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运用了多种心理蒙太奇、杂耍蒙太奇的剪辑手法,给视觉感受上带来了极大的快感,再加之音响的效果,使得该影片最大程度地发挥了视听艺术的空间。
在标题出现后的片段中,马山在去派出所寻找丢失的枪的路上,镜头在杂乱的人脚、千转百回的小巷、将要插进锁中的钥匙,与人物的正面、侧面,现实和幻想进行杂耍蒙太奇的剪辑,表现人物内心丢枪的恐慌。用摇晃的镜头拍摄,再加上降格、抽格、倒放等剪辑方式,更加凸显出马山内心的焦躁、急切和慌乱。此后在和陈军的谈话过程中,用镜头拍摄两人距离的远近,来表现两人聊天话题与寻抢的关系的紧密,当两个人实在闲聊时,画面采用内反打,且两人距离较远,而一旦涉及到关于“丢枪”的问题时,两个人画面距离拉近,随即出现在同一个画面中,是镜头运用中的高明之处。
在影片中,音画关系的运用也是相当出色的,同样是马山在去往派出所的路上,背景音乐用的是重金属的摇滚乐,极富节奏感,外化了马山内心的混乱的急切。在骑自行车追小偷一段,音乐时快时慢,既有声画结合,又有声画对位。声音与音响的运用,具有了叙事的功能,如马山摸到枪套空了意识到枪丢了的时候,此时一种拧绳子的声音,看到了他心头一紧;被老蒋说中丢枪的时候,外面像据东西一样的噪音,犹如脑子中闪现的嗡鸣声;遇到初恋李小萌时的音乐,又看到了人物内心的悸动。
整部片子的色调都是清冷的偏蓝绿的,而且时间不是在昏暗的清晨发生,就是在漆黑的晚上发生,这样冷色调的使用,很好的显示出了人物内心的压抑、烦闷,更加显得怪异。只有在影片结尾处,马山引诱买羊肉粉的偷枪的人出现时,画面的色调才变得明亮起来,也是预示着寻抢案件的破获,而让主人公马山眉头舒缓,紧绷的心才显得有了放松的欣慰感。
在片中所有的视听语言都是为了刻画人物内心的焦虑、焦躁和混乱,就像主创人员想过要表达当下社会对人内心的压迫,神经的紧绷,让人在繁忙中忽视了身边的亲人,忘记了为什么而忙碌,精神逐渐变得空洞、干枯,是对人个人生存困境的反思。
首先要感谢@WillRious同学的推测(如果没有看的童鞋推荐先看):
//movie.douban.com/review/5798135/觉得非常有道理,又倒回去看了些细节,补充几点。下面是按时间顺序写,我主观的想法也标出了,其它应该都是导演要表达的:
[杀人当天白天]
1. 陈军描述婚礼上的马山:“从来没见你喝过那么多酒,真正有凶气。”
2. (主观)老树精出现前,有一段战争戏:马山以前参过军打过仗。参考美国影片,杀人犯十有六七是越战回来的老兵。另,周小刚的兄弟,也是马山的战友,战死沙场。
3. (主观)周小刚住的地方叫“白宫”,老树精特意提起,应该不是随便起的名字(马山在表彰会上回忆各个人讲的话,也重复了两遍“白宫”)。每个人自有理解,不过度解释。
4. (主观)周小刚让马山在自己的车里找丢了的东西,没找到。这前后的对话里,解释了一些马山的杀人动机:“我(周小刚,和李小萌一起)这不是乘人之危”,“你身上还有什么东西,你的bp机都是局里给的”,“要帮忙找我”。
5. 周小刚开车走之后,马山独自站在原地,有一段幻想:
有人突然带个姑娘骑摩托车经过,这个情节分三个镜头,拍到摩托车的第一个镜头,姑娘是红衣服,后来再拍到他们,变成了蓝衣服,然后马妻从墙角出来,和马山打招呼。
这组镜头因为在同一时间同一场地,拍摄会一起拍,服装组不会出那么大的纰漏,不是穿帮,是刻意而为,意思应该是马山前后换了女人。再加上后来马妻出现得莫名其妙,配了迷幻音乐。说明从周小刚走后,整段都是幻想。
6. 马山在一条很窄的小巷里走,遇见结巴给县领导送羊肉粉:这一整段也是幻觉。
对话的时候,小巷通出去是个大院,实际等马山走出去,遇到所长,场景是另一条路。而仔细看他们对话时作背景的大院,和马山刚走进这条巷子时,背景一样(都是一个两层的废屋,窗户上带两个窟窿,右边是扇黄门),意思是,马山一直在狭窄的想象空间里来回走。
这一场的几点补充:
a. (主观)走进小巷前,不是直接走进去,而是先错过了,马山又回过头来,走进小巷。增加悬疑感,强调了这条巷子是特别的。
b. 结巴说,我遇见你就不结巴了。(如果是一个结巴为家人报仇杀人,剧情也完全成立,何必加此一段)
c. 在小巷里走的时候,用的是迷幻配乐,剪辑有多处跳接,时间上不是连贯的。
d. 走进和走出小巷时,背景墙上唯一不同是一张红色的纸,排除了“马山自己掉头走回来”的可能,小巷是想象空间。
[杀人当晚]
1. (主观)老树精说李小萌:“你不喜欢她的时候,她非要你喜欢她。你喜欢她了,她又跟别人跑了。” 可以理解成杀人动机。
2. 离开老树精家,半夜马山开摩托车找枪,和自行车追小偷,拿到假枪。这整段也是幻觉:
a. 马山半夜上路,看见亲友站在路边,妻子儿子向他挥手道别(联想到之前莫名其妙的升孔明灯一场,可能是马山在祈福),此时背景红黄灯光交替(不是路灯),又用迷幻音乐。
b. 前方有人拿着枪,在雾里走进光明。
然后就是自行车追小偷的一段。看怎么切入这段的:有个主观的晕眩镜头,倾斜着对向路面。
c. 在山路上,“小偷”在前面骑车,马山身边飘过来一辆自行车。(此时有个夸张的飞机音效,个人觉得是表示晕眩) 。
d. 骑车追人这段,几个场景平行剪辑:平地大路上两个人并行骑车;环山公路上一个人骑车(主观镜头,路牌上限行速度不断提高);矮树小公路上两个人骑车。
e. 在自行车上质问小偷的最后,用了个镜头,叫Dolly zoom,又叫vertigo镜头(因希区柯克的vertigo迷魂记而得名),是摄像机倒退时,用变焦镜头增加焦距,保持被摄主体大小不变,但背景效果晕眩:典型的幻觉镜头。
f. 马山问有没有偷枪,小偷果然就有枪,不是很奇怪吗?
g. 这段之后再也没有出现这个小偷。这段结束后直接切入在家和老婆在一起的夜景。
h. 后来唯一出现假枪的场景,是最后一场,马山和哑巴搏斗,也在幻觉里面。唯一提到假枪的,是马山在床上向老婆坦白枪不见了,老婆说,不是在吗?马山说,那是假的。
(主观)我的猜测是:这是杀人前最后的心理斗争,小偷是有良知的自己,杀人念头和内心良知齐头并进,双方周旋了好一阵,良知试图打消杀人念头,最终没成功。
这么一想,再注意了一下两人的服装:马山偏黑,小偷偏白。个人观点。
[马山被哑巴杀]
1. 马山既然出计,要引诱凶手出来,为什么不穿防弹衣?还给老婆和儿子送东西?
2. 刘哑巴开枪射中马山。同时警察到马山家破门而入,发现周小刚,问“马山呢?”。这时警察已经破了案,发现是马山杀的人,所以最后赶到火车站。(周小刚被马山封住了嘴,那是瓶子个什么道具没看清楚,如果设计捉凶手,何必折磨周小刚)
3. (主观)注意马山和哑巴两人的服装,又是一黑一白(此前哑巴之前一直是淡色条纹衣服,马山或周小刚都没有穿过这件白衣),所以猜测又是黑白小人在马山脑里的抗争,小黑人本想打死周小刚,最后没杀成。个人观点。
4. 马山最后的笑,如果只是抓住哑巴,自己连命都搭上了,有什么好笑的。
[开场]
另外从写剧本的角度,开场是最重要的:
开场马山起床,马妻要他教训儿子。小孩能犯的错多得去了,但编剧偏偏选了“男孩第一次看到女孩下体”,“这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事情”。这个故事从一开始就是个男女情爱纠纷戏,不是假酒故事。
并且马山从楼上下来,老婆睡楼下双人床(床上有很多女人内衣):夫妻分床睡。
如果硬要说意义,应该是“人民警察也可能开枪杀人”的假设,不管他表面多优秀,是不是受过表彰。
另外还有一点,战争扭曲人心吧。
顺便找出了原著小说,
//www.douban.com/group/topic/21734425/虽然改编了很多地方,但哑巴的角色(在小说里是“何树强”),都和马山本人有很多关联,印证了马山和哑巴是同一个人。
看起来这是陆川的处女作,其实是姜文的焦虑梦。
这依然是一个典型的姜文梦:出大事了,抢丢了,怎么办?
然后有一帮兄弟,其实是分身开始出谋划策:
周小刚:代表金钱欲望的分身。
陈军:代表智慧分身。
老树精:代表阴茎,而且他也是开车的,也就是犯罪同伙。而且,以前还是战友,还救过马山。
陈结巴:其实也是马山的分身,他要复仇。其实是姜文要复仇,报复曾经的黑社会老大,报复阉割他的人,报复不让他拍电影的人。
电影曲里拐弯说自己犯了罪,最后又通过几层人物关系,把罪恶转移到别的分身身上。这回梦境的典型手法,也就是抽离主角视角的手法,明明是自己犯事了,却变成是别人。当然,这件事自己也脱不了干系,因为枪是自己的,或者说那份犯罪冲动是自己的,在自己身上。
这是一个巨大的焦虑梦。转移到现实层面,很可能有两层含义:
一层是姜文被禁止导演,不允许导演了,这对他开说是一个晴天霹雳,这部电影是他在消化这个阉割一样的事件。
第二层是关于女人的,这可能也是姜文的一个偷情梦。自己的枪走火杀掉了一个女人,在梦境中这个意象可以理解为偷情。2001年姜文妻子桑德琳带着女儿回法国,姜文认识了周韵,并同居。2002年《寻枪》公映。
这个片子明显带着那个时期姜文事业与爱情的双重焦虑。
今天去了张一凡的工作室, 看到了寻枪的海报, 后期是在那做的, 刚好昨晚又重新看了一遍, 还是觉得里面的声音和视觉处理的很牛, 很强大, 印象最深的画面, 是宁静上车的那个屁股的特写, 想到了姜文后来的片子 太阳照常升起 中陈冲的屁股的特写, 呵呵, 估计都是姜文的审美观点, 很强大.
与其说是陆川导演,不如说是姜文篡位
在目前90min公映版里,《寻枪》的结局是被改动了的,因为原剧本有些不和谐,也过于戏剧化。而原剧本里那个反派,本来是韩三平相中的,不过戏份实在多,他没功夫演,所以取消了。真想看看美版120min是什么样子的。这也是姜文自执导筒之外唯一一部监制的电影,可见此片有多少姜文成分...
看多了美国片,被这种海边腥味一般真实的方言片打动。陆川和姜文,用男人的视角讲一个男人的故事。追,寻,冲破你我他的顾虑和隐瞒,那不见却又被最终找到的,也不只是马山的枪。
姜文的风格掩盖了陆川的才气,但至少十年前,我们仍能看见他心里涌动的才华。可多年过去,却早已渐行渐远了...
陆川导演电影处女作,就能有姜文,宁静,韩三平的支持,实在是太幸运了。剧情上个人比较赞同认为陆川是想把男主角往精神分裂的剧情上去拍的解读。陆川用故弄玄虚的手段,避开审查的麻烦,拍成了这部风格怪异混搭,有些四不像的片子。尤其是在剪辑上,非常反主流,反常规。太怪,太乱,但也值得回味
结尾是这样的,马山终于找到了丢失的枪,但是拿枪的那个人偏要去找那个开假酒厂的报仇,马山用计将枪里的两颗子弹逼出来,这样他自己便中了两枪,那人慌了,过来看,马山立马把那人拷住了。我们看到马山昏迷,然后镜头一转,马山一脸解脱的笑沿着铁轨走来。这明显是超现实嘛。
这是姜文的电影,不是陆川的电影。正如《阳光灿烂的日子》中以马小军的幻想为骨骼,结构起《寻枪》这部电影的是马山的臆想与谎言。就像《罗生门》中的武士一样,死后的亡灵也会说谎,他在掩饰明知故犯的邪恶情杀,也在嘲讽云凹镇无处不在的“升平人瑞”。
老实说看的时候就感觉的到浓浓的人格分裂气息,“说来奇怪,我见到你就不结巴了”,但我喜欢更多的是故事片的气质和镜头的运用,有点像后来的《王的盛宴》,可恨的是拍人格分裂就大大方方地拍不要像那些二流导演故意剪辑出一个多重解读的故事。
陆川的导演处女作,有人说是翻拍黑泽明的《野良犬》,不过这不是中国人写的同名中篇小说改编而成的么?《寻枪》不同凡响的地方在于———它或许可以做一个分水岭,代表着一批被影碟熏陶的小青年,开始在壁垒森严的制作体系外扣击主流电影的大门。韩三爷还客串了,比较亮。
从一开场老婆叫他起床的倒拍镜头(鬼子来了);宁静演的旧情人李小萌(阳光灿烂);去头皮砍下巴的超大脸部特写和说话磕巴(有话好说);自行车戏和刘小宁(本命年),直到终镜起身一笑又绕回鬼子来了。这么一路算下来此片像不像新导兼迷弟为领衔偶像拍的一部母题汇总传记片而这通常是著名影人退休前才会去作的?当然,如果致敬迷影才是陆川创作思路主驱动的话,也就意味着情节刻画与人物塑造必然处在次要位置甚至一度被扔到脑后,其中从李小萌身亡开始影片逻辑崩溃得堪比马山腹部中了假枪,所以也就只能给个……两星半。
基本是姜文撑起的片子
人生其实一直都在找寻,名与利,灵与肉,情与真,你说你在寻枪,其实你何尝不是一把被生活折磨到走火的枪,岁月早已为你上了膛,一颗射向欲求不得的臆想,一颗射向贫瘠乏味的真实,灵魂在古镇小径上跌跌撞撞,直到出窍的那一刻终于有了解脱的快感。
音乐节奏吊得一笔,结尾神来之笔;宁静见姜文那段近景对话真真影后无疑,美艳撩人,值得反复赏玩;单车追贼的一段是全剧最爱!大概是陆川最好的一部片。极度情绪化,这才吸引人
哪有吹的那么牛。陆川当导演从一开始就是一个悲剧。
形式主义太厉害了,不好看
姜文监制并主演,无论对这部影片的评价如何,姜文都至少占了一半的功劳,前半段看起来是个有趣的故事,说是悬疑其实更像是个黑色喜剧,可惜的是后面20分钟崩坏,太多快切镜头与快速剪辑,也无形中透露出了导演的“技穷”,很多地方交代模糊,有点仓促收场的意思,姜文的个人戏倒是从始至终都很精彩
【A】毫无疑问,这就是属于姜文的作品。影片的气质也和姜文本人一样,狂放:从开场的叠化转场中就生成一丝荒诞气息,发现丢枪那一刻所加重的摩擦音效实在是妙绝,随后现实与幻想的交叉剪辑以一种直接有效的运动对比(手持与轨道)突出情境。近乎是完美的开场,短时间内的影像拼接生成无限能量,极尽生猛而细腻的作者表达。在这之后便是类型的跳转,超现实手法的入侵,景框与演员走位相互撕扯,诡异氛围下聚焦个体的焦灼心理,以及妖艳的后摇气质。可以这么说,这可能是姜文拍过(至少是他主导)最痛快的一部电影。
据说拍摄现场导演被主演逼哭。有非常多的跳切镜头,第一人称视角镜头感相当地给力,全局你跟着姜文走就不想停了。7.9
以陆导演现在的真实水平来说,这部片子是不是百分之百出自他手,想必大家都心知肚明,现在看来结合宿醉,偷斧头的人,乡镇悬疑等要素,再加上演员选得好,人家把导演的工作顺便也做了,所以说此片不好看应该不会能但若非要含沙射影,指桑骂槐,这又有何必要呢,真有用吗!
事实证明,这片子好不是因为陆川,而是因为姜文