑造人物方式带有鲜明时代特征,就与完全忠实于历史细节的“写实主义”无关了,如称日本人为“日本鬼子”(当时台湾人应该不会这样称呼他们)——林父说不想儿子“去充当日本鬼子的侵略工具”。菲律宾土著老人则说要奋力救“小台胞”。
2. 加入商业元素,视觉奇观惊人,1980年代后期大陆在尝试很多商业片拍摄,也出现警匪、武侠、战争、动作等类型,此片结合战争、动作与情节剧。很多爆炸和战争场景今日看仍算技术娴熟,大约也是票房高重要原因。
3. 片头有日军入侵若干大陆城市的黑白图片,并有字正腔圆的男声和女生旁白,与后半部分格调有很大差异。片中普通话和闽南话混杂(闽南话多为底层人物在讲,如女仆或地痞喽啰),其实可以增加闽南话比例。这又涉及口音与声音写实问题。于绍康演的菲律宾土著老人讲着带有明显北方口音的普通话。
1980年代流行的电声音乐,多处于情绪不符,听来滑稽。某段日本人与美国人战斗场景用了大段贝多芬“命运交响曲”,听来不伦不类。
若干严肃的打斗场景几乎成为闹剧(如卫国猥亵秀兰未遂,与阿勇伯和秀兰妈的对打),不知是否有意。
结尾看京剧,庆祝台湾光复。可见游行人群手拿孙中山和蒋介石头像照片。欢闹声中,秀兰与母亲相携、晨辉与失明的阿勇伯相携,走向码头,未知的前方(或可理解为,对岸)。
演阿勇伯的是陈裕德,1980年代和90年代初喜剧电影里多见他的面孔。饰演林晨辉的则是退役体操运动员童非(一身肌肉可知“是练家子”)。片尾曲演唱为孙国庆。
影片在福州仓山取景,风土人情接近当时台湾。毕竟同属闽南文化区域。
抗日神剧
CCTV6在演呢,BGM好评,旁白好评,影像资料好评!!然后一开头就觉得,真——的——好——红——啊——!!
《望春风》:为殷新而来,电影还不错。
每当看到影片中里出现逼良为娼的情节时,心里都会堵得慌,难受得不行。
小时候看过,印象很深,体操冠军主演,罕见的以日据台湾为背景,加上大量动作战斗等商业元素,当年公映时挺火。
台湾四大经典之首,望春风
小时候看的,居然被我找到了。
一般
夜战的时候惊现56式突击步枪。。还是日本人在用
八几年的时候在县城电影院看的,总记得画面暗暗的,果真如此。
1988.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